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鬼子拼刺刀退子弹,看到这么个说法,谁能给解读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06:29
    为了加深大家对于这一点的印象,在这里再举一个例子:二战时,日本鬼子为了武士道精神在拼刺刀时把子弹退膛。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到了现在,还有许多作品中嘲笑那些日本鬼子的愚蠢。我们想一想,一个可以卑鄙地发动“九一八”,无耻的奇袭珍珠港的民族,他会为了武士道精神,而在拼刺刀时把子弹退膛呢?这样做的目的肯定是为了减少的伤亡(有兴趣的可以查查这方面的资料)。


没想明白,带着子弹拼刺刀还有啥坏处吗?    为了加深大家对于这一点的印象,在这里再举一个例子:二战时,日本鬼子为了武士道精神在拼刺刀时把子弹退膛。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到了现在,还有许多作品中嘲笑那些日本鬼子的愚蠢。我们想一想,一个可以卑鄙地发动“九一八”,无耻的奇袭珍珠港的民族,他会为了武士道精神,而在拼刺刀时把子弹退膛呢?这样做的目的肯定是为了减少的伤亡(有兴趣的可以查查这方面的资料)。


没想明白,带着子弹拼刺刀还有啥坏处吗?
防止伤自己人,老话题了,烦不烦?
防止伤自己人,老话题了,烦不烦?
谢谢啊。还有,我刚来超大一年多,没见过有人说这个的。惹你烦了真对不起
有个东西叫百度,不要再问了
那个枪穿透力强,所以…应该明白了吧?
谢谢啊。还有,我刚来超大一年多,没见过有人说这个的。惹你烦了真对不起
喔,我来超大才好像两个月。。。。。
38大盖穿透强
那个枪穿透力强,所以…应该明白了吧?
穿透强我知道,不开枪不就没事了,还用退子弹啊
有个东西叫百度,不要再问了
要是什么事都去问百度,还要老师做什么
老话题,他们并不会退子弹的
叁月初六 发表于 2014-4-26 11:15
穿透强我知道,不开枪不就没事了,还用退子弹啊
既然知道一颗子弹就能解决问题的 还会去拼刺么

宁死道友不死贫道
穿透强我知道,不开枪不就没事了,还用退子弹啊
你还是自己百度一下吧。
步枪子弹出口动能大,近距离对敌军射击时子弹会穿透人体,造成二次杀伤,误伤友军。而且日军(尤其是常备师团)面对中国军队时对自己的拼刺技术有信心,没有必要近距离用步枪射击杀伤敌军。
三八枪口径小枪管长,子弹初速高穿透力强,肉搏战中走火一枪打穿两个人也不稀奇,鬼子命金贵,不想伤到自己人也不愿为自己人所伤,所以条令规定鬼子步兵拼刺刀前要退子弹。
三八大盖穿透强,容易误伤第二个人,打中自己人就完蛋了。。。tb想了好招,打腿,穿过去也是打土里,可以杀伤敌人又不误伤自己人,可以不退子弹。。
楼主想得不错,就是为了减少伤亡。后面大家都帮楼主补充说明了。
穿透强我知道,不开枪不就没事了,还用退子弹啊
在拼刺刀如此混乱的过程中,你觉得是说不开枪就能保证不开的么?
其实我觉得那个“防止拼刺刀的时候走火误伤自己人”的观点站不住脚。
38大盖是栓动枪,如果子弹已经上膛,直接对天扣一枪就完事了,比退弹速度快多了。
步枪拼持柯碰容易走火。然后像楼上上说的。
要是什么事都去问百度,还要老师做什么
教你用好百度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我觉得鬼子不会死脑筋一定要退子弹吧,估计是一小部分人是这样
拜托,不是退子弹是关保险,那种说法是以讹传讹。
熬锅肉 发表于 2014-4-26 13:21
教你用好百度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百度了下,有说退子弹是子虚乌有的,有说是防止开枪误伤的
其实我觉得那个“防止拼刺刀的时候走火误伤自己人”的观点站不住脚。
38大盖是栓动枪,如果子弹已经上膛, ...
只是要求空膛而已,。
梦中闲人 发表于 2014-4-26 15:36
只是要求空膛而已,。
没懂你意思。
栓动步枪,如果是空膛,那根本不需要退子弹,不可能走火的,如果有子弹,对天扣一响就完事了,也不会走火。
没懂你意思。
栓动步枪,如果是空膛,那根本不需要退子弹,不可能走火的,如果有子弹,对天扣一响就完事 ...
