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保密局调整保密方向 保密范围将逐渐缩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32:53
[center]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10:04 瞭望东方周刊[/center]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悦、实习记者李莹/北京报道
  国家保密局调整“保密”方向
  新任国家保密局局长夏勇是人权与宪政专家

  9月12日上午,在国家保密局和民政部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沈永社宣布,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人数以及相关情况不再保密。
  这是国家保密局第一次作为新闻发布者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秘密的范围较广,很多人并不清楚怎样就算泄漏国家机密。此次国家保密局尽管只迈了一小步,却符合阳光政治的大趋势。“一个国家不能拥有太多秘密”,有专家评论说。
  国家保密局第一次举行新闻发布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邹铭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这次新闻发布会,国家保密局作为主体单位牵头,“我们只是起到辅助和执行作用。”
  在外界看来,国家保密局一直罩一层神秘面纱。打114查号台查不到该局电话,上网无法登陆它的官方网站,因为没有。而一些地方的保密局已经陆续有了自己的网站。这在国务院部委中极为罕见。
  此次新闻发布会尽管只到了十几个记者。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沈永社身着深蓝色正装庄重得体地出现在镜头前。他是国家保密局多年来第一个出现在媒体面前的官员,这也是沈永社第一次履行新闻发言人的职责,他的另一个职务是国家保密局副局长。
  “一开始他显得有些拘谨,但很快便轻松自如了,在宣布完决定之后,他笑着回答记者的提问。”一位与会记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看上去40多岁的沈永社显得精干,其得体表现让颇具神秘威严色彩的国家保密局的形象变得亲和起来。
  在这次发布会上,沈永社称,这是国家保密局第一次进行新闻发布,在这方面保密局起步比较晚,但也要开始做,以后会逐渐规范化。
  国家保密局宣传处一位官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据各方反馈情况看,这次新闻发布会的反响很好,至于下一步解密发布的措施现在很难讲,“但这个趋势肯定有。”
  据悉,国家保密局和民政部是针对《民政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修订工作召开这个新闻发布会的。
  据介绍,原《规定》中有相关规定:对于“因自然灾害导致的逃荒、要饭、死亡的人数总和以及相关情况进行保密”。修订后的《规定》废止了这条保密规定。
  沈永社表示,过去,中国把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作出的决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减灾事业的发展,继续把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作为国家秘密,既难以适应中国救灾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
  此前,解密方面的一些微调已经出现。沈永社透露,去年开始的外交部档案公开其实即是一项先行措施。
  人权专家夏勇出任保密局长
  在这些改变的背后,是备受关注的新任国家保密局局长夏勇。
  6月7日,在国务院公布的人事任免中,著名法律专家夏勇被任命为国家保密局局长。此前,夏是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
  有报道披露,夏勇在其著作中提出“新民本说”理论,指出民本和民权必须在法治和宪政体制下有正确的定位,法治的核心价值是人的尊严和自由,此外,夏勇还是中国人权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与夏勇有同窗之谊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对人权保障问题有比较深的思考,他如果把这种观念贯穿在他的工作中,实施政府的决策,当然是一件好事。
  “他现在成为保密局局长后逐步把法律理想付诸实践,他也知道怎样寻求突破口,对现有的体制是有推动作用的,对于保密局的工作,人们应该能够感觉到这一变化。”夏勇曾经的同事、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突破口
