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丝生存机会:舰载 照射雷达/近端防御武器 的放置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17:39


看到伯克,特别是45,甚至爱宕的雷达高高在上放置,而我国的驱逐舰护卫舰(可能由于吨位或盾没有小型化)这方面差距不小,郁闷。这里从数学角度推导了下照射雷达/近端防御武器 的放置高度 与防御距离的关系。

假设敌方反舰导弹和隐身战斗机的飞行高度为h;
假设我方照射雷达高度为x;
地球半径r平均为6371000m
于是探测距离d=sqrt((r+x)*(r+x)-r*r) + sqrt((r+h)*(r+h)-r*r)
直线探测距离与弧面距离经计算相差一米以内,此处忽略。

代码:
#! /usr/bin/perl
$r=6371000.0;
for($x=10;$x<=70;$x+=20) {
        for($h=5; $h<=100; $h+=10) {
                $d= sqrt(($r+$h)*($r+$h)-$r*$r) + sqrt(($r+$h)*($r+$x)-$r*$r);
                printf("%2d  %2d  %5.2f\n", $x, $h, $d/1000); }
        printf ("\n");
}

结果:

x(m) h(m) d(km)

10   5  17.76
10  15  26.45
10  25  32.78
10  35  38.05
10  45  42.66
10  55  46.82
10  65  50.64
10  75  54.18
10  85  57.51
10  95  60.66

30   5  22.91
30  15  30.76
30  25  36.57
30  35  41.47
30  45  45.80
30  55  49.74
30  65  53.38
30  75  56.78
30  85  59.98
30  95  63.01

50   5  26.70
50  15  34.17
50  25  39.71
50  35  44.39
50  45  48.55
50  55  52.34
50  65  55.85
50  75  59.13
50  85  62.24
50  95  65.19

70   5  29.84
70  15  37.10
70  25  42.45
70  35  46.98
70  45  51.01
70  55  54.69
70  65  58.11
70  75  61.31
70  85  64.33
70  95  67.21

查阅了一个报导:
1982年5月4日,在英、阿“马岛之战”中,阿根廷飞行员洛佩斯驾驶“超军旗”战斗机,并挂有一枚“飞鱼”AM39空舰导弹,向英国当时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飞去。起飞5分钟后,天气骤变,南大西洋上空浓云密布,从机舱朝下看,海面上白浪滔天。虽然天气不好会增加攻击难度,但能很好地隐蔽自己。又过了几分钟,洛佩斯开始下降高度,朝“谢菲尔德号”雷达盲区飞去。飞机离海面很近,海浪几乎要溅到机翼上,高度表明确地告诉他,飞机离海面只有30米。这套超低空动作是他在法国受训时学会的,当时法国人要求他们最低飞到80米,而现在飞到30米。当目标接近“飞鱼”导弹的射程之内时,洛佩斯把飞机拉起,在150米高度,打开机载雷达,显示器上一个庞然大物清晰地映入他的视线,这就是“谢菲尔德号”。洛佩斯将目标方位数据输入“飞鱼”导弹的计算机,充满快感地按下了发射按钮。这次进攻之所以能成功,最关键时采用超低空突防战术,利用雷达盲区避开敌人雷达监视。

于是
假设反舰导弹一般的飞行高度为5m和15m.
假设敌方隐身战斗机飞行高度为30m,50m至95m
假设不依赖我方的预警机,毕竟预警机功率小对近距离的隐身目标探测能力比不过舰艇。

以上数据说明:
1, 对反舰导弹来说,雷达高度从30增至50和70m,视距从22.91增至26.70和29.84km。
英国人的桑普森雷达本身较小较轻,貌似最近有了改进型。假设中国的通驱装备了类似桑普森的照射雷达,如果再将吨位扩大到12000吨 (055),这高度应该完全没有问题的。这意味着用大功率的舰载雷达对极小的隐身目标可探测到30km范围。

