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坠毁飞行员借手机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15:43
最近几天 关于一架失事的歼十战斗机飞行员借手机联系部队 引起了比较多的争论
写这篇文章是想结合本人通信专业的一些基础常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电台和手机的不同   
电台属于典型的半双工系统 双方可以进行联系 但不能同时进行。因此同一时间只允许一设备传送资料,若另一设备要传送资料,需等原来传送资料的设备传送完成后再处理。
也就是说 如果飞行员使用电台联系基地 必须先发送类似SOS的信号 然后就是等待 基地收到信号后 再发送信号给飞行员 飞行员在此期间 一直处于等待状态

手机的话就方便多了 可以直接打给基地

我个人判断是 飞行员肯定是着急赶紧跟基地联系 先报一声平安  而且坠毁地点离村子又这么近
显然比用电台发一个信号 然后默默等下去要方便直接的多

飞行员呼叫电台肯定是有的 只是考虑和平时期 飞行员肯定希望能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
如果能很快就直接和团部联系上 为何要舍近求远使用 电台?
最近几天 关于一架失事的歼十战斗机飞行员借手机联系部队 引起了比较多的争论
写这篇文章是想结合本人通信专业的一些基础常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电台和手机的不同   
电台属于典型的半双工系统 双方可以进行联系 但不能同时进行。因此同一时间只允许一设备传送资料,若另一设备要传送资料,需等原来传送资料的设备传送完成后再处理。
也就是说 如果飞行员使用电台联系基地 必须先发送类似SOS的信号 然后就是等待 基地收到信号后 再发送信号给飞行员 飞行员在此期间 一直处于等待状态

手机的话就方便多了 可以直接打给基地

我个人判断是 飞行员肯定是着急赶紧跟基地联系 先报一声平安  而且坠毁地点离村子又这么近
显然比用电台发一个信号 然后默默等下去要方便直接的多

飞行员呼叫电台肯定是有的 只是考虑和平时期 飞行员肯定希望能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
如果能很快就直接和团部联系上 为何要舍近求远使用 电台?


所以,我认为,飞飞应该带一部便宜结实的古董诺基亚非智能手机,不必夜里带伤走半小时去借手机了。。。

对了,以前看到帖子,美帝开始试验,飞飞们携带苹果IPAD,取代地图。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也可以再多带一部苹果手机。

所以,我认为,飞飞应该带一部便宜结实的古董诺基亚非智能手机,不必夜里带伤走半小时去借手机了。。。

对了,以前看到帖子,美帝开始试验,飞飞们携带苹果IPAD,取代地图。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也可以再多带一部苹果手机。
飞行员事负伤走了半小时,才借到手机的。
如果有电台为什么不第一时间联系?
腰颈椎受伤盲目移动会有很大风险
开什么玩笑,带苹果手机,真打起来,MD都不用远程雷达了,通过手机定位功能直接定点把你干掉!
xucong900313 发表于 2015-10-14 22:01
飞行员事负伤走了半小时,才借到手机的。
如果有电台为什么不第一时间联系?
腰颈椎受伤盲目移动会有很大 ...
不排除和平时期 没有携带 这个就值得反省了
这个还真是被小编写得跟传奇似的,呵呵

战机NO1 发表于 2015-10-14 22:05
开什么玩笑,带苹果手机,真打起来,MD都不用远程雷达了,通过手机定位功能直接定点把你干掉!


军中已普及北斗通讯系统,小型化人性化一点对当今兔子来说就不是个事,比如做成手表一类的。出现这样的事,本人认为纯粹是军中官僚主义作风作祟。
战机NO1 发表于 2015-10-14 22:05
开什么玩笑,带苹果手机,真打起来,MD都不用远程雷达了,通过手机定位功能直接定点把你干掉!


军中已普及北斗通讯系统,小型化人性化一点对当今兔子来说就不是个事,比如做成手表一类的。出现这样的事,本人认为纯粹是军中官僚主义作风作祟。
xucong900313 发表于 2015-10-14 22:01
飞行员事负伤走了半小时,才借到手机的。
如果有电台为什么不第一时间联系?
腰颈椎受伤盲目移动会有很大 ...
同意,腰颈椎受伤盲目移动的话可能以后都不能飞了,而且训练要向实战靠拢,是不是平时的飞行员跳伞自救训练精神传达得不到位?尤其是坠机的情况下,这是拿钱都买不到的自救训练机会啊。
这地洗的。。。

出事的时候僚机应该就在坠落点天上, 随身带个救援电台马上通过僚机通报一下跳伞成功但是有点伤有什么不好? 非要带着伤走30分钟才建立通讯让部队知道人还活着???
飞行员呼叫电台肯定是有的 只是考虑和平时期 飞行员肯定希望能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
如果能很快就直接和团部联系上 为何要舍近求远使用 电台?