  “国家保密局这次开的新闻发布会意义很大。应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重新核定我们到底什么该保密、什么不该保密。”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志忍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中国国家秘密分为三个级别:秘密、机密、绝密。按照以前的《规定》,自然灾害损失属于国家秘密最低一级别。
  事实上,中国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一直是一个敏感问题。对于“三年自然灾害”等灾难事件的死亡人数长期以来存在争论。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邹铭透露,中国政府在灾情信息发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根据救灾工作的需要,重大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年度因灾死亡人数已逐步公开。
  “现在基本能保证重大灾情在两个小时内到达民政部及中央有关部门。决定将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是将这一做法制度化、规范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成福看到这个新闻后既高兴又不高兴,“高兴是由于国家在进步、开放。不高兴是因为连这样天灾人祸如台风等导致的死亡人数在以前都是秘密。”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评论说,如果因灾死亡的人数及时公布,公众就能判断,在那样的灾情下这些死亡数是否正常;或者就可得出推论,政府和有关领导是否用了心,尽了力;防灾救灾的措施是否及时,是否得当;几分天灾,几分人祸。
  “都是秘密往往保不了密”
  国家保密局一位参与起草《保密法》的重要专家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保密法》正在修改,我们解密的工作也一直在做,今后保密范围会逐渐缩小。”
  他说,“该保密的要保密,不该保密的一定要开放要交流。保密是要有成本的,保密并不是越多越好,公开会促进社会进步。”
  周志忍表示,国家保密局这次做了一个表率,但不只是自然灾害,其他方面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也该有个标准,现在最应该关注保密的范围。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过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全书》,共收集保密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250余件,约60万字,共分为综合、经济、科技、国家安全与司法、文化教育卫生、涉外和涉港澳台以及政策性法规文件等七类。
  “现在保密的太多,有些不该保密的也保密了,都是秘密实际上往往保不了密的。” 北京大学公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说。
  也有学者担心,国家秘密定义的模糊性,给了官员们任意解释的空间。
  有专家建议,“《保密法》与未来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如同硬币的两面,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两个法律的修改和制定应该同步进行,互相通气,应该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原则,保密为例外。”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认为,“此次自然灾害人数的解密不是保密法内容的修改,是保密法中保密制度的改变,以后在这方面可能还会有很多改变。例如财产公开,外交方面的,把不该保密的公开。”
  在专家看来,大量的经验证明,大量的腐败问题都与政治不透明、暗箱操作有关,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近年来,中国各地在逐步推行政务公开,而也有人对政务公开中的一些做法表示疑虑。
  山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高存山说,行政部门执掌着政务公开的主动权。公开什么,不公开什么,公开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公开等等,完全由政府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决定。公众只是完全被动地接受行政部门愿意公开的部分或全部信息。
  周志忍建言,现在需要根据国情另立标准,需要一个系统的规定。在过去,各种资源都被政府垄断,社会本身无法成熟,现在不仅应该打破政府对物质资源和各种权益的垄断,也要打破信息的垄断。■[center]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10:04 瞭望东方周刊[/center]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悦、实习记者李莹/北京报道
  国家保密局调整“保密”方向
  新任国家保密局局长夏勇是人权与宪政专家

