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超级大国的地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10:34


1. 为何是洲际级的超级大国
认识大国的兴衰演化历史,必须清晰的辨明哪些国家处于怎样的国家地位序列之中。不同历史时期,超级大国、中等国家名单在不断的变动。19世纪末期,随着两次科技革命的爆发,大国名单里增加了美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新兴强权,而西班牙、荷兰、奥斯曼、莫卧儿和清帝国则从大国的地位急速下降。然而,新旧国家秩序构成了激烈的冲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构成的两极世界,取代了原本由一系列中等国家组成的国际秩序。20世纪初期,大国名单里包括英法两个殖民帝国、德意日三个新兴强权、美苏两个幕后超级大国。进入1950年代以后,英法殖民帝国逐步解体,德意日作为战败国失去了政治大国地位,美苏主导了国际格局,而中国递补上来,进入了大国名单。19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欧盟作为一个超国家联合体登上政治舞台,21世纪初期的国际政治格局由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主导,中国、俄国、欧盟则作为列强进行博弈,同时日本、印度、巴西也作为候补大国被世界所关注。2008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之后,人们发现中国正在快速地从“列强”当中脱颖而出,在经济体量、金融储备、国际贸易影响力、军事实力等方面,向超级大国方向发展。2013年之后,中国的PPP产值超过了美国,GDP产值也在不断缩减与美国的差距。如果具体分析经济生产的成分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已经超过美国,占世界四分之一,而装备制造业(重工业)则超过了三分之一。发电量、汽车产量、现代能源消耗、农业产量各个方面也全部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这种地位类似于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占据的国际经济地位。但是与当时的世界不同的是,目前世界工业化扩散和分布更加广泛,而发达国家实现了去工业化,在一国之内要想覆盖产业链条正在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普遍的趋势是进行经济协作,取长补短,而那些能够建立强大的自主工业的国家,发言权依旧很重。

国家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取决于相对权势的大小。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了它将会超越“中等国家“的范畴,而进入超级大国领域,但是与美国这样的全球性超级大国不同,中国的大国地位会是洲际级的。从主观上来说,中国的历史经验表明”列国自有疆“,在各个国家的边际地带存在长期争夺,但又无法稳定控制的区域。中国古代形成了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自辽东到河西走廊为北界的口袋形疆域格局。东北亚平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则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分分合合。现代中国形成以后,依靠新的技术革命和人口增长,最终形成了目前雄鸡形状的大陆疆域格局。由此,中国获得了进入东北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通道。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技术实力的增长,中国海权力量不断进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向印度洋进发也是必由之路。这样就形成了陆海双栖的国家外部发展路线。因此,中国即便在经济技术层面上达到了超级大国的水准,也还是会自我约束为一个洲际级的大国而非全球大国。“大国崛起自守成而消亡自扩张”,在达到胜利顶点时必然高处不胜寒。中国古代形成的同心圆式等差秩序格局,将列国分为不同亲疏远近,按照不同方式对待,这是持盈保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客观角度讲,中国的战略资源是有限的,并且还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其中最大的变数就是印度。日本、韩国虽然是发达经济体,但是国家的体量有限,已经达到了发展的极限;东南亚国家无法完成中南半岛的版块整合,也就不能构成未来强权的基础;只有印度目前基本完成了南亚次大陆的整合,并且坐拥10亿级的人口规模,在国家战略上雄心勃勃且持续不断地寻求大国地位。因此,中国在构建洲际级的超级大国地位时,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于印度。目前,对我国比较有利的格局是欧盟和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被美国引入搏击的舞台,美国忙于重构中东的权力格局,伊朗正在逐步崛起,而阿富汗-巴基斯坦可能进入较为稳定的时期。这样一来,在印度西侧就构成了一个较为强大的挑战势力。历史上,印度次大陆的征服者都是来自于波斯-阿富汗高原地带,经过开伯尔山口,前往印度。海洋时代到来后,英法等海上强权利用印度面朝大海一面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民族种族矛盾复杂尖锐,以较小的政治军事力量,通过长期的战略博弈最终征服了次大陆。因此,如果我国努力发展陆上和海上两条战略通道,并且以军事、政治手段跟进,那么就可以在海上和波斯高原两个方向对印度形成牵制。这样一来,中国实际也只能成为一个洲际的超级大国,而不会向全球各地扩张。

