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强相争胜者谁?揭开中美南海博弈背后那些事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55:48
http://military.china.com/kangzh ... 54400_7.html#photos

美国官员28日向媒体证实,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计划于29日与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进行视频通话。一位匿名美国官员28日对美国“防务新闻”表示,此次视频通话并非例行通话,而是两国海军领导人鉴于当前局势而进行的通话。这名官员表示,此次通话将涉及美军近期在南海的行动以及两军交往等内容。通过这段新闻报道我们大概可以判断出,近期闹的沸沸扬扬的中美南海博弈似乎就要告一段落了。然而,回顾这次中美在南海交锋的过程却不难发现,这场博弈的胜者,并不像表现出的那么简单,那不妨让我们缕清思路,来看看中美南海博弈背后的那些点点滴滴。
    其实,美国之所以频繁的南海指手画脚的背后,不外乎政治、经济、军事这三个方面,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家最为关注的军事。南海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如果中国顺利完成了在南海的全部岛礁建造工程,那么美军往来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线将完全处于中国的掌握之中,一旦双方交恶,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美军将很难相互支援,甚至连美军位于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基地,都有可能变成一座孤岛。这在美军看来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即便日后美国的军舰军机可以继续行驶在南海海域,但时不时在耳畔响起一阵“LOCK ON!”,恐怕美军心里又要不淡定了。
    而在经济方面,按照美国的经济曲线,平均每10年就要从它国“剪一次羊毛”从而来保证美国的经济活力。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的60%以上,可以说是最符合被美国“剪羊毛”的对象。而且现在的中国正在用其庞大的外汇储备,在全世界收购资产与技术,眼看大笔的资金流入别的国家,说美国不着急那肯定是假的。为了让中国的资产能够快速流入美国,制造事端挑起冲突,无疑是美国最擅长的事情。因为按照美国人的“设想”,一旦中国产生动荡的局面,就可以让中国国内的资本感到不安,并迅速流往美国。可见,能打多大仗,就能赚多少钱的“真理”,已经深入美国政府人心。
    在笔者看来,政治又或者说外交方面的失利,可以说成为了美国这次“强闯”南海的导火索,而点燃这根导火索的国家,就是最近和中国走的很近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今年4月到6月间,中国正式开始创办亚投行,英国是第一个宣布加入的欧洲国家,进而导致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蜂拥而至。本月19日至23日,习近平主席出访英国,受到空前欢迎。面对英国的压力,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分别决定在10月29日和11月2日来华访问。两次事件让美国人大为恼火,不仅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倒戈,就连“最铁”盟友的英国,也选择“抛弃”了美国。这些都令美国不得不在中国周边挑起事端,希望借此能打断中国与欧洲主要强国的密集往来。
    除了面对外部的政治压力,来自美国内部的政治压力也不小。相比克林顿时代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小布什时代美军“大杀四方”的飞扬跋扈,奥巴马时代留给世人的印象着实不多。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奥巴马政府或是想用军舰进入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向军方或者美国人民证明,自身并不是一个“软弱”的政府。同时,美国政府11月初或再次面临关门危机,一旦美国政府再次“关门”,国防部被迫休长假,那进入南海的行动不知道要被拖到什么时候,甚至可能被取消,这将严重的打击美国政府在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使越南、菲律宾等“盟国”丧失对美国的信心。与其这样白白丢了面子,美国只能选择及时行动在南海挑衅中国。
    虽然美国将“拉森”号导弹驱逐舰驶入了渚碧礁和美济礁的邻近海域,这是否意味着美国选择将与中国进行全面对抗呢?笔者认为,美国不敢!重新回到文章开始所谈论的政治、经济、军事这三个方面。以美国目前的军力和国力,想开启全面对抗中国的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还是在中国家门口。并非笔者小看美国在亚洲的“盟友”,虽说不至于被“一击毙命”,但丧失战斗力是在所难免的,到最后还是要靠美国的一己之力。可以说,即便是美国最后惨胜,世界格局也将重新划分,美国到时能否还是一流强国都难以保证,就更不用说称霸世界了。这与美国处心积虑要维持自己霸权主义的核心目的背道而驰,所以美国不会选择与中国全面对抗。
