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展望我国未来的深空探测和太空地理发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49:50
长风破浪会有时
——展望我国未来的深空探测和太空地理发现



随着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月球探测任务的基本成功,以及明年即将展开长征五号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首飞工作,我国已经具备了下一步开展深空探测的技术条件。2011年,搭载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的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星箭分离后未能启动主发动机变轨,导致探测计划失败。2014年3月,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探索月球,我国已经具备开展火星探测的条件。可以畅想,在21世纪剩下的八十余年时间里,乐观假设我国没有遭受颠覆性挫折,经济持续发展,是可以在太空大发现领域做出划时代贡献的,甚至引领人类外太空发展的进程!


困惑

人类在蒙昧时代对世界和宇宙的认识距离真理尚远,但是由于文化的传承,每个文明对于自己的宗教还是心存敬畏,包括已经失去信众的希腊、罗马神教、北欧神教在基督教世界里仍然得到尊重,教义虽然已无人信奉,但其文化符号仍然存世,诸神的名号被一代代地命名在欧美的武器装备中。
航母如:“百眼巨人/Argus”、“海神之子/阿尔比恩/Albion”、“赫尔墨斯”、“大力神/武仙座/赫拉克里斯/Hercules”,等等;运载火箭及飞船如:“丘比特/Cupid”、“大力神/泰坦/提坦/Titans/”、“阿波罗/Apollo”、“土星/克洛诺斯/Cronus”、“雷神-德尔塔/Thor-Delta/ Thor-δ”、“宇宙神/阿特拉斯/亚特拉斯/Atlas”、“米诺陶/Minotaur”、“阿瑞斯/Ares/战神”,等等。
太阳系内更是一派神祗的世界,太阳又称“阿波罗/Apollo(赫利俄斯/Helius/Helios的罗马名)”;水星称“Mercury(赫耳墨斯/海尔墨斯/墨丘利/Hermes的罗马名)”,金星称“维纳斯/Venus(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的罗马名)”,火星称“玛尔斯/Mars /战神(阿瑞斯/Ares的罗马名)”,木星称“朱庇特/Jupiter(宙斯的罗马名)”,土星称“萨图努斯/Saturnus/Saturn/农神(宙斯之父克洛诺斯/Cronus的罗马名)”,天王星称“乌拉诺斯/Uranus(宙斯之爷爷)”,海王星称“尼普顿/Neptune(海神波塞冬的罗马名)”;矮行星中冥王星称“普路托/Pluto(古罗马神话的冥王)”,阋神星称“厄里斯/Eris(宙斯的女儿,专司纠纷与不和)”,谷神星称“克瑞斯/克利俄斯/Ceres(12位泰坦神中的老三,西西里岛的大地和谷类丰收女神))、”,鸟神星称“马克马克/马奇马奇/Makemake(智利神话中创造了拉帕努伊/复活节文化的神)”,妊神星称“哈乌美亚/Haumea(夏威夷的母亲女神)”;较大的卫星如:木卫一称“伊奥/Io(宙斯的情人)”,木卫二称“欧罗巴/ Europa(宙斯的情人)”,木卫三称“盖尼米得/Ganymede(宙斯的男宠,司宴会上斟酒)”,木卫四称“卡利斯托/卡里斯托/Callisto(宙斯的情人)”,土卫六称“泰坦/提坦/Titan(宙斯父亲一辈的12位兄妹,包含宙斯之父母)”;满天星座亦处处是诸神的意志与杰作。一时间,宇宙内成了希腊、罗马神话的天下,哪里还有其他文明的痕迹?