大驱可能是舰队旗舰,本身就是高价值目标,离航母也不会远。因此,一寸长一寸强,必须斤斤计较!
但是,70m继续往上,探测距离增加就不明显了。而带来雷达面积/功率过小,重心偏高,不敢高机动转弯等问题。

2, 如果是小型的护卫舰,将雷达放置在30m上,也可探测到23km,比大驱小些,但对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的探测距离,完全可以接受(考虑到护卫舰非高价值目标)。

3, 从第2点可以看到,很有必要将FL-3000N射程从9km增加到20km(或研发另外的点防御武器)。即使护卫舰也可以轻松发现20km处的目标,用FL-3000N看得到却只能干着急等近了再打。毕竟

4, 海红旗16(百科):作为人民海军新一代中近程防空导弹,HQ-16仍处于半公开状态,西方军事观察家认为,HQ-16防空导弹的性能与俄罗斯SA-N-7/SA-N-12在伯仲之间,其性能数据大致为:有效射程3.5-30公里,有效射高15-15000米,单发命中概率0.7- 0.98,反应时间5-8秒,弹长5.6米,弹径0.4米,弹重690公斤,战斗部重7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830米/秒)。

射高对掠海飞行的导弹不太够用;射程作为第二层防御圈太坑爹了;其巨大的身板,占用大量空间和吨位。这是我舰一大短板阿。强烈建议改进工艺,将射程增加一倍,再瘦身。

5, 对超低空飞行的隐身战斗机目标,雷达高度从50m增至70m,照射距离仅从52.34km (55m超低空飞行)和65.19km (95m超低空飞行)分别增加了3km。亏大了。此时,雷达功率和雷达本身的探测技术是关键。因此增加雷达高度,仅对探测反舰导弹有意义。如果点防御的射程不够,单纯将照射雷达往高处挂没有意义。因此非常期待激光反导能上大驱。如果作用距离为30km(照射雷达无压力),掠海的反舰导弹要跑至少90s,擦,来吧,来十枚也不怕,一艘驱逐舰轻松搞定。
-----------------------------------------------------------------------------------
-----------------------------------------------------------------------------------

以上数据没有考虑中性大气层对信号的影响。
考虑大气折射后的经验改正公式为4.12*(sqrt(h1)+sqrt(h2))   (引自6楼)
掠海5米的目标 雷达高度 发现距离
                       300米   80KM
                       200米   67.5KM
                       100米   50KM
                       50米    38.35KM
                       30米    31.78KM
                       25米    29.81KM
                       20米    27.64KM
                       15米    25.17KM
这样雷达实际探测距离,比几何关系所示更远。30m和50m高度时实际探测距离比几何所示的直线距离要远~10km.

我不清楚6楼用的频率是多少。我认为视野内的目标探测手段可多样,红外可见光等。如果用光学设备以及未来的激光反导,主帖的数据不知该修正多少。

看到伯克,特别是45,甚至爱宕的雷达高高在上放置,而我国的驱逐舰护卫舰(可能由于吨位或盾没有小型化)这方面差距不小,郁闷。这里从数学角度推导了下照射雷达/近端防御武器 的放置高度 与防御距离的关系。

假设敌方反舰导弹和隐身战斗机的飞行高度为h;
假设我方照射雷达高度为x;
地球半径r平均为6371000m
于是探测距离d=sqrt((r+x)*(r+x)-r*r) + sqrt((r+h)*(r+h)-r*r)
直线探测距离与弧面距离经计算相差一米以内,此处忽略。

代码:
#! /usr/bin/perl
$r=6371000.0;
for($x=10;$x<=70;$x+=20) {
        for($h=5; $h<=100; $h+=10) {
                $d= sqrt(($r+$h)*($r+$h)-$r*$r) + sqrt(($r+$h)*($r+$x)-$r*$r);
                printf("%2d  %2d  %5.2f\n", $x, $h, $d/1000); }
        printf ("\n");
}

