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作家王树增谈抗日战争: 蒋介石从未向日本人进行妥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4:24:36


日本秉承欧美殖民扩张思想 疯狂掠夺资源

王树增新著《抗日战争》
搜狐读书宋晨希:您的《抗日战争》(第一册)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当时,日本为何执意要对中国进行入侵。这和日本这个民族的文化,以及历史上的发展有什么渊源?
王树增:首先我们要注意,“七七事变”中的“事变”,实际上是日本人所使用的词汇。我在《抗日战争》一书的《序章》中详细写了百年来的中日关系。我一直认为,那个时候的中日关系,是猎物跟猎手的关系。
其实,日的右翼分子所秉承的逻辑非常清楚,就是仿效地理大发现以来西方殖民主义者开疆拓土的战略,比如最早的葡萄牙、西班牙,后来以大英帝国为代表的一系列资本主义列强。日本人在对外侵略扩张方面,它是晚到者,它总觉得自己晚了一步。因为日本毕竟是明治维新以后发展起来的国家,在它崛起的时候,世界都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
日本人为什么不承认侵略?它总认为,如果我要是侵略,那英国人占领殖民地也算侵略,哥伦布到美洲也是侵略,所以日本不承认侵略这个词。另外,日本和英国有极其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岛国,资源匮乏;和英国比起来,日本人更甚,日本所处地带就是一个火山口,既没有资源也没有耕地,但它的人口还相当庞大。
日本有一个思维,我们大和民族要想生存下去,只有扩张!它秉承地理大发现以来的殖民思想,它特别崇尚丛林法则,它认为这是合理的。日本人到现在都认为,他们要为这个民族的生存而战。介绍完上面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梳理百年来中日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日本扩张最便捷地点的就是亚洲大陆。亚洲大陆,挨着最近的无非是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北方的苏俄它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西伯利亚那个地方很不错。
后来的历史证明,日本第一步就是占领朝鲜半岛,甲午战争为什么从朝鲜打起来?这都和日本的扩张思维有关。朝鲜半岛在日本统治下经历了大约50多年。现在很多人不理解,安倍政府为什么不愿意正视历史?日本人绝无可能像德国人那样反思。日本现在还固执地认为,日本这个人口庞大的单一民族,如果想生存下来,它们守着本土是没有希望的。
为什么说南海问题是要命的问题?日本拼了命也要搀和南海的事。现在和菲律宾、越南、缅甸、泰国一起针对钓鱼岛问题,最大的心结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马六甲海峡这条海上运输线是它的生命线,切断一天,本土储存的原油就会少一天,因为它们本土是不产原油的。

日本开拓团入侵中国东北
日本人占东北抢资源 移民一二百万
搜狐读书宋晨希:日本人缺少资源,这对它后来的战略部署有什么样的影响?
王树增:我们一定要清楚日本的地缘,为什么它们发动珍珠港事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跟美国开战?当时,它们陷入中国战场已经三四年了,日本人早就打不动了。到珍珠港事件的时候,日本在中国战场上已经基本不扩大他们的占领区了。在此之后,他们发动的战役,包括长沙会战,一开始的作战计划就是打了之后再回来。
打了再回来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歼灭中国嫡系部队的有生力量,寻找中国军队的主力,尤其是中央军的主力;第二抢就是东西,比如浙赣会战,除了摧毁衢州机场,主要是冲着有色金属钨去的。日本国内什么都没有,它们的军火工业需要金属钨。
所以,当时日本必须和美国开战。那时候美国给它一个致命的打击——禁运,日本这个国家就怕禁运,只要交通线被掐死了,不用打它,它就完了。不仅仅是原油,它就连大米都没有了。 当美国国会通过日本禁运政策之后,日本就立刻开战,因为它没有别的出路。第二,在太平洋地区,美国是它的主要对手啊,只要打败美国,马来西亚那边石油就归它了,它打美国,其实是冲着石油橡胶去了。从这一点看,日本人很实际。
我们了解这些地缘政治,就可以很清晰知道百年以来中日关系到底怎么回事,中国那么大,资源很丰富,什么都有,日本人自然会觊觎。日本为什么先占东北?东北物产太丰富了,石油、煤炭、森林资源、铁矿资源、土地资源等等,而且有大量未开垦的处女地,可以种粮食。它们日本人也可以来此移民。
在伪满洲国建立之后,日本有一二百万的老百姓过来了。我在书里分析了当时日本人口趋势,我说,日本人再不移民,人就要住到人上面去了,这点日本政府是很清楚的。
日本人管抗日战争叫“事变” 这是军国主义的逻辑
搜狐读书宋晨希:我们知道,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其实,在此之前,中日之间小范围的“摩擦”就接连不断,抗战前的这些“摩擦”对后来中日之间的战局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王树增:我们现在不要用一般的眼光说日本是侵略成性,不是的。我们要从整个中日关系的脉络来讲,中日矛盾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蒋介石后来明白了,东三省、长城抗战以后,当日军进入华北的时候,蒋介石开始强烈抵抗了。因为他突然明白了,中日之战躲不过去,必须打,而且要拼国力打。
还有“事变”一词,一定要跟年轻人说清楚,这是一个日本词。日本从来不说入侵,也回避“战争”这个词,它们叫“事变”或者叫“进入”。这个和它的心理有关,“事变”这个词秉承着军国主义的一贯逻辑,它认为攫取中国大陆,包括东北地区变成它们殖民地,是天经地义的,是它们本国的事情。我们本国的辖区之内出了点事,当然要叫“事变”。它从来不认为中国是一个独立国家,它认为这是我的地盘。现在,日本人还叫“事变”,就不说侵略俩字。
当时,中国政治和经济上的衰落,已经到了现在年轻人不可想象的地步,所以日本人才侮辱我们,才蔑视我们。我书里有一句话希望大家重视,他为了扩大战争,为了早一点征服中国,不停地制造各种各样的“事变”,中日开战以来,“九一八事变”之后,发生了多少事变!他们叫“九一八事变”、“沈阳事变”、“万宝山事变”、“柳条沟事变”、“皇姑屯事变”, 所有这些都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中少壮派军官们自己策划的,包括上海淞沪战役里的“虹口事变”,都是他们故意制造的。
按照逻辑来考虑人与人之间和国与国之间的事情,中国人常常被乱七八糟的“事变”弄得头昏眼花,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国家为何接连不断发生事变?

