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松山战役:激战95天后,日军被全歼(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40:45
二战中松山战役:激战95天后,日军被全歼(图)

2015年09月04日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5年5月20日,松山战役旧址,远征军群雕对着松山战役重要战场子高地。



中国远征军滇西缅北战役示意图 制图 司婉靖


  第十四站·云南·缅甸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余行王浩野摄影杨涛云南龙陵、缅甸密支那特别报道

  2015年5月21日傍晚7点30分,云南龙陵县城,华灯初上,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滇缅公路穿县城而过。县城正中心,当地抗日纪念文化广场上,播放着充满傈僳族特色的歌曲,当地居民跳着传统民族舞蹈打歌。广场一角的一座日军残存地堡,以及上面密布的弹孔,提醒着世人,这里曾是血与火的战场。

  “70年过去了,一到晚上,你仔细听,这里仿佛还听得到枪声和战马的嘶叫。”在缅甸密支那,当地华侨中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1944年,滇西缅北战役中的密支那战役打响,中国远征军展开了3个多月的对日作战。最终,战争胜利,但近万中国军人长眠在这里。


留缅远征军老兵李光钿。

  松山战役

  激战95天后,日军被全歼

  松山,位于云南龙陵县东北部腊勐乡,雄踞怒江西岸,因其特殊的地形地势,成为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塞。日军守备队在松山多地精心选取40多处互为犄角的据点,构筑了被称为“东方的马奇诺防线”防御工事,驻守着日军56师团113联队3500多人。

  1944年6月4日,松山战役打响。中国远征军71军新28师将松山团团包围后,接连发动4次进攻,激战近一月,远征军始终无法突破防线,且死伤巨大。

  随后,远征军第8军接替71军攻打松山。虽然远征军依靠飞机和炮火,对日军的松山防御工事进行轮番轰炸,但摧毁程度非常有限,战事异常惨烈。远征军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攻下黄土坡等日军阵地。前几次进攻,5个步兵团,打得仅剩1个团。

  “日军在松山主峰的主堡,使用钢板等多种材料,采取多层建筑立面设置。”当地志愿者介绍,为验证坚固性,日军用飞机投弹检验防御性能。

  8月3日开始,远征军开始坑道作业,直通日军子高地阵地敌堡下方,并装填3吨TNT炸药。20日,日军该阵地大半被摧毁,被远征军攻占。

  9月7日,远征军攻破每个据点,全歼最后负隅顽抗的日军,日军全员“玉碎”。至此,滇缅公路咽喉要地松山被中国军队收复。

  由于中国远征军攻克松山,打开了大反攻的通道,将日军彻底赶出滇西的日子不远了。


2015年5月21日,云南龙陵县城,当年日军修筑的碉堡,碉堡后是跳广场舞的市民。

  探寻战场

  战壕暗堡在,弹壳残片有

  2015年5月22日,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再次来到松山。遗址现场,考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发掘工作。

  时间,渐渐抚平战争的伤痛。松山战役后被炸成一片废墟、寸草不生的山坡,70多年后林木葱葱。几十米的参天大树,挺拔在随处可见的战壕、暗堡旁。

  当地村民杨金满,在松山战壕遗址未得到保护开发前,是这里的护林员。他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前,整个战壕里打烂的机枪、废弃的钢盔随处可见。不懂事的小孩看到头盔,一脚踢去,头盔咕噜噜滚下山。改革开放初期,将遗迹内的弹壳、机枪、头盔捡出去卖废铁,成为当地居民的一大收入来源。

  “捡了10多年,现在留下来的遗物已经少了。”杨金满一边说,一边跳进子高地战壕,“像我这种本地人,还是很容易发现这里的战场遗物。”

  走出不到10步,他一弯腰,在一个战壕坑道内,发现了3块炮弹碎片、一个美式机枪残留部件,以及一条机枪送弹链条。

  随着远征军抗战历史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关注,杨金满也越来越忙。带着游客到处转转,给他们讲故事,成为他每日工作的重点。

