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44318每周时评——中国购买苏-35S隐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0:53:05
随着2014年第十届珠海航展的日益临近,11月5日14时20分左右一架俄罗斯空军涂装编号08的俄空军苏-35S战斗机飞抵珠海航展会场。这也是苏-35S战斗机的首次来华公开展出。此前有报道称中国将采购24架苏-35S战斗机,并将于今年1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双方正式签订购买协议。抛开消息的真伪不说,中国购买苏-35S的意义何在呢?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文的主角,俄罗斯苏-35S战斗机。

苏-35S的性能媒体上已有诸多报道,本文不再累述,仅作简要介绍。该机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侧卫”基础上的深度改进型,为单座双发双垂尾重型多用途战斗机,是俄罗斯空军现役最先进的战斗机。于2007年8月在莫斯科举行的MAKS航展上首次露面,2009年开始生产和交付。该机在较之其原型机在气动外形上改变不大,但运用了众多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成果,其结构设计、动力系统、航电系统、机体材料运用方面做出重大改进,其性能已远非苏-27系列其他机型所能比拟。因此该机也被北约称为“终极侧卫”、“超侧卫”或“侧卫E”,在俄国内被划为4++代战斗机(前苏联/俄罗斯划代标准),其性能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苏-35的代号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苏霍伊的序列当中。早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即苏-27S刚刚问世不久,随着美国改进型F-15C/D的相继问世,苏-27S失去了技术优势。在前苏联军方的授意下,苏霍伊设计局开始了苏-27S改进型的研制工作,新机被命名为苏-27M。
苏霍伊设计局于1985年完成了对苏-27M的概念设计,1987年由一架1986年生产的苏-27S改良而来的苏-27M首架原型机出厂,被命名为T10M-1型,并于次年实现首飞。随后,苏霍伊设计局又改装了4架并预生产了6架苏-27M战斗机,分别命名为T10M-2~T10M12,并将其中编号T10M-11命名为苏-35型战斗机,以争取潜在客户。
与苏-27S最大的不同在于苏-27M采用类似苏-33(苏-27K)的三翼面设计,较之其原型机苏-27S具有更好地机动性能。但由于俄罗斯国内处于经济困难时期,苏-27M战斗机并未取得俄空军订单,外销之路也屡屡受挫,后该机改成苏-37,仍未取得销售上的突破,其原型机于2002年12月19日坠毁,俄罗斯就此取消了苏-37的编号。


时隔6年,再次出现的苏-35S沿用了苏-35的编号,但将老苏-35的前鸭翼取消,改回了苏-27的传统气动布局,换装了更新的发动机和航电设备,最终取得了俄空军96架的订单。应该说苏-35S对于俄罗斯空军和俄军工企业来讲还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一方面,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低迷,军费短缺,俄空军基本依靠前苏联的家底度日,对新战机的订购量较少,加之保养不利其机群老化严重,又经历了两次车臣战争,虽在战争损失不大,但进一步加剧了损耗,急需新机补充,而苏霍伊利用五代机的技术改进的苏-35S可以说是近10年来俄罗斯空军战机的集大成者,苏-35S的装备也有助于在俄罗斯T-50服役前,使之空军能够更有力的应对周边威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低迷的经济形势也对像苏霍伊、米高扬这样的军工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军方订单的缩减和取消,使军工企业的生产和研发陷入停滞,人才大量流失,只得依靠国外订单勉强维持,军方新的订单有助于军工企业恢复元气,为新一代战机的研制储备实力。
再将目光转回中国采购苏-35S的问题上来,中国购买苏-35S的传闻由来已久,数量也是有多种版本,从最初的几架之说,到之后的48之说,又到现如今的24架。而国内舆论也是分成旗帜鲜明的两派,一派认为不该引进,引进苏-35S会影响本国同类战机的发展,占用宝贵的经费;另一派则认为有必要引进,引进苏-35S可以较快形成战斗力,在国产四代机(美、欧划代标准)服役之前作为过渡型号,更有甚者认为苏-35S的引进可以保证中国空军对周边对手保持10年的优势。先放下这两派观点暂且不表,单从目前流传的几个采购数量的版本看,无论哪个版本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采购数量较少。而这正是整个采购的关键所在,也是笔者本文认为中国采购苏-35S的原因所在。
在评价采购数量的合理性前,笔者先大致介绍一下中国空军现有的装备情况。2014年1月,世界著名的航空专业杂志《国际飞行》公布了2013至2014年度世界空中力量发展报告,根据该报告中国以1453架现代化作战飞机装备数量,超越了装备1438架的俄罗斯,排名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军,而增速和增量都堪称世界之最。而这其中,中国装备的苏-27/30以及其国产化的歼-11A/B系列战斗机约360架,其与国内研制的歼-10系列和歼轰-7/7A一同构成了中国空中力量的核心,而且其规模还在随着歼-11B的继续生产以及歼-15、歼-16系列飞机的陆续服役不断增加。

