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可夫原创:(原创)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农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9:23:18
对斯大林时代苏联农业的论述早已汗牛充栋,结论也早已为大众所知,尤其是“1953年粮食产量都没超过1913年”,更是抨击苏联农业部门最强有力的弹药。
但事实究竟如何呢?本穷恰好找出了一本《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1750-1993年》(欧洲卷第四版),这本书最大的优点首先是尽可能的给出了逐年数据,其次是给出了不同数据的统计口径,尤其是考虑到领土变动的影响,给出了不同数据对应的领土范围。后一点对评价斯大林时代的农业尤其重要,因为只需要对近代欧洲历史有最简单的了解就可以知道:沙俄不等于苏联。沙俄在一战之后分成了至少6个国家——苏联、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另外还有一小部分领土(比萨拉比亚)落到了罗马尼亚手中。
当然,波兰也不单纯是来源于沙俄,战前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都有一部分领土划入了波兰,但这并不影响沙俄大于苏联的基本判断。
不过该书的缺点也是有的,首先这只是一本统计资料的汇总,作者英国剑桥大学的米切尔教授花费了毕生的精力,搜集了大量的统计资料,这当然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学术成果。可是如果该国统计机构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频繁变换统计口径,这个时候直接使用该统计数据,就会得出很让人惊悚的结论了。
而且该书对统计数据分类极其细致,比如农业大类里边,就包含了11个小类:主要谷物、马铃薯和甜菜种植面积,主要谷物、马铃薯和甜菜产量,葡萄园林面积和葡萄酒产量,内陆作物面积和产量,牲畜产量,牛奶产量,黄油产量,肉产量,捕鱼量,玉米对外贸易,农渔林产品的出口。而在前两项里,又把谷物细分为小麦、黑麦、大麦、燕麦、玉米五个大类,对于我等喜欢直接看汇总数据的小白来说,实在是不方便到了极点啊!
说起来是苏联农业,其实本穷主要关心的是粮食产量,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谷物。在第二大项的后边,作者有这样的脚注:至1894年(第1行)数据对应于俄国在欧洲的50个行政区(不包括芬兰、波兰和高加索)、从1894年(第2行)到1909年(第1行)包括波兰,甜菜数据出外(好吧,我也没打算看甜菜),从1909年(第2行)到1913年数据对应于整个俄罗斯帝国,芬兰出外。1920年—1939年数据对应于1924年苏联的边界范围,但1920年—1921年数据不包括土耳其斯坦、外高加索和远东地区(估计是受到内战的影响?),1940年起数据对应于苏联现有的边界范围。
这段内容说明沙俄时代至少有三种统计口径,第一种是1894年以前的,只包括了沙俄的欧洲部分——而且就是这欧洲部分,也不包括芬兰、波兰和高加索;第二种是1894年—1909年,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加上了波兰;第三种则是整个沙俄减去芬兰。
于是本穷立刻返回去查找,果然发现芬兰的数据是从1876年开始的,而相对的,俄罗斯的数据则开始于1870年,波兰的数据开始于1919年,这似乎说明芬兰王国在俄罗斯帝国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考虑到俄罗斯农业的特殊性(受气候影响很大,年与年之间的产量波动极大),为了考察沙俄时代的农业水平,我从1903年开始,将帝俄连续7年(1903~1909)的数据罗列于下边。如前所述,这个数据应该只包括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及波兰,不包括芬兰、高加索,应该包括波罗的海三国。
对斯大林时代苏联农业的论述早已汗牛充栋,结论也早已为大众所知,尤其是“1953年粮食产量都没超过1913年”,更是抨击苏联农业部门最强有力的弹药。
但事实究竟如何呢?本穷恰好找出了一本《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1750-1993年》(欧洲卷第四版),这本书最大的优点首先是尽可能的给出了逐年数据,其次是给出了不同数据的统计口径,尤其是考虑到领土变动的影响,给出了不同数据对应的领土范围。后一点对评价斯大林时代的农业尤其重要,因为只需要对近代欧洲历史有最简单的了解就可以知道:沙俄不等于苏联。沙俄在一战之后分成了至少6个国家——苏联、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另外还有一小部分领土(比萨拉比亚)落到了罗马尼亚手中。
当然,波兰也不单纯是来源于沙俄,战前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都有一部分领土划入了波兰,但这并不影响沙俄大于苏联的基本判断。
不过该书的缺点也是有的,首先这只是一本统计资料的汇总,作者英国剑桥大学的米切尔教授花费了毕生的精力,搜集了大量的统计资料,这当然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学术成果。可是如果该国统计机构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频繁变换统计口径,这个时候直接使用该统计数据,就会得出很让人惊悚的结论了。
而且该书对统计数据分类极其细致,比如农业大类里边,就包含了11个小类:主要谷物、马铃薯和甜菜种植面积,主要谷物、马铃薯和甜菜产量,葡萄园林面积和葡萄酒产量,内陆作物面积和产量,牲畜产量,牛奶产量,黄油产量,肉产量,捕鱼量,玉米对外贸易,农渔林产品的出口。而在前两项里,又把谷物细分为小麦、黑麦、大麦、燕麦、玉米五个大类,对于我等喜欢直接看汇总数据的小白来说,实在是不方便到了极点啊!
说起来是苏联农业,其实本穷主要关心的是粮食产量,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谷物。在第二大项的后边,作者有这样的脚注:至1894年(第1行)数据对应于俄国在欧洲的50个行政区(不包括芬兰、波兰和高加索)、从1894年(第2行)到1909年(第1行)包括波兰,甜菜数据出外(好吧,我也没打算看甜菜),从1909年(第2行)到1913年数据对应于整个俄罗斯帝国,芬兰出外。1920年—1939年数据对应于1924年苏联的边界范围,但1920年—1921年数据不包括土耳其斯坦、外高加索和远东地区(估计是受到内战的影响?),1940年起数据对应于苏联现有的边界范围。
这段内容说明沙俄时代至少有三种统计口径,第一种是1894年以前的,只包括了沙俄的欧洲部分——而且就是这欧洲部分,也不包括芬兰、波兰和高加索;第二种是1894年—1909年,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加上了波兰;第三种则是整个沙俄减去芬兰。
于是本穷立刻返回去查找,果然发现芬兰的数据是从1876年开始的,而相对的,俄罗斯的数据则开始于1870年,波兰的数据开始于1919年,这似乎说明芬兰王国在俄罗斯帝国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考虑到俄罗斯农业的特殊性(受气候影响很大,年与年之间的产量波动极大),为了考察沙俄时代的农业水平,我从1903年开始,将帝俄连续7年(1903~1909)的数据罗列于下边。如前所述,这个数据应该只包括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及波兰,不包括芬兰、高加索,应该包括波罗的海三国。
2014-12-9 01:39 上传