日寇铁蹄踏上卢沟桥
搜狐读书宋晨希:后来,卢沟桥事变爆发,是不是也秉承着这种逻辑?
王树增:这是他们制造的“事变”。日本人在卢沟桥附近演习,说有一个士兵丢了,实际那个士兵根本没丢,是拉肚子去上厕所了,一会儿就回来了。日本人说这个士兵被你们中国人抓走了,要到宛平城搜查。宛平城驻军不让他们进来,他们说我们进去搜查,不让搜查就是侮辱皇军。这所有的事情都是“事变”,都是他们预谋的。
我在写书这些事件的时候,我有一种深深的耻辱感。这种耻辱感是刻在中国人心头上的。我们太弱了,我们这个国家不像一个正常的国家,是一个猎物,非常庞大,但是它是一个非常羸弱的猎物。我喜欢看《动物世界》,有些食肉动物虽然很小,但是它们凶残的不得了,能咬死体型庞大的食草动物,你一点办法没有,这个非常形象。
《辛丑条约》规定日本可在内地驻军 埋下祸根
搜狐读书宋晨希:您在书中提到《辛丑条约》对中日战争的影响,这个条约对后来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但是现在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
王树增:这个我也要跟年轻人说清楚。很多孩子们现在都会问一个问题,我说这是常识,后来一想对孩子们不是常识,我们受到异国侵略了,这个仗应该在国境线打吧,我们应该在国境线上拼死抵抗,这才是正常的。
可中日战争怎么会在卢沟桥呢?卢沟桥是国境线吗?卢沟桥不是中日国境线,那是我们的腹地,为什么这样?只能往前追溯,追溯到庚子事变。庚子事变之后,中国与欧美列强还有日本签订了《辛丑条约》,这是李鸿章签的,里面有很多条款,中间有一个条款,允许八个国家部队在中国驻军。他们在中国驻军,分了若干个势力范围。从东北顺着北宁线,一直到北平,凡是有铁路线的地方,他们就可以驻军。因此,日本军队可以驻在丰台车站,那是日本人通过《辛丑条约》获得的权益。
当时的中国,真的好像一个个子很高很胖的人,但是身上布满了疮疤和蛆虫,没有办法驱赶。一点点小事情就让中国很难受,所以战争就爆发在卢沟桥。为什么爆发在卢沟桥?又有地缘关系。那就是,卢沟桥那块是平汉铁路的咽喉,包括丰台车站,它是交通要道,入侵华北必须在要占领的最要命的地方。因此我对年轻的孩子们有一个希望,看抗日战争,从卢沟桥事变算起是八年抗战,从“九一八”算起我们是十四年抗战。但我们应该要追溯到庚子事变。
我们现在应该知道一点我们民族的往事,这个往事虽然读起来让人很难过,但必须要读,不读懂抗日战争,也就读不懂今日的安倍政府。

中国传统的祠堂
搜狐读书宋晨希:这也很好的说明,我们现在的问题与历史是一脉相承的。
王树增:我们有良心的媒体一直在呼吁,我们当代中国年轻人,有必要了解一下我们民族的历史。我有一个比喻,我说在中国,不识字的母亲在孩子成人时,她都会让孩子看家谱,说孩子你记着,我们的家是从哪儿来,咱们是从哪儿迁移来的。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为何要建立祠堂,书写家谱?这是要让后人知道,我们是从何而来。不知道从何而来的人,就谈不上向何而去。
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说过,我们往往走的太远了,于是把出发的目的给忘了,走迷糊了。我们清醒的人,为了你自己的生活,你也应该了解自身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这样心理才会踏实一点。一个民族活着需要这个,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历史虚无主义实际上是我们敌对势力的一个手段,搞垮我们民族人心的一个手段,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们中国人对敬祖宗立牌位修家谱是非常热衷的,但是在我们心目当中对我们的历史到底有多少敬畏,到底有多少依恋呢?尤其是当代中国不见得有很多。
我们不和别的比,就和日本人比,差的太远了。我去过日本,日本民族对本民族历史的学习和了解,那是如同了解自己生命一样,把大和民族历史一代一代牢牢地传下去。它们的神社很多,小胡同里面都有神社,供奉的不是财神,供奉的是自己的民族先人的灵魂,日本人认为这个最值钱,这个才是让一个民族能够繁衍生息下去的根本。我觉得这就是文化差距,我们要看到这个文化差距。
任何武器都消灭不了一个民族的信仰和文化
当国家有危难时 考验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

