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4:45:53
[据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网站2015年3月26日报道] 在未来客机设计者正日益将眼光超越传统的筒状机身+机翼构型之外以满足2030年及以后的高效率目标时,在飞机-发动机一体化的关键领域也开拓出了新的方向。
    从嵌入式进气道到在机体上表面通过支架安装发动机等非常规结构已经在风洞试验中耳熟能详,但普惠公司提出的新型发动机结构仍然让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惊叹。这一概念不仅从结构上将推进器(风扇部分)与燃气发生器分离,而且将核心机反向并呈一定角度安装。这一创新的布置是为了克服诸如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麻省理工学院(MIT)正在研究的D8双气泡飞机概念所带来的安装问题。
    D8概念是以2035年左右投入使用的NASA N+3代飞机为目标,设计比当前的窄体客机至少降低60%的燃油消耗。这一性能飞跃背后的秘密是将发动机并排布置在扁平化机体宽大尾部的上方,除了能提供一个干净的高展弦比机翼降低阻力外,还能使发动机能利用流过机体表面的低速附面层,从而提高效率。
    不过这一构型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发动机与机体上表面距离过近,使得风扇必须在吸入附面层时对流动畸变有足够的容忍裕度。同时预想用于D8的发动机涵道比至少要达到20,风扇的尺寸将会很大,还要达到比目前第4阶段限制低52 EPNdb(可感噪声分贝)的极低噪声目标。在NASA进行的缩比试验已经显示由联合技术研究中心发展的抗畸变风扇能够应对附面层挑战,但其他关键问题仍然存在。
    随着发动机核心机的效率和工作压比越来越高,其尺寸也越来越小,与随涵道比增加而变的巨大的推进器相比已经很不成比例。高压压气机出口工作叶片的高度甚至不到12.7mm,在这么小的尺度上,不仅使得叶尖间隙难于维持,而且核心机内也很难有足够的空间安装连接风扇和低压涡轮的驱动轴。此外,由于核心机的长径比越来越大,设计者面临主体结构挠曲的问题,而这对间隙控制会产生很大影响。
    由此普惠公司产生了将核心机反向安装的突破性想法。空气仍然通过风扇进入发动机,但与之前直接进入压气机不同,空气通过外侧通道到达核心机的后面,再从相反方向进入。这种布局与普惠加拿大公司的PT6发动机类似,空气从后向前流经发动机,燃气通过动力(低压)涡轮后向前排出,涡轮再通过一套齿轮系统连接到风扇。涡轮、齿轮箱和风扇的连接将通过一个相当短的轴,而且由于核心机并不与动力部分相连,可以很方便的将核心机卸下进行维修。
    这一方案也解决了另一个问题。这种嵌套式安装的发动机不再适用于FAA目前适航标准中的“1比20”准则,这一准则规定发动机在发生非包容失效时碎片只能有1/20的概率穿出从而影响另一台发动机。而在这一方案中由于核心机和推进器不再有机械连接,设计者想出可以让核心机彼此之间呈一定角度安装的绝妙方式,其安装角可以达到50度,核心机的出口也通过一个偏转50度的管道再进入动力涡轮。这样两个核心机之间的角度就超过了90度,这在几何结构上很容易实现。这也使得能够采用更大的涵道比,如果只是偏转核心机气流的话其流量也不会太大,压力损失也可以降低。
    普惠公司希望可以为这一概念的未来研究提出一个路线图,可能与NASA一起进一步确定结构形式,评估更短的进气道等相关因素,这也有助于研发下一代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其他关注领域还包括研究空气管道,评估其重量和温度要求,以及是否能应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新材料。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FAA相信这种发动机能够满足适航要求。对于MIT领导的团队来说,普惠的创新发动机设计是D8方案的关键推动力。另一个关键因素是通过NASA的大尺寸风洞试验确认后置的发动机组在附面层吸入(BLI)时的效率收益。据D8研究负责人介绍,在实际构型下动力节省可以达到8%左右,这也是附面层吸入概念在民用运输方面能够应用的证据。
    在常规的飞机设计中,有很大一部分动能随着机身尾部的低速尾迹和发动机的高速排气损失掉了,这也增加了对动力的需求。通过附面层吸入和重新利用,能够减少尾迹和排气的动能浪费。D8的发动机安装在后机身上部,会吸入40%的低动能气体。通过对采用了附面层吸入和常规支架安装“非附面层吸入”形式的D8模型成对进行风洞测试,MIT团队通过测量推进器维持相同状态时向气流输出的机械功,对附面层吸入的收益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在推进器出口面积不变时采用附面层吸入可以使所需功率降低8.4%,当流量相同时这一数值提高到了10.4%,具有非常明显的收益。
    MIT的技术负责人对此解释说,其显性效应是通过降低排气速度提高了推进效率,原因是进入推进器的气流速度更低了。D8的发动机与当代发动机如CFM56-7相比,单位推力相当但推进效率更高,这也是研究结论同样能在全尺寸上发动机适用的原因。D8模型的测试中经过了8度的迎角和15度的侧滑角,流动表现正常。对发动机的测试也并未显示出对运行有不利影响,而吸入发生畸变的附面层气流导致风扇效率的损失与采用附面层吸入所带来的收益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MIT团队认为D8构型的未来已经不可阻挡。(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晏武英)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News/93635[据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网站2015年3月26日报道] 在未来客机设计者正日益将眼光超越传统的筒状机身+机翼构型之外以满足2030年及以后的高效率目标时,在飞机-发动机一体化的关键领域也开拓出了新的方向。
