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安定面对机动性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25:41
飞机的升阻比对飞机的机动性有很大影响。提高升阻比的方法,一是增加升力;二是,减小阻力,亚音速飞行时,阻力主要包括零升阻力和诱导阻力。诱导阻力是升力的副产物,是产生升力的代价。诱导阻力是与机翼形状有关的,与机翼的展弦比成反比。
阻力系数         Cd=C0+A*Cl^2             C0,零升阻力系数;A,诱导阻力系数;Cl,升力系数
稳定盘旋时的可用升力系数 Cl=sqrt((F*cos(α)-C0)/A)           F,发动机可用推力;α,迎角
由公式可知,提高发动机推力和降低阻力,都可以提高可用升力系数,提高发动机的盘旋性能。飞机机气动布局对升阻比和盘旋性能有重大影响。受机载燃油容量和发动机耗油率的影响,发动机的推力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所以,相似的外形不同的布局,对机动性的影响是提高发动机推力无法弥补的。提高升力的方法包括提高升力系数和升力面积。由于诱导阻力的存在,提高主翼升力的同时,也增加了诱导阻力。
水平安定面包括鸭式布局的前翼和正常布局的水平尾翼。早期的鸭式布局在飞行性能上有缺陷,所以一般采用正常布局。
二代以前
在螺旋桨飞机时代,发动机前置使飞机的重心靠前,形成一个低头力矩。为了平衡这个力矩,设置平尾产生一个向下的升力。这种设计的影响一直到二代喷气机早期型仍然存在。由于这个负升力的存在,盘旋时的实际升力系数比主翼的升力系数要低。为了达到需要的升力系数,主翼要增加迎角增加升力系数,这样就增加了主翼的诱导阻力,限制了可用升力系数,降低了盘旋性能。
二代
进入喷气式时代,发动机后置中心靠后,一些采用大三角翼的飞机气动焦点也同时后移,水平尾翼的负升力配平配置被取消。这样一方面减轻了重量,同时也消除了相反的阻力可谓是一举两得。这种布局的盘旋能力有所提高,比传统的有尾布局有优势,但是也存在抬头困难、起降速度大、要求跑道距离长等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加装前翼,二是增加水平尾翼,让水平尾翼的负升力变为正升力。
三代
从二代喷气式飞机后期开始,一些飞机如米格-23,开始将水平尾翼置于主翼的下方,主翼与水平尾翼耦合,水平尾翼的负升力变为了正升力。这样,飞机的升力面积增加了,主翼需要的升力变小,诱导阻力变小,提高了飞机的盘旋性能。这种气动布局在三代机中普遍应用,为提高三代机的水平机动性贡献颇多。个人看法,这种技术应该算是二代机向三代机变革的基础,一则解决了后机身配平的问题减轻了配平需要的重量,二则增加了升力面积。F-15的“高推比低翼载”是这种布局的最典型受益者。
鸭翼
早期装前翼的飞机起降时,像鸭子一样摇摆,所以这种前翼也被称为鸭翼。在小迎角状态时,鸭翼就是普通的升力面产生正升力;在大迎角状态时,经过鸭翼的气流与主翼气流耦合,能够产生三四倍于鸭翼面积的升力。如前所述,升力面积的增加,意味着主翼需要的升力系数减少,能够降低诱导阻力提高飞机的盘旋性能。同时由于耦合作用的存在,鸭翼能够以水平尾翼的1/4-1/3的面积达到相同的升力效果,能够减轻机体的结构重量。所以,一些高机动的三代半飞机都选择这种布局。

本人喜欢看些航空方面的东西,也偶尔加入某与某之争。最近闲来无事,做了个总结,自觉以前受一些不严谨的科普文的影响颇多,以前的一些看法也颇有偏颇。为避免争论,热门的东西就先不写了,简单说一下对歼七系列的观察。
