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什么我不看好美国的未来:中美思维异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30:32


最近外出用了一次传说中的打车软件,坐了一回专车,并且好好的跟司机聊了一下。我上了车才发现,这个司机居然有装了两个软件,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滴滴快的”,另一个就是风头正劲的UBER。

因为最近滴滴和UBER的撕逼大战正酣,一度占据了O2O市场的新闻热点头条,作为一个自诩为走在前沿的人,我也不得不关注起这两个软件的大战来。这边UBER中国才宣布从百度那里融了10个亿美元,那边滴滴就号称手持35亿美元现金有种来战,真是火药味甚浓。

那么对于专门以专车为生的人,如何评价这两个软件呢?这位司机告诉我,如果只能二选一的话,那么他肯定选择“滴滴”而不是UBER。我问为什么呢?他告诉我滴滴和UBER在专车方面的模式有所不同,滴滴首先是一个抢单的模式,司机和客户是一个双向选择的模式,而UBER是一个派单的模式,它完全不考虑司机的需求。这位师傅就抱怨过,经常高峰期被UBER派到临近城市的市中心。这位师傅还综合算了下,做UBER其实并不如滴滴赚钱。

如果我们详细对比下滴滴和UBER的不同,我们就会发现这其实深刻体现了中美两国的差异,根本思维上的差异。中国人将互联网视作一个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比如滴滴模式,他就是提供一个发布需求和供给信息的平台,利用地理位置等关联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换,同时在这样一个平台中让需求和供给方尽量自由的结合。也就是中国人喜欢搭建一个平台,让需求和供应的各方利用平台快速有保障的交易和获得利益。很显然,这也是阿里巴巴、淘宝和天猫的思维。但是美国人是一个什么思维呢,他并没有对互联网的深刻认识,他不认为互联网可以成为撮合需求和供给、甚至是整合生产全流程的平台,他们单纯的讲互联网认作一种“营销渠道”或者“管理工具”。好比UBER,他只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出租车呼叫电话搬到了网上而已,仍然是用户呼叫公司派单的模式,他的生产组织形式跟传统模式没有任何的变革,本质上还是落后的。也就是说互联网只是成为了UBER“黑出租车公司”的一个营销渠道和管理平台而已,但是中国人却真正将滴滴打造成了一个整合一切出行需求和供给的平台,它囊括了出租车、快车、顺风车和专车等不同类型的需求供应者,以及即时出发、搭便车和预定行程等人群,并在这个平台上快速撮合交易,同时利用平台进行服务、支付和信用保障。滴滴颠覆了“出租车公司——顾客”的传统模式,用互联网重新组织了生产,高效解决了需求供给匹配问题,消除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而UBER只不过是变种的出租公司罢了。同样的思维差异还体现在做平台的阿里以及只是将沃尔玛搬上网的亚马逊。

滴滴快的诞生了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于是出租车司机、专车司机和私家车驾驶员可以在一个平台里共同减少资产闲置,他们及竞争有合作,而他们都无法舍弃这个平台。滴滴快的诞生之初,就把所有驾驶员和乘车人变成了自己的同盟军,甚至连监管部门和垄断利益的出租车公司都十分暧昧,滴滴快的的成功,就是把所有人都变成了自己的合作伙伴,携手共同走进新的产业模式和新的产业时代。而UBER一诞生就号称要打破出租车公司垄断,得罪了欧美百年出租车公司的既得利益集团,得罪了欧美各国地方政府和议会,甚至在宽容的中国也得罪了出租车司机。而UBER本身,只不过是将出租车公司的实体给互联网化、虚拟化了的“黑出租公司"而已。他并不是产业革命,而是借着技术进步带来的监管灰色地带,去消灭竞争对手——出租车公司而已。他还是个婴儿,就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敌人,他也并不代表互联网、O2O的未来。

中国人在互联网时代,开创新的产业组织形式,把所有人变成自己的同盟军,携手走进未来,而美国人只不过用新的技术重复旧的故事,一开始就把所有人当做自己的敌人。如果是你,你会跟着谁一起走向未来呢?

最近外出用了一次传说中的打车软件,坐了一回专车,并且好好的跟司机聊了一下。我上了车才发现,这个司机居然有装了两个软件,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滴滴快的”,另一个就是风头正劲的UBER。

因为最近滴滴和UBER的撕逼大战正酣,一度占据了O2O市场的新闻热点头条,作为一个自诩为走在前沿的人,我也不得不关注起这两个软件的大战来。这边UBER中国才宣布从百度那里融了10个亿美元,那边滴滴就号称手持35亿美元现金有种来战,真是火药味甚浓。

那么对于专门以专车为生的人,如何评价这两个软件呢?这位司机告诉我,如果只能二选一的话,那么他肯定选择“滴滴”而不是UBER。我问为什么呢?他告诉我滴滴和UBER在专车方面的模式有所不同,滴滴首先是一个抢单的模式,司机和客户是一个双向选择的模式,而UBER是一个派单的模式,它完全不考虑司机的需求。这位师傅就抱怨过,经常高峰期被UBER派到临近城市的市中心。这位师傅还综合算了下,做UBER其实并不如滴滴赚钱。