荣光

姑且不论其他大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远古以来,人口众多的中国一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和自豪的文明,这一文明在所有方面都是极为先进的”,其中对天空的持续观测历时之久无与伦比!我国古人认为君权神授,皇帝乃天子,重视天象。为观测天文及制定历法,自古就设有专门机构:周朝有太史,秦汉时有太史令。隋代设太史监,唐代设太史局,后又改司天台,宋元时有司天监,元代又设太史院,明初置司天监、回回司天监,后改称钦天监,清沿明制。正是由于中国设有观测天象的专门机构,我国的天文观测才得以长期领先于欧洲。《史记》中专门列出“八书•天官”一章,其后官修史书中“天文志”绵绵不绝,为人类留下了详尽宝贵的古代天文记录。
在《诗经》中,有火、箕、斗、牛、室、昴、毕等星宿名称,如《诗经•豳风•七月》中所吟哦:“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为一颗恒星,指“心宿二/大火/天蝎座α”,为天蝎座最亮的一颗星,它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发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故称“流火”。
华夏古代人把天空中可见的恒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湖北省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首次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星宿的名称。同一时期,公元前150年,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天文学大成》中列出48个星座,其中位于太阳系行星运行轨道面上,恰好有12座星座以30度为一组平均分布,这就是著名的“黄道十二宫”。今天,我国的青年人对于自己属于哪一个星座就像本人属于哪一个属相一样清楚,还有热衷于其中的“运势”的分析,不亦乐乎,二十八宿却成了旁门。
中国史书上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有最早、最详细的记载。西汉《淮南子•兵略训》载:“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据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最早记录。世界公认的最早记录来自《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史记•本纪•秦始皇帝》载:“七年(公元前240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 哈雷彗星每76.1年回归一次,从公元前613年起至今全部31次出现,中国次次都有记载,其次数之多和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20世纪初,英国人克罗密林和科威耳曾经利用中国古代哈雷彗星记录,与计算所得的每次过近日点时间和周期相比较;最古记录上推到公元前240年。对照结果都比较符合,足证古代记录的可靠。上世纪五十年代法国人巴耳代在完成研究1428颗彗星的《彗星轨道总集》之后称赞说:“彗星记载最好的当推中国的记载。”1955年,苏联什克洛夫斯基赞扬:“在中国近2000年的史志记载中,毫无遗漏地记载哈雷彗星的出现。”
我国史料中称“新星”、“超新星”为“新大星”、“客星”,从殷商甲骨文“七日已巳夕(有)新大星并火”,到17世纪末,有90颗新星记载,其中大约12颗是超新星,是古代时期全世界最全的史料!如今所能见到的太空最亮的星云是金牛座蟹状星云,它是7000多年前一个超新星爆发后的遗迹,由于它距离地球有6500多光年,可见光及其它射线直到公元1054年(北宋仁宗至和元年)才抵达地球,《宋史》中载:“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辛未,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现代天文学家谈到这次事件首先会想起中国史料中的记载,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的伊恩•里德帕著《恒星与行星》一书提到金牛座M1蟹状星云时,首先注明是“中国在公元1054年7月4日观测并记录的超新星。”
    其它如日食、月食的记录、预报和原理阐述,太阳黑子、彗星、陨石记录,大地球形说,浑天仪,等等均大幅领先于全世界,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失机

