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清剿游击队,请教大家,求解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6:35:18
现代战争条件下,一般来讲看不到二战那种波澜壮阔的大兵团战争场面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清剿反美武装与恐怖分子的反游击作战。然而,貌似反游击作战陷入了泥潭,从越战开始,越战、阿富汗、伊拉克,反游击作战就没有完全胜利的,甚至可以说大的战役方面、战争方面就没有胜利的。
所以,小弟在此想向大家请教一下,大家觉得该怎样清剿游击队,才能彻底剿灭他们?可以假设双方就处于伊拉克的这种状态,该怎样清剿n呢?现代战争条件下,一般来讲看不到二战那种波澜壮阔的大兵团战争场面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清剿反美武装与恐怖分子的反游击作战。然而,貌似反游击作战陷入了泥潭,从越战开始,越战、阿富汗、伊拉克,反游击作战就没有完全胜利的,甚至可以说大的战役方面、战争方面就没有胜利的。
所以,小弟在此想向大家请教一下,大家觉得该怎样清剿游击队,才能彻底剿灭他们?可以假设双方就处于伊拉克的这种状态,该怎样清剿n呢?
彻底消灭游击队是不可能的。因为游击队有两种正式职业:拿起枪就是战士,放下枪就是农民。而且是货真价实的农民。

农民参加游击队非常可能是志愿和自发的,不是被胁迫的,也不是冲着发财的目的去的。你完全没有办法从几百几千个农民中区分哪些人是有敌意的/心怀不满的/哪怕他暂时还不是游击队但随时可能转换成游击队。

有个词叫“以夷制夷”,外国占领军培植和训练当地武装去清剿游击队,维持地方治安。外国占领军放弃县城以下居民点,集中兵力控制城市和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保护前线军队的后勤供应即足可满意。

游击战可是TG的看家本领,不知道现在忘了没有。


但是游击队从几十人到一百多人的分散星零武装发展壮大到几千上万人的大部队,控制了若干个县城——成了气候的话,就会吸引占领军的注意力。从前线抽调正规野战军进行围剿。然后就是纯粹的军事和战役法问题。(拥有几万兵力的游击队当然不会再奉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经典游击战打法)

但是游击队从几十人到一百多人的分散星零武装发展壮大到几千上万人的大部队,控制了若干个县城——成了气候的话,就会吸引占领军的注意力。从前线抽调正规野战军进行围剿。然后就是纯粹的军事和战役法问题。(拥有几万兵力的游击队当然不会再奉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经典游击战打法)
彻底消灭游击队是不可能的。因为游击队有两种正式职业:拿起枪就是战士,放下枪就是农民。而且是货真价实的 ...
然后,被游击队沿交通线处处设伏!!!
杀光政策执行到底——你敢、你能就行。


游击队也有不同类型,土鳖起家那种比较重在规模,欺负日本人少;

阿富汗那种,依托的是地形和宗教。

游击队也有不同类型,土鳖起家那种比较重在规模,欺负日本人少;

阿富汗那种,依托的是地形和宗教。
知道布尔战争吗  建立集中营
集中起来,组建伪军,登记户口,出入远行要介绍信,食品食盐按礼拜领取。一户窝藏十户同罪,罚开矿修路五年。一户出反抗,十户斩首,告发者无罪,告发者可以得到其它人的家财女人。
这个简单参考纳粹国防军在南斯拉夫的例子,德军每阵亡一人就随机枪毙十个南斯拉夫人。若不是德军东线溃败,铁托就被抓获了。
kmj0701 发表于 2015-6-28 16:02
然后,被游击队沿交通线处处设伏!!!
维持前线军队供应的主要运输线是铁路,而铁路编组站和铁路沿线就成为占领军重点设防保护的对象。

专门为保护铁路运输建立“护路部队司令部”。主要是没有坦克和榴弹炮的轻步兵单位。如每10公里驻扎1个120人的轻步兵连,建立设防的屯兵点和重机枪火力点。在重要的火车编组站部署500人的步兵营。保护1000公里铁路线需要15000-20000人。

