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款发动机不如F136但载弹航程及性能超F35B的中国ST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20:55


设计一款发动机不如F136但载弹航程及性能超F35B的中国STOVL四代机【自己辛苦码字的,非转帖】
------设计一款飞行中可折翼的“较短前掠W翼”的中国版STOVL四代隐形战斗攻击机,个别指标可以好于F22,同时解决前掠翼气动发散和震颤问题。本文关键提出了解决前掠翼的气动发散的思路-------------可折翼减短震动发散的力臂、以及压制震动与气动发散。欢迎大家质疑这个思路。

@高山 @草根设计师  @东方的太阳


中国版STOVL四代机,在发动机不如人的情况下,要能一定程度胜过F35B、某些指标超过F35B、并达到同样或者略超的内油航程与作战半径。同时要结合下列要求-----
1、作为陆军前线支援战斗攻击机使用,作战半径和极速不求过大。要求有较大载弹量对地攻击和空优能力。2、作为两栖攻击舰舰载短距起飞垂直或者短距降落、作为舰载战斗攻击机使用。极速不求过大。要求有一定载弹量对海攻击和空优能力。要求有一定航程和制空范围。上述综合起来,都要求低速性和起降性能好、能够超短距起降,能够垂直降落(省油和控制空重),不追求过大速度,要求较高升阻比(追求制空范围和载弹量)和升力系数,具备多功能,制空能力中的机动性敏捷性大迎角过失速机动能力等较高。这就决定了-----

要采用高升阻比的气动布局和翼型-----这里考虑两种,一种是类似F35B,但是这在发动机不如人的情况下,性能不能超越F35B。另外一种是可能超过F35B的、高速性在我本文方案可以解决、升阻比更高、敏捷性大迎角性能也更好的、飞行中可折翼的“较短前掠翼”或者“较短前掠W翼布局”。

一、大致性能参数

1、机长:15.5m,基本持平或者略长于F35B
翼展:非折叠时候9.5~10m+,短于F35B的10.6m左右的翼展,折叠后7.0m+左右,折叠后、舰载的战斗机数量更多。非折叠翼展短于F35B的10.66m
2、设定极速和超巡最大速度:1.6~1.7Ma,达到或者略超F35B
3、机高:5m左右,采用全动小垂尾,高度虽然不减少但是平均弦长可以明显短于F35B垂尾。
4、空重:13~14t【前掠翼同样升阻比情况下,翼展可以比前缘“后掠翼”为小,从而减重、减少激波阻力,加上略减少油量、以及改全动小垂尾,以及三弟打印等其他减重措施,】此重量略低于F35B的14T+。
短距滑跃150m起飞重量:22t,
5、载油载弹量合计:8~9t,其中油量5.5~6t[比F35B油量小0.5T,靠前掠翼布局争取达到同样或者略超的内油航程],载弹量:内置1~2t,大于F35B内置载弹量。内置和外挂最大总计4.5t。
6、推力:单发WS15带升力风扇发动机,初始阶段17t推力(这个比不上F136),未来19T推力(还是比不上F136的未来22吨推力,推力不足只能靠气动弥补)[传说这玩意其实比F135还重三百公斤左右,汗一个!]
7、空战推比:空对空在空重13t、半油2.75t不到、弹药1t的情况下,空战状态空战推比>=1.014左右,略低于F35A的1.07、但是同样载弹重量的空战推比持平于或者略超F35B,未来发动机增推之后达到空战推比1.12以上
8、大迎角能力/过失速机动能力:由于采用前掠翼、两段式边条、三涡系复合,大迎角性能明显好于F35B。比F35多一个前掠段内漂翼梢前缘涡及其复合效应。以及超长边条涡系更强。早就有论文证明:“与同类型的后掠翼布局相比,前掠翼布局具有失速迎角大且失速特性好,较大的可用升力和良好的大迎角等特性。”
9、航程和作战半径:>=F35B,采用前掠翼、巡航段高升阻比。在油量略少于F35B的情况下达到和略超F35B的航程和作战半径(初步估计可以在九成油、九成翼面积的情况下,达到F35B作战半径的108%,也就是900km左右。未计算平尾垂尾减面积等带来的升阻比提高因素。)
10、弹仓/外挂点/挂弹数:
(一)隐身必选项----机腹双仓,长度4.5M,宽度每仓1.1~1.2m,深度0.55m,4~6空空弹,8~12SDB,并可以挂载500~1000kg弹药或者适合隐形机内置的反舰弹(需要专门设计)。
(二)隐身备选项----主翼下或者尾撑的中前段,一个半埋弹仓外套隐形茧仓套:靠近机身的主翼/尾撑下设置半埋挂架,可以挂载小翼展的CUDA左右各一到二枚、共计二到四枚。外面套上隐形茧仓套。或者SDB弹2~4枚。
(三)非隐身必选项----注:上述第(二)项,此项如果增重较多可以取消隐身、半埋设计,该处如果不搞半埋、不搞隐形套的情况下,则此处可为普通的翼下重载外挂点。
(四)非隐身必选项----主翼中段重载外挂点一个:可以采用类似J10的复合挂架、4枚空空弹或者对地弹。
(五)非隐身必选项----翼梢挂点:空空弹或者SDB弹各一。
上述合计:隐身状态(4~6空空弹 or 8~12SDB)+(2~4CUDA or SDB)=隐身状态6~10枚含有CUDA的空空弹 or 10~16枚SDB
非隐身状态(4~6空空弹 or 8~12SDB)+(2~4CUDA or SDB)+(4枚空空弹或者对地弹)+翼梢2枚=非隐身状态最多16空空弹 or 22枚SDB对地弹