歼-7脱胎于米格-21。米格-21的推重比在二代机里是比较突出的,翼载也不高,在5000km高空的最大盘旋角速度只有8.3°/s,这与水平尾翼处于主翼后上方产生的负升力有关,如果改为水平尾翼下置,它的阻力要减小很多,盘旋性能有很大改观。歼-7E虽然采用了升力系数的主翼,瞬时机动性大有提高,但受水平尾翼设计的限制,稳定盘旋能力仍有不足。后来的歼-7MF和山鹰把水平尾翼和主翼的位置进行了修改,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盘旋能力应有改观。
飞机的升阻比对飞机的机动性有很大影响。提高升阻比的方法,一是增加升力;二是,减小阻力,亚音速飞行时,阻力主要包括零升阻力和诱导阻力。诱导阻力是升力的副产物,是产生升力的代价。诱导阻力是与机翼形状有关的,与机翼的展弦比成反比。
阻力系数         Cd=C0+A*Cl^2             C0,零升阻力系数;A,诱导阻力系数;Cl,升力系数
稳定盘旋时的可用升力系数 Cl=sqrt((F*cos(α)-C0)/A)           F,发动机可用推力;α,迎角
由公式可知,提高发动机推力和降低阻力,都可以提高可用升力系数,提高发动机的盘旋性能。飞机机气动布局对升阻比和盘旋性能有重大影响。受机载燃油容量和发动机耗油率的影响,发动机的推力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所以,相似的外形不同的布局,对机动性的影响是提高发动机推力无法弥补的。提高升力的方法包括提高升力系数和升力面积。由于诱导阻力的存在,提高主翼升力的同时,也增加了诱导阻力。
水平安定面包括鸭式布局的前翼和正常布局的水平尾翼。早期的鸭式布局在飞行性能上有缺陷,所以一般采用正常布局。
二代以前
在螺旋桨飞机时代,发动机前置使飞机的重心靠前,形成一个低头力矩。为了平衡这个力矩,设置平尾产生一个向下的升力。这种设计的影响一直到二代喷气机早期型仍然存在。由于这个负升力的存在,盘旋时的实际升力系数比主翼的升力系数要低。为了达到需要的升力系数,主翼要增加迎角增加升力系数,这样就增加了主翼的诱导阻力,限制了可用升力系数,降低了盘旋性能。
二代
进入喷气式时代,发动机后置中心靠后,一些采用大三角翼的飞机气动焦点也同时后移,水平尾翼的负升力配平配置被取消。这样一方面减轻了重量,同时也消除了相反的阻力可谓是一举两得。这种布局的盘旋能力有所提高,比传统的有尾布局有优势,但是也存在抬头困难、起降速度大、要求跑道距离长等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加装前翼,二是增加水平尾翼,让水平尾翼的负升力变为正升力。
三代
从二代喷气式飞机后期开始,一些飞机如米格-23,开始将水平尾翼置于主翼的下方,主翼与水平尾翼耦合,水平尾翼的负升力变为了正升力。这样,飞机的升力面积增加了,主翼需要的升力变小,诱导阻力变小,提高了飞机的盘旋性能。这种气动布局在三代机中普遍应用,为提高三代机的水平机动性贡献颇多。个人看法,这种技术应该算是二代机向三代机变革的基础,一则解决了后机身配平的问题减轻了配平需要的重量,二则增加了升力面积。F-15的“高推比低翼载”是这种布局的最典型受益者。
鸭翼
早期装前翼的飞机起降时,像鸭子一样摇摆,所以这种前翼也被称为鸭翼。在小迎角状态时,鸭翼就是普通的升力面产生正升力;在大迎角状态时,经过鸭翼的气流与主翼气流耦合,能够产生三四倍于鸭翼面积的升力。如前所述,升力面积的增加,意味着主翼需要的升力系数减少,能够降低诱导阻力提高飞机的盘旋性能。同时由于耦合作用的存在,鸭翼能够以水平尾翼的1/4-1/3的面积达到相同的升力效果,能够减轻机体的结构重量。所以,一些高机动的三代半飞机都选择这种布局。