如果前线部队的后勤供应主要依靠公路和汽车运输的话,则建立武装护卫体制。(参考英国海军的“战时护航体制”)
切断游击队和当地民众的联系。比如日本的囚笼政策,不仅切断了八路军与群众的联系,并且定期扫荡八路军根据地。美军在越南搞战略村,也是这个意思。
楼主看过《乌龙山剿匪记》没有?
1、得人心者得天下,必须争取游击区老百姓的支持,从而切断游击队的补给,2、集中优势兵力打击主要的游击队组织,持之以恒,发现一只,消灭一只,不要满足于将游击队驱逐或击溃。
hkvp 发表于 2015-6-28 16:17
知道布尔战争吗  建立集中营
只对人数少的民族有效,布尔人才几十万,比当地的班图人少还矛盾重重,用封锁是可以的,但对于人数多的民族,如越南,战略村就是纸糊的。
为了隔断八路军 抗联的关系  日军在华北建立无人区  非常成功
用无人区隔离带政治宣传切断游击队和当地民众的联系,进行严厉的物资管制,用快反部队打击大面积目标,空军无人机清除高价值目标
维持前线军队供应的主要运输线是铁路,而铁路编组站和铁路沿线就成为占领军重点设防保护的对象。

专门 ...
铁路如果长1000公里,你需要12000人的护路队。

公路你跟随护卫,地雷,路边炸弹等你!
简单,清乡扫大屯,把百姓全部赶进集中营,不让他们与游击队发生接触。当年鬼子在东北就是这么干的,不过老美在伊拉克不会这么干。
万年万万年 发表于 2015-6-28 16:24
切断游击队和当地民众的联系。比如日本的囚笼政策,不仅切断了八路军与群众的联系,并且定期扫荡八路军根据 ...
拉萨之虎,你头像够吊,应该木有不认识的军迷吧
游击队是社会问题不是军事问题。清剿游击队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经济状况以及没有游击队生存的社会、阶级、宗教、意识形态土壤。
没有以上条件,游击队杀不光。
断电断网断手机,防火防盗防记者
关键是切断补给,小鬼子在中国就是这么干的,三光政策。
“三光政策”貌似有效。
核子刮胡刀 发表于 2015-6-28 17:29
“三光政策”貌似有效。
“三光政策”当然有效,如果不是鬼子后来兵力不足,还真能消灭游击队,实际上鬼子在东北就很成功。
集中起来,组建伪军,登记户口,出入远行要介绍信,食品食盐按礼拜领取。一户窝藏十户同罪,罚开矿修路五年 ...
你这只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反抗
集中起来,组建伪军,登记户口,出入远行要介绍信,食品食盐按礼拜领取。一户窝藏十户同罪,罚开矿修路五年 ...
鬼子试过了,对八路没用
现在的新疆那里的恐怖分子,,也算游击队不???我们也没非常有效对付了它们啊!不是一到节假日市场发生恐怖事件啊?!
对八路大大有用  华北不让种棉花  只要种了 方圆5公里人都要杀掉 不许使用八路的钞票  抓住一律杀掉  田里干活超过6人 一律杀掉
要看双方力量对比,力量差距很大可以三光,力量差距没那么大时搞三光是自寻死路。
方法一,不计前嫌,拉游击队反抗能力进议会政府,一起分蛋糕。
方法二,仿照蒙古军队,大屠杀,这个系反人类罪行,只能采用方法一。


http://mil.sohu.com/20131211/n391605368.shtml

反游击战(COIN)随着越南战争而起落,四十年后它又回来了,成为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主要任务。

  1961年,反游击战的新准则如野火般横扫美军,也引起了约翰•F•肯尼迪总统的个人热情。当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承诺支持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民族解放战争”时,肯尼迪长期感兴趣的所谓“有限的局部战争”又增添了额外的紧迫感。

  肯尼迪就任总统两周后,白宫向五角大楼发出了一份《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指示五角大楼将重点放在反游击部队的发展上。这是肯尼迪23份《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中的第一份。

  肯尼迪总统特别重视陆军特种部队。在去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参观特种作战中心时,他饶有兴致地授权佩戴绿色贝雷帽。在这之前,陆军领袖们禁止精英之外的人佩戴绿色贝雷帽。

  各个军种都迈进了反游击战的行列。美国空军组织了一个“丛林吉姆”中队,使用老式飞机,能够利用偏远和原始的基地作战,并在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建立了特种空战中心,第一航空突击大队是其主要作战部门。

