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刊物的文集时代[原创][连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3:32:54


<P>本文是对目前市场上各种军事文集的系统评论。</P>
<P>军事文集的定义</P>
<P>和传统的军事期刊不同,军事文集是一种特殊的载体,看上去类似于小型图书。它主要是以购买刊号的形式出版,出版时间往往是不定期。或者是以出版光盘为媒介,将文集定义成光盘的配套手册,而不是直观上文集为主,光盘为辅。从发行渠道看,虽然从某种角度讲它更近似于书,但它主要是通过报刊杂志零售渠道销售,而不是像书那样一般通过图书发行渠道。军事文集可以是某一领域的专辑,也可以是不同选题文章的集合。军事文集的出版量一般比杂志小,价格较高,篇幅也要大得多。它一开始是满足有足够经济承受力的某些军事爱好者的特殊需求,并不是市场的主力,后来却逐步演变为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P>
<P>前文集时代</P>
<P>对军事刊物的评价追溯得过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刊物的评价必须和对市场的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我们不妨把视线先推到八十年代末,本人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购买和阅读军事杂志的。当时老牌的三知:《航空知识》、《舰船知识》、《兵器知识》,是市场的主力。很多人都是从阅读这三本军事刊物开始成为军事爱好者的。</P>
<P>前文集时代也曾经出现过一些军事文集,但是由于没有形成一股潮流,所以并不特别引人注目。高中时,我曾经买过一本叫《Battlefield》的系列文集(和后来的《战场》无关),其中一个分册是M1系列主战坦克。值得注意的是,它已经具有现在流行军事文集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类似的篇幅、定价、印刷量、配套光盘等等。</P>
<P>1999年5.8时间是以各重要的转捩点,它使得军事刊物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急剧升温。另一方面它冲击了传统的军事刊物,在它们走下坡路的时候,诞生了一些列新军事杂志,典型的就是《武器》,彻底改变了原先的格局,它们也迅速拉升了军事爱好者的水平。同时军事爱好者的购买力开始释放。而报刊杂志零售网点的增加,整个流通渠道的扩容,也为文集时代的开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些都为军事文集浪潮的发动创造了条件。</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3 9:23:18编辑过]




<P>本文是对目前市场上各种军事文集的系统评论。</P>
<P>军事文集的定义</P>
<P>和传统的军事期刊不同,军事文集是一种特殊的载体,看上去类似于小型图书。它主要是以购买刊号的形式出版,出版时间往往是不定期。或者是以出版光盘为媒介,将文集定义成光盘的配套手册,而不是直观上文集为主,光盘为辅。从发行渠道看,虽然从某种角度讲它更近似于书,但它主要是通过报刊杂志零售渠道销售,而不是像书那样一般通过图书发行渠道。军事文集可以是某一领域的专辑,也可以是不同选题文章的集合。军事文集的出版量一般比杂志小,价格较高,篇幅也要大得多。它一开始是满足有足够经济承受力的某些军事爱好者的特殊需求,并不是市场的主力,后来却逐步演变为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P>
<P>前文集时代</P>
<P>对军事刊物的评价追溯得过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刊物的评价必须和对市场的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我们不妨把视线先推到八十年代末,本人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购买和阅读军事杂志的。当时老牌的三知:《航空知识》、《舰船知识》、《兵器知识》,是市场的主力。很多人都是从阅读这三本军事刊物开始成为军事爱好者的。</P>
