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科大说开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58:16
自打这里那个纠结于“上科学院大学好还是上交大好”的帖子热起来,我就忍不住注册了一个马甲上来聊聊天了。
郑重声明,首先,这真的是一个马甲;其次,我本人就在中科院物理所里面。信不信就由你了。
说起来,这个科学院大学,我们自己的研究生处的处长管它叫“国科大”,也就是我题目里的那个名字。要说为啥会出现这么妖的一个大学?那就得从中科院自诞生之日起与教育部之间的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的历史说起。
要说这斗争,绝对算得上是比阶级斗争都狠一万倍的。
当年中科院建院之日,正是国家百废待兴之时。科学院要搞科研,但是人从哪里来?只能找教育部要毕业生。但是一则当时大学生数量凤毛麟角,全国到处都在抢人,不够分的;二则计划经济,如何分配,教育部有很大的权利。国务院可以规定每年给科学院多少大学毕业生,但是给哪几个人,就是教育部说了算了。反正科学院向教育部要人,那是门难尽脸难看啊。科学院一怒之下,老子这么多牛人,自己办大学,自己教学生!赶上那个时候各个部委都在建自己的大学(可见教育部那个时候多招人恨了),于是中科院自己就搞了中科大。那个时候的中科大是很牛很牛的,号称: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一直到90年代,全国只要一说“科大”,只有中科大,别无二店。后来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各色“科大”,就是效颦之举了。
可惜,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中科大自己作死跑到了合肥,另外赶上了国家对基础科研的压缩,于是中科大逐渐的衰落下去了。中科大那个时候还是基本保持了向中科院输送人才的基本功能。但是,随着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改革,教育部逐渐将全国的高等教育权利全都收到了自己的帐下,各大部委的高校要么归属了教育部,要么归属了地方教育部门。硬生生的把中科大逼成了三姓家奴!从国家机构层面,中科大要么归教育部,要么归安徽省。科学院自然不能放,于是搞成了部、院共管,三方(部、院、省)共建的怪胎!自此,教育部终于一统江湖,将高等教育的控制权牢牢地抓在手中。(哇哈哈哈哈~~~~)那么原则上,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培养,都是教育部的事情,任何其他机构都无权颁发任何类型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毕业证书!这可是老厉害啦!权就意味着钱,就有着无比巨大的利益!
于是科学院就SB了。科学院是中央直属机关,原则上和教育部是平级的,法律上讲是不能招研究生的,因为它根本就没有授予学位的权利。在教育部一统天下之前和之后的一段时期,中科院采取了借壳上市的办法。中科大虽然搬离了伟大首都,但是地盘还在中科院手里。于是中科院就在那个地盘上(就是玉泉路那里)为中科大立了一个招魂的牌坊,叫“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这样一来,中科大实际上有了两个研究生院,一个是科大自己的,在合肥;另一个就是中科院的,在北京玉泉路科大老校址。反正都叫“中科大研究生院”,中科大对北京的研究生院没有任何发言权,中科院各个研究所就顶着“中科大研究生院”的名头招进学生,然后集中上一年的基础课,再分回各自的研究所干活,最后毕业的时候,也是“中科大研究生院”的名义授予的学位。这样法规上就说的过去了,教育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中科院可以培养研究生这是国家意志嘛。但是中科院也不太甘心,在玉泉路“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的牌子下面又加一块牌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表明自己的成色。严格讲这是违规的!因为还是那个说法:只有教育部下属的大学才有授予学位的权利,而科学院是没有学位授予权的,也没有资格办研究生院。
这种局面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教育部终于举起来血淋淋的屠刀......