由此不难发现,从军队装备角度讲,区区24架的采购数量对于中国空军和海航整体的装备数量是微不足道的。这么少的装备规模作为国产四代机服役前的过渡机型显然更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要靠其保持对周边国家10年的优势。
从经济角度考虑,如此小的采购规模显然是不划算的。要知作战飞机并不是单纯的平台引进,还牵扯到武器弹药、维修保障等配套设施设备。虽然苏-35S是苏-27系列的深度改进型,但其主要系统均与中国装备的苏-27SK/歼-11A/B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苏-27系列机群(含国产的歼-11系列),但仍无法满足苏-35S的维修保障需求,且苏-35S是俄罗斯全新研制的,无法向早期的苏-27那样,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需求维护保障方面的帮助,若为区区24架苏-35S另建维修保障体系,显然是不经济的。
从技术角度考虑,先看苏-35S的进步,相较于早期出口中国的苏-27SK来讲,可以说苏-35S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新机装备了“法扎特隆”研究所研制的N-035“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代替了苏-27系列装备的N-001雷达。虽然“雪豹”-E 属于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较之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并非发展的主流方向,但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加之作为苏-27/30系列的终极改进型有着与先前型号相类似的雷达尺寸,借鉴其雷达技术改良我国大量服役苏-27/30和歼11/15/16系列的雷达系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内有媒体报道我国在新近研发的歼-10B、歼-15和歼-16使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但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用于歼-20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目前还在图-204上进行试验,之后还要在歼-20上再进行测试,离实际列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现役飞机上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可能性很小。歼-10B装备的更有可能是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该雷达可能源于早年曾在珠海展出过得ZHUK系列雷达,该雷达是米格系飞机改进型的配套雷达,为PESA制式,属于俄罗斯早期型的相控阵雷达,技术成熟度较低。据传中国曾引进过一定数量的该型雷达,因此歼-10B的雷达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能性很高;至于歼-15和歼-16目前尚未见有适用的相控阵雷达公开,笔者保守估计其可能采用的是国内技术更为成熟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而“雪豹”-E作为俄罗斯目前最为先进的现役无源相控阵雷达雷达,相较于我国现役战斗机装备的雷达性能而言可能具有一定优势的。
“雪豹”-E雷达的平均功率5kw,峰值功率20kw,在一般探测模式下可以保证迎面200千米的上视探测距离和170千米的下视探测距离,并对目标进行锁定,在对空作战模式下可同时探测和跟踪30个目标,并同时引导2枚半主动雷达导弹的攻击,或者同时引导8枚主动雷达导弹进行攻击,攻击过程中允许其中4个目标的距离超过300千米。该雷达最远探测距离达到400千米,可在10000米高空截获雷达反射截面仅3平方米的目标,并且其迎头截获距离至少可达到350-400千米,尾追截获距离至少为150千米。其对反射面积仅0.01平方米的“隐形”目标(如隐形飞机和巡航导弹)探测距离为90千米。该雷达使苏-35S拥有了使用R-37或KS-172超远程空空导弹发达饱和攻击的能力,使之具备了抗衡美国F-22“猛禽”的作战能力。

量产型苏-35S的IRST系统型号为OLS-35,具有三种功能,可以作为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瞄准指示器和电视瞄准。该系统最大探测距离为90公里(目标尾部)和50公里(目标前方),激光测距仪的测量距离为20公里(空中目标)和30公里(地面目标),一次可跟踪4个不同波段的红外信号。该系统在距离、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大大优于苏-27/30系列战斗机上的OLS-27和OLS-30光学瞄准系统。

苏-35S还装备了类似美国F-35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这套系统包括2个激光告警接收器和6个导弹告警探测器,除此之外,较为完善的电子情报装置,赋予了苏-35S出色的战场感知能力。

苏-35S的座舱实现了玻璃化,其装备一台1KSh-1M型平显系统配合两台15寸MFI-35型多功能液晶显示屏构成了其“一平双下”的信息显示系统。与早期苏-27/30系列战斗机大量的仪表盘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苏-35S的机体机构进行了大幅优化,使用了更多复合材料的同时取消了老苏-35的鸭翼和减速板,既起到减轻了机体重量,减小飞行阻力的作用,又增加了载油量。
苏-35S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动力系统的升级,其采用的AL-41F-1S/117S发动机是俄罗斯第一款实现“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的发动机,加力推力可达14.5吨,较之苏-27/30系列所采用的AL-31F发动机12.5吨的加力推力增加了2吨,使飞机的推重比进一步提升,机动能力大大增强,甚至赋予苏-35S短时间内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同时,该发动机采用的矢量控制技术也是中国空军从未采用过的技术,我国关于矢量控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目前尚未见到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突破,通过引进俄制发动机进一步了解其矢量控制技术应该也是引进苏-35S的重要原因。

应该说苏-35S相较于中国装备的苏-27SK系列进步还是相当显著地,甚至对于中国自产的歼-11B/BS也有着较大优势,尤其在航电和发动机领域,受困于国产“太行”发动机的可靠性不足,原本计划使用“太行”作为动力的歼-11B/BS、歼-15、歼-10等国产三代主力机型不得不继续进口俄制AL-31F/FN发动机,不但存在受制于人的风险,而且极大的影响了新机的装备速度,同时还消耗了苏-27SK/歼-11A的发动机备份,这是极为不利的。