这个问题超级蛋疼,电台就在身边,是为近!!!!电话远在步行三十分钟之外,是为远!!!!
lz 搞清楚远近先!!!!
先搞清楚远近
都是没玩过无线的在这讨论,看的我想笑。。。。还什么军用电台联系基地。。一个小小的手台,联系你妹的基地啊?救生电台才多大的功率??能发射出5公里就不错了,怎么可能与基地联系上?最多能与前来搜救的飞机飞到上空时联系上。相比而言,借手机是更为合适的方法。。。当然,半小时都还不能确定失事飞行员的位置,我们的救生工作还十分有提高的余地
mqt2000@qq.com 发表于 2015-10-15 02:41
都是没玩过无线的在这讨论,看的我想笑。。。。还什么军用电台联系基地。。一个小小的手台,联系你妹的基地 ...

你还真没说错, 急救电台就是用来和天上附近的飞机联络的。 飞机出现特殊情况编队里其他一架飞机会跟着出问题的飞机以提供各种协助, 这是最基本的飞性准则!!!   所以飞机坠毁时天上会有战友的飞机可以联络和调度救援, 这就是为什么急救电台会带在飞行装具上
既然是有计划的飞行训练,我们有理由认为电台比手机更快!
美军飞行员的手持GPS上集成了一个信标机,当然弹射座椅上也有一个,救援飞机根据两个信标的位置在指定地区上空盘旋,期间双方会用甚高频无线电台尝试建立空地通讯,确定飞行员的具体位置后展开伞降或机降行动,同时有战斗机或武装直升机对周边地区实施战场阻断,整套救援体系中包含大量作战单位和支援单位

美军有很多专门的救援中队,只做一件事,救援飞行员,相应的装备也是根据任务需要而专门开发的,包括改装过的C130等等,目前没看到我军有类似的部队编制。另外,美军还有专门用于在作战地域保护飞行员和救援中队的特种部队,比如320战术中队、321战术中队、24特别战术中队等等。

相比之下,差距还是有的,还是那句话,我军太久没打仗。
宣传而已,好像不借手机就找不到似的,,,
凤凰竹马甲 发表于 2015-10-15 07:32
宣传而已,好像不借手机就找不到似的,,,
当年王伟跳伞后就没能找到。
宣传而已,好像不借手机就找不到似的,,,
可能真真找不到
老狼正宗 发表于 2015-10-15 08:45
当年王伟跳伞后就没能找到。
海上失事很难找回的,哪个国家都一样。
所以,我认为,飞飞应该带一部便宜结实的古董诺基亚非智能手机,不必夜里带伤走半小时去借手机了。。。

...
你的一句“带一部苹果手机”把你给暴露了…送外卖的随时会到,你看着办吧
飞行员身上不都是一有部电台和一个GPS吗?战斗掉了,这时候飞行员身上的的GPS不能用北斗定位,然后出动直升机去营救?不是说我们的北斗已经达到米级的精度了吗?
xucong900313 发表于 2015-10-14 22:01
飞行员事负伤走了半小时,才借到手机的。
如果有电台为什么不第一时间联系?
腰颈椎受伤盲目移动会有很大 ...
为什么不派直升机去救?是因为压根就不知道飞行员的方位在哪里吧,那么问题来了,飞行员随身带的定位跟踪器呢?
从王伟牺牲开始,中国的飞行员救援系统倍受批评,到现在进步也不令人满意,真不知道开战时有无保障。
斩倭刀 发表于 2015-10-15 09:38
从王伟牺牲开始,中国的飞行员救援系统倍受批评,到现在进步也不令人满意,真不知道开战时有无保障。
还是那句话,对于真正的战争而言,失事的飞行员已经失去军事价值了。

如果落地后能动,飞飞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返回了。
保密条例执行的不错。
小刀切菜 发表于 2015-10-15 09:34
你的一句“带一部苹果手机”把你给暴露了…送外卖的随时会到,你看着办吧
不明白,这种街机暴露了神马?
还是那句话,对于真正的战争而言,失事的飞行员已经失去军事价值了。

如果落地后能动,飞飞只能靠自己 ...
看来米蒂投入上百人价值上亿的装备去救被击落pilot简直是脑残行为
我觉得借手机打还是不妥的,别战时,平时什么的洗地了。没别的意思,只是希望自己家里的越来越好。


看看俄罗斯的当年借用手机的恶果:
其次,互联互通能力欠缺。俄军极度缺乏在战时“管用”的通讯装备。战斗中,俄军的指挥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步话机及电台,而这些老旧装备在战争中极不可靠,许多电台在行动最初几小时后便停止了工作,以至许多指挥员不得不用手机上传下达。这就给了装备有部分美式电子干扰及侦听设备的格军以可乘之机。最典型的就是开战第2天,俄第58集团军副军长阿纳托利·赫鲁廖夫中将遇袭重伤事件——在“借用”随军记者的卫星电话同部队联系后,被格军迅速锁定,并迅即遭到“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的炮火覆盖。前线最高指挥官用移动电话进行联络,这完全不像一个军事强国在现代战争中的表现,更像当年被俄军击毙的车臣匪首杜达耶夫之流所为。