  肯尼迪将前陆军参谋长马克斯维尔•D•泰勒上将重新召回现役,并让他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主张“灵活反应”,降低对战略空中力量的依赖,他因为抗议而提出退役,并在《音调不定的号角》一书中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肯尼迪读了这本书,并对书中观点表示赞同。

  新学说的试验场将是越南,那里的共产主义叛乱推翻了法国的殖民势力,并在试图推翻吴庭艳在西贡的亲西方政权。

  1961年10月,布拉格堡的陆军特种部队在白宫记者团面前进行了能力展示。其中一名参加这次活动的记者是法新社记者弗朗西斯•拉腊,曾全程报道过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战争。“所有这一切都令人印象深刻,不是吗?”拉腊对《纽约时报》记者汤姆•威克说,“真有趣,当我们试图在1951年这么做时,这并不管用。”

  对反游击战的呼吁

  美国关于突击队和远征作战的历史先例可以追溯到罗伯特•罗杰斯和他的游骑兵队员在法国和印度的战争。但是,这些行动只是些不太重要的战斗,几乎无法被归类为反游击战。

  欧洲殖民势力曾在非洲、中东和亚洲对付过游击队,但是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却很有限。这与美国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与阿帕奇族的战斗有一些相似,但仔细看,更像20世纪初美国在菲律宾镇压摩洛人暴动。

  “反游击战”(简称COIN)这一术语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对这一术语的定义仍然存在不同观点。一般来说,它指的是对抗非正规部队的武装革命,这些非正规部队一般采用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创造的“打了就跑”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在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的岁月里,这种反游击战模式最常引用的成功案例当属英国在1948年和1954年之间压制住了马来亚的共产党游击队。但是马来亚的叛乱分子大都是华人——在马来亚只算少数族群——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被孤立和锁定。

  有一句话在这个世纪依然能引起共鸣,这就是杰拉尔德•坦普勒将军(英国驻马来亚的高级专员)所说的,“答案不在于让更多的军队涌入丛林,而在于人的心里和思想中。”基本战略是“清理并保持”——清理一片区域中的叛乱分子,并保持该区域的干净。这一战略是由罗伯特•汤普森提出的,他是坦普勒的作战参谋军官。这大大超过了赢得人心和思想。超过40万的华人村民被强行重新安置,从而将他们与游击队隔离开,这样游击队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无法在丛林中维持。相当数量的叛乱分子在直接军事行动中被打死。

  在1960年至1965年间,汤普森带领一支英国顾问团队来到了南越。在他的建议下,吴庭艳于1961年至1963年间将南越农村村民搬迁到3000多个堡垒般的“战略村”中。这一想法是为了将农民与游击队隔离开,但是主要效果却是让村民们相互疏远。这一实验随着1963年吴庭艳的死亡而结束。后来,汤普森写了一本书,书名是《打败共产主义暴动:马来亚和越南的教训》,这本书至今仍被视作反游击战的经典教材。

  实验的不足

  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和空军突击中队部署到了越南,最初是担负训练和顾问职责,但是后来逐渐升级为直接参战。中央情报局延续了其前任——战略情报局(简称OSS,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立)虚张声势的传统,OSS从20世纪50年代就渗透到东南亚进行秘密行动和情报收集。

  到1965年,美国陆军在越南共有60个特种部队营地。反游击战在美国国内的报道中神乎其神,但是在越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

  在很多重要方面,越南都与马来亚有所不同。马来亚的游击队是土生土长的,没有来自外部的大力支持。而南越的战争则是北越煽动、指挥和支持的。在马来亚,英国人拥有主权权力,并完全控制着战斗和国内决策。在越南,反游击战的努力被一个固执而腐败的政府削弱了,它对从根源上消除异议没有一点儿兴趣。

  肯尼迪不止一次地说到,“这是他们的战争,我们无法帮他们打赢战争”,但是当林登•B•约翰逊接任总统以后,他让大量美军卷入战争,越南战争成为了他以及美国的战争。陆军上将威廉•C•威斯特摩兰,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MACV)司令,废除了“飞地战略”(为了让越共叛乱分子远离人口稠密的安全地区),取而代之的是“搜索并摧毁”。

  大卫•J•迪恩中校在《空军大学评论》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到1966年底,越南战争显然已经升级到常规水平,美军投入大力气进行作战”,“空军突击队没有参与反游击战,更多是执行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

