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3D打印和金属材料的小科普,也澄清几个常见的误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3:46:00
这一阵好几个3D打印的帖子。许多不了解材料的人,对3D打印的原理和金属材料的制备成型有些误会。这里简单说几句。因为书不在手边,也是很久以前学的东西了,这里说的全凭印象,术语未必准确。对3D打印的分析也是个人观点。如果有错误,欢迎探讨指正。



1、有缺陷,材料是不是就不能用了?


材料学所说的缺陷是特定的术语。和一般人的感觉相反,金属材料的强化,几乎都是通过增多缺陷来完成的。而缺乏缺陷的金属,其性能难以使用。(关于为什么发动机需要用单晶,后面讲)


不管是熔炼时加入合金元素,还是成型后加压,前者是增加点缺陷来强化金属,后者是增加线缺陷来强化金属。

而锻造对金属缺陷的影响会比较复杂,但主要强化机理是通过非平衡的相变,将粗大的晶粒变成细小的晶粒——也是增加面缺陷(晶界)。不仅增加强度,也增加韧性。因此才获得了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这些缺陷将阻碍金属变形的过程,因此能够提高金属的强度。

也就是说,缺陷并非越少越好。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越多越好。

对缺陷的控制是金属材料学最重要的课题,是控制金属微观结构的重要途径。锻造、热处理,其最终强化金属的原理都在于控制缺陷(并非往少控制,而是消除有害缺陷,增多有益缺陷)

当然,缺陷会导致其它问题,对材料的性能有其它负面影响。比如内应力,需要回火消除。

王华明的3D打印技术,因为是将合金熔体快速冷却,必然会产生内应力。后续也需要热处理消除。但制得的工件性能优异,主要在于快速冷却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面缺陷,和锻造的原理类似。所以也可以得到性能堪比锻件的工件。



PS:所谓的焊接缺陷,也是因为高温导致了焊接处发生了重结晶,小晶粒变大,面缺陷变少,导致强度和韧性下降。焊接缺陷,铸造缺陷——这些说法里的“缺陷”指的是工艺造成的金属性能下降,和金属微观结构的缺陷有关,但并非是一回事。



2、王华明的3D打印到底好在哪?


王华明在演讲里也说了,他最大的突破就是解决了冷却和缺陷的问题。而之前那家搞增材制造的美国公司之所以破产,也是因为无法在这个问题上突破。

这里他说,自己是用“土法”解决的,但不管怎么说,他解决了。

正是因为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他的技术获得的工件性能十分优异。原因如上所述,他通过激光熔覆能够获得有有益缺陷的金属基体。也就是说,他发明了一种高级的“锻造”,不需要水压机,锻锤,也能够获得晶粒细小的组织。而且这种组织是通过平衡相变一点一点“浇”出来的,而不是非平衡相变“砸”出来的,理应比锻造更细,也更均匀。

而结果也的确如此。

而且这项技术未来的潜力远不止如此。如果王华明能在机理上研究结晶过程的机理,那么获得的组织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进一步提高金属材料性能,甚至通过定向地制造设计出的非均匀材料来。



3、3D打印不能够用于量产吗?


如前所述,王华明的激光熔覆技术获得的工件在性能上远超过铸造件,也超过锻造件。

有人说,3D打印只打个样,量产时会用其它工艺。

这种说法忽略了最基本的事实。就是工艺不同的构件,性能也不同,强度、疲劳寿命都不同。特别是,如果原型机用3D打印制造,利用3D打印的特性造出了复杂形状的零件,那么其它工艺根本就无法使用。即便能够使用,其性能会急剧降低。

试想,原型机用3D打印,换成量产机,过载也下降,寿命也下降,空重要大幅上升,这样的原型机做出来有何用?即便忍了这些,强度实验也要重做。


有人可能会说,3D打印的速度不行。但是现有的激光3D打印也能做到每小时5磅的速度,却连船用主轴,反应堆外壳那种几百吨的东西都准备打印了,显然速度不是问题。

航空上构件最重才多重?



4、3D打印能够取代现有工艺吗?

目前3D打印受限于激光器的功率和冷却工艺,打印速度不快。但其潜力已经初现。制造钛合金构件,成型复杂形状构件,都十分有优势。试想,飞机设计师一旦尝到过3D打印工件在形状、承力和寿命上的巨大优势,怎么会愿意退回到以前的铸造锻造的时代,又何必如此?

如果能够打印出强度和疲劳寿命都更好的起落架,为何还要使用原本的工艺?

