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明实败于税政,亡于东林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02:35
明实败于税政,亡于东林论


   
——二零一五年一月十七日读史有得


在历史记述中,东林党所谓“清流”,总是给我们留下了较为正面的印象。但个人透过史书却认为:明的败亡,败于税政,亡于东林。

明朝的史书是清朝编撰,而清朝修史的这帮人就是东林党投降清朝的贰臣,所以,我们看明史,就会留下:“明朝皇帝多怪僻,东林党人多君子”。而清代没有史书,却有清代遗臣所著清史稿,清史稿中大清皇帝几乎个个英明神武,比如“康熙日射三百兔,乾隆江南锄贪官”。甚至清代为了为了保证正史的权威,严查私人修史,搞了文字狱,很是杀掉了一批文人,把他们的家属流放宁古塔与皮甲人为奴。所以个人认为明史是二十四史中修的最差的,许多东西都需要透过史书的营造的层层迷雾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质。

明代商人地位很低,工商资本家有钱,但没有势力。所以想方设法与能够掌握舆论与未来朝政的读书人紧密结合在一起。工商资本家通过与读书人联姻,资助读书人,投入巨大的投资培养举人进士,贿赂官僚,或者官僚干脆自己寻找代理人从事收益巨大的工商业。从而工商资本家们在朝堂之上获得了代言人。东林党与江南工商资本家,浙党与走私海商,都是如此。至于晋商朝中虽然没有形成代言人,但是在明末直接走私出口与蒙古后金,等于资敌,等同叛徒。

史书上明万历给我们的印象是,贪财,收矿税,往各地派遣大量的驻守太监收工商税,与民争利。万历皇帝收矿税,结果那帮大臣没人去收,结果没办法皇帝,派太监去收,好不容易收上了,户部居然不要,只好收到自己内库里。贪财的万历朝能够完全压制住女真,支持三大征。无他,银子尔。万历朝三大征军费消耗甚巨,但实际军费则由内帑和太仓库银足额拨发,三大征结束后,内帑和太仓库仍有存银。但实际上明代晚期仅对后金的战事,耗费就高达六千余万两,远超三大征。而而对后金的战事,崇祯朝基本上落在了农税上。
而明末有点理想的地主要不捐个功名或者考个功名就不用交税,而没有理想的自耕农和小地主为了合理避税将田地投献给举人进士。再加上皇室勋贵官僚地主的巧取豪夺,拥有光荣纳税资格的自耕农越来越少,而国家因为后金的军事压力,税赋越来越重。这一边交税的自耕农却越来越少,那一边税赋越来越大。结果自耕农负担越来越大,破产甚多,成为流民,从此陷入了恶性循环,乃至社会崩坏。最终遭遇天灾人祸,农民起义。而朝廷税政不改,还是在农税上打转转,这边农民破产造反,那边工商资本家们歌舞升平粮满仓,银满屋。国家呢,财政枯竭,发不出粮饷,军队哗变已成家常便饭。而外面后金时不时过来抢一把。最终,李闯王进京,明崇祯自挂于煤山。

冯梦龙《燕都日记》记载:在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祯却下密旨收葬魏忠贤的遗骸,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崇祯在李自成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不把全部心思放在调兵遣将上,居然还有闲心做一件与御敌守城毫不相干的事情。岂不奇哉?

但遗憾的是,东林党人掌握了当时的社会舆论,后来许多东林党人又投靠了满清,还主持修史,所以东林党人屯私财却多正面,而万历收矿税维持国家,那就是贪财,各地驻守太监也是欺男霸女,无所不为,为世人所恶。但国家却正是这些人在支撑。岂不讽刺???