  陆军特种部队和中央情报局仍在继续进行“凤凰行动”等反游击战活动,在村子中寻找和消灭所谓的“越共基础设施”。赢得人心和思想阶段——有时被开玩笑地缩写成“WHAM”——大多数时候被视为笑话,直到21世纪初的反游击战再次将它带回来。

  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越南的反游击战失败了。小克赖顿•W•艾布拉姆斯上将当时在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担任威斯特摩兰的下属,他的观念已经从“搜索并摧毁”回到了“清理并保持”,强调对民众的保护。军事史学家刘易斯•索利是艾布拉姆斯的崇拜者,他称到1970年时战争已经基本胜利了,当时90%的人口被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

  武元甲将军,北越军队的总司令,从来没有把冲突定位为游击战。他认为游击战在最初的战斗中是有用的,但是最终结果取决于常规军队。最终,武元甲是对的。当1975年西贡陷落时,北越陆军已经拥有18个主力师,而非游击队。

  蒙羞的反游击战

  当时美军领导人的普遍观点是“反游击战”一词在越南蒙了羞。在此后的多年中,这个词基本上从联合用语和条例中消失了。美军更喜欢用的术语是“境外内部防卫”,涵盖了一系列的非常规战活动。

  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将重点转移到了袭击、营救和突击任务。有些特种作战能力,例如空军“空中炮艇”的火力,在各种级别的冲突中获得了赞誉。

  20世纪70年代的新威胁是欧洲、中东和拉丁美洲的左翼恐怖主义。最臭名昭著的事件发生在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期间,巴勒斯坦“黑色九月”组织将11名以色列运动员扣为人质,并将他们杀害。然而,恐怖主义很少被当作军事目标或用军事手段解决,所以反恐怖主义一般被当作执法部门的事情来对待。

  1980年4月,为了拯救被伊朗扣为人质的美国人而进行军事行动(“沙漠一号”)遭受了惨重失败,美国特种作战部队的结构和功能面临着巨大的质疑。仓促制定作战计划的任务在执行时出了错——在伊朗境内一个隐蔽地点进行加油时,正赶上沙尘暴,结果美军损失了几架飞机,8名军人死亡。在国会的坚持下,特种作战部队的预算翻了两番。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将陆军三角洲部队、海军海豹6队、空军第24特种战术中队和其他拥有“独特和专业技能”的单位聚在一起——成立于1980年,执行机密的高风险作战行动。

  国会仍然不满意,尽管遭到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反对,强大的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SOCOM)仍然在1987年建立了。众议院提出的将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地位提升为第5个军种的提议没有得到通过。

  在国会的压力下,陆军-空军低强度冲突中心建立了。条例编写者们将军事行动划分为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MOOTW)——被贬低者戏称为“Mootwah”。非战争军事行动还有进一步的细分,划分为作战和非作战Mootwah。调侃多的难以承受。陆军上将约翰•M•沙利卡什维利,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称“真正的男人不做Mootwah”。非战争军事行动被搁置一边,低强度冲突中心也关闭了。

  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其他地区冲突成为了空中力量的展示台,而空中力量也威胁到了地面部队的地位和预算。任何关于各军种的相对角色已经发生变化的概念都被五角大楼中支持“靴子踩在地上”的人喊停了。海军陆战队阐述了“三街区作战”,而且对反游击作战的兴趣仍在继续,尤其是在西点军校社会科学系,即众所周知的“Sosh”。

  国家建设

  辩论在2001年9月11日突然改变了,那天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机撞向了世贸中心、五角大楼和宾夕法尼亚州农村的一个机场。美国最初的反应集中在阿富汗身上——那里成了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训练基地和老巢。在接下来的3个月中,阿富汗的非正规部队在美国空中力量和其他部队的支持下,控制了阿富汗,使基地组织逃跑并隐藏起来了。

  在此之后,美国对国防计划和战略进行了根本性的修订。乔治•W•布什总统相信,阿富汗的恐怖分子只是一个更广泛的“邪恶轴心”在亚洲和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他说服国会和盟国联军对伊拉克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因为情报报告说(后来证明是错误的)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可能使用它们。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政权迅速被联军的常规军事行动推翻了。