不过这组数据倒是可以让我们可以趁机考察一下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的争论。在列宁去世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内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论战。如果斯大林同志不能在接下来的农业集体化时代里扭转局面,那么沙俄1913年的粮食产量将毫无疑问的傲视苏联……
第一次是1924年开始的新老左派反对派与布党中央的论战,这一论战又分为两个回合,第一回合是托洛茨基为代表的老左派反对派对阵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斯大林为代表的布党中央;第二回合是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为代表的新左派反对派对阵斯大林为代表的布党中央。
第一个回合争论的焦点是世界革命论还是一国建设社会主义。说白了就是苏俄应该全力对外输出革命死中求活,还是应该先把苏俄保下来,另一个焦点似乎是由此派生而来的,那就是布党内部能不能继续容忍党内小派别的公开活动。
第二个回合似乎是承接前一个回合而继续,没办法,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没什么粉丝,他们到底和斯大林在争论什么,现在也搞不清楚了。
从1922年到1924年苏俄的农业形势来看,托洛茨基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的,靠着这么一点儿农业产出,苏俄想要活下来,可能性的确不大。
但是从1925年形势就变了,连续四年的丰收,让托洛茨基无言以对。
托洛茨基会无言以对吗?笑话!老托很快就提出了新的观点:农民要夺权了!“马上真理报就会以评论地震的口吻三次丰收!”(这似乎是老托在1927年的话,否则到1928年就该是四次丰收了)。
据此,老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苏联的阶级斗争将长期存在,具体来说就是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斗争,现在就该是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彻底压服农民的时代了。具体到国家政策,就是废除新经济政策,以高积累的方式推动国家快速工业化。
这一观点得到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的认同,然后三人组成了联合反对派,与斯大林、布哈林为代表的布党中央进行了第二次大论战。
由于论战的时间是1926~1927年,这两年苏联继续丰收,在农业丰收的推动下,苏联的工业进步也很快(1927年比1925年增长了63.1%)。面对欣欣向荣的经济,联合反对派的言论实在是无法引起大家的共鸣,于是,第二次大论战以斯大林—布哈林联盟的辉煌胜利而告结束。
作为新经济政策最忠诚的捍卫者,布哈林在这次大论战取胜后极为兴奋,他在1927年年底的联共十五大上宣布:“如果反对派想要‘兴风作浪’,党就让他们彻底完蛋。”他没想到的是,在他说这话的同时,苏联的农业形势就发生了突变,他很快就变成了新的反对派,也就是第三次大论战中的“右派反对派”。
1927年12月,苏联突然出现了粮食征购危机,由于不利的气候条件,乌克兰、北高加索和克里木的越冬作物全部死掉,再加上几年的丰收后,粮食价格降低。种种不利的影响使得苏联1927年10~12月的粮食征购急剧降低,只有1926年同期的一半左右。当然这也是完全正常的,因为1926年12月布党拿出了7500万卢布征购粮食,而1927年12月则只拿出了3100万卢布。
可农民们不这么想啊,他们看到的是大规模的灾害,看到的是粮食马上就要紧俏起来,所以不愿意再接受丰收后的低价格。结果就是1928年1月,斯大林签署了《联共(布)中央就粮食收购给各地方党组织的指令》,指令要求“在一个星期的期限内做到粮食收购的决定性转折……而且无论是提出什么借口或者拿节日做理由,中央都将认为是在粗暴违反党的纪律”,要求地方党组织“坚决完成商业人民委员部的年度和月度任务”,它的所有“日常指令,不得迟缓”,“……最严格地准确按时完成”。为了“从农村汲取货币积累”,建议“规定期限,让农民最大限度地加速向国库支付所有的一切……争取提前交付所有的付款……依据捐献的法律快速确定对地方的额外征税”。“在征收各种付款的欠款时要立即采取严厉的惩罚,首先是对富农。需要对富农和破坏农业价格的投机分子采取特别的镇压措施。”“如果拖延完成这个指令和在一个星期的期限内不能取得实际成果,坚决扭转粮食收购状况,中央可能就不得不更换目前的党组织领导人了。”
除了下文件,大宅男斯大林难得的离开了莫斯科,在1月15日到2月6日西伯利亚督阵,征购粮食。
最终,靠着这样的努力,苏联渡过了1927年冬天的粮食危机,从统计数据上看,1928年与1927年的粮食生产相差并不大,这似乎表明,非常措施有着某些合理性。
而这就让反对非常措施的布哈林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尤其令人尴尬的是,到了1928年年底,粮食征购又出问题了,于是1929年年初布党不得不再次采用非常措施来征购粮食。
连续两年的非常措施,表明苏联经济出了大问题,什么问题呢?工业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如果以1913年沙俄的工业生产能力为100的话,那么到1920年苏俄就只剩下了12.8,到19256年达到100.3,到1928年就达到了143.5……
这样的速度,让苏联的农业不堪重负,尤其是农民们还要保证自己的利益,结果就是——步子太大扯着蛋了……
眼看着非常措施有逐步变成经常措施的可能,布哈林极为不安,他预言不断采取非常措施就是导致“富农穷追不舍的、组织起来的和有领导的农民起义。小资产阶级会自发地起来反对无产阶级,打它的脑袋,由于残酷的阶级斗争的结果,无产阶级专政会消失。”
但是布哈林又不能直接提出降低工业化的速度,因为工业化是布尔什维克党内的政治正确,于是他只能泛泛的提出以价格、市场等手段来战胜富农,从而解决粮食问题。但当时苏联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苏联的工业部门还很落后,而农业部门则相对(工业部门)发达,工业拿不出足够的产品去交换粮食。
斯大林根据这个让人很无语的现实,提出了一个神论,也就是“贡税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即直接税和间接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得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向农民征收的一种额外税。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
这是一种很不道德的强买强卖的做法,但是很遗憾,这却是当时唯一符合苏联实际的做法。最终,苏联选择了斯大林,包括之前一些比较著名的左派反对派同斯大林和解。1928年2月29日,皮达可夫第一个转向了斯大林,接着是克列斯廷斯基和安东诺夫-奥夫谢延科。1929年7月,以拉狄克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为首的一大批人要求重新入党。
事实上,就连布哈林在1930年2月,都开始为农业集体化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了。只能说,斯大林的政策是当时苏联唯一可能采取的政策。
2014-12-9 01:42 上传