既然中国古代天文学如此发达,为何我国对天体的命名被国际认可的如此之少?地理大发现之前,各大文明区各自对同一个天体有不同的命名可以理解。现在全球已成为地球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仍然把新发现的天体用希腊、罗马神化和其他西方神化中的神祗命名,是文明的傲慢吗?倒也不是,发现者有权决定它的名字,只要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IAU认可(IAU于1919年成立,在此之前的天体命名由欧洲天文学界公认即可)。而天体的发现者总是西方人,他们按照欧洲文明对天体命名的惯例命名,一脉相承(凡事总有例外,赫歇尔在1781年发现天王星,一开始被称为乔治之星以尊崇当时的英王乔治三世,但是法国的天文学家使用早先由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波德预先取好的罗马神话中名称,称之为天王星。而直到1850年左右,天王星的名称才被普遍接受)。
若要问中国古代天文学为何落后于欧洲至今,答案的求解十分宏大。简而言之,可以历数灿若星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布鲁诺、第谷、开普勒、伽利略、惠更斯、牛顿、哈雷、康德、拉普拉斯、赫歇耳、勒威耶、罗素、爱因斯坦、霍金,入明朝后可有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元朝时郭守敬编制《授时历》,与实际回归年仅差26秒,精度与伽利略时代的格里高利历(公历)相当!及至清朝,以欧洲传教士又是钦天监监正的汤若望制定订历法,编制《时宪历》,就是沿用至今的农历。而中国本土的钦天监官员在与欧洲传教士南怀仁的日食预报比赛中败北,钦天监监正这个位置让欧洲传教士一坐两百多年。至今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上的清代铜质天文仪器,就是南怀仁所设计、监制。
1608年荷兰眼镜商人汉斯•利伯希发明了第一具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用一片凸透镜、一片凹透镜及风琴管制成一具望远镜,伽利略改进望远镜设计,使得放大倍率由3倍提高到32倍。1610年初,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夜空,这是天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伽利略发现月球表面有山谷平地、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黑子(中国《汉书》中就有记载,古籍中记录一百余次)以及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铁证颠覆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回到同时期的中国明朝,汤若望于1619年来到中国,在钦天监任职期间,用中文写了一本介绍伽利略望远镜的《远镜说》,将欧洲的最新发明介绍给中国。清朝建立后,1644年7月,汤若望向朝廷进献望远镜一具,应该说清朝统治阶层对望远镜还是了解的。清初顺治帝尊称汤若望为“玛法”,即“爷爷”。康熙帝更是学习欧洲天文学,亲自用仪器测定经纬和天象,巡视辽东时于夜间取出星座图表,依据星的位置说出时刻!雍正帝也在赐宴欧洲传教士时问询“行星联珠”之事。事情似乎正向好的方面发展,然而儒家文明强大的惯性使他没法给这些“奇技淫巧”登堂入室的任何机会。君王的眸子里不再充满对未知的好奇,天朝上国“德威远被,万国来王,梯航毕集,无所不有”,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带到乾隆面前的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被乾隆一笑置之,并回赐英王敕书:“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从此中欧文明之间此消彼长,已成陌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一个民族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却又对即将到来的风暴如此缺乏了解。”1799年,嘉庆帝还在上谕中说:“向闻西洋载货远来,一船之货,所值百千万,皆在内地销售,是以中国之银因此虚耗者不少……玻璃一项,不过土中取液煎熬,而成一窗一屏,亦有数千数百之值,此其明验也。以有用易无用,舍本逐末,暗损中国元气,所关甚大!” 在嘉庆帝的眼中,玻璃根本就是无用之物,玩物而已!谈何光学仪器的引进与仿制,又遑论用望远镜观测什么浩渺星辰!文明停滞,老大帝国,势成鱼肉!
及至鸦片战争,大炮声中来说理,可叹没有神功圣德碑的道光皇帝!国门洞开,国势风雨飘摇,圆明园一把火,烧的士大夫心中固守的傲慢荡然无存,蛮夷成了洋大人!猛回头,才发现天朝已不再是世界第一!这一跤跌得够重,跌得文化人失去了起码的自信,鲁迅甚至说过:“汉字终将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运之道!”神州陆沉……斯可痛哉!
《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英国李约瑟博士曾说中国只有“经验法则的累积”,一直没能实现由经验到真理的跃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博士提出的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对这个难题的笔者解释是中国文明在成熟后达到高度稳定,士子寒窗苦读,为的是“学成文武艺,售予帝王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万进士就是明证!进士科出身尚且耻于和明经科同僚来往,更没留有自然科学登堂入殿的位置。说着诘屈聱牙文言文的士子们,心里还在追慕礼崩乐坏之前的时代,又如何能够理解牛顿的微积分公式呢?大量的名词、概念找不到对应的汉语词来表达!英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往往要拆分成几个句子不可,可见汉语介词、连词的匮乏!试用文言文来表述现代科学,不敢想象……笔者不妨大胆假设:如果欧洲文明一直与中华文明隔绝,老死不相往来,现在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呢……