本人喜欢看些航空方面的东西,也偶尔加入某与某之争。最近闲来无事,做了个总结,自觉以前受一些不严谨的科普文的影响颇多,以前的一些看法也颇有偏颇。为避免争论,热门的东西就先不写了,简单说一下对歼七系列的观察。
歼-7脱胎于米格-21。米格-21的推重比在二代机里是比较突出的,翼载也不高,在5000km高空的最大盘旋角速度只有8.3°/s,这与水平尾翼处于主翼后上方产生的负升力有关,如果改为水平尾翼下置,它的阻力要减小很多,盘旋性能有很大改观。歼-7E虽然采用了升力系数的主翼,瞬时机动性大有提高,但受水平尾翼设计的限制,稳定盘旋能力仍有不足。后来的歼-7MF和山鹰把水平尾翼和主翼的位置进行了修改,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盘旋能力应有改观。


不管发动机是否前置,只要是静稳定的飞机,尾翼就要产生负升力(这样说其实并不严谨,存在静稳定的,但是平尾产生正升力的飞机,比如一些滑翔机,但是非常少,绝大多数是产生负升力),跟发动机布置无关。鸭翼产生正升力也要付出诱导阻力代价,而且鸭翼的气动效率肯定比不了主翼,也就是说产生相同的升力,鸭翼付出的诱导阻力代价更大。单纯从气动效率出发,不论是鸭翼还是尾翼,不产生任何升力最好。

不管发动机是否前置,只要是静稳定的飞机,尾翼就要产生负升力(这样说其实并不严谨,存在静稳定的,但是平尾产生正升力的飞机,比如一些滑翔机,但是非常少,绝大多数是产生负升力),跟发动机布置无关。鸭翼产生正升力也要付出诱导阻力代价,而且鸭翼的气动效率肯定比不了主翼,也就是说产生相同的升力,鸭翼付出的诱导阻力代价更大。单纯从气动效率出发,不论是鸭翼还是尾翼,不产生任何升力最好。
技术贴啊!。。。我之前只知道大部分直升机是尾翼负升力
学习了,我以前一直以为尾翼都是提供正升力的。
本小白看的是云里雾里的,看来是与时代脱节太严重了
关于米格21的那一段似乎有误。
不管发动机是否前置,只要是静稳定的飞机,尾翼就要产生负升力(这样说其实并不严谨,存在静稳定的,但是平 ...
关键是拉涡产生的升力是鸭翼本身的好几倍,而不是仅仅靠鸭翼本身那一丁点升力,目前多数鸭翼通常选择耦合主翼就很说明这问题。
胡杨胖子 发表于 2014-9-3 21:41
关键是拉涡产生的升力是鸭翼本身的好几倍,而不是仅仅靠鸭翼本身那一丁点升力,目前多数鸭翼通常选择耦合 ...
拉涡是要付出代价的,诱导阻力是很高的。鸭翼与主翼耦合考虑的是增升,追求的是大迎角性能。但是这个状态下升阻比并不高。你说利用鸭翼提高飞机的机动性是对的(对于战斗机而言),但是鸭翼提高升阻比是没有道理的。
不管发动机是否前置,只要是静稳定的飞机,尾翼就要产生负升力(这样说其实并不严谨,存在静稳定的,但是平 ...
诱导阻力主要和翼型、展弦比有关,有升力就有诱导阻力。分开看,主翼和副翼都是一样的。飞机的重量分布和升力分布决定静稳定度。三代机尾翼提供升力使气动焦点后移,与靠后的重心接近,获得与无尾三角翼相同的效果,又减小了诱导阻力。
august010148 发表于 2014-9-3 21:53
诱导阻力主要和翼型、展弦比有关,有升力就有诱导阻力。分开看,主翼和副翼都是一样的。飞机的重量分布和 ...
对于静稳定飞机,重心在前,焦点在后。对于静不稳定的,允许重心后移或者焦点前移,使得静稳定减小,甚至不稳定,静稳定度减小可以降低配平阻力,同时使得纵向操纵性更加灵活。是由于静稳定度减小了,甚至为负了,才使得尾翼产生正升力,而不是反过来。另外,是焦点前移,或者说重心后移了,而不是你说的让焦点后移。
诱导阻力主要和翼型、展弦比有关,有升力就有诱导阻力。分开看,主翼和副翼都是一样的。飞机的重量分布和 ...