至于加上马铃薯之后的产量,则只有1931、1932两年少于1913年水平。1913年沙俄大约有1.709亿人口(含波兰、芬兰、波罗的海三国及比萨拉比亚),而苏联1926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是1.47亿人口,1939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则是1.705亿人口,而且这个数据似乎没有包括解放进军中夺取的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在1929~1940年这11年中(1939年无),苏联的小麦产量在1934年终于超过了沙俄1913年的水平;麦类产量在1937年超过了沙俄1913年水平,然后在1940年又再次落了下来。总共超过沙俄两年;谷物产量也是在1937年超过沙俄1913年水平,然后在1940年又再次比1913年少了20万吨。
那么很惊悚的事情就出现了——1932年苏联的人口规模显然应该小于沙俄1913年的水平,这一年苏联遭遇了极其恐怖的大饥荒,饿死人数数以千万计,而沙俄则人民生活幸福……
好吧,估计是苏联人的体质比俄国人差,需要更多的粮食才能维持生命……
从1941年开始,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从这个时候起,书中再也没提苏联的粮食产量,就连种植面积那一项中,对1941~1944也根本提都没提。只有马铃薯的数据证明,这四年之中苏联农民依然在努力工作,“指望着今年收成好,多捐些五谷充军粮”。
直到1945年,终于有了小麦的统计数据,这一年苏联的小麦产量为1340万吨。
接下来的几年,苏联的粮食生产数据继续暂缺,不过从1945年悲剧的小麦产量来看,这个数字绝对不会好看就是了。
1950年,终于有了各种作物产量的数据,接下来又是各种无,1951年只有马铃薯,1952年终于有了小麦的产量,这一年是是4390万吨,比1937年(苏联战前最高水平)还少300万吨,比1913年多出了1590万吨。顺便还有马铃薯,1952年苏联人民收获了6920万马铃薯,比1940年(苏联战前最高水平)低690万吨,比1913年多3330万吨。仅有的两种产物加起来,谷物肯定是不如沙俄1913年的小麦+黑麦+大麦+燕麦+玉米,即使加上马铃薯,1952年的小麦+马铃薯也仅有1亿1310万吨,比沙俄六项加起来还少990万吨。
是不是苏联在1952年根本没种植黑麦、大麦、燕麦、玉米呢?查了查第一项种植面积,结果书中根本没有1952年……直接从1940年跳到1945年,然后就是1950年,1953年……
唯一可以充当论据的是,1945年苏联还是种植了这几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大概是小麦2490万公顷,黑麦2050万公顷,大麦960万公顷,燕麦1440万公顷,玉米420万公顷,马铃薯830万公顷……
马铃薯实在是俄罗斯人最忠诚的朋友,即使伏特加抛弃了俄罗斯,只要有土豆,俄罗斯也绝不灭亡……


