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新译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正式上市,求支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17:57
书名:茶叶大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
  作者:〔美〕萨拉·罗斯
  译者: 孟驰
  出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简介
  萨拉·罗斯(Sarah Rose),作家,现居住在纽约,生长于芝加哥。罗斯分别从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获得学位。她是美国纽约文学基金会的受助者。《茶叶大盗》(For All the Tea in China: How England Stole the World's Favorite Drink and Changed History)是她的处女作。
  译者介绍
  孟驰,福建人
  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描写大英帝国东印度公司雇员罗伯特•福钧在华经历的历史故事书,情节非常吸引人,写法像小说,将罗伯特·福钧个人的“冒险故事”讲述的异常精彩。罗伯特·福钧的故事核心是受东印度公司在利益和社会需求驱动的商业行为资助,凭借着自己的植物学才华和强烈兴趣在中国寻找优秀茶种的故事。
  全书充满阅读的快感和历史趣味,不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也不是一部历史小说,而是一部写法类似小说的历史纪实作品。对于茶文化发源地中国的读者,这本书讲述的中国文化、晚清社会风情、中国和英国最初的相遇,都是充满魅力的。
  目录
  序言
  1、1845年,中国,闽江
  2、1848年1月12日,伦敦市,东印度公司
  3、1848年5月7日,切尔西药用植物园
  4、1848年9月,从上海到杭州途中
  5、 1848年,浙江杭州附近
  6、 1848年10月,长江,绿茶加工厂
  7、 1848年11月,安徽省,王宅
  8、1849年1月,春节,上海
  9、1849年3月,加尔各答植物园
  10、1849年6月,印度西北部省份,萨哈兰普尔
  11、1849年5月和6月,伟大的茶叶之路,从宁波到武夷山
  12、1849年7月,武夷山
  13、1849年9月,浦城
  14、1849年秋,上海
  15、1851年2月,上海
  16、1851年5月,喜马拉雅山脉
  17、1852年,恩菲尔德·洛克皇家轻兵器厂
  18、维多利亚时代的茶叶
  19、福钧的故事
  致谢
  后记
  精彩书评
  “在罗伯特·福钧勇于冒险采集中国茶种移植英属印度的大胆经历(及失败经历)的生动记录背景下,萨拉·罗斯用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展示了植物学与帝国崛起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史景迁 Jonathan Spence
  “这本书的精华不在于福钧所经历的种种危险,而在于罗斯对茶叶的加工流程那老练而自信的描述手法。读者就像福钧那样,亲身经历了一次探险之旅。”
  ——《周日邮报》(伦敦)
  “萨拉·罗斯写了一本非常对罗伯特·福钧胃口的书,因为在这本书里他如愿以偿地成为舞台中心的焦点人物——一个乔装潜入中华帝国心脏地带的间谍。”
  ——《BBC历史杂志》
  “萨拉·罗斯把这段逸事写成了一部脍炙人口的史书,栩栩如生地描述了晚清王朝的社会形态、全球经济、植物学的发展、茶叶产业、维多利亚时代的公共卫生以及其他风趣或动人的趣闻。”
  ——《亚洲书评》
书名:茶叶大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
  作者:〔美〕萨拉·罗斯
  译者: 孟驰
  出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简介