奋起

随着现代科技传入中国古老的大地, 1922年中国天文学会成立,1928年建立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34年始建总部观测站于紫金山,紫金山天文台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但无奈的是我国天文学长期处于不受重视的“清水衙门”状态。上世纪国家多难,天文学研究一直处于科普的范围内挣扎求存,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其问题的核心就是缺少大口径天文望远镜。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972年开始研制2.16米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于1989年投入使用,曾是亚洲最大的光学望远镜。而美国在1917年即建成一台2.54米反射式天文望远镜,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威尔逊山天文台。
进入本世纪,国家天文台于2001年动工建造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巡天反射式施密特望远镜(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亦坐落于兴隆观测站,于2009年通过验收,2012年9月28日正式启用。球面主镜口径达到4.9米,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天文望远镜(视场达5°)。
在大型射电望远镜领域,由中国科学院与贵州省政府合作共建的500米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的一个喀斯特天坑。于2011年开工,2013年12月31日,完成钢结构主动反射面环形支撑圈梁的安装,预计2016年建成。建成后将取代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位于波多黎各境内的美国阿雷西博(Arecibo)30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天眼”!
目前世界最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是位于美国夏威夷冒纳克亚山顶上的“凯克Ⅰ”和“凯克Ⅱ”反射式望远镜,口径达10米,于1993年到1996年分别建成。到2020年,光学天文望远镜将迎来30米极大口径的新时代。如欧洲南方天文台正在预研的欧洲超大望远镜,是一架光学、红外望远镜,口径达42m,预计于2017年建成。美国正在计划建造30米巨型光学、红外望远镜(TMT),其灵敏度要比哈勃空间望远镜高100多倍,中国正在申请参与这项国际合作计划。有理由期待中国自己的30米口径级别光学天文望远镜项目早日浮出水面!
在空间望远镜领域,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携带的月基天文望远镜和极紫外相机成功采集到数据。随着更大载荷的运载火箭投入使用,笔者更期待中国自己的哈勃反射式空间望远镜、红外空间望远镜和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遨游太空的一天!
随着我国世界一流天文望远镜的陆续建成,天文理论研究人才中,当期待出现中国的伽利略!他们定能成为科技史上的耀眼明星,激励更多的高分考生投身天文学研究,为人类的自然科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航天领域,新中国建立后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落实150项),其中航天工业2个:即今天的航天科技一院211厂和航天科工三院111厂,为我国航天事业打下了第一块奠基石。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归国;正好一周年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1957年12月,苏联对华交付P-2导弹样品,从此我国的航天事业开始了伟大的长征!从“长征”一号到“长征”四号,40年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从0.3吨逐步提高9.5吨。
中国航天人正紧锣密鼓地孕育新一代运载火箭。其中最大的“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25吨,整流罩长20.5米,直径5.2米,足以发射20吨级、13米长、直径4.35米的苏联和平号空间站舱段。预计到2020年之前我国将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即建成包括“天和”核心舱、“巡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组合而成的中国空间站。“长征”五号E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的运载能力将达到14吨,可望为深空探测器的发射打下良好的基础。
据报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于2006年10月立项,2009年2月转入初样研制阶段;2013年6月29日,成功进行助推器动力系统试车;8月转入试样阶段;2014年将完成以全箭模态试验、芯一级动力系统试车、整流罩分离试验为代表的大型地面试验,开展火箭生产、总装和测试。2013年5月6日,新一代运载火箭运输船“远望”21号正式交付;2014年2月,“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平台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了上下台体结构的吊装、定位、连接与组装,标志着“长五”、“长七”发射平台主体结构安装完成。两型火箭有望于2015年实现首飞。


展望

根据近期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与报纸报道,“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三型运载火箭被划分为第4代运载火箭。据龙乐豪院士透漏,建议我国实施载人登月一期工程,于2025年前后发射3枚“长征”五号DY型登月运载火箭在近地轨道交会对接后飞向月球,人货分运,登月飞行器载2~3人,奔月变轨级一子级和二子级各重50吨,“CZ-5DY超大型火箭技术指标为:5 米芯级捆6个3.35 米助推器;芯级4台、助推各2台YF-100发动机;二子级4台YF-77发动机;5 米直径整流罩;起飞质量约1600吨,全箭长约72 米;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约50吨。”
第5代运载火箭要突破可重复使用技术,根据业内期刊的报道:“第4代运载火箭型谱中,缺少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百吨级的重型火箭。因此,需要尽快开展CZ-8、CZ-9等火箭的立项研制工作……中国的载人登月任务提出了月球转移轨道(LTO)运载能力不低于35吨的需求……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百吨级,除满足载人登月任务外,也可用于深空探测工程规划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载人登月“二期工程目标是要在21世纪30年代使4~6人较长时间停留月面并安全返回,以满足未来建立月球基地和载人登火星的需求。采用重型、大型火箭,近地轨道交会、人货分别运输的技术途径。助推器直径:液体3.35 米,固体≤3.5 米。两种不同助推器火箭的起飞质量与推力分别为4000 吨和5000 吨级,其奔月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地球静止轨道运载能力分别为:52吨、66吨、36 吨。”近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透漏:“我国在2011年制定了重型运载火箭的方案,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为100吨,通过现有模块的重组可以达到125吨~130吨。”
第6代运载火箭亦浮出水面,以先进推进技术、核推进技术为标志。
展望未来,20年内深空探测领域计划对火星、太阳、小行星、金星、木星展开9次任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火星定点取样返回任务,进入地火转移轨道的探测器质量达到20吨以上,只能使用重型运载火箭发射。在这之后,载人登火星、空间太阳能电站等任务也将有望实施!
本世纪中国的航天事业定会有一个激动人心、光明灿烂的未来!