战后斯大林时代仅有两年拥有全部数据,也就是1950年、1953年。
表六1950、1953年苏联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1953年,苏联小麦产量4130万吨,比沙俄1913年多出1330万吨,麦类产量7380万吨,比沙俄1913年少1120万吨,谷物产量7750万吨,比沙俄1913年少540万吨。
结论:苏联在1953年粮食产量的确没超过沙俄1913年水平,苏联的农业部门实在是垃圾!
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1953年苏联的黑麦产量比1913年少了1120万吨,大麦少了520万吨,燕麦少了810万吨,玉米多了160万吨。
简单来说,1953年苏联与1913年沙俄相比,就是小麦多,玉米略多,黑麦少、大麦少、燕麦少。
苏联粮食产量最后超过沙俄1913年水平,已经到了1955年,这一年,苏联农业产出了4730万吨小麦、1650万吨黑麦、1040万吨大麦、1180万吨燕麦,以及惊人的1160万吨玉米。与沙俄1913年相比,小麦多出了1930万吨,黑麦依然少920万吨,大麦依然少270万吨,燕麦依然少640万吨。但是这样一相加,所有的麦类作物加起来,苏联的产量达到了8600万吨,比沙俄稳稳的多出了100万吨,险胜!
再算谷物的话,1955年苏联谷物产量达到了9760万吨,比沙俄1913年多出了1050万吨,大胜!
附表:




战后斯大林时代仅有两年拥有全部数据,也就是1950年、1953年。
表六1950、1953年苏联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QQ图片20141209015711.jpg (19.71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01:55 上传



