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龍鳳麟傳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58:01
中外龍鳳麟傳說





  中國的紀年,天干地支夏朝就有,秦漢之際,便和鼠、牛、虎、兔、龍等十二種屬性相匹相配。其中,龍最特別,它是生物界中唯一不存在的動物。


  在中國古代文化裏,龍又是傳說中的四種祥獸之一。《禮記禮運篇》:“麟鳳龜龍,謂之四靈。”相傳,麟是獸中之王、鳳是禽中之王、龜是介中之王、龍是鱗中之王,它們的出現都是嘉瑞的先兆,比如《三國演義》第八十回:“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就是用來說明盛世預兆的。這裡龍、鳳、麒都是傳說中極有靈性的動物,也是本文要談的話題。無巧不成文,在世界其他文明裏也有它們的傳說,我們不妨比照著來看。


  
說龍


  中國的龍崇拜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封建時代,龍又嬗變為皇權的象徵,帝王自稱“真龍天子”。據韓非子說,龍和帝王一樣,都有“逆鱗”而不可觸,否則龍顏大怒、誅滅九族。所以李白詩云:“有策不敢犯龍鱗,竄身南國避胡塵。”今天,龍走下了神壇,每個華夏子民,無論天涯何方,都稱自己是“龍的傳人”。


  龍,緣何而生?它似動物,有人說它是鱷魚和蜥蜴的“大共名”,也有人說它演化於蛇,還有人稱它是恐龍的遺記;龍,又是象徵,既有人認定它是圖騰合併的結果,又有人相信它是雲水、閃電和彩虹的集合。這些都是今人對先人的猜測。


  相對而言,“蛇說”比較佔上風。有人考證,禹與蛇圖騰的氏族有血緣關係,他奠定了夏朝根基以後,其後裔把蛇昇華為龍,不僅體現了多元文化,得到各民族的認同,而且成為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象徵(潛明茲《百年神話研究略論》,《鐵道師院學報》1997年第6期)。


  中國的龍,家族龐大,有黃龍、青龍、赤龍、白龍、烏龍、金龍,千年之龍叫應龍、無足之龍叫燭龍、有角之龍叫虬龍、無角之龍叫螭龍,等等。它們有好有壞,有善有惡。《史記》二十八卷《封禪書》裏說:黃帝乘龍上天,群臣無法跟隨,只能抱著拉斷的龍髯哭泣。以黃龍象徵黃帝,中國古人以龍為尊。但傳說中,也不乏屠龍、鬥龍的記載,如女媧殺黑龍、大禹斬蠢龍、李冰父子伏孽龍、周處除蛟龍,等等。


  龍的傳說並非中國所獨有,幾乎世界各大古老文明都有它的掌故,如巴比倫的古龍、北歐的毒龍、猶太人的撒但、印度的那伽(Naga),在北美,瑪雅人也有以龍為題的藝術,但還有人研究認為它是從亞洲傳過去的。


  印度的那伽是一種類似於龍的動物。它長身無足,稱霸水域,是古印度人對蟒蛇的神化。翻譯成中文時,它變成了龍。


  阿海在《北歐的神話傳說》第一章《創造天地的神話》介紹北歐的毒龍時說道:有一條猙獰的毒龍叫尼特霍格,盤踞在冰天雪地的海維格爾瑪泉水旁,日夜不停地噬咬著伸入泉水的巨大樹根。又說:“毒龍生為惡魔,企圖最終咬斷宇宙樹的巨根,毀滅世界。”北歐的毒龍嗜水,不同於中東的古龍,卻類似於中國龍的傳說。在歐洲戰爭史上,龍還常常作為武士的徽章。


  本文感興趣的是,西方早有龍的傳說,但是為什麼沒有演變成龍的崇拜?或類似於中國這樣的龍的文化?這是中西方文化演進不同的一個巨大分野。


  在西方,龍同樣是傳說中的巨獸,而且有翅膀。在希臘語裏叫Drakon,演變成英語叫Dragon,在拉丁語裏還有一個Draco。儘管西方人也一直沒有解開龍的起源之謎,但多半認為它是蛇崇拜的迴響,因為世界各文明裏幾乎都流行過蛇崇拜。Draco則來源於蜥蜴,在希臘也有天龍星座的意思。


  據《不列顛百科全書》介紹:中東地區的蛇或龍碩大而兇猛,被認為是邪惡的總代表,埃及的黑暗之神Apepi就是一條巨大的蛇。希臘、羅馬人接受了他們龍是惡者的說法,同時也把它構想成慈善的力量,希臘的阿波羅就是蛇的崇拜者,但總體上來講,他們也沒有改變龍的邪惡形像。基督教文明的興起則基本摧毀了西方人對龍的慈善想像。