  杨金满说:“其实,介绍松山、挣不挣钱不重要,我几十年来都在这里生活。当年老辈人拼死抗战保住了家,现在我们后辈人更要爱松山,我要守护松山一辈子……”


2015年5月21日,云南龙陵,2005年当地出土的美制M3型山炮,这是当年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重型武器。

  老兵亲历

  攻打阴登山,尸体做人梯

  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寻访到了多位参加过松山抗战的老兵。云南籍老兵李光钿,就是其中一人。他曾是中国远征军71军28师83团2营82炮排士兵,他回顾了松山战役中,仰攻阴登山的艰辛。

  1944年初,第二次远征开始。同年5月,李光钿所在部队强渡怒江,对松山的阴登山日军阵地展开进攻。

  此时,距第一次远征失败,日军占领松山已有两年。松山是滇西日军的重要军事据点,日军修筑了前所未有的坚固工事。作为松山主峰的重要屏障,阴登山的陡坡内更是暗堡密筑。

  李光钿说:“要打下松山,必须先打下阴登山。我们83团和82团,就是主攻部队。”史料记载,1944年6月5日,远征军82团率先进入阴登山阵地。远征军靠近据点100米范围内时,暗堡中的日军突然开火。冲击山顶的82团3营,仅一个排的人生还。

  在东岸山炮营的支援下,82团另两次山顶冲锋仍遭失败。6月6日,82团调2具美式巴祖卡火箭筒、3具M2火焰喷射器。步兵越过铁丝网,冲上山顶,与日军肉搏。由于日军猛烈还击,突击步兵死伤惨重,阴登山阵地依旧在日军的控制下。

  随后,李光钿所在的83团接到进攻阴登山主峰的命令。李光钿回忆说:“拿下阴登山,上级下了死命令,必须一个钟头把山头拿下,否则连长以上统统砍头。”

  阴登山一线战场的惨烈程度,在李光钿的讲述下,让人不寒而栗。他说,军令已下,士兵呼喊着口号,铺天盖地地往日军阵地上冲。

  “日军的阵地在上面,我们是从下面往上冲,他们的机枪哒哒哒地响个不停。我们上去一个,滚下来一个,上去一个,又滚下来一个。(日军阵地)是个一人多高的坎子,硬是拿人的尸体填平。填平了,踏着尸体冲,才把它拿下来。拿下来一数,100多个人的连队,最后只剩8个人。”

  战后的阴登山,成了尸山血海,仅2营就死了400多人。李光钿说,他属于炮兵排,算是侥幸逃过一死。


2015年5月20日,松山战役旧址,当年日军的单兵掩体,上面覆盖了树木和钢板,易守难攻。

  战场情景

  泥土被翻遍,山坡无林木

  亲历了远征军反攻作战的老兵林峰说,他从军最为震撼的,还是松山战役。为夺取这个要塞,第11集团军在这里伤亡惨重。

  林峰说:“我方炮兵虽用重炮向松山不断轰击,还有盟军飞机助战,但敌方炮火也极其猛烈疯狂。我军官兵在奋不顾身作战中伤亡惨重,血染山河。”

  作为后方指挥部的电报员,林峰没有直接进入松山战壕中冲锋。他说,松山战役不能不说是一场惨胜,前线冲锋的战士,没有多少能活着走出来。

  战后,林峰随指挥官到战场查看,眼前满目疮痍。“松山所有的土地,都被炮火翻了一遍,地上全是红土。原本林木茂密的松山山坡,在炮火中寸草不生。”林峰说,“战场上,到处都是战壕、堡垒和尸体。我不敢走远,生怕踩到地雷。”

  此战中,中国远征军首次俘虏了不少日本兵。在司令部,林峰几次遇到日军俘虏。“他们说话我听不懂,我很仇恨他们,但因为有政策,所以没人和他们发生冲突。”林峰说,这些日军俘虏受到了较好的对待。

