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打破2008最后一丝寂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5:41:52
《亚太博宇专题论述》


当地时间27日上午,以色列军队出动100多架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发动了代号为“主角”的作战行动,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目前,以色列对加沙的持续空袭行动进入第三天,袭击已造成至少307人死亡,近千人受伤。这次袭击发生在犹太教安息日期间,可谓出人意料。这也是以色列自1967年“六日战争”后对加沙地带发动的最为猛烈的军事打击行动……


各股势力角逐之果
从直接原因看,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持续不断的火箭弹袭击是导火索。本月19日以色列与哈马斯为期6个月的停火协议到期,虽然埃及方面从中斡旋,但双方没有就延续停火协议达成一致。自19日至26日约一周时间里,哈马斯向以南部地区发射了200多枚火箭弹和迫击炮弹,虽然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让以居民产生严重恐慌。这种恐慌进而转变为对以政府的不满,民调中主张进攻加沙地带者所占比率迅速增加,达到近50%;要求主张谈判政策的国防部长巴拉克下台的声音不绝于耳,迫于内部压力,以内阁不得不批准对加沙地带采取军事行动。

从深层原因看,袭击加沙地带是以内部各政治势力在选举前角力的结果。尽管他们都知道,动武存在风险,但权衡利弊后,他们又从不同出发点判断,打是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于是纷纷支持动武。

站在执政党前进党的立场看,打是选举形势所迫。根据25日公布的最新民调,如果现在举行选举投票,以利库德集团为首的右翼党派将以12席的较大优势击败以前进党为首的左翼政党,而且与此前民调相比,前进党的支持率近一个月来呈连续下滑趋势。为了稳定选情,一直以来相对温和的前进党主席、外交部长利夫尼近来口风强硬,甚至公开宣称若在选举中获胜,将推翻哈马斯政权,并于26日在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会谈时拒绝了埃方要求以方保持克制的建议。

同时,就执政联盟而言,早打显然比晚打更有利。因为从军事角度分析,以色列即便重新占领加沙地带,也不可能制止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只能试图在短时间内重创哈马斯,使其回到谈判桌前。越早动手,越可能在选举前达成这一目的;越晚动手,越可能被哈马斯拖住,从而在真实战场和选战中都失去主动权。

从反对党利库德集团的角度看,打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如果以军行动能够制止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那么一直以来主张对哈马斯使用强硬手段的利库德集团就可以将功劳归于自己,在选战中得分;如果以军行动不利,甚至陷入2006年以黎冲突时的糟糕局面,则可以把责任推到执政联盟一边,利库德集团也不会在选战中失分。

而对过渡政府总理奥尔默特来说,鉴于他已不可能在几十天后的选举中胜出,攻打加沙地带可以说是他为自己政治生涯正名的最后一次机会,若失败,结局不过是走人;若成功,他可以借此洗刷以黎冲突的“污点”,还可为利夫尼留下些“遗产”。



中东冲突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1948年5月4日        以色列宣布建国,英国部队宣布撤离以色列。
1948年5月15日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1956年10月29日        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1967年6月5日        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1972年9月5日        巴勒斯坦游击队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奥运会上打死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
1973年10月6日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1974年        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者在被占领土上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开始了犹太人定居点的历史。
1979年        埃及总统萨达特以色列总理贝京、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了中东历史上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第一个和平协议。
1982年        以色列交还埃及西奈半岛。
1982年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境内,与巴勒斯坦游击队作战,数百名巴勒斯坦平民被屠杀。
1987年12月        发生在以色列被占领土上的第一次巴勒斯坦起义。在6年的时间里,大约有400名以色列人和1500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
1988年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提出了“一个巴勒斯坦国在与以色列实现和平”的建议,但以色列否决。
1991年        开始了大规模的犹太人移民活动。从1991年开始,70万来自前苏联地区的犹太人抵达以色列。
1994年        以色列与约旦签署了和平条约。
1995年11月4日        犹太极端分子阿米尔刺杀了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
2000年        第二次巴勒斯坦起义开始。
2003年        四方会谈开始——美国,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公布了中东和平“路线图”。
2004年        阿拉法特去世,法塔赫的阿巴斯接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2005年        以色列总理沙龙和阿巴斯宣布停火,并且以色列将其军队和定居者在占领加沙地带38年后撤离。
2006年8月        以色列军队与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发生冲突,在这次34天的战斗中至少有1100黎巴嫩人和157名以色列人被炸死。
2008年12月19日        哈马斯宣布了停火协议。但是加沙地带的武装人员加强了对以色列的火箭袭击,造成一些伤亡。
2008年12月27日        以色列军队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对加沙地区的目标实施了空袭,共造成至少230人死亡,其中哈马斯成员损失惨重。


