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主体性”的吊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05:13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30439595999232/20050624/573064.shtml

■冯瑞杰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访问学者

[B]发生于台日间渔业经济海域的争议[/B],在台湾泛蓝“立法委员”以及强大民意的反弹下,台北当局终因舆情的不满,而被迫正视这项攸关主权的事件。双边未能在过去十四次谈判中有效解决该问题,依照台北的官方说法,主因系钓鱼台主权悬而未决,以及其它细节分歧无法达成协议,遂引发出一连串后遗症。然[B]就事件前因后果稍加思考,会发现其中真正关键者,乃肇因于长期以来台北方面“敌我不清”的混淆所致。省思这次事件,见微知着,其实它就代表了台湾现今处理台日事务的思维模式。 [/B]

台为“抗统”而弃民族尊严

从外在环境出发,明显地,数十年来台湾的对外关系向来受到两岸关系制约,特别在近年来面对大陆在国际政经影响能力的遽增,台湾内部特别是主张“台湾独立”论者也感受到愈来愈大的反独压力。不断冲撞两岸间“维持现状”和“以拖待变”的思维,大家难以否认,正形崛起的北京政府绝难容忍核心利益一再受到挑战;或者有朝一日,当华盛顿警觉其护台成本将远高于保台所获致的战略利益时,以台北目前政经军心各方面的现况,都无法不藉外力支持而单独面对北京的挑战。因此,[B]引入国际势力,以建构“空中楼阁”式的自信,遂成为台湾内部维持稳定的主要来源。[/B]

所以将介入台湾的外力,形容作“空中楼阁”,乃是因为不同于以色列、新加坡等小国,以实际经济利害将大国影响力引入,使大国愿“主动”为她们的利益服务--它们本身就是“目的”。但台湾则不然,美日所以在“安保新约”中共同关注台湾,欧盟所以迄今仍对北京实施武器禁运,其目的皆非以台湾为出发[B],“台湾安全”在国际政治中不过是大国博弈的“副产品”或是“工具”而已。一旦北京与上述国家间的歧异得以有效达致共识,则台北赖以维生的外力支持将顷刻消失[/B]。[B]为确保国际社会能持续施予台湾“抗中”筹码,常使台湾当局必须枉顾历史事实,抛开民族尊严而逆来顺受。这次台湾对于日本的“缺钙作为”,就是在这样的思维下开展,“外交才子”钱复先生说得好,两岸政策应优先于外交政策,其来有自。 [/B]

另就主观因素分析,长期以来因为台湾官方对“反(中)共”意识形态的灌输,使彼间官民都将看待外环境的焦点置于台海以及太平洋对岸,使大陆与美国占据了台湾对外关系的认知图像。须强调者在于,两者虽相当程度影响了台湾对外关系,但此并不代表台湾能够忽略世界上其它国家地区。[B]虽台北一再力行“台湾主体性”和“去中国化”作为,但吊诡处在于台湾当前的内政军备,却几乎都以防北京、亲华府为中心而运作。[/B]若真能以小事大,与北京共同争取大陆同胞的民心趋归,如此倒也真能培养出台湾一流的行政能力。

台当局缺乏解决国际争端的能力

[B]只是台北与北京交手的筹码却完全以华盛顿为来源--政府领导人一再推迟两岸互动,没事;对美国以外的地方几乎一无所知,无妨[/B]!以上导致的结果,就是台湾无论“国防”、“外交”等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仅培养出优越的“口水战”能力,通过真正考验的能力却付之阙如。在这样的情况下,致使它们逐渐呈现出“去功能化”、“虚设化”的倾向,此现象从这次台湾当局消极的护渔作为,可为明证。[B]更不幸之处在于,台湾安全系统的目标纵以北京为假想敌而开展,但结果是这些系统并不能应对其压力和挑战。 [/B]

[B][B]基于殖民传统,台湾对日本的特殊心态可以理解[/B],[B]如星马地区,与当地人互动时,也能感受出他们言谈中的“大英情结”一般。[/B]只是当下正与日本发生主权摩擦的时刻,台北当局绝不应只有“花拳绣腿”式的表态,先将诸多亲日因素暂抛脑后,如何避免意识形态作祟,通盘厘清“敌我之辨”才是正道。否则常此以往,等亚太周边如菲律宾、韩国等尽知台湾的罩门后,台湾当局所承担者,恐非只有渔权一事如此“单纯”了。(香港文汇报) [/B]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30439595999232/20050624/573064.shtml