越南游击队
搜狐读书宋晨希: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传承呢?
王树增:其实很多孩子们心里是明白的。我们现在的社会,已经不注重这种传承了,所以大家很焦灼。万一这个民族有危难的时候,考验的就是文化了,除了武器尖端不尖端,最终还是要考验文化。世界上没有一种力量,也没有任何尖端武器,能消灭一个民族的信仰和文化,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还没有。
咱们举个眼前的例子,就是中东问题。中东的国家都不算什么先进国家,AK47在那里就算挺好的武器了。面对最尖端的武器,也消灭不了他们的文化。我们要解决中东问题,首先面对的是他们的文化问题、宗教问题、信仰问题,这是用什么武器都征服不了的。
还有越南,美国人打了十年,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越南全是游击队,所以事实证明,对一个民族来讲最强盛的是文化,而这种文化实际上就是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只有凝聚力才会产生民族认同。文化凝聚人心的力量,这一点对当今中国人,难道不是危机吗?作为一个作家,这是我的焦虑我的忧患所在,这也是我写作的动力。
中国近代以来一盘散沙 没有国家的概念
搜狐读书宋晨希:您刚说到七七事变是日本有意发动的一场战争,您在书中花了很多笔墨,写七七事变时,中国政府的外交斡旋,可见当时中国军队也是不希望立即与日本开战的。这种外交会不会导致中国贻误了战机?您认为当时中日之间,中国从外交上来说,外交对日本是什么样的态度,或者当时战争发动之后中国希望德国调停,如何评价中国当时的外交?
王树增:这个说起来又是一段心酸往事。当时的中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经济上的衰败,工业上力量也微不足道,农业上也非常凋零。我们先不说这些,就说政治,蒋介石在当时从来不是实际的三军统帅,也不是实际的国家元首。当时的中国是民国遗留下来的一盘大散沙,这种大散沙的境况,在世界上的国家里面都很少有。
那时候中央只能管辖京畿之地,也就是南京、江浙那一块,指挥的军队也只是少量的中央军,就是他的嫡系部队。全国各省地区都是以军阀地盘为主的,蒋介石管不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国家不统一,政令不统一,外交也就肯定不统一。抗战爆发的时候,北平这一代是被西北军占据的,因为东北军已经被调到陕西了,所以这里就演变成西北军的地盘,就是张自忠、宋哲元他们的。
他们一开始,就不想在自己地盘上与日本人开仗,只要不开仗怎么都行。我说句非常不好听的话,这些西北军和东北没有什么联系,东北失掉不失掉也不是他的事,只要他的地盘在就行了。在抗战前的一个阶段,这种事情比比皆是。
比如山西的阎锡山,蒋介石根本管不了。他名以上拥护中央政府,但是中央军进不去山西,政令也进不去。阎锡山认为,日本人不能进山西,国民政府中央军也不能进山西。
后来蒋介石为什么枪毙了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这个人已经荒诞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他虽然不是汉奸,但他说,日本人不能进我的山东,中央军也不能进我的山东,不但中央军不能进山东,西北军也不能进山东。他说,你们河北部队跑我这儿来做什么。他打不过就跑,丧失国土,最后给他枪毙掉。他没有中央的概念,也没有民族的概念,因为他们是军阀。
东北军的张学良,那是在“九一八事变”后真正易帜的,我们不独立了,我们听从中央军管辖,但实际中央军也管不了。当时因为这种状况,才造成了七七事变以后我们外交上古里古怪的事情。

关于《何梅协定》内容的相关报道
蒋介石非汉奸 他在对日本的态度上从未妥协
搜狐读书宋晨希:“九一八”之后蒋介石是否下过不抵抗的命令?
王树增:第一,当时蒋介石不抵抗,这确实是他的态度,他不抵抗有一个最重要的理由,我们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我们和日本人不能突然全面开战,开战三个月就会亡国。当时根本打不过日本,中国也没有统一,这是他的话。中国没有统一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北伐统一全国的步伐还没有完,列强和军阀还没有打倒,这样的话,政令不能通达全国。第二,就是共产党问题,当时蒋介石还在剿共。蒋介石至少对中央苏区进行了三四次“围剿”,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所以,我们要历史性地认识这个思维逻辑。蒋介石说要打必亡。
但不抵抗政策并不是投降,蒋介石从来不是汉奸,如果说蒋介石是汉奸是没办法解释历史的。我书里写了,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从来没有妥协过,他不像汪精卫那样主动当了汉奸。他在处理早期与日本人的关系的时候,由于受到各方的掣肘,他只能采取不抵抗的政策,甚至在伪满洲国问题上也是含糊其词,这点确实是事实的。东北是我们的国土。中日之间后来还签订了《何梅协定》,那些条款非常危险,基本上等于默许了伪满洲国的存在,那么一块富饶的地方。
接下来,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抗日战争起到的决定性因素。为什么这么说,这是我们今天不能回避的话题。我们老说共产党是中流砥柱,现在很多人质疑这四个字,我的书刚出来的时候,网友就老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说孩子们,咱们别带情绪,咱们平心静气来讨论这个事。
我来举个例子,你看共产党是不是中流砥柱。首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共产党促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很重要,没有统一战线,我们就没法打仗,没法反侵略,这个国家就彻底完了。在所有的党派之争中,国共两个党派之间的矛盾,是最突出的,两党之间的战争也是最激烈、最残酷的,如果国共两党不放下成见,不放下自己追求的主义(这些主义是多少共产党人掉了脑袋得来的,放在以前,不管环境多么艰难困苦,他们也是不愿意放弃的),但是在亡国亡种的危机面前,共产党人主动放弃了这些主义。
国共合作给地方军阀起到表率作用
毛泽东曾明确指示:拥护蒋介石抗战统帅地位
搜狐读书宋晨希:其实,很多人质疑这个问题,在于逻辑上,大家有不相信的地方。我们知道,当时共产党刚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可能也就是几万人到了延安。区区五万人,共产党自己自身都难保了,为什么还主动要去抗日。
王树增:为什么这样?共产党明白一条,在亡国亡种的危机面前,中国只有一条路可走,全国不能是一盘散沙了,必须团结一心,团结在谁周围?中央政府。这个中央政府就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不屈服的中央政府,不是汪精卫。一直到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毛泽东还在给共产党下指示,我们一定要拥护蒋介石的抗战统帅地位,不然这个国家就完了。
我们工业基础弱,军火基础也弱,抵抗外国唯一的办法就是人心,就是我们国歌所唱的:万众一心组成我们新的长城。没有万众一心打不赢仗。当时谁来领头?只有蒋介石。共产党当时的原话:我放下所有的主义,包括秉承暴力革命的理论我都发下,我们只有一心,我们宁可换帽徽,我宁可编到你的指挥之下,而且号召所有的将领都服从中央政府的指挥。
武汉丢了以后,毛泽东说,我们重庆的中央政府不但是全国人民的中央政府,也是共产党人的中央政府,这是原话。那是最危机的时候,武汉都丢了。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大义做出莫大的牺牲。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疑给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共产党主动与蒋介石合作,全国其它的军阀没有二话可说,于是全国的民心凝聚在一起了,包括华侨,所有华侨都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卑微。这个国家就真拧在一块儿。共产党都听蒋委员长的,这是什么样的力量!
说共产党在抗战中“做大”的是用小孩思维思考政治