    正如笔者在前文中所讲,美国在南海向中国挑衅,在经济上是求财,为的是把中国的财富转移到美国。但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持有资本的利益集团,要认为美国本土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他们才会把大笔资金投进美国。可一旦美国选择与中国进行全面对抗,美国本土将不再是绝对安全的地方,大批资本是不会冒风险进入美国的,其很难达到吸引资本的目的,同时还要承担巨额的战争费用,明显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样赔钱的买卖美国人还是不愿做的。
    而政治方面,在笔者阐述观点前,不妨先看看各国的政客们是如何回应美国的。在美军舰船通过渚碧礁和美济礁的邻近海域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和澳大利亚防长佩恩,在第一时间对美国的行为表达了口头上的支持。但随后日澳两国均表示,拒绝跟风参与美国在南海展开的行动。在南海国家中,除了菲律宾对于美国的行动拍手称快之外,包括越南在内的其它南海国家,都未对美国的行动做出任何表态。可见,美国的做法并未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仅仅是美国通过渚碧礁和美济礁的邻近海域,这些所谓的美国“盟友”就避之不及的赶紧撇清关系,倘若美国宣布全面对抗中国,怕这些国家还会有更加过激的动作。
    那么面对美国的在南海地区的挑衅该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中国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做。首先,在南海岛礁的建设方面,过去中国是以民用设施为主,军用设施为辅。例如,本月初建成发光的华阳礁灯塔和赤瓜礁灯塔,其填补了南沙水域民用导航设施的空白,大大改善了南海水域通航环境;而早些时候,中国虽然在永暑礁上修建了机场与跑道,但也并未向其部署战机。这些都表明,中国不是没有能力加强岛礁的军事能力建设,只是本着和平利用南海的目的而没有进行建设。但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为了能够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应当加紧南海岛礁防卫设施的建设,甚至将南海防空识别区的建立提上日程。
    其次,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除了可以在南海地区加强对美军的监控,也可以根据美国提出的“无害通过”原则,到美国相关军事基地甚至本土附近的海域巡逻一番。目前,中国海军已经初步完成了蓝水海军的架构,远洋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以中国海军现有力量,隔三差五去阿拉斯加、关岛或者夏威夷进行一下“无害通过”,并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如果美国不珍惜现有的和平环境,一意孤行的把中国作为假想敌,那么中国也不介意让美国领略一下什么叫做“China Navy”。
    第三,如果类似事件在日后发展到要兵戎相见的地步,笔者认为,中国可以采取海警船与海军舰艇相配合的方法来进行维权。因为海警船属于民事船只,而美舰则属于军事船只,在出发点上,中国可以说放低了姿态,希望美国可以通过民事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更能够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一旦美舰越过中方底线,中国可利用大吨位海警船对美舰发起撞机,阻挡美舰继续前进。这样既展现出我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同时也符合我国不开第一枪的作风。如果美舰拒不听从劝阻,仍执意向中国领海内行驶,中国海军舰船再对其进行军事打击也不晚。
    其实,在这次中美的南海博弈中,还有一件看似不太起眼的小事不得不提,因为它体现出了中美两国在战略层次上的差距。在中国外交部的发言,和各个官方媒体的署名文章中,对于渚碧礁和美济礁周边海域的描述中,都未提及12海里或中国领海的字样,而是用邻近海域来表达。因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像渚碧礁和美济礁这样的低潮高地是不具备拥有12海里领海资格的。中国这样做既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一种表现,也能够避免某些别有用心的政府或舆论以此为契机打击中国,令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时陷入被动的局面。

    相对于中国的严谨和克制,美国政府在事件的报道中,却把“12海里”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看似在像某些国家和地区炫耀其闯入了中国的领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美国又何尝不是在刻意帮中国树立、强化在低潮高地建设人工岛礁也拥有领海这个概念呢?面对美国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中国不妨接了“12海里”的说法,如果美舰下次再贸然进入,中国大可采取拦截措施。可以说,美国这种“无脑秀肌肉”的举动,不仅坑了“队友”,同时也坑了自己。
    文章的最后笔者想说,在这次中美两国的南海博弈中,美国虽然出尽风头赢了面子,但中国得到的却是里子,这一表一里哪个更重要,笔者相信大家心理都非常清楚。目前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挑衅,已经不再是以和中国开战为主要目的,更深层的目的则在于扰乱中国的舆论,让国人误以为中国不敢与美国作对,是怕美国!从而淡化中国在其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与美国的摩擦或许将越来越多,南海不过是中美博弈的一个片段。在这场新老两大强国的较量中,我们需要的不是对外放开嗓子说些兑现不了的硬话,而是能够锁定最后胜局的智慧和意志。http://military.china.com/kangzh ... 54400_7.html#photos