正因如此,尽管一些专家警告说,哈马斯的实力已比两年前有显著增长,以军进攻可能要比想象中困难,而且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但以色列朝野还是在新年到来之前便在进攻加沙地带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事先已获美方默许
此次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美国方面。以色列利用了美国政坛权力交接的真空。现在,总统布什卸任在即,当选总统奥巴马还没上任,以色列认为这一特殊时期是对哈马斯发动攻击的最佳时机。

然而,尽管如此,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次的空袭极有可能已经得到了美国、埃及和其他国家的默许。我们从这次事件之后美国的反应来看,也可以间接地证实这一点,美国要求以色列在进行军事打击的时候,严格地把打击的目标控制在哈马斯这些极端力量、激进力量的目标之上,尽可能减少平民伤亡。从这一点看,美国显然是支持这次打击的。

现在的焦点是埃及,有人怀疑说得到了埃及的默许,我们倒不以为然。为什么呢?这也不符合情理,以色列这样对加沙地带大打出手对埃及没有好处,现在埃及逼迫宣布开放加沙地带的口岸,用于加沙地带的伤亡人员通过拉法口岸进行救援。也就是说加沙地带形势的剧烈动荡,对埃及没有任何好处。同时,埃及也没有理由默许。如果说埃及默许的话,一方面是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味道。另一方面,埃及如果允许以色列这样乱来也会招来阿拉伯世界其他的激进组织对它的攻击。

事实上,以色列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根据以往的传统来看,他会知会美国。美国是默许的。欧盟知道不知道,我们不敢说有把握。但根据以往的行动来看,以色列不一定会知会欧盟,但一定会知会美国。

之所以说得到美国政府默许,是因为布什政府这8年来执行的政府和以色列是很合拍的。以色列对布什政府的政策也是比较能把握的,所以在布什政府下台之前他用这样的一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打击哈马斯这样一个美国和以色列都认为是极端势力的组织,容易得到布什的默许和认可,甚至于某种程度的支持,美国新政府会执行什么样的政策,以色列现在不确定。这就是说以色列现在在加沙地带大打出手,除了国内政治的考虑,还有美国新政府上台以后试探的行为,或者是对美国新政府事先给一个压力。这也说明了,实际上以色列现在的政府对美国未来的政府是充满了担忧的。

为什么这样呢?我们知道奥巴马是以“改变”这样的宗旨上台的。奥巴马上台以后,包括他的外交政策,特别是他对中东的政策肯定会做出一系列的改变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奥巴马要从伊拉克撤军。同时,奥巴马也表示,他要跟伊朗谈判。这是以色列非常惊慌的。在奥巴马当选的第一时间,以色列的前进党的现任的领袖,现在是以色列外交部长利夫尼已经公开放言了,说以色列不同意、反对美国和伊朗进行谈判。实际上已经表现出了以色列内心深处的担忧。

当然,奥巴马政府如何对待真主党、哈马斯这样一个以色列认为的极端组织,以色列心里是没数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对哈马斯大打出手显然是对未来的美国政府、奥巴马政府是一个考验,这是一个试金石,看奥巴马如何应对。实际上以色列的政治家们是用心良苦的。


军事打击终非正道
以军的此次空袭激化了约旦河西岸地区巴勒斯坦人的反以情绪。27日以军在加沙地带发动空袭之后不久,西岸不同城市即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以行游,在希伯伦和拉姆安拉,行游最终演变成表威者和以军之间的暴力冲突。

以军后续行动三种走向
选项一:全面入侵
凭借以色列的优势军力,以色列完全有能力在2005年撤军后重新占领加沙地带。通过战机轰炸和精确导弹袭击,辅以坦克、大炮等重型火力,以军制伏加沙地带3.5万名哈马斯和其他巴武装人员应该不在话下。
全面入侵也能让以色列前进党政府平息国内强硬势力和民众的抨击,部分有利于前进党在明年2月议会选举中的选情。

选项二:有限武力
一些以色列官员认为,以军可以在加沙地带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所谓“费城走廊”采取快速行动,通过空袭和特种部队清除哈马斯领导人,从而让忠于阿巴斯的法塔赫人员重新控制加沙地带。

选项三:继续制裁
通过关闭加沙口岸,以色列此前已经证明,能轻松让加沙成为一座孤城。以色列和阿巴斯方面希望,制裁能让加沙居民把困境归咎于哈马斯,从而动摇哈马斯在加沙的民意基础。