平型关大捷
搜狐读书宋晨希:共产党在当时为军阀做出了一个表率的作用。
王树增:在民族精神上做一个中流砥柱,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一种说法,中国共产党想做大。我觉得在这个逻辑上说不通,长征以后虽然剩的人不多,但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血,如果在日本发动全面战争之后想做大的话完全可以不必这么做(去主动抗战),可以用相反的方式来做。
保存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力量固守西北,西北是最安全的。八年抗战的历史证明,日本人从来没打算跑到西北,那里是最安全的地方,想扩大地盘的话,往西打宁夏,国民党当时自顾不暇,根本管不了他,这是最好的做大方式。
中国共产党为了做大,把自己仅剩的几万人精血扑到抗战第一线去和日本人拼,这在逻辑上说的通吗?肯定说不通,这不是做大,这是玩命。我们理解历史不能一厢情愿,这么理解就大大低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中国共产党没有这个胸怀也就夺取不了政权,它是充满政治智慧的一个政党。
所谓做大的理论其实是用小孩做游戏般的思维去考虑政治。政治没有那么简单,为了做大自己,中国共产党按兵不动最安全,谁也不招惹,在西北日本打不着,国民党也没精力来围剿。长征后到达陕北的三个师的主力部队都是精血,他们一过黄河就直接扑一线、上战场,第一关是平型关。这那想要做大自己的方式吗?所以不能人云亦云。

朱德、彭德怀关于平型关电报
以党派的角度看待抗日战争:对不起先人
王树增:再者,我写抗日战争从来不以党派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以党派的角度来看待这场战争,那是对不起我们先人的,我现在还坚持这个观点。并且,如果用党派之争来解释这场战争,也是解释不通的,所以我希望读者不要用这种思维来审视这场战争,至少不要用这种思维读我的作品。
抗日战争不是内战。后来国共合作,很多经过长征的干部、战士换帽徽时是多么困难,当年与国民党打仗死了多少人,那是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的,现在要拥护蒋介石,而且要编入第二战区,第二战区司令员是阎锡山,你说红军们能想明白吗?
搜狐读书宋晨希:长征渡黄河的时候还和阎锡山打过一仗,死了很多人。
王树增:毛泽东、朱德不停地给他们讲这个道理,现阶段最大的目标是我们要保中华。两党心里都清楚,如果亡国了,那么两党还争什么争。这就和就跟哥俩打架,没有外来压力时两人争,当外面有一帮强盗来抢家夺财时,他们还打什么打,得先把自家保住再说。我们对抗战的所有困惑,都和过去年代的历史叙述有关,那些叙述存在一定的偏颇,历史不容误读,误读会导致误判。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很多读者或者青年人矫枉过正。我是从事军事方面写作的,我用了几年时间研究抗日战争史,我告诉大家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玩命,正面战场早就垮了,顶不住的;反之,没有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敌后战场也不可能存在。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这不是我们研究出来的,当时蒋介石政府不停地表彰敌后战场,也希望敌后战场要多打仗,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所以不能偏颇。
当然,以前有以前的偏颇之处。没有正面战场二三十场大战役,没有几百万军队的拼杀,用地雷战、地道战就把日本人打跑了,这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认为敌后战场没用的说法,别说我们不承认,国民党都不会承认。敌后战场确实一直牵制着四十到五十万的日军,这可不是个小数。还有一个悖论,正面战场在前方打仗,中国共产党在后方地盘越弄越大,人越弄越多,这就是一个悖论。中国共产党要在敌后战场起作用肯定要扩根据地,发展敌后武装,这是必须的,力量越大对战争越有利,怎么现在这成为一个矛盾了呢?所以这个悖论希望能够跟当代读者解释清楚。我们看待历史,应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看先人,无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没有抗日将士的流血和苦斗,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http://book.sohu.com/s2015/wangshuzeng/


日本秉承欧美殖民扩张思想 疯狂掠夺资源

王树增新著《抗日战争》
搜狐读书宋晨希:您的《抗日战争》(第一册)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当时,日本为何执意要对中国进行入侵。这和日本这个民族的文化,以及历史上的发展有什么渊源?
王树增:首先我们要注意,“七七事变”中的“事变”,实际上是日本人所使用的词汇。我在《抗日战争》一书的《序章》中详细写了百年来的中日关系。我一直认为,那个时候的中日关系,是猎物跟猎手的关系。
其实,日的右翼分子所秉承的逻辑非常清楚,就是仿效地理大发现以来西方殖民主义者开疆拓土的战略,比如最早的葡萄牙、西班牙,后来以大英帝国为代表的一系列资本主义列强。日本人在对外侵略扩张方面,它是晚到者,它总觉得自己晚了一步。因为日本毕竟是明治维新以后发展起来的国家,在它崛起的时候,世界都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
日本人为什么不承认侵略?它总认为,如果我要是侵略,那英国人占领殖民地也算侵略,哥伦布到美洲也是侵略,所以日本不承认侵略这个词。另外,日本和英国有极其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岛国,资源匮乏;和英国比起来,日本人更甚,日本所处地带就是一个火山口,既没有资源也没有耕地,但它的人口还相当庞大。
日本有一个思维,我们大和民族要想生存下去,只有扩张!它秉承地理大发现以来的殖民思想,它特别崇尚丛林法则,它认为这是合理的。日本人到现在都认为,他们要为这个民族的生存而战。介绍完上面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梳理百年来中日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日本扩张最便捷地点的就是亚洲大陆。亚洲大陆,挨着最近的无非是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北方的苏俄它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西伯利亚那个地方很不错。
后来的历史证明,日本第一步就是占领朝鲜半岛,甲午战争为什么从朝鲜打起来?这都和日本的扩张思维有关。朝鲜半岛在日本统治下经历了大约50多年。现在很多人不理解,安倍政府为什么不愿意正视历史?日本人绝无可能像德国人那样反思。日本现在还固执地认为,日本这个人口庞大的单一民族,如果想生存下来,它们守着本土是没有希望的。
为什么说南海问题是要命的问题?日本拼了命也要搀和南海的事。现在和菲律宾、越南、缅甸、泰国一起针对钓鱼岛问题,最大的心结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马六甲海峡这条海上运输线是它的生命线,切断一天,本土储存的原油就会少一天,因为它们本土是不产原油的。