  9月12日上午,在国家保密局和民政部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沈永社宣布,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人数以及相关情况不再保密。
  这是国家保密局第一次作为新闻发布者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秘密的范围较广,很多人并不清楚怎样就算泄漏国家机密。此次国家保密局尽管只迈了一小步,却符合阳光政治的大趋势。“一个国家不能拥有太多秘密”,有专家评论说。
  国家保密局第一次举行新闻发布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邹铭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这次新闻发布会,国家保密局作为主体单位牵头,“我们只是起到辅助和执行作用。”
  在外界看来,国家保密局一直罩一层神秘面纱。打114查号台查不到该局电话,上网无法登陆它的官方网站,因为没有。而一些地方的保密局已经陆续有了自己的网站。这在国务院部委中极为罕见。
  此次新闻发布会尽管只到了十几个记者。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沈永社身着深蓝色正装庄重得体地出现在镜头前。他是国家保密局多年来第一个出现在媒体面前的官员,这也是沈永社第一次履行新闻发言人的职责,他的另一个职务是国家保密局副局长。
  “一开始他显得有些拘谨,但很快便轻松自如了,在宣布完决定之后,他笑着回答记者的提问。”一位与会记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看上去40多岁的沈永社显得精干,其得体表现让颇具神秘威严色彩的国家保密局的形象变得亲和起来。
  在这次发布会上,沈永社称,这是国家保密局第一次进行新闻发布,在这方面保密局起步比较晚,但也要开始做,以后会逐渐规范化。
  国家保密局宣传处一位官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据各方反馈情况看,这次新闻发布会的反响很好,至于下一步解密发布的措施现在很难讲,“但这个趋势肯定有。”
  据悉,国家保密局和民政部是针对《民政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修订工作召开这个新闻发布会的。
  据介绍,原《规定》中有相关规定:对于“因自然灾害导致的逃荒、要饭、死亡的人数总和以及相关情况进行保密”。修订后的《规定》废止了这条保密规定。
  沈永社表示,过去,中国把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作出的决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减灾事业的发展,继续把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作为国家秘密,既难以适应中国救灾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
  此前,解密方面的一些微调已经出现。沈永社透露,去年开始的外交部档案公开其实即是一项先行措施。
  人权专家夏勇出任保密局长
  在这些改变的背后,是备受关注的新任国家保密局局长夏勇。
  6月7日,在国务院公布的人事任免中,著名法律专家夏勇被任命为国家保密局局长。此前,夏是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
  有报道披露,夏勇在其著作中提出“新民本说”理论,指出民本和民权必须在法治和宪政体制下有正确的定位,法治的核心价值是人的尊严和自由,此外,夏勇还是中国人权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与夏勇有同窗之谊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对人权保障问题有比较深的思考,他如果把这种观念贯穿在他的工作中,实施政府的决策,当然是一件好事。
  “他现在成为保密局局长后逐步把法律理想付诸实践,他也知道怎样寻求突破口,对现有的体制是有推动作用的,对于保密局的工作,人们应该能够感觉到这一变化。”夏勇曾经的同事、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突破口
  “国家保密局这次开的新闻发布会意义很大。应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重新核定我们到底什么该保密、什么不该保密。”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学院副院长周志忍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中国国家秘密分为三个级别:秘密、机密、绝密。按照以前的《规定》,自然灾害损失属于国家秘密最低一级别。
  事实上,中国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一直是一个敏感问题。对于“三年自然灾害”等灾难事件的死亡人数长期以来存在争论。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邹铭透露,中国政府在灾情信息发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根据救灾工作的需要,重大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年度因灾死亡人数已逐步公开。
  “现在基本能保证重大灾情在两个小时内到达民政部及中央有关部门。决定将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是将这一做法制度化、规范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成福看到这个新闻后既高兴又不高兴,“高兴是由于国家在进步、开放。不高兴是因为连这样天灾人祸如台风等导致的死亡人数在以前都是秘密。”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评论说,如果因灾死亡的人数及时公布,公众就能判断,在那样的灾情下这些死亡数是否正常;或者就可得出推论,政府和有关领导是否用了心,尽了力;防灾救灾的措施是否及时,是否得当;几分天灾,几分人祸。
  “都是秘密往往保不了密”
  国家保密局一位参与起草《保密法》的重要专家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保密法》正在修改,我们解密的工作也一直在做,今后保密范围会逐渐缩小。”
  他说,“该保密的要保密,不该保密的一定要开放要交流。保密是要有成本的,保密并不是越多越好,公开会促进社会进步。”
  周志忍表示,国家保密局这次做了一个表率,但不只是自然灾害,其他方面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也该有个标准,现在最应该关注保密的范围。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过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全书》,共收集保密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250余件,约60万字,共分为综合、经济、科技、国家安全与司法、文化教育卫生、涉外和涉港澳台以及政策性法规文件等七类。
  “现在保密的太多,有些不该保密的也保密了,都是秘密实际上往往保不了密的。” 北京大学公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说。
  也有学者担心,国家秘密定义的模糊性,给了官员们任意解释的空间。
  有专家建议,“《保密法》与未来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如同硬币的两面,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两个法律的修改和制定应该同步进行,互相通气,应该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原则,保密为例外。”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认为,“此次自然灾害人数的解密不是保密法内容的修改,是保密法中保密制度的改变,以后在这方面可能还会有很多改变。例如财产公开,外交方面的,把不该保密的公开。”
  在专家看来,大量的经验证明,大量的腐败问题都与政治不透明、暗箱操作有关,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近年来,中国各地在逐步推行政务公开,而也有人对政务公开中的一些做法表示疑虑。
  山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高存山说,行政部门执掌着政务公开的主动权。公开什么,不公开什么,公开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公开等等,完全由政府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决定。公众只是完全被动地接受行政部门愿意公开的部分或全部信息。
  周志忍建言,现在需要根据国情另立标准,需要一个系统的规定。在过去,各种资源都被政府垄断,社会本身无法成熟,现在不仅应该打破政府对物质资源和各种权益的垄断,也要打破信息的垄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03:22 新京报