以色列这一次采取了惯用的“闪电战”战术,各机种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协同作战,向加沙的近50处目标进行狂轰滥炸,造成重大伤亡。不过,从实际效果看,以色列要达到消灭哈马斯的目标很难实现。

首先,如此大的伤亡必然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和谴责,一些阿拉伯国家也要求召开紧急首脑会议讨论形势,据悉,阿拉伯国家联盟将在最近举行紧急会议研究对策。其次,在伤亡面前,哈马斯会空前团结,并赢得更多的人心和支持者,这样,就与以色列的初衷事与愿违。以色列军方表示,此次空袭的目的是削弱目前控制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力量,迫使加沙地带武装分子停止向以南部发射火箭弹。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以方显然还没有达到目的。巴武装人员仍在向以南部发动火箭弹袭击,造成1名以色列平民死亡,数人受伤。其次,虽然哈马斯在此次空袭中遭受重创,但是哈马斯的机构仍能够运行,其控制的媒体仍在发声。

事后,哈马斯发表声明,呼吁其手下军事人员及支持者以各种手段对以色列发起最猛烈的报复行动,哈马斯成员群情激昂,纷纷发誓要对以色列“以牙还牙”,让以色列变成“血的地狱”。连主流的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也站在哈马斯一边,对哈马斯受袭击并遭到沉重打击进行声援。巴临时政府宣布为期3天的“哀悼日”,悼念在以军空袭中丧生的巴勒斯坦人。当然,更严重的是,如果恶化局势,甚至失控,巴以将重新坠入暴力循环的怪圈,彻底断送中东和平进程。

巴以冲突已经成为中东局势的“沉疴痼疾”,眼下,冲突的势头再度凸显,事态的发展令人担忧。实践证明,武力绝不是化解矛盾的办法,只有通过谈判实现和平,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真正出路。《亚太博宇专题论述》


当地时间27日上午,以色列军队出动100多架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发动了代号为“主角”的作战行动,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目前,以色列对加沙的持续空袭行动进入第三天,袭击已造成至少307人死亡,近千人受伤。这次袭击发生在犹太教安息日期间,可谓出人意料。这也是以色列自1967年“六日战争”后对加沙地带发动的最为猛烈的军事打击行动……


各股势力角逐之果
从直接原因看,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持续不断的火箭弹袭击是导火索。本月19日以色列与哈马斯为期6个月的停火协议到期,虽然埃及方面从中斡旋,但双方没有就延续停火协议达成一致。自19日至26日约一周时间里,哈马斯向以南部地区发射了200多枚火箭弹和迫击炮弹,虽然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让以居民产生严重恐慌。这种恐慌进而转变为对以政府的不满,民调中主张进攻加沙地带者所占比率迅速增加,达到近50%;要求主张谈判政策的国防部长巴拉克下台的声音不绝于耳,迫于内部压力,以内阁不得不批准对加沙地带采取军事行动。

从深层原因看,袭击加沙地带是以内部各政治势力在选举前角力的结果。尽管他们都知道,动武存在风险,但权衡利弊后,他们又从不同出发点判断,打是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于是纷纷支持动武。

站在执政党前进党的立场看,打是选举形势所迫。根据25日公布的最新民调,如果现在举行选举投票,以利库德集团为首的右翼党派将以12席的较大优势击败以前进党为首的左翼政党,而且与此前民调相比,前进党的支持率近一个月来呈连续下滑趋势。为了稳定选情,一直以来相对温和的前进党主席、外交部长利夫尼近来口风强硬,甚至公开宣称若在选举中获胜,将推翻哈马斯政权,并于26日在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会谈时拒绝了埃方要求以方保持克制的建议。

同时,就执政联盟而言,早打显然比晚打更有利。因为从军事角度分析,以色列即便重新占领加沙地带,也不可能制止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只能试图在短时间内重创哈马斯,使其回到谈判桌前。越早动手,越可能在选举前达成这一目的;越晚动手,越可能被哈马斯拖住,从而在真实战场和选战中都失去主动权。

从反对党利库德集团的角度看,打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如果以军行动能够制止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那么一直以来主张对哈马斯使用强硬手段的利库德集团就可以将功劳归于自己,在选战中得分;如果以军行动不利,甚至陷入2006年以黎冲突时的糟糕局面,则可以把责任推到执政联盟一边,利库德集团也不会在选战中失分。