当然,3D打印不会用于钢板,钢管这种现有工艺就能完成的。没有必要,时间上也是浪费。

3D打印的成熟还需要时间,对传统的成型工艺的影响,几年后就会显现。(从某些传言看来,现在就已经对中航的一些院所有影响。)



5、单晶、3D打印与航空发动机


有朋友认为单晶很好,没有什么缺陷。单晶单晶,只有一个晶粒生长而成,听起来就很完美。

然而一开始却说,缺陷少晶体,综合力学性能较差。

那么为什么发动机叶片要用铸造单晶?

因为,在常温下和高温下,单晶金属和多晶金属的性能表现是相反的。

简单来说,多晶晶体在常温下,晶界能够阻止位错运动,强化强度和韧性——但是在高温下却成了氧化和蠕变先发生的区域,变得很脆弱。

而单晶虽然有着其它缺点,因为不存在晶界,也就没有这个致命缺点,因而应用于高温环境。


3D打印目前来看,无法制造出单晶合金,因此在航空发动机温度最高的热端部件上应用有限。

但据说目前已经能够制造出柱状晶组织,至少可以应用于第二级涡轮。这个消息也佐证了一点,就是王华明对于激光熔覆的冷却工艺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可以制造出定向凝固结晶。

3D打印虽然不能制造单晶,但是却可以将叶片直接打印在涡轮盘上,提高寿命,降低重量。这一能力至少可以在压气机的叶片上使用。直接打印出结构复杂的空心叶片,或许对精度有更高要求。


涡轮盘的制造似乎已经有实物。性能如何,暂时不知。











这一阵好几个3D打印的帖子。许多不了解材料的人,对3D打印的原理和金属材料的制备成型有些误会。这里简单说几句。因为书不在手边,也是很久以前学的东西了,这里说的全凭印象,术语未必准确。对3D打印的分析也是个人观点。如果有错误,欢迎探讨指正。



1、有缺陷,材料是不是就不能用了?


材料学所说的缺陷是特定的术语。和一般人的感觉相反,金属材料的强化,几乎都是通过增多缺陷来完成的。而缺乏缺陷的金属,其性能难以使用。(关于为什么发动机需要用单晶,后面讲)


不管是熔炼时加入合金元素,还是成型后加压,前者是增加点缺陷来强化金属,后者是增加线缺陷来强化金属。

而锻造对金属缺陷的影响会比较复杂,但主要强化机理是通过非平衡的相变,将粗大的晶粒变成细小的晶粒——也是增加面缺陷(晶界)。不仅增加强度,也增加韧性。因此才获得了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这些缺陷将阻碍金属变形的过程,因此能够提高金属的强度。

也就是说,缺陷并非越少越好。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越多越好。

对缺陷的控制是金属材料学最重要的课题,是控制金属微观结构的重要途径。锻造、热处理,其最终强化金属的原理都在于控制缺陷(并非往少控制,而是消除有害缺陷,增多有益缺陷)

当然,缺陷会导致其它问题,对材料的性能有其它负面影响。比如内应力,需要回火消除。

王华明的3D打印技术,因为是将合金熔体快速冷却,必然会产生内应力。后续也需要热处理消除。但制得的工件性能优异,主要在于快速冷却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面缺陷,和锻造的原理类似。所以也可以得到性能堪比锻件的工件。



PS:所谓的焊接缺陷,也是因为高温导致了焊接处发生了重结晶,小晶粒变大,面缺陷变少,导致强度和韧性下降。焊接缺陷,铸造缺陷——这些说法里的“缺陷”指的是工艺造成的金属性能下降,和金属微观结构的缺陷有关,但并非是一回事。



2、王华明的3D打印到底好在哪?


王华明在演讲里也说了,他最大的突破就是解决了冷却和缺陷的问题。而之前那家搞增材制造的美国公司之所以破产,也是因为无法在这个问题上突破。

这里他说,自己是用“土法”解决的,但不管怎么说,他解决了。

正是因为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他的技术获得的工件性能十分优异。原因如上所述,他通过激光熔覆能够获得有有益缺陷的金属基体。也就是说,他发明了一种高级的“锻造”,不需要水压机,锻锤,也能够获得晶粒细小的组织。而且这种组织是通过平衡相变一点一点“浇”出来的,而不是非平衡相变“砸”出来的,理应比锻造更细,也更均匀。

而结果也的确如此。

而且这项技术未来的潜力远不止如此。如果王华明能在机理上研究结晶过程的机理,那么获得的组织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进一步提高金属材料性能,甚至通过定向地制造设计出的非均匀材料来。



3、3D打印不能够用于量产吗?