但是其保留了苏-27/30系列这种典型三代机(美、欧划代标准)的气动布局,虽然整体性能大幅提升,但其隐身能力的缺失造成了苏-35S的弱势地位。在美国已大量部署F-22“猛禽”,并且开始列装F-35“雷电II”系列第四代(美、欧划代标准)隐形战斗机,同时周边如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等国在装备大量第三代(美、欧划代标准)战斗机的基础上,即将引进或研制各自的四代战斗机的情况下,苏-35S的整体性能不足以应对周边的国家空军换装后的威胁。

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产能问题,俄空军订购的96架苏-35S生产计划已经排到2020年,虽然据外媒报道俄方会扩大生产线规模,保障交付时间,但众所周知俄在对外武器出口方面向来有拖延的劣迹,无论是中国的IL-76运输机,还是印度的“俄克拉玛蒂亚”号航母,无不如此。更何况扩大生产线所需的资金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此算来未必能赶在歼-20服役前形成战斗力。随着WS-10A发动机的日臻成熟,近期有更多地使用国产动力的歼-10B、歼-16投入量产,以及不断改进的苏-27/30、国产歼-11和歼-10系列战机,可以有效承担起中国空防的需求,加之几年之后国产四代机的定型投产,苏-35S其在未来中国空军的装备体系内已无位置。综上所述,苏-35S终究不是中国真正所需的战斗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还要购入苏-35呢?应该看到当今各国武器装备的引进无不原于军队的需求,又绝不限于军队的需求,还受到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国际事务上中俄两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国间有着极为广泛的合作和诸多的共同利益,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既是中俄全方面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维系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纽带。维持中俄军贸合作既有利于促进中俄在能源、航天、核能等领域的双边合作,同时对维护地区稳定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从两个元首直接过问苏-35S的交易不难看出,苏-35S的引进政治因素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中俄军事合作以1991年24架苏-27的引进为开端,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迎来高潮,先后成系统的引进了前苏联/俄罗斯的苏-27/30系列战斗机、“现代”级驱逐舰、“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道尔M1型地空导弹、S300系列地空导弹等多种俄制武器系统,然而俄罗斯军工研发能力受前苏联解体的影响严重,近年来少有新品问世,多以苏联时代的研制的武器系统改款产品用于出口创汇,而随着中国军工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水平有了质的飞越,很多装备的技术水平已经超越或部分超越了俄罗斯所能提供的产品,再无整系统引进的必要,遂中俄军贸交易额近年来呈现持续萎缩的态势。近年来的中俄军贸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子系统的引进和仿制取代了成套系统的引进,海军“施基利”舰空导弹系统的引进并仿制的海红旗16防空导弹系统,“现代”级的顶板雷达及AK-130舰炮的仿制等都国产装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俄罗斯在某些领域或其装备的单项指标上仍有优势;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仿制俄制武器,甚至用于出口,也是俄对华出口顾虑重重,越发收紧了对华技术合作的限制,甚至层层设限,阻碍了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联合研制成为未来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发展方向,中俄在米-26基础上合作研制新型重型直升机,在俄制“拉达”级潜艇基础上共同研制新型常规潜艇都是中俄军贸合作近期值得关注的项目。
综上所述,中国引进苏-35S更多的是维系中俄战略同盟的政治考虑,而非满足自身装备体系的考虑。从技术角度,中国引进苏-35S更多地是为引进如AL-41F-1S/117S发动机、N-035“雪豹”-E雷达、OLS-35光电系统等子系统做“敲门砖”。若无一定成品的引入,作为前提条件,纵使俄罗斯因乌克兰问题现今对中国如何靠近,也不会轻易出售以上子系统,这与当年中国引进苏-27生产线时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尤其是117S发动机,其对于中国正在试飞的四代战斗机歼-20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国产WS-15成熟之前,其可以使歼-20更好地发挥其作战性能,并使其具备超机动和有限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使之成为货真价实的四代战机,是其定型试飞甚至初始批次的生产无二之选。117S发动机甚至有可能用于后续发展型的国产歼-11/15/16系列的改型,可谓益处多多。而相关子系统的引进,也会使此次引进的24架苏-35S不会显得形单影只,为此建立的配套甚至发动机、雷达的维护保障体系也能为后续使用相关子系统甚至其发展型的国产设备提供用力保障。
故此,笔者认为我国此次引进苏-35S不同于1991年引进24架苏-27SK的模式,我国不会也不需要引进更多地苏-35S及其生产线,引进其只是为引进其配套子系统所做出的让步,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在我国国产战斗机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我国的苏-35S不会超过此次引进的24架,其既不会作为过渡机型装备(时间和数量都不能满足过渡的需求),也不会给我国空军带来相对于邻国10年的技术优势,更不会被仿制,而其子系统和相关技术会被用作我国新机型的研发和现有改进,从而推动国产战机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2014年第十届珠海航展的日益临近,11月5日14时20分左右一架俄罗斯空军涂装编号08的俄空军苏-35S战斗机飞抵珠海航展会场。这也是苏-35S战斗机的首次来华公开展出。此前有报道称中国将采购24架苏-35S战斗机,并将于今年1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双方正式签订购买协议。抛开消息的真伪不说,中国购买苏-35S的意义何在呢?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文的主角,俄罗斯苏-35S战斗机。

