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歼戏(色戒)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57:55
色戒这几天很轰动一时.大家都在谈论.不过我看了后不怎么爽.出了几个激情戏看看,可看的不多.但它传出的味道就不一样了.
我感觉整个就是汉歼戏....
大家今后不要在说抗日啊,这些.原来那个时代是那末的美好的.汉歼也不是坏人.在大些,日本人也不是强盗.电影就这样说.
这类调调.美国,没有,日本没有,其它国也没有.中国人正是博大精深,爱好和平.这就叫我想起以前有人说过这话.打你一耳光.没事.过过也就好了.
现在的导演也不知怎么想的,抗日战争的里边总会有爱好和平的日本人,不过我想问问他们,八年抗日,有几个日本人不杀中国人的?这样的剧情..还是一样.美国,没有,日本没有,其它国也没有.
有点乱.随感而发.色戒这几天很轰动一时.大家都在谈论.不过我看了后不怎么爽.出了几个激情戏看看,可看的不多.但它传出的味道就不一样了.
我感觉整个就是汉歼戏....
大家今后不要在说抗日啊,这些.原来那个时代是那末的美好的.汉歼也不是坏人.在大些,日本人也不是强盗.电影就这样说.
这类调调.美国,没有,日本没有,其它国也没有.中国人正是博大精深,爱好和平.这就叫我想起以前有人说过这话.打你一耳光.没事.过过也就好了.
现在的导演也不知怎么想的,抗日战争的里边总会有爱好和平的日本人,不过我想问问他们,八年抗日,有几个日本人不杀中国人的?这样的剧情..还是一样.美国,没有,日本没有,其它国也没有.
有点乱.随感而发.
色戒里面有热爱和平的日本人吗?我怎么没看到呢:L
原帖由 xbill 于 2007-12-31 12:37 发表
色戒里面有热爱和平的日本人吗?我怎么没看到呢:L

我也没看到,楼主是怎么了,你要么像我看汤唯劈腿就行了,内容我至今没搞明白导演要说什么
谢谢指正.发时有句给弄掉了.是:再说,其它的抗战电影.
色戒的问题并不在于易先生,其实里面的易先生真是没有一点好人的基本特征。
问题在于这些爱国青年:
    有为了为国除奸敢于让和自己相互爱慕的女生联系床上功夫的,
    有为了爱国为了完成任务把同一位女生再一次送进虎口让汉奸爽的,
    有牺牲了色相却因为目标人物给了她一个好脸和一枚钻戒就把自己和全组人送上刑场的,
    有明明知道一个巨大的危险就在自己要保护的人物身边,却借口所谓特殊关系视而不见的...
整个就是一精神病电影。除了几个三级的镜头,没有任何值得一看的地方。
等35岁以后你再看这部电影你会有另一种感觉!
原帖由 小李菜刀 于 2007-12-31 17:20 发表
等35岁以后你再看这部电影你会有另一种感觉!


哼哼,除了加倍的愤怒,我没有其他的感觉:@
梁朝伟说和汤唯做爱时才感到自己还活着

这就是色戒这部电影的核心内容---要为自己活,其他都是假的

这也是张爱玲的世界观
张爱玲的文字最精彩的就是描写自身的感受和欲望

很多张的小说都是预设一个背景,然后男女主人公故事展开,现在说的用身体写作,就是这个调调

文学是分性别的哈哈
女人是很娇情的,很感性,看看这次胡紫薇:D :D

女人总是口是心非的,有时候女人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
当身处巨大险境的压力时,人的本能会让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到可以逃避或让自己被麻痹的方面去,无疑做爱是汤唯最好的麻痹手段,只有在做爱中,她才感觉不到迫人的杀气,与其说是她用做爱来麻痹敌人,不如说她自己也在寻求麻痹.可是当理智控制不住本能时,那代价将会是惨痛的.
一部三级片而已
张爱玲的文学艺术贡献不容质疑,但是带着爱国立场来看,张爱玲就是个接近汉奸卖国边缘另类的女性,她思考问题的角度,不是国家和民族危亡时期的利益,而是她和胡蓝成的感情,她是在反思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国家民族的危亡,李安忠于张爱玲的角度去拍色戒,拍出来的,也就是这样一个不知道是甚么东西的东西。