如果我们详细对比下滴滴和UBER的不同,我们就会发现这其实深刻体现了中美两国的差异,根本思维上的差异。中国人将互联网视作一个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比如滴滴模式,他就是提供一个发布需求和供给信息的平台,利用地理位置等关联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换,同时在这样一个平台中让需求和供给方尽量自由的结合。也就是中国人喜欢搭建一个平台,让需求和供应的各方利用平台快速有保障的交易和获得利益。很显然,这也是阿里巴巴、淘宝和天猫的思维。但是美国人是一个什么思维呢,他并没有对互联网的深刻认识,他不认为互联网可以成为撮合需求和供给、甚至是整合生产全流程的平台,他们单纯的讲互联网认作一种“营销渠道”或者“管理工具”。好比UBER,他只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出租车呼叫电话搬到了网上而已,仍然是用户呼叫公司派单的模式,他的生产组织形式跟传统模式没有任何的变革,本质上还是落后的。也就是说互联网只是成为了UBER“黑出租车公司”的一个营销渠道和管理平台而已,但是中国人却真正将滴滴打造成了一个整合一切出行需求和供给的平台,它囊括了出租车、快车、顺风车和专车等不同类型的需求供应者,以及即时出发、搭便车和预定行程等人群,并在这个平台上快速撮合交易,同时利用平台进行服务、支付和信用保障。滴滴颠覆了“出租车公司——顾客”的传统模式,用互联网重新组织了生产,高效解决了需求供给匹配问题,消除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而UBER只不过是变种的出租公司罢了。同样的思维差异还体现在做平台的阿里以及只是将沃尔玛搬上网的亚马逊。

滴滴快的诞生了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于是出租车司机、专车司机和私家车驾驶员可以在一个平台里共同减少资产闲置,他们及竞争有合作,而他们都无法舍弃这个平台。滴滴快的诞生之初,就把所有驾驶员和乘车人变成了自己的同盟军,甚至连监管部门和垄断利益的出租车公司都十分暧昧,滴滴快的的成功,就是把所有人都变成了自己的合作伙伴,携手共同走进新的产业模式和新的产业时代。而UBER一诞生就号称要打破出租车公司垄断,得罪了欧美百年出租车公司的既得利益集团,得罪了欧美各国地方政府和议会,甚至在宽容的中国也得罪了出租车司机。而UBER本身,只不过是将出租车公司的实体给互联网化、虚拟化了的“黑出租公司"而已。他并不是产业革命,而是借着技术进步带来的监管灰色地带,去消灭竞争对手——出租车公司而已。他还是个婴儿,就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敌人,他也并不代表互联网、O2O的未来。

中国人在互联网时代,开创新的产业组织形式,把所有人变成自己的同盟军,携手走进未来,而美国人只不过用新的技术重复旧的故事,一开始就把所有人当做自己的敌人。如果是你,你会跟着谁一起走向未来呢?
支持AK,在美帝呆了快一年了,感觉老美的竞争活力没有tg那么高的
小小打车软件 居然看的这么深远  支持AK
uber不是被钓鱼吗?
习惯用私家车了,对这些概念OUT了,楼主看的确实深远,但每个人的思维是会随着时间变化的,当危急存亡时刻,谁都不会睁着眼睛等死,美国也有美国人的思考,中国继续坚守在发展中国家的阵营里任你怎么喊就是发展中国家,老美也看清被冠上一个发达国家原来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了,只是没法俯下身段把自己算在发展中国家里,只能时不时的邀请中国快算发达国家吧,求你了。
各国有各国的国情所在...虽然我也看好我朝的这种模式
这么长核心其实一句话,美国人没有对互联网的深刻认识
我对美国一如既往地看好
记得有个纪录片叫和世界做生意。在商业方面中国人还是比较灵活的。
虽然有点以点代面了,不过确实也可见一斑。 美国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发生重大变革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现在真的看不出这种趋势。
干跌 发表于 2015-7-20 12:23
这么长核心其实一句话,美国人没有对互联网的深刻认识
互联网本质是人与人的关系

这方面兔子说第二谁敢说第一,脸书推特之类的也远不如微博好用,微博,微信很人性化

只要技术突破了,什么用户体验,市场开发中国厉害得很。汽车飞机只要突破核心技术,中国的花样保管比美国多
为啥有闯关东而没有闯山东呢?因为东北地大人少一片荒原,竞争者容易存活而不经常被经营数百年的地主打死。

一旦利益固化,想法再新颖想颠覆现有规则都非常困难,何况美国已经把现有的商业发展到了极致(土地兼并已经完成了),想动一下,动的人是找死。

但中国的创新也并非坦途,因为对手发展到最后就变成了政府,政府如果不开放思想,其成为阻碍的可能性和扼杀能力都非常大。
美国王林的崇拜者不能做上大堂吧,就这就不要指望中国了。
喜欢滴滴可能只是暂时的。现在市场未饱和,司机间竞争未白热化,利润还可观。未来这种抢单模式会让利润越来越低。

楼主似乎有点过于以小见大了吧.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确有差异, 在商业合作上, 我个人认为中国才刚刚起步, 毕竟中国真正商业思潮的崛起也就近20年的事情. 就连胡适都说过, 美国人做生意时打桥牌, 互相协作; 中国人是打麻将, 相互卡死. 当然中国新生一代已经迅速和世界最新的商业思维接轨.

当然, 美国确实不行了. 不过科技商业上的颓势仅仅是表面, 深层次的原因, 看看出生人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