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北洋海军舰船志》最大的感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27:54
那个时候正好是新技术发展的时候,说得好听北洋军舰是跟上了技术发展方向,说得不好听就是成为新技术试验舰,然后得到的经验很快就让它们过时了...那个时候正好是新技术发展的时候,说得好听北洋军舰是跟上了技术发展方向,说得不好听就是成为新技术试验舰,然后得到的经验很快就让它们过时了...
就比如现在的电脑技术.............
llfxj 发表于 2009-7-17 00:11
一套用了10年,却没怎么升级换代的巨型电脑,被一套最近更新的家用机击败。
新版的和当年现代舰船增刊版有多少不同?
janes007 发表于 2009-7-16 22:50

引史为鉴啊。。。姑娘还是自家的好啊。。即使比不上别人家的也要好好养。。
哪里是试验品三个字可以概括得
大清朝自己没有工业能力去建设海军,又要赶上潮流;能怎么办?

再者,军备竞赛不进则退;十年二十年不进步就是大退步;
偏偏北洋有遇上清末那个烂摊子和动员能力极其低下得中央政府,能怎么样呢?
而且当年正好是海军大转变的时期,不像上世纪初,一战的 BB到了二战还可以撑场面
6# kgb1059
清国人口在十九世纪都是日本的十倍有余,两国的财政收入却相差不大,根源何在?
没有银子或者银子不够,是北洋覆灭的根本原因吧!
钱到哪里去了呢?
日本已经有初步成形的财政体制。而清政府一方面背着旗人和旧式军队两大财政包袱,另一方面还是旧式的税赋体制,工商业税收无法成为财政增长点吧。
说实话,没有钱还搞舰队自然是只有小富即安了,因为想有所进取必须得有钱才成。
发捻乱后,地方坐大,户部渐轻。如果采用日本的税收体制,清国的中央税收可以翻一番。当然,地方坐大的清国不是中央高度集权的日本。
把活马说死 发表于 2009-7-21 15:12
水爷又复活了?
12# Ericsson1979

上浮换气而已
把活马说死 发表于 2009-7-21 15:12
人口?
大清国是小农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官僚办的洋务大部分是赔钱的。若说人口,大清国是大不列颠国的多少倍?可是大清国岁入不到英国岁入的10%。
不搞殖产兴业哪里来的钱?
kgb1059 发表于 2009-7-21 22:21
一,日本的官办工厂也是赔钱的,但赔钱也要搞。
二,当时的日本工业生产力能和英国相提并论吗?清日战争爆发时,日本工业的总马力不过3万马力。当时的日本基本上也是一个农业国,只是因为它建立了近代税收制度和银行系统,才使它的税收效益远高于同期清国。
三,日本真正的殖产兴业是从马关条约之后开始的。
把活马说死 发表于 2009-7-22 08:23

鬼子才把1894年的战争叫做日清战争,天朝叫甲午战争,您莫非是膏药国来宾?
也许是WW
造舰艇最买不得, 投入巨资, 实际上替别人在做实验, 花的巨资买来的宝贵经验却没有提高自己的工业素养,这场战争本质上还是农业国败给初级工业国
买船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要紧跟一个老大,在英法德俄之间走钢丝是危险的。日本人基本上是紧跟英国,收获不小。
只有一个供应商是效率不高,谈判筹码很少的采购模式,北洋虽然在英德之间往返周旋,但火炮基本上是统一的克虏伯产品,我觉得这种采购模式还是能多谈点折扣的。
日本在和英国越走越近的条件下大量订购英国船倒也没什么错,这还是有政治背景的,在战略利益上对英国没有太大帮助,又单纯认准英国战舰的国家往往很难买到质优价廉的货。
  无论是英国还是德国,当时在舰船发展方向上都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模式,各种新思潮,新创意层出不穷,而甲午海战可以看做是前面30年造舰思想的总检验。
  北洋舰队游走于英德两种思路之中的表现还是不错的,问题是那个时代不能停滞,否则就只能是杯具。
  北洋舰队中,福建帮的势力过大,各地方政府又各自为政,北洋之败和空一格公相似之处不少。
浅尝辄止了吧,搞了几条船就停滞不前了
综合国力不行!
平远思路不错,如果能坚持就好了。
两年停买装备打击太大了,海军是需要持续投入的兵种。
无论明清,清流都是误国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