我也好色,但是为了好色闯这么大个祸,张爱铃玩过了,也颓废了

我压根没指望王励宏那帮公子哥能担当起甚么爱国的抗日脊梁,他们的所谓除奸行动不过是青春的好奇,猎奇,冲动,第一次看该片,我感觉是浓烈的美国高中和大学菜鸟的疯狂暑假记录

李安不是按中国人的视角来拍这个片子,是按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拍的,这个就是我的猜想

我不喜欢李安,第一次拍个《卧虎藏龙》,也就那样

第二次的同性恋电影,让他在世界赚足了眼球,但是我质疑他的做法

现在的《梁操唯》,BT上下载的目录就是这样标的,我更强烈的质疑李安假艺术之名,求个人之利

华裔导演的电影就必须要用这么另类的方式去讨好世界

假艺术之名的确可以干好多不高尚的事情啊

就像爱情
]]
作为有思想的人类,自然每个人的精神层面是多层多样的.爱与憎的不同指导人们的言行,刚强和脆弱又导致了行事的差异.
拿剧中人来说,一帮青春热血的青年,在那样的环境下,无疑,没有比亲手刺杀一个汉奸来得更直接,更加见效的.想要投笔从戎,国民党的腐败,无能,让每一个正直的国人都感到羞耻,汉奸就是从国民党里被培养的.剩下的也只有象鲁迅先生那样的习作.可那又有多大的作用.汉奸还是汉奸,汉奸只有更多.理想和现实的差异,产生了刺杀的动机,汉奸么人人得而诛之,虽然那是在杀人,虽然为当时的法律所不能包容.
可惜,人的内心是有刚强和软弱之分的,这在剧中以有很好的注解,女人发现汉奸虽然是汉奸,可某些部位还是满打动人的.和汉奸做爱成了逃避巨大压力,让自己麻弊的最好慰籍.这样的结局怎样不让我们感到伤心,但这绝不是说每一个女的都会是这样的.不然革命是不会成功的.
作者只是看到了当时的现实生活,那个毫无希望的社会,又哪里来的成功,从来没有过.
李安本来就不是中国人,WW里有不少的日本人

李安拍的东西就是这样,有意见也应该去说让这片子在大陆公映的那群家伙吧
诸位!俺只看了其中的“精彩片断”啊!三级片嘛!根本没看内容!;P :D
原帖由 芭芭 于 2008-1-1 14:12 发表
作为有思想的人类,自然每个人的精神层面是多层多样的.爱与憎的不同指导人们的言行,刚强和脆弱又导致了行事的差异.
拿剧中人来说,一帮青春热血的青年,在那样的环境下,无疑,没有比亲手刺杀一个汉奸来得更直接,更加见效 ...


[:a13:] [:a13:] [:a13:] [:a13:]
不看这种片子,连那被删掉的镜头也不看
里面的体位动作不错:D
张爱玲的丈夫本身就是汉奸,他曾经出任汪伪政权的文化部长,所以张爱玲的作品都带有汉奸文化的色彩。
转: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伦乃满清大官李鸿章之女婿。祖母李菊耦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详见《私语》)。或许这是导致张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跟势利的主要原因。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是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我们所有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对于这件事,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大有一种奈若何的惋惜。
  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替张爱玲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的新星的来临。张爱玲的这两篇文章是发表在由周瘦鹃先生主持的《紫罗兰》杂志上的。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就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却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为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
  张爱玲为这段恋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往后的日子纵然漫长,她始终没再写出像《金锁记》般凄美的文章。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汉奸罪恶史》中,张爱玲榜上有名,这多多少少拜胡兰成所赐。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却是张爱玲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张爱玲在美国又有过一次婚姻,她与第二任丈夫赖雅相识于1956年,对方是个左派作家,两个人同年结婚。直到1967年赖雅逝世。
................................
汉奸终敌不过她内心的弱点,汉奸只不过是汉奸,但心魔却无法抗衡.现实往往就是如此,所以要说贪官污吏,汉奸卖国贼绝子绝孙没有老婆,是没多少人信的.但历来朝代就是如此,到头来好人被杀头,奸佞却留在世上消遥.
你除了看看三级片,四级片的,大概也不会看别的了.
恩恩,一直没看,不喜欢看文艺片。。。:D
朝代和朝代之间,存在历史上文化上政治上的断层,是正常的.废黩百家.独尊儒教,也是古已有之.
原帖由 facailiou 于 2008-1-1 13:50 发表
这么好的电影被一帮愤青给糟蹋成这样
估计是刘胡兰  江姐这类片洗脑骗看多了
人家这就是一部讲述人性的感情戏
难道在中国就只能拍江姐这类人的戏吗
难道你们就不会为片子中大批的国军战士身背大刀
一波一波的开 ...

