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更有利于防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41:54


工业化时代,在解决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合格的军火问题后,以无烟火药、高爆炸药和金属药筒为代表的弹药大量进入军队;同时,机枪和速射火炮更是构筑了绵密的死亡陷阱。普法战争的时候,普鲁士士兵平均每人消耗子弹只有59发,甚至少于士兵身上的携弹量,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仅仅一次凡尔登战役就要消耗数以亿计的子弹和数以百万计的炮弹。由此可见,工业化战争实际上是让成规模的“标准化屠杀”成为了可能。在这一时期,技术的发展更有利于防御而不是进攻。

信息化时代,无论是核战争还是常规战争,对于大国来说采用防御战略比起进攻战略更加划算。因为核战争爆发后很难有一方能够取得全部战略优势,在长达数十年的冷战中,东西方最后还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无论是核迎击-反击战略,还是核反击战略,都是基于敌人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一战略要件——当然,如果战略层面的核战争已经爆发,那么在战役战术层面上主动使用核武器的约束条件便不复存在,这也是为何到了八十年代,苏联和西方都开始搞“常规威慑”战略。在没有核战爆发这一大前提的情况下,苏联认真的准备用大量常规兵器碾压西方,而西方则打算用电子技术革命来消耗苏联。

在常规战场上,假设双方都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基础,建立信息化军事力量的话,那么战场上的格局将会更加有利于防御一方,导致“无人区”的出现。在美国兰德公司的报告当中,对于中美双方在太平洋上的交战状况进行研究,认为在距离大陆海岸数百海里外便会出现双方都无法跨越的“无人区”。这个无人区不是由地雷、铁丝网、机关枪和速射火炮构成,而是由规模庞大、性能先进的信息-火力一体战系统来填充。也就是由天基、空基、岸基、海上和水下各个地理空间内的传感器,对该区域内的情报进行充分调查,并且通过自动化指挥系统来调动一切火力实施联合作战,打击该区域内的空中、海上和水下目标。下图展示了未来中美在海洋上的交战态势,其中包括中国的“堡垒区”,双方的“无人区”,在这以外的就是美军的“大后方“了。


二战时的情况则与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大不相同。在太平洋战场上,由于雷达技术的不完善、轰炸机反舰能力的薄弱、巡逻机搜索性能的限制,在日本构想的太平洋防御岛链上实际存在大量的漏洞。美军舰队就是钻了这个漏洞,从各个防御堡垒的缝隙钻了进去,肢解了日本的太平洋防御圈。

工业化时代,在解决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合格的军火问题后,以无烟火药、高爆炸药和金属药筒为代表的弹药大量进入军队;同时,机枪和速射火炮更是构筑了绵密的死亡陷阱。普法战争的时候,普鲁士士兵平均每人消耗子弹只有59发,甚至少于士兵身上的携弹量,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仅仅一次凡尔登战役就要消耗数以亿计的子弹和数以百万计的炮弹。由此可见,工业化战争实际上是让成规模的“标准化屠杀”成为了可能。在这一时期,技术的发展更有利于防御而不是进攻。

信息化时代,无论是核战争还是常规战争,对于大国来说采用防御战略比起进攻战略更加划算。因为核战争爆发后很难有一方能够取得全部战略优势,在长达数十年的冷战中,东西方最后还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无论是核迎击-反击战略,还是核反击战略,都是基于敌人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一战略要件——当然,如果战略层面的核战争已经爆发,那么在战役战术层面上主动使用核武器的约束条件便不复存在,这也是为何到了八十年代,苏联和西方都开始搞“常规威慑”战略。在没有核战爆发这一大前提的情况下,苏联认真的准备用大量常规兵器碾压西方,而西方则打算用电子技术革命来消耗苏联。

在常规战场上,假设双方都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基础,建立信息化军事力量的话,那么战场上的格局将会更加有利于防御一方,导致“无人区”的出现。在美国兰德公司的报告当中,对于中美双方在太平洋上的交战状况进行研究,认为在距离大陆海岸数百海里外便会出现双方都无法跨越的“无人区”。这个无人区不是由地雷、铁丝网、机关枪和速射火炮构成,而是由规模庞大、性能先进的信息-火力一体战系统来填充。也就是由天基、空基、岸基、海上和水下各个地理空间内的传感器,对该区域内的情报进行充分调查,并且通过自动化指挥系统来调动一切火力实施联合作战,打击该区域内的空中、海上和水下目标。下图展示了未来中美在海洋上的交战态势,其中包括中国的“堡垒区”,双方的“无人区”,在这以外的就是美军的“大后方“了。

2393663201965088059.jpg (141.37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9 22:45 上传

6619492107282359800.jpg (107.31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9 22:45 上传

6630875351164396996.jpg (70.83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9 22:45 上传



二战时的情况则与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大不相同。在太平洋战场上,由于雷达技术的不完善、轰炸机反舰能力的薄弱、巡逻机搜索性能的限制,在日本构想的太平洋防御岛链上实际存在大量的漏洞。美军舰队就是钻了这个漏洞,从各个防御堡垒的缝隙钻了进去,肢解了日本的太平洋防御圈。
看起来好高大上的样子,读了2遍,结果还是不理解,麻烦楼主给提点一下,多谢。。。