<P>前文集时代也曾经出现过一些军事文集,但是由于没有形成一股潮流,所以并不特别引人注目。高中时,我曾经买过一本叫《Battlefield》的系列文集(和后来的《战场》无关),其中一个分册是M1系列主战坦克。值得注意的是,它已经具有现在流行军事文集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类似的篇幅、定价、印刷量、配套光盘等等。</P>
<P>1999年5.8时间是以各重要的转捩点,它使得军事刊物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急剧升温。另一方面它冲击了传统的军事刊物,在它们走下坡路的时候,诞生了一些列新军事杂志,典型的就是《武器》,彻底改变了原先的格局,它们也迅速拉升了军事爱好者的水平。同时军事爱好者的购买力开始释放。而报刊杂志零售网点的增加,整个流通渠道的扩容,也为文集时代的开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些都为军事文集浪潮的发动创造了条件。</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3 9:23:18编辑过]

<P>期待下文</P>
<P>夭折的先行者——《e军》</P><P>高飞天明(最后一个字字库里没有,只能用明代替)最早是以撰稿人的身份出现在《武器》上的。此人比较喜欢创作军事绘画作品,当然水平比不上著名的柚木武士和野上隼夫。不止一个人说,高飞天明实在有些无聊,要不怎么会搞出《八百壮士》这样莫名其妙的文章出来。但是高飞天明在军事文集发展的历史上有着自己的地位。</P><P>高飞天明显然不满足于在《武器》上仅仅发表几篇文章,他转而推出了军事文集《e军:世界终极武器》系列。e作信息时代解,意味着一种重大转变。从单纯出版的角度看,《e军》质地非常粗糙:纸质并不很好,而且是黑白的,封面是典型的高飞天明风格,价格倒是很便宜,但篇幅不大。但是从内容深度看,《e军》的P-51和T-34两个分册质量实际上是很高的,特别是T-34分册颇具考证的味道。同前面讲到的《Battlefield》一样,《e军》选择武器作选材切入点,这迎合了当时人们的主要需求。《e军》的服务对象还包括中级模型玩家,他们懂得使用喷枪进行上色涂装,但还没有达到发烧友主要参考国外军事文集及其他资料的程度。</P><P>不幸的是《e军》的出版很快陷于停顿,不大的市场也开始出现混乱,这简直就是后来《战场》事件的预演。后来我所见到的三本《e军》:尼米兹级航母、F-22、M1系列,同高飞天明的《e军》其实并没有直接联系,却使用了相似的标识,而且质量奇差。这暴露出一个问题,由于军事文集往往通过购买刊号的方式,绕过对杂志的严密控制而获得出版权,往往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就像的不那么有力。夭折的《e军》是一个很好的教训。</P>
<P>《虎!TIGER》</P><P>2001年可能是陈朴最活跃的一年。他刚从《武器》退出来,又忙着开拓《航空史研究》,同时和北京著名模型玩家兼店主杨林一起撰写了精致的《虎!TIGER》,与此同时后来名声大噪的《战场》以及胎死腹中的《德国空军秘密武器》也在酝酿当中。杨林也曾经是《武器》的撰稿人,这样我们再一次清晰地看出当年的《武器》对于整个军事刊物市场的作用和价值,并不像很多人以为得那样,仅仅是多报道了一些国产装备如此简单。我是在年初大学开学返校时,一并买到第一册公开销售的《航空史研究》和《虎》的。</P><P>《虎》比《e军》现代化很多,考证风格更加浓郁,这代表了后来很多军事文集的取向。印刷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虽然依旧是黑白的采用了铜版纸。直到现在很多人还在寻觅这本军事文集。非常遗憾的是《虎》后继无人,原先预定出版的《虎王》和《重装甲作战》没能问世。</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3 14:56:17编辑过]
期待,连载
嗯,不错!期待楼主的续篇。
<P>期待后文</P>
<P>
《战场》第二集
中国59D系列改进型坦克  挥戈
DARPA——聚焦美国国防先进先进计划研究局  不知火