  在《聖經》裏,龍就是蛇。在《創世紀》裏,有一條著名的蛇,他曾引誘夏娃偷吃了伊甸園裏的智慧果;在《啟示錄》裏又兩次說到: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蛇與龍前後相承,而且迷惑天下人。可見,基督教義完全不利於西方龍文化的形成。


  相反,在東方的佛教和道教經典裏卻記載了大量龍與龍王的傳說,為人們普遍所接受,對東方龍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不列顛百科全書》裏也明確區分了龍在東西方文化中,正面和反面形像的不同。1999年10月9日《泰晤士報》上有一篇英國人寫的《下雨機械》說:中國的龍不僅內涵豐富而且獨特,雖然和世界其他地方的龍名同,但特徵實異。


  龍之善惡不過文化的沉澱。今天,龍在東方文化裏依然保持了正面的形像,但也脫去了其神秘的面紗,龍的精神成為奮發的精神,龍的民族成為自強的民族。如果說古代的舞龍或許是為了祭神祀雨、掃瘟避邪,那麼今天的舞龍則多半是娛樂或慶典。在世界上,中國的舞龍、劃龍船已經成為東方文化滲透於西方文化的一旅,是東西方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中外龍鳳麟傳說





  中國的紀年,天干地支夏朝就有,秦漢之際,便和鼠、牛、虎、兔、龍等十二種屬性相匹相配。其中,龍最特別,它是生物界中唯一不存在的動物。


  在中國古代文化裏,龍又是傳說中的四種祥獸之一。《禮記禮運篇》:“麟鳳龜龍,謂之四靈。”相傳,麟是獸中之王、鳳是禽中之王、龜是介中之王、龍是鱗中之王,它們的出現都是嘉瑞的先兆,比如《三國演義》第八十回:“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就是用來說明盛世預兆的。這裡龍、鳳、麒都是傳說中極有靈性的動物,也是本文要談的話題。無巧不成文,在世界其他文明裏也有它們的傳說,我們不妨比照著來看。


  
說龍


  中國的龍崇拜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封建時代,龍又嬗變為皇權的象徵,帝王自稱“真龍天子”。據韓非子說,龍和帝王一樣,都有“逆鱗”而不可觸,否則龍顏大怒、誅滅九族。所以李白詩云:“有策不敢犯龍鱗,竄身南國避胡塵。”今天,龍走下了神壇,每個華夏子民,無論天涯何方,都稱自己是“龍的傳人”。


  龍,緣何而生?它似動物,有人說它是鱷魚和蜥蜴的“大共名”,也有人說它演化於蛇,還有人稱它是恐龍的遺記;龍,又是象徵,既有人認定它是圖騰合併的結果,又有人相信它是雲水、閃電和彩虹的集合。這些都是今人對先人的猜測。


  相對而言,“蛇說”比較佔上風。有人考證,禹與蛇圖騰的氏族有血緣關係,他奠定了夏朝根基以後,其後裔把蛇昇華為龍,不僅體現了多元文化,得到各民族的認同,而且成為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象徵(潛明茲《百年神話研究略論》,《鐵道師院學報》1997年第6期)。


  中國的龍,家族龐大,有黃龍、青龍、赤龍、白龍、烏龍、金龍,千年之龍叫應龍、無足之龍叫燭龍、有角之龍叫虬龍、無角之龍叫螭龍,等等。它們有好有壞,有善有惡。《史記》二十八卷《封禪書》裏說:黃帝乘龍上天,群臣無法跟隨,只能抱著拉斷的龍髯哭泣。以黃龍象徵黃帝,中國古人以龍為尊。但傳說中,也不乏屠龍、鬥龍的記載,如女媧殺黑龍、大禹斬蠢龍、李冰父子伏孽龍、周處除蛟龍,等等。


  龍的傳說並非中國所獨有,幾乎世界各大古老文明都有它的掌故,如巴比倫的古龍、北歐的毒龍、猶太人的撒但、印度的那伽(Naga),在北美,瑪雅人也有以龍為題的藝術,但還有人研究認為它是從亞洲傳過去的。


  印度的那伽是一種類似於龍的動物。它長身無足,稱霸水域,是古印度人對蟒蛇的神化。翻譯成中文時,它變成了龍。


  阿海在《北歐的神話傳說》第一章《創造天地的神話》介紹北歐的毒龍時說道:有一條猙獰的毒龍叫尼特霍格,盤踞在冰天雪地的海維格爾瑪泉水旁,日夜不停地噬咬著伸入泉水的巨大樹根。又說:“毒龍生為惡魔,企圖最終咬斷宇宙樹的巨根,毀滅世界。”北歐的毒龍嗜水,不同於中東的古龍,卻類似於中國龍的傳說。在歐洲戰爭史上,龍還常常作為武士的徽章。