二、气动设计----

1、机头:棱型机头,棱边为边条之一。
2、机身:升力体翼身融合一体化机身
3、进气道:单锥或者双锥DSI进气道
4、主翼:上单翼或者接近上单翼,W型主翼带有前掠翼段,翼展较小,此设计用于减重
前掠段后缘前掠38~45°,前缘前掠30°~38°之间。可切角。边条视为W翼的内侧部分
5、边条:
无鸭翼、以减重。采用两段式超长边条、三涡系复合。机头到座舱,为机头棱边,为第一段边条,向前下倾10°左右,在高迎角下发挥作用,其最大升力所在的机身迎角大约在55°左右可以作用到65°等角度。
第二段边条为座舱到主翼翼根距离,该段后掠角为75°左右,宽度为进气道上表面的宽度、接近主翼的部位甚至超出进气道上表面的宽度。此边条很宽。不仅宽而且为超长边条,远长于正常式后掠翼布局的边条。如此边条涡升力更强、其本身即超过F22和F35。其后,并进一步增强。边条涡系(内侧涡/内缘涡)向后向外移动、与前掠翼的向内向后流动的翼尖涡(外缘涡)相互吸引和复合,产生更大涡效。也就是说,上述复合涡效,较之于F22和F35强得多。。。。。。。。。该边条与前掠翼的前缘的夹角为锐角大约为70多度的锐角。
大迎角时候,机头涡增强、并与边条涡(内侧涡/内缘涡)复合,再与前掠翼的内漂的翼尖涡(外缘涡)复合,延迟破裂和增强涡效。三涡系复合,增强大迎角性能,好于F35以及F22是情理之中。

6、垂尾/垂尾减重:外倾全动小双垂尾。减重、减少侧面RCS。配合矢推,一起达到大迎角过失速控制,以及控制偏航。垂尾处于主翼和平尾之间,遮住尾喷口为好。

7、平尾:以放大的尾边条结合矢推和襟副翼差动,来进行俯仰等控制。平尾前缘与对面主翼前缘平行,平尾后缘与同侧主翼的后缘平行。为菱形平尾。平尾及其尾撑,大部分延伸出尾喷口之外。


三、技术难点:前掠翼震颤和气动发散问题的解决-----
1、主要通过限制最大速度、缩短前掠W翼的前掠段、采用复材强化结构、飞行中利用震颤向上竖起翼梢段减短震颤力臂和压制震颤、等等措施,来综合解决。综合提高限制范围内的高速性。[ps:谁知道SU37的最大速度实验结果?]

主翼折叠段、及可折翼的作用:震颤以及气动发散问题的解决----

在主翼翼展每侧末梢1.25~1.5m左右处,设置主翼的折叠机构。也就是外翼段为1.25~1.5m左右的长度可以折叠和竖起。用于舰载,以及飞行中的竖起达到减震和提高高速性的作用。
高速达到一定马赫数,气动发散达到一定程度,折叠翼的外翼段开始顺势翘起、竖起,直到外翼段以17°外倾竖立。从而缩短气动发散的力臂、以及增加竖起段机翼重量对于主翼震颤的压制,从而减少前掠翼天生的震颤和气动发散,以及减少马赫锥、减少一部分激波阻力。外翼段竖起后马赫锥更小更有利于高速。从而提高高速性。同时,在同样速度下较之于不折叠的前掠翼、明显降低气动发散和震颤。

主翼前掠段震颤以及气动发散,另外通过敷设复合材料提高强度等办法和综合措施来解决。到达1.6~1.7Ma的极速和超巡。


有人问:你采取上述措施,能达到1.7Ma?我说,“金雕”Su--47(苏-47)前掠翼翼展:16.7米,尚且达到最大速度1.6马赫。何况我翼展十米级、并且可折翼?俺的设计,不排除前掠翼可以达到2.0ma

有人问:你干嘛用前掠翼?我说,发动机不如人,加上短垂战机需要高升力高升阻比、短距离起降,需要在提高载重情况下保持一定航程和作战半径,需要一定亚音速作战性能、低速对地攻击性能,而前线战斗机不需要过高速度,因此,前掠翼就是比较好的选择。前掠翼飞行器相比于传统后掠翼飞机具有结构、机动、以及可控度上几方面的优势。如更高的缠斗操控能力和更高的升阻比。与相同翼面积的后掠翼飞机相比,前掠翼飞机的升力更大,载重量增加30%,因而可缩小飞机机翼,降低飞机的迎面阻力和飞机结构重量;减少飞机配平阻力,加大飞机的亚音速航程;改善飞机低速操纵性能,缩短起飞着陆滑跑距离。据美国专家计算,F-16战斗机若使用前掠翼结构,可提高转变角速度 14%,提高作战半径34%,并将起飞着陆距离缩短35%。