正解。飞机是一个整体设计,要考虑侧重与平衡,在某些地方放弃点是为了在其他方面获得更大的好处,耦合鸭翼的整体诱导阻力未必会比常规布局大。
对于静稳定飞机,重心在前,焦点在后。对于静不稳定的,允许重心后移或者焦点前移,使得静稳定减小,甚至 ...
静不稳定是重心与气动焦点不重合引起的,前后位置不是固定的。
正解。飞机是一个整体设计,要考虑侧重与平衡,在某些地方放弃点是为了在其他方面获得更大的好处,耦合鸭 ...
小展弦比的大三角翼诱导阻力都比较大。前翼与后翼的都存在耦合效应,只是水平尾翼面积较小,不能充分利用耦合的能量,平尾的升力补偿效应不明显。鸭翼布局的小翼在前主翼在后能够充分利用耦合效应,减重增升降低翼载的选择余地比较大,具体效果就看设计者的选择了
没看懂。真没看懂。
喷气发动机高速时重心在升力中心之后,水平尾翼产生正升力,但低速时,如起飞时重心靠前,水平尾翼产生负升力
静不稳定是重心与气动焦点不重合引起的,前后位置不是固定的。
静不静看升力中心。气动焦点不等于升力中心吧。虽然升力中心与气动焦点很近,但两者不是一个点。
ertert 发表于 2014-9-4 07:53
静不静看升力中心。气动焦点不等于升力中心吧。虽然升力中心与气动焦点很近,但两者不是一个点。
我表述有误,多谢指教
august010148 发表于 2014-9-4 00:30
小展弦比的大三角翼诱导阻力都比较大。前翼与后翼的都存在耦合效应,只是水平尾翼面积较小,不能充分利用 ...
什么机翼的翼涡能坚持不分离跑到后翼去耦合,
不管发动机是否前置,只要是静稳定的飞机,尾翼就要产生负升力(这样说其实并不严谨,存在静稳定的,但是平 ...
这个要看翼型,如果翼型合适,翼身的压力中心位于重心之前,而翼身的气动中心(焦点)位于重心之后,是会出现静稳定平尾正升力配平的。
表示看的有点晕。。
PS:后来的歼-7MF和山鹰把水平尾翼和主翼的位置进行了修改,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盘旋能力应有改观。  烦劳上图详细说明下。。印象中山鹰的水平尾翼修改幅度极其有限。。
august010148 发表于 2014-9-4 00:10
静不稳定是重心与气动焦点不重合引起的,前后位置不是固定的。
重心与焦点不重合可能是静稳定的,也可能是静不稳定的,看前后位置关系。不是说不重合就不稳定了。重合了叫中立稳定。
http://www.militaryy.cn/html/80/n-72180.html
这个链接里有张照片是试飞院的两架山鹰,主翼的前缘高度和平尾的高度差不多
qingfengrumu 发表于 2014-9-4 11:01
重心与焦点不重合可能是静稳定的,也可能是静不稳定的,看前后位置关系。不是说不重合就不稳定了。重合了 ...
楼上有位已经指出来是气动中心,那也是我要说的意思,表达不严谨,多包涵
ertert 发表于 2014-9-4 07:53
静不静看升力中心。气动焦点不等于升力中心吧。虽然升力中心与气动焦点很近,但两者不是一个点。
稳不稳定看的是焦点和重心的位置关系。重心在前是静稳定的,在后是不稳定的。焦点有的地方也叫气动中心,指的是升力增量的作用点,是一个点。还有一个概念是气动压心,是升力合力的作用点,通过改点气动力矩为零。这个点和气动焦点不是一个点,但是稳定性不看这个点。
august010148 发表于 2014-9-4 13:03
楼上有位已经指出来是气动中心,那也是我要说的意思,表达不严谨,多包涵
看楼上,一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