  本文感興趣的是,西方早有龍的傳說,但是為什麼沒有演變成龍的崇拜?或類似於中國這樣的龍的文化?這是中西方文化演進不同的一個巨大分野。


  在西方,龍同樣是傳說中的巨獸,而且有翅膀。在希臘語裏叫Drakon,演變成英語叫Dragon,在拉丁語裏還有一個Draco。儘管西方人也一直沒有解開龍的起源之謎,但多半認為它是蛇崇拜的迴響,因為世界各文明裏幾乎都流行過蛇崇拜。Draco則來源於蜥蜴,在希臘也有天龍星座的意思。


  據《不列顛百科全書》介紹:中東地區的蛇或龍碩大而兇猛,被認為是邪惡的總代表,埃及的黑暗之神Apepi就是一條巨大的蛇。希臘、羅馬人接受了他們龍是惡者的說法,同時也把它構想成慈善的力量,希臘的阿波羅就是蛇的崇拜者,但總體上來講,他們也沒有改變龍的邪惡形像。基督教文明的興起則基本摧毀了西方人對龍的慈善想像。


  在《聖經》裏,龍就是蛇。在《創世紀》裏,有一條著名的蛇,他曾引誘夏娃偷吃了伊甸園裏的智慧果;在《啟示錄》裏又兩次說到: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蛇與龍前後相承,而且迷惑天下人。可見,基督教義完全不利於西方龍文化的形成。


  相反,在東方的佛教和道教經典裏卻記載了大量龍與龍王的傳說,為人們普遍所接受,對東方龍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不列顛百科全書》裏也明確區分了龍在東西方文化中,正面和反面形像的不同。1999年10月9日《泰晤士報》上有一篇英國人寫的《下雨機械》說:中國的龍不僅內涵豐富而且獨特,雖然和世界其他地方的龍名同,但特徵實異。


  龍之善惡不過文化的沉澱。今天,龍在東方文化裏依然保持了正面的形像,但也脫去了其神秘的面紗,龍的精神成為奮發的精神,龍的民族成為自強的民族。如果說古代的舞龍或許是為了祭神祀雨、掃瘟避邪,那麼今天的舞龍則多半是娛樂或慶典。在世界上,中國的舞龍、劃龍船已經成為東方文化滲透於西方文化的一旅,是東西方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
侃鳳


  中國的鳳凰傳說起源於鳥,在《山海經》裏:“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說文》:“鳳,神鳥也。”《瑞應圖》:“鳳凰,仁鳥也。”《詩》:“鳳凰靈鳥。”《莊子逍遙遊》:“以鯤化為鵬,鵬即鳳。”鳳凰還有個名字叫鸞。在《山海經》裏:“有五採鳥三名:一曰鳳鳥,一曰凰鳥,一曰鸞鳥。”《廣雅》:“鸞鳥,鳳皇屬也。”


  有一個“百鳥朝鳳”的傳說,說的是黃帝即位,自覺天下太平,想親眼看看傳說中的鳳凰。為此,他問教天老。天老回答:鳳凰顯形,乃是祥瑞的預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現。見到它一掠而過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鳥群裏飛舞那就是千載難逢的祥瑞了。


  黃帝聽後很不高興,他說:我即位以來,天下太平,為什麼連鳳凰的影子都沒有看見?天老說:東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顓頊,四方強敵虎視眈眈,何來太平?黃帝聽罷便率兵討伐,於是天下一統。他看見一隻帶有五彩翎毛的大鳥在天空翱翔,而數不清的奇珍異鳥圍著它翩翩起舞。黃帝知道,這只大鳥就是鳳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韓詩外傳》)。


  鳳凰、鳳凰,鳳者為雄,凰者為雌。因此,有西漢司馬相如的古琴曲“鳳求凰”。但是龍鳳相合,則把整個鳳凰都“雌”化掉了。古代圖騰不僅有蛇,還有鳥,例如,少昊氏下屬的鳳鳥氏、丹鳥氏等。龍是鱗蟲之長,鳳是百鳥之王,瑞獸靈禽。儘管龍生龍,鳳生鳳,而龍鳳配對早在陜西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龍鳳紋”彩陶瓶上就出現了。