如前所述,王华明的激光熔覆技术获得的工件在性能上远超过铸造件,也超过锻造件。

有人说,3D打印只打个样,量产时会用其它工艺。

这种说法忽略了最基本的事实。就是工艺不同的构件,性能也不同,强度、疲劳寿命都不同。特别是,如果原型机用3D打印制造,利用3D打印的特性造出了复杂形状的零件,那么其它工艺根本就无法使用。即便能够使用,其性能会急剧降低。

试想,原型机用3D打印,换成量产机,过载也下降,寿命也下降,空重要大幅上升,这样的原型机做出来有何用?即便忍了这些,强度实验也要重做。


有人可能会说,3D打印的速度不行。但是现有的激光3D打印也能做到每小时5磅的速度,却连船用主轴,反应堆外壳那种几百吨的东西都准备打印了,显然速度不是问题。

航空上构件最重才多重?



4、3D打印能够取代现有工艺吗?

目前3D打印受限于激光器的功率和冷却工艺,打印速度不快。但其潜力已经初现。制造钛合金构件,成型复杂形状构件,都十分有优势。试想,飞机设计师一旦尝到过3D打印工件在形状、承力和寿命上的巨大优势,怎么会愿意退回到以前的铸造锻造的时代,又何必如此?

如果能够打印出强度和疲劳寿命都更好的起落架,为何还要使用原本的工艺?

当然,3D打印不会用于钢板,钢管这种现有工艺就能完成的。没有必要,时间上也是浪费。

3D打印的成熟还需要时间,对传统的成型工艺的影响,几年后就会显现。(从某些传言看来,现在就已经对中航的一些院所有影响。)



5、单晶、3D打印与航空发动机


有朋友认为单晶很好,没有什么缺陷。单晶单晶,只有一个晶粒生长而成,听起来就很完美。

然而一开始却说,缺陷少晶体,综合力学性能较差。

那么为什么发动机叶片要用铸造单晶?

因为,在常温下和高温下,单晶金属和多晶金属的性能表现是相反的。

简单来说,多晶晶体在常温下,晶界能够阻止位错运动,强化强度和韧性——但是在高温下却成了氧化和蠕变先发生的区域,变得很脆弱。

而单晶虽然有着其它缺点,因为不存在晶界,也就没有这个致命缺点,因而应用于高温环境。


3D打印目前来看,无法制造出单晶合金,因此在航空发动机温度最高的热端部件上应用有限。

但据说目前已经能够制造出柱状晶组织,至少可以应用于第二级涡轮。这个消息也佐证了一点,就是王华明对于激光熔覆的冷却工艺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可以制造出定向凝固结晶。

3D打印虽然不能制造单晶,但是却可以将叶片直接打印在涡轮盘上,提高寿命,降低重量。这一能力至少可以在压气机的叶片上使用。直接打印出结构复杂的空心叶片,或许对精度有更高要求。


涡轮盘的制造似乎已经有实物。性能如何,暂时不知。











说慢的人笑死了 5磅又如何 一台一小时五磅 100台 1000台?
当年有人讲手机壳子用CNC加工 一个壳子要走20分钟 产量跟不上
现在呢 三星苹果中华酷联一年产多少? 浙江那边很多工厂一个厂就上千台CNC
3D打印俗话说不就是可控烧焊吗??
不就是以前的人工堆焊变成程序堆焊吗???这个技术又不是什么可吹的,但前景是非常可观,用程序控制分子间慢慢堆起来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如打印机刚出来时的例子。


谢谢楼主科普。另外3D打印C919承重部件这个消息属实么?