结果:

x(m) h(m) d(km)

10   5  17.76
10  15  26.45
10  25  32.78
10  35  38.05
10  45  42.66
10  55  46.82
10  65  50.64
10  75  54.18
10  85  57.51
10  95  60.66

30   5  22.91
30  15  30.76
30  25  36.57
30  35  41.47
30  45  45.80
30  55  49.74
30  65  53.38
30  75  56.78
30  85  59.98
30  95  63.01

50   5  26.70
50  15  34.17
50  25  39.71
50  35  44.39
50  45  48.55
50  55  52.34
50  65  55.85
50  75  59.13
50  85  62.24
50  95  65.19

70   5  29.84
70  15  37.10
70  25  42.45
70  35  46.98
70  45  51.01
70  55  54.69
70  65  58.11
70  75  61.31
70  85  64.33
70  95  67.21

查阅了一个报导:
1982年5月4日,在英、阿“马岛之战”中,阿根廷飞行员洛佩斯驾驶“超军旗”战斗机,并挂有一枚“飞鱼”AM39空舰导弹,向英国当时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飞去。起飞5分钟后,天气骤变,南大西洋上空浓云密布,从机舱朝下看,海面上白浪滔天。虽然天气不好会增加攻击难度,但能很好地隐蔽自己。又过了几分钟,洛佩斯开始下降高度,朝“谢菲尔德号”雷达盲区飞去。飞机离海面很近,海浪几乎要溅到机翼上,高度表明确地告诉他,飞机离海面只有30米。这套超低空动作是他在法国受训时学会的,当时法国人要求他们最低飞到80米,而现在飞到30米。当目标接近“飞鱼”导弹的射程之内时,洛佩斯把飞机拉起,在150米高度,打开机载雷达,显示器上一个庞然大物清晰地映入他的视线,这就是“谢菲尔德号”。洛佩斯将目标方位数据输入“飞鱼”导弹的计算机,充满快感地按下了发射按钮。这次进攻之所以能成功,最关键时采用超低空突防战术,利用雷达盲区避开敌人雷达监视。

于是
假设反舰导弹一般的飞行高度为5m和15m.
假设敌方隐身战斗机飞行高度为30m,50m至95m
假设不依赖我方的预警机,毕竟预警机功率小对近距离的隐身目标探测能力比不过舰艇。

以上数据说明:
1, 对反舰导弹来说,雷达高度从30增至50和70m,视距从22.91增至26.70和29.84km。
英国人的桑普森雷达本身较小较轻,貌似最近有了改进型。假设中国的通驱装备了类似桑普森的照射雷达,如果再将吨位扩大到12000吨 (055),这高度应该完全没有问题的。这意味着用大功率的舰载雷达对极小的隐身目标可探测到30km范围。

大驱可能是舰队旗舰,本身就是高价值目标,离航母也不会远。因此,一寸长一寸强,必须斤斤计较!
但是,70m继续往上,探测距离增加就不明显了。而带来雷达面积/功率过小,重心偏高,不敢高机动转弯等问题。

2, 如果是小型的护卫舰,将雷达放置在30m上,也可探测到23km,比大驱小些,但对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的探测距离,完全可以接受(考虑到护卫舰非高价值目标)。

3, 从第2点可以看到,很有必要将FL-3000N射程从9km增加到20km(或研发另外的点防御武器)。即使护卫舰也可以轻松发现20km处的目标,用FL-3000N看得到却只能干着急等近了再打。毕竟

4, 海红旗16(百科):作为人民海军新一代中近程防空导弹,HQ-16仍处于半公开状态,西方军事观察家认为,HQ-16防空导弹的性能与俄罗斯SA-N-7/SA-N-12在伯仲之间,其性能数据大致为:有效射程3.5-30公里,有效射高15-15000米,单发命中概率0.7- 0.98,反应时间5-8秒,弹长5.6米,弹径0.4米,弹重690公斤,战斗部重7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830米/秒)。