  萨拉·罗斯(Sarah Rose),作家,现居住在纽约,生长于芝加哥。罗斯分别从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获得学位。她是美国纽约文学基金会的受助者。《茶叶大盗》(For All the Tea in China: How England Stole the World's Favorite Drink and Changed History)是她的处女作。
  译者介绍
  孟驰,福建人
  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描写大英帝国东印度公司雇员罗伯特•福钧在华经历的历史故事书,情节非常吸引人,写法像小说,将罗伯特·福钧个人的“冒险故事”讲述的异常精彩。罗伯特·福钧的故事核心是受东印度公司在利益和社会需求驱动的商业行为资助,凭借着自己的植物学才华和强烈兴趣在中国寻找优秀茶种的故事。
  全书充满阅读的快感和历史趣味,不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也不是一部历史小说,而是一部写法类似小说的历史纪实作品。对于茶文化发源地中国的读者,这本书讲述的中国文化、晚清社会风情、中国和英国最初的相遇,都是充满魅力的。
  目录
  序言
  1、1845年,中国,闽江
  2、1848年1月12日,伦敦市,东印度公司
  3、1848年5月7日,切尔西药用植物园
  4、1848年9月,从上海到杭州途中
  5、 1848年,浙江杭州附近
  6、 1848年10月,长江,绿茶加工厂
  7、 1848年11月,安徽省,王宅
  8、1849年1月,春节,上海
  9、1849年3月,加尔各答植物园
  10、1849年6月,印度西北部省份,萨哈兰普尔
  11、1849年5月和6月,伟大的茶叶之路,从宁波到武夷山
  12、1849年7月,武夷山
  13、1849年9月,浦城
  14、1849年秋,上海
  15、1851年2月,上海
  16、1851年5月,喜马拉雅山脉
  17、1852年,恩菲尔德·洛克皇家轻兵器厂
  18、维多利亚时代的茶叶
  19、福钧的故事
  致谢
  后记
  精彩书评
  “在罗伯特·福钧勇于冒险采集中国茶种移植英属印度的大胆经历(及失败经历)的生动记录背景下,萨拉·罗斯用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展示了植物学与帝国崛起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史景迁 Jonathan Spence
  “这本书的精华不在于福钧所经历的种种危险,而在于罗斯对茶叶的加工流程那老练而自信的描述手法。读者就像福钧那样,亲身经历了一次探险之旅。”
  ——《周日邮报》(伦敦)
  “萨拉·罗斯写了一本非常对罗伯特·福钧胃口的书,因为在这本书里他如愿以偿地成为舞台中心的焦点人物——一个乔装潜入中华帝国心脏地带的间谍。”
  ——《BBC历史杂志》
  “萨拉·罗斯把这段逸事写成了一部脍炙人口的史书,栩栩如生地描述了晚清王朝的社会形态、全球经济、植物学的发展、茶叶产业、维多利亚时代的公共卫生以及其他风趣或动人的趣闻。”
  ——《亚洲书评》
精彩书摘
  序言
  历史上曾经有一刻,当英国和中国因两种花木——罂粟和山茶——兵戎相见时,世界版图以两株植物的名字重新划分。
  罂粟果实经加工提炼制成的鸦片,在18~19世纪的东亚作为麻醉毒品被广泛使用。鸦片的种植和加工均在印度——这片由诸多王公国家组成的次大陆,于1757年臣服在大不列颠的王旗之下。在英帝国的庇护下,印度鸦片的经销由光荣的东印度公司全权负责。
  山茶叶经采摘加工可冲泡饮用,通称为茶。一直以来,中华帝国几乎完全垄断了这种“清澄碧玉”的所有产销环节:种植、采摘、加工、炒制及其他加工方式、批发、出口……一切一切,皆由此一国独享。
  近二百年来,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出售鸦片并以所获利润购入茶叶;而中国反过来用在茶叶贸易中获得的白银,从印度的英国商人手中购买鸦片。
  鸦片-茶叶贸易对于英国而言不仅仅是获利那么简单,它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元素。英国政府每10英镑的税收中,就有1英镑来自茶叶的进口与销售——平均每个英国人每年要消费一磅茶叶。茶税被用于铁路和公路建设、公务员薪水支出以及一个蒸蒸日上的工业国方方面面的需要。鸦片对于英国经济而言同样重要,它为印度——这颗维多利亚女王皇冠上闪耀的宝石——的经营管理提供了资金支持。尽管政府一直以来都希望印度能够在经济上自给自足,但19世纪中叶英国在印度西北边境发动的一系列扩张战争,却将它从这块富饶而辽阔的次大陆上所能获得的利益迅速消耗殆尽。植物商品的三角贸易是此时推动世界经济运转的原动力,帝国的车轮随作物的生长、加工与销售而转动:大不列颠从印度鸦片和中国茶叶中均分得一杯羹。