我的意思是,小日本只是要求空膛,至于你是打出去还是退弹,随便。
但是鬼子还会在侧后布置机枪火力,专门射杀对方冲出战壕进行白刃战的士兵,武士道没告诉你吧。
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扯淡。

可笑的是前几楼该有不懂装懂的。
可能某天某一场白刃战某一名小鬼子无意中退下膛,流传下来就代表了全部
央视去年有个记录片叫《枪》。其中步枪一集有对这个问题很清楚的解释。
退子弹可以让士兵完全绝对的专心于拼刺刀,而如果枪膛里仍留有子弹的话,士兵会在拼杀中产生开枪欲望,分散注意力-------我记得有期《兵器》上是这么个意思
日军操典里并没有这项规定,以讹传讹
只是要求在白刃战前关保险,以防止走火误伤,没有退子弹一说。都是以讹传讹,需要来个流言终结者咯。
我也感到奇怪,栓动步枪只要子弹没上膛就没必要腿子弹啊。
当年舰船有人较真,去翻了日本的《步兵操典》结果真没有子弹退膛的说法
何苦退子弹。你打一枪之后不拉枪栓,空弹壳在膛里,保证不会走火,还用退子弹!
叁月初六 发表于 2014-4-26 15:13
百度了下,有说退子弹是子虚乌有的,有说是防止开枪误伤的
现实社会就是这样,学校的知识不同。现实世界绝大多数问题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或者同一问题在不同人哪里会有截然不同的答案。
这种时候,如何获得真实的答案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困难的,最优秀的老师也未必能给你正确的答案。于是如何获得真实的答案才是最重要的:综合资料自己判断,实验、考证....
引自萨苏的国破山河在--从日军史料解密中国抗战一书
白刃疑踪——
  日军拼刺刀退子弹的真相二战里面,日军在白刃战前先把子弹退掉然后拼刺刀,是一个怪异而引人注目的战术。说起来这是其步兵条令的规定,在热兵器时代,这一规定因为看起来迂腐而令人困惑。然而,它决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不全是捍卫“武士道的尊严”,而是日本军队根据实战检验做出的结论,这和日军的兵器,作战特点是相吻合的。
  日军在白刃战前退出子弹,是指双方开始班以上规模近距离格斗的时候,而不是只要一准备肉搏,冲锋的时候就退掉子弹,那纯粹是自杀行为。
  当时各国军队在冲锋的时候不但不能退出子弹,而且整个过程中要全力射击,尽量压制对方火力。比如军事作品《亮剑》中,就有这样一段真实的描写:
  随着最后一批手榴弹的脱手,伏在坡下的突击队一跃而起,疾跑中20挺轻机枪同时开火,组成密集的火网,日军工事在密集的弹雨下被打得烟尘四起。在爆炸后残存的日军士兵又恢复了强悍的本色,他们嚎叫着还击,面无惧色。八路军突击队员们不断倒下,后面的候补射手又迅速补上,双方杀红了眼,有些日军士兵杀得性起,竟毫无遮拦地端着刺刀从工事中跳出来迎着弹雨进行反冲锋,但顷刻间被打成蜂窝状,短短30米冲击距离,李云龙的第一突击队的机枪手们全部阵亡,无一生还……
  战争是残酷的,日军对这一点的认识和其他国家军队并无区别。事实上太平洋战争中,无论塞班还是冲绳,日军发动步兵冲击的时候,都是一边射击一边前进,并且把轻机枪手放在一线,以增强压制火力(因为一线日军一直没有装备冲锋枪)。     
  这倒不太用担心误伤自己人。二战中,步兵冲击的散兵线即便以所谓“密集队形”发动攻击,其队形也远比冷兵器时代松散,士兵前后重叠的概率不高。真正采用那种传统意义的密集队形,冲击的效果往往很糟。比如瓜达尔卡纳尔日军对“血岭”的密集队形冲击,中国军队在忻口会战中对1002高地的强袭,过于密集的队形,造成己方后方人员的武器无法使用,而对方的武器命中率则大大提高,徒然增加自己的伤亡。
  根据日军自己的统计,在白刃战开始以后,保留步枪子弹造成的损失比收获更大。明令白刃战开始后子弹退膛,正是依据这个判断。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
  第一,日军使用的步兵轻武器性能限制。
  日军的制式轻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式步枪。它继承了其前辈村田式步枪的特点,那就是弹丸初速高、瞄准基线长、枪身长。这样的特点使三八式步枪射程远,打得准,也适合白刃战,不但日军喜欢用,中国军队缴获后也喜欢用,战前还从日本进口过一批。但是它也有缺点,因为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因此命中之后往往易于贯通,创口光滑,一打两个眼,对周边组织破坏不大,在杀伤力上不如中国的中正式步枪。白刃战中,这个缺点更为突出,因为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步枪,贯通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由于贯通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仅受贯通伤的对手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在二战中国战场,因为装备和训练的优势,日军人员损失与中国军队相比,达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军处于人员劣势。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枪在肉搏战中开枪射击,因为误伤造成己方大量减员,显然是赔本的事情。