  新中国保密史
  “116号文件选在8月8日发布,有着特殊的含义。”
  国家保密局一位官员介绍,8月8日正是河南驻马店垮坝事件30周年,此次解密实际源于对灾难史以及救灾工作所持的新态度。
  根据已公开的资料,受台风影响,从1975年8月8日至9月5日,河南驻马店地区的板桥水库等多座大坝崩垮,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一片汪洋。
  至今,此次灾难的人员死亡数据并未公开发布。今年5月,美国discovery频道制作的“世界上的十大技术性灾难”专题片,则将此次垮坝事件列于首位,其次才是印度博帕尔化工厂泄毒事件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这个专题片的观点是,其死亡人数与河北唐山大地震相仿。
  9月16日,国家保密局新闻处处长赵永山表示,116号文件的出台,确与自然灾难频发有关。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这位保密局官员列举了今年上半年发生的一系列自然灾害。
  由国家保密局形成的一份调研材料称,我国政务信息公开与保密历史可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1951年6月8日原国家政务院发布的《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框定国家机密共17个方面,但实际工作中范围甚广,“凡未公开的信息都被视为国家秘密,公开交流的信息比较少”。
  这一时期,另有两起后果严重的自然性灾难———唐山大地震和云南通海大地震。
  1976年7月29日,唐山大地震次日,《人民日报》刊发新华社稿,报道重点放在人与灾难做斗争上,仅提到“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云南通海大地震发生于1970年1月5日,详情至今鲜为人知。
  调研材料所列的第二时期,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其间,1988年完成制订、次年正式实施的《保密法》,将国家秘密的范围缩小至国家事务中的重大决策、国防、外交外事、军事、公安和国家安全等七个方面。
  而通海、唐山两次大地震的死亡人数,也是在这一时期得以公开。1979年11月17日召开的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上,披露唐山大地震死亡24万多人;通海大地震直到其30周年祭集会,才解密死亡人数为15621人,此时,已是2000年1月5日。
  “第三时期”
  “这次两部委联手,主要由国家保密局主导。”9月15日,民政部保密办主任王焱冰告诉记者。
  国家保密局新闻处处长赵永山则表示,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国家保密局而言还是第一次。
  国家保密局没有官方网站,114也无法查询其办公电话。
  虽然位列国务院部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之一,但国家保密局与中共中央的直属机构———中央保密委员会,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依此方式,全国省、市两级党委及政府均交叉设立了国家保密局和保密委员会。
  据介绍,国家保密局的主要职责包括三大块:一是负责保密方面法律法规的起草、修订和报审,监督《保密法》及其相应法规的贯彻实施;二是负责对全国保密工作的大检查及解密工作;三是负责制订保密技术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9月12日,国家保密局副局长沈永社在发布会上表示,在与媒体和公众沟通方面,保密局起步较晚,但也要开始做,以后会逐渐规范化。
  一位在国家保密局工作10余年的官员介绍,根据目前的新形势,保密工作显然已在开拓“第三时期”。在他看来,国家保密局表现出的这种主动性,随着夏勇履新而愈发明显。
  今年6月7日,著名法律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夏勇接任国家保密局局长一职。6月底,针对部分省市的涉外保密工作调研已经展开。
[center]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03:22 新京报

