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田气囊召回的教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30:14
  高田气囊召回事件继续发酵,5月19日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高田公司同意召回销往美国的存在安全隐患汽车安全气囊,数量约3380万个。这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汽车召回事件,也是美国最大的单一商品召回事件。

    2014年11月,NHTSA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大约800万名用户的汽车安全气囊存在缺陷。但是消息发出后很长时间,刊登了详细信息的网页却无法打开,有关的搜索功能也失灵,用户无法知道自己的汽车存在安全隐患的信息。另外,NHTSA也曾发布错误的消息,一些本来没有问题的汽车被列入建议详询清单。NHTSA代理局长大卫·弗里德曼后来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网站发布了不准确的信息,对此非常抱歉,网站确实在运行中出现了严重问题。”这不仅惹来美国汽车消费者的愤怒,也让美国国会议员和其他部门负责人感到不满。两党议员一致批评NHTSA对汽车制造商太过纵容,面对存在致命缺陷的汽车反应太过迟钝。

    NHTSA一肚子气都撒在高田公司身上,在此之前,要求高田召回对象仅限容易出现问题的美国南部高温潮湿地区,此次将扩大至全美,召回汽车数量几乎翻了一番。

    今年3月2日,高田CEO高田茂久称,内部调查显示,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的环境中是造成气囊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高田方面对外透露,他们将更改气囊生产的配方成分。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田工程师表示,虽然无法透露具体的配方比例,但硝酸铵依然将是主要成分。相比高田主要竞争对手使用的硝酸胍,高田使用的硝酸铵成本更低廉,但这种成分在高温高湿地带生产和使用会存在安全隐患。

    硝酸胍是通过双氰胺与硝酸铵反应制得,也就是说硝酸铵不过是硝酸胍的原材料。在国内,硝酸铵批发价是1300元/吨,硝酸胍批发价(因等级不同价格有较大差异)为34-38元/克,也有1元/克,也有100元/kg,不管怎么说硝酸铵都要比硝酸胍便宜,不是便宜一毛两毛的事,所以高田依然坚持“低成本”路线。硝酸铵特点之一是易溶于水、易吸湿和结块,当环境温度在32.1°C上下变动时,颗粒硝酸铵会自身碎裂成粉状而引起结块。据说可在硝酸铵中加入约1%的硫酸铵与磷酸氢二铵混合物可以防止结块,欧洲一些国家用硝酸镁作为硝酸铵的防结块剂。想必高田只打算加点添加剂对付NHTSA。

  2000年,当丰田汽车开始执行名为CCC21的成本削减计划,目标是使180个主要零部件的价格砍低30%。2005年2月,62岁的渡边捷昭被任命为丰田汽车新总裁,他是出了名的"成本杀手",其至理名言是"拧干毛巾上的最后一滴水"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分析员远藤功治指出,他能被提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因为在削减采购成本方面非常出色。

    10年间,丰田推动供应商不断降低价格和减少成本,零部件采购成本大约节省了100亿美元。渡边捷昭还将降低采购成本范围扩大到日本以外的供应商,比如从韩国浦项钢铁公司购买钢材,与德尔福签定更多订货合同。通过CCC21,丰田成为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汽车生产商。丰田汽车公司之所以能在产值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而在利润额上超越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利润总和,其成本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丰田经常介绍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渡边捷昭将丰田汽车车门扶手的型号由原来的35种减少到3种。

    为了压缩成本,渡边捷昭带头减少自己的出差开支,也禁止下属预定昂贵的酒店。渡边对成本极致压缩的追求,导致丰田所属各级企业陷入锱铢必较的状态。有些丰田所属生产厂甚至在员工饮水机上划线,规定员工一次饮水的上限。

    渡边在完成三年节约成本一兆的奇迹背后也隐藏着巨大危机。过于注重压缩成本,并追求以尽可能低的代价占领最大份额的市场,导致丰田大量使用低层次供货商,产品质量有所下降,召回大量增加,2004年就爆出“脚踏门”事件,被迫召回190万辆有问题的车辆,渡边捷昭一直采取敷衍搪塞的态度,后来酿成在美国近千万辆规模的召回事件。

    还存在通过压榨员工血汗压缩成本。据报道,渡边时代,丰田公司盛行“服务加班”。员工以义务劳动的名义为企业加班,不索取任何费用,也不做任何记录。尽管这种做法并不为所有员工喜欢,但员工为了保住饭碗大多不得不“自愿”执行。同时,丰田所获得的利润,大量被用于设备投资,员工的工资涨幅很小。这种企业虽然发展,但员工不能从中获得应得利益的做法,大伤员工士气。2009年,渡边捷昭被迫辞去总裁职务,总裁由丰田家族的第四代长孙丰田章男接任。