2.中国的两条线问题
作为一个洲际级的超级大国,而且还是快速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必须维护两条线:一条是安全线,主要在第一岛链;一条是发展线,主要在印度洋。这是全球超级大国或者中等国家所不用面对的,它们要么已经发展完毕,要么只需要关注发展。这对于中国的外交政治和军事建设提出了许多自相矛盾,却又必须处理好的要求。比如,对于安全线来说,我们要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局面,而从发展角度来看,我们又必须跟韩国建立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这种联系势必令朝鲜被孤立;从安全角度看,国家的统一势在必行,可现在两岸经济联系似乎又在往经济政治统一方向走。周边国家和域外大国,也在利用中国在安全和发展两条线上的矛盾,在中国身上谋求利益。

我国对于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两手抓两手都要赢,具体对策则是“稀释”问题。在发展线上,中国积极谋求与拉美、非洲国家发展关系,在远离中国安全线的地方建立发展点。这样就相对削弱了韩国、台湾、东南亚在中国发展链条上的比重。同时,努力提高中国在这些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比重,从而出现它们依赖我们,而我们不依靠它们的状况。这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当前,是有可能做到的。

3. 在两条线上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力量
在军事建设问题上,从中国海军既建造了071型船坞登陆舰,又建造了072A型坦克登陆舰的情况看,解放军是在“两条腿走路”。显然,解放军不会放松对周边安全事态的关注,但又要为国家的远期发展保驾护航。解放军正在努力的对海空军进行改造,按照超级大国美国的框架来构建远程打击力量体系,但是其中填补的是中国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技术装备,从而在技术上实现自立,在费用上做到节约。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解放军似乎正在成为最坚定的“美粉”,但又是按照简约版的“王师”来打扮自己。毕竟,在安全和发展两条线上建设军队,美国的模板是最完善的。(苏联模板只是提供了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1)海军建设的图景
2020年后,我们在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广阔海域上,将会看到飘扬中国海军旗的航空特混舰队、两栖远征支队、远程护航编队的身影,水下则有可靠的战略导弹核潜艇进行战略威慑值班,并且有十几艘攻击型核潜艇负责巡逻、护航、保护战略核潜艇。在近海则有大量的巡逻舰、反潜巡逻机和海岸警卫船只日夜巡逻,保护近海安全和南海岛礁权益。我军三大舰队编制可能不会发生变动,但是会建立许多临时授予番号的作战群编制,用来执行夺取制海权、两栖登陆、护航巡逻等任务。为了保持战略值班能力,航母数量需要增加到四艘(001、001A、002和002A型常规动力航母),战略导弹核潜艇保持在六艘(094型和096型),两栖攻击舰增加到九艘(071型和07X型)。为其提供护航保障的舰艇,由16艘攻击型核潜艇、64艘驱护舰(盾舰约40艘)组成。这样,随时都有航母特混舰队(1艘航母+1个驱支+1艘核潜艇+大补),两栖远征支队(1艘07X+2艘071+半个驱支+1艘核潜艇+大补),1~2个远程护航编队(半个驱支分别编成)。另外,在太平洋、南海、印度洋需要3~4艘攻击型核潜艇巡逻和为战略核潜艇护航。这样一来,各个主战舰艇都是按照值班、训练、休整的节奏,分配任务时间。

(2)空军建设的图景
空军提出的“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目标,要想实现的话就要建立空军航天兵部,把航天作为一个兵种纳入到空军军种里,并且建立航天战役学理论。其中,太空站、全套卫星系统、战略反导系统、超高速打击系统等珍贵资产是空军争夺的目标,而且空军自己现在先要建立战区级的防空反导系统来作为起点。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来看,中国空军已经可以拥有较为可靠的导弹空袭能力,轰6K的价值比较大,但是还是需要新式的隐身中程轰炸机来取代它。战术空军方面,解放军已经开始构建完整的空中C4ISR、作战支援、战略运输系统,只是在飞行平台方面只能满足周边作战的需求。作战飞机方面,已经建立了重型、轻型、歼轰、电抗等飞机体系,并且积极研发和装备四代隐身战斗机。2020年以后,中国空军现代化作战飞机比例会超过80%,数量增加到1100架以上。虽然无法与美国相媲美,但是已经足以作为一个洲际级的远程打击力量执行作战任务了,包括空天攻防、战略空袭、战略投送、夺取制空权、战役战术遮断等。其中,空降兵可能会保持特战、机械化和摩托化并举的结构,而战略运输机数量增加到100架以上,足以投送一个机械化空降师的部队了。