这种牵强附会侮辱观众智商的片子还成好电影了?还讲述人性?呵呵,太可笑了。你大概正在期待一个被你搞一下就完全丧失自我的脑残MM出现在你身边吧。
======现在的环境很难解读这部电影,还没到时候呢
原帖由 dula 于 2008-1-2 18:04 发表
======现在的环境很难解读这部电影,还没到时候呢

解读文艺作品跟环境有什么关系?别假深沉了。
原帖由 鹰嘴崖下一根草 于 2008-1-2 20:04 发表

解读文艺作品跟环境有什么关系?别假深沉了。


=====呵呵
原帖由 dula 于 2008-1-2 20:41 发表


=====呵呵

笑一笑,十年少哈。还是年轻好啊。
色戒充分说明了周恩来说“不用美人计”实在是大智慧的表现[:a2:]
色戒的意思是让大家远离粉色戒指,电影里的主人公翘了,现实中的李湘离了;P
原帖由 S.W.A.T@L.Z.P.D 于 2008-1-1 13:16 发表
张爱玲的文学艺术贡献不容质疑,但是带着爱国立场来看,张爱玲就是个接近汉奸卖国边缘另类的女性,她思考问题的角度,不是国家和民族危亡时期的利益,而是她和胡蓝成的感情,她是在反思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国家民族的 ...

汉奸文学终究是汉奸文学!
文以载道!做不到这一点的,就别谈什么文学艺术的贡献!
:@
:@ :@ :@
原帖由 facailiou 于 2008-1-1 13:50 发表
这么好的电影被一帮愤青给糟蹋成这样
估计是刘胡兰  江姐这类片洗脑骗看多了
人家这就是一部讲述人性的感情戏
难道在中国就只能拍江姐这类人的戏吗
难道你们就不会为片子中大批的国军战士身背大刀
一波一波的开 ...

啊呸!
你这种玩意还会讲讲人性了……
:@
原帖由 芭芭 于 2008-1-1 14:12 发表
作为有思想的人类,自然每个人的精神层面是多层多样的.爱与憎的不同指导人们的言行,刚强和脆弱又导致了行事的差异.
拿剧中人来说,一帮青春热血的青年,在那样的环境下,无疑,没有比亲手刺杀一个汉奸来得更直接,更加见效 ...


你说什么呢?
原帖由 facailiou 于 2008-1-1 13:50 发表
这么好的电影被一帮愤青给糟蹋成这样
估计是刘胡兰  江姐这类片洗脑骗看多了
人家这就是一部讲述人性的感情戏
难道在中国就只能拍江姐这类人的戏吗
难道你们就不会为片子中大批的国军战士身背大刀
一波一波的开 ...

你是不是觉得不跳出来,全世界人民不知道你没心没肺没屁眼啊,什么叫人性,一个人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一个卖国贼在床上操练叫人性,国军背大刀是很好没有人反对啊 ,但是关键是这是影片所表达的主题吗,这只不过是罂粟那美丽外表其内在则是把一个不让须眉的女烈士给丑化成被一颗钻戒给收买的婊子。
转一篇网文,仅供各位参考:


随着李安电影《色戒》的上映,故事原型郑苹如也为人熟知。郑苹如不仅“色诱”汉奸丁默村,还曾绑架过日本首相的儿子近卫文隆。

外貌姣好 被中统局看中

现实生活中的郑苹如是个中日混血儿,其姣好外貌让汉奸丁默村为之倾倒,最后却因为刺杀任务失败丧命。

实际上,郑苹如父亲留学日本,担任过首席检察官和大学校长,日本籍母亲则是跟随回到中国。郑苹如拥有显赫家世,加上她本身受过高等教育,原本该嫁给担任飞行员男朋友王汉勋过着正常生活,但是遇上当时在中统局工作的陈宝骅,因为中日战争即将开打,陈宝骅看上郑苹如中日混血又有美丽外表双重条件,鼓动郑苹如接下特务工作。