日本开拓团入侵中国东北
日本人占东北抢资源 移民一二百万
搜狐读书宋晨希:日本人缺少资源,这对它后来的战略部署有什么样的影响?
王树增:我们一定要清楚日本的地缘,为什么它们发动珍珠港事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跟美国开战?当时,它们陷入中国战场已经三四年了,日本人早就打不动了。到珍珠港事件的时候,日本在中国战场上已经基本不扩大他们的占领区了。在此之后,他们发动的战役,包括长沙会战,一开始的作战计划就是打了之后再回来。
打了再回来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歼灭中国嫡系部队的有生力量,寻找中国军队的主力,尤其是中央军的主力;第二抢就是东西,比如浙赣会战,除了摧毁衢州机场,主要是冲着有色金属钨去的。日本国内什么都没有,它们的军火工业需要金属钨。
所以,当时日本必须和美国开战。那时候美国给它一个致命的打击——禁运,日本这个国家就怕禁运,只要交通线被掐死了,不用打它,它就完了。不仅仅是原油,它就连大米都没有了。 当美国国会通过日本禁运政策之后,日本就立刻开战,因为它没有别的出路。第二,在太平洋地区,美国是它的主要对手啊,只要打败美国,马来西亚那边石油就归它了,它打美国,其实是冲着石油橡胶去了。从这一点看,日本人很实际。
我们了解这些地缘政治,就可以很清晰知道百年以来中日关系到底怎么回事,中国那么大,资源很丰富,什么都有,日本人自然会觊觎。日本为什么先占东北?东北物产太丰富了,石油、煤炭、森林资源、铁矿资源、土地资源等等,而且有大量未开垦的处女地,可以种粮食。它们日本人也可以来此移民。
在伪满洲国建立之后,日本有一二百万的老百姓过来了。我在书里分析了当时日本人口趋势,我说,日本人再不移民,人就要住到人上面去了,这点日本政府是很清楚的。
日本人管抗日战争叫“事变” 这是军国主义的逻辑
搜狐读书宋晨希:我们知道,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其实,在此之前,中日之间小范围的“摩擦”就接连不断,抗战前的这些“摩擦”对后来中日之间的战局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王树增:我们现在不要用一般的眼光说日本是侵略成性,不是的。我们要从整个中日关系的脉络来讲,中日矛盾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蒋介石后来明白了,东三省、长城抗战以后,当日军进入华北的时候,蒋介石开始强烈抵抗了。因为他突然明白了,中日之战躲不过去,必须打,而且要拼国力打。
还有“事变”一词,一定要跟年轻人说清楚,这是一个日本词。日本从来不说入侵,也回避“战争”这个词,它们叫“事变”或者叫“进入”。这个和它的心理有关,“事变”这个词秉承着军国主义的一贯逻辑,它认为攫取中国大陆,包括东北地区变成它们殖民地,是天经地义的,是它们本国的事情。我们本国的辖区之内出了点事,当然要叫“事变”。它从来不认为中国是一个独立国家,它认为这是我的地盘。现在,日本人还叫“事变”,就不说侵略俩字。
当时,中国政治和经济上的衰落,已经到了现在年轻人不可想象的地步,所以日本人才侮辱我们,才蔑视我们。我书里有一句话希望大家重视,他为了扩大战争,为了早一点征服中国,不停地制造各种各样的“事变”,中日开战以来,“九一八事变”之后,发生了多少事变!他们叫“九一八事变”、“沈阳事变”、“万宝山事变”、“柳条沟事变”、“皇姑屯事变”, 所有这些都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中少壮派军官们自己策划的,包括上海淞沪战役里的“虹口事变”,都是他们故意制造的。
按照逻辑来考虑人与人之间和国与国之间的事情,中国人常常被乱七八糟的“事变”弄得头昏眼花,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国家为何接连不断发生事变?

日寇铁蹄踏上卢沟桥
搜狐读书宋晨希:后来,卢沟桥事变爆发,是不是也秉承着这种逻辑?
王树增:这是他们制造的“事变”。日本人在卢沟桥附近演习,说有一个士兵丢了,实际那个士兵根本没丢,是拉肚子去上厕所了,一会儿就回来了。日本人说这个士兵被你们中国人抓走了,要到宛平城搜查。宛平城驻军不让他们进来,他们说我们进去搜查,不让搜查就是侮辱皇军。这所有的事情都是“事变”,都是他们预谋的。
我在写书这些事件的时候,我有一种深深的耻辱感。这种耻辱感是刻在中国人心头上的。我们太弱了,我们这个国家不像一个正常的国家,是一个猎物,非常庞大,但是它是一个非常羸弱的猎物。我喜欢看《动物世界》,有些食肉动物虽然很小,但是它们凶残的不得了,能咬死体型庞大的食草动物,你一点办法没有,这个非常形象。
《辛丑条约》规定日本可在内地驻军 埋下祸根
搜狐读书宋晨希:您在书中提到《辛丑条约》对中日战争的影响,这个条约对后来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但是现在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
王树增:这个我也要跟年轻人说清楚。很多孩子们现在都会问一个问题,我说这是常识,后来一想对孩子们不是常识,我们受到异国侵略了,这个仗应该在国境线打吧,我们应该在国境线上拼死抵抗,这才是正常的。
可中日战争怎么会在卢沟桥呢?卢沟桥是国境线吗?卢沟桥不是中日国境线,那是我们的腹地,为什么这样?只能往前追溯,追溯到庚子事变。庚子事变之后,中国与欧美列强还有日本签订了《辛丑条约》,这是李鸿章签的,里面有很多条款,中间有一个条款,允许八个国家部队在中国驻军。他们在中国驻军,分了若干个势力范围。从东北顺着北宁线,一直到北平,凡是有铁路线的地方,他们就可以驻军。因此,日本军队可以驻在丰台车站,那是日本人通过《辛丑条约》获得的权益。
当时的中国,真的好像一个个子很高很胖的人,但是身上布满了疮疤和蛆虫,没有办法驱赶。一点点小事情就让中国很难受,所以战争就爆发在卢沟桥。为什么爆发在卢沟桥?又有地缘关系。那就是,卢沟桥那块是平汉铁路的咽喉,包括丰台车站,它是交通要道,入侵华北必须在要占领的最要命的地方。因此我对年轻的孩子们有一个希望,看抗日战争,从卢沟桥事变算起是八年抗战,从“九一八”算起我们是十四年抗战。但我们应该要追溯到庚子事变。
我们现在应该知道一点我们民族的往事,这个往事虽然读起来让人很难过,但必须要读,不读懂抗日战争,也就读不懂今日的安倍政府。