    从嵌入式进气道到在机体上表面通过支架安装发动机等非常规结构已经在风洞试验中耳熟能详,但普惠公司提出的新型发动机结构仍然让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惊叹。这一概念不仅从结构上将推进器(风扇部分)与燃气发生器分离,而且将核心机反向并呈一定角度安装。这一创新的布置是为了克服诸如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麻省理工学院(MIT)正在研究的D8双气泡飞机概念所带来的安装问题。
    D8概念是以2035年左右投入使用的NASA N+3代飞机为目标,设计比当前的窄体客机至少降低60%的燃油消耗。这一性能飞跃背后的秘密是将发动机并排布置在扁平化机体宽大尾部的上方,除了能提供一个干净的高展弦比机翼降低阻力外,还能使发动机能利用流过机体表面的低速附面层,从而提高效率。
    不过这一构型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发动机与机体上表面距离过近,使得风扇必须在吸入附面层时对流动畸变有足够的容忍裕度。同时预想用于D8的发动机涵道比至少要达到20,风扇的尺寸将会很大,还要达到比目前第4阶段限制低52 EPNdb(可感噪声分贝)的极低噪声目标。在NASA进行的缩比试验已经显示由联合技术研究中心发展的抗畸变风扇能够应对附面层挑战,但其他关键问题仍然存在。
    随着发动机核心机的效率和工作压比越来越高,其尺寸也越来越小,与随涵道比增加而变的巨大的推进器相比已经很不成比例。高压压气机出口工作叶片的高度甚至不到12.7mm,在这么小的尺度上,不仅使得叶尖间隙难于维持,而且核心机内也很难有足够的空间安装连接风扇和低压涡轮的驱动轴。此外,由于核心机的长径比越来越大,设计者面临主体结构挠曲的问题,而这对间隙控制会产生很大影响。
    由此普惠公司产生了将核心机反向安装的突破性想法。空气仍然通过风扇进入发动机,但与之前直接进入压气机不同,空气通过外侧通道到达核心机的后面,再从相反方向进入。这种布局与普惠加拿大公司的PT6发动机类似,空气从后向前流经发动机,燃气通过动力(低压)涡轮后向前排出,涡轮再通过一套齿轮系统连接到风扇。涡轮、齿轮箱和风扇的连接将通过一个相当短的轴,而且由于核心机并不与动力部分相连,可以很方便的将核心机卸下进行维修。
    这一方案也解决了另一个问题。这种嵌套式安装的发动机不再适用于FAA目前适航标准中的“1比20”准则,这一准则规定发动机在发生非包容失效时碎片只能有1/20的概率穿出从而影响另一台发动机。而在这一方案中由于核心机和推进器不再有机械连接,设计者想出可以让核心机彼此之间呈一定角度安装的绝妙方式,其安装角可以达到50度,核心机的出口也通过一个偏转50度的管道再进入动力涡轮。这样两个核心机之间的角度就超过了90度,这在几何结构上很容易实现。这也使得能够采用更大的涵道比,如果只是偏转核心机气流的话其流量也不会太大,压力损失也可以降低。
    普惠公司希望可以为这一概念的未来研究提出一个路线图,可能与NASA一起进一步确定结构形式,评估更短的进气道等相关因素,这也有助于研发下一代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其他关注领域还包括研究空气管道,评估其重量和温度要求,以及是否能应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新材料。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FAA相信这种发动机能够满足适航要求。对于MIT领导的团队来说,普惠的创新发动机设计是D8方案的关键推动力。另一个关键因素是通过NASA的大尺寸风洞试验确认后置的发动机组在附面层吸入(BLI)时的效率收益。据D8研究负责人介绍,在实际构型下动力节省可以达到8%左右,这也是附面层吸入概念在民用运输方面能够应用的证据。
    在常规的飞机设计中,有很大一部分动能随着机身尾部的低速尾迹和发动机的高速排气损失掉了,这也增加了对动力的需求。通过附面层吸入和重新利用,能够减少尾迹和排气的动能浪费。D8的发动机安装在后机身上部,会吸入40%的低动能气体。通过对采用了附面层吸入和常规支架安装“非附面层吸入”形式的D8模型成对进行风洞测试,MIT团队通过测量推进器维持相同状态时向气流输出的机械功,对附面层吸入的收益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在推进器出口面积不变时采用附面层吸入可以使所需功率降低8.4%,当流量相同时这一数值提高到了10.4%,具有非常明显的收益。
    MIT的技术负责人对此解释说,其显性效应是通过降低排气速度提高了推进效率,原因是进入推进器的气流速度更低了。D8的发动机与当代发动机如CFM56-7相比,单位推力相当但推进效率更高,这也是研究结论同样能在全尺寸上发动机适用的原因。D8模型的测试中经过了8度的迎角和15度的侧滑角,流动表现正常。对发动机的测试也并未显示出对运行有不利影响,而吸入发生畸变的附面层气流导致风扇效率的损失与采用附面层吸入所带来的收益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MIT团队认为D8构型的未来已经不可阻挡。(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晏武英)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News/93635
PW最近是因为尝到了GTF的甜头吗,现在对齿轮传动那么上心
有图吗?行星齿轮还是不动?
南极冰 发表于 2015-4-2 10:38
PW最近是因为尝到了GTF的甜头吗,现在对齿轮传动那么上心
“D8概念是以2035年左右投入使用的NASA N+3代飞机为目标,设计比当前的窄体客机至少降低60%的燃油消耗。”
最新的GTF才节省15%的油耗,这个能省60%,想想看吧
涵道比20......以后会不会看到三到五坨东西一起在天上飞啊
2015-4-2 10:43 上传