自打这里那个纠结于“上科学院大学好还是上交大好”的帖子热起来,我就忍不住注册了一个马甲上来聊聊天了。
郑重声明,首先,这真的是一个马甲;其次,我本人就在中科院物理所里面。信不信就由你了。
说起来,这个科学院大学,我们自己的研究生处的处长管它叫“国科大”,也就是我题目里的那个名字。要说为啥会出现这么妖的一个大学?那就得从中科院自诞生之日起与教育部之间的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的历史说起。
要说这斗争,绝对算得上是比阶级斗争都狠一万倍的。
当年中科院建院之日,正是国家百废待兴之时。科学院要搞科研,但是人从哪里来?只能找教育部要毕业生。但是一则当时大学生数量凤毛麟角,全国到处都在抢人,不够分的;二则计划经济,如何分配,教育部有很大的权利。国务院可以规定每年给科学院多少大学毕业生,但是给哪几个人,就是教育部说了算了。反正科学院向教育部要人,那是门难尽脸难看啊。科学院一怒之下,老子这么多牛人,自己办大学,自己教学生!赶上那个时候各个部委都在建自己的大学(可见教育部那个时候多招人恨了),于是中科院自己就搞了中科大。那个时候的中科大是很牛很牛的,号称: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一直到90年代,全国只要一说“科大”,只有中科大,别无二店。后来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各色“科大”,就是效颦之举了。
可惜,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中科大自己作死跑到了合肥,另外赶上了国家对基础科研的压缩,于是中科大逐渐的衰落下去了。中科大那个时候还是基本保持了向中科院输送人才的基本功能。但是,随着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改革,教育部逐渐将全国的高等教育权利全都收到了自己的帐下,各大部委的高校要么归属了教育部,要么归属了地方教育部门。硬生生的把中科大逼成了三姓家奴!从国家机构层面,中科大要么归教育部,要么归安徽省。科学院自然不能放,于是搞成了部、院共管,三方(部、院、省)共建的怪胎!自此,教育部终于一统江湖,将高等教育的控制权牢牢地抓在手中。(哇哈哈哈哈~~~~)那么原则上,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培养,都是教育部的事情,任何其他机构都无权颁发任何类型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毕业证书!这可是老厉害啦!权就意味着钱,就有着无比巨大的利益!
于是科学院就SB了。科学院是中央直属机关,原则上和教育部是平级的,法律上讲是不能招研究生的,因为它根本就没有授予学位的权利。在教育部一统天下之前和之后的一段时期,中科院采取了借壳上市的办法。中科大虽然搬离了伟大首都,但是地盘还在中科院手里。于是中科院就在那个地盘上(就是玉泉路那里)为中科大立了一个招魂的牌坊,叫“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这样一来,中科大实际上有了两个研究生院,一个是科大自己的,在合肥;另一个就是中科院的,在北京玉泉路科大老校址。反正都叫“中科大研究生院”,中科大对北京的研究生院没有任何发言权,中科院各个研究所就顶着“中科大研究生院”的名头招进学生,然后集中上一年的基础课,再分回各自的研究所干活,最后毕业的时候,也是“中科大研究生院”的名义授予的学位。这样法规上就说的过去了,教育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中科院可以培养研究生这是国家意志嘛。但是中科院也不太甘心,在玉泉路“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的牌子下面又加一块牌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表明自己的成色。严格讲这是违规的!因为还是那个说法:只有教育部下属的大学才有授予学位的权利,而科学院是没有学位授予权的,也没有资格办研究生院。
这种局面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教育部终于举起来血淋淋的屠刀......