2、减重问题如何解决
减重措施:(1)较之于F35B,减重措施主要是主翼缩短及减少面积、理论上,达到同样升力,前掠翼较之于同升力后掠翼,最多可以减少24%左右或者略多的翼面积。仅此一块的重量就可观。(同时减少的摩擦阻力、激波阻力等同样可观。加上前掠翼布局更符合面积律等因素,在升力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提高升阻比、增加航程或者同航程可以减少载油量)。
(2)采用全动垂尾,在高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较之于固定垂尾的面积和重量减小接近一半、[此举同时可以减少双外倾垂尾的负升力、以及减少湿面积、摩擦阻力、激波阻力,也就是较之于F35B的升力特性更好、升阻比更好]。
(3)前掠翼易于配平,结合矢推的配平,全动平尾面积较之于正常式布局可以略减小、同时减少湿面积和摩擦阻力激波阻力、提高升阻比。
(4)采用中航钛合金三D激光打印结构技术、结构性减重,中航已经在J31上面尝试过的机翼机身一体化结构的制造技术、减重。
(5)利用前掠翼布局上述几个方面的升阻比高的优势,适当减少内油0.5t。
(6)其他减重措施、包括取消减速板、取消机炮、适当简配某些电子选配件等等。上述方案,加上发动机的增重、机翼折叠部的增重,综合下来,合计希望减重1t左右达到13t+的空重。综合来说,中航还是有局部的一些技术优势、去努力抵消、部分抵消发动机推力不足的问题,乃至赢得一定量化的优势。


3、矢推控制技术
将前掠翼布局与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综合使用,飞机在空战中如虎添翼。但是需要探索、积累经验、编制控制率等。这需要时间和金钱。

四、综合------
本机是飞行中可折翼的“中等前掠角”的前掠W翼四代隐形战机,注重低速性、起降性能、亚跨音速升阻比和航程与缠斗性能、升力特性和载弹量、大迎角操控能力、以及兼顾一定速度下的超巡和最大速度、并且是内置和外挂弹药达到一定数量的中型隐形前线战斗攻击机。

在发动机略弱于F35B的情况下、在航程基本持平或者略超于F35B的要求下,载弹量、空战推比、机动性敏捷性、大迎角性能等持平于或者略强于同样载弹重量情况下的F35B。其中,大迎角性能作为单项指标,可以好于F22。

主要采购对象为:空军,前线支援战斗攻击机,海军:两栖攻击舰舰载机。配备数量:空军一百架,海军一百到两百架。共计2百到3百架。以及,外销外军一定数量。

五、图呢?
好吧,本楼主从幼儿园开始、画画不及格、不会画图,在此,呼叫@高山、@东方的太阳、@草根设计师,在J20玲珑舰载机的图样的基础上,去掉鸭翼,机舱后加上升力风扇,双发改为单发。ok,那就是俺心目中的无鸭翼双边条三涡系短垂CHN-STOVL隐形战斗攻击机。俺一介文科僧,请君轻拍。谢谢。   yes413a@163.com


设计一款发动机不如F136但载弹航程及性能超F35B的中国STOVL四代机【自己辛苦码字的,非转帖】
------设计一款飞行中可折翼的“较短前掠W翼”的中国版STOVL四代隐形战斗攻击机,个别指标可以好于F22,同时解决前掠翼气动发散和震颤问题。本文关键提出了解决前掠翼的气动发散的思路-------------可折翼减短震动发散的力臂、以及压制震动与气动发散。欢迎大家质疑这个思路。

@高山 @草根设计师  @东方的太阳


中国版STOVL四代机,在发动机不如人的情况下,要能一定程度胜过F35B、某些指标超过F35B、并达到同样或者略超的内油航程与作战半径。同时要结合下列要求-----
1、作为陆军前线支援战斗攻击机使用,作战半径和极速不求过大。要求有较大载弹量对地攻击和空优能力。2、作为两栖攻击舰舰载短距起飞垂直或者短距降落、作为舰载战斗攻击机使用。极速不求过大。要求有一定载弹量对海攻击和空优能力。要求有一定航程和制空范围。上述综合起来,都要求低速性和起降性能好、能够超短距起降,能够垂直降落(省油和控制空重),不追求过大速度,要求较高升阻比(追求制空范围和载弹量)和升力系数,具备多功能,制空能力中的机动性敏捷性大迎角过失速机动能力等较高。这就决定了-----