日本拼刺的唯一对手是俄军
  第二,日军对白刃战的战术认识。
  白刃战中,日军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面对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这样,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颈、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问题是如果摆一下这个姿势,就会发现原来这样一比划,枪口根本就不是朝向对方,而是朝向斜上方的天空。因此,格斗起来,射击的机会很难比突刺的机会更多。而如果作射击准备,手指必须放在扳机上,这就造成了两个严重问题,一,只要双方武器一相交磕碰,就会走火;二,手指不能全力握枪,影响了持枪姿态,拼杀中使不上全力。另外,三八式步枪太长,转动枪口瞄准对方的力距也长,如果对方不是出现在正前方,转动枪口的时间太长,可能枪口还未到位,自己已经被刺倒,这时候使用枪托进行打击无疑是更为方便的作战方法。可见,日军白刃战中能够有效射击的机会很少,保留枪膛中的子弹,取得战果的机会微乎其微,反而影响了肉搏动作的质量。
  这才是日军在白刃战前枪弹退膛的真正原因。
  无独有偶,发现在白刃战中射击得不偿失的并不是日本一家,中国军队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中国军队没有白刃战必须退掉子弹的条令,但是西北军部队广泛在白刃战中使用砍刀,实际上也是主动放弃了射击的战术。因为不可能一手挥大刀,一手拿一支步枪射击。当然这也是因为西北军出身的部队刀法独到,是当时唯一在白刃战中可以占到日军上风的中国部队。其他部队,包括八路军,刺杀技术与训练在二战前期都远不如日军。因此即便容易误伤自己人,也要保留格斗中开枪的战术,以达到“几条命换他一条命也够本"的目的。这里面,中国军队的枪支质量较差,弹丸初速低,近距离击中后往往留在对方体内,杀伤力反而更大也是一个原因。顺便说一下,西北军的刀法脱胎自军阀混战时期的李景林部,独成一家,专破日式白刃战拼刺术。具体的刀法其实只一招,出刀的时候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来,刀背磕开步枪,同时刀锋向前画弧,正好砍对方脑袋。其威力在于挥刀的同时荡开对方武器,因为和劈砍是一个动作,对手来不及回防就中招了。日本人怕大刀队,并不是一般的宣传,而是确有其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军队和日军交战中表明,如果双方都使用轻武器,受过良好训练的中国军队并不亚于日军。比如众所周知的四行仓库之战,日军久攻不克,并不是谢晋元团长有三头六臂,比别人更为善战,而是因为四行仓库三面临租界,日军不能使用重型武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战斗力几乎没有差别,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优势,主要在重武器。
  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发现同样问题。美军的冲锋枪枪身较短,白刃战拼刺刀吃亏,最初近战中往往用长点射弥补其不足。日军实施夜袭等行动时,多为奇袭,使美军来不及用密集弹幕将日军切断于战线之前。一旦进入混战,没有经验的士兵用冲锋枪扫射造成的己方伤亡往往比敌人造成的还大。在贝蒂欧,美军指挥官肖普上校曾经威胁如果有士兵再乱开枪,就把他的枪扔到海里,而且从此再不发一颗子弹。
  美军通过总结,认为白刃战中最好的方法是用手枪对抗日军的刺刀。
  美军在实战中证明手枪在白刃战中作用最好。它的长度短,可以轻易转向任何一方射击,射击姿势也可以五花八门,装药少,即便近距离击中第一个对手后也不易贯穿击伤后面的自己人,而威力范围远超过刺刀。至于装弹,如果弹仓子弹都打光,还有刺刀逼过来,那就只能认命了。不过,美军制式手枪填弹七发,等于有连发七刀的能力。而一次白刃战中很少有人能有机会连发七刀,这个概率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