苏-35S的性能媒体上已有诸多报道,本文不再累述,仅作简要介绍。该机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侧卫”基础上的深度改进型,为单座双发双垂尾重型多用途战斗机,是俄罗斯空军现役最先进的战斗机。于2007年8月在莫斯科举行的MAKS航展上首次露面,2009年开始生产和交付。该机在较之其原型机在气动外形上改变不大,但运用了众多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成果,其结构设计、动力系统、航电系统、机体材料运用方面做出重大改进,其性能已远非苏-27系列其他机型所能比拟。因此该机也被北约称为“终极侧卫”、“超侧卫”或“侧卫E”,在俄国内被划为4++代战斗机(前苏联/俄罗斯划代标准),其性能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苏-35的代号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苏霍伊的序列当中。早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即苏-27S刚刚问世不久,随着美国改进型F-15C/D的相继问世,苏-27S失去了技术优势。在前苏联军方的授意下,苏霍伊设计局开始了苏-27S改进型的研制工作,新机被命名为苏-27M。
苏霍伊设计局于1985年完成了对苏-27M的概念设计,1987年由一架1986年生产的苏-27S改良而来的苏-27M首架原型机出厂,被命名为T10M-1型,并于次年实现首飞。随后,苏霍伊设计局又改装了4架并预生产了6架苏-27M战斗机,分别命名为T10M-2~T10M12,并将其中编号T10M-11命名为苏-35型战斗机,以争取潜在客户。
与苏-27S最大的不同在于苏-27M采用类似苏-33(苏-27K)的三翼面设计,较之其原型机苏-27S具有更好地机动性能。但由于俄罗斯国内处于经济困难时期,苏-27M战斗机并未取得俄空军订单,外销之路也屡屡受挫,后该机改成苏-37,仍未取得销售上的突破,其原型机于2002年12月19日坠毁,俄罗斯就此取消了苏-37的编号。


时隔6年,再次出现的苏-35S沿用了苏-35的编号,但将老苏-35的前鸭翼取消,改回了苏-27的传统气动布局,换装了更新的发动机和航电设备,最终取得了俄空军96架的订单。应该说苏-35S对于俄罗斯空军和俄军工企业来讲还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一方面,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低迷,军费短缺,俄空军基本依靠前苏联的家底度日,对新战机的订购量较少,加之保养不利其机群老化严重,又经历了两次车臣战争,虽在战争损失不大,但进一步加剧了损耗,急需新机补充,而苏霍伊利用五代机的技术改进的苏-35S可以说是近10年来俄罗斯空军战机的集大成者,苏-35S的装备也有助于在俄罗斯T-50服役前,使之空军能够更有力的应对周边威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低迷的经济形势也对像苏霍伊、米高扬这样的军工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军方订单的缩减和取消,使军工企业的生产和研发陷入停滞,人才大量流失,只得依靠国外订单勉强维持,军方新的订单有助于军工企业恢复元气,为新一代战机的研制储备实力。
再将目光转回中国采购苏-35S的问题上来,中国购买苏-35S的传闻由来已久,数量也是有多种版本,从最初的几架之说,到之后的48之说,又到现如今的24架。而国内舆论也是分成旗帜鲜明的两派,一派认为不该引进,引进苏-35S会影响本国同类战机的发展,占用宝贵的经费;另一派则认为有必要引进,引进苏-35S可以较快形成战斗力,在国产四代机(美、欧划代标准)服役之前作为过渡型号,更有甚者认为苏-35S的引进可以保证中国空军对周边对手保持10年的优势。先放下这两派观点暂且不表,单从目前流传的几个采购数量的版本看,无论哪个版本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采购数量较少。而这正是整个采购的关键所在,也是笔者本文认为中国采购苏-35S的原因所在。
在评价采购数量的合理性前,笔者先大致介绍一下中国空军现有的装备情况。2014年1月,世界著名的航空专业杂志《国际飞行》公布了2013至2014年度世界空中力量发展报告,根据该报告中国以1453架现代化作战飞机装备数量,超越了装备1438架的俄罗斯,排名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军,而增速和增量都堪称世界之最。而这其中,中国装备的苏-27/30以及其国产化的歼-11A/B系列战斗机约360架,其与国内研制的歼-10系列和歼轰-7/7A一同构成了中国空中力量的核心,而且其规模还在随着歼-11B的继续生产以及歼-15、歼-16系列飞机的陆续服役不断增加。