  “欢迎你们,只是龙陵一带已经没有川籍老兵了。”2015年5月21日,坐在轮椅上的关爱老兵志愿者储仕安遗憾地说,龙陵最后一名川籍远征军老兵,已在2013年离世。

  “老兵正在迅速离我们而去。”储仕安说,2013年龙陵县境内还有23名抗战老兵,这几年陆续又发现了几名,但是随着一些老兵相继离世,目前龙陵只剩下18名健在的抗战老兵。


2015年5月20日,松山战役旧址,当年战斗留下的子弹带。

  寻找忠骨

  缅甸密支那,英魂伴荒草

  2015年4月5日,清明节。缅甸北部边陲重镇密支那。在当地华人的带领下,几名志愿者与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来到一所小学旁,为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抗战军人,代表国人献上一束鲜花。

  密支那,10万远征军曾浴血奋战的战场。抗战胜利不久后,这里曾为牺牲的远征军将士修建过3处大型阵亡将士墓地。

  半个多世纪风雨飘摇,由于无人看管、人为破坏等原因,远征军密支那墓地几乎被草丛和密林占据。当地华侨说,当年的远征军英魂,就散落在这片凄凉的荒草密林中。

  在密支那南郊一处基督教堂旁,是远征军50师墓地。当地远征军后人、关爱老兵志愿者邓慕标先生,指着一旁的水沟说:“2011年的时候,国内有志愿者嘱托我们要举行一个忠魂回家的仪式。为让先烈们回家,我们在这里进行了发掘。”

  当时在这里发现了19具远征军遗骸,森森白骨,一碰就碎。不少遗骸还握着刀、戴着钢盔。他们死后,头统一朝向祖国所在的东北方摆放。

  让人万分遗憾的是,密支那3个远征军主要墓地,如今全部没有墓碑,没有坟头,只有荒草和房舍。


2015年5月22日,云南昆明,原中国远征军战车营战士王权在家中接受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采访。

  喋血战事

  只要上战场,很快打没了

  密支那会战,是中日战争的滇西缅北战役一系列大型战役之一,地点在中国云南与缅甸北部交界,起始时间为1943年10月下旬。战役目的是争夺密支那、掩护修筑雷多公路(又名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

  攻击方为孙立人的新38师、廖耀湘的新22师以及美国的麦瑞尔突击队,总兵力3万多人。日军主力为第18师团第114联队第1大队的1个步兵中队、1个步兵小队、机枪中队的1个小队、大队炮1个分队,第2大队的1个步兵中队,联队炮中队的半部(野炮1门、速射炮2门),通信队主力,机场守备队及宪兵队,共1200多人。日军后续增援部队有第56师团第113联队1个大队、野炮兵1个中队及工兵第56联队,2000多人。

  1944年8月2日,中美联军攻占密支那,日军56步兵旅团长水上源藏少将突围后自杀(死后被追晋为中将)。该战役以中方攻下密支那结束,此役共击毙日军3000多人。中美联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总伤亡近万人。密支那会战,被日军称为亚洲战场的3次“玉碎战”之一。

  曾亲历密支那战役的健在远征军老兵、87岁的钟华,至今仍记得密支那战役的战事惨烈程度。

  “我们参军报国,就有了血洒疆场的觉悟。但在密支那战役中,仍然会感到心惊肉跳。”钟华说,他随新38师从印度打到缅甸,不料被密支那的一颗地雷炸成重伤,后送往美军医院治疗,“没被炸死算是幸运的了。在密支那密林里,我们班的战友每打一次就会合并一批,只要上战场,人很快就打没了。”

  “战争,战争是世上最令人讨厌的的东西。”缅北可以找到的唯一一名健在并参加过一线战斗的远征军老兵李光钿摇摇头说。

  李光钿家住在密支那第二小学旁,以前这里曾是远征军牺牲将士的一个墓地。

  穿城而过的伊洛瓦底江水,带走了李光钿六七十年的光阴,却带不走他对祖国和故土的思念。“我是自愿参军打仗的,不是抓的壮丁。”李光钿一直强调,“我不是华侨,更不是缅甸人。我没有加入缅甸籍,我到死也是中国人。”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5/09-04/7505290.shtml