  19世纪中叶的中英外交是一部不幸的悲剧。北京城内高高在上、贵为天子的皇帝于1729年下诏“严禁”在中国销售鸦片,然而持续了数十年的走私仍使鸦片得以流入(值得注意的是,不列颠诸岛的鸦片贸易亦遭维多利亚女王禁止,然而她的法令却得到了广泛服从)。鸦片销量迅速而稳定地增长着,从1822年到1837年,销量增加了5倍。终于,在1839年,统领广州港的宫廷大臣(钦差大臣林则徐。——译者注)为这些外国人的目无法纪以及民众吸食鸦片上瘾后的病态所激怒,扣押了夷馆区内的所有外国人,并要求以300名英国人手中价值600万美元(约折合今日的1亿4500万美元)的鸦片为赎金。当鸦片贩子们被迫妥协、人质获得释放之后,这位大人命令500名中国劳力对将近300万磅的毒品用盐和石灰加以搅拌,将混合物倒入珠江。作为回应,年轻的维多利亚派皇家海军出战,以武力使获利丰厚的鸦片-茶叶贸易得以延续。
  在战争中,英国一举打垮中国,清政府粗劣不堪的木制帆船根本不是女王陛下以蒸汽为动力的现代海军的对手。作为和平条约(实为不平等条约。——译者注)的一部分,英国人赢得了经一个世纪的外交恳请而不得,以至于无人再抱希望的对华特权:香港岛,外加大陆五处新通商口岸,或是说贸易港口。
  自马可·波罗时代起,鲜有西方人得以窥探中国内陆地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的200余年间,英国船只被限制停泊于广州——一个珠江口贸易城市的港口。英国人无法光明正大地涉足所居货栈以外的场所,许多人甚至从未见过离商馆区仅200多码远的、25英尺高20英尺厚的广州城墙。而现在,挟战争胜利之威,中国的内地终于向大英帝国开放了一条缝隙——仅限贸易。
  《南京条约》签订、五口通商后,英国商人做起了美梦:堆积在中国内地的华贵丝绸、精美瓷器以及喷香茶叶正等着被他们销售到广阔的世界。商人们开始构思一种可能:绕过难缠的中间人和控制广州货栈的商行直接与中国的生产商打交道。银行家则在幻想着无以计数的财富、矿藏资源、粮食谷物、经济作物以及梦寐以求的开花植物——一个遍地都是待装载商品的巨大国度。
  然而,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所建立起的新秩序并不稳固。在英国坚船利炮的压力下签订的无法忍受的条约,令中国这一曾经骄傲自满的国度蒙受了彻底的羞辱。英国的政客与商人们担忧受辱的中国皇帝可能借鸦片本土生产合法化颠覆由协议建立起来的脆弱平衡,进而打破印度(也就是不列颠)对罂粟种植的垄断。
  伦敦方面现在坚持着一种意见:应该且必须保障对英格兰的茶叶供应。距鸦片战争爆发、拿破仑战争结束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然而那些曾奋战在特拉法尔加(Trafalgar)和滑铁卢(Waterloo)的勇士们却依然强势左右着英国的外交政策与舆论。亨利·曾针对目中无人的中国可能带来的危机做出如下警告:依我看来,北京政府完全有可能在几年内将中国的鸦片种植合法化,这里的土地已被证明像印度一样适宜这种作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英国)政府目前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彻底枯竭;基于这种推断,我认为最理想的对策是尽可能地鼓励在印度进行茶叶种植。依我之见,后者(在印度种茶)从长远来看很可能为国家提供同等收益,并且是比当下鸦片的垄断销售更加保险的财政来源。假若中国真的将鸦片合法化了,那么在三角经济上将留下一个非常致命的缺口:英国将再无资金进口茶叶、支付印度战场的军费或承担本土的公共建设项目。中国的鸦片种植业将为两大帝国耻辱性的经贸依存或“由两种花木交易包办的不幸婚姻”画上句号——这种“离异”是大英帝国所承受不起的。
  印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中国最好的产茶地几无二致。除坐拥喜马拉雅山的高海拔和肥沃土地之外,云山雾罩的环境使茶树在享受露水滋润的同时又遮蔽了骄阳烈日。经常的霜冻气候更为冲泡出的茶水增添一份醇香浓厚,令其口感更加丰富、浓郁、可口。