go on。。。。。
楼主的叙述太潦草。
科大下迁是科大一直都纠结的一件事情,各种说法都有,结合69年文革这个时间段,应该还是中央下放”教育“老九的成分多一些,之后数次申请回迁都被否了。
”大学可以不办“,想着就哭笑不得。
科大下迁倒也不是没落的开始,在回复高考招生后,科大是所有院校中准备最充分的,一直到80年代,学风都非常突出,当然,自由的空气有利于学术的发展,也在思想上造成了篱笆的缺失,80年代两次自由思潮,科大都是重灾区。
至于部属、院属高校的回归,也是大势所趋,在80年代各部委都有自己的院校,各重点研究院所也多是自己体系内的毕业生,这种近亲繁殖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是有相当大弊端的,学术界的裙带关系非常严重,科大同样出不了这个窠臼。
要说这教育部为啥要对科学院举起屠刀,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钱”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自打国家有了钱,开始往基础研究里面砸钱的时候,竞争就开始了。当年教育部搞了211,借此机会要来了每年大笔的固定投入;后来中科院推出了“知识创新工程”,也开始分走了很多钱。基础研究的盘子越来越大,如何往自己碗里划拉更多的银子,成了教育部和中科院之间暗地里过招的主要战场。刚开始,国家的各种基础研究的项目,大头几乎都被中科院占了。现在随着各个大学疯狂的买人,这个局面已经逐渐平衡了。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使出一个绝杀技:控制中科院的研究生数量!
前面已经说了,中科院自己没有资格发证书的。所以中科院每年招收多少个研究生,是由教育部说了算的。这就是所谓的“招生计划”。众所周知,高校近20年扩招的厉害,全国研究生的招生名额不知道涨了多少了,不少学校的研究生都招淤了,但是中科院的研究生名额就没涨多少。中科院拿了更多的研究经费,但是并没有办法相应的增多干活的人手。以我们物理所为例,每年招进来的研究生总额,包括硕士和博士,总共不得超过120人。我们所光研究员(教授)就100多号人了,里面一堆院士。所以每年都有不少研究员找不到学生,不少院士的摊子都快黄了。而且教育部还有一个潜规则,就是高校要保送读研的本科生,如果打算去中科院的话,十有八九会被剥夺保送权利,让他自己参加研究生考试!于是很多大学的好学生不敢来中科院了。连中科大这个传统的中科院人才输送基地也没多少人敢来中科院了。这相当于直接掐着中科院的脖子,而且中科院一点办法也没有。开始物理所还指望通过提高研究生补助的方法来招揽学生,2010年左右就把博士生的补助提高到了3000多,但是随后各个高校立刻也涨钱。高校现在不差钱了。教育部通过手中的权利,成功地压制了中科院。
那么为什么教育部要对中科院下如此重手呢?教育部有更大的野心。
学霸本科生去中科院的不少。
superdirex 发表于 2014-7-1 09:22
楼主的叙述太潦草。
科大下迁是科大一直都纠结的一件事情,各种说法都有,结合69年文革这个时间段,应该还 ...
看到前辈来发帖,赶紧换上马甲来回话。
的确,我没展开说中科大的南迁。其实这在科大自己的校史里面也是语焉不详,整个过程在不同的追述者嘴里也不尽相同。当年我们93级进校的时候,班主任还是把图书馆后面那个“孺子牛”的雕塑好好的给我们白活了一遍的。记得毕业生卖旧书的时候,拿着那本《力学概论》说:“这是老方的书!”意思是“你们要识货!”
教育部一统江湖是大势所趋,同时也伴随着部委调整。家父所在的机械工业部被裁撤后,部里的所谓“四大金刚”(四个工大)也是一落千丈。从国家层面,这是必须的。我无意评价正确与否,只是把里面的故事讲一讲,让这里的一些人能大概了解一些情况。
物理所的老狗 发表于 2014-7-1 09:58
要说这教育部为啥要对科学院举起屠刀,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钱”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自打国家有了钱, ...
我同学读研就是报的中科院硕博连读,一个报送一个统考,今年刚好毕业。他们算什么来的?话说还有三个是在中科院直属单位读的,比如长春光机所。这些都怎么来的?
物理所的老狗 发表于 2014-7-1 10:39
看到前辈来发帖,赶紧换上马甲来回话。
的确,我没展开说中科大的南迁。其实这在科大自己的校史里面也是 ...