二战中松山战役:激战95天后,日军被全歼(图)

2015年09月04日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5年5月20日,松山战役旧址,远征军群雕对着松山战役重要战场子高地。


中国远征军滇西缅北战役示意图 制图 司婉靖

  第十四站·云南·缅甸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余行王浩野摄影杨涛云南龙陵、缅甸密支那特别报道

  2015年5月21日傍晚7点30分,云南龙陵县城,华灯初上,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滇缅公路穿县城而过。县城正中心,当地抗日纪念文化广场上,播放着充满傈僳族特色的歌曲,当地居民跳着传统民族舞蹈打歌。广场一角的一座日军残存地堡,以及上面密布的弹孔,提醒着世人,这里曾是血与火的战场。

  “70年过去了,一到晚上,你仔细听,这里仿佛还听得到枪声和战马的嘶叫。”在缅甸密支那,当地华侨中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1944年,滇西缅北战役中的密支那战役打响,中国远征军展开了3个多月的对日作战。最终,战争胜利,但近万中国军人长眠在这里。


留缅远征军老兵李光钿。

  松山战役

  激战95天后,日军被全歼

  松山,位于云南龙陵县东北部腊勐乡,雄踞怒江西岸,因其特殊的地形地势,成为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塞。日军守备队在松山多地精心选取40多处互为犄角的据点,构筑了被称为“东方的马奇诺防线”防御工事,驻守着日军56师团113联队3500多人。

  1944年6月4日,松山战役打响。中国远征军71军新28师将松山团团包围后,接连发动4次进攻,激战近一月,远征军始终无法突破防线,且死伤巨大。

  随后,远征军第8军接替71军攻打松山。虽然远征军依靠飞机和炮火,对日军的松山防御工事进行轮番轰炸,但摧毁程度非常有限,战事异常惨烈。远征军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攻下黄土坡等日军阵地。前几次进攻,5个步兵团,打得仅剩1个团。

  “日军在松山主峰的主堡,使用钢板等多种材料,采取多层建筑立面设置。”当地志愿者介绍,为验证坚固性,日军用飞机投弹检验防御性能。

  8月3日开始,远征军开始坑道作业,直通日军子高地阵地敌堡下方,并装填3吨TNT炸药。20日,日军该阵地大半被摧毁,被远征军攻占。

  9月7日,远征军攻破每个据点,全歼最后负隅顽抗的日军,日军全员“玉碎”。至此,滇缅公路咽喉要地松山被中国军队收复。

  由于中国远征军攻克松山,打开了大反攻的通道,将日军彻底赶出滇西的日子不远了。


2015年5月21日,云南龙陵县城,当年日军修筑的碉堡,碉堡后是跳广场舞的市民。

  探寻战场

  战壕暗堡在,弹壳残片有

  2015年5月22日,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再次来到松山。遗址现场,考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发掘工作。

  时间,渐渐抚平战争的伤痛。松山战役后被炸成一片废墟、寸草不生的山坡,70多年后林木葱葱。几十米的参天大树,挺拔在随处可见的战壕、暗堡旁。

  当地村民杨金满,在松山战壕遗址未得到保护开发前,是这里的护林员。他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前,整个战壕里打烂的机枪、废弃的钢盔随处可见。不懂事的小孩看到头盔,一脚踢去,头盔咕噜噜滚下山。改革开放初期,将遗迹内的弹壳、机枪、头盔捡出去卖废铁,成为当地居民的一大收入来源。

  “捡了10多年,现在留下来的遗物已经少了。”杨金满一边说,一边跳进子高地战壕,“像我这种本地人,还是很容易发现这里的战场遗物。”

  走出不到10步,他一弯腰,在一个战壕坑道内,发现了3块炮弹碎片、一个美式机枪残留部件,以及一条机枪送弹链条。

  随着远征军抗战历史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关注,杨金满也越来越忙。带着游客到处转转,给他们讲故事,成为他每日工作的重点。