  随着植物商品贸易顶破东亚贸易的资产报表,它们对于世界格局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研究它们的人们——曾经被大众视作区区花匠之流的人——摇身一变以植物学家的身份受到众人瞩目。到了19世纪中叶,植物学家已不再被视为戴着工作帽,穿着钉靴,躬身伺候着他们的鳞茎、花卉和灌木的体力劳动者,而是以勇敢的冒险家与世界的改变者闻名。他们采集各种对英格兰乃至帝国各地具有科学、经济与农业潜在价值的异国植物。移植成活植物群的新技术也发展得更为先进,使职业植物猎人们得以采集、运输越来越多的异国植物样本。
  不再受限于中国最南端的沿海口岸,如今英国得以深入到茶叶的种植与加工区域。但若要茶叶产业成功落户印度,英国需要从最好的茶树上采集最健康的样本、成千上万的茶种以及中国顶尖茶匠传承了千百年的工艺。完成这个任务的人必须是一个植物猎人、一个园艺学家、一个窃贼、一个间谍。
  这个担负着大英帝国希望之人,名为罗伯特·福钧。

书摘之二:维多利亚时代的茶叶
  当中国人意识到福钧从他们手中窃走了一件无价之宝的时候,已经为时太晚,无法挽回他们的损失了。福钧盗窃得手,促使茶叶以更为低廉的价格传播到世界各地。他令这件奢侈品彻底平民化,从此以后,全世界都得以享受茶叶的芬芳了。
  茶叶已经和糖、咖啡、烟草、鸦片一样,跻身世界产量最高、销路最广的日用品行列。尽管茶叶并非工业革命的诱因,但它在英国广受欢迎;随着印度新式茶叶的出现,购茶变得越来越方便,大大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
  这类全球性日用商品被认为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动力,以茶为例,售价1英镑的茶叶,其采摘时所花费的人工成本只有1便士,而且行销世界各地。它通过销售链条上的每一环,从山中的农场到英国人的住宅,重新分配了这个世界的利益。通过茶叶这种普普通通的药用商品,中国的劳工开始与美国的商人、广州的帕西银行家打起了交道,开始与伦敦的金融家以及正享用早餐的曼彻斯特妇女、儿童有了交集。
  茶叶也彻底改变了英国的资本和经济体系,其影响力通过英国在远东的商贸网络迅速扩散。当大英帝国的魔爪伸到包括诸如缅甸、锡兰、东非以及其他适于种茶的地区时,茶叶就变成了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工具。先前上述地区被认为除了枯萎的热带雨林外,别无他物,但现在英国利用茶叶种植得以在这些地方建立产业经济。茶叶的影响力还蔓延到了加勒比海和南太平洋的殖民地区,在那里,它有助于满足英国人对糖的需求。与东方的贸易成就了英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确立了近两个世纪以来英镑在全球经济中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还没有一个人口稀疏、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岛国能以别的方式取得这一非凡成就。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亦因茶叶而改变。茶叶贸易起源于繁华的、被实施殖民统治的城市香港——现在这座城市再次回到了中国的怀抱——它也是东方的商业中心。有人认为,如果由一系列茶叶贸易所导致的革命没有打断中国大陆大约一个世纪的发展进程,那么现在的整个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可能更类似于香港。在华外国势力的存在,再加上茶叶和鸦片贸易所引发的巨大浩劫,使得大清王朝的皇权遭到严重削弱。大清王朝的没落引发了一连串的历史演变:先是国民党崛起,最后为中国共产党所取代,当所有的历史大戏尘埃落定后,便成了今天的海峡两岸远远相隔的局面。没人能合理地论证出,这一幕幕历史演变都只是因那些茶叶而起的;但同样没人会忽视,正是外国势力对这种充满中国风情的日用商品的渴求,才迫使中国向西方开放门户,进而导致了这个自给自足的封建帝国的没落。
  除了引发了一系列地缘政治后果外,茶叶贸易几乎左右着地缘经济的每一个环节。
貌似中国有一本类似的书叫茶叶战争,不知道内容是不是重复了
支持一下!还不知道茶叶与战争的关系?北方人不爱喝茶,尤其是东北人,所以根本不了解南方的茶文化,南北差异太大了。支持楼主。
图片看不见
三联的新知文库有本《茶》也是这个内容。
caoxiaoguang 发表于 2015-10-18 18:23
支持一下!还不知道茶叶与战争的关系?北方人不爱喝茶,尤其是东北人,所以根本不了解南方的茶文化,南北差 ...
