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和方言,哪一种更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2:19:09
http://news.ifeng.com/a/20160309/47762341_0.shtml
代表:建议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 适当安排方言教育
原标题:李礼辉等代表建议: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适当安排方言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等12名全国人大代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及早保护方言的建议,建议加强对方言的调查和研究,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适当安排方言教育,条件允许下,建立方言博物馆。

建议指出,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还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年轻一代方言“退化”的现象非常明显。其中,城市比农村严重,大中城市比小城市严重,小的方言区比大的方言区严重,南方方言区比官话方言区严重。

李礼辉以家乡福建莆田为例:“家乡的方言是莆仙话,属于南方方言中的闽方言。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住在市区的亲朋好友变得越来越爱说普通话,往往是常住在北京的我说莆仙话方言,而常住在莆田的他们却宁愿说普通话。更加令我惊诧的是,年轻的一代,从孩童到青少年,有许多人不大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了。他们只能用不很标准的方言说几句简单的诸如问候的话,却难以用方言叙事说理,更说不来方言俗语。”

而李礼辉认为,流行于民间的俗语,包括谚语、俚语、歇后语等,往往地方色彩很浓,而且颇有趣味性。比如莆仙话用“拗手骨”表示“不给面子”,用“三岁两秋”表示年龄幼小,用“程咬金三下斧”讽喻某人本领低下,用“嘴尖”比喻“多口多舌”,用“花嘴”比喻“花言巧语”,都十分生动贴切。

建议提到,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东北方言,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二人转”如果离开东北方言,那一定无法“转”动。

而现实中方言使用频率越来越低,让李礼辉萌生一种担忧:多少年后,那些承载着厚重文化的美丽的方言会不会逐渐衰落甚至消失?

建议指出,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这首先在于语言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之中。

为此,李礼辉等12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尽早着手保护方言。

建议具体包括:国家制定保护方言的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制定实施细则;加强方言的调查和研究,设立专项资金,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学者对全国方言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重点调查濒危方言、弱势方言、城市方言),积累丰富的方言资料(特别是有声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系列研究,并为政府制定方言保护方案、编写方言教科书等提供专业指导;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并适当安排方言教育;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更加重视推广方言;在城市的一些公共空间实行普通话和方言双语播报;建立方言博物馆。
——————————————————————————————————


到底是应该推广普通话限制方言,还是让普通话成为第二母语,方言作为主要交际语言。
哪种更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http://news.ifeng.com/a/20160309/47762341_0.shtml
代表:建议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 适当安排方言教育
原标题:李礼辉等代表建议: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适当安排方言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等12名全国人大代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及早保护方言的建议,建议加强对方言的调查和研究,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适当安排方言教育,条件允许下,建立方言博物馆。

建议指出,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还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年轻一代方言“退化”的现象非常明显。其中,城市比农村严重,大中城市比小城市严重,小的方言区比大的方言区严重,南方方言区比官话方言区严重。

李礼辉以家乡福建莆田为例:“家乡的方言是莆仙话,属于南方方言中的闽方言。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住在市区的亲朋好友变得越来越爱说普通话,往往是常住在北京的我说莆仙话方言,而常住在莆田的他们却宁愿说普通话。更加令我惊诧的是,年轻的一代,从孩童到青少年,有许多人不大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了。他们只能用不很标准的方言说几句简单的诸如问候的话,却难以用方言叙事说理,更说不来方言俗语。”

而李礼辉认为,流行于民间的俗语,包括谚语、俚语、歇后语等,往往地方色彩很浓,而且颇有趣味性。比如莆仙话用“拗手骨”表示“不给面子”,用“三岁两秋”表示年龄幼小,用“程咬金三下斧”讽喻某人本领低下,用“嘴尖”比喻“多口多舌”,用“花嘴”比喻“花言巧语”,都十分生动贴切。

建议提到,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东北方言,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二人转”如果离开东北方言,那一定无法“转”动。

而现实中方言使用频率越来越低,让李礼辉萌生一种担忧:多少年后,那些承载着厚重文化的美丽的方言会不会逐渐衰落甚至消失?