要采用高升阻比的气动布局和翼型-----这里考虑两种,一种是类似F35B,但是这在发动机不如人的情况下,性能不能超越F35B。另外一种是可能超过F35B的、高速性在我本文方案可以解决、升阻比更高、敏捷性大迎角性能也更好的、飞行中可折翼的“较短前掠翼”或者“较短前掠W翼布局”。

一、大致性能参数

1、机长:15.5m,基本持平或者略长于F35B
翼展:非折叠时候9.5~10m+,短于F35B的10.6m左右的翼展,折叠后7.0m+左右,折叠后、舰载的战斗机数量更多。非折叠翼展短于F35B的10.66m
2、设定极速和超巡最大速度:1.6~1.7Ma,达到或者略超F35B
3、机高:5m左右,采用全动小垂尾,高度虽然不减少但是平均弦长可以明显短于F35B垂尾。
4、空重:13~14t【前掠翼同样升阻比情况下,翼展可以比前缘“后掠翼”为小,从而减重、减少激波阻力,加上略减少油量、以及改全动小垂尾,以及三弟打印等其他减重措施,】此重量略低于F35B的14T+。
短距滑跃150m起飞重量:22t,
5、载油载弹量合计:8~9t,其中油量5.5~6t[比F35B油量小0.5T,靠前掠翼布局争取达到同样或者略超的内油航程],载弹量:内置1~2t,大于F35B内置载弹量。内置和外挂最大总计4.5t。
6、推力:单发WS15带升力风扇发动机,初始阶段17t推力(这个比不上F136),未来19T推力(还是比不上F136的未来22吨推力,推力不足只能靠气动弥补)[传说这玩意其实比F135还重三百公斤左右,汗一个!]
7、空战推比:空对空在空重13t、半油2.75t不到、弹药1t的情况下,空战状态空战推比>=1.014左右,略低于F35A的1.07、但是同样载弹重量的空战推比持平于或者略超F35B,未来发动机增推之后达到空战推比1.12以上
8、大迎角能力/过失速机动能力:由于采用前掠翼、两段式边条、三涡系复合,大迎角性能明显好于F35B。比F35多一个前掠段内漂翼梢前缘涡及其复合效应。以及超长边条涡系更强。早就有论文证明:“与同类型的后掠翼布局相比,前掠翼布局具有失速迎角大且失速特性好,较大的可用升力和良好的大迎角等特性。”
9、航程和作战半径:>=F35B,采用前掠翼、巡航段高升阻比。在油量略少于F35B的情况下达到和略超F35B的航程和作战半径(初步估计可以在九成油、九成翼面积的情况下,达到F35B作战半径的108%,也就是900km左右。未计算平尾垂尾减面积等带来的升阻比提高因素。)
10、弹仓/外挂点/挂弹数:
(一)隐身必选项----机腹双仓,长度4.5M,宽度每仓1.1~1.2m,深度0.55m,4~6空空弹,8~12SDB,并可以挂载500~1000kg弹药或者适合隐形机内置的反舰弹(需要专门设计)。
(二)隐身备选项----主翼下或者尾撑的中前段,一个半埋弹仓外套隐形茧仓套:靠近机身的主翼/尾撑下设置半埋挂架,可以挂载小翼展的CUDA左右各一到二枚、共计二到四枚。外面套上隐形茧仓套。或者SDB弹2~4枚。
(三)非隐身必选项----注:上述第(二)项,此项如果增重较多可以取消隐身、半埋设计,该处如果不搞半埋、不搞隐形套的情况下,则此处可为普通的翼下重载外挂点。
(四)非隐身必选项----主翼中段重载外挂点一个:可以采用类似J10的复合挂架、4枚空空弹或者对地弹。
(五)非隐身必选项----翼梢挂点:空空弹或者SDB弹各一。
上述合计:隐身状态(4~6空空弹 or 8~12SDB)+(2~4CUDA or SDB)=隐身状态6~10枚含有CUDA的空空弹 or 10~16枚SDB
非隐身状态(4~6空空弹 or 8~12SDB)+(2~4CUDA or SDB)+(4枚空空弹或者对地弹)+翼梢2枚=非隐身状态最多16空空弹 or 22枚SDB对地弹

二、气动设计----

1、机头:棱型机头,棱边为边条之一。
2、机身:升力体翼身融合一体化机身
3、进气道:单锥或者双锥DSI进气道
4、主翼:上单翼或者接近上单翼,W型主翼带有前掠翼段,翼展较小,此设计用于减重
前掠段后缘前掠38~45°,前缘前掠30°~38°之间。可切角。边条视为W翼的内侧部分
5、边条:
无鸭翼、以减重。采用两段式超长边条、三涡系复合。机头到座舱,为机头棱边,为第一段边条,向前下倾10°左右,在高迎角下发挥作用,其最大升力所在的机身迎角大约在55°左右可以作用到65°等角度。
第二段边条为座舱到主翼翼根距离,该段后掠角为75°左右,宽度为进气道上表面的宽度、接近主翼的部位甚至超出进气道上表面的宽度。此边条很宽。不仅宽而且为超长边条,远长于正常式后掠翼布局的边条。如此边条涡升力更强、其本身即超过F22和F35。其后,并进一步增强。边条涡系(内侧涡/内缘涡)向后向外移动、与前掠翼的向内向后流动的翼尖涡(外缘涡)相互吸引和复合,产生更大涡效。也就是说,上述复合涡效,较之于F22和F35强得多。。。。。。。。。该边条与前掠翼的前缘的夹角为锐角大约为70多度的锐角。
大迎角时候,机头涡增强、并与边条涡(内侧涡/内缘涡)复合,再与前掠翼的内漂的翼尖涡(外缘涡)复合,延迟破裂和增强涡效。三涡系复合,增强大迎角性能,好于F35以及F22是情理之中。