夏勇 字同人,1961年生,籍贯湖北荆州。2005年6月7日,接任国家保密局局长一职。


  2004年2月5日,中国农业部官员就禽流感问题答记者问。近两年来,中国政府在信息公开的道路上不断前行。[/center]

  本报记者 罗昌平 实习生 冯洁 北京报道
  当发言人沈永社微笑着出现在一众记者面前时,他的身份已是新闻。
  这是一位来自于国家保密局的官员。9月12日上午,国家民政部和保密局联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后者是第一次以新闻发布者的角色面对公众。
  敏感部门发布的消息同样令人瞩目———从8月起,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
  新闻发布会四天后,民政部网站公布:截至2005年9月14日16时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1626人死亡,失踪426人,紧急转移安置1316.1万人;倒塌房屋145.2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71.4亿元。
  “类似的合作当然不只是民政部,今后我们还会陆续推出一些新的举措。”国家保密局新闻处官员近日对记者表示。
  早在今年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官员曾透露,《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的修改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制定都在酝酿之中。
  “保守国家秘密与推进信息公开是相辅相成的。”国家保密局副局长沈永社强调。
  删了六个字
  这场涉及两个国务院部局的新闻发布会,其内容落实在文件上,不过是删除了六个字。
  这份文件由民政部办公厅拟定,民政部、国家保密局于今年8月8日共同发布,全称《关于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的通知》(民发[2005]116号,以下简称“116号文件”)。
  116号文件对5年前的71号文件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修订。
  71号文件“秘密级”中的第4条目规定,“全国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因自然灾害导致的逃荒、要饭、死亡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116号文件删除了该条目中的“死亡人员总数”。
  71号文件2000年2月29日由民政部、国家保密局共同印发,全称为《民政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民发[2000]71号),将民政系统的国家保密事项分为“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
  “如果再把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作为国家机密,我们在应对救灾工作时会相当被动,而且也不符合国际惯例。”民政部救济救灾司一位官员介绍。
  “解密一事从今年6月份就开始运作了。”民政部一位熟知此事的官员回忆,该部保密办率先向民政部办公厅提交申请,在广泛征求救济救灾司与计财司(负责年鉴编写)意见后,直呈贾志邦副部长手中。随后,民政部正式发函给国家保密局。
  “收到民政部的函件后,我们相当重视。”国家保密局一位人士说。
  据其介绍,国家保密局一方面复函民政部,并派专员与其定期沟通;另一方面主动请示中共中央办公厅,以获得更高层面的支持。
  “根据救灾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已逐步公开。”民政部救济救灾司副司长邹铭表示,此次两部门发文实际是将这一做法制度化、规范化。
  不过,116号文件并没有对自然灾害、人为灾害进行界定。
  “如果遇上决堤造成洪灾和矿场发生坍塌,可能存在‘天灾’与‘人祸’双重因素,这无疑存在信息公开的制度弹性。”社科院法学所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夏勇是胡哥最重要的智囊之一。
胡哥的新三民主义应该有夏勇的功劳。
唔,现在有字的人很少见啊
  新局长一上任就解决了民政自然灾害对人民瞒报的问题,颇有政绩。
还有字??
不错!!!
我也有,但我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生的人,应该比较少见了吧!!!
呵呵~~~~~~~~~~~~~~~
但是我认为保密局的局长应该想的就是如何做好保密工作,只要是当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秘密,他都要想办法保好密。这才是他的本职工作,而不是想着如何去解密、以及如何界定什么值得保密、什么不值得保密。那应该是人大和国务院的工作。国务院以及人大与保密局之间应该是互相制约和互相配合的关系。

人权专家就应该去人大或国务院,制定新的保密法律,然后保密局去无条件执行,而不是由保密局去宣布什么什么不再保密。这个关系现在有点混乱。
恩,好的要支持
支持!!!
见微知著啊,支持.
71号文件“秘密级”中的第4条目规定,“全国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因自然灾害导致的逃荒、要饭、死亡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116号文件删除了该条目中的“死亡人员总数”。

呵呵,终于知道逃荒要饭的人数也算国家秘密了。以后千万别告诉我这个数字啊,我怕判我泄密罪。
国家保密局宣传处处长叫赵荣山吧
以前国民党的保密局就是军统,现在共产党的保密局不知道是否也有这个性质?
没有,举个例子说,《公文主题词表》里边,“保密”是纳入“秘书行政”,与机要、信访、督察、档案什么的一类。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2005/0923/12@014721.html