由此不难发现,从军队装备角度讲,区区24架的采购数量对于中国空军和海航整体的装备数量是微不足道的。这么少的装备规模作为国产四代机服役前的过渡机型显然更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要靠其保持对周边国家10年的优势。
从经济角度考虑,如此小的采购规模显然是不划算的。要知作战飞机并不是单纯的平台引进,还牵扯到武器弹药、维修保障等配套设施设备。虽然苏-35S是苏-27系列的深度改进型,但其主要系统均与中国装备的苏-27SK/歼-11A/B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苏-27系列机群(含国产的歼-11系列),但仍无法满足苏-35S的维修保障需求,且苏-35S是俄罗斯全新研制的,无法向早期的苏-27那样,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需求维护保障方面的帮助,若为区区24架苏-35S另建维修保障体系,显然是不经济的。
从技术角度考虑,先看苏-35S的进步,相较于早期出口中国的苏-27SK来讲,可以说苏-35S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新机装备了“法扎特隆”研究所研制的N-035“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代替了苏-27系列装备的N-001雷达。虽然“雪豹”-E 属于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较之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并非发展的主流方向,但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加之作为苏-27/30系列的终极改进型有着与先前型号相类似的雷达尺寸,借鉴其雷达技术改良我国大量服役苏-27/30和歼11/15/16系列的雷达系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内有媒体报道我国在新近研发的歼-10B、歼-15和歼-16使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但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用于歼-20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目前还在图-204上进行试验,之后还要在歼-20上再进行测试,离实际列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现役飞机上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可能性很小。歼-10B装备的更有可能是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该雷达可能源于早年曾在珠海展出过得ZHUK系列雷达,该雷达是米格系飞机改进型的配套雷达,为PESA制式,属于俄罗斯早期型的相控阵雷达,技术成熟度较低。据传中国曾引进过一定数量的该型雷达,因此歼-10B的雷达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能性很高;至于歼-15和歼-16目前尚未见有适用的相控阵雷达公开,笔者保守估计其可能采用的是国内技术更为成熟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而“雪豹”-E作为俄罗斯目前最为先进的现役无源相控阵雷达雷达,相较于我国现役战斗机装备的雷达性能而言可能具有一定优势的。
“雪豹”-E雷达的平均功率5kw,峰值功率20kw,在一般探测模式下可以保证迎面200千米的上视探测距离和170千米的下视探测距离,并对目标进行锁定,在对空作战模式下可同时探测和跟踪30个目标,并同时引导2枚半主动雷达导弹的攻击,或者同时引导8枚主动雷达导弹进行攻击,攻击过程中允许其中4个目标的距离超过300千米。该雷达最远探测距离达到400千米,可在10000米高空截获雷达反射截面仅3平方米的目标,并且其迎头截获距离至少可达到350-400千米,尾追截获距离至少为150千米。其对反射面积仅0.01平方米的“隐形”目标(如隐形飞机和巡航导弹)探测距离为90千米。该雷达使苏-35S拥有了使用R-37或KS-172超远程空空导弹发达饱和攻击的能力,使之具备了抗衡美国F-22“猛禽”的作战能力。

量产型苏-35S的IRST系统型号为OLS-35,具有三种功能,可以作为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瞄准指示器和电视瞄准。该系统最大探测距离为90公里(目标尾部)和50公里(目标前方),激光测距仪的测量距离为20公里(空中目标)和30公里(地面目标),一次可跟踪4个不同波段的红外信号。该系统在距离、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大大优于苏-27/30系列战斗机上的OLS-27和OLS-30光学瞄准系统。

苏-35S还装备了类似美国F-35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这套系统包括2个激光告警接收器和6个导弹告警探测器,除此之外,较为完善的电子情报装置,赋予了苏-35S出色的战场感知能力。

苏-35S的座舱实现了玻璃化,其装备一台1KSh-1M型平显系统配合两台15寸MFI-35型多功能液晶显示屏构成了其“一平双下”的信息显示系统。与早期苏-27/30系列战斗机大量的仪表盘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苏-35S的机体机构进行了大幅优化,使用了更多复合材料的同时取消了老苏-35的鸭翼和减速板,既起到减轻了机体重量,减小飞行阻力的作用,又增加了载油量。
苏-35S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动力系统的升级,其采用的AL-41F-1S/117S发动机是俄罗斯第一款实现“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的发动机,加力推力可达14.5吨,较之苏-27/30系列所采用的AL-31F发动机12.5吨的加力推力增加了2吨,使飞机的推重比进一步提升,机动能力大大增强,甚至赋予苏-35S短时间内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同时,该发动机采用的矢量控制技术也是中国空军从未采用过的技术,我国关于矢量控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目前尚未见到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突破,通过引进俄制发动机进一步了解其矢量控制技术应该也是引进苏-35S的重要原因。

应该说苏-35S相较于中国装备的苏-27SK系列进步还是相当显著地,甚至对于中国自产的歼-11B/BS也有着较大优势,尤其在航电和发动机领域,受困于国产“太行”发动机的可靠性不足,原本计划使用“太行”作为动力的歼-11B/BS、歼-15、歼-10等国产三代主力机型不得不继续进口俄制AL-31F/FN发动机,不但存在受制于人的风险,而且极大的影响了新机的装备速度,同时还消耗了苏-27SK/歼-11A的发动机备份,这是极为不利的。

但是其保留了苏-27/30系列这种典型三代机(美、欧划代标准)的气动布局,虽然整体性能大幅提升,但其隐身能力的缺失造成了苏-35S的弱势地位。在美国已大量部署F-22“猛禽”,并且开始列装F-35“雷电II”系列第四代(美、欧划代标准)隐形战斗机,同时周边如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等国在装备大量第三代(美、欧划代标准)战斗机的基础上,即将引进或研制各自的四代战斗机的情况下,苏-35S的整体性能不足以应对周边的国家空军换装后的威胁。