呵呵,客气了。
这“力学概论”还有印象,杠杆撬动地球。
80年代的科大是学子们的天堂,现在师兄弟扎堆的时候还市场回想起当年的点滴往事;和其他院校不同,咱们都是放养的,他们是圈养的。
到现在还有很多当年养成的习惯保留着,比如发呆(俗称入定),当年在学校经常就一发呆就是整节课,后面老师讲啥都不入耳了,课后还得找同学笔记来看;现在有时坐进车里刚把车打着,状态就来了,于是就在车库里过完发呆的瘾。
90年代是段艰苦的岁月,当时咱时常跑北京、四川,一众的师兄弟都过的很不如意,吃了上顿没下顿,吃饭喝酒多是咱这个“狗大户”掏腰包,未来更是不见一点光明。
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众师兄弟多是学科领头人,事业生活都很不错,就是比起出去的那帮功成名就的师兄弟们普遍也不差。
蒲扇子江山 发表于 2014-7-1 11:20
我同学读研就是报的中科院硕博连读,一个报送一个统考,今年刚好毕业。他们算什么来的?话说还有三个是在 ...
我说了,取消保送名额的是潜规则,也有个别学校不遵守的。就物理所为例,比如吉大,还是给保送生的。但是北航这两年年就不给了。接近一半的重点学校不给了。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前年一个北航物理系的学生,被保送了,想来物理所,然后系里直接说你要去就自己考,把保送名额给别人。以前物理所的研究生处每年都派人到各大高校去宣传,前几年开始现在一些高校摆明了说不让物理所的人去宣传。物理所招生的人去一些大学都跟做贼一样。物理所这两年不得不在研究生中招聘志愿者,回自己的母校以个人关系私下里招揽学生,物理所报销往来路费和食宿。这都是给逼出来的。
前面说了,你可以不相信我说的话,没问题。
搬迁到合肥绝对是失策,现在顶尖级别的高中毕业生只认北清,还有个别的直接考上美国名校的奖学金了,很少有人会选择科大
物理所的老狗 发表于 2014-7-1 11:43
我说了,取消保送名额的是潜规则,也有个别学校不遵守的。就物理所为例,比如吉大,还是给保送生的。但是 ...
那中科院好多直属单位招生算不算合规的,和中科院是什么关系啊?我一直以为中科院招生是牛气冲天的架势。一个是组成部门,一个是直属事业单位,行政化加小钱钱,谁说你们“老九”们不玩政治来丫(调侃,无恶意啊)。
有空接着写点。
教育部有一个更大的雄心,或者是野心,就是把中国的基础研究尽量揽在自己手里,或者至少要占有足够大的分量。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中国的基础科研体制。中科院当初成立的时候,基本上是仿照了苏联科学院的模式。当然,中科院自己的院史里面是比较忌讳这个说法的。因为中科院的前身是民国的科学研究院所,你总不能说国民党也是参照苏联体制吧?但是总体上,欧美的科学院基本就是一个学术团体,大家一起开开会聊聊天叙叙旧互相吹捧吹捧干些你送我一高帽子我送一更高的帽子之类的事情(当然有时也干党同伐异的勾当)。“院士”就是这些戴上高帽子的人。平时这些人该在哪里挣工资就在哪里挣工资,科学院不但不发工资,还要院士们交交会费什么的。基本就是一个民间团体,当然政府会拨点经费。但是苏联的科学院就不同了,它是要承担具体的科研工作的,下面有各种研究所,是具备“实体”的。中科院也是苏联的这种模式。所以长久以来,中科院其实是一个名字两套机构:一套是学术团体,也就是院士们互相送帽子的那一部分;另一套是研究实体,就是各个研究所。如果有个人跟你说“我是中科院的”,那么他的意思是他在中科院某个研究实体工作,跟院士八杆子打不着。因为院士们有很大一部分人根本不在中科院的研究系统里面工作。他们有高校的,医院的,政府其他部门的,企业的,等等。中科院院部有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打点院士们的事情,开会选院士什么的。中科院99%以上的精力在于运行科研实体的部分。相比而言,中国工程院就是一个单纯的学术团体,它们就是搞搞院士评选而已,没有任何的实质性研究机构。