6、垂尾/垂尾减重:外倾全动小双垂尾。减重、减少侧面RCS。配合矢推,一起达到大迎角过失速控制,以及控制偏航。垂尾处于主翼和平尾之间,遮住尾喷口为好。

7、平尾:以放大的尾边条结合矢推和襟副翼差动,来进行俯仰等控制。平尾前缘与对面主翼前缘平行,平尾后缘与同侧主翼的后缘平行。为菱形平尾。平尾及其尾撑,大部分延伸出尾喷口之外。


三、技术难点:前掠翼震颤和气动发散问题的解决-----
1、主要通过限制最大速度、缩短前掠W翼的前掠段、采用复材强化结构、飞行中利用震颤向上竖起翼梢段减短震颤力臂和压制震颤、等等措施,来综合解决。综合提高限制范围内的高速性。[ps:谁知道SU37的最大速度实验结果?]

主翼折叠段、及可折翼的作用:震颤以及气动发散问题的解决----

在主翼翼展每侧末梢1.25~1.5m左右处,设置主翼的折叠机构。也就是外翼段为1.25~1.5m左右的长度可以折叠和竖起。用于舰载,以及飞行中的竖起达到减震和提高高速性的作用。
高速达到一定马赫数,气动发散达到一定程度,折叠翼的外翼段开始顺势翘起、竖起,直到外翼段以17°外倾竖立。从而缩短气动发散的力臂、以及增加竖起段机翼重量对于主翼震颤的压制,从而减少前掠翼天生的震颤和气动发散,以及减少马赫锥、减少一部分激波阻力。外翼段竖起后马赫锥更小更有利于高速。从而提高高速性。同时,在同样速度下较之于不折叠的前掠翼、明显降低气动发散和震颤。

主翼前掠段震颤以及气动发散,另外通过敷设复合材料提高强度等办法和综合措施来解决。到达1.6~1.7Ma的极速和超巡。


有人问:你采取上述措施,能达到1.7Ma?我说,“金雕”Su--47(苏-47)前掠翼翼展:16.7米,尚且达到最大速度1.6马赫。何况我翼展十米级、并且可折翼?俺的设计,不排除前掠翼可以达到2.0ma

有人问:你干嘛用前掠翼?我说,发动机不如人,加上短垂战机需要高升力高升阻比、短距离起降,需要在提高载重情况下保持一定航程和作战半径,需要一定亚音速作战性能、低速对地攻击性能,而前线战斗机不需要过高速度,因此,前掠翼就是比较好的选择。前掠翼飞行器相比于传统后掠翼飞机具有结构、机动、以及可控度上几方面的优势。如更高的缠斗操控能力和更高的升阻比。与相同翼面积的后掠翼飞机相比,前掠翼飞机的升力更大,载重量增加30%,因而可缩小飞机机翼,降低飞机的迎面阻力和飞机结构重量;减少飞机配平阻力,加大飞机的亚音速航程;改善飞机低速操纵性能,缩短起飞着陆滑跑距离。据美国专家计算,F-16战斗机若使用前掠翼结构,可提高转变角速度 14%,提高作战半径34%,并将起飞着陆距离缩短35%。

2、减重问题如何解决
减重措施:(1)较之于F35B,减重措施主要是主翼缩短及减少面积、理论上,达到同样升力,前掠翼较之于同升力后掠翼,最多可以减少24%左右或者略多的翼面积。仅此一块的重量就可观。(同时减少的摩擦阻力、激波阻力等同样可观。加上前掠翼布局更符合面积律等因素,在升力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提高升阻比、增加航程或者同航程可以减少载油量)。
(2)采用全动垂尾,在高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较之于固定垂尾的面积和重量减小接近一半、[此举同时可以减少双外倾垂尾的负升力、以及减少湿面积、摩擦阻力、激波阻力,也就是较之于F35B的升力特性更好、升阻比更好]。
(3)前掠翼易于配平,结合矢推的配平,全动平尾面积较之于正常式布局可以略减小、同时减少湿面积和摩擦阻力激波阻力、提高升阻比。
(4)采用中航钛合金三D激光打印结构技术、结构性减重,中航已经在J31上面尝试过的机翼机身一体化结构的制造技术、减重。
(5)利用前掠翼布局上述几个方面的升阻比高的优势,适当减少内油0.5t。
(6)其他减重措施、包括取消减速板、取消机炮、适当简配某些电子选配件等等。上述方案,加上发动机的增重、机翼折叠部的增重,综合下来,合计希望减重1t左右达到13t+的空重。综合来说,中航还是有局部的一些技术优势、去努力抵消、部分抵消发动机推力不足的问题,乃至赢得一定量化的优势。