这里再来妄加揣测所谓倭寇,为何对抗倭功臣胡宗宪被下毒手,甚或及于妻女受辱。个人妄想,倭寇是有,但真正日本的真倭不多,主要却是一批沿海的巨商假借倭寇之虚名,实则进行走私之利。而且这些走私商在朝廷内部有代理人,那就是浙党。而之所以浙党反对开海之策,不是其因为没看待海洋贸易的利益,也不是怕皇帝好大喜功。而是想通过禁海之策独霸海洋贸易,利用官商一体,禁止他人分享海洋贸易的利益,之所以这么说,我察觉明代虽然号称禁海,但实际上当时中东欧洲的中国特产品,丝绸、茶叶、瓷器等并未短缺,相反数量巨大,导致硬通货币大量流向中国。可实际上当时依靠中国那点朝贡体系赐下那点零头,根本无法形成帐目的平衡。那么这么巨大的差额,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光依靠葡萄牙澳门那点转口贸易显然无法弥补这么大的缺口。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沿海存在巨大的走私贸易。而同时存在巨大的走私贸易,浙党反对开海,如果证据链还不足的话,那么我们再来加上胡宗宪,今天我们把戚继光俞大猷举为抗倭工程,民族英雄,可实际上剿灭倭寇最大的英雄却是吴宗宪,此人诱杀倭寇首领徐海等历史这里就不详述。但是吴宗宪为啥最后身败名裂,甚或妻女受辱?所以个人大胆假想,吴宗宪因为剿灭了名为倭寇,实为走私巨商的走私武装。得罪了沿海走私的后台浙党。当严嵩被扳倒后,受了浙党的严酷报复。这正是,你断我财路,我辱你妻女。

掩卷而思,不寒而栗。真正的,被掩盖的历史就是这么无耻和残酷。




2015/1/17于沈阳明实败于税政,亡于东林论

    ——二零一五年一月十七日读史有得

在历史记述中,东林党所谓“清流”,总是给我们留下了较为正面的印象。但个人透过史书却认为:明的败亡,败于税政,亡于东林。

明朝的史书是清朝编撰,而清朝修史的这帮人就是东林党投降清朝的贰臣,所以,我们看明史,就会留下:“明朝皇帝多怪僻,东林党人多君子”。而清代没有史书,却有清代遗臣所著清史稿,清史稿中大清皇帝几乎个个英明神武,比如“康熙日射三百兔,乾隆江南锄贪官”。甚至清代为了为了保证正史的权威,严查私人修史,搞了文字狱,很是杀掉了一批文人,把他们的家属流放宁古塔与皮甲人为奴。所以个人认为明史是二十四史中修的最差的,许多东西都需要透过史书的营造的层层迷雾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质。

明代商人地位很低,工商资本家有钱,但没有势力。所以想方设法与能够掌握舆论与未来朝政的读书人紧密结合在一起。工商资本家通过与读书人联姻,资助读书人,投入巨大的投资培养举人进士,贿赂官僚,或者官僚干脆自己寻找代理人从事收益巨大的工商业。从而工商资本家们在朝堂之上获得了代言人。东林党与江南工商资本家,浙党与走私海商,都是如此。至于晋商朝中虽然没有形成代言人,但是在明末直接走私出口与蒙古后金,等于资敌,等同叛徒。

史书上明万历给我们的印象是,贪财,收矿税,往各地派遣大量的驻守太监收工商税,与民争利。万历皇帝收矿税,结果那帮大臣没人去收,结果没办法皇帝,派太监去收,好不容易收上了,户部居然不要,只好收到自己内库里。贪财的万历朝能够完全压制住女真,支持三大征。无他,银子尔。万历朝三大征军费消耗甚巨,但实际军费则由内帑和太仓库银足额拨发,三大征结束后,内帑和太仓库仍有存银。但实际上明代晚期仅对后金的战事,耗费就高达六千余万两,远超三大征。而而对后金的战事,崇祯朝基本上落在了农税上。
而明末有点理想的地主要不捐个功名或者考个功名就不用交税,而没有理想的自耕农和小地主为了合理避税将田地投献给举人进士。再加上皇室勋贵官僚地主的巧取豪夺,拥有光荣纳税资格的自耕农越来越少,而国家因为后金的军事压力,税赋越来越重。这一边交税的自耕农却越来越少,那一边税赋越来越大。结果自耕农负担越来越大,破产甚多,成为流民,从此陷入了恶性循环,乃至社会崩坏。最终遭遇天灾人祸,农民起义。而朝廷税政不改,还是在农税上打转转,这边农民破产造反,那边工商资本家们歌舞升平粮满仓,银满屋。国家呢,财政枯竭,发不出粮饷,军队哗变已成家常便饭。而外面后金时不时过来抢一把。最终,李闯王进京,明崇祯自挂于煤山。

冯梦龙《燕都日记》记载:在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祯却下密旨收葬魏忠贤的遗骸,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崇祯在李自成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不把全部心思放在调兵遣将上,居然还有闲心做一件与御敌守城毫不相干的事情。岂不奇哉?

