为嘛要买三代半级的苏35呢?----加快解决推力矢量与飞行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8:54:45


为嘛要买三代半级的苏35呢?
   

----加快解决推力矢量与飞行控制率相结合问题。
    现在买苏35,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中航工业目前或近期内并不能提供与苏35相媲美的三代半重型战斗机,因为苏35有我们目前或短期内没有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是我们所急需,而中航工业目前没有能力提供或者提供的产品无法令军方非常满意,至于政治赞助等论调还是歇了吧。
    从国内企业的宣传来看,我们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超过了F22的雷达(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知道);太行不但装上了歼11,也装上了歼10B,珠海航展显示,太行发动机的性能已经接近117S;歼11D已经有了两架原型机,量产为期不远;歼20试飞接近尾声,即将小批量试生产。
    那么,买苏35,我们还在求些什么?
    其实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但如果我们再考虑许其亮参观乌法这一事实,最大的可能就发动机,特别是推力矢量技术,为什么呢?
    中航工业的宣传“表明”,太行“行”了,“行”到什么程度?我想用户是最有发言权的,通过这么多年对歼10、歼11系列的使用,空军对太行和AL31肯定有一个比较与评价,而这种评价却不是一般军迷所能了解的。从太行的大批量装备,我们相信,太行确定“行”了,但其性能也仅能满足三代机的需求,且无推力矢量技术,如果要将三代机的性能提高到三代半的水平,那么,对发动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太行目前无法满足。歼10C、歼11D、苏35、阵风及台风的改进型均装备或将要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但它们之间的最大差距还是在发动机,其中苏35用的117S虽算不上四代发动机,但有推力矢量,M88与EJ200算是四代发动机,也就是说,歼10C、歼11D均达不到后三者的水平,这个空军非常清楚。
    “买”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它是对内部产品某种程度的否定,对外部产品的某种程度的肯定,但同时,也是一种争取时间,获取技术的方式。
     推力矢量技术,中国已发展了很多年,从386亲自手握操纵杆开始,多少年过去了?可以说,中国已经某种程度上掌握了推力矢量技术,包括矢量喷口材料、设计、加工制造,但是,我们要承认一点,就是中国的推力矢量发动机从来未出现在飞机上,也就是说,我们所掌握的推力矢量技术,还停留在地面上,还没有真正地与飞控系统结合。
    珠海航展期间,记者采访了李存宝,我想他的权威性无人置疑,他的观点我归纳为3点:1、给你一台推力矢量发动机,你未必敢用,2、推力矢量是要与控制率配合的,3、大腿不是一天长粗的,与推力矢量相配合的控制率的开发是需要实际验证、需要周期。今年,草根设计师曾透露过一个消息,那就是:“据悉,为配合我国先进战斗机的研制进度,今年开始某主机所,将承担进行新型发动机矢量喷口的实用验证工作!”,也就是说,我国的矢量喷口的实用验证刚刚开始。     
    据称,苏35是一型实现了飞火推一体化的战机,而通过实际使用苏35,可以加快我国的矢量喷口的实用验证工作,特别是加快推力矢量与飞控系统相结合的验证工作,使我国的推力矢量技术尽快实用化。
    当然,推力矢量技术肯定不是我国引进苏35的唯一理由,同步引进117S发动机,可以将歼11D、歼10C,甚至歼15,升级为真正的三代半,但是,F117S是一款推力矢量发动机,如果控制率我们自己没解决,那么,还是李存宝那句话,“……给你一个推力矢量发动机,你不一定敢用”,引进117S发动机装在我们自己战机上的前提是,我们自己有能力解决控制率。
    顺便说一句,推力矢量发动机在战机上的的顺利应用,是飞行员、飞控系统设计师、发动机数控系统设计师等密切合作的结果。
    引进苏35的理由,你可以另外说很多,只要空军觉得值,中航有收获。


    本文仅为探讨中国买苏35的原因,为一家之言,欢迎讨论,谢绝一切扣帽子。



为嘛要买三代半级的苏35呢?
   