建议指出,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这首先在于语言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之中。

为此,李礼辉等12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尽早着手保护方言。

建议具体包括:国家制定保护方言的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制定实施细则;加强方言的调查和研究,设立专项资金,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学者对全国方言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重点调查濒危方言、弱势方言、城市方言),积累丰富的方言资料(特别是有声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系列研究,并为政府制定方言保护方案、编写方言教科书等提供专业指导;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并适当安排方言教育;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更加重视推广方言;在城市的一些公共空间实行普通话和方言双语播报;建立方言博物馆。
——————————————————————————————————


到底是应该推广普通话限制方言,还是让普通话成为第二母语,方言作为主要交际语言。
哪种更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支持,既然有双语教育,那方言就没道理禁止。
不说别的,方言电台电视台没有的话,没戏
没了方言,中国人就真成一盘散沙了
有时候表面上看着是那么回事儿的东西实际上效果是反的

比如拼命集权反而造成离心离德,只有平等、相互尊重,才能提高凝聚力
比如台湾用闽南话,香港就是不说普通话就是好。
方言不应当进入正式场合
有些方言差别大于德语英语,长期下去肯定是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书同文车同轨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女儿15岁,从小说普通话,不会说方言。我觉得很遗憾
普通话在沟通方面的好处太多了


普通话便于跨地域交流,方言用于所在地认同感,二者完全可以并行,现在网上流行二元对立,典型被西方人严重洗脑的结果。举个西方例子,小小的意大利就保留有400多种方言,同样也一直推行标准意大利语。

普通话便于跨地域交流,方言用于所在地认同感,二者完全可以并行,现在网上流行二元对立,典型被西方人严重洗脑的结果。举个西方例子,小小的意大利就保留有400多种方言,同样也一直推行标准意大利语。
现在特喜欢搞二元对立,好像扶持一个就得打压另一个。
语言这种东西,只是一种工具,自生自灭就行了。宗教,特别是伊斯兰教,是精神鸦片,应该严禁。
南方基本都说普通话,北方基本不说普通话。
不说别的,方言电台电视台没有的话,没戏
方言台没有也罢,如果不能精确到具体地方的话。比如以前我们每个乡镇都有电视台,但是现在只有城关一个地方有几个电视台,就方言来说,和我们镇还有其他镇都是有一些差异的,虽然不影响日常交流。
现在特喜欢搞二元对立,好像扶持一个就得打压另一个。
因为现在的人很喜欢西方的那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编辑点。。。。。。
普通话在沟通方面的好处太多了
学校要普通话教学 ,要会讲普通话。
平时大家随意讲话。
推普机只会用各种高级黑的手段挑拨矛盾,比如让本地报纸登出说方言不文明
方言不应当进入正式场合
你看看河北省领导怎么讲弯管子普通话的。
dientes 发表于 2016-3-10 09:53
方言台没有也罢,如果不能精确到具体地方的话。比如以前我们每个乡镇都有电视台,但是现在只有城关一个地 ...
    现在的环境不同以前了,小时的住房在父母的单位内,小孩可以到处跑,大人各自说自己的方言。现在住小区,对面是谁都不知道。小孩难得像我们那时的多语言环境。
计华生育 发表于 2016-3-9 22:14
没了方言,中国人就真成一盘散沙了
说一样的话变成散沙 什么理论
纳文拉 发表于 2016-3-9 22:25
有时候表面上看着是那么回事儿的东西实际上效果是反的