重温2008年俄格战争:俄军问题值得中国深思
http://mil.sohu.com/20150317/n409911896.shtml


  陆海空网,全维“闪击战”
  ★快速动员 驻格的俄维和部队50分钟就从驻地抵达茨欣瓦利,俄第58集团军在接到命令140分钟内即完成一切作战准备
  ★空降奇兵 一个连的俄空降兵突然在当时驻有一个格军山地营的塞纳基陆军基地上空从天而降,打了守卫在那里的格军一个措手不及
  ★全维攻击 开战后,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迅即全面展开,使得包括媒体、通信和交通运输系统在内的格鲁吉亚官方网站全部瘫痪
  俄格战争以格鲁吉亚军队的“闪击战”拉开序幕。根据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的地形特点,格军兵分三路,在苏-25强击机的配合下,使用T-72坦克、BMP-1/2步兵战车、“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BM-21火箭炮等重型武器,“陆空协同”分别从南、东、西三个方向突入茨欣瓦利。由于准备充分,战斗进行得异常顺利,仅用时不到13小时,格军就攻占了茨欣瓦利,并向乌比阿吉、凯梅尔等地攻击前进。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久等了”的俄军迅速做出反应:在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做出将格军驱逐出南奥塞梯的决定后,驻格的俄“维和部队”50分钟就从驻地抵达茨欣瓦利,而素有“高加索之狼”美誉的俄第58集团军在接到命令后140分钟内即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包括燃料、弹药补给等,并开始实施越境行动,显示出了极高的战备水平,让人不禁联想起科索沃战争中俄军快速抢占普里什蒂那机场中那“神兵天降”的一幕。
  俄军在此战中的惊艳表现当然不止反映在能以“闪击战”回击“闪击战”,还突出表现在陆海空网对格鲁吉亚的全维打击。陆军方面,俄第58集团军是一支具有浓郁苏联特色的重型装甲机械化部队。在抵达茨欣瓦利外围后,即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形成了围攻部署,并向茨欣瓦利南部的格鲁吉亚重镇格里实施穿插,截断了格军退路,还直接威胁格首都第比利斯,让深入南奥塞梯的格军迅速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使格军未战已人心惶惶。随后,第58集团军以重型火炮的猛烈炮击为先导强攻茨欣瓦利。战斗中,俄坦克部队吸取了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血战中的教训,与步兵分队加强协同齐头并进,不仅增强了打击效果,还大幅降低了战损率。
  为一并解决阿布哈兹问题,俄军还开辟了“第二战场”。俄第74空降师部分兵力进占阿布哈兹与格鲁吉亚接壤的科多里河谷边界一带,并于8月12日凌晨发起攻击,包围了格特种作战旅一千多人,将其彻底赶出科多里峡谷。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布哈兹其他战斗中,“塞纳基空降”成为战史经典:仅一个连的俄空降兵突然在当时驻有一个格军山地营的塞纳基陆军基地上空从天而降,打了守卫在那里的格军一个措手不及,使其不战而逃。据说,俄空降兵进入该基地的第一项任务居然是“享用基地食堂主人没来得及吃的早餐”。如此“闲庭信步”未免夸张,但也恰恰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俄军战术上的成功:不仅以少胜多,而且兵不血刃。
  俄军的“空海打击”也十分给力。开战之初,俄空军即已完全掌控了南奥塞梯直至格鲁吉亚全境的制空权。俄军战机对格鲁吉亚当面守军和纵深内的战略目标进行了空袭,包括对直至格首都第比利斯军用与民用机场的袭击。这种“纵深打击”是在向格军民表明,1968年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行动随时可能再现,而此举,对格民心士气的打击被证明是致命的。同时,占据绝对优势的俄黑海舰队对格实施全面海上封锁,以断绝一切可能的军事物资供应,特别是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对格鲁吉亚在战争期间的武器供应。
  此次俄军的亮点之一还包括网络进攻。开战后,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迅即全面展开,使得包括媒体、通信和交通运输系统在内的格鲁吉亚官方网站全部瘫痪,对格军事行动造成了一定影响,特别是直接影响到了格鲁吉亚的战争动员与支援能力。
  面对俄罗斯排山倒海般的进攻,格鲁吉亚被迅速击溃。格军开始从占领的各处地区沿公路后撤,公路上的格军装甲目标成了俄空军的活靶子,从茨欣瓦利通向哥里和首都第比利斯的多条道路,成了格军的绝命之路,被摧毁的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和汽车随处可见,被遗弃的榴弹炮和迫击炮遍布城区,其惨状直追海湾战争中被联军追歼的萨达姆部队。
  俄军仅用两天时间就开辟了格鲁吉亚东西两条战线,其作战行动速度之快,丝毫不亚于美军2003年在伊拉克的“快速决定性作战”。有美高级军官也坦承:“虽然事先已料到俄军的行动速度,可他们实际的行动还是比我们预料的要快得多。”