  盟军之后转身对付所谓的伊拉克叛乱分子(恐怖分子和其他武装分子)。评论家称之为“任务蠕变”的行动演变成国家建设,这让人想起陆军特种部队早期在越南的努力。这是更为令人吃惊的,因为在2000年的竞选活动中,布什一直坚持认为美军不应该被用于国家建设。2003年2月,他承诺美国将“重建伊拉克”,并说“只要有必要的话”我们就将呆在那里。

  2005年,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宣称,美国在伊拉克的战略是“清除,保持和建设”——在罗伯特•汤普森的“清除和保持”概念基础上,又结合了布什向国家建设的转变。国防部长唐纳德•H•拉姆斯菲尔德公开表示了自己的惊讶和不同意,但是布什肯定了赖斯的说法。这项新政策来自于美国陆军蓬勃发展的反游击战,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务院传递给了白宫。

  美中不足的是,伊拉克问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叛乱。这是宗派之间的内战——处于多数的什叶派和处于少数的逊尼派与库尔德人。2003年的一个重大决定使得情况发生了突变——联军临时权力机构解散了伊拉克军队,留下了权力真空,以致没有伊拉克本国的基本力量来帮助维持秩序。

  2005年3月的美国新国防战略称,不规则战争——恐怖主义,叛乱,以及其他形式的非常规冲突——是美国及其盟国面临的主要战争形式。国防部长罗伯特•M•盖茨经常谈到进行不规则战争的重要性,并说:“陆军不能重蹈过去的覆辙了,越南战争之后,不规则战争就被搁置一边了。”空军的主要任务被解释为支持地面部队进行的这些努力。

  尽管主要是针对伊拉克,美国也致力于在阿富汗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阿富汗是最后的国家建设任务”,布什在他的回忆录《决策点》一书中写道。

  彼得雷乌斯时代

  第二次反游击战到来后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当属陆军步兵军官大卫•H•彼得雷乌斯,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论文《美军和越战的教训》中呼吁美国陆军重新拾起对反游击战和低强度冲突的兴趣。20世纪80年代,彼得雷乌斯当时还是少校,担任西点军校社会科学系国际关系专业的助理教授,与其他持类似观点的人一直保持着联系。

  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期担任第101空降师指挥官期间,彼得雷乌斯少将在传统的反游击战和保护摩苏尔附近的街区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功。彼得雷乌斯鼓励军队“赢得伊拉克的人心和思想”。当他于2004年第二次去伊拉克时,彼得雷乌斯已经是一名中将了,担任多国安全过渡司令部司令——他登上了《新闻周刊》的封面,并被打上了个问号:“这个人能拯救伊拉克吗?”

  陆军上校H•R•麦克马斯特在伊拉克西北部的塔勒阿法尔也取得了可与之媲美的平乱战果,他将平民与叛乱分子分隔开来,恢复基本公共服务,把他的士兵部署在人口聚集区周围。不幸的是,摩苏尔和塔勒阿法尔的成果是局部和暂时的。当彼得雷乌斯和麦克马斯特离开后,这些成果也随之消失。

  彼得雷乌斯在2005年返回美国,到堪萨斯州利文沃思堡担任美国陆军联合兵种中心的指挥官,那里是美国陆军编写条例的地方。他将自己的首要任务定为重新编写反游击战的战地手册,为此,他召集了一群背景各异的人——军事和文职顾问,以及供稿者,也包括他在伊拉克的同事和“Sosh”的校友。在他所召集的学者和记者中,很多人倾向于在军事行动中用反游击战代替杀伤。莎拉•休厄尔,哈佛大学卡尔人权政策中心主任,他与彼得雷乌斯共同在莱文沃思举办了反游击战研讨会。

  于2006年12月问世的战地手册(FM)3-24(反游击战)大获好评,海军陆战队作战出版物3-33.5也在同期出版了。这是用非正式的、甚至是活泼的风格(“记住,小即是美”)写道,“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员应当不仅是战士,还是国家建设者”。战地手册3-24设定了“有效进行反游击战”的标准——每1000名平民,就要有20名进行反游击战的士兵。以2006年的伊拉克为例,这意味着伊拉克的盟国联军人数要到达614000人。

  2007年,彼得雷乌斯被授予四星上将,并再次返回伊拉克,这次是担任多国驻伊拉克部队指挥官。他的副手是雷蒙德•T•奥迪尔诺中将,这位军官曾于两年前向康多莉扎•赖斯提出了“清除,保持和建设”概念,并为她的证词提供了措辞。