  在昨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减灾委员会和民政部官员透露,截至9月20日,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1630人死亡。而这离9月12日国家保密局、民政部宣布解密自然灾害死亡人员总数只有8天,实际上,从9月13日起,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网站已经开始滚动播报今年国内灾情数据。

  从以上数字被快速、动态地发布可以看出,民政部和减灾机构在自然灾害信息公开工作上的负责态度。可以预料,公布的灾害数字将有利于唤醒当下公众的减灾意识、生命意识、共同体意识,让全社会对灾情有全面的把握和了解,促进我国的灾害防御水平的提升。

  不过,作为全世界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再加上我国信息公开的法律环境尚未形成,这就注定了,中国的自然灾害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已经公开的自然灾害信息大多缺乏细节,许多时候只是告诉公众伤亡人数、倒塌多少房子、经济损失多少等等。固然,这些数字是自然灾害的基础性数字,但这些数字背后的信息公众也需要了解———比如,死难同胞具体居住在何地,他们具体是什么人,其中有多少是妇女、儿童、老人。

  面对灾难,我们都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之中,我们需要对逝去的生命表达哀伤,而对于公众的这种情感,一个笼统的数字显然难以承载。在日本,有一个专门的电视台,每天24小时地播报全球所有日本人非正常死亡的信息:他们的姓名、年龄、家庭、遇难时间等,这些完善的信息使得每一个逝者在公众面前都是一个丰满的个体,给人以无比的震撼。

  救灾工作是一项政府行政管理行为,更是一场人道主义救援行动,所以需要一种情怀。这样的情怀不仅表现在为活着的灾民及时送去温暖,更表现在对死难者的痛惜和哀悼。多公布死难同胞信息的细节,将更能体现一个国家尊重生命的情怀,国家的这种情怀将影响每一个公民,促使生命意识在每个公民心中生根发芽。

  再比如,对于这些死难者的家庭,地方政府给予怎样的救助;对于一些灾害,各级政府下拨了多少资金,这些资金是如何分配的,具体使用情况怎样。

  此前,不少地方都发生过地方政府救灾不力,或救灾款被截流、挪用的情况,这是困扰目前救灾工作的一个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更完备、细致的信息公开也许正是路径之一。

  灾情公布不仅是对政府救灾工作的总结,更是政府对履行承诺的证明书。救助措施的细节、资金的具体调拨的情况如果能公布,将意味着政府对灾民、灾区将要或已经提供何种援助,承担多少责任有了一个明明白白的账单,面对这无数双眼睛盯着的账单,面对着沉甸甸的责任,地方政府救灾工作显然不敢懈怠,救灾资金被截流挪用的情况将不易发生。

  昨天,民政部表示,少数地方政府对自然灾害的报告不实,我国今后将通过卫星监测防止谎报灾情,并严查虚报事件。的确,保证灾情统计准确,这需要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监督,但同时,我们看到,其实公众何尝不是天然的灾情监督者呢?对于这块监督资源,为何不利用起来呢?而要想这块监督资源“活起来”,前提就是信息的对称———让公众掌握更多的灾情信息,让公众能在地方政府上报信息和实际救灾信息之间进行比较,如此进一步的信息公开将能更好地预防地方政府的渎职、腐败行为,将能确保中央救灾措施的贯彻,促进中国救灾、减灾事业的良性运作。

新京报
其实,保密真的是很重要的!保密,也是为了稳定人心!
国家保密局应该在更专业的领域发挥作用,尤其是反特,这几年我们党内军内间谍案还少吗?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不是对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保些普通的的东西。
[B]以下是引用[I]freedom★自由[/I]在2005-9-25 12:43:00的发言:[/B][BR]国家保密局应该在更专业的领域发挥作用,尤其是反特,这几年我们党内军内间谍案还少吗?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不是对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保些普通的的东西。

反特好象是另一个部门国家安全部的工作了.
支持一个!
希望能够最终能调整军事科研的保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