  俄罗斯——
  后发制人,有备而无患
  ★判断准确 随着格鲁吉亚坚定倒向北约,妄图依靠西方对抗俄罗斯,俄高层判断,和平时日无多,战争为时不远
  ★预案充分 2005年,俄军启用全新作战计划,包括在各种应急情况下对战区力量与舰队的调遣,甚至细化到连一级调动
  ★彰显实力 在这次“闪击战”中,俄军以速度和规模向世人证明,俄军依然还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军队之一
  6年来,一直有人在质疑是否真是格鲁吉亚开的第一枪,因为实在是惊讶于后发制人的俄军居然能够“后发而先至”,迅速扭转乾坤。其实,俄军之所以能后发制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俄高层对“高加索变局”的准确预判。苏联解体以来,围绕着南奥塞梯以及阿布哈兹问题,俄格双方龃龉不断。而随着“玫瑰革命”后萨卡什维利的上台,格鲁吉亚坚定倒向北约,妄图依靠西方的撑腰对抗强俄,更让俄高层认识到,与格鲁吉亚之间的这场战争不存在会不会爆发的问题,而只存在何时爆发的问题。特别是自2008年2月科索沃独立以来,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发生多次交火。俄高层更判断,和平时日无多,战争为时不远。
  分析认为,俄军之所以能达成陆海空网的全维闪击,同俄第58集团军的“模块化编组”密不可分。俄第58集团军除编有常规的摩托化师、机械化旅外,根据外高加索地区作战需要还编有空降师、山地作战旅、直升机团和5个工程团,特别是还编有战术航空兵第4军。这为陆空联合作战奠定了编制体制基础。尽管与美国等“现代”陆军相比,俄式“模块化”有几分“土气”,却是对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兵种条块分割、难以统一指挥使用、造成大量伤亡的流血教训的总结,是在未打破大陆军体制、陆海空尚未能实现真正联合条件下的一种最优选择。其实,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只要是实用、管用的就是最好的。正所谓:“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俄军之所以能后发制人,还主要得益于俄军极高的战备水平。普京上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军事改革,不仅改进了武器装备,提振了军队士气,更细化了作战计划:2005年,俄军启用了全新的作战计划,包括在各种应急情况下对战区力量与舰队的调遣,甚至细化到连一级分队的调动。有预案,俄军自然能有条不紊、成竹在胸。更有针对性的是,就在俄格战争爆发前数周,参战的俄第58集团军刚刚结束“高加索2008”军事演习,而这场军事演习的矛头正是直指当时已跃跃欲试的格鲁吉亚军队。正如美堪萨斯州立大学的俄问题专家赫斯伯灵所说:“这一演习与他们数周后在格鲁吉亚实施的行动一模一样,这场演习完全就是一场彩排。”
  可以说,在准确的战略预判和充足的战斗准备条件下,等候在俄格边境后的第58集团军,就像等在起跑线后的运动员,只等格军第一声枪响作为“起跑的号令”就迅速越过边境,所以其“神速”虽看似在意料之外,但却在情理之中。在这次“闪击战”中,俄军显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以速度和规模向世人证明,尽管沉寂了多年而默默无闻,俄军依然还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军队之一。
  格鲁吉亚——
  战略误判,先胜而后败
  ★战略误判 格政府高层认为有美国做靠山,俄罗斯不敢出兵,后又将希望寄托在美军出兵或者西方斡旋
  ★力量悬殊 格武装力量与俄相比太过弱小,倾国之力也只有现役人员21547人,装备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
  ★意志薄弱 格军战前已有五分之一军人明确表示不愿打仗,并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在教育后因不知悔改而受罚
  格鲁吉亚尽管没有笑到最后,但在此战中也并非全无亮点:格军在最初的20个小时内占据主动,迅速击败南奥塞梯军队,并一度攻占其首府茨欣瓦利。然而,战术上的胜利丝毫不能弥补格政府高层战略上的误判,而后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格鲁吉亚战败的命运。
  格政府高层先是错误判断,有美国这个靠山,俄罗斯不敢出兵,后又将结束战争的希望寄托在美军出兵或者西方的外交斡旋上。然而,美国大兵没有到,俄罗斯大兵却打得异常凶狠。而最终,以小欺大的局面,只能产生以卵击石的效果。
  毕竟,格武装力量与俄相比实在太过弱小,倾国之力也只有现役人员21547人,装备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这点家底不要说与整个俄军相比,即使与对面的俄第58集团军相比,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和海空军力量支援配合三个方面均处于绝对劣势:格军队数量只有对手的五分之一,武器装备尽管也有刚从西方引进的新武器,但大部分还都是苏式的老装备,重型装备水平更是远低于俄军,仅有的一些T-72许多还抛锚在军队机动的路上,再加上个位数级的空军和海军装备,三军基本不具备起码的联合作战能力。以弱凌强,以小欺大,是明显违背作战常识的莽撞之举。因此,战局未启,胜负已成定局。