那么,这个有着苏联体制特点的研究机构,在中国全面美帝化的时代里面,逐渐的成为了攻击的对象。在最近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在很多场合,要求国家效仿美帝的基础研究体制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帝的体制是什么?美帝是没有科学院的!美帝的基础研究主要在大学里面。当然,美帝还有若干个国家实验室,是独立的科研机构,由某个部门出钱养着,比如能源部下属的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和Los alamos实验室等等。所以一段时间以来,“大学是基础科研的主战场”成为一个宣传的主流,这里教育部起到的作用,中科院那是洞若观火的,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中科院的人也处处拿美帝说事嘛。中科院天天说美帝是如何如何重视基础研究的啊,所以天朝也要加强基础研究啊,要加大投入啊~~~,然后教育部接着说对啊对啊没错啊,要效仿美帝啊,要把钱都投到大学里面啊,美帝就是靠大学才把基础研究搞的那么棒啊。你看苏联模式不就垮了嘛!然后中科院就@#¥$%&。基本上,在忽悠了一二十年后,中科院大致上是要落败了。
我外甥今年准备报这个大学,不知道好不好
楼主坑爹啊!看标题我还以为是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呢,原来是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jiafeidemao 发表于 2014-7-1 12:16
楼主坑爹啊!看标题我还以为是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呢,原来是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你到最后也没看仔细。
我要讲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当然还没讲到呢。
国防科技大学是“国防科大”!从来没有人管它叫“国科大”,以后也不会了,因为“国科大”现在归“中国科学院大学”所有了。
superdirex 发表于 2014-7-1 11:37
呵呵,客气了。
这“力学概论”还有印象,杠杆撬动地球。
80年代的科大是学子们的天堂,现在师兄弟扎堆 ...
为什么说80年代的科大是天堂呢?放养/圈养的具体表现是?
中科院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内部的体系也要梳理。
搞成独立王国是不成的,江湖地位最终还要看成果。
和各院校之间的协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各院校都有自己的专长,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当年咱就对这个体系感到郁闷,研究生选择了其他院校,一方面咱准备走工程路线,另一方面是不想跳进这个坑。
faraway 发表于 2014-7-1 19:25
为什么说80年代的科大是天堂呢?放养/圈养的具体表现是?
规矩少、自由度大,鼓励启发性、自主性学习,考试当然有,但不局限于书本知识。
superdirex 发表于 2014-7-1 19:29
规矩少、自由度大,鼓励启发性、自主性学习,考试当然有,但不局限于书本知识。
现在其实也差不多吧,不过有了出国指挥棒后功利化的因素多了许多
faraway 发表于 2014-7-1 19:41
现在其实也差不多吧,不过有了出国指挥棒后功利化的因素多了许多
差得远,那些意气飞扬、跳脱不羁的面貌,只有在回忆中了。
似乎工信部七所大学人称国防七校的从来都不属于教育部但也有学位授予权吧,还有n多研究所,卤煮的有些观点是错误的吧
贵圈真乱啊!
贵圈真乱啊!
乱的圈子,一般人都进不去
学霸本科生去中科院的不少。
牛逼的不是出国,就是留校吧,去中科院下面所一般是学霸第二第三选择,当然本科一般学校的,对中科院好感,毕竟国家队
slayerhuahua 发表于 2014-7-2 03:48
似乎工信部七所大学人称国防七校的从来都不属于教育部但也有学位授予权吧,还有n多研究所,卤煮的有些观点 ...
你把这些人的毕业证拿来,上教育部网站上验证一下。如果验证不出来,就是假文凭。
上回书说到教育部借助美帝的体制打压科学院,让科学院很被动。其实科学院这帮人玩政治还是差点儿,因为同样的逻辑,美帝也没有教育部啊!教育部的存在严重扼杀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和基础研究,这是有目共睹人神共愤的 。所以教育部应该被砍掉!