又是个作死的想法。看似美好,可实际技术问题一堆。造价奇贵!然后GE一个朴实的常规设计,波音的生意就又没了。
看看787 发表于 2015-4-2 10:41
“D8概念是以2035年左右投入使用的NASA N+3代飞机为目标,设计比当前的窄体客机至少降低60%的燃油消耗。 ...
60%!!!!
妥妥黑科技了,打败GE RR 指日可待啊
archangel-john 发表于 2015-4-2 10:45
又是个作死的想法。看似美好,可实际技术问题一堆。造价奇贵!然后GE一个朴实的常规设计,波音的生意就又没 ...
这是Pratt & Whitney的未来发动机概念,和GE什么关系?估计波音MAX或者320NEO的下一代应该能用到那个发动机
概念设计而已,走不走的通还两说呢,想太多没意义。
发动机的概念图
guoxing1987 发表于 2015-4-2 10:57
概念设计而已,走不走的通还两说呢,想太多没意义。
概念不等于天方一谈或者胡思乱想,新型产品设计开发都是从概念引申定型的
概念不等于天方一谈或者胡思乱想,新型产品设计开发都是从概念引申定型的
我的意思是联想太多没意义,而不是搞概念设计没意义。
楼上好像有人连装机对象都扯起来了,这不瞎扯淡嘛,你说呢。
难道P&W对齿轮传动情有独钟??不知道它的军用发动机有没有提出新概念
guoxing1987 发表于 2015-4-2 11:14
我的意思是联想太多没意义,而不是搞概念设计没意义。
楼上好像有人连装机对象都扯起来了,这不瞎扯淡嘛 ...
这个就是概念设计
该说什么好呢?
——虽然普惠不承认,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它其实是桨扇发动机。
安70你可以安息了……
发动机爱好者 发表于 2015-4-2 10:41
有图吗?行星齿轮还是不动?
你的头像是什么发动机,是柴油机么?
虽然看不太懂,但是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发动机爱好者 发表于 2015-4-2 10:41
有图吗?行星齿轮还是不动?
应该就是这个
这个就是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而已,走不走的通还两说呢,想太多没意义。
我的意思是联想太多没意义,而不是搞概念设计没意义。
楼上好像有人连装机对象都扯起来了,这不瞎扯淡嘛,你说呢。