  然而,格鲁吉亚在先发制人的有利条件下还败得这么惨,确实还是让人大跌眼镜。仔细分析,除战略误判外,格军士兵的战斗精神也值得反思。回想此前的两次车臣战争,尽管同样是面对俄军,车臣武装分子的死拼到底让俄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反观格军,信息化武器装备不少,但正如指挥这场战争的格鲁吉亚前国防部长所言:“格军最大的失误就是重视技术,忽视了对军人的精神塑造。”据统计,格军战前已有五分之一军人明确表示不愿打仗,并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在教育后因不知悔改而受罚。战败后,许多格军士兵不仅没有耻辱感,还借口称格鲁吉亚人天生不会打仗,败给俄罗斯是应该的。如此懦弱的精神状态和颓废的战斗意志,可以说仗未打,胜负已定。这不禁让人感叹,毛主席关于“钢多气少”还是“气多钢少”的论断在信息化武器装备高度发展的今天听来仍觉振聋发聩。
  俄军反思——
  暴露问题,大胜非完胜
  ★主战装备 战争中,俄军近95%的装甲武器都达到了最大使用年限,甚至有约15%的武器未战先失效
  ★互联互通 俄军指挥仍主要依靠传统步话机及电台,而这些老旧装备在战争中极不可靠
  ★训练水平 俄军飞行员训练时间短,战争中误炸误伤的情况广泛存在
  任何一场战争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俄罗斯在收获战争胜利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不足,从而让世人只能说,俄罗斯赢得了一场大胜,但并非完胜。
  首先,主战装备水平低下。尽管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更加上高加索是俄军的重点建设方向,俄军事装备同美欧强国相比,仍然相当落后。战争中,近95%的装甲武器达到了最大使用年限,甚至有约15%的武器未战先失效,以至在俄军开进的过程中,竟然经常会出现一些坦克中途抛锚堵塞行军线路的现象。另外,俄军空袭仍主要使用旧式炸弹,即使是有限的精确制导武器,也仍主要停留在二代水平,受地形、天气、光线等因素影响非常明显,经常受到格军的电子干扰。对比美军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地面装甲部队的快速决定性作战和空军绝对制空的精确打击,两军在装备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互联互通能力欠缺。俄军极度缺乏在战时“管用”的通讯装备。战斗中,俄军的指挥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步话机及电台,而这些老旧装备在战争中极不可靠,许多电台在行动最初几小时后便停止了工作,以至许多指挥员不得不用手机上传下达。这就给了装备有部分美式电子干扰及侦听设备的格军以可乘之机。最典型的就是开战第2天,俄第58集团军副军长阿纳托利·赫鲁廖夫中将遇袭重伤事件——在“借用”随军记者的卫星电话同部队联系后,被格军迅速锁定,并迅即遭到“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的炮火覆盖。前线最高指挥官用移动电话进行联络,这完全不像一个军事强国在现代战争中的表现,更像当年被俄军击毙的车臣匪首杜达耶夫之流所为。
  第三,训练水平不足。据报道,由于俄军训练经费长期不足,飞行员平均训练时间每年只有40小时,远低于西方强国每年不少于180小时的训练标准,严重影响了飞行员飞行和投弹技术的提高,在战争中直接表现为误炸误伤广泛存在。
  俄格战争是对普京在21世纪前8年军事改革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大考试。总体而言,改革是成功的,考核是合格的。俄军在战争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仍然是大规模重装甲集群的集团突击,是重型轰炸机的地毯式轰炸,是大口径火炮的大规模覆盖,而从进行信息化战争的能力角度讲,俄军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冷战时代的烙印依旧存在。别人吃一堑,我们长一智,俄军的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看看俄罗斯的当年借用手机的恶果:
其次,互联互通能力欠缺。俄军极度缺乏在战时“管用”的通讯装备。战斗中,俄军的指挥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步话机及电台,而这些老旧装备在战争中极不可靠,许多电台在行动最初几小时后便停止了工作,以至许多指挥员不得不用手机上传下达。这就给了装备有部分美式电子干扰及侦听设备的格军以可乘之机。最典型的就是开战第2天,俄第58集团军副军长阿纳托利·赫鲁廖夫中将遇袭重伤事件——在“借用”随军记者的卫星电话同部队联系后,被格军迅速锁定,并迅即遭到“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的炮火覆盖。前线最高指挥官用移动电话进行联络,这完全不像一个军事强国在现代战争中的表现,更像当年被俄军击毙的车臣匪首杜达耶夫之流所为。