3、矢推控制技术
将前掠翼布局与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综合使用,飞机在空战中如虎添翼。但是需要探索、积累经验、编制控制率等。这需要时间和金钱。

四、综合------
本机是飞行中可折翼的“中等前掠角”的前掠W翼四代隐形战机,注重低速性、起降性能、亚跨音速升阻比和航程与缠斗性能、升力特性和载弹量、大迎角操控能力、以及兼顾一定速度下的超巡和最大速度、并且是内置和外挂弹药达到一定数量的中型隐形前线战斗攻击机。

在发动机略弱于F35B的情况下、在航程基本持平或者略超于F35B的要求下,载弹量、空战推比、机动性敏捷性、大迎角性能等持平于或者略强于同样载弹重量情况下的F35B。其中,大迎角性能作为单项指标,可以好于F22。

主要采购对象为:空军,前线支援战斗攻击机,海军:两栖攻击舰舰载机。配备数量:空军一百架,海军一百到两百架。共计2百到3百架。以及,外销外军一定数量。

五、图呢?
好吧,本楼主从幼儿园开始、画画不及格、不会画图,在此,呼叫@高山、@东方的太阳、@草根设计师,在J20玲珑舰载机的图样的基础上,去掉鸭翼,机舱后加上升力风扇,双发改为单发。ok,那就是俺心目中的无鸭翼双边条三涡系短垂CHN-STOVL隐形战斗攻击机。俺一介文科僧,请君轻拍。谢谢。   yes413a@163.com
码字儿眼睛疼。碎觉了。

呼叫@高山 @草根设计师  @东方的太阳,要有人能画出来就好啦
目前看来前掠翼都是妖孽~

横竖撇捺 发表于 2015-3-26 22:44
目前看来前掠翼都是妖孽~


俺的构思可能是以妖孽克制妖孽
横竖撇捺 发表于 2015-3-26 22:44
目前看来前掠翼都是妖孽~


俺的构思可能是以妖孽克制妖孽
发动机弱于F135,几乎所有性能都超过肥电B,仅靠改个气动布局就行了?俺很奇怪拥有X-29的美帝是傻子吗?
Too Good To Be Possible
性能和可靠性都达标的发动机是个大问题。
唉。。。3D激光打印大法好,什么物理定律都可以绕过去
比1.7吨的F135还重300KG,那岂不是2吨?就算17吨的推力,岂不是推重比8的级别?WS15核心机是大于F135的
空战的时候推比真的太感人了!2.75吨内油,不知道能不能开加力5分钟,然后飞回200海里之外的航母甲板
buyaoluanlai 发表于 2015-3-27 01:58
比1.7吨的F135还重300KG,那岂不是2吨?就算17吨的推力,岂不是推重比8的级别?WS15核心机是大于F135的
我看到的数据  F135是1.5t,WS15是1.8t
CVN福特 发表于 2015-3-27 00:13
发动机弱于F135,几乎所有性能都超过肥电B,仅靠改个气动布局就行了?俺很奇怪拥有X-29的美帝是傻子吗?{:1 ...
同面积前掠翼升力比后掠翼大三成三

至于拥有X-29的美帝,他不能解决气动发散又咋办?

本文关键提出了解决气动发散的思路-------------可折翼减短震动发散力臂、以及压制震动与气动发散。你可以质疑这个思路。
yes413aa 发表于 2015-3-27 07:03
同面积前掠翼升力比后掠翼大三成三

至于拥有X-29的美帝,他不能解决气动发散又咋办?
俺好像之前就质疑过了,前掠翼+折叠翼,这机翼强度,呵呵了。。。
CVN福特 发表于 2015-3-27 07:45
俺好像之前就质疑过了,前掠翼+折叠翼,这机翼强度,呵呵了。。。
你到底看了文中关于可折翼的描述没?
CVN福特 发表于 2015-3-27 07:45
俺好像之前就质疑过了,前掠翼+折叠翼,这机翼强度,呵呵了。。。
给你重发一遍----------

在主翼翼展每侧末梢1.25~1.5m左右处,设置主翼的折叠机构。也就是外翼段为1.25~1.5m左右的长度可以折叠和竖起。用于舰载,以及飞行中的竖起达到减震和提高高速性的作用。
高速达到一定马赫数,气动发散达到一定程度,折叠翼的外翼段开始顺势翘起、竖起,直到外翼段以17°外倾竖立。从而缩短气动发散的力臂、以及增加竖起段机翼重量对于主翼震颤的压制,从而减少前掠翼天生的震颤和气动发散,以及减少马赫锥、减少一部分激波阻力。外翼段竖起后马赫锥更小更有利于高速。从而提高高速性。同时,在同样速度下较之于不折叠的前掠翼、明显降低气动发散和震颤。

主翼前掠段震颤以及气动发散,另外通过敷设复合材料提高强度等办法和综合措施来解决。到达1.6~1.7Ma的极速和超巡。
给你重发一遍----------

在主翼翼展每侧末梢1.25~1.5m左右处,设置主翼的折叠机构。也就是外翼段为1.25 ...
17度外倾竖立是怎么得出来的?

ertert 发表于 2015-3-27 07:59
17度外倾竖立是怎么得出来的?