中国传统的祠堂
搜狐读书宋晨希:这也很好的说明,我们现在的问题与历史是一脉相承的。
王树增:我们有良心的媒体一直在呼吁,我们当代中国年轻人,有必要了解一下我们民族的历史。我有一个比喻,我说在中国,不识字的母亲在孩子成人时,她都会让孩子看家谱,说孩子你记着,我们的家是从哪儿来,咱们是从哪儿迁移来的。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为何要建立祠堂,书写家谱?这是要让后人知道,我们是从何而来。不知道从何而来的人,就谈不上向何而去。
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说过,我们往往走的太远了,于是把出发的目的给忘了,走迷糊了。我们清醒的人,为了你自己的生活,你也应该了解自身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这样心理才会踏实一点。一个民族活着需要这个,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历史虚无主义实际上是我们敌对势力的一个手段,搞垮我们民族人心的一个手段,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们中国人对敬祖宗立牌位修家谱是非常热衷的,但是在我们心目当中对我们的历史到底有多少敬畏,到底有多少依恋呢?尤其是当代中国不见得有很多。
我们不和别的比,就和日本人比,差的太远了。我去过日本,日本民族对本民族历史的学习和了解,那是如同了解自己生命一样,把大和民族历史一代一代牢牢地传下去。它们的神社很多,小胡同里面都有神社,供奉的不是财神,供奉的是自己的民族先人的灵魂,日本人认为这个最值钱,这个才是让一个民族能够繁衍生息下去的根本。我觉得这就是文化差距,我们要看到这个文化差距。
任何武器都消灭不了一个民族的信仰和文化
当国家有危难时 考验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

越南游击队
搜狐读书宋晨希: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传承呢?
王树增:其实很多孩子们心里是明白的。我们现在的社会,已经不注重这种传承了,所以大家很焦灼。万一这个民族有危难的时候,考验的就是文化了,除了武器尖端不尖端,最终还是要考验文化。世界上没有一种力量,也没有任何尖端武器,能消灭一个民族的信仰和文化,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还没有。
咱们举个眼前的例子,就是中东问题。中东的国家都不算什么先进国家,AK47在那里就算挺好的武器了。面对最尖端的武器,也消灭不了他们的文化。我们要解决中东问题,首先面对的是他们的文化问题、宗教问题、信仰问题,这是用什么武器都征服不了的。
还有越南,美国人打了十年,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越南全是游击队,所以事实证明,对一个民族来讲最强盛的是文化,而这种文化实际上就是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只有凝聚力才会产生民族认同。文化凝聚人心的力量,这一点对当今中国人,难道不是危机吗?作为一个作家,这是我的焦虑我的忧患所在,这也是我写作的动力。
中国近代以来一盘散沙 没有国家的概念
搜狐读书宋晨希:您刚说到七七事变是日本有意发动的一场战争,您在书中花了很多笔墨,写七七事变时,中国政府的外交斡旋,可见当时中国军队也是不希望立即与日本开战的。这种外交会不会导致中国贻误了战机?您认为当时中日之间,中国从外交上来说,外交对日本是什么样的态度,或者当时战争发动之后中国希望德国调停,如何评价中国当时的外交?
王树增:这个说起来又是一段心酸往事。当时的中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经济上的衰败,工业上力量也微不足道,农业上也非常凋零。我们先不说这些,就说政治,蒋介石在当时从来不是实际的三军统帅,也不是实际的国家元首。当时的中国是民国遗留下来的一盘大散沙,这种大散沙的境况,在世界上的国家里面都很少有。
那时候中央只能管辖京畿之地,也就是南京、江浙那一块,指挥的军队也只是少量的中央军,就是他的嫡系部队。全国各省地区都是以军阀地盘为主的,蒋介石管不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国家不统一,政令不统一,外交也就肯定不统一。抗战爆发的时候,北平这一代是被西北军占据的,因为东北军已经被调到陕西了,所以这里就演变成西北军的地盘,就是张自忠、宋哲元他们的。
他们一开始,就不想在自己地盘上与日本人开仗,只要不开仗怎么都行。我说句非常不好听的话,这些西北军和东北没有什么联系,东北失掉不失掉也不是他的事,只要他的地盘在就行了。在抗战前的一个阶段,这种事情比比皆是。
比如山西的阎锡山,蒋介石根本管不了。他名以上拥护中央政府,但是中央军进不去山西,政令也进不去。阎锡山认为,日本人不能进山西,国民政府中央军也不能进山西。
后来蒋介石为什么枪毙了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这个人已经荒诞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他虽然不是汉奸,但他说,日本人不能进我的山东,中央军也不能进我的山东,不但中央军不能进山东,西北军也不能进山东。他说,你们河北部队跑我这儿来做什么。他打不过就跑,丧失国土,最后给他枪毙掉。他没有中央的概念,也没有民族的概念,因为他们是军阀。
东北军的张学良,那是在“九一八事变”后真正易帜的,我们不独立了,我们听从中央军管辖,但实际中央军也管不了。当时因为这种状况,才造成了七七事变以后我们外交上古里古怪的事情。