而对过渡政府总理奥尔默特来说,鉴于他已不可能在几十天后的选举中胜出,攻打加沙地带可以说是他为自己政治生涯正名的最后一次机会,若失败,结局不过是走人;若成功,他可以借此洗刷以黎冲突的“污点”,还可为利夫尼留下些“遗产”。



中东冲突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1948年5月4日        以色列宣布建国,英国部队宣布撤离以色列。
1948年5月15日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1956年10月29日        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1967年6月5日        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1972年9月5日        巴勒斯坦游击队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奥运会上打死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
1973年10月6日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1974年        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者在被占领土上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开始了犹太人定居点的历史。
1979年        埃及总统萨达特以色列总理贝京、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了中东历史上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第一个和平协议。
1982年        以色列交还埃及西奈半岛。
1982年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境内,与巴勒斯坦游击队作战,数百名巴勒斯坦平民被屠杀。
1987年12月        发生在以色列被占领土上的第一次巴勒斯坦起义。在6年的时间里,大约有400名以色列人和1500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
1988年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提出了“一个巴勒斯坦国在与以色列实现和平”的建议,但以色列否决。
1991年        开始了大规模的犹太人移民活动。从1991年开始,70万来自前苏联地区的犹太人抵达以色列。
1994年        以色列与约旦签署了和平条约。
1995年11月4日        犹太极端分子阿米尔刺杀了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
2000年        第二次巴勒斯坦起义开始。
2003年        四方会谈开始——美国,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公布了中东和平“路线图”。
2004年        阿拉法特去世,法塔赫的阿巴斯接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2005年        以色列总理沙龙和阿巴斯宣布停火,并且以色列将其军队和定居者在占领加沙地带38年后撤离。
2006年8月        以色列军队与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发生冲突,在这次34天的战斗中至少有1100黎巴嫩人和157名以色列人被炸死。
2008年12月19日        哈马斯宣布了停火协议。但是加沙地带的武装人员加强了对以色列的火箭袭击,造成一些伤亡。
2008年12月27日        以色列军队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对加沙地区的目标实施了空袭,共造成至少230人死亡,其中哈马斯成员损失惨重。


正因如此,尽管一些专家警告说,哈马斯的实力已比两年前有显著增长,以军进攻可能要比想象中困难,而且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但以色列朝野还是在新年到来之前便在进攻加沙地带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事先已获美方默许
此次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美国方面。以色列利用了美国政坛权力交接的真空。现在,总统布什卸任在即,当选总统奥巴马还没上任,以色列认为这一特殊时期是对哈马斯发动攻击的最佳时机。

然而,尽管如此,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次的空袭极有可能已经得到了美国、埃及和其他国家的默许。我们从这次事件之后美国的反应来看,也可以间接地证实这一点,美国要求以色列在进行军事打击的时候,严格地把打击的目标控制在哈马斯这些极端力量、激进力量的目标之上,尽可能减少平民伤亡。从这一点看,美国显然是支持这次打击的。

现在的焦点是埃及,有人怀疑说得到了埃及的默许,我们倒不以为然。为什么呢?这也不符合情理,以色列这样对加沙地带大打出手对埃及没有好处,现在埃及逼迫宣布开放加沙地带的口岸,用于加沙地带的伤亡人员通过拉法口岸进行救援。也就是说加沙地带形势的剧烈动荡,对埃及没有任何好处。同时,埃及也没有理由默许。如果说埃及默许的话,一方面是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味道。另一方面,埃及如果允许以色列这样乱来也会招来阿拉伯世界其他的激进组织对它的攻击。

事实上,以色列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根据以往的传统来看,他会知会美国。美国是默许的。欧盟知道不知道,我们不敢说有把握。但根据以往的行动来看,以色列不一定会知会欧盟,但一定会知会美国。

之所以说得到美国政府默许,是因为布什政府这8年来执行的政府和以色列是很合拍的。以色列对布什政府的政策也是比较能把握的,所以在布什政府下台之前他用这样的一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打击哈马斯这样一个美国和以色列都认为是极端势力的组织,容易得到布什的默许和认可,甚至于某种程度的支持,美国新政府会执行什么样的政策,以色列现在不确定。这就是说以色列现在在加沙地带大打出手,除了国内政治的考虑,还有美国新政府上台以后试探的行为,或者是对美国新政府事先给一个压力。这也说明了,实际上以色列现在的政府对美国未来的政府是充满了担忧的。

为什么这样呢?我们知道奥巴马是以“改变”这样的宗旨上台的。奥巴马上台以后,包括他的外交政策,特别是他对中东的政策肯定会做出一系列的改变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奥巴马要从伊拉克撤军。同时,奥巴马也表示,他要跟伊朗谈判。这是以色列非常惊慌的。在奥巴马当选的第一时间,以色列的前进党的现任的领袖,现在是以色列外交部长利夫尼已经公开放言了,说以色列不同意、反对美国和伊朗进行谈判。实际上已经表现出了以色列内心深处的担忧。