比如拼命集权反而造成离心离德,只有平等、相互尊 ...
有些集权是必须的 要是没有秦始皇的手段

不一样的度量  不一样的字 还有个什么凝聚

放到现在 你愿意全国的铁路规矩不同 电压和插座接口不同么

心如止水1 发表于 2016-3-10 09:17
南方基本都说普通话,北方基本不说普通话。


这地图炮开的

南北方人都说他们自以为是普通话的“ 方言腔调”

只不过北人偏离基准系数小,反而容易听清楚,南人要么不跑(比例极小),要么跑到爪哇国还不自知而已。

这和恐怖谷理论是一样的。

别把广州 或者上海某个重点中学里十几岁小孩子的口音当成淮河以南的普遍情况,那是幸存者偏差
心如止水1 发表于 2016-3-10 09:17
南方基本都说普通话,北方基本不说普通话。


这地图炮开的

南北方人都说他们自以为是普通话的“ 方言腔调”

只不过北人偏离基准系数小,反而容易听清楚,南人要么不跑(比例极小),要么跑到爪哇国还不自知而已。

这和恐怖谷理论是一样的。

别把广州 或者上海某个重点中学里十几岁小孩子的口音当成淮河以南的普遍情况,那是幸存者偏差
语言是工具,不便于交流,年轻人自然不用了

不是每个人都要精通微积分,也不是每个人都要掌握方言
心如止水1 发表于 2016-3-10 09:17
南方基本都说普通话,北方基本不说普通话。
能听懂就行 整个北方除了晋语  其他交流都问题不大

有时候是越接近越不好刻意练习
对于说普通话的我来讲, 一个或多个不会说、也许不愿说普通话的人在我的面前用方言说话只能让我觉得不礼貌。
对于说普通话的我来讲, 一个或多个不会说、也许不愿说普通话的人在我的面前用方言说话只能让我觉得不礼貌 ...
取决于你在什么地方。
心如止水1 发表于 2016-3-10 09:17
南方基本都说普通话,北方基本不说普通话。
  说反了吧?
我女儿15岁,从小说普通话,不会说方言。我觉得很遗憾
现在很多孩子都给家长教育成这样子了,
这样很不好,没有小地方认同感,也比较孤僻。很多孩子都给教育成只会说普通话和半吊子英语……
普通话同于跨地域交流,方言用于所在地认同感,二者完全可以并行,现在网上流行二元对立,典型被西方人严重 ...
对,地方认同感很重要啊。
有地方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才是完美。
地方认同感是家,国家认同感是国
最遗憾那些给教育成只会普通话和半吊子英语那种了
对于说普通话的我来讲, 一个或多个不会说、也许不愿说普通话的人在我的面前用方言说话只能让我觉得不礼貌 ...
玻璃心         
现在很多孩子都给家长教育成这样子了,
这样很不好,没有小地方认同感,也比较孤僻。很多孩子都给教育成 ...
现代社会只要认同国家就行了,对故乡的认同感因人而异即可。人口流动性那么大,讲家长认同感没意义
玻璃心
如果你会说中文,却偏偏跟我讲英文,算不算不礼貌?
我们这叫那些外地来的说普通话的叫捞佬。
哪种更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香港、台湾、新疆、西藏——各种独哪个哪个不是在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也算方言)群体里发展壮大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在全国普及普通话,让普通话真正成为中国人的通用语,无论民族地域~~~只有实现了普通话作为通用语,中国才能彻底根除被肢解的风险~~~
200多年前华盛顿他们 说的是不是英语?这有没有阻止他们闹独立脱离大英帝国?不要老是给方言扣上这样重的一顶帽子,台湾说普通话的未必就支持统一,说闽南话的也未必就是台独。我从小就是说普通话,我觉得比起方言来表现力真是差远了。消灭方言太可惜,一些人就是喜欢一元化,难道现在的小朋友们因为说方言而不懂普通话,两者并不矛盾,为何老是要用一种消灭另一种?
我们山东的方言实在是太土了。
我在想,要是全世界人民都讲一口标准的伦敦腔英语,是一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