基德级导弹驱逐舰作战系统评价  统一、李星凯
俄罗斯现代级多用途导弹驱逐舰  施政、龙啸
S-400导弹防空系统及其联想  风云
残金缺玉:1983-2002年俄罗斯作战飞机发展思路演变  陈朴
残阳偏师:德国第2海军步兵师作战师及舒尔茨战斗群救援行动  里夫
窒息的回忆:侵华日军化学战备忘录  李克峰
至勇无敌:大舰巨炮专题二  Danny Boy
昨天的秘密: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打击高空侦察机纪实(二)  廖新华
</P><P>两个多月后,迟到的《战场》第二集终于能够摆上货摊。很明显,虽然介绍国产装备的内容依旧是这本文集非常出彩的部分,然而也远没有很多网友的说法那样夸张。实际上真正非常有见地的文章,倒是风云和陈朴的两篇文章。他们并不是单纯地介绍装备,而是将一些极具启发性的思想融于其中,使文章内涵非常饱满。这一特点第二集比第一集更加突出,久后形成了《战场》和《巡航者》风格当中最弥足珍贵的东西之一,陈朴主导改版后的几期《海陆空天惯性世界》也反映出了这一特征。可是很多网友却看不到这些,而这才是陈朴等人真正高人一筹的地方。</P>
<P>e军系列的 P51及T34非常不错。(旧书摊淘来的)很新。</P><P>而我早先买的介绍MI系列坦克的那期则很勉强。另外,高天飞民还出了一系列的21世纪空军,陆军,海军,及特种部队。内容平平。</P>
<P>加斯特,真正能厚积薄发蛮困难的,</P><P>这也就需要创作群而不单是个人的力量.</P>
<P>
《战场》第三集
051型导弹驱逐舰的发展历程  海权
中国轻型坦克的发展:第一部分  挥戈
军事智慧:苏军冷战时期的装备逻辑  许强、娄嘉仪
极速家族:牛车黑鸟  不知火
从货物标签到毕业杯  孟繁荃
喋血对马  Danny Boy
红色战车:苏军使用的轴心国车辆  鲍里斯、tenshou、里夫
基辅会战思索  朱世巍</P><P>《战场》第四集
两栖突击者——中国轻型坦克的发展:第二部分  挥戈
中外新驱发展趋势展望  海权
极速家族:牛车黑鸟(之二)  不知火
失落的部族——洛克希德AH-56“夏延人”  孟繁荃
西奈半岛上空的闪电:以色列空军101中队战记  刘小龙
大和的兴衰  朱世巍
Do 335补丁——法国战后测试  王懿
阳光帝国  Danny Boy
黑鹰武士  Winward
</P><P>任何一本军事刊物即便不能不断提高自身水准,如果连维持其水准也做不到,那么离没落也就不远了。而一旦没落,在要复兴就难上加难。很多人在阅读《战场》第三集和第四集的时候,原来的兴奋已经不再了。有眼光的人早就指出,出版速率的缓慢是《战场》的致命伤。但是为了维持质量,有不能加速出版,实在是一个悖论。不过现在看来,后来的《巡航者》实际上重新定位于年刊倒也是一种解决方案。这种出版模式在国外也有,只是在国内非常浮躁的环境下是否能够行得通还有待观察。</P><P>截至2002年9月,《战场》已经出版了四期,知名度也越来越大。然而对《战场》第五集的等待却越来越漫长,一些非常离奇的事情开始发生,我们不妨称之为《战场》事件。市场逐步混乱直至难以收拾的局面,军事文集市场出现了畸形繁荣。明眼人看得出,这其中有很强的经济杠杆在暗地起着作用。2001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度开放的军事刊物市场,渐有重新收紧之势,而军事文集却是一个新的可以开拓的卖点。观望盘算和准备筹措是必须的,在这段时间里,一些短期行为之作也很快烟消云散。《战场》处于暂时休克状态中,假借《战场》名号的各路假《战场》开始争夺市场。</P>
呵呵,利益所驱,一些人就不会有所顾忌了!现在仍在出版的假冒《战场》,就其质量而言,恐怕时日不长了![em01]
<P>很不错的文章,请继续!</P>
<P>期待中,分析非常透彻。</P>
写的真不错~算得上是一次回顾和总结。希望他们能够看见,呵呵~期待下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5 20:02:18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5 19:56:16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8 13:06:17编辑过]
继续啊,好强
<P>猛人也!</P>