所以中科院这帮人说到底脑子还是太木了。
但是,中国目前的阶段,教育部被砍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中科院在研究生生源的问题上一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中科院也是想了很多办法的,比如白春礼当常务副院长的时候,就非常重视研究生招生,亲自当研究生院院长,一直当到他转正为科学院院长。
中科院另外一个扩大研究生名额的办法就是“联合培养模式”,也就是和高校某个老板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以物理所为例,比如我和北航某个老师谈好,他把自己的学生送到我这里做研究,学籍还是北航的,研究题目是我开的,生活费按照物理所的标准,也是我来出。因为物理所的名气和能力,很多高校的老师还是非常愿意用这种方式的,因为高校的老师什么都不用管,然后学生的学术成果还是物理所和北航共享——如果出一篇NB文章,相当于北航白捡一便宜。学生也高兴,因为物理所的生活补助高,研究水平高,容易出好成果。总体来说,是各方皆大欢喜的。所以一段时期,物理所里好多这样的联合培养的学生。
但是好景不长,高校的胃口越来越高,对学术成果的追索权也越来越重,什么第一作者第一单位通讯作者之类的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结果最后出了一档子大事。这件大事外人几乎都不知道。
什么事呢?且看这篇报道。
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的重大科研成果

“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清华新闻网2月7日电(记者 襄 桦)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日前揭晓,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的重大科研成果“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入选。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测量器件示意图:将分子束外延生长的铁磁拓扑绝缘体薄膜制备成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并对其霍尔电阻ryx 和纵向电阻rxx进行精密测量。

  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团队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80年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3年后终于实现了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这是我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013年3月15日凌晨(美国东部时间3月14日下午)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科学》杂志的3位匿名审稿人对该项成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反常量子霍尔效应,去年非常非常非常火的一个科技新闻,可以说让全体中国人都穿上了红裤衩。就是这档子事。

现在的老板本科时候跟我说:你想做研究就去中科院吧。。。结果考研考了两年没考上,又滚回他手下了。。。
这档子事要说清楚,那还不得不先说一些相关背景。
一般来说,基础研究成果都是以学术文章在形式公布出来的。那么这个成果是谁做出来的?自然是文章在作者了。在科学研究的骑士时代,学术文章的作者通常只有一两个人,大家评价某人的学术水平,就数哪些文章上有他的名字就够了。但是时代进步了,科学研究需要更多的人协同作战了,一项成果往往有很多人参与其中,因此这作者的数量逐渐增多。还有出于送人情的,拉关系的,也把关系户或者要巴结的人的名字放进去,这文章的作者列表日益庞大。一篇文章里面有6、7个作者的时候,自然有不少打酱油的了。于是大家为了更加准确的判断是谁真正做出了贡献,往往看这文章排在第一位的作者是谁,然后依次后推,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一般情况下第三位以后的人都是打酱油的了,只是刷刷存在感。