  杨金满说:“其实,介绍松山、挣不挣钱不重要,我几十年来都在这里生活。当年老辈人拼死抗战保住了家,现在我们后辈人更要爱松山,我要守护松山一辈子……”


2015年5月21日,云南龙陵,2005年当地出土的美制M3型山炮,这是当年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重型武器。

  老兵亲历

  攻打阴登山,尸体做人梯

  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寻访到了多位参加过松山抗战的老兵。云南籍老兵李光钿,就是其中一人。他曾是中国远征军71军28师83团2营82炮排士兵,他回顾了松山战役中,仰攻阴登山的艰辛。

  1944年初,第二次远征开始。同年5月,李光钿所在部队强渡怒江,对松山的阴登山日军阵地展开进攻。

  此时,距第一次远征失败,日军占领松山已有两年。松山是滇西日军的重要军事据点,日军修筑了前所未有的坚固工事。作为松山主峰的重要屏障,阴登山的陡坡内更是暗堡密筑。

  李光钿说:“要打下松山,必须先打下阴登山。我们83团和82团,就是主攻部队。”史料记载,1944年6月5日,远征军82团率先进入阴登山阵地。远征军靠近据点100米范围内时,暗堡中的日军突然开火。冲击山顶的82团3营,仅一个排的人生还。

  在东岸山炮营的支援下,82团另两次山顶冲锋仍遭失败。6月6日,82团调2具美式巴祖卡火箭筒、3具M2火焰喷射器。步兵越过铁丝网,冲上山顶,与日军肉搏。由于日军猛烈还击,突击步兵死伤惨重,阴登山阵地依旧在日军的控制下。

  随后,李光钿所在的83团接到进攻阴登山主峰的命令。李光钿回忆说:“拿下阴登山,上级下了死命令,必须一个钟头把山头拿下,否则连长以上统统砍头。”

  阴登山一线战场的惨烈程度,在李光钿的讲述下,让人不寒而栗。他说,军令已下,士兵呼喊着口号,铺天盖地地往日军阵地上冲。

  “日军的阵地在上面,我们是从下面往上冲,他们的机枪哒哒哒地响个不停。我们上去一个,滚下来一个,上去一个,又滚下来一个。(日军阵地)是个一人多高的坎子,硬是拿人的尸体填平。填平了,踏着尸体冲,才把它拿下来。拿下来一数,100多个人的连队,最后只剩8个人。”

  战后的阴登山,成了尸山血海,仅2营就死了400多人。李光钿说,他属于炮兵排,算是侥幸逃过一死。


2015年5月20日,松山战役旧址,当年日军的单兵掩体,上面覆盖了树木和钢板,易守难攻。

  战场情景

  泥土被翻遍,山坡无林木

  亲历了远征军反攻作战的老兵林峰说,他从军最为震撼的,还是松山战役。为夺取这个要塞,第11集团军在这里伤亡惨重。

  林峰说:“我方炮兵虽用重炮向松山不断轰击,还有盟军飞机助战,但敌方炮火也极其猛烈疯狂。我军官兵在奋不顾身作战中伤亡惨重,血染山河。”

  作为后方指挥部的电报员,林峰没有直接进入松山战壕中冲锋。他说,松山战役不能不说是一场惨胜,前线冲锋的战士,没有多少能活着走出来。

  战后,林峰随指挥官到战场查看,眼前满目疮痍。“松山所有的土地,都被炮火翻了一遍,地上全是红土。原本林木茂密的松山山坡,在炮火中寸草不生。”林峰说,“战场上,到处都是战壕、堡垒和尸体。我不敢走远,生怕踩到地雷。”

  此战中,中国远征军首次俘虏了不少日本兵。在司令部,林峰几次遇到日军俘虏。“他们说话我听不懂,我很仇恨他们,但因为有政策,所以没人和他们发生冲突。”林峰说,这些日军俘虏受到了较好的对待。