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产能问题,俄空军订购的96架苏-35S生产计划已经排到2020年,虽然据外媒报道俄方会扩大生产线规模,保障交付时间,但众所周知俄在对外武器出口方面向来有拖延的劣迹,无论是中国的IL-76运输机,还是印度的“俄克拉玛蒂亚”号航母,无不如此。更何况扩大生产线所需的资金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此算来未必能赶在歼-20服役前形成战斗力。随着WS-10A发动机的日臻成熟,近期有更多地使用国产动力的歼-10B、歼-16投入量产,以及不断改进的苏-27/30、国产歼-11和歼-10系列战机,可以有效承担起中国空防的需求,加之几年之后国产四代机的定型投产,苏-35S其在未来中国空军的装备体系内已无位置。综上所述,苏-35S终究不是中国真正所需的战斗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还要购入苏-35呢?应该看到当今各国武器装备的引进无不原于军队的需求,又绝不限于军队的需求,还受到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国际事务上中俄两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国间有着极为广泛的合作和诸多的共同利益,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既是中俄全方面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维系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纽带。维持中俄军贸合作既有利于促进中俄在能源、航天、核能等领域的双边合作,同时对维护地区稳定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从两个元首直接过问苏-35S的交易不难看出,苏-35S的引进政治因素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中俄军事合作以1991年24架苏-27的引进为开端,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迎来高潮,先后成系统的引进了前苏联/俄罗斯的苏-27/30系列战斗机、“现代”级驱逐舰、“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道尔M1型地空导弹、S300系列地空导弹等多种俄制武器系统,然而俄罗斯军工研发能力受前苏联解体的影响严重,近年来少有新品问世,多以苏联时代的研制的武器系统改款产品用于出口创汇,而随着中国军工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水平有了质的飞越,很多装备的技术水平已经超越或部分超越了俄罗斯所能提供的产品,再无整系统引进的必要,遂中俄军贸交易额近年来呈现持续萎缩的态势。近年来的中俄军贸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子系统的引进和仿制取代了成套系统的引进,海军“施基利”舰空导弹系统的引进并仿制的海红旗16防空导弹系统,“现代”级的顶板雷达及AK-130舰炮的仿制等都国产装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俄罗斯在某些领域或其装备的单项指标上仍有优势;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仿制俄制武器,甚至用于出口,也是俄对华出口顾虑重重,越发收紧了对华技术合作的限制,甚至层层设限,阻碍了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联合研制成为未来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发展方向,中俄在米-26基础上合作研制新型重型直升机,在俄制“拉达”级潜艇基础上共同研制新型常规潜艇都是中俄军贸合作近期值得关注的项目。
综上所述,中国引进苏-35S更多的是维系中俄战略同盟的政治考虑,而非满足自身装备体系的考虑。从技术角度,中国引进苏-35S更多地是为引进如AL-41F-1S/117S发动机、N-035“雪豹”-E雷达、OLS-35光电系统等子系统做“敲门砖”。若无一定成品的引入,作为前提条件,纵使俄罗斯因乌克兰问题现今对中国如何靠近,也不会轻易出售以上子系统,这与当年中国引进苏-27生产线时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尤其是117S发动机,其对于中国正在试飞的四代战斗机歼-20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国产WS-15成熟之前,其可以使歼-20更好地发挥其作战性能,并使其具备超机动和有限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使之成为货真价实的四代战机,是其定型试飞甚至初始批次的生产无二之选。117S发动机甚至有可能用于后续发展型的国产歼-11/15/16系列的改型,可谓益处多多。而相关子系统的引进,也会使此次引进的24架苏-35S不会显得形单影只,为此建立的配套甚至发动机、雷达的维护保障体系也能为后续使用相关子系统甚至其发展型的国产设备提供用力保障。
故此,笔者认为我国此次引进苏-35S不同于1991年引进24架苏-27SK的模式,我国不会也不需要引进更多地苏-35S及其生产线,引进其只是为引进其配套子系统所做出的让步,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在我国国产战斗机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我国的苏-35S不会超过此次引进的24架,其既不会作为过渡机型装备(时间和数量都不能满足过渡的需求),也不会给我国空军带来相对于邻国10年的技术优势,更不会被仿制,而其子系统和相关技术会被用作我国新机型的研发和现有改进,从而推动国产战机的进一步发展。
楼主,歼-10B未采用国产动力
说来说去买滴系鸡肋?{:soso_e113:}
短时间超音速巡航,是哪个概念?
J6开加力5分钟,超音速
国产的花冻鸡究竟堪不堪大用了?
又是一个想当然的{:soso_e110:}
这次航展,即使SU35来了,收获的关注度也会很小。大家更爱看的是诸如运20,歼31,红箭12,VT-4这类的兵器,因为他们代表着未来,属于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兵器。