抢了偶的选题啊啊啊啊啊,555 555,但还是不错DI  !![em03][em03][em0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6 18:00:21编辑过]
hehe,物质还不算极大丰富。
继续啊,强啊
还应该谈谈王辉的军火库系列
还应该谈谈王辉的军火库系列

<P>myworld说得很对,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遗漏,现在补上。</P>
<P>2002年年中之际,王辉在《战场》之外又启动了军火库系列,一本是“梅卡瓦”专辑,另一本是“98式”专辑。不用说这套军火库基本上是夭折了。王辉复出后是否会延续军火库的香火,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从其专心于《军事力量》的情形看,这种概率似乎很小。</P>
<P>之所以遗漏了这两本重要的军事文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王辉事件过于错综复杂、晦暗不明,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是主观臆测和小道消息为主,究竟原委如何恐怕这么长时间来真正了解的人的数量并没有多少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评论军火库乃至王辉的困难性十分巨大。</P>
<P>王辉在处理军火库系列和《战场》关系的问题上,虽然没有犯重复建设的错误,但至少也是犯了摊子铺得过大的错误。而且在我看来,“梅卡瓦”专辑并不是一个特别成功的作品,按照王辉的水平应当能够做得更好一些。总觉得“梅卡瓦”在技术细节上还没有挖透,出新出彩的地方难以找寻,没有多少耳目一新的振奋感觉。后来国际展望的《征服》系列也出了以色列装甲车辆的专辑。</P>
<P>而“98式”专辑争议更是巨大。本人对于介绍国产兵器的文章一贯都保持非常审慎的态度,不想很多人那样狂热。王辉不是第一次出版国产武器的专辑,记得1999年主政《武器》时还推出过《武器》/《兵器》第一个年度专辑——50周年阅兵。当在书摊上发现有“98式”这本军事文集的时候,起初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下定购买的决心,老实说只是因为署名王辉,价格又不很贵才买了下来。翻阅了一两遍以后就搁置一边,根本没有意识到王辉会因为这样一本所的不好听点稀松平常的书出事,当然这种说法也只是广为流传的版本。</P>
<P>中国装甲部队编制倒有点意思,但是完全使用大型图形表示的形式,多少给人以拖长版面的印象。自动装填机资料我是比较好感兴趣的,王辉强调了相比苏制装填机在可靠性上的进步。不过披露的数据也没有任何旁证予以作证,关键是在没有更多情报相互印证的情况下,单纯爆猛料虽然对很多人来说非常刺激,但也是非常容易形成误导的。我的观点是,现在世界上列装的各主战坦克自动装填机子系统都不能容纳所有炮弹,基本上都只能容纳一半左右,这对持续作战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在三人体制下完成人工装填困难和耗时更大。装甲数据是极为机密的,通过比较各型主战坦克炮塔焊接线,来估计推算炮塔主装甲板的厚度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方法。不过对于装甲质地却没有什么谈出更多的细节,当然这完全属于泄密。</P>
<P>后来有网友指出,“98式”中使用的不少内部结构图片实际上是一些苏制坦克的,而且言之凿凿,这不免给“98式”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当时在阅读过程中,我已经注意到一些内部仪器的标注铭牌似乎有些问题,但是这种疑问只是在一瞬间划过心头,并没特别在意。而且理论上收藏有中国所有出版物的国家图书馆,能够检索到这本书,却无法得到详细的版本信息。而“梅卡瓦”是能够查得到的,两者反差真是很令人费解。</P>
好怀念老战场呀
继续
<P>悲壮地自杀——《战场》第五集</P><P>2003年2月份,久违的《战场》第五集终于在千呼万唤当中上市。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陈朴决定就此废止《战场》,推出全新的军事文集《巡航者》来延续《战场》。这一举动已经不能用壮士断腕来形容了,简直是悲壮地自杀。其创办一本优秀军事文集的决心与勇气实在令人叹服。但仅有决心和勇气是不够的,陈朴真正令人称道的是,他将《战场》第五集提升到更高水平上,树立新的业界典范形象,为《巡航者》打下扎实基础,充分展示了和其他军事文集的区别。因此,《战场》水平有所下降的看法是完全不正确的,其中存在着一些个人偏见。</P><P>