美国官员28日向媒体证实,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计划于29日与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进行视频通话。一位匿名美国官员28日对美国“防务新闻”表示,此次视频通话并非例行通话,而是两国海军领导人鉴于当前局势而进行的通话。这名官员表示,此次通话将涉及美军近期在南海的行动以及两军交往等内容。通过这段新闻报道我们大概可以判断出,近期闹的沸沸扬扬的中美南海博弈似乎就要告一段落了。然而,回顾这次中美在南海交锋的过程却不难发现,这场博弈的胜者,并不像表现出的那么简单,那不妨让我们缕清思路,来看看中美南海博弈背后的那些点点滴滴。
    其实,美国之所以频繁的南海指手画脚的背后,不外乎政治、经济、军事这三个方面,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家最为关注的军事。南海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如果中国顺利完成了在南海的全部岛礁建造工程,那么美军往来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线将完全处于中国的掌握之中,一旦双方交恶,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美军将很难相互支援,甚至连美军位于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基地,都有可能变成一座孤岛。这在美军看来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即便日后美国的军舰军机可以继续行驶在南海海域,但时不时在耳畔响起一阵“LOCK ON!”,恐怕美军心里又要不淡定了。
    而在经济方面,按照美国的经济曲线,平均每10年就要从它国“剪一次羊毛”从而来保证美国的经济活力。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的60%以上,可以说是最符合被美国“剪羊毛”的对象。而且现在的中国正在用其庞大的外汇储备,在全世界收购资产与技术,眼看大笔的资金流入别的国家,说美国不着急那肯定是假的。为了让中国的资产能够快速流入美国,制造事端挑起冲突,无疑是美国最擅长的事情。因为按照美国人的“设想”,一旦中国产生动荡的局面,就可以让中国国内的资本感到不安,并迅速流往美国。可见,能打多大仗,就能赚多少钱的“真理”,已经深入美国政府人心。
    在笔者看来,政治又或者说外交方面的失利,可以说成为了美国这次“强闯”南海的导火索,而点燃这根导火索的国家,就是最近和中国走的很近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今年4月到6月间,中国正式开始创办亚投行,英国是第一个宣布加入的欧洲国家,进而导致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蜂拥而至。本月19日至23日,习近平主席出访英国,受到空前欢迎。面对英国的压力,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分别决定在10月29日和11月2日来华访问。两次事件让美国人大为恼火,不仅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倒戈,就连“最铁”盟友的英国,也选择“抛弃”了美国。这些都令美国不得不在中国周边挑起事端,希望借此能打断中国与欧洲主要强国的密集往来。
    除了面对外部的政治压力,来自美国内部的政治压力也不小。相比克林顿时代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小布什时代美军“大杀四方”的飞扬跋扈,奥巴马时代留给世人的印象着实不多。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奥巴马政府或是想用军舰进入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向军方或者美国人民证明,自身并不是一个“软弱”的政府。同时,美国政府11月初或再次面临关门危机,一旦美国政府再次“关门”,国防部被迫休长假,那进入南海的行动不知道要被拖到什么时候,甚至可能被取消,这将严重的打击美国政府在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使越南、菲律宾等“盟国”丧失对美国的信心。与其这样白白丢了面子,美国只能选择及时行动在南海挑衅中国。
    虽然美国将“拉森”号导弹驱逐舰驶入了渚碧礁和美济礁的邻近海域,这是否意味着美国选择将与中国进行全面对抗呢?笔者认为,美国不敢!重新回到文章开始所谈论的政治、经济、军事这三个方面。以美国目前的军力和国力,想开启全面对抗中国的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还是在中国家门口。并非笔者小看美国在亚洲的“盟友”,虽说不至于被“一击毙命”,但丧失战斗力是在所难免的,到最后还是要靠美国的一己之力。可以说,即便是美国最后惨胜,世界格局也将重新划分,美国到时能否还是一流强国都难以保证,就更不用说称霸世界了。这与美国处心积虑要维持自己霸权主义的核心目的背道而驰,所以美国不会选择与中国全面对抗。
    正如笔者在前文中所讲,美国在南海向中国挑衅,在经济上是求财,为的是把中国的财富转移到美国。但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持有资本的利益集团,要认为美国本土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他们才会把大笔资金投进美国。可一旦美国选择与中国进行全面对抗,美国本土将不再是绝对安全的地方,大批资本是不会冒风险进入美国的,其很难达到吸引资本的目的,同时还要承担巨额的战争费用,明显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样赔钱的买卖美国人还是不愿做的。
