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又续家谱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9:33:18
前阵子母亲来住了一段时间,闲聊间母亲说又续家谱了,每户出一百块钱。
以前我们村家谱一直保存在一个老先生那里的,老先生写的字手好字,能在大指甲上写十三个蝇头小楷,还会用罗盘看风水点穴。大约十多年前老先生过世了,村里的家谱也不知落在谁那里保存的。
大约二十多年前和周边同姓的续过一次家谱,时间过的很快,就前几年我们这边提出再续家谱的时候,其它地方的同宗们不愿意续了,甚至有话传来,现在的人亲爹娘老子都不认了,还续个啥劲!那次续谱失败了,父亲估计原因应是大家都不愿意出份子钱。
这次续谱很容易就成了,母亲说大家现在都有钱,百十块钱的没谁在乎了。老家男性都有学名和字,学名就是上学用的,过去称名,字是按家谱上的辈分用字取的。老家的中老年人多数情况下都是用字,名很少人称呼,要称呼也在他们之间,称为小名。从70年代出生的人名平时用字的就少了,但每人仍有自己的字,证件上有用名的也有用字的,不像过去用字的多。造成这原因是,上学报名时不知道自己的字,就用名来代替了,像我就是如此。
我们老家的人都说是从山西老鸹窝搬来的,历史不长。前阵子母亲来住了一段时间,闲聊间母亲说又续家谱了,每户出一百块钱。
以前我们村家谱一直保存在一个老先生那里的,老先生写的字手好字,能在大指甲上写十三个蝇头小楷,还会用罗盘看风水点穴。大约十多年前老先生过世了,村里的家谱也不知落在谁那里保存的。
大约二十多年前和周边同姓的续过一次家谱,时间过的很快,就前几年我们这边提出再续家谱的时候,其它地方的同宗们不愿意续了,甚至有话传来,现在的人亲爹娘老子都不认了,还续个啥劲!那次续谱失败了,父亲估计原因应是大家都不愿意出份子钱。
这次续谱很容易就成了,母亲说大家现在都有钱,百十块钱的没谁在乎了。老家男性都有学名和字,学名就是上学用的,过去称名,字是按家谱上的辈分用字取的。老家的中老年人多数情况下都是用字,名很少人称呼,要称呼也在他们之间,称为小名。从70年代出生的人名平时用字的就少了,但每人仍有自己的字,证件上有用名的也有用字的,不像过去用字的多。造成这原因是,上学报名时不知道自己的字,就用名来代替了,像我就是如此。
我们老家的人都说是从山西老鸹窝搬来的,历史不长。
家谱是传承的历史,值得延续;可惜我家没有人操办这些,
这谱继的 二十年就用完了?? 太不告谱了   二十年才出几代呀??继二十个字就够用二十辈呀 看来上次干事的酒喝多了
我们客家很重视族谱

最近老家在建祠堂顺便重修族谱
呵呵,家谱看样子马上要传到我手上了。。。哈哈。。责任重大啊
央视一台也有类似的寻根节目。找一些名人,帮他们寻祖。
过去现在未来是不可分割的。历史是现实的基础。
Accompany 发表于 2014-6-21 12:25
这谱继的 二十年就用完了?? 太不告谱了   二十年才出几代呀??继二十个字就够用二十辈呀 看来上次干事的 ...
排辈分用字一次排的就能上百年,二十多年一续家谱,增添新丁,一代人也不少了。
zhixm 发表于 2014-6-21 11:42
家谱是传承的历史,值得延续;可惜我家没有人操办这些,
修谱工作很庞大,不是一家户能搞定的
还有字?
这个确实现在少见了
又见洪洞大槐树老鸹窝的,其实可能是明初从西北(这个西北在东欧和西西伯利亚或者外蒙和哈萨克哦)回流的内地移民,因为洪洞也就是平阳是钦察汗国在内地的封地,从那边回来的人首先被安插在这里。

明初一则元朝北逃,二则钦察汗国大动乱,所以有大量的内地移民从钦察汗国或者元朝的西北地区逃回内地。
历史的传承,你才100,我们家是1000千,不过愿意而且是10几年前
这个山西老鸹窝到底有多大?许多的家族都是从那里来得,还有一个老槐树。
每年清明节和朋友同事或多或少会聊到各自家谱,聊多了发现家谱这东西有时候挺不靠谱的,比如某朋友家的(隐去某姓某门)家谱,上溯到明末清初就明显地是胡邹了,把民间传说和神话人物编进来当祖宗^_^。。。
平流层2.1 发表于 2014-6-21 14:40
每年清明节和朋友同事或多或少会聊到各自家谱,聊多了发现家谱这东西有时候挺不靠谱的,比如某朋友家的(隐 ...
我一姓文同学族谱上还标了文天祥呢,自称文天祥直系后裔,问题是文天祥在宋末元初就绝嗣了啊
我一姓文同学族谱上还标了文天祥呢,自称文天祥直系后裔,问题是文天祥在宋末元初就绝嗣了啊
过继啊 傻瓜*^o^*
我的下一辈取名已经都不用排辈份用的字了,一家一个,女人又不上宗谱,没有必要了。
我家闯关东时带过来的家谱只有不到十代人,因为三几年的时候闹分家,弄得现在都找不到那一支人了。
还好我家因为胡子抢走了13匹马,把家里洗劫一空,我爷爷因为人缘好,等第二年土改的时候才只定了个上中农,因祸得福吧
我家早就续家谱好几年了
超级大马甲 发表于 2014-6-21 13:05
排辈分用字一次排的就能上百年,二十多年一续家谱,增添新丁,一代人也不少了。
这种说法是对的,是把新人加上。
另外,从大槐树下出来的人,是明朝吧,散播了许多省,只要是河北,山东,河南。
现在,我们这里,应该从60年代后,已经没有字了,都是名,即上学的学名。
得有人出来主办这个事 我们这家谱是个专门研究这个的老先生弄的 不要钱 一家给了一份
家谱文 革时候毁了一次!八十年代的时候找老家去修、续,老家人各种给脸色!
到俺这是北X房第二十五代。
一边愉快地和朋友们吃着白切狗肉,一边愉快地回贴:

人一定要有根,族一定要有谱。

楼上某位,虽然都是闯关东过来的,祖籍那边的谱也是要想办法续上的。


我老家也在重修族谱,规矩好像是六十年一重修,最近就能拿到了,也是一百块钱一本。

钱都是小事啦,主要是历史的传承。一翻族谱,才知道有记载的第一世始祖是在宋靖康南渡时期(公元1127年左右)自豫到闽的,我是二十六世孙了,距今近九百年,原来咱也是中原人。老家祠堂有类似名人堂,有成就的老祖宗都一一介绍,南宋以来,元、明、清、民国、共和国一路下来,进士、博士、烈士什么的出了不少。

看看挺激励后人的,原想人死了几百年了还有谁记得?后世子孙都记得啊!并非神马都是浮云啊!以前老以为族谱、祠堂什么的都是封建糟粕,其实也有纪念先贤,激励后人的积极作用。

我老家也在重修族谱,规矩好像是六十年一重修,最近就能拿到了,也是一百块钱一本。

钱都是小事啦,主要是历史的传承。一翻族谱,才知道有记载的第一世始祖是在宋靖康南渡时期(公元1127年左右)自豫到闽的,我是二十六世孙了,距今近九百年,原来咱也是中原人。老家祠堂有类似名人堂,有成就的老祖宗都一一介绍,南宋以来,元、明、清、民国、共和国一路下来,进士、博士、烈士什么的出了不少。

看看挺激励后人的,原想人死了几百年了还有谁记得?后世子孙都记得啊!并非神马都是浮云啊!以前老以为族谱、祠堂什么的都是封建糟粕,其实也有纪念先贤,激励后人的积极作用。
每年清明节和朋友同事或多或少会聊到各自家谱,聊多了发现家谱这东西有时候挺不靠谱的,比如某朋友家的(隐 ...
明末清初太正常了,,,,
每年清明节和朋友同事或多或少会聊到各自家谱,聊多了发现家谱这东西有时候挺不靠谱的,比如某朋友家的(隐 ...
明末清初太正常了,,,,
我们义门陈氏也修家谱,小姓其实更应该修谱,那是根,让后人知道自己从哪儿来的,现在连女孩都照样入家谱。据我所知江西湖北一带农村宗祠盛行,修家谱则是必须的。
Accompany 发表于 2014-6-21 12:25
这谱继的 二十年就用完了?? 太不告谱了   二十年才出几代呀??继二十个字就够用二十辈呀 看来上次干事的 ...
我家的家谱有确切的人名记载的要上溯到南北朝时期的陈朝。我外祖父的则上溯到北宋初年,其有确凿无疑的证据。没有断续的古老家谱就是一部真实的历史,大部头的历史书其实是缺乏细节的,而这些家谱特别是出过有点地位有点名望祖先的家谱恰恰能弥补这些个历史的空白。
又见洪洞大槐树老鸹窝的,其实可能是明初从西北(这个西北在东欧和西西伯利亚或者外蒙和哈萨克哦)回流的内 ...
这个未曾听说,能不能找个链接或简单说说!
出了五辈长房以外的就不入谱了
家谱这东西指凡是开张的人特别牛逼那这谱肯定有问题。
我二叔80年代末回过一次祖籍地,顺便续了我爷爷这支的家谱,说我祖上是明朝的一兵部尚书XXX,后来发现祖上还真是个牛B人物。

后来知道,我从小填的祖籍地是错的。我曾祖父在两县交界地两边都有地,祖坟在华X这一边。划成分的时候,地主的帽子由爷爷的大姐戴起,其它人都是农民,其它人的祖籍地都跑到相邻的南X了。

曾祖父干过值得夸耀的事是为资助县里办学,卖过60亩地,另外还把祠堂借给在当地闹革命的何XX办学堂。
我们家也快续家谱了,还有一个辈分了
路线问题 发表于 2014-6-21 14:45
我一姓文同学族谱上还标了文天祥呢,自称文天祥直系后裔,问题是文天祥在宋末元初就绝嗣了啊
你可以把手上的软妹币拿出来看看嘛?文七妹就是文天祥的22世孙女
族谱出了一百,但是祠堂出了4000,太贵 了
族谱出了一百,但是祠堂出了4000,太贵 了
我们祠堂是下南洋发了财的宗亲回来捐资修缮的,不用大家分担啥。
cet6j 发表于 2014-6-22 12:54
我们祠堂是下南洋发了财的宗亲回来捐资修缮的,不用大家分担啥。
还是沿海有钱人有华侨的地方好,我们都是自己出
上次修谱是康熙年间,2009年大修一次。
还是沿海有钱人有华侨的地方好,我们都是自己出
离家越远,吃苦越多,越想把根留住吧
cet6j 发表于 2014-6-22 22:25
离家越远,吃苦越多,越想把根留住吧
咱们修族谱的也是有海外的,德国,美国,日本都有,至于全国从东北到广东都有,也不容易,也就修谱大家才能凑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