  一支30000人的美军增援部队到来了(布什曾不顾五角大楼反对而下令撤军),使得彼得雷乌斯能够在伊拉克全国各地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暴力程度急剧下降。人们仍在讨论美军增兵和反游击战对减少暴力有多少作用,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逊尼派部落酋长和基地组织之间的裂痕。曾经有一段时间,逊尼派也加入了驱逐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行列。2008年10月,彼得雷乌斯成为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成为他这一代人当中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将军。

  反游击战(COIN)连连获胜,但是也在方向和力量的调整上付出了一些代价。陆军上校吉安•P•金泰尔说:“国家建设,而不是战斗,已成为美国军队的核心功能”。他是西点军校军事历史项目主管,也是伊拉克战争的老兵。

  最后一班岗

  于2009年就职的贝拉克•奥巴马总统,将美国军事力量的重点从伊拉克转移到了阿富汗,宣称“我认为,过去7年的关注点已经丢失了”。他开始减少在伊拉克的驻军,但是批准了五角大楼提出的向阿富汗增派了22000人的部队的建议,之前那里已经有38000名美军了。现在的战略是“清除,保持,建设和转移”,这意味着这些工作将尽快交给阿富汗当局。

  陆军上将斯坦利•A•麦克里斯特尔,新任驻阿富汗联军司令,也立即加大了赌注。除了奥巴马已经批准的,他希望再增兵40000人,但他又说,即便是这种规模的部队也只能进行局部的反游击战。这会使保护区之间存在空白地带,也无法关闭基地组织从巴基斯坦的避难所进入阿富汗的通道。奥巴马终于同意增加30000人,但是同时规定驻阿富汗部队从2011年开始向阿富汗当局移交权力。“不要对你无法转移的东西进行清理和保持”,他说。

  麦克里斯特尔对进行反游击战的热情是无人能及的。他把避免平民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即使这意味着降低了他自己的部队的安全。他加紧了对空中力量的使用和地面部队的交火的限制。“我承认,谨慎控制和约束武力的使用将给我们的军队带来风险,”他说,“但过度使用武力将导致我们与当地民众的疏远,会产生更大的风险。”

  他并没有从他的克制政策中得到多少。2010年4月,麦克里斯特尔承认,甚至没有一个连的阿富汗军队做好了接受责任移交的准备。他的困扰之旅随着《滚石》杂志的一次采访而突然结束——麦克里斯特尔和他的助手们嘲笑奥巴马和白宫工作人员在进行他们自己的战争。奥巴马在6月解除了麦克里斯特尔的职务,派彼得雷乌斯亲自去阿富汗接管那里的部队。

  彼得雷乌斯放宽了对部队使用原则的约束,但叛乱分子也无法在阿富汗扎根。像越南一样,主要问题是东道国政府不够坚定,无法执行既定政策。

  针对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最有效方法是中央情报局无人机对其在巴基斯坦庇护所的攻击,以及在必要时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根据布什总统授权而下达的秘密攻击和袭击命令。2011年5月,海军海豹小队在中央情报局和其他特种作战部队的配合下,在奥萨马•本•拉登位于巴基斯坦的秘密基地将其一举击毙。大家一致认为在阿富汗的反游击战失败了。彼得雷乌斯并没有像他的崇拜者们所希望的那样当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相反,他退役了,并被任命为中央情报局局长。

  在2012年1月重新修订的国防指示中,奥巴马宣布“结束长期国家建设的大量军事痕迹”。国防部长里昂•E•帕内塔说,“美军将不再束缚于执行大规模、长期的稳定行动”。这将有效避免长达十年的反游击战再次兴起。“人心和思想被无人机和海豹取代了,”迈克尔•克罗利在《时代》杂志中评论道,“阿富汗是反游击战的滑铁卢,”弗雷德•M•卡普兰说,他在自己的《叛乱者》一书中对彼得雷乌斯及其目标进行了一番带有同情的阐述。

  再评价和反弹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前期部队部署实现了重要的国家安全目标,任务蠕变和对游击战学说的‘集体思考’主导了五角大楼领导层,”已退役的美国空军中将戴维•A•德普图拉在“AOL防务”网站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这导致资源投入到当时的偶然而非必然的选择上。”