谢谢楼主科普。另外3D打印C919承重部件这个消息属实么?
量产的工艺控制是一个问题,因为操作人员不都是博士生。
bikaqu10 发表于 2014-8-11 07:44
谢谢楼主科普。另外3D打印C919承重部件这个消息属实么?
http://www.fast.avic.com/news/shownews.php?lang=cn&id=323
http://aviationweek.com/commerci ... nted-titanium-spars
3d打印已经在普及了,一旦中国人应用了,那也就白菜价了,例如民营的永年激光都可以做
谢谢楼主科普 感谢
newpc 发表于 2014-8-11 05:42
3D打印俗话说不就是可控烧焊吗??
不就是以前的人工堆焊变成程序堆焊吗???这个技术又不是什么可吹的, ...
原来这么简单哦,请问您能3D打印点东西出来不?
不错的文章
多谢楼主科普。经常看见有人说,xx有这个技术/工艺,咱还差的远,然后有人举出咱也是有的,那人就又会说什么成本/规模/成熟度。嘿嘿,就算是美帝,也做不到每样技术都会,会的都领先,有些人拼命在TG身上玩找缺点游戏,也是蛮拼的,来猜猜第几楼会起个头
麻烦楼主解释一下单晶铁丝悬挂一吨重物的原因,常温。
山石SZ 发表于 2014-8-11 07:53
量产的工艺控制是一个问题,因为操作人员不都是博士生。
哥们儿,不是博士才能把工艺控制的很好
不错不错
newpc 发表于 2014-8-11 05:42
3D打印俗话说不就是可控烧焊吗??
不就是以前的人工堆焊变成程序堆焊吗???这个技术又不是什么可吹的, ...
堆焊出来复杂的结构,堆焊出来的材料性能不输甚至超过锻件,这就可以吹了,谁不服谁来试试看。
newpc 发表于 2014-8-11 05:42
3D打印俗话说不就是可控烧焊吗??
不就是以前的人工堆焊变成程序堆焊吗???这个技术又不是什么可吹的, ...

打印出样子、外形当然不难,但难的是不但要求打印出样子、外形,还要打印出的东西符合性能要求。
科普贴,期待国产光纤激光器大功率能有突破。
山石SZ 发表于 2014-8-11 07:53
量产的工艺控制是一个问题,因为操作人员不都是博士生。
谁说操作人员一定要博士?设计制造导弹的人会是打仗时发射导弹的人吗?
受教了。
ab209 发表于 2014-8-11 09:08
麻烦楼主解释一下单晶铁丝悬挂一吨重物的原因,常温。
你那个说法并不是说真有单晶铁丝做出来实验悬挂铁丝,而是理论上计算出的数值。目前由单晶生长出的短纤维,也就是晶须,还在发展,通过大量细晶须做成复合材料。目前碳晶须硼晶须已有应用,但成本高,而且做不粗,因为做大了生产过程就无法保证晶体完美。

单晶材料对缺陷非常敏感,一旦出现裂纹,因为本身缺少其它缺陷阻止裂纹扩展,材料会迅速失效。

单晶没有缺陷,所以拉伸强度理论上可以接近完整晶体的理论值,高达40000Mpa。相比之下,现在超高强度合金钢的拉伸强度也只有几千MPA。强度等同于金属键原本的强度,提高空间非常大。

但这只是看上去很美。

我查到的,现在做出来的碳晶须,不仅直径还是微米级别,连长度也只有100微米。多用来做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不过2000MPa。

要做成没有缺陷的单晶“铁丝”用来承力,现在还不行。

单晶铜丝倒是做出来了,已经用来做导线,但是材料是纯铜,内部也有缺陷,拉伸强度在1000MPa还不如合金钢。

所以提高强度,大多走的是利用晶体缺陷的方向。

现在的高强度冷拉高碳钢丝已经达到5000Mpa

zwtk345 发表于 2014-8-11 12:08
你那个说法并不是说真有单晶铁丝做出来实验悬挂铁丝,而是理论上计算出的数值。目前由单晶生长出的短纤维 ...


谢谢。理论和工程化的平衡问题,了解了。
zwtk345 发表于 2014-8-11 12:08
你那个说法并不是说真有单晶铁丝做出来实验悬挂铁丝,而是理论上计算出的数值。目前由单晶生长出的短纤维 ...


