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西西河文章:从后勤角度来看抗日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00:51
从后勤角度来说,任何一支军队的攻击范围都受限于自己的后勤能力。

汉朝以数万骑兵对匈奴发起了凿穿攻击,攻击距离达到上千里,沿途都是荒无人烟坚壁清野的草原。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几十万步兵提供移动的后勤保障,深入草原的障塞提供固定的前进基地。

在这里讲一下后人对长城的误解。很多人以为长城是防御工事,这纯粹是一种外行的想法。恰恰相反,长城是攻击设施。很简单,没有人会以为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是防御措施,因为军事基地为美军的攻击提供了靠前的后勤支援,使得美军的后勤范围和攻击范围得到了极大扩展。那么为什么会有人以为汉朝在最远到现在吉林、呼和浩特的地方修建的障塞是防御设施呢?我跑到你家修建工事,那是防御吗?那是赤裸裸的攻击!

这两年,解放军对各军区进行考核,在朱日和组织了大规模演习。去年,大多数军区的考试成绩都很悲剧,只有一个惨胜。这个成绩很丢脸。在分析演习要求时,人们提到一个要素:攻击距离。比如某部的作战要求是攻击前进几百公里,人们对照一下发现这是从中朝边境出发打到三八线,等于说这是为朝鲜半岛万一发生重大事件做得演习。

那么,攻击距离受什么制约呢?

部队自身的后勤能力是一方面,国家能够提供的后勤支撑是最主要的方面。

那么具体到抗战,后勤距离和攻击距离什么关系呢?

1931年九一八之前,日军的根据地是朝鲜。于是他们的攻击目标仅仅是东北和山东。老蒋的底线是保证内地就可以了,东北可以不要。于是日军得到了东北。

以东北为根据地,日军的攻击距离进一步延伸。于是这个时候日军的要求是华北。这一时期,长城抗战,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整个华北陷入危局。当时的国人几乎都看出来了问题。然而老蒋似乎还在做梦。到七七事变前夕,日军已经控制了北平外围,北平城只有一座桥可以通往外界。老蒋所领导下的中国所面对的局势,已经和石敬瑭出卖燕云十六州的形势相近了。

然后的结果就是29军战败,河北沦陷。山东军阀倒也省事,反正1928年老蒋就已经在济南被日本人屠过了,于是山东军阀不战而逃。战争在很短时间就发展到了山西太行山,和鲁南皖北豫东的平原地区。

但是在这个时候,日军的攻击在两个方向上都遇到了阻力。太原方面的忻口会战、平型关大捷,徐州方面的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都令日军受到了较大损失。为什么呢?因为日军在这个时候遭遇了攻击极限。此外,老蒋亲自指挥的兰封会战也一度令日军陷入困境,虽然最后以花园口大捷告终。这也与日军自己处于攻击极限有关。

在此之后,日军的攻击虽然继续进行,夺取了太原和徐州,但是无力对周边进行严密控制。山西南部,绥远,豫东,甚至淮河两岸的很多地方,都仍然保留在中国军队手中。日军在北方的攻击陷于停顿状态。

南线日军的攻击起始于上海,随后不经休整即投入到了对南京的攻击。日军士兵自己的回忆就提到比较艰苦。他们归咎于江南气候,其实江南气候近似于日本,比较湿润,而且本身又是冬天,不怎么闷热。所以,这些痛苦主要是后勤乏力造成的。

南京的防御一团糟。日军自己却愚蠢的耗费大量精力进行大屠杀。在随后对武汉的攻击中,日军又一次达到了目的。但是老蒋他们则“成功组织了撤退”。此后,日军的攻击就开始陷入了长期停顿。

他们到达了自己的攻击极限。

正常来说,就好像他们消化东北一样,日军需要一定时间整理占领区。1931年以后,大约是1933年就爆发了长城抗战,但是日军被阻止了。老蒋以为自己的退让措施赢得了和平,其实是日军本身也无力推进,日军需要整理占领区。所以,从军事后勤角度上来说,老蒋他就是头猪。

一直到1937年,东北日军才对华北全面动手。所以,在占领武汉之后,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日军才有充足的力量进一步发起较大攻击。

日军当时在华北和华东都需要时间整理占领区。

所以,战线在当时必然要稳定一段时间。

而这个稳定,在北方,主要是由于宋哲元率领下的29军、以及阎锡山、李宗仁指挥下的两次大会战极大消耗了日军战斗力;在南方,则主要是冯玉祥指挥下的淞沪会战、蒋介石陈诚指挥的武汉会战消耗了日军战斗力,这才得以实现的。

而如果一切都只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稳定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因为日军损失很小,易于整补。

但是在实际历史上,正面战场却从此陷入了长期稳定。这是为什么呢?

