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欧关系不能一厢情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03:19
联合早报


● 关愚谦

  德国大小报纸最近的报道和评论,不外乎三件大事:一是风灾使布什受到压力;二是德国大选如火如荼;三是欧中就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协议。

  中国纺织品对欧洲出口竟然成为欧盟头等大事,连英国首相布莱尔都要到中国去周旋。这说明一个问题,中国这块招牌太大,不能等闲视之,如果解决不好,对双方都极为不利,但受害最大的可能不是中国,反而是欧盟。

  目前,全世界都跟着中国转,中国打一个喷嚏,美国都会感冒。诸位读者,人在亚洲,大概没有那么敏感,当你在欧洲居住,感受就深了。过去,欧洲报纸骂起中国来肆无忌惮,现在则不一样,不敢太惹怒这条巨龙。什么中国捐给美国500万美元救济金、中国钢产量世界第一、澳州和美国因对华政策而产生分歧、胡锦涛推迟访问美国等等,都是评论的对象。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欧洲目前对华贸易跃升世界第一位,超过美国。

  笔者把欧洲形容为徐娘半老、丰韵犹存的美妇,中国则是一个老态龙钟、久经沧桑的暴发户。前者想勾搭你,投向你的怀抱,但毫不爱你,对你始终存有戒心;而后者则自说自话,始终不断表现殷勤,给她买这个,送那个,只要对方瞥你一眼,来个飞吻,你就神魂颠倒。

[B]过分美化中欧关系[/B]

  中国进入WTO,循规蹈矩,好不容易挨到2005年,西方的汽车及其他商品大量涌进,中国恪守诺言,纷纷予以降税,甚至挤垮自己的工业也没有怨言。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品进入欧美的确是多了点,但这是WTO规定的。欧美立即提出新的进口限额,中美谈判破裂,中欧谈判成功。实际上,这是中国对欧洲韬光养晦,考虑到和欧盟的关系,予以让步而已。

  对这样的做法笔者并无异议,但事后就没有必要对这协议大加吹捧。什么中欧关系进入新的起点、更加紧密、内容更加宽广、由过去的伙伴关系发展到全面伙伴关系,再发展到战略伙伴关系,更发展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到了新起点,新变化,新挑战”。这些都是有关专家在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里的谈话,把肉麻当有趣。

  的确,中欧贸易年年上升令人兴奋,但也不要太激动了。国与国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不能把它看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且听听德国老记是如何报道的。

  在北京有些西方老记,我常有接触,他们对中国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成见,凑在一起没好话,报道手法永远是报忧多、报喜少,永远在挑中国的毛病,你又不能批评他们,因为全是事实。笔者觉得过分的是,西方国家老百姓就是通过他们的报道来看中国的。例如多年前,上海发生一起护士杀害婴儿案,美国报纸报道后,德国报纸大登而特登,好像中国的医院都变成杀害婴儿的工厂了。

  我还认识一位德国老记,他算是中国通了,还娶了中国老婆。他最近在德国《世界报》上发表整版文章,指福建一家公司盗窃外国球鞋的商标,并且认为中国的盗版活动还在恶化,说明中国领导人并不想阻止这种行动。中国的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从汽车零件到伟哥,从玩具到哈利波特的儿童书,什么都有。最后,作者的结论是:中国离市场经济还很远。

[B]欧洲对中国还是有成见[/B]

  笔者好好研究了一下这篇文章,发现资料来源是美国商会,所举的例子是事实,但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有些情况是很难杜绝的。德国报纸不像中国国内或港澳报纸,天天报道中国。像这位记者以偏概全的报道,目的就是告诉德国商人,以后千万不要和中国做生意,中国太可怕了。

  笔者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点,中国不要太一厢情愿了。典型中国人的脾性,往往用感情来代替政策。记得多年前,上海有一个电视组来德国拍摄,我妻子陪同,正碰上德国垃圾工人罢工,满地垃圾,他们就尽量把镜头往上推,不愿给德国抹黑。德国人后来称赞说,中国的电视报道比德国自己的宣传片还要美。但是,欧洲的摄影记者到了中国,是我陪同的,有的人是专找垃圾堆、脏水池和晾在马路上的女人裤衩来拍摄。

  笔者认为,欧盟对中国确实友好,但那是因为他们从经济利益考虑需要你。而且,千万要分清,欧盟不是一个国家,25个国家有25种外交政策。在这次纺织进口谈判中,德、荷、英、比就比较温和,法、意、西就比较强硬。它们都是从本国的情况出发来决定政策的。总之,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不要太一厢情愿了。

·作者是德国退休教授,文发自汉堡联合早报


● 关愚谦

  德国大小报纸最近的报道和评论,不外乎三件大事:一是风灾使布什受到压力;二是德国大选如火如荼;三是欧中就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协议。

  中国纺织品对欧洲出口竟然成为欧盟头等大事,连英国首相布莱尔都要到中国去周旋。这说明一个问题,中国这块招牌太大,不能等闲视之,如果解决不好,对双方都极为不利,但受害最大的可能不是中国,反而是欧盟。