  在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中,龍鳳呈祥標識著一派祥和。舜帝曾經下命譜曲制樂,夔譜《九招》呈獻,舜便率群臣演奏,當演奏到第三招時,百鳥齊鳴;第四招時,百獸悉舞;在最後一招,第九招時,只見金龍彩鳳雙雙出現在雲端。舜請教身邊的老臣蒼舒,蒼舒回答,這就是龍鳳呈祥,龍來了說明將風調雨順,鳳到了表示要國泰民安。他又說:自盤古開天以來,只是偶爾見到龍舞或鳳飛,龍鳳雙致,這還是第一次。


  孔子曾經把老子比為龍,“神龍見首不見尾”,善變莫測;老子也曾經把孔子比作鳳,稱他:“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在歷史上,他們的學說正好“陰陽互補”。在這裡,孔子提倡“有為”是為陽;老子提倡“無為”是為陰,這是“鳳陽龍陰”的本來組合。因為鳳朝陽而陽、龍近水而陰。但是後來,龍鳳套在男女的身上,便顛鸞倒鳳,陰陽錯置。如跨鳳乘龍,指夫妻雙宿雙飛,龍鳳這裡指的是男女。有趣的是,古代的帝王及其嬪妃們被稱為“天上龍,地上鳳”,演出了一幕幕的龍鳳活劇。


  在成語詞典裏,不難找到龍鳳配對的成語。例如,龍興鳳舉是指振興王業、龍躍鳳鳴是指人的才華超逸,龍駒鳳歟或麟子鳳雛則指年幼聰慧;珍稀的食物叫鳳髓龍肝,脫俗的文章是龍章鳳姿。


  鳳凰在英語裏叫Phoenix、在埃及叫Benu,在印度叫Garuda,在阿拉伯叫Anqa,在波斯叫Simorgh,它是傳說中的神鳥,而且色彩斑斕。在阿拉伯的傳說裏,鳳凰從火中而誕生。鳳凰的生命是週期性的,每隔一段時間它就自焚一次。自焚前,它會唱一首優美的輓歌,用翅膀扇動火苗把自己化為灰燼,然後在灰燼中獲得再生。它永遠不會死。


  一般認為鳳凰自焚的週期是500年一次,但是也有人說它是300年。據說在埃及的歷史上,鳳凰曾經出現過五次,即西元前866年、西元前566年、西元前266年、西元34年和西元334年。這就是說,埃及鳳凰每300年自焚一次。巧合的是,據修道士史家泰西塔斯(Tacitus)記載,耶穌去世和復活的時間正好是西元34年(網上《成語和神話詞典》“Prase and Fable”)。


  在埃及傳說裏,鳳凰與太陽崇拜有關,任何時間裏一次只有一個鳳凰,均為男性,它的真實原形可能是鷹,也可能是孔雀。根據希臘傳說,鳳凰生活在阿拉伯荒漠的一口井的旁邊,它每天清晨都會在水裏沐浴並唱著優美的歌曲。這時,埃及的太陽神就會駐車傾聽。鳳凰自焚以後,再生的鳳凰會把自焚鳳凰的灰燼放在蛋殼裏,飛送到“太陽城(Heliopolis)”裏太陽神的祭壇上。因此,鳳凰又是不朽和再生的象徵(網上《神話百科全書》)。鳳凰後來被鑄造為羅馬帝國不朽城(Eternal City)的象徵性符號,對基督教文化也很有吸引力。


  埃及的鳳凰傳說似乎和中國的傳說不太一樣。它沒有和龍配套而雌化,是獨立的美好像徵,而且週期性的自我再生。郭沫若作“鳳凰涅盤”也受了這一文化的影響,他在“文革”開始時不能自保,突然宣佈“焚書”,就取的是這個五百年自焚一次的意思。
談麟


  中國的麒麟崇拜比龍、鳳崇拜要晚,肇始於春秋時代。作為傳說中的罕見神獸,麒麟形狀象麇鹿,但比鹿大,馬蹄牛尾,頭上有獨角。雄者為麟,雌者為麒,統稱麒麟。麒麟雖外表猙獰,但內在仁厚,由於它性情溫和、不傷害人畜、且蹄不踏青草和昆蟲,所以《宋書符瑞志》裏稱:“麒麟者,仁獸也。”。《瑞應圖》也說:“麟者仁獸也,牡曰麒,牝曰麟,羊頭鹿身。”由於麒麟的身體比鹿大,近似於馬,民間有歇後語“瞪著麒麟說是馬”。