这显然不是由于蒋介石整合了抗战力量、正面战场的战斗能力忽然有所提升可以抗拒日军的攻击了。

实际情况是,这一时期,敌后战场开辟,国民政府旗帜下的,自发的,共产党旗帜下的,各种抗日武装全面繁荣。

日军在这一时期忙于镇压反日起义。

根据日本在台湾和东北的经验,最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可能就是那么一两年的事。台湾反抗日军侵占时,由于清政府出卖,断绝饷弹,打了五个月就彻底失败了。后来的起义就变得比较零星。东北被初占的时候也有很多义勇军,由于老蒋他们的出卖,也被残酷镇压了下去。华北难道会有什么不同吗?

华北还真的有很大不同。八路军在这个时候杀进了华北。在1940年的时候,八路军已经发展到了40万人。日军为此集中重兵进行军事打击。八路军一度减员十万人。但是到了1943年,八路军又发展到了40万,在最后一年甚至发展到了120万。日军对占领区的控制可以说以彻底失败告终了。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怎么可能继续进攻并改变战场呢?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对占领区的控制甚至还不如战争最初的时候,他们不后退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还继续进攻改变战场呢?

所以,正常来说,只要正面战场的国军不比抗战初期变得还差,那么日军不但不可能继续推进战线,反而要退缩。

所以,从战争后勤的角度说,抗战的战线应该保持稳定、甚至向对日本不利的方向变化。

当然,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有些人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

豫湘桂大捷是老蒋向全世界交出的一份答卷。

这个蠢货似乎完全不明白,如果他主动向日军占领区推进,他将获得什么。

这位满心思就等着别人施舍给他胜利。

而就这样一个人,竟然还是军阀当中的佼佼者!

很早以前我对朋友说过,殖民地国家永远不可能出现一个“合法”的英雄。为什么呢?殖民者最优秀的人才肯定在他们国内,到殖民地来的都是二等人才。这些二等人才又肯定不会选拔殖民地最优秀的人才赋予权力,甚至连二等的人才都不会用,而只会用三等的人才,乃至四等的人才。所以,殖民地最多只能涌现出三等或者四等的人才,这其中最多有可能冒出一个二流的货色,一等人才那就真是烧高香了。但是一个英雄,不说是超一流的水准,至少也要是一等一的人才。所以殖民地不可能出现一个合法的一流英雄。




※※※ 相关(回复)帖 ※※※

.... 秃子就是不抱,美帝也会拉着他抱的 贝加尔 字258 2015-08-10 23:53:12
..... 这种不是双向选择 maturedpeach 字119 2015-08-10 23:58:13
. 【原创】(之五) 蒋委员长的抗战(下)和总结 331 史文恭 字6432 2015-08-10 13:37:31
.. 从后勤角度说,抗战中期,是敌后战场保卫了正面战场 41  林风清逸 字5211 2015-08-21 04:31:27
.. 豫湘桂战场死伤6000万人民? 1 自以为是 字14 2015-08-14 10:55:40
.. 阎王殿反对仁兄的发言 6 西瓜子 字54 2015-08-12 05:25:10
.. 双方理论基础差距太大 39 duanjian 字206 2015-08-10 23:32:34
... 老毛看马列的书应该不多 7 ysd 字626 2015-08-12 10:20:43

http://www.cchere.com/从后勤角度来说,任何一支军队的攻击范围都受限于自己的后勤能力。

汉朝以数万骑兵对匈奴发起了凿穿攻击,攻击距离达到上千里,沿途都是荒无人烟坚壁清野的草原。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几十万步兵提供移动的后勤保障,深入草原的障塞提供固定的前进基地。

在这里讲一下后人对长城的误解。很多人以为长城是防御工事,这纯粹是一种外行的想法。恰恰相反,长城是攻击设施。很简单,没有人会以为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是防御措施,因为军事基地为美军的攻击提供了靠前的后勤支援,使得美军的后勤范围和攻击范围得到了极大扩展。那么为什么会有人以为汉朝在最远到现在吉林、呼和浩特的地方修建的障塞是防御设施呢?我跑到你家修建工事,那是防御吗?那是赤裸裸的攻击!

这两年,解放军对各军区进行考核,在朱日和组织了大规模演习。去年,大多数军区的考试成绩都很悲剧,只有一个惨胜。这个成绩很丢脸。在分析演习要求时,人们提到一个要素:攻击距离。比如某部的作战要求是攻击前进几百公里,人们对照一下发现这是从中朝边境出发打到三八线,等于说这是为朝鲜半岛万一发生重大事件做得演习。

那么,攻击距离受什么制约呢?