    在宣传中,丰田方式的核心是杜绝一切浪费,但是要从干毛巾里面再拧出一滴水,可能毛巾就要断几根纤维了。

    据报道,日本汽车制造商们与高田公司之间并未就分担召回成本达成一致,双方代表表示,将在高田安全气囊增压泵破裂原因找出来后再作分摊。预计本次召回成本达10亿美元,高田公司的市值也刚刚10亿美元多一点,即使只承担5.2亿美元,也是巨大的压力,高田面临的是能否度过难关,避免破产。

http://shuoke.autohome.com.cn/article/25322.html  高田气囊召回事件继续发酵,5月19日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高田公司同意召回销往美国的存在安全隐患汽车安全气囊,数量约3380万个。这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汽车召回事件,也是美国最大的单一商品召回事件。

    2014年11月,NHTSA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大约800万名用户的汽车安全气囊存在缺陷。但是消息发出后很长时间,刊登了详细信息的网页却无法打开,有关的搜索功能也失灵,用户无法知道自己的汽车存在安全隐患的信息。另外,NHTSA也曾发布错误的消息,一些本来没有问题的汽车被列入建议详询清单。NHTSA代理局长大卫·弗里德曼后来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网站发布了不准确的信息,对此非常抱歉,网站确实在运行中出现了严重问题。”这不仅惹来美国汽车消费者的愤怒,也让美国国会议员和其他部门负责人感到不满。两党议员一致批评NHTSA对汽车制造商太过纵容,面对存在致命缺陷的汽车反应太过迟钝。

    NHTSA一肚子气都撒在高田公司身上,在此之前,要求高田召回对象仅限容易出现问题的美国南部高温潮湿地区,此次将扩大至全美,召回汽车数量几乎翻了一番。

    今年3月2日,高田CEO高田茂久称,内部调查显示,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的环境中是造成气囊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高田方面对外透露,他们将更改气囊生产的配方成分。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田工程师表示,虽然无法透露具体的配方比例,但硝酸铵依然将是主要成分。相比高田主要竞争对手使用的硝酸胍,高田使用的硝酸铵成本更低廉,但这种成分在高温高湿地带生产和使用会存在安全隐患。

    硝酸胍是通过双氰胺与硝酸铵反应制得,也就是说硝酸铵不过是硝酸胍的原材料。在国内,硝酸铵批发价是1300元/吨,硝酸胍批发价(因等级不同价格有较大差异)为34-38元/克,也有1元/克,也有100元/kg,不管怎么说硝酸铵都要比硝酸胍便宜,不是便宜一毛两毛的事,所以高田依然坚持“低成本”路线。硝酸铵特点之一是易溶于水、易吸湿和结块,当环境温度在32.1°C上下变动时,颗粒硝酸铵会自身碎裂成粉状而引起结块。据说可在硝酸铵中加入约1%的硫酸铵与磷酸氢二铵混合物可以防止结块,欧洲一些国家用硝酸镁作为硝酸铵的防结块剂。想必高田只打算加点添加剂对付NHTSA。

  2000年,当丰田汽车开始执行名为CCC21的成本削减计划,目标是使180个主要零部件的价格砍低30%。2005年2月,62岁的渡边捷昭被任命为丰田汽车新总裁,他是出了名的"成本杀手",其至理名言是"拧干毛巾上的最后一滴水"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分析员远藤功治指出,他能被提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因为在削减采购成本方面非常出色。

    10年间,丰田推动供应商不断降低价格和减少成本,零部件采购成本大约节省了100亿美元。渡边捷昭还将降低采购成本范围扩大到日本以外的供应商,比如从韩国浦项钢铁公司购买钢材,与德尔福签定更多订货合同。通过CCC21,丰田成为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汽车生产商。丰田汽车公司之所以能在产值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而在利润额上超越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利润总和,其成本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丰田经常介绍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渡边捷昭将丰田汽车车门扶手的型号由原来的35种减少到3种。

    为了压缩成本,渡边捷昭带头减少自己的出差开支,也禁止下属预定昂贵的酒店。渡边对成本极致压缩的追求,导致丰田所属各级企业陷入锱铢必较的状态。有些丰田所属生产厂甚至在员工饮水机上划线,规定员工一次饮水的上限。