    而政治方面,在笔者阐述观点前,不妨先看看各国的政客们是如何回应美国的。在美军舰船通过渚碧礁和美济礁的邻近海域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和澳大利亚防长佩恩,在第一时间对美国的行为表达了口头上的支持。但随后日澳两国均表示,拒绝跟风参与美国在南海展开的行动。在南海国家中,除了菲律宾对于美国的行动拍手称快之外,包括越南在内的其它南海国家,都未对美国的行动做出任何表态。可见,美国的做法并未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仅仅是美国通过渚碧礁和美济礁的邻近海域,这些所谓的美国“盟友”就避之不及的赶紧撇清关系,倘若美国宣布全面对抗中国,怕这些国家还会有更加过激的动作。
    那么面对美国的在南海地区的挑衅该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中国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做。首先,在南海岛礁的建设方面,过去中国是以民用设施为主,军用设施为辅。例如,本月初建成发光的华阳礁灯塔和赤瓜礁灯塔,其填补了南沙水域民用导航设施的空白,大大改善了南海水域通航环境;而早些时候,中国虽然在永暑礁上修建了机场与跑道,但也并未向其部署战机。这些都表明,中国不是没有能力加强岛礁的军事能力建设,只是本着和平利用南海的目的而没有进行建设。但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为了能够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应当加紧南海岛礁防卫设施的建设,甚至将南海防空识别区的建立提上日程。
    其次,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除了可以在南海地区加强对美军的监控,也可以根据美国提出的“无害通过”原则,到美国相关军事基地甚至本土附近的海域巡逻一番。目前,中国海军已经初步完成了蓝水海军的架构,远洋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以中国海军现有力量,隔三差五去阿拉斯加、关岛或者夏威夷进行一下“无害通过”,并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如果美国不珍惜现有的和平环境,一意孤行的把中国作为假想敌,那么中国也不介意让美国领略一下什么叫做“China Navy”。
    第三,如果类似事件在日后发展到要兵戎相见的地步,笔者认为,中国可以采取海警船与海军舰艇相配合的方法来进行维权。因为海警船属于民事船只,而美舰则属于军事船只,在出发点上,中国可以说放低了姿态,希望美国可以通过民事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更能够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一旦美舰越过中方底线,中国可利用大吨位海警船对美舰发起撞机,阻挡美舰继续前进。这样既展现出我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同时也符合我国不开第一枪的作风。如果美舰拒不听从劝阻,仍执意向中国领海内行驶,中国海军舰船再对其进行军事打击也不晚。
    其实,在这次中美的南海博弈中,还有一件看似不太起眼的小事不得不提,因为它体现出了中美两国在战略层次上的差距。在中国外交部的发言,和各个官方媒体的署名文章中,对于渚碧礁和美济礁周边海域的描述中,都未提及12海里或中国领海的字样,而是用邻近海域来表达。因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像渚碧礁和美济礁这样的低潮高地是不具备拥有12海里领海资格的。中国这样做既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一种表现,也能够避免某些别有用心的政府或舆论以此为契机打击中国,令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时陷入被动的局面。

    相对于中国的严谨和克制,美国政府在事件的报道中,却把“12海里”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看似在像某些国家和地区炫耀其闯入了中国的领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美国又何尝不是在刻意帮中国树立、强化在低潮高地建设人工岛礁也拥有领海这个概念呢?面对美国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中国不妨接了“12海里”的说法,如果美舰下次再贸然进入,中国大可采取拦截措施。可以说,美国这种“无脑秀肌肉”的举动,不仅坑了“队友”,同时也坑了自己。
    文章的最后笔者想说,在这次中美两国的南海博弈中,美国虽然出尽风头赢了面子,但中国得到的却是里子,这一表一里哪个更重要,笔者相信大家心理都非常清楚。目前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挑衅,已经不再是以和中国开战为主要目的,更深层的目的则在于扰乱中国的舆论,让国人误以为中国不敢与美国作对,是怕美国!从而淡化中国在其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与美国的摩擦或许将越来越多,南海不过是中美博弈的一个片段。在这场新老两大强国的较量中,我们需要的不是对外放开嗓子说些兑现不了的硬话,而是能够锁定最后胜局的智慧和意志。
好帖支持支持支持。
好帖支持支持支持。
美国在南海高嗓门巡航:

首要目的是给第1岛链的盟狗们打气,巩固第1岛链。
第2个目的是加剧南海国家与TG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