  在2011年,最后一支美国军队从伊拉克撤出,现在的计划是2014年以后只在阿富汗留下一支很小的分遣队——大都是顾问和陆军特种部队。与在越南的情况一样,反游击战的效果仅限于地区性和暂时性结果。

  美国陆军正在重新编写FM 3-24反游击战手册。去年,利文沃思堡联合兵种中心对其所估计的成功进行反游击战所需的力量进行了修订,建议每1000名平民派遣40名进行反游击战的士兵。这是彼得雷乌斯经验法则所提出的20人的两倍,例如,让阿富汗这样的国家完全屈服需要140万人的部队。在应于2013年10月面世的新版FM 3-24中,最新的草稿却将部队-人口比率降低了。

  对反游击战的信仰依然存在。奥迪尔诺,彼得雷乌斯在伊拉克的副手,也是彼得雷乌斯在伊拉克的继任者,现在成为了美国陆军参谋长。在《外交》杂志2012年的一篇文章中,他说美国陆军必须“保留它在反游击战、稳定行动和顾问与援助任务中所获得的智力与组织知识。这些经验是以很高的代价换来的,应该铭刻在我们这些穿了十几年军装的人的心里和思想中,我们不能任其萎缩,那是对倒下的同志们的侮辱”。

  迈克尔•J•米斯上校,西点军校社会科学系主任,彼得雷乌斯在巴格达和喀布尔时期的顾问,说反游击战“基本上是成功的,它使伊拉克人能够自己管理自己”。

  金泰尔,隶属于西点军校历史系,而非“Sosh”,他持相反的观点。他已经成为美国陆军中反对反游击战的最重要的批评者。他说,陆军已经“在战术上过于倾向以民众为中心的反游击战,以致于它无法考虑其他要做的事情。”

  金泰尔说,反游击战“不值得下那么大力气”。只有美国愿意在那里花上几代人的时间,这种反游击战才会最终在阿富汗奏效。“我说的是八九十年的时间”,他说。
游击队生存的关键是民众的支持。

想要消灭游击队,只要让民众不再支持他们就行了。

想要做到这点,不外一硬一软。

硬的就是肉体消灭,软的就是经济收买和文化同化。

除此之外都是治标不治本。
......
对国家进行结构分析的话,
有一些手段可以瓦解一个国家
闪电战就是利用了这一点-以战术动作阻止对方动员
而反游击战常见的清理并保持策略,
清理一片区域中的叛乱分子,并保持该区域的干净是一种自我瓦解的手段
学冈村宁次,集村并屯
参考鬼子的三光政策吧
搞移屯并村、三光政策、囚笼政策太原始、太没技术含量,不能体现21世纪军队的“技术”优势。

现在社会,哪怕是偏远农村的经济生活也离不开电力、化肥、机动车燃料这些生产生活必须品。只要切断供应的话,农民无法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自己会跑出去找活路。

借助化学工业的帮忙,美国空军用飞机向越南丛林中喷洒了7600万升落叶型除草剂,清除了遮天蔽日的树木。美军还利用这种除草剂毁掉了越南的水稻和其它农作物。

更具威力的是传染性生物战剂,人为制造瘟疫疫区。盟军在二战中就进行过进攻性生物武器的研究。曾在2001年给美国人留下深刻记忆的炭疽杆菌,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在战时的战争储备署主导下进行过研究。只不过当时研制的炭疽弹,因为安全措施不力的原因,难以大规模投入生产。但其间后方已经为美军装配了5000枚含有炭疽芽孢的细菌弹。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5-6-28 16:09
杀光政策执行到底——你敢、你能就行。
抛开其他法律人权人性因素,确实是彻底而省劲儿的办法。比如好多游牧民族经常这样搞。包括鬼子。但除非像某族屠杀印第安人一样,不然最后必招致惨烈的报复。“八月十五杀鞑子”就是民间传说的反抗暴政的。
hkvp 发表于 2015-6-28 16:17
知道布尔战争吗  建立集中营
其实最后都是失败。
quweiping 发表于 2015-6-28 16:31
1、得人心者得天下,必须争取游击区老百姓的支持,从而切断游击队的补给,2、集中优势兵力打击主要的游击队 ...
这才是可行的军事战法。不过不容易,除非你是抵抗侵略,或者打击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