信息化使信息获取,识别,判定,决策更为准确,迅速和有效,是这意思啊!
sk113s 发表于 2015-7-9 23:07
看起来好高大上的样子,读了2遍,结果还是不理解,麻烦楼主给提点一下,多谢。。。

{:165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当时的区域机动和前沿冲击速度条件下(基本靠双腿),机枪和速射火炮足以构成封锁区域,导致从战术到战略层面上地理空间的完全封闭,形成静态战格局。机械化时代,坦克装甲车辆导致机枪和火炮的杀伤效率大减(虽然难以对抗穿甲弹,但是普通的枪弹和高爆炸药已经无法伤害装甲车辆)。这样防御方的火力封闭区域的大为缩减,实际等于在防线上形成了大量缝隙供机械化部队穿插。因此,到了机械化时代,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走向了机动化。而为了控制高度机动化的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单位,必须搞信息化(自动化指挥)才能处理分秒变化的战场态势。然而,一旦实现了信息化,特别是网络中心战,那么交战双方想要打破战场均衡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因为双方都有强大的网络电子战能力、隐形兵器和制导弹药,其结果就是数以万计的制导弹药的投射和拦截,大为降低的攻击效率,以及隐形兵器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sk113s 发表于 2015-7-9 23:07
看起来好高大上的样子,读了2遍,结果还是不理解,麻烦楼主给提点一下,多谢。。。

{:165 ...
信息化时代的对抗是电子网络空间的对抗,其目的是对地理空间(太空、空中、地面、水面、水下)实施全天候连续的监控。电子对抗、网络对抗、反辐射攻击和隐形兵器说到底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时代的战争而产生,他们的目的是削弱敌人的C4ISR能力,从而在敌人防线上制造“空隙",然后钻进去瓦解敌人的防御体系。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种对抗是绵延不绝的,特别是在大国之间更是不断演化。其结果就是双方都很难创造出足够大的空隙或者维持足够时间的空隙来瓦解对方。

二战时的太平洋战场完全不同,当时雷达性能有限,也没有预警机,轰炸机航程远但是反舰效果不佳。因此日军在太平洋部署的岛屿防御圈实际控制范围非常有限,在各个岛屿圈之间有大量空隙是可以供美军航母特混舰队加以利用的。原本日本人指望用海军机动舰队填补这一体系,但是随着海上航空决战的失败,这个所谓”绝对国防圈“的瓦解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由此可见,正是机械化导致军队作战向高度机动方向发展,这反过来刺激了军队的信息化。而信息化则”封闭“了机械化带来的优势效益空间。其结果将会是高超音速导弹、更为隐形的兵器、超远程反舰/对陆导弹、无人机和机器人得到巨大发展


反舰导弹既可以部署在水面舰艇上,也可以部署在卡车上(通过铁路实施战略转移-重新部署),

部署1个岸基反舰导弹单元(4辆4联装/6联装导弹发射车)的费用,比部署4艘导弹艇要便宜很多,仅仅是采购4艘导弹护卫舰费用的零头的零头。

只要解决了中继制导问题,在近海防御作战中大量部署安装在卡车上的岸舰导弹具有极高的效费比。
-----------------------
导弹驱逐舰和导弹护卫舰,是用来为主力舰和运输船编队提供防空和反潜的,不是专门用来发射反舰导弹的。飞机和导弹艇才是专门用来发射反舰导弹的平台。

反舰导弹既可以部署在水面舰艇上,也可以部署在卡车上(通过铁路实施战略转移-重新部署),

部署1个岸基反舰导弹单元(4辆4联装/6联装导弹发射车)的费用,比部署4艘导弹艇要便宜很多,仅仅是采购4艘导弹护卫舰费用的零头的零头。

只要解决了中继制导问题,在近海防御作战中大量部署安装在卡车上的岸舰导弹具有极高的效费比。
-----------------------
导弹驱逐舰和导弹护卫舰,是用来为主力舰和运输船编队提供防空和反潜的,不是专门用来发射反舰导弹的。飞机和导弹艇才是专门用来发射反舰导弹的平台。


信息化革命的历史性质类似于20世纪初的军队工业化。也就是说在军队的机动力上没有进行跃进,而是在C4ISR(网络中心战)、弹药技术(制导化)、发射技术(电磁炮)、火控技术(CEC和ASEA)上产生了革新。回想二战时,军队的机动平台革命优越于火力革命,因此再强大的战列舰也无法抵抗飞机的轰炸,因为战列舰是使用工业化革命的产物(高射枪炮)抵抗机械化革命的产物(飞机和炸弹)。但是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产物(雷达和导弹)却快速封闭了飞机的空间,导致现代飞机反舰作战要么走隐形化道路,要么走防区外打击道路,而无论是隐形化还是远程反舰导弹,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革命。