重温2008年俄格战争:俄军问题值得中国深思
http://mil.sohu.com/20150317/n409911896.shtml


  陆海空网,全维“闪击战”
  ★快速动员 驻格的俄维和部队50分钟就从驻地抵达茨欣瓦利,俄第58集团军在接到命令140分钟内即完成一切作战准备
  ★空降奇兵 一个连的俄空降兵突然在当时驻有一个格军山地营的塞纳基陆军基地上空从天而降,打了守卫在那里的格军一个措手不及
  ★全维攻击 开战后,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迅即全面展开,使得包括媒体、通信和交通运输系统在内的格鲁吉亚官方网站全部瘫痪
  俄格战争以格鲁吉亚军队的“闪击战”拉开序幕。根据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的地形特点,格军兵分三路,在苏-25强击机的配合下,使用T-72坦克、BMP-1/2步兵战车、“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BM-21火箭炮等重型武器,“陆空协同”分别从南、东、西三个方向突入茨欣瓦利。由于准备充分,战斗进行得异常顺利,仅用时不到13小时,格军就攻占了茨欣瓦利,并向乌比阿吉、凯梅尔等地攻击前进。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久等了”的俄军迅速做出反应:在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做出将格军驱逐出南奥塞梯的决定后,驻格的俄“维和部队”50分钟就从驻地抵达茨欣瓦利,而素有“高加索之狼”美誉的俄第58集团军在接到命令后140分钟内即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包括燃料、弹药补给等,并开始实施越境行动,显示出了极高的战备水平,让人不禁联想起科索沃战争中俄军快速抢占普里什蒂那机场中那“神兵天降”的一幕。
  俄军在此战中的惊艳表现当然不止反映在能以“闪击战”回击“闪击战”,还突出表现在陆海空网对格鲁吉亚的全维打击。陆军方面,俄第58集团军是一支具有浓郁苏联特色的重型装甲机械化部队。在抵达茨欣瓦利外围后,即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形成了围攻部署,并向茨欣瓦利南部的格鲁吉亚重镇格里实施穿插,截断了格军退路,还直接威胁格首都第比利斯,让深入南奥塞梯的格军迅速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使格军未战已人心惶惶。随后,第58集团军以重型火炮的猛烈炮击为先导强攻茨欣瓦利。战斗中,俄坦克部队吸取了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血战中的教训,与步兵分队加强协同齐头并进,不仅增强了打击效果,还大幅降低了战损率。
  为一并解决阿布哈兹问题,俄军还开辟了“第二战场”。俄第74空降师部分兵力进占阿布哈兹与格鲁吉亚接壤的科多里河谷边界一带,并于8月12日凌晨发起攻击,包围了格特种作战旅一千多人,将其彻底赶出科多里峡谷。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布哈兹其他战斗中,“塞纳基空降”成为战史经典:仅一个连的俄空降兵突然在当时驻有一个格军山地营的塞纳基陆军基地上空从天而降,打了守卫在那里的格军一个措手不及,使其不战而逃。据说,俄空降兵进入该基地的第一项任务居然是“享用基地食堂主人没来得及吃的早餐”。如此“闲庭信步”未免夸张,但也恰恰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俄军战术上的成功:不仅以少胜多,而且兵不血刃。
  俄军的“空海打击”也十分给力。开战之初,俄空军即已完全掌控了南奥塞梯直至格鲁吉亚全境的制空权。俄军战机对格鲁吉亚当面守军和纵深内的战略目标进行了空袭,包括对直至格首都第比利斯军用与民用机场的袭击。这种“纵深打击”是在向格军民表明,1968年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行动随时可能再现,而此举,对格民心士气的打击被证明是致命的。同时,占据绝对优势的俄黑海舰队对格实施全面海上封锁,以断绝一切可能的军事物资供应,特别是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对格鲁吉亚在战争期间的武器供应。
  此次俄军的亮点之一还包括网络进攻。开战后,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迅即全面展开,使得包括媒体、通信和交通运输系统在内的格鲁吉亚官方网站全部瘫痪,对格军事行动造成了一定影响,特别是直接影响到了格鲁吉亚的战争动员与支援能力。
  面对俄罗斯排山倒海般的进攻,格鲁吉亚被迅速击溃。格军开始从占领的各处地区沿公路后撤,公路上的格军装甲目标成了俄空军的活靶子,从茨欣瓦利通向哥里和首都第比利斯的多条道路,成了格军的绝命之路,被摧毁的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和汽车随处可见,被遗弃的榴弹炮和迫击炮遍布城区,其惨状直追海湾战争中被联军追歼的萨达姆部队。
  俄军仅用两天时间就开辟了格鲁吉亚东西两条战线,其作战行动速度之快,丝毫不亚于美军2003年在伊拉克的“快速决定性作战”。有美高级军官也坦承:“虽然事先已料到俄军的行动速度,可他们实际的行动还是比我们预料的要快得多。”
  俄罗斯——
  后发制人,有备而无患
  ★判断准确 随着格鲁吉亚坚定倒向北约,妄图依靠西方对抗俄罗斯,俄高层判断,和平时日无多,战争为时不远
  ★预案充分 2005年,俄军启用全新作战计划,包括在各种应急情况下对战区力量与舰队的调遣,甚至细化到连一级调动
  ★彰显实力 在这次“闪击战”中,俄军以速度和规模向世人证明,俄军依然还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军队之一
  6年来,一直有人在质疑是否真是格鲁吉亚开的第一枪,因为实在是惊讶于后发制人的俄军居然能够“后发而先至”,迅速扭转乾坤。其实,俄军之所以能后发制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俄高层对“高加索变局”的准确预判。苏联解体以来,围绕着南奥塞梯以及阿布哈兹问题,俄格双方龃龉不断。而随着“玫瑰革命”后萨卡什维利的上台,格鲁吉亚坚定倒向北约,妄图依靠西方的撑腰对抗强俄,更让俄高层认识到,与格鲁吉亚之间的这场战争不存在会不会爆发的问题,而只存在何时爆发的问题。特别是自2008年2月科索沃独立以来,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发生多次交火。俄高层更判断,和平时日无多,战争为时不远。
  分析认为,俄军之所以能达成陆海空网的全维闪击,同俄第58集团军的“模块化编组”密不可分。俄第58集团军除编有常规的摩托化师、机械化旅外,根据外高加索地区作战需要还编有空降师、山地作战旅、直升机团和5个工程团,特别是还编有战术航空兵第4军。这为陆空联合作战奠定了编制体制基础。尽管与美国等“现代”陆军相比,俄式“模块化”有几分“土气”,却是对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兵种条块分割、难以统一指挥使用、造成大量伤亡的流血教训的总结,是在未打破大陆军体制、陆海空尚未能实现真正联合条件下的一种最优选择。其实,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只要是实用、管用的就是最好的。正所谓:“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俄军之所以能后发制人,还主要得益于俄军极高的战备水平。普京上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军事改革,不仅改进了武器装备,提振了军队士气,更细化了作战计划:2005年,俄军启用了全新的作战计划,包括在各种应急情况下对战区力量与舰队的调遣,甚至细化到连一级分队的调动。有预案,俄军自然能有条不紊、成竹在胸。更有针对性的是,就在俄格战争爆发前数周,参战的俄第58集团军刚刚结束“高加索2008”军事演习,而这场军事演习的矛头正是直指当时已跃跃欲试的格鲁吉亚军队。正如美堪萨斯州立大学的俄问题专家赫斯伯灵所说:“这一演习与他们数周后在格鲁吉亚实施的行动一模一样,这场演习完全就是一场彩排。”