当然,奥巴马政府如何对待真主党、哈马斯这样一个以色列认为的极端组织,以色列心里是没数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对哈马斯大打出手显然是对未来的美国政府、奥巴马政府是一个考验,这是一个试金石,看奥巴马如何应对。实际上以色列的政治家们是用心良苦的。


军事打击终非正道
以军的此次空袭激化了约旦河西岸地区巴勒斯坦人的反以情绪。27日以军在加沙地带发动空袭之后不久,西岸不同城市即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以行游,在希伯伦和拉姆安拉,行游最终演变成表威者和以军之间的暴力冲突。

以军后续行动三种走向
选项一:全面入侵
凭借以色列的优势军力,以色列完全有能力在2005年撤军后重新占领加沙地带。通过战机轰炸和精确导弹袭击,辅以坦克、大炮等重型火力,以军制伏加沙地带3.5万名哈马斯和其他巴武装人员应该不在话下。
全面入侵也能让以色列前进党政府平息国内强硬势力和民众的抨击,部分有利于前进党在明年2月议会选举中的选情。

选项二:有限武力
一些以色列官员认为,以军可以在加沙地带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所谓“费城走廊”采取快速行动,通过空袭和特种部队清除哈马斯领导人,从而让忠于阿巴斯的法塔赫人员重新控制加沙地带。

选项三:继续制裁
通过关闭加沙口岸,以色列此前已经证明,能轻松让加沙成为一座孤城。以色列和阿巴斯方面希望,制裁能让加沙居民把困境归咎于哈马斯,从而动摇哈马斯在加沙的民意基础。

以色列这一次采取了惯用的“闪电战”战术,各机种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协同作战,向加沙的近50处目标进行狂轰滥炸,造成重大伤亡。不过,从实际效果看,以色列要达到消灭哈马斯的目标很难实现。

首先,如此大的伤亡必然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和谴责,一些阿拉伯国家也要求召开紧急首脑会议讨论形势,据悉,阿拉伯国家联盟将在最近举行紧急会议研究对策。其次,在伤亡面前,哈马斯会空前团结,并赢得更多的人心和支持者,这样,就与以色列的初衷事与愿违。以色列军方表示,此次空袭的目的是削弱目前控制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力量,迫使加沙地带武装分子停止向以南部发射火箭弹。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以方显然还没有达到目的。巴武装人员仍在向以南部发动火箭弹袭击,造成1名以色列平民死亡,数人受伤。其次,虽然哈马斯在此次空袭中遭受重创,但是哈马斯的机构仍能够运行,其控制的媒体仍在发声。

事后,哈马斯发表声明,呼吁其手下军事人员及支持者以各种手段对以色列发起最猛烈的报复行动,哈马斯成员群情激昂,纷纷发誓要对以色列“以牙还牙”,让以色列变成“血的地狱”。连主流的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也站在哈马斯一边,对哈马斯受袭击并遭到沉重打击进行声援。巴临时政府宣布为期3天的“哀悼日”,悼念在以军空袭中丧生的巴勒斯坦人。当然,更严重的是,如果恶化局势,甚至失控,巴以将重新坠入暴力循环的怪圈,彻底断送中东和平进程。

巴以冲突已经成为中东局势的“沉疴痼疾”,眼下,冲突的势头再度凸显,事态的发展令人担忧。实践证明,武力绝不是化解矛盾的办法,只有通过谈判实现和平,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真正出路。
美国年中放狗咬人被大熊扇了满地找牙,心里不快,到年底换个地方放狗换个弱主咬咬,找回点面子
美国年中放狗咬人被大熊扇了满地找牙,心里不快,到年底换个地方放狗换个弱主咬咬,找回点面子---------已阅!同意!:handshake
可惜第五次中东战争打不起来
称中国“纸老虎” 英媒挑唆奥巴马对华强硬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8日发表题为“奥巴马顶住,中国不过是只纸老虎”的文章,煽动奥巴马改变往届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接触”和“对话”政策,转而以强硬态度推行美式民主。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星期日泰晤士报》驻远东记者谢雷登。他认为,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在过去30年间创造的经济奇迹渐渐褪色,将引发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股市崩溃等连锁反应,令中国陷入社会动荡的危险之中。文章由此认为,“中国不是下一个超级大国,不过是一只纸老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