  目前,全世界都跟着中国转,中国打一个喷嚏,美国都会感冒。诸位读者,人在亚洲,大概没有那么敏感,当你在欧洲居住,感受就深了。过去,欧洲报纸骂起中国来肆无忌惮,现在则不一样,不敢太惹怒这条巨龙。什么中国捐给美国500万美元救济金、中国钢产量世界第一、澳州和美国因对华政策而产生分歧、胡锦涛推迟访问美国等等,都是评论的对象。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欧洲目前对华贸易跃升世界第一位,超过美国。

  笔者把欧洲形容为徐娘半老、丰韵犹存的美妇,中国则是一个老态龙钟、久经沧桑的暴发户。前者想勾搭你,投向你的怀抱,但毫不爱你,对你始终存有戒心;而后者则自说自话,始终不断表现殷勤,给她买这个,送那个,只要对方瞥你一眼,来个飞吻,你就神魂颠倒。

[B]过分美化中欧关系[/B]

  中国进入WTO,循规蹈矩,好不容易挨到2005年,西方的汽车及其他商品大量涌进,中国恪守诺言,纷纷予以降税,甚至挤垮自己的工业也没有怨言。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品进入欧美的确是多了点,但这是WTO规定的。欧美立即提出新的进口限额,中美谈判破裂,中欧谈判成功。实际上,这是中国对欧洲韬光养晦,考虑到和欧盟的关系,予以让步而已。

  对这样的做法笔者并无异议,但事后就没有必要对这协议大加吹捧。什么中欧关系进入新的起点、更加紧密、内容更加宽广、由过去的伙伴关系发展到全面伙伴关系,再发展到战略伙伴关系,更发展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到了新起点,新变化,新挑战”。这些都是有关专家在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里的谈话,把肉麻当有趣。

  的确,中欧贸易年年上升令人兴奋,但也不要太激动了。国与国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不能把它看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且听听德国老记是如何报道的。

  在北京有些西方老记,我常有接触,他们对中国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成见,凑在一起没好话,报道手法永远是报忧多、报喜少,永远在挑中国的毛病,你又不能批评他们,因为全是事实。笔者觉得过分的是,西方国家老百姓就是通过他们的报道来看中国的。例如多年前,上海发生一起护士杀害婴儿案,美国报纸报道后,德国报纸大登而特登,好像中国的医院都变成杀害婴儿的工厂了。

  我还认识一位德国老记,他算是中国通了,还娶了中国老婆。他最近在德国《世界报》上发表整版文章,指福建一家公司盗窃外国球鞋的商标,并且认为中国的盗版活动还在恶化,说明中国领导人并不想阻止这种行动。中国的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从汽车零件到伟哥,从玩具到哈利波特的儿童书,什么都有。最后,作者的结论是:中国离市场经济还很远。

[B]欧洲对中国还是有成见[/B]

  笔者好好研究了一下这篇文章,发现资料来源是美国商会,所举的例子是事实,但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有些情况是很难杜绝的。德国报纸不像中国国内或港澳报纸,天天报道中国。像这位记者以偏概全的报道,目的就是告诉德国商人,以后千万不要和中国做生意,中国太可怕了。

  笔者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点,中国不要太一厢情愿了。典型中国人的脾性,往往用感情来代替政策。记得多年前,上海有一个电视组来德国拍摄,我妻子陪同,正碰上德国垃圾工人罢工,满地垃圾,他们就尽量把镜头往上推,不愿给德国抹黑。德国人后来称赞说,中国的电视报道比德国自己的宣传片还要美。但是,欧洲的摄影记者到了中国,是我陪同的,有的人是专找垃圾堆、脏水池和晾在马路上的女人裤衩来拍摄。

  笔者认为,欧盟对中国确实友好,但那是因为他们从经济利益考虑需要你。而且,千万要分清,欧盟不是一个国家,25个国家有25种外交政策。在这次纺织进口谈判中,德、荷、英、比就比较温和,法、意、西就比较强硬。它们都是从本国的情况出发来决定政策的。总之,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不要太一厢情愿了。

·作者是德国退休教授,文发自汉堡
好文章,再一次证明我的观点。
欧盟不是我们的朋友,只是我们离间美欧之后,牵制美帝纳粹的棋子而已。
利益、现实环境的需要而已,只要自己心里清楚,吹的动听点也未尝不可,呵呵就是别把自己给忽悠了。
此人真是明白人啊,好像就他一人清醒!!!
[em03]
好文,冷静,客观.
确实不错!!!!
好文!应该给那些上层的鸟精英看一下!
好文,要支持!!顶!!
中国人骨子里面削足适履的情况太严重。
再次引用邓公的话“我们不要怕人骂娘,不要怕人家说名誉不好,不要怕国际上有反应,只有中国真正发展起来了,四个现代化实现了,才有真正的名誉! "
支持,实实在在就2个字“利益”。
刚刚把德国人拍下去
~~咯咯
德国人会有所表示的
值得借鉴[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