而SU35则属于老人了。它的机体外形是基于30年前就问世的SU27,大家早看腻。4代的歼31都来了,具备隐身外形,谁还去看3.5代的SU35。而且SU35能表演的那些机动动作也不新鲜了,早年SU37就表演过。
此贴论述相对客观。
lzm2855 发表于 2014-11-6 20:38
这次航展,即使SU35来了,收获的关注度也会很小。大家更爱看的是诸如运20,歼31,红箭12,VT-4这类的兵器, ...
感觉你太托大了,俄毛的飞行表演,就是在西方航展上,也是焦点!你,居然看不上了,以“老人”称呼,怎么说你呢,唉。。。
苏35在地面
地勤在拍照
2014-11-6 22:27 上传



“现役飞机上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可能性很小。歼-10B装备的更有可能是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歼-15和歼-16目前尚未见有适用的相控阵雷达公开,笔者保守估计其可能采用的是国内技术更为成熟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而“雪豹”-E作为俄罗斯目前最为先进的现役无源相控阵雷达雷达,相较于我国现役战斗机装备的雷达性能而言可能具有一定优势的。”
这个强烈支持楼主,雷达J10B是俄国PESA的发展型,J16是机扫,J20的雷达还要很长时间,楼主说的真相虽然有点残酷,可是总比没有正式公开的证据的一味凭嘴YY好的多。

“现役飞机上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可能性很小。歼-10B装备的更有可能是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歼-15和歼-16目前尚未见有适用的相控阵雷达公开,笔者保守估计其可能采用的是国内技术更为成熟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而“雪豹”-E作为俄罗斯目前最为先进的现役无源相控阵雷达雷达,相较于我国现役战斗机装备的雷达性能而言可能具有一定优势的。”
这个强烈支持楼主,雷达J10B是俄国PESA的发展型,J16是机扫,J20的雷达还要很长时间,楼主说的真相虽然有点残酷,可是总比没有正式公开的证据的一味凭嘴YY好的多。


楼主坦率指出:
苏-35S相较于中国装备的苏-27SK系列进步还是相当显著地,甚至对于中国自产的歼-11B/BS也有着较大优势,尤其在航电和发动机领域。
苏-35S还装备了类似美国F-35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
赋予苏-35S短时间内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同时,该发动机采用的矢量控制技术也是中国空军从未采用过的技术,我国关于矢量控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目前尚未见到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突破,通过引进俄制发动机进一步了解其矢量控制技术应该也是引进苏-35S的重要原因。
楼主说的现有J20没有超机动和超音速巡航能力,不是货真价实的四代战机,我认为也是指出了J20和苏35比的不足,推力矢量和俄国的巨大差距,俄国苏35体现出的比苏联时期战机,在航电雷达材料发动机等方面的显著进步,虽然很多人不愿承认,那些人还沉浸在他们说的俄国吃老本没进步,实际上有些方面和俄国的差距在扩大,比如楼主提到的推力矢量。

楼主坦率指出:
苏-35S相较于中国装备的苏-27SK系列进步还是相当显著地,甚至对于中国自产的歼-11B/BS也有着较大优势,尤其在航电和发动机领域。
苏-35S还装备了类似美国F-35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
赋予苏-35S短时间内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同时,该发动机采用的矢量控制技术也是中国空军从未采用过的技术,我国关于矢量控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目前尚未见到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突破,通过引进俄制发动机进一步了解其矢量控制技术应该也是引进苏-35S的重要原因。
楼主说的现有J20没有超机动和超音速巡航能力,不是货真价实的四代战机,我认为也是指出了J20和苏35比的不足,推力矢量和俄国的巨大差距,俄国苏35体现出的比苏联时期战机,在航电雷达材料发动机等方面的显著进步,虽然很多人不愿承认,那些人还沉浸在他们说的俄国吃老本没进步,实际上有些方面和俄国的差距在扩大,比如楼主提到的推力矢量。
歼16装备的是中航无锡607所的主动阵雷达。说了多少次了?
SSJ100 发表于 2014-11-6 22:02
苏35在地面
那是抽了什么东西出来?
东野翔1418 发表于 2014-11-6 22:50
歼16装备的是中航无锡607所的主动阵雷达。说了多少次了?
专门制空的战机都没有AESA可装,你凭什么嘴一张就给对地攻击为主的J16装上了,J20还没有装呢。你看看俄国的T50都装几架AESA了。
J10B装AESA,从某位公开承认是PESA起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真相了.J16雷达的真相,也许像楼主所说就是机扫更合乎对地攻击为主的清理和雷达技术现有能力。
歼16装备的是中航无锡607所的主动阵雷达。说了多少次了?
不足为信,只是传言!
前后罗 发表于 2014-11-6 22:43
“现役飞机上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可能性很小。歼-10B装备的更有可能是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歼-1 ...
把头埋在沙子里有意思吗?
angadow 发表于 2014-11-6 19:47
楼主,歼-10B未采用国产动力
我今天算下了下,从我国引进的第一批SU27到现在,有20多年了,第一批SU27也该到了飞行寿命了,这批27算不算是一个数量上的补充?
彭总冠帝神 发表于 2014-11-6 23:05
不足为信,只是传言!