射高对掠海飞行的导弹不太够用;射程作为第二层防御圈太坑爹了;其巨大的身板,占用大量空间和吨位。这是我舰一大短板阿。强烈建议改进工艺,将射程增加一倍,再瘦身。

5, 对超低空飞行的隐身战斗机目标,雷达高度从50m增至70m,照射距离仅从52.34km (55m超低空飞行)和65.19km (95m超低空飞行)分别增加了3km。亏大了。此时,雷达功率和雷达本身的探测技术是关键。因此增加雷达高度,仅对探测反舰导弹有意义。如果点防御的射程不够,单纯将照射雷达往高处挂没有意义。因此非常期待激光反导能上大驱。如果作用距离为30km(照射雷达无压力),掠海的反舰导弹要跑至少90s,擦,来吧,来十枚也不怕,一艘驱逐舰轻松搞定。
-----------------------------------------------------------------------------------
-----------------------------------------------------------------------------------

以上数据没有考虑中性大气层对信号的影响。
考虑大气折射后的经验改正公式为4.12*(sqrt(h1)+sqrt(h2))   (引自6楼)
掠海5米的目标 雷达高度 发现距离
                       300米   80KM
                       200米   67.5KM
                       100米   50KM
                       50米    38.35KM
                       30米    31.78KM
                       25米    29.81KM
                       20米    27.64KM
                       15米    25.17KM
这样雷达实际探测距离,比几何关系所示更远。30m和50m高度时实际探测距离比几何所示的直线距离要远~10km.

我不清楚6楼用的频率是多少。我认为视野内的目标探测手段可多样,红外可见光等。如果用光学设备以及未来的激光反导,主帖的数据不知该修正多少。
人民网(2010年)2月14日电 美军研制的机载激光反导系统日前在太平洋上空进了两次测试,并且取得了“圆满成功”。据悉,美军当天击落的“靶弹”相当于前苏联生产的“飞毛腿”导弹大小。美军飞机发射的激光柱有“篮球粗细”,可拦截速度达每小时6400公里的各类导弹。

五角大楼透露,在被高能激光束照射了数秒后,目标导弹即因“过热”而解体。分析人士推测,美军机载反导系统的“有效杀伤距离”在160公里以上。当第一次导弹拦截成功后,载有激光发射器的波音747飞机马不停蹄地飞往另一战区,成功拦截了第二枚来袭导弹。




《印度时报》(2010年)3日援引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激光科技中心主任迈尼的话称,激光武器是未来武器的发展趋势,该组织正努力进行定向能武器的科研攻关,反导激光武器是其中的重要课题。迈尼称,利用激光束,军方可以击落处于助推段或者飞行末端的敌方导弹。《印度时报》还援引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主席萨拉斯维特的话说,定向能武器与空间安全、信息安全和超音速飞行器一起,已被列为印度未来国防研究的重点领域。

  据报道,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目前正在同时研制3种杀伤威力大的激光武器。一种是可在10公里范围内击落敌方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的激光武器,研发周期约为两年;一种是功率为25千瓦的激光武器系统,可在5—7公里范围内拦截敌方弹道导弹,该武器可以把来袭导弹表面“加热”至200—300摄氏度,从而在飞行末端将其内部弹头引爆,这种激光武器需要5年时间方可进入测试阶段;另一种是功率高达100千瓦的固体激光武器系统,可安装在舰船和飞机上,具备将导弹在助推段击毁的能力,研制周期需要10年。