《战场》第五集
周边安全与航母取向(第一部分)  陈朴
怪物家族——地效飞行器的发展与事实  不知火
青翼蝠王——米格25/31全系列型谱  孟繁荃、陈朴
空地精灵——现代制导炸弹的前沿发展  张洋
红男爵世家——里希特霍芬联队85周年  于力
多炮塔坦克的颠峰与衰落  里夫 tenshou
红色战车——苏联使用的轴心国车辆(第二部分)  鲍里斯
共赴危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背景与英德海军竞赛  Dannyboy
锯脂群鲤——英德无畏舰造舰竞赛  Dannyboy
源田实审问录  如月译 许强整理
</P><P>整本书若要说有那篇文章有缺陷的话,我想应当是“航母取向”第一部分这篇。陈朴开始从自己擅长和熟悉的航空领域,转向海军和战略方向,作为这种转变的尝试“航母取向”显得不那么成熟。很多网友喜欢谈论这一话题,但是判断绝不应当被感情所左右。</P><P>苏联地效飞行器早年《航空知识》曾经作过报道,那时《航空知识》还是比较不错的。不知火的这篇文章是日后《巡航者》续篇的前导,主要用来介绍历史背景,后者拥有很多颇具启发性的观点。</P><P>孟繁荃和陈朴的“青翼蝠王”奠定了综述性文章的标准。它融一般性介绍与启发性论述于一体,结构严谨文字晓畅。解决了MiG-25研制背景、技术水平、飞行速度、机动性等不少问题。陈朴通过带着重显示的等比例线图将MiG-25/31各型号的区别表达得异常清楚,并且以型别树状图将MiG-25/31系列的发展路径刻画得十分清晰。这都是非常出色之处。</P><P>张洋的“空地精灵”也极为出色。早在《战场》第二集中,风云就提出在现代空射制导武器取得革命性发展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防空将变得愈加困难。张洋以现代空射制导武器的前沿发展,不仅佐证了这种观点,而且提出了更多有力的证据。看似这篇文章与国产装备无关,但是在“新三打三防”的背景下,讲得难道不是更有针对性吗?这不是高手所为又是什么?单纯迷恋介绍国产装备,不考察国外最新的动向,这种意向可以休矣!这篇文章并为结束,《巡航者》上将有续篇。</P><P>“源田审问”才是真正的猛料。“共赴危城”和“锯脂群鲤”相辅相成、互相依托,读来十分畅快,令人心旷神怡。特别是“锯脂群鲤”绝对也是奠定综述类文章标准的典范,它的侧影图和线图令人一目了然,又大幅节省的篇幅,显得异常紧凑。至于“红男爵”、“多炮塔”、“红色战车”之类都属于很热门的二战选题,写得也是可圈可点。</P>
<P>帖子质量很高。。不错。。</P>[em02]
楼主顶啊!请继续啊!
好文当顶!!!
已经被转到SB论坛了(不是我干的),我在那里加了个注解。
我看到了,ferret,上次问你的首发CD意见如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9 17:42:01编辑过]
<P>早就改名了,www.sonicchat.com</P>
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王辉事件的内幕这么感兴趣呢?窃以为这是一种猎奇心态在作怪。说得更不好听一点是一种窥探的欲望。我撰写这个连载的初衷至就是希望尽量避开这些东西,把焦点转移到军事文集本身的质量。
<B>以下是引用<I>dark_knight</I>在2004-8-9 17:49:00的发言:</B>
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王辉事件的内幕这么感兴趣呢?窃以为这是一种猎奇心态在作怪。说得更不好听一点是一种窥探的欲望。我撰写这个连载的初衷至就是希望尽量避开这些东西,把焦点转移到军事文集本身的质量。

<P>怎么说呢。大家可以说是一个圈子里的,街坊邻居一样。</P>
王辉事件跟目前军事文集的格局形成有着直接的联系,只要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才能清楚的把握此格局现在和将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