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6:46:42
大国工匠为导弹铸造“外衣”:支撑中国强大国防
cntv2015-10-06 09:0212
今天的大国工匠,我们来认识给导弹铸造衣服的人,中国航天科工首席技师——毛腊生。
   导弹和砂子,二者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有这样一位技工,他的工作是铸造导弹的舱体,但是他却和砂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今天的大国工匠,我们来认识这位给导弹铸造衣服的人,中国航天科工首席技师——毛腊生。
   铸造,俗称“翻砂”。是一门传统的工艺,砂型铸造,由于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铸造方法,在全球的铸件生产中,70%的铸件是用砂型生产的,将调配好的砂子做成铸件的形状,之后浇灌金属熔液,冷却后打开铸型就可以得到最终的铸件。在这个过程中,配制砂子是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它的质量最终决定铸件的成败,毛腊生干这行已经39年了,和砂子打了一辈子交道,不管什么样的砂子,他抓一把就知道好坏。
   砂子调配好之后,就要进行造型了,这也是整个铸造过程最考验功力的环节,毛腊生的工作就是对砂模进行造型、修型。他所在车间是为导弹铸造舱体的,这就相当于给导弹做一件外衣,由于导弹在高速飞行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会产生高热,因此这件衣服要求耐得住高压、抗得住高温,任何一点瑕疵都会埋下重大的隐患。
   在铸造行业,导弹舱体属于大件,内部结构复杂,造型无法用机器替代,即便是在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国家,面对这样的铸件,也只能手工操作,砂子本身质地疏松,对造型的精准度有很高的要求,在造型的过程中,工人还要不停的移动。为了更灵活方便,工人都是蹲着来完成作业,一蹲就是7、8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作为造型工,毛腊生还承担着翻模,搬模等等工作,身体的着力由于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时间久了,毛腊生的鞋也变了样。
   由于工作强度非常大,本来身材就矮小的毛腊生背驼了,腿也弯了,当年和他一起进厂的不少同事,因为各种原因早早就离开了这个行业,只有他一直坚持了下来。而当年刚进厂的时候,毛腊生没想到自己能坚持下来,因为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连图纸都看不懂,没少挨师傅的骂。
   师傅炉火纯青的技艺让毛腊生感慨,凭着不服输的干劲,他终于成为了厂里公认的技术能手。然而一次他做的砂模造型浇铸出来的竟然是废件,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发现这是溶液里混入了其他材料导致的。毛腊生意识到,铸造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行业,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让所有人的努力前功尽弃,从那以后,毛腊生开始了对铸造全工艺流程的钻研。
   2006年,毛腊生所在的工厂与中南大学合作,为国家某重点型号共同开发舱体,在实验室试验成功的技术,可到了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问题。试验了20多次全部失败。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提出,让毛腊生来试一试。
   带着干粮和一节废件,毛腊生住进了实验室,当时大家都在怀疑,专家教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普通工人能行么?
   两天两夜过去,当毛腊生红着眼睛走
出来的时候,大家知道,问题终于解决了。
   在今年93阅兵上,红旗12导弹的舱体就出自毛腊生之手,这已经是他制造的产品第四次出现在共和国的阅兵庆典上了,然而,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在军品生产中的不断出现,毛腊生在自豪的同时也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毛腊生不停地学习新技术,有空就钻在书堆里,在外人眼中,他就是一个不爱说话,不善沟通的人。即便是和家里人,毛腊生也不会表达。
   毛腊生的女儿现在在外地工作,一周才回家一次,师傅回上海老家没有音讯了,和他同时期进厂的工人也大都退休回家了,尤其是几年前父母的相继离世,让本来就话少的毛腊生更不爱说话了。
  国家高级技师 毛腊生: 无聊的时候就跑到车间里,和砂子玩一玩,把砂子弄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砂子不和我交流,但是它听话啊,我让它成什么形状它就成什么形状,它就是比较听话,像个小孩子一样。
   毛腊生相貌平平,语不惊人,39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
   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个老实人,在另一些人看来,这个人木讷,然而,当你为国之利器喝彩时,当你为祖国强大欢呼时,你可曾知道,支撑这强大国防的力量,正是千千万万如毛腊生一样的普通工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朱自清散文中,父亲的那个背影令无数人动容,而镜头中毛腊生的背影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平凡之中蕴藏的伟大。大国工匠为导弹铸造“外衣”:支撑中国强大国防
cntv2015-10-06 09:0212