是的,说J16是AESA的其实比说J10B是AESA更不靠谱。J10B的雷达已经被戳穿真相了。
真红闪电 发表于 2014-11-6 23:06
把头埋在沙子里有意思吗?
你的意思是你抬头一看,你就看到J16装的AESA?这话还给你合适。
前后罗 发表于 2014-11-6 22:57
专门制空的战机都没有AESA可装,你凭什么嘴一张就给对地攻击为主的J16装上了,J20还没有装呢。你看看俄国 ...
AESA也要分等级的,歼20的是类似F35集成了通信导航电子攻击的,是瓦片的。呵呵。。
另外苏35的那个叫分布式口径?那叫逼近告警,已经有人说了多少次了。
把头埋在沙子里有意思吗?
说得你好像知道真相一样
前后罗 发表于 2014-11-6 23:01
J10B装AESA,从某位公开承认是PESA起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真相了.J16雷达的真相,也许像楼主所说就是 ...
你在说10B是无源的同时是不是把下句忘了?10C是有缘,并且外形没改动。
前后罗 发表于 2014-11-6 23:14
你的意思是你抬头一看,你就看到J16装的AESA?这话还给你合适。
你是不是想说歼20现在只能用机扫雷达,将来用仿制的雪豹PESA?我呵呵
前后罗 发表于 2014-11-6 23:14
你的意思是你抬头一看,你就看到J16装的AESA?这话还给你合适。
什么东西都要公开展示出来你们才承认有,那我国根本什么都没有嘛



你看你介绍苏35多不容易,俄国直接明确雷达是PESA,不像J16那样给人以从机扫凭嘴就跨越到AESA的"飞跃"想象空间。
就像布最近拉瓦的试射一样,老外有点不开窍,不用公开花钱试射,公开了人家一共20多次化巨资的还不如不公开的巨浪2一些人成功凭嘴的次数多。
可见军事透明度要不得。
SSJ100 发表于 2014-11-6 22:03
地勤在拍照


你看你介绍苏35多不容易,俄国直接明确雷达是PESA,不像J16那样给人以从机扫凭嘴就跨越到AESA的"飞跃"想象空间。
就像布最近拉瓦的试射一样,老外有点不开窍,不用公开花钱试射,公开了人家一共20多次化巨资的还不如不公开的巨浪2一些人成功凭嘴的次数多。
可见军事透明度要不得。
00612058 发表于 2014-11-6 23:15
AESA也要分等级的,歼20的是类似F35集成了通信导航电子攻击的,是瓦片的。呵呵。。
另外苏35的那个叫分 ...
不好意思,你对苏35的了解不仅不如楼主,连我都不如,说说逼近告警搞那么麻烦搞那么多热像仪干啥?
lzm2855 发表于 2014-11-6 20:38
这次航展,即使SU35来了,收获的关注度也会很小。大家更爱看的是诸如运20,歼31,红箭12,VT-4这类的兵器, ...
客观的说35修型后 还是挺好看的
前后罗 发表于 2014-11-6 23:10
是的,说J16是AESA的其实比说J10B是AESA更不靠谱。J10B的雷达已经被戳穿真相了。
但是有人又说过的C你要无视?
高层集体出动了,看来不买都不好意思了。
彭总冠帝神 发表于 2014-11-6 23:15
说得你好像知道真相一样
看看保镖兄的图  分分  B   C吧
00612058 发表于 2014-11-6 23:16
你在说10B是无源的同时是不是把下句忘了?10C是有缘,并且外形没改动。
外形多了天线  保镖有张图的   很多人直接把C无视了   

狂飚de蜗牛 发表于 2014-11-6 23:32
但是有人又说过的C你要无视?


J10不管是B还是有无存在的C,装AESA的目的是什么?一个高低搭配的轻型机,J11B还没装AESA,轮到低成本的J10了?J10的发动机所配发电机功率装AESA真还不如装PESA,行波管比半导体发射单元的效率高多了,即使效率一样,这样的发电机功率,勉强装个AESA,成本上去了,功率性能上不去不是悲剧吗?说真的J11现有的发电机功率装AESA都是个问题。
狂飚de蜗牛 发表于 2014-11-6 23:32
但是有人又说过的C你要无视?


J10不管是B还是有无存在的C,装AESA的目的是什么?一个高低搭配的轻型机,J11B还没装AESA,轮到低成本的J10了?J10的发动机所配发电机功率装AESA真还不如装PESA,行波管比半导体发射单元的效率高多了,即使效率一样,这样的发电机功率,勉强装个AESA,成本上去了,功率性能上不去不是悲剧吗?说真的J11现有的发电机功率装AESA都是个问题。
前后罗 发表于 2014-11-6 23:38
J10不管是B还是有无存在的C,装AESA的目的是什么?一个高低搭配的轻型机,J11B还没装AESA,轮到低成本的 ...
你怎么不说J7怎么不装AESA呢?
除了雪豹雷达、117发动机、OLS-35光电系统之外,楼主还忘了分析一个方面,就是Su35配套的武器系统。这可能也是我们引进的因素之一。
相对于某ID系列的满口胡话,此文整体客观的多
歼16装备的是中航无锡607所的主动阵雷达。说了多少次了?
恩,20是14所的,16是607所的,高层往往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