但是,很多时候研究工作是学生做的,把学生的名字排在第一位,那么老板以后汇报工作的时候,怎么显示出老板我的作用呢?于是又有“通讯作者”一说,也就是这篇文章在投寄审查过程中和编辑部之间联系的人是谁。这个“通讯作者”往往是研究组的大老板,作者列表里面用*号或者其他符号单独标注。这样,在一长串作者名单里面,你只要看第一个作者是谁,打星号的作者是谁,就大致知道了工作时谁做的(第一作者),是哪个研究组做的(通讯作者)。这一般是国际通行的方法,也便于各国的科研管理部门计算统计评价研究成果的归属权。一般把文章的算作第一作者的,或者通讯作者的。但是大家都这么玩,就难免有人钻空子,搞出了一个所谓的“并列第一作者”,就是把原来的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都声明为“并列第一作者”。这样,在各自统计上报的时候,两个作者都可以说这篇文章是“我”的。在管理部门那里,都显得两个人或者两个人所在的单位文章数量增加了。说白了,就是给管理部门统计数量的时候看的。管理部门也不傻啊,知道你们这些人开始玩猫腻儿,搞一女两嫁,明明一篇文章,居然北大上报算他的,清华上报也算他的,这不是玩我们政府部门嘛。于是又搞出来一个更奇葩的规定“第一作者第一单位”。文章的作者列表下面都还要写上每个作者所在单位的。作者单位也是按照要顺序排,这是排版需要。那么这个顺序也被当做了统计标准。比如某篇文章上作者有ABCD,作者单位有abcd。中国目前的规定是如果A是物理所的人,但是标注的作者单位a是清华大学的话,这篇文章不能算物理所的。也即是物理所在年终上报本单位学术成果的时候,这篇文章不能列入。还有对所谓的“通讯作者”“第一通讯作者”“第一通讯作者单位”等等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一般人是看不懂的,但是基本上作者排名越靠前越好,带星号的作者排名越靠前越好,作者单位越靠前越好。一篇文章写完了,就作者排名顺序和单位排名顺序问题,一帮人能吵翻天撕破脸!如果你还不明白这中间的利害关系,就参照杨振宁和李政道之间的恩怨情仇的故事。
superdirex 发表于 2014-7-1 19:56
差得远,那些意气飞扬、跳脱不羁的面貌,只有在回忆中了。
接触了一些科大的培养的年轻学生,感觉读书的能力很强,学术训练很扎实,但学术视野普遍不成,想象力、能动性比北清培养的同学差。
abgg 发表于 2014-7-2 11:44
接触了一些科大的培养的年轻学生,感觉读书的能力很强,学术训练很扎实,但学术视野普遍不成,想象力、能 ...
当年科大的学生,不仅仅学术功底扎实,视野也是其他院校学生无法比的,这个和学校的氛围和风气有关,当年科大可是自我调侃为“美国大学”的。
后来读研的几个院校(确实是几个,咱选的专业方向比较广),对科大毕业生是很欢迎的,除了......思想自由化,不过咱出去的早,学习研究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的,所以也不是重点关注目标。
接触了一些科大的培养的年轻学生,感觉读书的能力很强,学术训练很扎实,但学术视野普遍不成,想象力、能 ...
一流的出去了,再不济也留校了吧
由中科院物理所和清华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首次成功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该结果于3月1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

看到微妙所在了吗?我说过,排名次序很重要哦!
我说了,取消保送名额的是潜规则,也有个别学校不遵守的。就物理所为例,比如吉大,还是给保送生的。但是 ...
现在研究生招生都想要好学生 变的花样加分 对内自己学校的有保送15%的名额 对外还有各种夏令营一加分就加50分 总分才500  今年才考完 说的都是泪
superdirex 发表于 2014-7-2 12:01
当年科大的学生,不仅仅学术功底扎实,视野也是其他院校学生无法比的,这个和学校的氛围和风气有关,当年 ...
科大总体而言,从2000年开始学生就不太行了。或者说显不出特色了。
一个原因是被边缘化以后,生源不行了,另一个原因是边缘化以后,教师资源也不行了。
一旦头脑被束缚了,那学生没法脱颖而出,就不会显出和别人不同的特色了。
tigerasd 发表于 2014-7-2 12:08
一流的出去了,再不济也留校了吧
批评也是希望科大注意这方面,以后能够发展得得更好。毕竟曾经心中的最好的三个大学是北清和科大。
物理所的老狗 发表于 2014-7-2 12:17
科大总体而言,从2000年开始学生就不太行了。或者说显不出特色了。
一个原因是被边缘化以后,生源不行了 ...