关于《何梅协定》内容的相关报道
蒋介石非汉奸 他在对日本的态度上从未妥协
搜狐读书宋晨希:“九一八”之后蒋介石是否下过不抵抗的命令?
王树增:第一,当时蒋介石不抵抗,这确实是他的态度,他不抵抗有一个最重要的理由,我们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我们和日本人不能突然全面开战,开战三个月就会亡国。当时根本打不过日本,中国也没有统一,这是他的话。中国没有统一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北伐统一全国的步伐还没有完,列强和军阀还没有打倒,这样的话,政令不能通达全国。第二,就是共产党问题,当时蒋介石还在剿共。蒋介石至少对中央苏区进行了三四次“围剿”,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所以,我们要历史性地认识这个思维逻辑。蒋介石说要打必亡。
但不抵抗政策并不是投降,蒋介石从来不是汉奸,如果说蒋介石是汉奸是没办法解释历史的。我书里写了,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从来没有妥协过,他不像汪精卫那样主动当了汉奸。他在处理早期与日本人的关系的时候,由于受到各方的掣肘,他只能采取不抵抗的政策,甚至在伪满洲国问题上也是含糊其词,这点确实是事实的。东北是我们的国土。中日之间后来还签订了《何梅协定》,那些条款非常危险,基本上等于默许了伪满洲国的存在,那么一块富饶的地方。
接下来,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抗日战争起到的决定性因素。为什么这么说,这是我们今天不能回避的话题。我们老说共产党是中流砥柱,现在很多人质疑这四个字,我的书刚出来的时候,网友就老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说孩子们,咱们别带情绪,咱们平心静气来讨论这个事。
我来举个例子,你看共产党是不是中流砥柱。首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共产党促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很重要,没有统一战线,我们就没法打仗,没法反侵略,这个国家就彻底完了。在所有的党派之争中,国共两个党派之间的矛盾,是最突出的,两党之间的战争也是最激烈、最残酷的,如果国共两党不放下成见,不放下自己追求的主义(这些主义是多少共产党人掉了脑袋得来的,放在以前,不管环境多么艰难困苦,他们也是不愿意放弃的),但是在亡国亡种的危机面前,共产党人主动放弃了这些主义。
国共合作给地方军阀起到表率作用
毛泽东曾明确指示:拥护蒋介石抗战统帅地位
搜狐读书宋晨希:其实,很多人质疑这个问题,在于逻辑上,大家有不相信的地方。我们知道,当时共产党刚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可能也就是几万人到了延安。区区五万人,共产党自己自身都难保了,为什么还主动要去抗日。
王树增:为什么这样?共产党明白一条,在亡国亡种的危机面前,中国只有一条路可走,全国不能是一盘散沙了,必须团结一心,团结在谁周围?中央政府。这个中央政府就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不屈服的中央政府,不是汪精卫。一直到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毛泽东还在给共产党下指示,我们一定要拥护蒋介石的抗战统帅地位,不然这个国家就完了。
我们工业基础弱,军火基础也弱,抵抗外国唯一的办法就是人心,就是我们国歌所唱的:万众一心组成我们新的长城。没有万众一心打不赢仗。当时谁来领头?只有蒋介石。共产党当时的原话:我放下所有的主义,包括秉承暴力革命的理论我都发下,我们只有一心,我们宁可换帽徽,我宁可编到你的指挥之下,而且号召所有的将领都服从中央政府的指挥。
武汉丢了以后,毛泽东说,我们重庆的中央政府不但是全国人民的中央政府,也是共产党人的中央政府,这是原话。那是最危机的时候,武汉都丢了。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大义做出莫大的牺牲。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疑给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共产党主动与蒋介石合作,全国其它的军阀没有二话可说,于是全国的民心凝聚在一起了,包括华侨,所有华侨都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卑微。这个国家就真拧在一块儿。共产党都听蒋委员长的,这是什么样的力量!
说共产党在抗战中“做大”的是用小孩思维思考政治

平型关大捷
搜狐读书宋晨希:共产党在当时为军阀做出了一个表率的作用。
王树增:在民族精神上做一个中流砥柱,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一种说法,中国共产党想做大。我觉得在这个逻辑上说不通,长征以后虽然剩的人不多,但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血,如果在日本发动全面战争之后想做大的话完全可以不必这么做(去主动抗战),可以用相反的方式来做。
保存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力量固守西北,西北是最安全的。八年抗战的历史证明,日本人从来没打算跑到西北,那里是最安全的地方,想扩大地盘的话,往西打宁夏,国民党当时自顾不暇,根本管不了他,这是最好的做大方式。
中国共产党为了做大,把自己仅剩的几万人精血扑到抗战第一线去和日本人拼,这在逻辑上说的通吗?肯定说不通,这不是做大,这是玩命。我们理解历史不能一厢情愿,这么理解就大大低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中国共产党没有这个胸怀也就夺取不了政权,它是充满政治智慧的一个政党。
所谓做大的理论其实是用小孩做游戏般的思维去考虑政治。政治没有那么简单,为了做大自己,中国共产党按兵不动最安全,谁也不招惹,在西北日本打不着,国民党也没精力来围剿。长征后到达陕北的三个师的主力部队都是精血,他们一过黄河就直接扑一线、上战场,第一关是平型关。这那想要做大自己的方式吗?所以不能人云亦云。

朱德、彭德怀关于平型关电报
以党派的角度看待抗日战争:对不起先人
王树增:再者,我写抗日战争从来不以党派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以党派的角度来看待这场战争,那是对不起我们先人的,我现在还坚持这个观点。并且,如果用党派之争来解释这场战争,也是解释不通的,所以我希望读者不要用这种思维来审视这场战争,至少不要用这种思维读我的作品。
抗日战争不是内战。后来国共合作,很多经过长征的干部、战士换帽徽时是多么困难,当年与国民党打仗死了多少人,那是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的,现在要拥护蒋介石,而且要编入第二战区,第二战区司令员是阎锡山,你说红军们能想明白吗?
搜狐读书宋晨希:长征渡黄河的时候还和阎锡山打过一仗,死了很多人。
王树增:毛泽东、朱德不停地给他们讲这个道理,现阶段最大的目标是我们要保中华。两党心里都清楚,如果亡国了,那么两党还争什么争。这就和就跟哥俩打架,没有外来压力时两人争,当外面有一帮强盗来抢家夺财时,他们还打什么打,得先把自家保住再说。我们对抗战的所有困惑,都和过去年代的历史叙述有关,那些叙述存在一定的偏颇,历史不容误读,误读会导致误判。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很多读者或者青年人矫枉过正。我是从事军事方面写作的,我用了几年时间研究抗日战争史,我告诉大家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玩命,正面战场早就垮了,顶不住的;反之,没有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敌后战场也不可能存在。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这不是我们研究出来的,当时蒋介石政府不停地表彰敌后战场,也希望敌后战场要多打仗,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所以不能偏颇。
当然,以前有以前的偏颇之处。没有正面战场二三十场大战役,没有几百万军队的拼杀,用地雷战、地道战就把日本人打跑了,这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认为敌后战场没用的说法,别说我们不承认,国民党都不会承认。敌后战场确实一直牵制着四十到五十万的日军,这可不是个小数。还有一个悖论,正面战场在前方打仗,中国共产党在后方地盘越弄越大,人越弄越多,这就是一个悖论。中国共产党要在敌后战场起作用肯定要扩根据地,发展敌后武装,这是必须的,力量越大对战争越有利,怎么现在这成为一个矛盾了呢?所以这个悖论希望能够跟当代读者解释清楚。我们看待历史,应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看先人,无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没有抗日将士的流血和苦斗,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http://book.sohu.com/s2015/wangshuzeng/
伙伴们,希望仔细读完访谈后再谈看法!!我感觉部分接近历史真相。
蒋介石,介士.无愧这个名字。守卫国土抗击侵略者皆柱国之石。
作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建议后来者耐心把帖子读完。
那是因为汪主席先行一步了。
我书里写了,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从来没有妥协过,他不像汪精卫那样主动当了汉奸。他在处理早期与日本人的关系的时候,由于受到各方的掣肘,他只能采取不抵抗的政策,