坦克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当敌军士兵使用工业化革命的产物(反坦克枪炮)对抗机械化革命的产物(坦克)时,效率当然有限。然而,当信息化革命产生了反坦克导弹、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反坦克末敏弹等新型弹药,以及战场监视飞机等侦察监视平台,坦克的大集团冲锋就很可能演变为一场装甲屠杀。于是,坦克必须小群多路攻击,并且最好进行隐身化改造和使用间接瞄准弹药,也就是”中程制导炮弹“。这也都要依靠信息化革命。

综上,信息化的结果是引起了”信息——火力“革命,这次革命耗尽了机械化革命带来的机动平台优势空间。实际上,当XB70轰炸机宣告下马的时候,机械化时代的平台优势思路就已经走到了尽头。陆海空三军作战平台走向隐身化、防区外打击化,实际是历史的必然。

信息化革命的历史性质类似于20世纪初的军队工业化。也就是说在军队的机动力上没有进行跃进,而是在C4ISR(网络中心战)、弹药技术(制导化)、发射技术(电磁炮)、火控技术(CEC和ASEA)上产生了革新。回想二战时,军队的机动平台革命优越于火力革命,因此再强大的战列舰也无法抵抗飞机的轰炸,因为战列舰是使用工业化革命的产物(高射枪炮)抵抗机械化革命的产物(飞机和炸弹)。但是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产物(雷达和导弹)却快速封闭了飞机的空间,导致现代飞机反舰作战要么走隐形化道路,要么走防区外打击道路,而无论是隐形化还是远程反舰导弹,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革命。

坦克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当敌军士兵使用工业化革命的产物(反坦克枪炮)对抗机械化革命的产物(坦克)时,效率当然有限。然而,当信息化革命产生了反坦克导弹、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反坦克末敏弹等新型弹药,以及战场监视飞机等侦察监视平台,坦克的大集团冲锋就很可能演变为一场装甲屠杀。于是,坦克必须小群多路攻击,并且最好进行隐身化改造和使用间接瞄准弹药,也就是”中程制导炮弹“。这也都要依靠信息化革命。

综上,信息化的结果是引起了”信息——火力“革命,这次革命耗尽了机械化革命带来的机动平台优势空间。实际上,当XB70轰炸机宣告下马的时候,机械化时代的平台优势思路就已经走到了尽头。陆海空三军作战平台走向隐身化、防区外打击化,实际是历史的必然。
ICV-20 发表于 2015-7-10 00:23
反舰导弹既可以部署在水面舰艇上,也可以部署在卡车上(通过铁路实施战略转移-重新部署),

部署1个岸基 ...
管带曾经在惯性世界上发表文章介绍反舰弹道导弹。其中有一部分介绍90年代末期,二炮以东风11和东风15进行反航母作战的战术。比较类似战列舰火力覆盖的模式来使用弹道导弹,力求对敌航母实现火力”夹差“射击。因此,像珠海航展上展出了CX-1高速反舰导弹实际是不能进入PLA服役的,因为论高速性能它们都比不上弹道导弹,而突防概率、射程也很不足。

当然,岸基反舰武器如同阵地上的游动机枪,只是提供了一个火力的支持。还需要机动防御兵力(航空兵)来进行灵活的防守,这样才能保持防御体系的弹性和完整性。航空兵才是关键因素,如同坦克在地面战斗中的关键性那样。

ICV-20 发表于 2015-7-10 00:23
反舰导弹既可以部署在水面舰艇上,也可以部署在卡车上(通过铁路实施战略转移-重新部署),

部署1个岸基 ...


未来中国的海空力量恐怕会向隐形化、大型化、轰炸机化发展,并且大力发展各种无人兵器,如此才能填满这个庞大的西太平洋战场。现在的第三代兵器还是基于”近海防御“构想的,052C/D虽好,但是受制于舰体规格和载油量,势必会限制其远海航行和ASEA雷达的使用(相控阵雷达是十足的电老虎,吃油大户)。因此,12000吨的055应该是比较理想的一个规格,能够装载更多的燃料、动力、导弹,尤其是更强的雷达。信息化时代的兵器,应依次考虑传感器、弹药、网络、电气能源与动力,海上、水下和陆上平台皆是如此。
ICV-20 发表于 2015-7-10 00:23
反舰导弹既可以部署在水面舰艇上,也可以部署在卡车上(通过铁路实施战略转移-重新部署),

部署1个岸基 ...


未来中国的海空力量恐怕会向隐形化、大型化、轰炸机化发展,并且大力发展各种无人兵器,如此才能填满这个庞大的西太平洋战场。现在的第三代兵器还是基于”近海防御“构想的,052C/D虽好,但是受制于舰体规格和载油量,势必会限制其远海航行和ASEA雷达的使用(相控阵雷达是十足的电老虎,吃油大户)。因此,12000吨的055应该是比较理想的一个规格,能够装载更多的燃料、动力、导弹,尤其是更强的雷达。信息化时代的兵器,应依次考虑传感器、弹药、网络、电气能源与动力,海上、水下和陆上平台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