但遗憾的是,东林党人掌握了当时的社会舆论,后来许多东林党人又投靠了满清,还主持修史,所以东林党人屯私财却多正面,而万历收矿税维持国家,那就是贪财,各地驻守太监也是欺男霸女,无所不为,为世人所恶。但国家却正是这些人在支撑。岂不讽刺???


这里再来妄加揣测所谓倭寇,为何对抗倭功臣胡宗宪被下毒手,甚或及于妻女受辱。个人妄想,倭寇是有,但真正日本的真倭不多,主要却是一批沿海的巨商假借倭寇之虚名,实则进行走私之利。而且这些走私商在朝廷内部有代理人,那就是浙党。而之所以浙党反对开海之策,不是其因为没看待海洋贸易的利益,也不是怕皇帝好大喜功。而是想通过禁海之策独霸海洋贸易,利用官商一体,禁止他人分享海洋贸易的利益,之所以这么说,我察觉明代虽然号称禁海,但实际上当时中东欧洲的中国特产品,丝绸、茶叶、瓷器等并未短缺,相反数量巨大,导致硬通货币大量流向中国。可实际上当时依靠中国那点朝贡体系赐下那点零头,根本无法形成帐目的平衡。那么这么巨大的差额,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光依靠葡萄牙澳门那点转口贸易显然无法弥补这么大的缺口。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沿海存在巨大的走私贸易。而同时存在巨大的走私贸易,浙党反对开海,如果证据链还不足的话,那么我们再来加上胡宗宪,今天我们把戚继光俞大猷举为抗倭工程,民族英雄,可实际上剿灭倭寇最大的英雄却是吴宗宪,此人诱杀倭寇首领徐海等历史这里就不详述。但是吴宗宪为啥最后身败名裂,甚或妻女受辱?所以个人大胆假想,吴宗宪因为剿灭了名为倭寇,实为走私巨商的走私武装。得罪了沿海走私的后台浙党。当严嵩被扳倒后,受了浙党的严酷报复。这正是,你断我财路,我辱你妻女。

掩卷而思,不寒而栗。真正的,被掩盖的历史就是这么无耻和残酷。




2015/1/17于沈阳
明粉的“只要皇帝(及其家族)全力剥夺,王朝就可以千秋万代”这个神“逻辑”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先补习中国古代的“税”是什么,以及具体情况再说吧!
应该是朱八八设计的一系列制度不合理,加上没钱。

  明朝灭亡与东林党的"偷税漏税"
  
  正是这种背景下,魏忠贤出现了。怎么做的,当然是找东林党人交税。经过几年时间,国库开始又充足起来。各地开始出现魏忠贤的生祠。东林党怎么坐得住呢!天启的死是好机会。崇祯站在了东林党一边。东林党欲杀魏忠贤而后快,然而崇祯只免除了他的职务,令其守陵。
  1644年农历甲申年三月,闯王李自成的大军攻破北京,三十五岁的崇祯皇帝让太监敲响紧急状态下召集官兵勤王的大钟。可平时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东林党,无一人出现,早就作鸟兽散了。只有太监王承恩陪在旁边。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吊死在紫禁城北面煤山一棵槐树上。
  崇祯吊死的时候,太监的评价是“若魏忠贤还在,天下本不会如此的。”文官的评价是:“独夫授首,何足道哉!”
  崇祯皇帝对东林党的遗恨: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

  可惜,崇祯到死的时候才发现东林党“偷税漏税”的真面目
  在明朝后期有一个“怪现象”——任何国家加强对私人经济活动控制的政策,任何国家试图增加工商业税收的行为,都必然遭到他们在朝廷的利益代言人——东林党坚决一致的抵制排斥,而且这样的抵制活动,几乎无一例外的获得了成功,而且这样的成功进一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正确性。“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几乎成了他们无往而不胜的理论法宝,“农本商末”在他们那里的意思仅仅是你国家要打就只能打农业的主意,你要增加农业赋税,可以商量,你如果想要增加工商业税收,那就休想!“不言利,只言义”,那都是对国家政府,对皇帝说的话,意思是你政府,你皇帝只要说说义就可以了,来说利就不好,就不光彩!