  可以说,在准确的战略预判和充足的战斗准备条件下,等候在俄格边境后的第58集团军,就像等在起跑线后的运动员,只等格军第一声枪响作为“起跑的号令”就迅速越过边境,所以其“神速”虽看似在意料之外,但却在情理之中。在这次“闪击战”中,俄军显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以速度和规模向世人证明,尽管沉寂了多年而默默无闻,俄军依然还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军队之一。
  格鲁吉亚——
  战略误判,先胜而后败
  ★战略误判 格政府高层认为有美国做靠山,俄罗斯不敢出兵,后又将希望寄托在美军出兵或者西方斡旋
  ★力量悬殊 格武装力量与俄相比太过弱小,倾国之力也只有现役人员21547人,装备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
  ★意志薄弱 格军战前已有五分之一军人明确表示不愿打仗,并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在教育后因不知悔改而受罚
  格鲁吉亚尽管没有笑到最后,但在此战中也并非全无亮点:格军在最初的20个小时内占据主动,迅速击败南奥塞梯军队,并一度攻占其首府茨欣瓦利。然而,战术上的胜利丝毫不能弥补格政府高层战略上的误判,而后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格鲁吉亚战败的命运。
  格政府高层先是错误判断,有美国这个靠山,俄罗斯不敢出兵,后又将结束战争的希望寄托在美军出兵或者西方的外交斡旋上。然而,美国大兵没有到,俄罗斯大兵却打得异常凶狠。而最终,以小欺大的局面,只能产生以卵击石的效果。
  毕竟,格武装力量与俄相比实在太过弱小,倾国之力也只有现役人员21547人,装备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这点家底不要说与整个俄军相比,即使与对面的俄第58集团军相比,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和海空军力量支援配合三个方面均处于绝对劣势:格军队数量只有对手的五分之一,武器装备尽管也有刚从西方引进的新武器,但大部分还都是苏式的老装备,重型装备水平更是远低于俄军,仅有的一些T-72许多还抛锚在军队机动的路上,再加上个位数级的空军和海军装备,三军基本不具备起码的联合作战能力。以弱凌强,以小欺大,是明显违背作战常识的莽撞之举。因此,战局未启,胜负已成定局。
  然而,格鲁吉亚在先发制人的有利条件下还败得这么惨,确实还是让人大跌眼镜。仔细分析,除战略误判外,格军士兵的战斗精神也值得反思。回想此前的两次车臣战争,尽管同样是面对俄军,车臣武装分子的死拼到底让俄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反观格军,信息化武器装备不少,但正如指挥这场战争的格鲁吉亚前国防部长所言:“格军最大的失误就是重视技术,忽视了对军人的精神塑造。”据统计,格军战前已有五分之一军人明确表示不愿打仗,并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在教育后因不知悔改而受罚。战败后,许多格军士兵不仅没有耻辱感,还借口称格鲁吉亚人天生不会打仗,败给俄罗斯是应该的。如此懦弱的精神状态和颓废的战斗意志,可以说仗未打,胜负已定。这不禁让人感叹,毛主席关于“钢多气少”还是“气多钢少”的论断在信息化武器装备高度发展的今天听来仍觉振聋发聩。
  俄军反思——
  暴露问题,大胜非完胜
  ★主战装备 战争中,俄军近95%的装甲武器都达到了最大使用年限,甚至有约15%的武器未战先失效
  ★互联互通 俄军指挥仍主要依靠传统步话机及电台,而这些老旧装备在战争中极不可靠
  ★训练水平 俄军飞行员训练时间短,战争中误炸误伤的情况广泛存在
  任何一场战争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俄罗斯在收获战争胜利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不足,从而让世人只能说,俄罗斯赢得了一场大胜,但并非完胜。
  首先,主战装备水平低下。尽管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更加上高加索是俄军的重点建设方向,俄军事装备同美欧强国相比,仍然相当落后。战争中,近95%的装甲武器达到了最大使用年限,甚至有约15%的武器未战先失效,以至在俄军开进的过程中,竟然经常会出现一些坦克中途抛锚堵塞行军线路的现象。另外,俄军空袭仍主要使用旧式炸弹,即使是有限的精确制导武器,也仍主要停留在二代水平,受地形、天气、光线等因素影响非常明显,经常受到格军的电子干扰。对比美军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地面装甲部队的快速决定性作战和空军绝对制空的精确打击,两军在装备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互联互通能力欠缺。俄军极度缺乏在战时“管用”的通讯装备。战斗中,俄军的指挥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步话机及电台,而这些老旧装备在战争中极不可靠,许多电台在行动最初几小时后便停止了工作,以至许多指挥员不得不用手机上传下达。这就给了装备有部分美式电子干扰及侦听设备的格军以可乘之机。最典型的就是开战第2天,俄第58集团军副军长阿纳托利·赫鲁廖夫中将遇袭重伤事件——在“借用”随军记者的卫星电话同部队联系后,被格军迅速锁定,并迅即遭到“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的炮火覆盖。前线最高指挥官用移动电话进行联络,这完全不像一个军事强国在现代战争中的表现,更像当年被俄军击毙的车臣匪首杜达耶夫之流所为。
  第三,训练水平不足。据报道,由于俄军训练经费长期不足,飞行员平均训练时间每年只有40小时,远低于西方强国每年不少于180小时的训练标准,严重影响了飞行员飞行和投弹技术的提高,在战争中直接表现为误炸误伤广泛存在。
  俄格战争是对普京在21世纪前8年军事改革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大考试。总体而言,改革是成功的,考核是合格的。俄军在战争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仍然是大规模重装甲集群的集团突击,是重型轰炸机的地毯式轰炸,是大口径火炮的大规模覆盖,而从进行信息化战争的能力角度讲,俄军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冷战时代的烙印依旧存在。别人吃一堑,我们长一智,俄军的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不知道战时的话,是不是也要借用电话打给部队来联系呢?
如果真的是在敌占区,是否也要借用电话来打一下。
如果在和平时间的训练,并不是以实战作为唯一标准的话,那么再战时,有怎么可能突然转变成按照战时标准呢?
民用战机很不安全
不知道战时的话,是不是也要借用电话打给部队来联系呢?
如果真的是在敌占区,是否也要借用电话来打一下。 ...
战时敌占区上方是有飞机的。。。。
拿美国的PRC-90做例子
对地面联系范围大概只有1.5km,
对3000m高度的飞机联系范围则有100km。
和平时期单机飞行出事故了,,,,还真是手机好用点。。。
还是那句话,对于真正的战争而言,失事的飞行员已经失去军事价值了。