  “欢迎你们,只是龙陵一带已经没有川籍老兵了。”2015年5月21日,坐在轮椅上的关爱老兵志愿者储仕安遗憾地说,龙陵最后一名川籍远征军老兵,已在2013年离世。

  “老兵正在迅速离我们而去。”储仕安说,2013年龙陵县境内还有23名抗战老兵,这几年陆续又发现了几名,但是随着一些老兵相继离世,目前龙陵只剩下18名健在的抗战老兵。


2015年5月20日,松山战役旧址,当年战斗留下的子弹带。

  寻找忠骨

  缅甸密支那,英魂伴荒草

  2015年4月5日,清明节。缅甸北部边陲重镇密支那。在当地华人的带领下,几名志愿者与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来到一所小学旁,为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抗战军人,代表国人献上一束鲜花。

  密支那,10万远征军曾浴血奋战的战场。抗战胜利不久后,这里曾为牺牲的远征军将士修建过3处大型阵亡将士墓地。

  半个多世纪风雨飘摇,由于无人看管、人为破坏等原因,远征军密支那墓地几乎被草丛和密林占据。当地华侨说,当年的远征军英魂,就散落在这片凄凉的荒草密林中。

  在密支那南郊一处基督教堂旁,是远征军50师墓地。当地远征军后人、关爱老兵志愿者邓慕标先生,指着一旁的水沟说:“2011年的时候,国内有志愿者嘱托我们要举行一个忠魂回家的仪式。为让先烈们回家,我们在这里进行了发掘。”

  当时在这里发现了19具远征军遗骸,森森白骨,一碰就碎。不少遗骸还握着刀、戴着钢盔。他们死后,头统一朝向祖国所在的东北方摆放。

  让人万分遗憾的是,密支那3个远征军主要墓地,如今全部没有墓碑,没有坟头,只有荒草和房舍。


2015年5月22日,云南昆明,原中国远征军战车营战士王权在家中接受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采访。

  喋血战事

  只要上战场,很快打没了

  密支那会战,是中日战争的滇西缅北战役一系列大型战役之一,地点在中国云南与缅甸北部交界,起始时间为1943年10月下旬。战役目的是争夺密支那、掩护修筑雷多公路(又名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

  攻击方为孙立人的新38师、廖耀湘的新22师以及美国的麦瑞尔突击队,总兵力3万多人。日军主力为第18师团第114联队第1大队的1个步兵中队、1个步兵小队、机枪中队的1个小队、大队炮1个分队,第2大队的1个步兵中队,联队炮中队的半部(野炮1门、速射炮2门),通信队主力,机场守备队及宪兵队,共1200多人。日军后续增援部队有第56师团第113联队1个大队、野炮兵1个中队及工兵第56联队,2000多人。

  1944年8月2日,中美联军攻占密支那,日军56步兵旅团长水上源藏少将突围后自杀(死后被追晋为中将)。该战役以中方攻下密支那结束,此役共击毙日军3000多人。中美联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总伤亡近万人。密支那会战,被日军称为亚洲战场的3次“玉碎战”之一。

  曾亲历密支那战役的健在远征军老兵、87岁的钟华,至今仍记得密支那战役的战事惨烈程度。

  “我们参军报国,就有了血洒疆场的觉悟。但在密支那战役中,仍然会感到心惊肉跳。”钟华说,他随新38师从印度打到缅甸,不料被密支那的一颗地雷炸成重伤,后送往美军医院治疗,“没被炸死算是幸运的了。在密支那密林里,我们班的战友每打一次就会合并一批,只要上战场,人很快就打没了。”

  “战争,战争是世上最令人讨厌的的东西。”缅北可以找到的唯一一名健在并参加过一线战斗的远征军老兵李光钿摇摇头说。

  李光钿家住在密支那第二小学旁,以前这里曾是远征军牺牲将士的一个墓地。

  穿城而过的伊洛瓦底江水,带走了李光钿六七十年的光阴,却带不走他对祖国和故土的思念。“我是自愿参军打仗的,不是抓的壮丁。”李光钿一直强调,“我不是华侨,更不是缅甸人。我没有加入缅甸籍,我到死也是中国人。”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5/09-04/75052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