(3)陆军建设图景
目前,解放军还没有一个陆军总部来协调陆军的日常建设问题,而是依靠总参和七大军区来进行建设,七大军区其实就是七个陆军司令部。所以,如何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陆军建设体系,将会是下一步改革要 着重考虑的问题。我军在历经裁剪之后,尚且保留了18个集团军和疆藏军区等20个战役军团单位。考虑到朝鲜半岛和台湾岛问题的存在,这些部队的规模已经不能说是很充裕了。但是,为了实现其现代化,要付出的努力还是很大的。陆军部队现代化过程的不均衡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在集团军之间,就是在师旅之间,甚至营与营之间都存在较大的装备差异。这种更新模式应当是比较谨慎的,而且重在让更多的部队见识和学习现代化装备。

从外界环境看,世界各国陆军部队普遍陷入停滞阶段,这不是仅仅中国一家的问题。与四代战机、新式舰艇相比,陆军的发展方向变动较大,而且捉摸不定。但是解放军提出的信火一体战、目标中心战等战役战术思想来看,解放军对于陆军建设的重点还是很有把握的。从珍宝岛事件开始,我军就意识到了传统火力打击系统效率的低下,开始了炮兵自动化系统研究,这是我国陆军信息化的开端。1979年对越作战和1980年代轮战的实践,令解放军深刻理解了为何“现代战争是炮战”。而火炮这种间接火力打击手段,对于信息化的需求是很高的,所以开始引进炮兵侦察雷达、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等,并且在90年代研发的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当中,引入了作战系统的理念。海湾战争的示范效果,则是进一步加深了现代火力作战的理解,特别是空地一体化的联合作战,威力十分巨大。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可以发现解放军的坦克、步战车和自行火炮等基本装甲战斗车辆的研发一直走在前沿,而更新速度却没有那样快。相反,对陆军特种兵、综合火力压制系统、野战防空系统、陆航和作战支援、后勤 保障系统的投入和更新则比较快,特别是注重精确制导弹药、三军统一数据链、战场网络的建设。虽然装备平台陈旧了一些,但是作战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陆军的机械化建设正在进入快车道。考虑到中国庞大的汽车工业、石油生产和加工工业以及冶金、橡胶、机械加工等,实现陆军机械化倒不是很难,但是要维持这庞大的先进机械化装备的训练、演习、保养和作战,却必然是个比较沉重的负担。因此,必须在平时就做好战略资源和原材料的储备工作,以避免资源不足。


1. 为何是洲际级的超级大国
认识大国的兴衰演化历史,必须清晰的辨明哪些国家处于怎样的国家地位序列之中。不同历史时期,超级大国、中等国家名单在不断的变动。19世纪末期,随着两次科技革命的爆发,大国名单里增加了美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新兴强权,而西班牙、荷兰、奥斯曼、莫卧儿和清帝国则从大国的地位急速下降。然而,新旧国家秩序构成了激烈的冲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构成的两极世界,取代了原本由一系列中等国家组成的国际秩序。20世纪初期,大国名单里包括英法两个殖民帝国、德意日三个新兴强权、美苏两个幕后超级大国。进入1950年代以后,英法殖民帝国逐步解体,德意日作为战败国失去了政治大国地位,美苏主导了国际格局,而中国递补上来,进入了大国名单。19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欧盟作为一个超国家联合体登上政治舞台,21世纪初期的国际政治格局由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主导,中国、俄国、欧盟则作为列强进行博弈,同时日本、印度、巴西也作为候补大国被世界所关注。2008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之后,人们发现中国正在快速地从“列强”当中脱颖而出,在经济体量、金融储备、国际贸易影响力、军事实力等方面,向超级大国方向发展。2013年之后,中国的PPP产值超过了美国,GDP产值也在不断缩减与美国的差距。如果具体分析经济生产的成分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已经超过美国,占世界四分之一,而装备制造业(重工业)则超过了三分之一。发电量、汽车产量、现代能源消耗、农业产量各个方面也全部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这种地位类似于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占据的国际经济地位。但是与当时的世界不同的是,目前世界工业化扩散和分布更加广泛,而发达国家实现了去工业化,在一国之内要想覆盖产业链条正在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普遍的趋势是进行经济协作,取长补短,而那些能够建立强大的自主工业的国家,发言权依旧很重。