部队自身的后勤能力是一方面,国家能够提供的后勤支撑是最主要的方面。

那么具体到抗战,后勤距离和攻击距离什么关系呢?

1931年九一八之前,日军的根据地是朝鲜。于是他们的攻击目标仅仅是东北和山东。老蒋的底线是保证内地就可以了,东北可以不要。于是日军得到了东北。

以东北为根据地,日军的攻击距离进一步延伸。于是这个时候日军的要求是华北。这一时期,长城抗战,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整个华北陷入危局。当时的国人几乎都看出来了问题。然而老蒋似乎还在做梦。到七七事变前夕,日军已经控制了北平外围,北平城只有一座桥可以通往外界。老蒋所领导下的中国所面对的局势,已经和石敬瑭出卖燕云十六州的形势相近了。

然后的结果就是29军战败,河北沦陷。山东军阀倒也省事,反正1928年老蒋就已经在济南被日本人屠过了,于是山东军阀不战而逃。战争在很短时间就发展到了山西太行山,和鲁南皖北豫东的平原地区。

但是在这个时候,日军的攻击在两个方向上都遇到了阻力。太原方面的忻口会战、平型关大捷,徐州方面的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都令日军受到了较大损失。为什么呢?因为日军在这个时候遭遇了攻击极限。此外,老蒋亲自指挥的兰封会战也一度令日军陷入困境,虽然最后以花园口大捷告终。这也与日军自己处于攻击极限有关。

在此之后,日军的攻击虽然继续进行,夺取了太原和徐州,但是无力对周边进行严密控制。山西南部,绥远,豫东,甚至淮河两岸的很多地方,都仍然保留在中国军队手中。日军在北方的攻击陷于停顿状态。

南线日军的攻击起始于上海,随后不经休整即投入到了对南京的攻击。日军士兵自己的回忆就提到比较艰苦。他们归咎于江南气候,其实江南气候近似于日本,比较湿润,而且本身又是冬天,不怎么闷热。所以,这些痛苦主要是后勤乏力造成的。

南京的防御一团糟。日军自己却愚蠢的耗费大量精力进行大屠杀。在随后对武汉的攻击中,日军又一次达到了目的。但是老蒋他们则“成功组织了撤退”。此后,日军的攻击就开始陷入了长期停顿。

他们到达了自己的攻击极限。

正常来说,就好像他们消化东北一样,日军需要一定时间整理占领区。1931年以后,大约是1933年就爆发了长城抗战,但是日军被阻止了。老蒋以为自己的退让措施赢得了和平,其实是日军本身也无力推进,日军需要整理占领区。所以,从军事后勤角度上来说,老蒋他就是头猪。

一直到1937年,东北日军才对华北全面动手。所以,在占领武汉之后,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日军才有充足的力量进一步发起较大攻击。

日军当时在华北和华东都需要时间整理占领区。

所以,战线在当时必然要稳定一段时间。

而这个稳定,在北方,主要是由于宋哲元率领下的29军、以及阎锡山、李宗仁指挥下的两次大会战极大消耗了日军战斗力;在南方,则主要是冯玉祥指挥下的淞沪会战、蒋介石陈诚指挥的武汉会战消耗了日军战斗力,这才得以实现的。

而如果一切都只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稳定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因为日军损失很小,易于整补。

但是在实际历史上,正面战场却从此陷入了长期稳定。这是为什么呢?

这显然不是由于蒋介石整合了抗战力量、正面战场的战斗能力忽然有所提升可以抗拒日军的攻击了。

实际情况是,这一时期,敌后战场开辟,国民政府旗帜下的,自发的,共产党旗帜下的,各种抗日武装全面繁荣。

日军在这一时期忙于镇压反日起义。

根据日本在台湾和东北的经验,最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可能就是那么一两年的事。台湾反抗日军侵占时,由于清政府出卖,断绝饷弹,打了五个月就彻底失败了。后来的起义就变得比较零星。东北被初占的时候也有很多义勇军,由于老蒋他们的出卖,也被残酷镇压了下去。华北难道会有什么不同吗?

华北还真的有很大不同。八路军在这个时候杀进了华北。在1940年的时候,八路军已经发展到了40万人。日军为此集中重兵进行军事打击。八路军一度减员十万人。但是到了1943年,八路军又发展到了40万,在最后一年甚至发展到了120万。日军对占领区的控制可以说以彻底失败告终了。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怎么可能继续进攻并改变战场呢?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对占领区的控制甚至还不如战争最初的时候,他们不后退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还继续进攻改变战场呢?