据东森新闻网报道,上海史志专家指出:“她的作用呢,就是混在日本的,和汪伪高层人物之间,交际圈里面来搜集情报,这是她的任务。”

绑架日本首相之子

郑苹如参与搜集日本情报工作,游走在高层长官之间,第一个被她锁定上钩的,是当时日本首相儿子近卫文隆。

1938年底,日本首相近卫的儿子近卫文隆失踪了!后来,近卫文隆虽然平安归来,但这不是一场虚惊,而是郑苹如策划的一场绑架。近卫文隆原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就读,他来到上海进了东亚同文书院。过惯了美国夜生活的近卫文隆不甘寂寞,经常到市中心娱乐场所消遣,很快,他认识了郑苹如,被她的美貌和气质所迷。一天,两人从巴拿马夜总会出来,郑苹如提议到她的一个朋友家去玩,想把他软禁起来。直到重庆方面命令她中止这一行动时,她才罢手。原因是,重庆方面担心把近卫首相推向强硬派一边。这一史实已在日文著作《历史的证言》中得以披露。

虽然近卫文隆是在浑然不觉情况下被绑架,但从此郑苹如受到了日本情报机关的注意……

郑苹如未对丁默村动真情

除了接近日本人近卫文隆,郑苹如还亲近狡猾的汉奸丁默村,执行暗杀任务。

1937年,中统局派郑苹如刺杀伪政府的情报主任丁默村,当时称这事件为“刺丁案”。郑苹如利用自己天生的优势,顺利渗入日军中,并透过关系结识了丁默村,而后在一步一步的让丁默村对她动之以情。事情的发展和电影演的八九不离十,但惟一的不同则是,片中的王佳芝在最后关头,对大汉奸易先生动了真情,而现实中的郑苹如因为受过专业训练,所以并没有爱上丁默村,只不过这次任务,却和电影中描述的一样,最终还是失败。

1939年12月21日,郑苹如提出要丁默村陪她至西比利亚皮货行买大衣,算是圣诞节送给她的礼物。丁默村对这一临时性建议没有疑心。于是车至今天的南京西路1135号店内买衣。丁默村突然发现窗外情形有疑便夺门而出,此时店外已响起枪声。等郑苹如追至门外,丁默村的座车已扬长而去。

事后,郑苹如再次与丁默村相约共度圣诞夜,以完成刺杀计划。那天,她怀揣一把勃郎宁手枪离家,却从此一去不返。1940年2月15日,有人告知郑家,郑苹如已于几天前遇害,年仅23岁。

身陷三段情爱纠葛

美人计虽能让对方放松警惕,却也让郑苹如陷入三段复杂男女情爱里。为了完成暗杀任务,郑苹如不仅周旋在多个男人之间,还曾拒绝原本恩爱男友王汉勋的求婚,王汉勋最后也死在战场上。

郑苹如被记载于当时中统局的英雄榜中,而有关郑苹如的资料,现在都存放于台湾调查局的局史陈列馆中。真实的历史事件也许不如张爱玲比下的小说凄美,但也为《色戒》这部电影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
所以说张笔下的"王佳芝"并非真的是"郑苹如",感情其实是她自己的感情,其实许多人或许觉得剧情写得很突兀,很诡异.似乎汉奸吗就应该被刺死,刺杀汉奸的人吗就应该是个烈士的样,也应该成为一个烈士.但个人以为,看待一部作品要了解它的出生的年代.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都可以在当时找到原型,这说明作者是在比较如实的反应当时的社会.所以个人以为,在作者的小说里,如果汉奸被刺死了,正义伸张了,汉奸都绝子绝孙没女人跟他,倒是诡异的.退一步说,当时的社会不出汉奸,那才是难以置信的.
这是一小众电影,表达的思想和表现手法都不适合上大院线

就因为是李安的
]]
原帖由 ruanyin80 于 2008-1-3 17:11 发表
不开化的人看到了汉奸什么的
也许一个人永远可以这样不开化下去
但是至少有一些人看出了色戒揭示了这样一些东西:
社会隐秘的本质中性在维系男女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人为了自己的欲望而生存着,以及天平女微妙的内心变 ...

哈哈,什么叫“社会隐秘的本质中性在维系男女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别假斯文了,你自己大脑袋做不了小脑袋的主,上半身压不住下半身就自己慢慢“开化”去吧。别恶心大家!这些用下半身思考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还都爱装深沉,太TM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