国家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取决于相对权势的大小。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了它将会超越“中等国家“的范畴,而进入超级大国领域,但是与美国这样的全球性超级大国不同,中国的大国地位会是洲际级的。从主观上来说,中国的历史经验表明”列国自有疆“,在各个国家的边际地带存在长期争夺,但又无法稳定控制的区域。中国古代形成了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自辽东到河西走廊为北界的口袋形疆域格局。东北亚平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则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分分合合。现代中国形成以后,依靠新的技术革命和人口增长,最终形成了目前雄鸡形状的大陆疆域格局。由此,中国获得了进入东北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通道。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技术实力的增长,中国海权力量不断进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向印度洋进发也是必由之路。这样就形成了陆海双栖的国家外部发展路线。因此,中国即便在经济技术层面上达到了超级大国的水准,也还是会自我约束为一个洲际级的大国而非全球大国。“大国崛起自守成而消亡自扩张”,在达到胜利顶点时必然高处不胜寒。中国古代形成的同心圆式等差秩序格局,将列国分为不同亲疏远近,按照不同方式对待,这是持盈保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客观角度讲,中国的战略资源是有限的,并且还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其中最大的变数就是印度。日本、韩国虽然是发达经济体,但是国家的体量有限,已经达到了发展的极限;东南亚国家无法完成中南半岛的版块整合,也就不能构成未来强权的基础;只有印度目前基本完成了南亚次大陆的整合,并且坐拥10亿级的人口规模,在国家战略上雄心勃勃且持续不断地寻求大国地位。因此,中国在构建洲际级的超级大国地位时,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于印度。目前,对我国比较有利的格局是欧盟和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被美国引入搏击的舞台,美国忙于重构中东的权力格局,伊朗正在逐步崛起,而阿富汗-巴基斯坦可能进入较为稳定的时期。这样一来,在印度西侧就构成了一个较为强大的挑战势力。历史上,印度次大陆的征服者都是来自于波斯-阿富汗高原地带,经过开伯尔山口,前往印度。海洋时代到来后,英法等海上强权利用印度面朝大海一面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民族种族矛盾复杂尖锐,以较小的政治军事力量,通过长期的战略博弈最终征服了次大陆。因此,如果我国努力发展陆上和海上两条战略通道,并且以军事、政治手段跟进,那么就可以在海上和波斯高原两个方向对印度形成牵制。这样一来,中国实际也只能成为一个洲际的超级大国,而不会向全球各地扩张。

2.中国的两条线问题
作为一个洲际级的超级大国,而且还是快速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必须维护两条线:一条是安全线,主要在第一岛链;一条是发展线,主要在印度洋。这是全球超级大国或者中等国家所不用面对的,它们要么已经发展完毕,要么只需要关注发展。这对于中国的外交政治和军事建设提出了许多自相矛盾,却又必须处理好的要求。比如,对于安全线来说,我们要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局面,而从发展角度来看,我们又必须跟韩国建立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这种联系势必令朝鲜被孤立;从安全角度看,国家的统一势在必行,可现在两岸经济联系似乎又在往经济政治统一方向走。周边国家和域外大国,也在利用中国在安全和发展两条线上的矛盾,在中国身上谋求利益。

我国对于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两手抓两手都要赢,具体对策则是“稀释”问题。在发展线上,中国积极谋求与拉美、非洲国家发展关系,在远离中国安全线的地方建立发展点。这样就相对削弱了韩国、台湾、东南亚在中国发展链条上的比重。同时,努力提高中国在这些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比重,从而出现它们依赖我们,而我们不依靠它们的状况。这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当前,是有可能做到的。