1953年,苏联小麦产量4130万吨,比沙俄1913年多出1330万吨,麦类产量7380万吨,比沙俄1913年少1120万吨,谷物产量7750万吨,比沙俄1913年少540万吨。
结论:苏联在1953年粮食产量的确没超过沙俄1913年水平,苏联的农业部门实在是垃圾!
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1953年苏联的黑麦产量比1913年少了1120万吨,大麦少了520万吨,燕麦少了810万吨,玉米多了160万吨。
简单来说,1953年苏联与1913年沙俄相比,就是小麦多,玉米略多,黑麦少、大麦少、燕麦少。
苏联粮食产量最后超过沙俄1913年水平,已经到了1955年,这一年,苏联农业产出了4730万吨小麦、1650万吨黑麦、1040万吨大麦、1180万吨燕麦,以及惊人的1160万吨玉米。与沙俄1913年相比,小麦多出了1930万吨,黑麦依然少920万吨,大麦依然少270万吨,燕麦依然少640万吨。但是这样一相加,所有的麦类作物加起来,苏联的产量达到了8600万吨,比沙俄稳稳的多出了100万吨,险胜!
再算谷物的话,1955年苏联谷物产量达到了9760万吨,比沙俄1913年多出了1050万吨,大胜!
附表:

QQ图片20141209015830.jpg (83.15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01:56 上传



楼主为何如此热爱以色列?
看到这些个表格就头痛,在网上发文还是简明扼要最好
战后斯大林时代仅有两年拥有全部数据,也就是1950年、1953年。
表六1950、1953年苏联粮食产量(单位:百万 ...
支持楼主的历史研究帖,不过这似乎应该发到中外历史专区而不是这里吧?@赌王365,@核辐射,@善舞精灵,请求移帖。
提醒楼主一个常识问题,即前苏联谷物产量的统计方法,是那么的与众不同,那么的奇葩。
看了楼主的帖子,说明楼主对,苏联统计谷物产量的奇葩方法几乎一无所知啊。 连苏联如何统计谷物产量,都不清楚,就来那苏联谷物纸面产量来作对比,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建议楼主最好,现在赶紧找个明白人,给你科普下苏联统计谷物产量的奇葩方法吧。
fbi1982426 发表于 2014-12-9 07:49
支持楼主的历史研究帖,不过这似乎应该发到中外历史专区而不是这里吧?@赌王365,@核辐射,@善舞精灵,请 ...
这叫什么历史帖,楼主连前苏联谷物产量是怎么统计出来的都不知道,就拿纸面统计收获数值当成真的收获数值来和别的对比,可笑。

建议楼主最好,现在赶紧找个明白人,给你科普下苏联统计谷物产量的奇葩方法吧。

qidaxue 发表于 2014-12-9 10:56
这叫什么历史帖,楼主连前苏联谷物产量是怎么统计出来的都不知道,就拿纸面统计收获数值当成真的收获数值 ...


苏联怎么奇葩统计方法,你跟我说说?有没有中国奇葩?有没有美国奇葩?中国和美国这些国家都是拿纸面统计收获数值当成真的收获数值,不知道有没有苏联那么奇葩?
qidaxue 发表于 2014-12-9 10:56
这叫什么历史帖,楼主连前苏联谷物产量是怎么统计出来的都不知道,就拿纸面统计收获数值当成真的收获数值 ...


苏联怎么奇葩统计方法,你跟我说说?有没有中国奇葩?有没有美国奇葩?中国和美国这些国家都是拿纸面统计收获数值当成真的收获数值,不知道有没有苏联那么奇葩?

以色列万岁 发表于 2014-12-9 10:58
苏联怎么奇葩统计方法,你跟我说说?有没有中国奇葩?


前苏联谷物产量的统计方法是,在作物收割前预估计单位粮食产量,并将预估数字作为实际产量公布。实际进仓收获量仅为预估数字的60%-70%。预估数字(即统计公布出来的纸面收获量)能到70%就谢天谢地烧高香了。
以色列万岁 发表于 2014-12-9 10:58
苏联怎么奇葩统计方法,你跟我说说?有没有中国奇葩?


前苏联谷物产量的统计方法是,在作物收割前预估计单位粮食产量,并将预估数字作为实际产量公布。实际进仓收获量仅为预估数字的60%-70%。预估数字(即统计公布出来的纸面收获量)能到70%就谢天谢地烧高香了。

qidaxue 发表于 2014-12-9 11:03
前苏联谷物产量的统计方法是,在作物收割前预估计单位粮食产量,并将预估数字作为实际产量公布。实际进仓 ...


资料来源???给我看看你所说的苏联粮食谷物预估当实际产量的资料?!
另外,我问一下,沙俄的粮食作物谷量又是怎么统计的?与苏联有什么不同?
qidaxue 发表于 2014-12-9 11:03
前苏联谷物产量的统计方法是,在作物收割前预估计单位粮食产量,并将预估数字作为实际产量公布。实际进仓 ...


资料来源???给我看看你所说的苏联粮食谷物预估当实际产量的资料?!
另外,我问一下,沙俄的粮食作物谷量又是怎么统计的?与苏联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