  明代的财政在万历之前以农业税为主。而张居正改革重在税收,重点从征收收农业税,转移到征收工商业的税收。这自然大大触动了江南的工商利益集团,在这个背景下,东林党开始形成。
  张居正一死,他们就废除这个税收制度。想逃税,没那么容易!万历皇帝心知继续征收微薄的农业税,不但国库不够用,而且农民也无法忍受。万历仍想方设法从江南的资本家中收入税收。由于管理外库的的户部不接受工商税,只收农业税,万历便把工商税收到内库。这就是所谓的万历贪财之迷。而实际上,万历三大征所用的钱,正是内库的工商税。
  通过“廷击”、“红丸”、“移宫”三案的精彩演出,东林党终于在万历死后第一次把持了朝政。他们马上逼迫泰昌废除了各项工商税收。当时中国各地区的发展及不平衡。江南工商发达,而几乎不用交什么税。北方各省的农民则难以忍受高高的税收,一遇到天灾更是食不果腹。

  正当北方农民水深火热之时,江南的行商坐贾们又是怎样一番情景?《金瓶梅》中的西门庆不仅仅是明朝成化以来广泛流行的房中术和性享乐主义风潮下一位虚拟的集大成者,他的故事更是真实再现了晚明江南“市井贩鬻”、“逐末营利”的商业盛景。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其时其地,那些为富不仁者的真实面目。
  西门庆除了正常的经营方式外,还涉嫌偷税漏税。按照明朝税制,三十税一。《第八十一回 韩道国拐财远遁汤来保欺主背恩》中,韩道国一万两银子的绸缎货物,应当纳税300多两银子。但经过税卡时,西门庆启动关系网,用50两银子行贿,得了钱老爷一封人情书信,过税卡时,货物“两箱并一箱,三停只报了两停”,最后货也不验,只交了35两5钱银子,就蒙混过关。当然,事后西门庆还要送一份厚礼给钞关。大概连交税带送礼,只花了100两银子。来保的货船从南京来,西门庆又用100两银子行贿,备了酒席礼物送给税官谢主事,至少漏税五六百两银子。——在这里,国家吃了大亏,税官得了小利,获利最大的是西门庆。

  然而,辽东战事吃紧,国库空虚。怎么办!?
  正是这种背景下,魏忠贤出现了。怎么做的,当然是找东林党人交税。经过几年时间,国库开始又充足起来。各地开始出现魏忠贤的生祠。东林党怎么坐得住呢!
  天启的死是好机会。崇祯站在了东林党一边。东林党欲杀魏忠贤而后快,然而崇祯只免除了他的职务,令其守陵。魏忠贤忧愤而死,崇祯厚葬之。
  东林党又掌权了。当然,废除工商税是第一步。
  至于辽东,怎么少花钱怎么搞。辽东缺饷,愈演愈烈。加上各层军官的层层盘剥,士兵拿到手的很少,士气及为低下。明军的将领天天写奏折要钱,崇祯皇帝一筹莫展。东林党则指责辽东军官指挥不当,作战不力,贪污军饷。节流往往流于道德说教;不开源怎么行!当然,东林党不会增收工商税,负担自然又落到农民身上。

  终于,最贫穷的西北农民起义了。还攻进了北京,崇祯自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悲剧开始了。
  国破家亡,人财皆失,时人短视,疯狂逃税数十年,自以为占了大便宜,却不知这实乃地地道道的自杀之举,可悲可叹。
  东林党人一方面指责皇帝与民逐利,而他们自己何尝不言利?简直就是对利言到了缁铢必究的程度,国家要想增加一丁点的商业税收都好似老虎拔牙一般困难。类似汉武帝时期那种加强对私人经济管制,对偷税漏税行为严厉打击的政策,在明朝,那是休想得以成功实施的,连做梦都不要想。

  让我们看看汉武大帝是如果严惩偷税漏税者的
  在与匈奴的战争后,汉帝国的国库为之一空,汉武帝必须要推出一种创新的聚敛财富手法,才能使战争和自己的享乐生活继续下去。于是,元狩四年(前119年),他颁布了“算缗(min)”和“告缗”令。
  所谓“算缗”,就是对商人和手工业者征收财产税,规定商人财产每二千钱抽税一算(一百二十钱),手工业者每四千钱抽税一算,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的每辆车抽税一算,商人的车每辆征收二算,五丈以上的船每条征税一算。同时为了避免这些人逃掉商人的身份,武帝还特意为他们另立一户口册——称为“市籍”。
  在“市籍”中的每个人都要主动向政府自报个人财产,如有隐瞒不报或自报不实的,鼓励知情者揭发检举,这就是“告缗”。
  如果不再向下看,我们很为武帝的这一举措拍手称快。商人牟利与农夫不同,其所得与所付出在任何时代都不成正比,这样的人有交纳高税的义务。但是,人性是贪婪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多,付出的少,税越低越好。汉武帝时代的商人不会因为自己少交纳了税而感到伤了自尊,也不会觉得自己没有尽权利而感到害羞。
  武帝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鼓励告发,并且奖励告密者。凡揭发属实,被告者的财产则全部没收,并罚戍边一年,没收的资产分一半给告发人,以作奖励。