你也可以90°竖立,这样翼稍竖立段翼面的下压作用是最强。但是这样就侧向不隐形了。

最佳隐形角度是25~27°外倾,这里为了兼顾翼稍竖立段翼面的下压作用,把外倾角设置到外倾17°[也就是(27*0.618)]。兼顾下压和隐形。
ertert 发表于 2015-3-27 07:59
17度外倾竖立是怎么得出来的?


你也可以90°竖立,这样翼稍竖立段翼面的下压作用是最强。但是这样就侧向不隐形了。

最佳隐形角度是25~27°外倾,这里为了兼顾翼稍竖立段翼面的下压作用,把外倾角设置到外倾17°[也就是(27*0.618)]。兼顾下压和隐形。
yes413aa 发表于 2015-3-27 07:52
给你重发一遍----------

在主翼翼展每侧末梢1.25~1.5m左右处,设置主翼的折叠机构。也就是外翼段为1.25 ...
看看TSQ这个帖子,问题还是有的,不吹风就没法证明其优越性。
http://lt.cjdby.net/thread-608388-1-1.html
CVN福特 发表于 2015-3-27 08:07
看看TSQ这个帖子,问题还是有的,不吹风就没法证明其优越性。
http://lt.cjdby.net/thread-608388-1-1.h ...
我擦  TSQ与我想到一块了   你的发言在哪儿?
你也可以90°竖立,这样翼稍竖立段翼面的下压作用是最强。但是这样就侧向不隐形了。

最佳隐形角度是 ...
冀展只有10米,两边各弯起上翘17度,你的机翼是什么做的?
ertert 发表于 2015-3-27 08:20
冀展只有10米,两边各弯起上翘17度,你的机翼是什么做的?

你看了正文没有?


给你重发一遍----------

在主翼翼展每侧末梢1.25~1.5m左右处,设置主翼的折叠机构。也就是外翼段为1.25~1.5m左右的长度可以折叠和竖起。用于舰载,以及飞行中的竖起达到减震和提高高速性的作用。











也就是不竖立的部分翼展是大约七米多



不折叠和可折叠部分之间,有折叠及作动机构
你看了正文没有?



你先设计出这样的折叠机构和材料再吹吧。
不管是0度、17度都能承受0~9G的升力不断掉再说。
ertert 发表于 2015-3-27 08:35
你先设计出这样的折叠机构和材料再吹吧。
不管是0度、17度都能承受0~9G的升力不断掉再说。

反向的折翼例子参见女武神
反向的折翼例子参见女武神
女武神是战斗机吗?女武神折翼能飞大过载9G?
ertert 发表于 2015-3-27 09:11
女武神是战斗机吗?女武神折翼能飞大过载9G?
其他例子例如J15的折叠机构
有升力风扇还搞前掠翼岂不画蛇添足
13128611786 发表于 2015-3-27 09:16
有升力风扇还搞前掠翼岂不画蛇添足
前掠翼的高升力,是补足升力风扇的增重不足。
垂直起降还没出来呢,要求太多了
楼主你确定这样的机翼对材料要求不会远超现在的机翼?
我估计有这么牛逼的材料水平发动机肯定超越F136了。。。
米格-25/31的成功不是苏联人设计能力或者说集成能力有多强,而是美帝根本没去搞截击机,苏联一直独秀才显得他们很牛逼的样子。
我觉得发动机和气动的关系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内力和招数,内力是本源,招数是枝叶,固本培元才能枝繁叶茂。
楼主,我认为你先冷静冷静,有时间去看看航空方面的一些书籍,看看资料,然后再考虑什么东西是否可行。你现在这样投入精力去想,产生不了多大实际意义。
其他例子例如J15的折叠机构
J15的机翼折叠后是用于停放的,不受力。
你的飞机,17度时不受力?
ertert 发表于 2015-3-27 09:32
J15的机翼折叠后是用于停放的,不受力。
你的飞机,17度时不受力?
J15平飞的时候  它的折叠翼面呈水平态,可以锁死。我的竖起而已,一样可以锁死。
TSQ 发表于 2015-3-27 09:29
楼主,我认为你先冷静冷静,有时间去看看航空方面的一些书籍,看看资料,然后再考虑什么东西是否可行。你现 ...