今天的大国工匠,我们来认识给导弹铸造衣服的人,中国航天科工首席技师——毛腊生。
   导弹和砂子,二者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有这样一位技工,他的工作是铸造导弹的舱体,但是他却和砂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今天的大国工匠,我们来认识这位给导弹铸造衣服的人,中国航天科工首席技师——毛腊生。
   铸造,俗称“翻砂”。是一门传统的工艺,砂型铸造,由于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铸造方法,在全球的铸件生产中,70%的铸件是用砂型生产的,将调配好的砂子做成铸件的形状,之后浇灌金属熔液,冷却后打开铸型就可以得到最终的铸件。在这个过程中,配制砂子是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它的质量最终决定铸件的成败,毛腊生干这行已经39年了,和砂子打了一辈子交道,不管什么样的砂子,他抓一把就知道好坏。
   砂子调配好之后,就要进行造型了,这也是整个铸造过程最考验功力的环节,毛腊生的工作就是对砂模进行造型、修型。他所在车间是为导弹铸造舱体的,这就相当于给导弹做一件外衣,由于导弹在高速飞行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会产生高热,因此这件衣服要求耐得住高压、抗得住高温,任何一点瑕疵都会埋下重大的隐患。
   在铸造行业,导弹舱体属于大件,内部结构复杂,造型无法用机器替代,即便是在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国家,面对这样的铸件,也只能手工操作,砂子本身质地疏松,对造型的精准度有很高的要求,在造型的过程中,工人还要不停的移动。为了更灵活方便,工人都是蹲着来完成作业,一蹲就是7、8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作为造型工,毛腊生还承担着翻模,搬模等等工作,身体的着力由于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时间久了,毛腊生的鞋也变了样。
   由于工作强度非常大,本来身材就矮小的毛腊生背驼了,腿也弯了,当年和他一起进厂的不少同事,因为各种原因早早就离开了这个行业,只有他一直坚持了下来。而当年刚进厂的时候,毛腊生没想到自己能坚持下来,因为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连图纸都看不懂,没少挨师傅的骂。
   师傅炉火纯青的技艺让毛腊生感慨,凭着不服输的干劲,他终于成为了厂里公认的技术能手。然而一次他做的砂模造型浇铸出来的竟然是废件,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发现这是溶液里混入了其他材料导致的。毛腊生意识到,铸造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行业,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让所有人的努力前功尽弃,从那以后,毛腊生开始了对铸造全工艺流程的钻研。
   2006年,毛腊生所在的工厂与中南大学合作,为国家某重点型号共同开发舱体,在实验室试验成功的技术,可到了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问题。试验了20多次全部失败。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提出,让毛腊生来试一试。
   带着干粮和一节废件,毛腊生住进了实验室,当时大家都在怀疑,专家教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普通工人能行么?
   两天两夜过去,当毛腊生红着眼睛走
出来的时候,大家知道,问题终于解决了。
   在今年93阅兵上,红旗12导弹的舱体就出自毛腊生之手,这已经是他制造的产品第四次出现在共和国的阅兵庆典上了,然而,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在军品生产中的不断出现,毛腊生在自豪的同时也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毛腊生不停地学习新技术,有空就钻在书堆里,在外人眼中,他就是一个不爱说话,不善沟通的人。即便是和家里人,毛腊生也不会表达。
   毛腊生的女儿现在在外地工作,一周才回家一次,师傅回上海老家没有音讯了,和他同时期进厂的工人也大都退休回家了,尤其是几年前父母的相继离世,让本来就话少的毛腊生更不爱说话了。
  国家高级技师 毛腊生: 无聊的时候就跑到车间里,和砂子玩一玩,把砂子弄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砂子不和我交流,但是它听话啊,我让它成什么形状它就成什么形状,它就是比较听话,像个小孩子一样。
   毛腊生相貌平平,语不惊人,39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
   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个老实人,在另一些人看来,这个人木讷,然而,当你为国之利器喝彩时,当你为祖国强大欢呼时,你可曾知道,支撑这强大国防的力量,正是千千万万如毛腊生一样的普通工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朱自清散文中,父亲的那个背影令无数人动容,而镜头中毛腊生的背影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平凡之中蕴藏的伟大。
现在踏实肯干,坚持不懈的人太少了,难道你们单位现在不是只靠几个人真正能干活支撑的吗?
最高档的技工   技工中的战斗工
传说中的翻模?
真希望x x厂搞铸造的学学人家→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