貌似闯关东时不少人去俄国卖茶吧
猪湾的spy 发表于 2015-10-18 21:05
貌似闯关东时不少人去俄国卖茶吧
跟气候条件有关吧!东北冬季长,谁没事大冬天的在外面喝茶啊!南方就不一样了,福建、浙江等地的茶文化太浓了,太麻烦了,东北人捧壶就喝,像他们那么喝还不渴死啊!太麻烦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猪湾的spy 发表于 2015-10-18 17:00
貌似中国有一本类似的书叫茶叶战争,不知道内容是不是重复了
不是,内容不一样的
caoxiaoguang 发表于 2015-10-18 18:23
支持一下!还不知道茶叶与战争的关系?北方人不爱喝茶,尤其是东北人,所以根本不了解南方的茶文化,南北差 ...
这个……一两句讲不清了,建议看书吧
caoxiaoguang 发表于 2015-10-18 21:18
跟气候条件有关吧!东北冬季长,谁没事大冬天的在外面喝茶啊!南方就不一样了,福建、浙江等地的茶文化太 ...
嗯,南方注重品,北方注重饮吧,区别不小。
115275257 发表于 2015-10-18 21:26
嗯,南方注重品,北方注重饮吧,区别不小。
专家啊!一语中的啊!佩服。
caoxiaoguang 发表于 2015-10-18 21:18
跟气候条件有关吧!东北冬季长,谁没事大冬天的在外面喝茶啊!南方就不一样了,福建、浙江等地的茶文化太 ...
西北人没有砖茶后果很严重!
赵家峪 发表于 2015-10-18 23:43
西北人没有砖茶后果很严重!
嗯,西北地方的人,特别是回族、藏族和蒙古族,饮食以肉类居多,不喝茶不易消化。
115275257 发表于 2015-10-19 17:27
嗯,西北地方的人,特别是回族、藏族和蒙古族,饮食以肉类居多,不喝茶不易消化。
白帽子还好,皮帽子绝对离不开砖茶!
caoxiaoguang 发表于 2015-10-18 18:23
支持一下!还不知道茶叶与战争的关系?北方人不爱喝茶,尤其是东北人,所以根本不了解南方的茶文化,南北差 ...
北方人不爱喝茶的说法太笼统,太草率,可能是以你周围的见闻为出发点的吧。如果真的不爱喝,老舍的《茶馆》为什么会写的北京呢?不要说北京不是北方。要知道京剧都不起源于北方,但最终在北方遍地开花。
只是说,各地的茶文化差异比较大而已,西北、藏区也普遍饮茶,出于消化肉食的需要,但并不是江南水乡的一杯淡淡的绿茶。明代茶马互市,就是利用他们的这一需求达到一定的控制目的。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HGTaQ34nrG5y8Lim#rd
已上社科文献甲骨文的公众号
上帝之鹰上次在北朝说了药丸两个字至于禁言我那么久么
跟气候条件有关吧!东北冬季长,谁没事大冬天的在外面喝茶啊!南方就不一样了,福建、浙江等地的茶文化太 ...
为什么要在外面喝茶?
高亮支持
94式底座穿梭机 发表于 2015-10-21 16:23
高亮支持
多谢版主抬爱
caoxiaoguang 发表于 2015-10-18 18:23
支持一下!还不知道茶叶与战争的关系?北方人不爱喝茶,尤其是东北人,所以根本不了解南方的茶文化,南北差 ...
谁给你说北方人不喝茶的?别自行脑补好不好

【神州轩辕】 发表于 2015-10-23 18:05
谁给你说北方人不喝茶的?别自行脑补好不好


这是概率事件吧!
【神州轩辕】 发表于 2015-10-23 18:05
谁给你说北方人不喝茶的?别自行脑补好不好


这是概率事件吧!
【神州轩辕】 发表于 2015-10-23 18:05
谁给你说北方人不喝茶的?别自行脑补好不好
超大里怎么总有这些阴阳怪气的人,不会好好说话是不,天生的。
选题比较新颖。
支持!这次京东搞活动买了一本看看。
听说好多人买啊,我在考虑如果出版社把书给卖茶的电商推荐一下,会不会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