意思是追打我共没时间抗日?我共一面被常公追杀一面想着北上抗日呢。
只要抗日的 都是民族英雄
这个王树增一直以来三观就不正
何必呢?何苦呢?起这个标题,就是不想让人好好看。
蒋介石从北伐时期济南事变开始一直在对日妥协,一直到珍珠港之后,美国参战,蒋介石才不再妥协了。蒋介石是美奴,美日妥协,则蒋必妥协,美主要打,则蒋必跟随。王树增是个白痴,面对侵略,不抵抗就是妥协!
蒋介石,介士.无愧这个名字。守卫国土抗击侵略者皆柱国之石。
蒋滚石,他当不起一个"介"字。从南京滚到重庆,从重庆滚到台湾……
还军旅作家呢
斑竹山 发表于 2015-7-14 16:15
这个王树增一直以来三观就不正
王树增的书无非就是比历史教程多了些煽情而已。
骂汉奸的战时第一个当汉奸,说英雄的刀下也得下跪贪生。这就是凡人,根本没资格评论那些历史上的人物。无论好坏。
作者是高级黑吧?
前面说没妥协,然后举了一大堆妥协的例子。。。
斑竹山 发表于 2015-7-14 16:15
这个王树增一直以来三观就不正
书里的私货太多,特别是前半部分,说了半天日本发动战争是如何合理,国小民贫就去当强盗?荷兰、瑞士都是但强盗发家的?
霓裳羽衣曲 发表于 2015-7-14 16:08
蒋介石,介士.无愧这个名字。守卫国土抗击侵略者皆柱国之石。
你这是侮辱领袖罪,正确的说法是“先总统 蒋公”不加空一格也是大不敬!
wywywy121 发表于 2015-7-14 16:28
骂汉奸的战时第一个当汉奸,说英雄的刀下也得下跪贪生。这就是凡人,根本没资格评论那些历史上的人物。无论 ...
你这是让所有人闭嘴了?
张学良表示鸭梨山大。
“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从来没有妥协过,他不像汪精卫那样主动当了汉奸。他在处理早期与日本人的关系的时候,由于受到各方的掣肘,他只能采取不抵抗的政策,甚至在伪满洲国问题上也是含糊其词,这点确实是事实的。”

对外国侵略不抵抗,这还不是妥协?
骂汉奸的战时第一个当汉奸,说英雄的刀下也得下跪贪生。这就是凡人,根本没资格评论那些历史上的人物。无论 ...
照你这么说,司马迁不用写史记了!
蒋介石,介士.无愧这个名字。守卫国土抗击侵略者皆柱国之石。
这相声说的。。。
王树增完了~来自: iPhone客户端
这就是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碗
塘沽协定,肯定不是妥协,就算是也是何应钦妥协的,关人家常公何事。

至于成立华北自治的冀察政务委员会,也不是妥协,叫什么好呢,叫中日共荣。TMD常公的政府太有智慧了。
虽然没投降,但是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南京大屠杀,中条山战役,豫湘桂战役......中国当时跟日本差距是大,但如果组织指挥得当,代价会小的多。
quweiping 发表于 2015-7-14 16:31
书里的私货太多,特别是前半部分,说了半天日本发动战争是如何合理,国小民贫就去当强盗?荷兰、瑞士都是 ...
理解是一回事儿,赞成是另一回事儿。如果你不了解这点,你将来还要吃亏。因为你是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渊。
是的,蒋公千古

高宗武和廖斌都是吃饱了撑的
国军抗战不力 难道不是蒋该死的责任?
编辑弄了这个题目也是让人无语
九一八,塘沽协定,冀东自治,这些还不是妥协?
这作者脑子坏了吧。。
呵呵,连习大大都要搞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庆祝了,为什么有些cder人总以抗战胜利为耻,而不以抗战胜利为荣,他们到底是“爱”哪个国?爱日本国吧!
我靠,丢了东北还可以往小六子身上推,但把察哈尔、热河、河北都变成了非军事区不说,还让日本人驻军一直到了北平城下,这不叫妥协,这叫斗争是吧?
一直在妥协,就差最后没跪。
私货不少。。。
我就說兩句  放棄東北  何沒協定  桐工作
沒看內文物噴
热血青年们,把自己代入到蒋介石这个身份上,看看自己到底能够怎么做,应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
有些东西不是喊几句口号就可以的,你要面对的是中华民族的存亡,是几亿同胞的存亡
蒋介石的确做的不够好,但是当时举国上下,也没人能够做到更好了
流星雪 发表于 2015-7-14 17:43
热血青年们,把自己代入到蒋介石这个身份上,看看自己到底能够怎么做,应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
有些东西不 ...
汪精卫也是这么想的,然后。。。。。。
wkdoubao 发表于 2015-7-14 17:47
汪精卫也是这么想的,然后。。。。。。
汪精卫怎么想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后人怎么去看蒋介石和汪精卫
把蒋介石跟汪精卫归为一类人,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