  但是在执行中,困难还是有的。比如有官员与商人勾结,帮助商人逃税。武帝在处理了这样的几位官员后,于前117年,特意任命杨可主持“告缗”。也就是说,专门成立了一个由杨可负责的机构,这个机构如同今天的信访办,接纳的人就是那些告密者,而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被告发逃税的商人。三年后,杨可的工作业绩突飞猛进,武帝再申告缗令。一时间,全民上下,尤其是那些受苦受累的农夫得到了向富人报复的机会,他们或是三五成群,或是单枪匹马,从帝国的各个角落来到京城,进行告密。
  据说,杨可这个部门如同今天饭菜特别可口的特色饭店,来吃饭的人都要提前领号,很久之后才能接见自己。“告缗”的结果,让汉武帝非常满意,朝廷得到了以亿计的财物,田宅无数,许多商人中产之家只好宣布破产。

  不过,一种制度的目的如果不纯粹,那么,在其执行时,就会被人利用。在如火如荼的经济告密的背后,往往掺杂了许多人私人目的。比如,有人就通过朝廷鼓励的“告缗”,把平时的怨家给轻松地解决了。当告密如同秦国时已经成为国家法律,那么,遵纪守法就成了百姓的义务。即使无密可告,因为有激励因素在里面,许多人也会找出秘密来上告。
  汉武帝以其雄才大略,筹措了雄厚的资金,最终打败匈奴,攻占南越、东越(广东、广西),建立了“东西9302里,南北13368里”(《汉书·地理志》),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西汉帝国。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图门巴雅尔)
都握在手里,最后被李自成,鞑子一锅端
江南人,小聪明一箩筐,不讲义气,缺乏大智慧
shehuizhuyi80 发表于 2015-1-18 21:53
江南人,小聪明一箩筐,不讲义气,缺乏大智慧
这话就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了吧?

满清入关后,在江南遇到的抵抗明显大于北方的
明粉的“只要皇帝(及其家族)全力剥夺,王朝就可以千秋万代”这个神“逻辑”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一句恢复充分暴露了网络喷子的嘴脸,人家好好的讨论历史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先给人家套上明粉皇汉的帽子,尽管一句干货没有,丝毫不影响以院士般的口吻让人家脑补,我说小伙伴们,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
楼主的这个论断不稀奇,美国《全球通史》里面已经讲的很清楚,每个王朝随着时间推移,纳税的自耕农越来越少,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形成大量流民,一遇天灾,政府手中无粮无钱,无法赈灾,老百姓就揭竿而起,不幸的是明朝末年还挨着个满清这个恶邻,不然,明朝应该还能撑几年
国务顾问 发表于 2015-1-19 12:34
这话就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了吧?

满清入关后,在江南遇到的抵抗明显大于北方的
也没让清军费多大力气,让清军蒙受多少损失,阎应元抗清所谓击毙“三王十八将”纯属吹牛,这么打几仗,爱新觉罗家就灭门了。从燕山脚下到南中国海,清军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大顺,大西,南明的主力就被一勺烩了~
若是明代的商税、盐税若是下大力气、下手段征收,一年估计上千万了。
说到底不管东林不东林,明朝皇帝都不可能永远都依靠宦官来压制士大夫,毕竟当时的地方士大夫的影响力比皇帝都要大,如果崇祯还一味的利用宦官来收税来压制士大夫,不用十七年就被那些地主豪绅给卖了。
琉西泰尼亚 发表于 2015-1-21 09:06
也没让清军费多大力气,让清军蒙受多少损失,阎应元抗清所谓击毙“三王十八将”纯属吹牛,这么打几仗,爱 ...
愿不愿意抵抗是气节问题,让清军费多大力气是能力问题,明朝当时基本把国内都掏空了来填补东北西北的战争,南方抵抗大部分都是靠民兵打的,能有多大能量?
明清都不是好东西,咱中国就是毁在这两个朝代手上,这说明封建王朝在明朝其实就已经不适合中国国情了,而唐宋元时期是封建时代的巅峰。