放在一起,你能理解我的意思了吧?
“D8概念是以2035年左右投入使用的NASA N+3代飞机为目标,设计比当前的窄体客机至少降低60%的燃油消耗。 ...
我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又是一个“永动机”?
向前排气?
这气流够乱的!
1771964382 发表于 2015-4-2 12:27
应该就是这个
不明觉厉,普惠越来越任性了
60%是NASA追求的整机目标,翼身融合的升力体+尾缘分布式风扇推进。
比PW这个更激进的是一个发动机主攻发电,带一排电风扇。关键技术有超导电机和超级储电池。
那个叫turbo-electric distribution propulsion
发动机的概念图
看上去像”函道涡桨”发动机,完全靠风扇产生推力。燃气喷流向前,又不会产生反推力的话,只能理解为风扇榨取了燃气几乎所有能量,可能这也是省油60%的来源
应该就是这个
这个核心机是不是反着装的?怎么看就像一个变形的桨扇…
啧啧,别人在预研的时候装B,回头被人领先一代了又开始怨天怨地
http://www.aeronautics.nasa.gov/nra_awardees_10_06_08.htm
N+3,NASA面向2030年后全新一代商用航空器的大规模预研

The focus of the studies is on commercial transports that can overcome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and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general public. The work is intended to identify ke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needs, such as advanced airframes and propulsion systems, as well as breakthroughs that will enable such vehicles to enter service in 2030-2035. The vehicles represent 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generation known as N+3, denoting three generations beyond the current commercial transport fleet.

        Dr. Jaiwon Shin
Advanced Concept Studies for Subsonic Commercial Transport Aircraft Entering Service in the 2030-2035 Time Period
Team Lead: Northrop Grumman Systems Corporation
下一代亚音速航空客运系统:先进推进概念,多模式推进,短距起降,噪音控制,机场流控

Advanced Concepts Studies for Supersonic Commercial Transport Aircraft Entering Service in the 2030-2035 Time Period
Team Lead: The Boeing Company
对下一代超音速客运的综合评估:技术可行性,环境友好性,市场需求,效益平衡点诸如此类

Aircraft and Technology Concepts for an N+3 Subsonic Transport
Team Lea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这个就是顶楼这个项目,MIT领衔的,下一代亚音速客机技术探索

NASA N+3 Supersonic—Three Generations Forward in Aviation Technology
Team Lead: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超音速

Small Commercial Efficient & Quiet Air Transportation for 2030-2035
Team Lead: GE Aviation
小型公务机

        Honors and Awards
Subsonic Ultra Green Aircraft Research
Team Lead: The Boeing Company
环保技术
好嫉妒啊 人家都在探索新的领域了 我们还在为发动机可靠性蛢命的努力着
卷发千金 发表于 2015-4-3 08:15
好嫉妒啊 人家都在探索新的领域了 我们还在为发动机可靠性蛢命的努力着
   其实到最后只能选择放弃了
减小排气的动量损失提高推进效率,这方案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反正只给运输机用也无所谓。基本理解成一个浆扇发动机就行了。自由涡轮搞这么大的直径力学性能如何保证是个问题。
不过这个亚音速比当前主流的航速降了10%

为了更好平衡油耗,噪音,经济性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