    渡边在完成三年节约成本一兆的奇迹背后也隐藏着巨大危机。过于注重压缩成本,并追求以尽可能低的代价占领最大份额的市场,导致丰田大量使用低层次供货商,产品质量有所下降,召回大量增加,2004年就爆出“脚踏门”事件,被迫召回190万辆有问题的车辆,渡边捷昭一直采取敷衍搪塞的态度,后来酿成在美国近千万辆规模的召回事件。

    还存在通过压榨员工血汗压缩成本。据报道,渡边时代,丰田公司盛行“服务加班”。员工以义务劳动的名义为企业加班,不索取任何费用,也不做任何记录。尽管这种做法并不为所有员工喜欢,但员工为了保住饭碗大多不得不“自愿”执行。同时,丰田所获得的利润,大量被用于设备投资,员工的工资涨幅很小。这种企业虽然发展,但员工不能从中获得应得利益的做法,大伤员工士气。2009年,渡边捷昭被迫辞去总裁职务,总裁由丰田家族的第四代长孙丰田章男接任。

    在宣传中,丰田方式的核心是杜绝一切浪费,但是要从干毛巾里面再拧出一滴水,可能毛巾就要断几根纤维了。

    据报道,日本汽车制造商们与高田公司之间并未就分担召回成本达成一致,双方代表表示,将在高田安全气囊增压泵破裂原因找出来后再作分摊。预计本次召回成本达10亿美元,高田公司的市值也刚刚10亿美元多一点,即使只承担5.2亿美元,也是巨大的压力,高田面临的是能否度过难关,避免破产。

http://shuoke.autohome.com.cn/article/25322.html
作者真是逻辑混乱,字数不够就拉上丰田来陪斗{:soso_e120:}
这文章上半截和下半截怎么看都是生拼硬凑起来的。
我再说一遍,日系车品控一流,超一流!
为了降成本,钢板厚度可以再减零点几毫米。漆可以少刷几层。
可以将员工午.餐吃几粒米也精确量化
进一步减成本。
成本控制无可厚非,无非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出问题了就该批判,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应该神化,买个车嘛,上升不到什么高度,上升到某个高度的,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脑袋不清楚。大家都是消费者,打那么多鸡血干嘛。大家应该无视那种托和黑。还有纠正那种只有自己“心仪”的车才是最好的车的恶习。花10万可以买个精品A0,也可以买个经济适用紧凑级,各取所长而已。德系日系美系法系自主,各有优缺点而已。
成本控制无可厚非,无非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出问题了就该批判,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应该神化,买个车嘛,上 ...
嗯,这是大实话。航空届压缩成本最厉害的春秋航空,事故率却并不比其它大型航空公司高,放在世界范围甚至算不错的。
为了降成本,钢板厚度可以再减零点几毫米。漆可以少刷几层。
你是说大众?以前查过数据,最薄钢板头衔早被大众稳稳拿下,B级迈腾钢板厚度甚至比A0飞度还薄。真应该打倒这些无良车企。
2015-5-25 11:08 上传


这个貌似不准啊....把油漆的厚度也算上了......
傻傻的老杨 发表于 2015-5-25 11:17
这个貌似不准啊....把油漆的厚度也算上了......
其实的确没啥意义,普通油漆跟电泳漆的厚度就差很远,成本还不一样,本穷只不过把国内那些用尺子量汽车然后说谁谁谁偷工减料的图帖过来而已。
马丕 发表于 2015-5-25 12:16
其实的确没啥意义,普通油漆跟电泳漆的厚度就差很远,成本还不一样,本穷只不过把国内那些用尺子量汽车然 ...
你这不是打某些人的脸吗?  还有以钢板厚度论安全的人估计对那些软顶敞篷跑车直接无视人家有钢板吗?
其实的确没啥意义,普通油漆跟电泳漆的厚度就差很远,成本还不一样,本穷只不过把国内那些用尺子量汽车然 ...
尺子量还算好的,还有那种用手指头按铁皮的所谓老司机。按得动的就是差车,按不动的就好车。我也是故意混淆视听,控制成本和偷工减料完全两个概念。
消逝的地平线 发表于 2015-5-25 10:12
你是说大众?以前查过数据,最薄钢板头衔早被大众稳稳拿下,B级迈腾钢板厚度甚至比A0飞度还薄。真应该打 ...
谈高田气囊,又是大众躺枪了。
谈高田气囊,又是大众躺枪了。
老毛病又犯了,唉……不过我又没说错喽(小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