  我們聽過“孔子泣麟”的故事,那是魯哀公十四年,叔孫氏打獵時捕獲一隻怪獸,大家不知道它是麒麟,誤以為不祥之物,麒麟竟招遺棄而死。孔子的弟子冉求把這件事告訴了孔子,稱它“像獐子有角”。孔子便要親自前往觀看,他對車夫說:如果按冉求所說,那不就是麒麟嗎?到了一看,果然如此。孔子說:“天下太平,麟鳳龜龍出現是祥瑞的預兆。現在周室將滅,它為什麼出現呢?”於是想到自己,流著淚說:“我之於人,就像麟之於獸,麟出而死,我的道也到了盡頭。”實際上,孔子的道雖多遭劫難,直到今天也沒有走到盡頭。


  孔子與麒麟有什麼關係呢?《拾遺記》說:“孔子未生時,有麟吐玉書於闕里人家。”就是說在孔子快誕生的時候,麒麟出現,嘴裏吐出一塊方帛,上面寫著“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第二天聖人孔子便誕生了。


  如果說龍鳳是帝王的象徵,那麼麒麟則多與將相聯繫在一起,如漢武帝曾建麒麟閣,表彰功臣;宋有“千夫奉儒將,百獸伏麒麟。”的詩句;清代武官的麒麟徽飾僅次於龍紋的皇族;在民間還有“麒麟送子”的流傳,使家族興旺,據說它也是從吐書生孔子演變過來的。


  古代的吉祥圖案裏,除了龍鳳呈祥以外,還有麟鳳呈祥。《吳越春秋》裏說:“禹養萬民,鳳凰棲於樹,麒麟步於庭。”可見當時的太平。有成語叫威鳳祥麟,指的就是鳳的威儀和麒麟的吉祥。古人認為,鳳凰和麒麟都是瑞獸,麟鳳同出也象徵天下太平。鳳毛麟角則是指非常罕見。


  麒麟在海外的對應祥獸是什麼?我檢索了《不列顛百科全書》,裏面竟直接用拼音代替,也許沒有找到對應的動物。但是在網上《神話百科全書》裏,則直接說Unicorn在中國叫麒麟。Unicorn在西方也是一種神話中的吉祥動物,但是翻一翻英漢詞典,有的把它翻為“獨角獸”,又有的則把它譯為“龍馬”,都沒有直接使用麒麟二字。實際上,獨角獸和龍馬都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兩種動物,前者是按字面上的翻譯;後者取其吉祥之意:“帝堯及政,龍馬銜甲。”龍馬也指帶來社會太平。但是在英語裏又有一個詞叫Monocerotis(麒麟星座),旁邊的注解正是Unicorn,因此我們就拿Unicorn與麒麟做比,雖稱它為龍馬,但實為西方的麒麟,其文化功能與中國的麒麟類似可比。


  根據古希臘的預言傳說,龍馬是一種兇猛的動物。只有當一個處女在它出沒的地方出現,龍馬看到這個處女,就會失去它的野性,靜伏在處女的腳前。因此,它又被稱為“純潔的祥獸”。這個故事成為早期教會的預言故事,有人把耶穌比喻為龍馬,他的母親比喻為那個處女。龍馬在西伯來語裏叫Reem,在《舊約》裏寫為Monokeros,意思是“獨角”,因為龍馬額頭正中有一個螺旋狀的角,是一種體態象馬,有山羊鬍子和獅子尾巴的神獸。龍馬的身體是白色的、頭是紅色的、眼睛則是藍色的。


  龍馬首先被詳細描述是西元前398年的希臘歷史學家Ctesias。根據旅遊者在印度的見聞,他把龍馬記錄為“野驢”。根據這個記載,有人推測,龍馬的原形可能是印度犀牛、喜馬拉雅山羚羊和驢子的混雜物。


  中世紀的歐洲人,普遍相信龍馬的角可以防範任何液體裏的毒藥和治療疾病,因此有龍馬標記的器皿為吉祥物。有一個傳說:因為池塘有毒,一大群動物沒法飲水。龍馬在打敗了與它爭鬥的大象以後趕來,把它的角浸泡在水裏,很快水就潔凈了。群獸歡呼跳躍。因其傳奇的神力與高貴不凡的氣質,龍馬不僅在歐洲和阿拉伯的藝術裏大量保存,它還被英國皇室和蘇格蘭皇室選定為守護神。


  中外龍鳳麟的傳說雖然起源不同,內容也不完全一樣,它們都打上了自己的文化印記,中國的龍鳳麟文化可以說更加濃郁,是神話和歷史的編織。東西方的鳳凰和麒麟可以說是世界認同的祥獸,但是龍文化卻為我中華獨尊,並深深地影響了東方其他國家。(澤熙)
有关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