所以,正常来说,只要正面战场的国军不比抗战初期变得还差,那么日军不但不可能继续推进战线,反而要退缩。

所以,从战争后勤的角度说,抗战的战线应该保持稳定、甚至向对日本不利的方向变化。

当然,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有些人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

豫湘桂大捷是老蒋向全世界交出的一份答卷。

这个蠢货似乎完全不明白,如果他主动向日军占领区推进,他将获得什么。

这位满心思就等着别人施舍给他胜利。

而就这样一个人,竟然还是军阀当中的佼佼者!

很早以前我对朋友说过,殖民地国家永远不可能出现一个“合法”的英雄。为什么呢?殖民者最优秀的人才肯定在他们国内,到殖民地来的都是二等人才。这些二等人才又肯定不会选拔殖民地最优秀的人才赋予权力,甚至连二等的人才都不会用,而只会用三等的人才,乃至四等的人才。所以,殖民地最多只能涌现出三等或者四等的人才,这其中最多有可能冒出一个二流的货色,一等人才那就真是烧高香了。但是一个英雄,不说是超一流的水准,至少也要是一等一的人才。所以殖民地不可能出现一个合法的一流英雄。




※※※ 相关(回复)帖 ※※※

.... 秃子就是不抱,美帝也会拉着他抱的 贝加尔 字258 2015-08-10 23:53:12
..... 这种不是双向选择 maturedpeach 字119 2015-08-10 23:58:13
. 【原创】(之五) 蒋委员长的抗战(下)和总结 331 史文恭 字6432 2015-08-10 13:37:31
.. 从后勤角度说,抗战中期,是敌后战场保卫了正面战场 41  林风清逸 字5211 2015-08-21 04:31:27
.. 豫湘桂战场死伤6000万人民? 1 自以为是 字14 2015-08-14 10:55:40
.. 阎王殿反对仁兄的发言 6 西瓜子 字54 2015-08-12 05:25:10
.. 双方理论基础差距太大 39 duanjian 字206 2015-08-10 23:32:34
... 老毛看马列的书应该不多 7 ysd 字626 2015-08-12 10:20:43

http://www.cchere.com/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可悲的是我们的主流媒体还在为光头及其烂党涂脂抹粉。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可惜炮党这么一个买办政权是只会抱洋人大腿的。
简单地说,日军依赖于联通各主要大中城市的铁路干线(津浦、陇海、平汉、正太)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公路网,而在此之间的广大地区,就成为了敌后抗日武装的活动区域。所以日军以控制点线为主,我敌后武装以战据面为主。
首先对于炮党无能的观点我是赞成的,但是你的说法里面也有较大漏洞,你认为后期日军无力进攻仅因为无法安定占领区,后勤困难是有问题的,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日本自身国力,规模。即便后勤跟得上,日本兵员物资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扩展
不知道长城建成之后,哪些进攻作战是利用长城的要塞功能提供补给而实现的~
文章写的有道理,
首先对于炮党无能的观点我是赞成的,但是你的说法里面也有较大漏洞,你认为后期日军无力进攻仅因为无法安定 ...
所以你这就是论持久战里的解释了。
凡是能正确看待抗战中国军表现的
对国军在解放战争中全面失败都是有预料的
顶多是没料到炮匪败的如此快
至于不能正确看待的
那也没什么办法
只能充分说明 大样本中低于平均线存在的个体数量绝对值确实很多
写得好!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说实话国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比抗日战争中强多了
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冯玉祥指挥下的淞沪会战?
GCD在八年抗战把自己打成熟了,包括军队建设、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等等,而这些基本都是在敌占区里完成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成则生,败则亡。失败了自不待言,早就消失在八年抗战当中,轮不到蒋介石在内战中动手;成功了更不用说,蒋介石连日本人一两个师团都被赶着跑,凭什么有那么大的自信能把被日军重重包围而不灭的GCD赶尽杀绝?这本身就是很荒唐的。回过头来看蒋介石,他不是没试过敌后游击战,结果证明国民党的军队和组织玩不了这种高强度的竞争游戏,只能用大量普通一兵的性命去打阵地防御战,以保卫国民党偏安西南,实质上也就无法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战争中锤炼队伍。到内战时一个庞大僵化生涩的军队对一个精干灵活成熟的军队,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失败的结果并不意外。历史给了蒋介石机会,国民党和共产党也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国民党还先跑了一段,在抗战这个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自身命运的大考中,国民党输了,蒋介石这一个对自身和对手都没有清醒认识的人,失败本来就是其宿命。
蒋介石是典型的中等人才 保守又总是想依赖别人{:soso_e122:}
特別是防禦方 有後勤沒縱深那是在送彈藥
老蒋指挥的兰封会战,冯玉祥指挥的淞沪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