如果落地后能动,飞飞只能靠自己 ...
飞行员比飞机值钱
dizangli1 发表于 2015-10-15 11:37
飞行员比飞机值钱
是的,且而且仅且当他有飞机的时候。
要你命_3000 发表于 2015-10-15 09:34
飞行员身上不都是一有部电台和一个GPS吗?战斗掉了,这时候飞行员身上的的GPS不能用北斗定位,然后出动直升 ...
北斗只能知道自身位置,发送位置坐标还需要电台

那么问题来了- -单人电台才多大点功率?飞机上的电台能保证使用?
xjm1989 发表于 2015-10-15 10:27
看看俄罗斯的当年借用手机的恶果:
其次,互联互通能力欠缺。俄军极度缺乏在战时“管用”的通讯装备。战斗 ...
你那是战时,现在是和平时期,少和我说什么把训练当实战来看,战时就是战时,训练就是训练,两件事一码归一码。
军中已普及北斗通讯系统,小型化人性化一点对当今兔子来说就不是个事,比如做成手表一类的。出现这样的 ...
我记得百年灵有一款手表能直接向卫星发送求救信号和定位数据的。。。←_←实在不行买一个嘛
战机NO1 发表于 2015-10-14 22:18
军中已普及北斗通讯系统,小型化人性化一点对当今兔子来说就不是个事,比如做成手表一类的。出现这样的 ...
北斗二代的手台不比手机大多少,而且功能强大,现在看来是空军没有装备这个东西
alucrad 发表于 2015-10-15 11:52
北斗只能知道自身位置,发送位置坐标还需要电台

那么问题来了- -单人电台才多大点功率?飞机上的电台能 ...
看来你是08年之后才学会上网的
alucrad 发表于 2015-10-15 11:52
北斗只能知道自身位置,发送位置坐标还需要电台

那么问题来了- -单人电台才多大点功率?飞机上的电台能 ...
发送位置为什么需要电台?咱们是手机是怎么样实现定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