东林党误国,简直就是一根搅屎棍,国家的大事小情,甚至是皇家私事,都要过问干涉,动不动就以死相抗,来实现沽名钓誉的目的,丑陋到极点。到了后期,通过梃击案,红丸案,栽赃郑贵妃,使福王继承帝位的梦想成空,然后又通过移宫案,胁迫李选侍,挟持少年皇帝。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在操纵,胆大包天,实在可恨!东林党的党争,甚至一直持续到南明时期,不顾北方大敌满清大兵压境,还在不停地窝里斗,直到山河沉沦、天地风云色变!这些爱国者,索性一窝蜂都去降了满清,换个主子,照样乐颠颠做官发财,哪有一点文人的气节操守?(可参见孔尚任的《桃花扇》的故事,那个东林党人的所作所为,连李香君也不如!难怪最终遭到唾弃)
到了满清时代,东南文人又通过修纂《明史》,掺杂私货颠倒黑白,误导后世几百年。将一切责任都推到了昏君(嘉靖、万历、泰昌、天启、崇祯)以及阉党的头上,唯有你士大夫阶层永远正确,正气凛然敢于抗争,这都是什么?


东林党误国,简直就是一根搅屎棍,国家的大事小情,甚至是皇家私事,都要过问干涉,动不动就以死相抗,来实现沽名钓誉的目的,丑陋到极点。到了后期,通过梃击案,红丸案,栽赃郑贵妃,使福王继承帝位的梦想成空,然后又通过移宫案,胁迫李选侍,挟持少年皇帝。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在操纵,胆大包天,实在可恨!东林党的党争,甚至一直持续到南明时期,不顾北方大敌满清大兵压境,还在不停地窝里斗,直到山河沉沦、天地风云色变!这些爱国者,索性一窝蜂都去降了满清,换个主子,照样乐颠颠做官发财,哪有一点文人的气节操守?(可参见孔尚任的《桃花扇》的故事,那个东林党人的所作所为,连李香君也不如!难怪最终遭到唾弃)
到了满清时代,东南文人又通过修纂《明史》,掺杂私货颠倒黑白,误导后世几百年。将一切责任都推到了昏君(嘉靖、万历、泰昌、天启、崇祯)以及阉党的头上,唯有你士大夫阶层永远正确,正气凛然敢于抗争,这都是什么?
惟有淫者留其名 发表于 2015-4-7 17:23
明清都不是好东西,咱中国就是毁在这两个朝代手上,这说明封建王朝在明朝其实就已经不适合中国国情了,而唐 ...
宋、明两代其实都是亡在士大夫阶层手里,这些古代的公知精英实在祸国秧民!
宋、明两代其实都是亡在士大夫阶层手里,这些古代的公知精英实在祸国秧民!
其实宋末就应该建立共和的。。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之后,就与政治重心分离了,古有东林党,今有南方系,都是同一路数。不过话说回来,古今中外,资产阶级总是不可靠的,无论是英国、法国、德国还是美国,资产阶级总是扮演卖国者的角色。为何要占领华尔街?为何德国有11月11日党?这比东林党问题还要严重吧?
现在也有很多东林党,边吃体制饭边骂共产党,利用体制内的资源给自己牟利并找好退路,一旦出事就跑路换个主子。
yyz2008 发表于 2015-4-9 16:06
东林党误国,简直就是一根搅屎棍,国家的大事小情,甚至是皇家私事,都要过问干涉,动不动就以死相抗,来实 ...
谁让笔杆子掌握在人家手里!
ss4ss7 发表于 2015-4-10 11:34
现在也有很多东林党,边吃体制饭边骂共产党,利用体制内的资源给自己牟利并找好退路,一旦出事就跑路换个主 ...
毕姥爷刚刚吃饭骂娘来着估计这回毕姥爷摊事不小!
东林党虽然在对待阉党上体现除了文人的骨气,但在国家危亡之际,又表现出文人相轻、意气用事以及朋党的弱点。说亡于东林,也不是没有道理。
败于税收还说的过去,亡于东林太片面了,三党和东林都是代表士绅官僚利益的,都是朝廷财政扩张的阻碍,就跟美国的两党一样,再怎么争也是资本主义的代言人,东林也是如此,朝廷想改革财政,想突破士绅阶层的阻碍难于登天,就算是阉党也没这个能力。
读书人阶层不是什么好东西  只是掌握了笔杆子 可以粉饰自己
没有一个好东西
留个名,学习。
国务顾问 发表于 2015-1-19 12:34
这话就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了吧?