业余爱好
搞着玩而已

还是请发表高见吧

yes413aa 发表于 2015-3-27 11:25
业余爱好
搞着玩而已



我没啥高论。
我认为你的这个想法实现的可能很小,国内J20还在研制中,鹘鹰还在评估,垂直降落这个东西只是个概念,到不了真正项目程度,等到J20和鹘鹰搞定后,到时候是不是需要这样的东西都是问题。
另外国内发动机研制与美国差距很大,发动机搞定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等漫长的时间过了,需求也变了。
yes413aa 发表于 2015-3-27 11:25
业余爱好
搞着玩而已



我没啥高论。
我认为你的这个想法实现的可能很小,国内J20还在研制中,鹘鹰还在评估,垂直降落这个东西只是个概念,到不了真正项目程度,等到J20和鹘鹰搞定后,到时候是不是需要这样的东西都是问题。
另外国内发动机研制与美国差距很大,发动机搞定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等漫长的时间过了,需求也变了。
2015-3-27 12:19 上传

TSQ 发表于 2015-3-27 12:05
我没啥高论。
我认为你的这个想法实现的可能很小,国内J20还在研制中,鹘鹰还在评估,垂直降落这个东 ...
这个想法实现的可能确实很小。我只是作为一种构想提出来发烧友讨论而已
chendelei1980 发表于 2015-3-27 12:19
赞图,收了




感谢

yes413aa 发表于 2015-3-27 11:24
J15平飞的时候  它的折叠翼面呈水平态,可以锁死。我的竖起而已,一样可以锁死。


J15只有在一个状态(水平)下,机翼受力。
而你的飞机要在两个状态下(水平、倾斜17度),机翼受力。

你先设计出一个水平和17度都锁死的机翼结构再说,请画出结构图和所用材料。
注意,不管是水平还是17度,都能承受高G,例如7.5G。还要求高G飞行中能够从0到17度转。还要求转17度后,机翼内部的管线、框架结构不露出来。
yes413aa 发表于 2015-3-27 11:24
J15平飞的时候  它的折叠翼面呈水平态,可以锁死。我的竖起而已,一样可以锁死。


J15只有在一个状态(水平)下,机翼受力。
而你的飞机要在两个状态下(水平、倾斜17度),机翼受力。

你先设计出一个水平和17度都锁死的机翼结构再说,请画出结构图和所用材料。
注意,不管是水平还是17度,都能承受高G,例如7.5G。还要求高G飞行中能够从0到17度转。还要求转17度后,机翼内部的管线、框架结构不露出来。

ertert 发表于 2015-3-27 13:39
J15只有在一个状态(水平)下,机翼受力。
而你的飞机要在两个状态下(水平、倾斜17度),机翼受力。
...


管线、结构外露问题,这个可以参考女武神。
另外,如果不考虑重量问题,在同一轴线上布置两个状态的承力锁死机构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个人以为两个锁位是远远不够的,在锁死状态承受高G较容易,但在载荷下改变状态将会很困难,狗斗中发生垂直机动时速度变化区间比较大,时间间隔也很短,普通的折翼机构难以保证在频繁地在几秒内,-2G~4G载荷下在两折角下切换,并保证其可靠性。如果在机动前就强制外翼段放平,则相当于额外限制了可用包线;而高载荷无级折翼机构则大大增加了技术复杂性和重量。

此外,@yes413aa 楼主一直没有讨论几个问题:
1.前掠翼\折翼对整体隐身(尤其是正面)的影响。
2.折翼机构的增重问题对推比和滚转率的影响。
3.外前掠翼上折后在可能在偏航轴分量上的出现的非对称震颤发散(尤其是在大迎角下)。
4.外前掠翼上折后副翼与外倾全动垂尾间的耦合或者解耦问题。
5,类似AN/ALR94或其他共形天线在前掠翼的布置问题。
ertert 发表于 2015-3-27 13:39
J15只有在一个状态(水平)下,机翼受力。
而你的飞机要在两个状态下(水平、倾斜17度),机翼受力。
...


管线、结构外露问题,这个可以参考女武神。
另外,如果不考虑重量问题,在同一轴线上布置两个状态的承力锁死机构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个人以为两个锁位是远远不够的,在锁死状态承受高G较容易,但在载荷下改变状态将会很困难,狗斗中发生垂直机动时速度变化区间比较大,时间间隔也很短,普通的折翼机构难以保证在频繁地在几秒内,-2G~4G载荷下在两折角下切换,并保证其可靠性。如果在机动前就强制外翼段放平,则相当于额外限制了可用包线;而高载荷无级折翼机构则大大增加了技术复杂性和重量。

此外,@yes413aa 楼主一直没有讨论几个问题:
1.前掠翼\折翼对整体隐身(尤其是正面)的影响。
2.折翼机构的增重问题对推比和滚转率的影响。
3.外前掠翼上折后在可能在偏航轴分量上的出现的非对称震颤发散(尤其是在大迎角下)。
4.外前掠翼上折后副翼与外倾全动垂尾间的耦合或者解耦问题。
5,类似AN/ALR94或其他共形天线在前掠翼的布置问题。
楼主能写这么多,一个图都没有,真是醉了,请高手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