都是三年前的报导,相信三年后的我国这项技术正在研发。
楼主自己都研究得这么细了~~还需要求科普吗? ~~~感觉楼主是在等鱼上钓吧,呵呵~~
战戈 发表于 2013-4-28 01:34
楼主自己都研究得这么细了~~还需要求科普吗? ~~~感觉楼主是在等鱼上钓吧,呵呵~~
我本身的专业是用导航卫星探测大气,完全是民用。对海军的雷达不清楚。
发现距离=4.12*(sqrt(h1)+sqrt(h2))
h1雷达架设高度
h2目标高度
掠海5米的目标 雷达高度 发现距离
                       300米   80KM
                       200米   67.5KM
                       100米   50KM
                       50米    38.35KM
                       30米    31.78KM
                       25米    29.81KM
                       20米    27.64KM
                       15米    25.17KM
补充一下,这是雷达通视距离公式
guoxing1987 发表于 2013-4-28 01:53
发现距离=4.12*(sqrt(h1)+sqrt(h2))
h1雷达架设高度
h2目标高度
你这个肯定是简化了的公式,可否给个出处,或精确的表达。

核20 发表于 2013-4-28 02:01
你这个肯定是简化了的公式,可否给个出处,或精确的表达。


这就是精确的表达,带有大气对射频波段电磁波折射率修正的公式

高度单位m,系数是4120m,发现距离单位m,
如果需要发现距离换算成km,就用4.12km的系数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学与计算机卷》
捕获.gif
核20 发表于 2013-4-28 02:01
你这个肯定是简化了的公式,可否给个出处,或精确的表达。


这就是精确的表达,带有大气对射频波段电磁波折射率修正的公式

高度单位m,系数是4120m,发现距离单位m,
如果需要发现距离换算成km,就用4.12km的系数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学与计算机卷》
捕获.gif

paini 发表于 2013-4-28 02:04
这就是精确的表达,带有大气对射频波段电磁波折射率修正的公式


原来这样,隔行如隔山阿。这比导航卫星的信号折射大多了。
paini 发表于 2013-4-28 02:04
这就是精确的表达,带有大气对射频波段电磁波折射率修正的公式


原来这样,隔行如隔山阿。这比导航卫星的信号折射大多了。


吹毛求疵几句
国产驱护目前都装备了低空补盲雷达。
列装的是HQ10不是FL3000,射程9KM的数据不足信。
HQ16数据明显有误

吹毛求疵几句
国产驱护目前都装备了低空补盲雷达。
列装的是HQ10不是FL3000,射程9KM的数据不足信。
HQ16数据明显有误
核20 发表于 2013-4-28 02:07
原来这样,隔行如隔山阿。这比导航卫星的信号折射大多了。
近地面的大气对微波的折射率比高空高不少,类似于一个中学物理光学演示实验——向玻璃缸底撒很多糖粒,静等糖粒自己慢慢溶化,用激光笔从缸的一侧壁底端斜向上照射,激光束在水中呈类似于抛物线(具体形状要积分才知道)的形状传播。

随大气逐渐升高对微波的折射率逐渐下降,从而将雷达波向地面弯折的特性有实际应用,除了能让雷达看得更远外,还可以在微波接力站不能直接覆盖到的地方收发广播、电视、通讯信号(当然不能太远),此外好像步兵监视雷达等也利用了这一特性。
太专业了,文科生表示完全不懂LS诸位在说什么
LZ以为反舰弹是全程掠海的,没有中段巡航
以前以为牛牛45把雷达顶那么高,对超低空探测很有好处,现在看来真是不值当没啥意义
zhhcbl50h 发表于 2013-4-28 09:56
LZ以为反舰弹是全程掠海的,没有中段巡航
假设最坏的情况
够专业。
那么对于掠海导弹和低空飞行器来说
我把雷达从20m高度提高到30m
探测距离远不了几公里
对舰艇重心影响确相当大啊
那么对于非超低空飞行的来袭飞机(假设飞行高度为400m)探测距离有什么影响?
再说一次,052C的盾和伯克的前盾都一样高,都在02甲板之上,只是伯克的后盾稍微提高了半层甲板高度,何来“差距不小”?
所以有说法毛子那种傻大高粗反舰导弹比低空掠海的好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