----加快解决推力矢量与飞行控制率相结合问题。
    现在买苏35,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中航工业目前或近期内并不能提供与苏35相媲美的三代半重型战斗机,因为苏35有我们目前或短期内没有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是我们所急需,而中航工业目前没有能力提供或者提供的产品无法令军方非常满意,至于政治赞助等论调还是歇了吧。
    从国内企业的宣传来看,我们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超过了F22的雷达(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知道);太行不但装上了歼11,也装上了歼10B,珠海航展显示,太行发动机的性能已经接近117S;歼11D已经有了两架原型机,量产为期不远;歼20试飞接近尾声,即将小批量试生产。
    那么,买苏35,我们还在求些什么?
    其实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但如果我们再考虑许其亮参观乌法这一事实,最大的可能就发动机,特别是推力矢量技术,为什么呢?
    中航工业的宣传“表明”,太行“行”了,“行”到什么程度?我想用户是最有发言权的,通过这么多年对歼10、歼11系列的使用,空军对太行和AL31肯定有一个比较与评价,而这种评价却不是一般军迷所能了解的。从太行的大批量装备,我们相信,太行确定“行”了,但其性能也仅能满足三代机的需求,且无推力矢量技术,如果要将三代机的性能提高到三代半的水平,那么,对发动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太行目前无法满足。歼10C、歼11D、苏35、阵风及台风的改进型均装备或将要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但它们之间的最大差距还是在发动机,其中苏35用的117S虽算不上四代发动机,但有推力矢量,M88与EJ200算是四代发动机,也就是说,歼10C、歼11D均达不到后三者的水平,这个空军非常清楚。
    “买”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它是对内部产品某种程度的否定,对外部产品的某种程度的肯定,但同时,也是一种争取时间,获取技术的方式。
     推力矢量技术,中国已发展了很多年,从386亲自手握操纵杆开始,多少年过去了?可以说,中国已经某种程度上掌握了推力矢量技术,包括矢量喷口材料、设计、加工制造,但是,我们要承认一点,就是中国的推力矢量发动机从来未出现在飞机上,也就是说,我们所掌握的推力矢量技术,还停留在地面上,还没有真正地与飞控系统结合。
    珠海航展期间,记者采访了李存宝,我想他的权威性无人置疑,他的观点我归纳为3点:1、给你一台推力矢量发动机,你未必敢用,2、推力矢量是要与控制率配合的,3、大腿不是一天长粗的,与推力矢量相配合的控制率的开发是需要实际验证、需要周期。今年,草根设计师曾透露过一个消息,那就是:“据悉,为配合我国先进战斗机的研制进度,今年开始某主机所,将承担进行新型发动机矢量喷口的实用验证工作!”,也就是说,我国的矢量喷口的实用验证刚刚开始。     
    据称,苏35是一型实现了飞火推一体化的战机,而通过实际使用苏35,可以加快我国的矢量喷口的实用验证工作,特别是加快推力矢量与飞控系统相结合的验证工作,使我国的推力矢量技术尽快实用化。
    当然,推力矢量技术肯定不是我国引进苏35的唯一理由,同步引进117S发动机,可以将歼11D、歼10C,甚至歼15,升级为真正的三代半,但是,F117S是一款推力矢量发动机,如果控制率我们自己没解决,那么,还是李存宝那句话,“……给你一个推力矢量发动机,你不一定敢用”,引进117S发动机装在我们自己战机上的前提是,我们自己有能力解决控制率。
    顺便说一句,推力矢量发动机在战机上的的顺利应用,是飞行员、飞控系统设计师、发动机数控系统设计师等密切合作的结果。
    引进苏35的理由,你可以另外说很多,只要空军觉得值,中航有收获。


    本文仅为探讨中国买苏35的原因,为一家之言,欢迎讨论,谢绝一切扣帽子。

没说的,就是矢量,20就差这个啦。
你都没看中俄飞机合同怎么这么肯定鹅毛会把控制律这种核心东西告诉TG?
买117s先装在20上写矢量飞控还可信点
testora 发表于 2015-11-21 18:51
你都没看中俄飞机合同怎么这么肯定鹅毛会把控制律这种核心东西告诉TG?
先看明白我的话再说。推力矢量与飞控系统如何结合,这是绝密,俄罗斯是不可能教中国的,而且,飞机气动不同,飞控也不同,但我们通过实际使用安装推力矢量的苏35,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推力矢量是如何与飞控系统结合的,这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较大帮助,这是可以肯定的。
估计是我们没法解决发动机的问题吧
推力矢量要和气动布局结合研究;
买来特定成品是没法简单移植相关技术的,只能分散精力添乱。
davidxtb 发表于 2015-11-21 20:08
估计是我们没法解决发动机的问题吧

      发动机是一方面,但发动机对中国目前来说不是最急迫的,太行改与117S的差距并不大,推力矢量喷口中国也已经研制了多年,有所成就。
      发动机+推力矢量喷口,这是发动机研制部门的事情,我国是有一定的成绩的,但推力矢量发动机与战机本身的结合,这不是发动机研制部门一家能解决的,推力矢量发动机不是塞进飞机屁股就完事,如果不能与飞机的飞控系统完美结合,那是找死,因此,117S不是买回来就能用,更不是装进飞机屁股就能用,需要我们自己解决控制率的问题。
      推力矢量发动机与战机结合的验证飞行实验,我们做过吗?至少公开的报道未见过。说明我国在推力矢量发动机与战机结合的个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控制率的编写不是简单的事。苏35的引进,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我们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