谢谢。理论和工程化的平衡问题,了解了。
newpc 发表于 2014-8-11 05:42
3D打印俗话说不就是可控烧焊吗??
不就是以前的人工堆焊变成程序堆焊吗???这个技术又不是什么可吹的, ...
如果你的“可控烧焊”能做到控制晶体的生长方向,能够焊出柱状晶,能够焊出强度不亚于锻造的金属构件来,那你在全世界都有资格大吹大擂。只要你能做到的话。
大型船用曲轴、反应堆壳体是王华明在南风股份的产业化应用,与军品相比,用的都是增材制造工艺,但能量源不是激光,而是强电流,更类似于电子束。
山石SZ 发表于 2014-8-11 07:53
量产的工艺控制是一个问题,因为操作人员不都是博士生。
想当年多轴数控机床也没几个人会用。
longxia 发表于 2014-8-11 04:56
说慢的人笑死了 5磅又如何 一台一小时五磅 100台 1000台?
当年有人讲手机壳子用CNC加工 一个壳子要走20分 ...
船的大轴其实产量并不高。飞机的大梁产量本来也不高的。比如c17,1991年首飞,2010年为止产了210架。那么平均一下一年才10架,那么3d打印慢不慢,也就那么回事。
3d打印还是用来做一些复杂的,难搞的东西最合适。比如发动机的空心叶片。3d打印可以做出个一体成型的,内部带空腔的叶片,更可贵的是,空腔内部的形状结构是可控的。这样就多了一种优化设计的手段。
技术帖要顶!!!
涨知识了,顶一个。
山石SZ 发表于 2014-8-11 07:53
量产的工艺控制是一个问题,因为操作人员不都是博士生。
3D打印机都是自动的吧,不存在小批和量产的工艺不同吧?
长知识的好贴 是要多读几遍的 感谢楼主的原创科普
不知道激光器现在怎么样。
lz搞什么专业的不清楚,但是很多内容都是错的:
1、3D打印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王老师的工艺线路准确地说叫“激光近净成形”,也可以通俗地称作“熔池型激光快速成形”。
这个工艺线路非常明确地就是以减少缺陷为主要目标,包括偏析、成分偏差等物理缺陷和金相缺陷,通过控制工艺都可以达到极大减少的目的。
细化晶粒在工艺上从来都是作为减少缺陷来描述的,lz定义为增加缺陷属于胡说。

2、王老师真正的成就是研究透了好几个型号/牌号的材料,对其成形机理有了别别的团队深得多的认识,所以不管用近净成形还是别的线路,他的团队都能做到一流表现。
所谓土办法外人看看就好,真正的解决方案不但不土,还是非常前端和深刻的。
而且,lz非常错误地以为这个工艺线路是锻造,而事实上这个线路是标准的铸造。

3、所谓原型机如何如何的,属于根本不了解设计审定线路,也不了解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的规程,还以为小心眼地限定一个工艺就可以摸鱼成功,而事实上这事情根本不存在。
至于速度什么的,目前需要高速高精度快速制造的主力流派是电子束,激光近净成形不会做为大规模制造的主力。

4、单晶的综合性能普遍好于多晶,所谓综合力学性能较差属于根本不了解材料基本特性。
而且lz自言自语马上又自我否定,有哪个重要结构件仅仅考虑常温性能的?

longxia 发表于 2014-8-11 04:56
说慢的人笑死了 5磅又如何 一台一小时五磅 100台 1000台?
当年有人讲手机壳子用CNC加工 一个壳子要走20分 ...
去查查靠谱点的近净成型设备价格,说产能低的前提是同样投资,一套靠谱点的大功率激光器够组建一个数控加工中心车间的。
bikaqu10 发表于 2014-8-11 07:44
谢谢楼主科普。另外3D打印C919承重部件这个消息属实么?
这个消息完全不可靠
事实上是加工而且完美交付了轩窗框
山石SZ 发表于 2014-8-11 07:53
量产的工艺控制是一个问题,因为操作人员不都是博士生。
这根本不是啥问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很高
slnsln1982 发表于 2014-8-11 12:45
大型船用曲轴、反应堆壳体是王华明在南风股份的产业化应用,与军品相比,用的都是增材制造工艺,但能量源不 ...
这个事情你理解为圈钱炒作概念就好,别的真没有
山石SZ 发表于 2014-8-11 07:53
量产的工艺控制是一个问题,因为操作人员不都是博士生。
自动化控制整个过程会更好吧。不知道能不能?
轩冕 发表于 2014-8-11 15:36
这个事情你理解为圈钱炒作概念就好,别的真没有
技术上有问题?
slnsln1982 发表于 2014-8-11 15:53
技术上有问题?
无论是技术线路还是产业线路都可以描述可以去做,但不是王老师这个团队的长项。
gslcn 发表于 2014-8-11 15:39
自动化控制整个过程会更好吧。不知道能不能?
不可能完全自动化控制,但从实践看,也不是啥难题
轩冕 发表于 2014-8-11 16:03
无论是技术线路还是产业线路都可以描述可以去做,但不是王老师这个团队的长项。
那现在中航天地激光是否已经量产了?我看几个月前,郭金龙考察的新闻说厂房已经盖完,设备已经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