3. 在两条线上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力量
在军事建设问题上,从中国海军既建造了071型船坞登陆舰,又建造了072A型坦克登陆舰的情况看,解放军是在“两条腿走路”。显然,解放军不会放松对周边安全事态的关注,但又要为国家的远期发展保驾护航。解放军正在努力的对海空军进行改造,按照超级大国美国的框架来构建远程打击力量体系,但是其中填补的是中国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技术装备,从而在技术上实现自立,在费用上做到节约。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解放军似乎正在成为最坚定的“美粉”,但又是按照简约版的“王师”来打扮自己。毕竟,在安全和发展两条线上建设军队,美国的模板是最完善的。(苏联模板只是提供了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1)海军建设的图景
2020年后,我们在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广阔海域上,将会看到飘扬中国海军旗的航空特混舰队、两栖远征支队、远程护航编队的身影,水下则有可靠的战略导弹核潜艇进行战略威慑值班,并且有十几艘攻击型核潜艇负责巡逻、护航、保护战略核潜艇。在近海则有大量的巡逻舰、反潜巡逻机和海岸警卫船只日夜巡逻,保护近海安全和南海岛礁权益。我军三大舰队编制可能不会发生变动,但是会建立许多临时授予番号的作战群编制,用来执行夺取制海权、两栖登陆、护航巡逻等任务。为了保持战略值班能力,航母数量需要增加到四艘(001、001A、002和002A型常规动力航母),战略导弹核潜艇保持在六艘(094型和096型),两栖攻击舰增加到九艘(071型和07X型)。为其提供护航保障的舰艇,由16艘攻击型核潜艇、64艘驱护舰(盾舰约40艘)组成。这样,随时都有航母特混舰队(1艘航母+1个驱支+1艘核潜艇+大补),两栖远征支队(1艘07X+2艘071+半个驱支+1艘核潜艇+大补),1~2个远程护航编队(半个驱支分别编成)。另外,在太平洋、南海、印度洋需要3~4艘攻击型核潜艇巡逻和为战略核潜艇护航。这样一来,各个主战舰艇都是按照值班、训练、休整的节奏,分配任务时间。

(2)空军建设的图景
空军提出的“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目标,要想实现的话就要建立空军航天兵部,把航天作为一个兵种纳入到空军军种里,并且建立航天战役学理论。其中,太空站、全套卫星系统、战略反导系统、超高速打击系统等珍贵资产是空军争夺的目标,而且空军自己现在先要建立战区级的防空反导系统来作为起点。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来看,中国空军已经可以拥有较为可靠的导弹空袭能力,轰6K的价值比较大,但是还是需要新式的隐身中程轰炸机来取代它。战术空军方面,解放军已经开始构建完整的空中C4ISR、作战支援、战略运输系统,只是在飞行平台方面只能满足周边作战的需求。作战飞机方面,已经建立了重型、轻型、歼轰、电抗等飞机体系,并且积极研发和装备四代隐身战斗机。2020年以后,中国空军现代化作战飞机比例会超过80%,数量增加到1100架以上。虽然无法与美国相媲美,但是已经足以作为一个洲际级的远程打击力量执行作战任务了,包括空天攻防、战略空袭、战略投送、夺取制空权、战役战术遮断等。其中,空降兵可能会保持特战、机械化和摩托化并举的结构,而战略运输机数量增加到100架以上,足以投送一个机械化空降师的部队了。

(3)陆军建设图景
目前,解放军还没有一个陆军总部来协调陆军的日常建设问题,而是依靠总参和七大军区来进行建设,七大军区其实就是七个陆军司令部。所以,如何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陆军建设体系,将会是下一步改革要 着重考虑的问题。我军在历经裁剪之后,尚且保留了18个集团军和疆藏军区等20个战役军团单位。考虑到朝鲜半岛和台湾岛问题的存在,这些部队的规模已经不能说是很充裕了。但是,为了实现其现代化,要付出的努力还是很大的。陆军部队现代化过程的不均衡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在集团军之间,就是在师旅之间,甚至营与营之间都存在较大的装备差异。这种更新模式应当是比较谨慎的,而且重在让更多的部队见识和学习现代化装备。