■冯瑞杰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访问学者

[B]发生于台日间渔业经济海域的争议[/B],在台湾泛蓝“立法委员”以及强大民意的反弹下,台北当局终因舆情的不满,而被迫正视这项攸关主权的事件。双边未能在过去十四次谈判中有效解决该问题,依照台北的官方说法,主因系钓鱼台主权悬而未决,以及其它细节分歧无法达成协议,遂引发出一连串后遗症。然[B]就事件前因后果稍加思考,会发现其中真正关键者,乃肇因于长期以来台北方面“敌我不清”的混淆所致。省思这次事件,见微知着,其实它就代表了台湾现今处理台日事务的思维模式。 [/B]

台为“抗统”而弃民族尊严

从外在环境出发,明显地,数十年来台湾的对外关系向来受到两岸关系制约,特别在近年来面对大陆在国际政经影响能力的遽增,台湾内部特别是主张“台湾独立”论者也感受到愈来愈大的反独压力。不断冲撞两岸间“维持现状”和“以拖待变”的思维,大家难以否认,正形崛起的北京政府绝难容忍核心利益一再受到挑战;或者有朝一日,当华盛顿警觉其护台成本将远高于保台所获致的战略利益时,以台北目前政经军心各方面的现况,都无法不藉外力支持而单独面对北京的挑战。因此,[B]引入国际势力,以建构“空中楼阁”式的自信,遂成为台湾内部维持稳定的主要来源。[/B]

所以将介入台湾的外力,形容作“空中楼阁”,乃是因为不同于以色列、新加坡等小国,以实际经济利害将大国影响力引入,使大国愿“主动”为她们的利益服务--它们本身就是“目的”。但台湾则不然,美日所以在“安保新约”中共同关注台湾,欧盟所以迄今仍对北京实施武器禁运,其目的皆非以台湾为出发[B],“台湾安全”在国际政治中不过是大国博弈的“副产品”或是“工具”而已。一旦北京与上述国家间的歧异得以有效达致共识,则台北赖以维生的外力支持将顷刻消失[/B]。[B]为确保国际社会能持续施予台湾“抗中”筹码,常使台湾当局必须枉顾历史事实,抛开民族尊严而逆来顺受。这次台湾对于日本的“缺钙作为”,就是在这样的思维下开展,“外交才子”钱复先生说得好,两岸政策应优先于外交政策,其来有自。 [/B]

另就主观因素分析,长期以来因为台湾官方对“反(中)共”意识形态的灌输,使彼间官民都将看待外环境的焦点置于台海以及太平洋对岸,使大陆与美国占据了台湾对外关系的认知图像。须强调者在于,两者虽相当程度影响了台湾对外关系,但此并不代表台湾能够忽略世界上其它国家地区。[B]虽台北一再力行“台湾主体性”和“去中国化”作为,但吊诡处在于台湾当前的内政军备,却几乎都以防北京、亲华府为中心而运作。[/B]若真能以小事大,与北京共同争取大陆同胞的民心趋归,如此倒也真能培养出台湾一流的行政能力。

台当局缺乏解决国际争端的能力

[B]只是台北与北京交手的筹码却完全以华盛顿为来源--政府领导人一再推迟两岸互动,没事;对美国以外的地方几乎一无所知,无妨[/B]!以上导致的结果,就是台湾无论“国防”、“外交”等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仅培养出优越的“口水战”能力,通过真正考验的能力却付之阙如。在这样的情况下,致使它们逐渐呈现出“去功能化”、“虚设化”的倾向,此现象从这次台湾当局消极的护渔作为,可为明证。[B]更不幸之处在于,台湾安全系统的目标纵以北京为假想敌而开展,但结果是这些系统并不能应对其压力和挑战。 [/B]

[B][B]基于殖民传统,台湾对日本的特殊心态可以理解[/B],[B]如星马地区,与当地人互动时,也能感受出他们言谈中的“大英情结”一般。[/B]只是当下正与日本发生主权摩擦的时刻,台北当局绝不应只有“花拳绣腿”式的表态,先将诸多亲日因素暂抛脑后,如何避免意识形态作祟,通盘厘清“敌我之辨”才是正道。否则常此以往,等亚太周边如菲律宾、韩国等尽知台湾的罩门后,台湾当局所承担者,恐非只有渔权一事如此“单纯”了。(香港文汇报)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