满清入关后,在江南遇到的抵抗明显大于北方的
你不废话吗,北方早打烂了
惟有淫者留其名 发表于 2015-4-7 17:23
明清都不是好东西,咱中国就是毁在这两个朝代手上,这说明封建王朝在明朝其实就已经不适合中国国情了,而唐 ...
中国封建王朝自明朝开始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离世界主流越来越远
仕绅就是后来所称的地主阶级,在当时已经朽化,能为国家做的贡献很少,吸取民脂民膏,偷税漏税挖国家墙角倒是非常在行,一旦形势不利多数就选择奴颜媚骨的投靠敌人,不惜毁弃衣冠发肤来讨好胡虏,多亏TG革命把地主阶级彻底革掉了,要不今天还将是国将不国。
wi0001 发表于 2015-7-6 14:45
仕绅就是后来所称的地主阶级,在当时已经朽化,能为国家做的贡献很少,吸取民脂民膏,偷税漏税挖国家墙角倒 ...
从古今中外的情况来看,土地食利阶层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阻碍都非常大,幸好中国这个阶层被太祖一次性全部消灭了
明朝是政治失衡  没有谁能制衡士人阶层

chy22 发表于 2015-4-11 16:4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你说得很对对,说到根上明朝就是亡于利益的分裂,说亡于东林,其实不过因为东林党是士绅党派利益的代表及胜出者,只好由它代表背这个锅了。事实上皇权无法把包括东林在内各党的即得利益统一于国家利益之下(税政和宗室问题都是典型的表现),整个国家在利益层面一盘散沙,当然无力对抗外力、天灾和内患。这也说明当时的新兴大地主资产阶级的不成熟性,天真的以为资本可以脱离于国家政权而存在,同时也说明其两面性,面对明末弱小皇权的斗争性,同时面对更强满清皇权时的软弱性。它的斗争性灭亡了明朝,但这种不成熟性和软弱性却断送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萌芽的末来,并为几百年后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chy22 发表于 2015-4-11 16:4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你说得很对对,说到根上明朝就是亡于利益的分裂,说亡于东林,其实不过因为东林党是士绅党派利益的代表及胜出者,只好由它代表背这个锅了。事实上皇权无法把包括东林在内各党的即得利益统一于国家利益之下(税政和宗室问题都是典型的表现),整个国家在利益层面一盘散沙,当然无力对抗外力、天灾和内患。这也说明当时的新兴大地主资产阶级的不成熟性,天真的以为资本可以脱离于国家政权而存在,同时也说明其两面性,面对明末弱小皇权的斗争性,同时面对更强满清皇权时的软弱性。它的斗争性灭亡了明朝,但这种不成熟性和软弱性却断送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萌芽的末来,并为几百年后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隼鹰 发表于 2015-7-6 00:33
中国封建王朝自明朝开始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离世界主流越来越远
明朝本来还是有希望的,明亡之前其实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世界的主流,但已无力回天,到清朝那是真的越来越远了。
跟狗一般见识的 应该也是狗
国务顾问 发表于 2015-7-6 21:33
从古今中外的情况来看,土地食利阶层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阻碍都非常大,幸好中国这个阶层被太祖一次性全部 ...
现在又重新回归了。。。

chy22 发表于 2015-4-11 16:4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没错明末朋党在这个上面是利益一致的
饱食而乱喷 发表于 2015-1-18 15:2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说白了就是腐败嘛,跟现在类似。
你说的简陋了点儿,不过大致就是事实
永远爱海军 发表于 2015-1-19 23:32
楼主的这个论断不稀奇,美国《全球通史》里面已经讲的很清楚,每个王朝随着时间推移,纳税的自耕农越来越少 ...
野猪皮是明的一个官,不是恶邻。
这话就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了吧?

满清入关后,在江南遇到的抵抗明显大于北方的

那是因为满清要断发易服,所以本来喜气盈盈迎王师的那帮江南地主一下子傻眼了,这才想起要抵抗,然已并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