这个边缘化,从咱那么些年经历来看,内部原因是不小的。
中科院系统实力是有的,但内部固化和自我封闭也是常态,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科院的发展,高高在上的姿态让人无法亲近。
上世纪90年代,咱因为项目和课题,和中科院以及各院校,以及各部委研究所打交道很多;那个时候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咱单位算是一枝独秀了。
很多项目和课题,咱是自觉带着小钱钱去求的,不过在中科院各研究所碰壁的概率太高,哪怕拿着国务院主管部委的函件也不成,理由也很简单----没空。
当然,也不是中科院一家如此,其他部委研究所也有这样的----宁可闲着吃救济,也不吃“嗟来之食”;
但相比中科院还是好的多了,事实上,很多项目和课题在软磨硬泡中其他院所还是做了,虽然有那么些斤斤计较或者不情不愿的成分。
至于学术成果的归宿,也遇到过不少争议;
上面所说的不少项目和课题,系统都是咱设计的(这个他们做不了),相关试验(算是分系统吧)也是咱编排的要求(当然具体操作和数据录取、分析是受托研究所完成的),费用也是咱出的;
但在成果发布和应用上,往往还是会有相当部分的杂音;不过现在情况好的多了,认识和往日不同了;而且,咱的试验研究设施建立起来了,专业队伍也带出来了,求人不如求己,诚不我欺也。
难得看顶级学术圈的八卦啊
排名很重要!谁排前面,荣誉就归谁。不要说什么“所有作者对文章的贡献是平等的”,那都是科学家们对外自我标榜的冠冕堂皇的屁话。谁排第一,90%的荣誉就归谁,至少在凝聚态物理这块是这样的(据说高能物理里面不是这种规矩),其他那10%就由剩下的人去分吧。
那么似乎看来,反常量子霍尔效应的成果应该归属,或者说主要归属为清华大学了嘛,至少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都是这样的。那篇发表在science上的文章,第一作者是清华大学的学生,第一单位也是清华大学,按照规则,清华大学当之无愧的享有所有的荣誉。这据说可能那诺贝尔奖的成果,万一成真了,那就是清华大学为中国人夺得了本土的第一个诺贝尔奖了!
但是,且慢!后面开始就是无根据不负责的说法了,相信广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明察秋毫洞若观火不信谣不传谣也不转发500遍的!据说(因为物理所内部也是据传而已),第一作者恰恰是老薛同志从清华派到物理所的联合培养学生。于是物理所不干了——学生都是我的人在手把手的带,生活费都是我出的,凭什么你清华排第一单位啊?!不仅物理所不干,中科院也不干啊!这么重要的成果,怎么能成全了别人。这第一单位和第二单位的差别海了去啦,鲜花荣誉只有给第一的份啊!情史留名的也没第二单位啥地位啊!就在新闻媒体如火如荼的刺激中国人民的时候,据传老白院长亲自带队杀奔了清华,要吊民伐罪。清华连北京市政府都不屌,屌你个中科院?学生学籍是我大清的,项目的主导都是我大清人的,你们中科院有何德何能要排第一位?况且新华社都发通稿了,新华社的通稿岂是你说改就改的?!结果老白同志灰头土脸的回来了。其实,清华胆敢把成果让给中科院物理所,教育部的人能把清华的校长给吃了!表面上看是清华和物理所在争,背底里是教育部和中科院在挣。中国本土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出在了教育部还是中科院,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此事件直接就彰显了教育部和中科院之间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没学生,你就等死吧!
以往中科院有点科学研究圣地的意味,对各方诸侯有不小吸引力,现在已经弱了不少。
以前限于各种条件,各院校、研究院所乃至企业科研有心无力;现在情况则完全不同了,各种研究试验设施完备,人才队伍兵强马壮,各单位之间合纵连横更是释放出强大的推力。
不仅仅是物质条件和人才队伍的充沛,这些单位的科研管理机制也相当灵活,科研环境是比较宽松的。
前沿基础研究不但是需要的,而且必须得到加强,但靠以往四处抽血灌溉中科院的办法,恐怕不大行得通了。
中科院的江湖地位依旧崇高,不过真要叫咱去,咱是一点念头都不会起,在这一亩三分地上咱能按照咱的意愿和方式做事,在中科院显然是不能指望的,那些虚名不要也罢。
自我造血是条路子,但近亲繁殖的风险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