从外界环境看,世界各国陆军部队普遍陷入停滞阶段,这不是仅仅中国一家的问题。与四代战机、新式舰艇相比,陆军的发展方向变动较大,而且捉摸不定。但是解放军提出的信火一体战、目标中心战等战役战术思想来看,解放军对于陆军建设的重点还是很有把握的。从珍宝岛事件开始,我军就意识到了传统火力打击系统效率的低下,开始了炮兵自动化系统研究,这是我国陆军信息化的开端。1979年对越作战和1980年代轮战的实践,令解放军深刻理解了为何“现代战争是炮战”。而火炮这种间接火力打击手段,对于信息化的需求是很高的,所以开始引进炮兵侦察雷达、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等,并且在90年代研发的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当中,引入了作战系统的理念。海湾战争的示范效果,则是进一步加深了现代火力作战的理解,特别是空地一体化的联合作战,威力十分巨大。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可以发现解放军的坦克、步战车和自行火炮等基本装甲战斗车辆的研发一直走在前沿,而更新速度却没有那样快。相反,对陆军特种兵、综合火力压制系统、野战防空系统、陆航和作战支援、后勤 保障系统的投入和更新则比较快,特别是注重精确制导弹药、三军统一数据链、战场网络的建设。虽然装备平台陈旧了一些,但是作战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陆军的机械化建设正在进入快车道。考虑到中国庞大的汽车工业、石油生产和加工工业以及冶金、橡胶、机械加工等,实现陆军机械化倒不是很难,但是要维持这庞大的先进机械化装备的训练、演习、保养和作战,却必然是个比较沉重的负担。因此,必须在平时就做好战略资源和原材料的储备工作,以避免资源不足。
从客观角度讲,中国的战略资源是有限的
,正因为这个,所以才要走出去,要扩张,要共赢,要不然如何保证国力,如何提高国民的福祉。
历史的事情都是婆说婆有理 公说公有理 这还算起未来的命来了
中国这种有深厚历史的大陆国家在地区扩张是有可能的,但是向全球扩张没有这个动力。尤其是如果不能输出价值观的话永远也不会达到今天美国这样的地位。
只要印度的种姓制度和民主继续存在,就永远不是中国的对手,而是好朋友。
wyczmj 发表于 2015-3-9 17:19
,正因为这个,所以才要走出去,要扩张,要共赢,要不然如何保证国力,如何提高国民的福祉。
我这里所说的战略资源不仅仅是石油、橡胶 ,也包括高素质的劳动人口、国内土地资源环境、资本积累、国际政治信用、社会活力等等容易量化或者不容易量化的指标。
荆深特快 发表于 2015-3-9 18:15
只要印度的种姓制度和民主继续存在,就永远不是中国的对手,而是好朋友。
印度不是中国的对手,但是足以给中国捣乱。而且除了敌对和友好外,还有见风使舵的态度。
guarddefend 发表于 2015-3-9 19:13
我这里所说的战略资源不仅仅是石油、橡胶 ,也包括高素质的劳动人口、国内土地资源环境、资本积累、国际 ...
你说的这些,不正好证明了我的回帖内容是正确的么
兔子们,到南方去,到西线去啊
hjxsu30mk 发表于 2015-3-9 17:29
中国这种有深厚历史的大陆国家在地区扩张是有可能的,但是向全球扩张没有这个动力。尤其是如果不能输出价值 ...
我的看法不同。。

首先,现今世界的情况是不再以农业立国,而是以工商业立国,没有全球影响力就不可能做到这点。。其次,中国人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不会甘居人后,而会去追求无所不有的境界,如果能力允许,兔子肯定会建立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另外,数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中国的安全观,就是那套藩属拱卫机制,而且不会吝惜为这个机制大打出手,所以只要国力允许,兔子就会以防守反击的方式将势力扩张至全球。毕竟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地球太小了。。

中国人的保守是建立在自满和自保基础之上,这两个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我认为兔子的脚步就不会停止,而且实力越强,这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越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