畅想

亲历改革开放30年来的辉煌成就,目睹中国巨龙迎着冷眼与嘲笑默默地将一个又一个列强甩到身后!从2002年有1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到2013年有220种工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去年我国又将“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的桂冠摘取,强大的综合国力已是今非昔比。让我们展开畅想,在本世纪余下的八十多年里,中国会有怎样的改变……
中国的航天事业如能像航天人所畅想的那样逐步实现,我国的“先驱者”、“旅行者”、“麦哲伦”、“伽利略”、“卡西尼—惠更斯”号深空探测器将会遍布太阳系的每一个角落!去发现人类从未知道、从未看到、从未到达的地方。届时,将会有大量的未知地域需要由中国人来命名。
遗憾的是,太阳系的主要天体自伽利略时代以来被欧洲文明命名殆尽,留下金星与土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和海王星以外的柯伊伯带。至今为止在太阳系内一共已经发现了约70万颗小行星,推测数目应该有数百万。早期发现的较大的小行星还能够以神话人物命名,如谷神星(已升级为矮行星)、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爱神星,等等。很快,天神的名号便不敷使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是规定由发现者在发现十年内命名(前提是遵守一定规则)。全世界已命名的小行星共有1.2万颗,只有一百多颗小行星是由中国人名、地名和著名单位来命名的,个头不大,又是沧海一粟,难以激起中华儿女的自豪之情。
月球表面山脉被命名为阿尔卑斯山、亚平宁山、阿尔泰山、高加索山,已经没有昆仑、太行、长白的位置,用中国人命名的环形山,基本在我们抬头看不到的月球背面,正面只有一座;蔡伦、毕昇这样对人类历史做出革命性贡献的科技伟人屈居在月球撞击坑里!月球上的中国符号处于边缘化的位置,我们觉悟得晚了!
水星上有两座环形山,1987年分别命名为“蔡文姬”山和“李清照”山,显示了国际天文界对中华文明的善意——可这是我们发现的吗?除地球外七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上有固体表面的地名还剩多少没有命名?应该还有很多,笔者畅想中国的探测器潜入木卫二(欧罗巴)的冰层之下,在液态水海洋中探索,忽然——探照灯下闪现巨大的峡谷……
柯伊伯带的未知矮行星如能被中国的几台巨型天文望远镜首先发现,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的荣誉。须知矮行星目前只发现5颗(卡戎星不算),其中的3颗还是2003年~2005年才被发现。
遥望更远的河汉,还有无数天体等待被人类命名。在银河系中,太阳系只不过处于一条比较小的旋臂上,位于人马座旋臂和英仙座旋臂之间,被称为猎户座旋臂。银河系包括一千二百亿颗恒星,我们太阳系比起银河系中光明灿烂的内围恒星集群就像是一个农村!而我们驾驶星际飞船的人类勇士在银河漫游就像乡下人逛京城一样!所以笔者断言:天体的命名,中国人不是来晚了,而是大有可为!


梦想

在此,于21世纪初叶——请允许笔者的思绪带领读者去天马行空的梦想:如果中国的深空探测器和载人星际飞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太空中发现大量未知地域需要命名,如何起名呢?
笔者建言:建议首先用中国神话名词和古代科学文化名人命名我国深空探测器和太空地理发现,优点是国际接受度高,没有现实的蕴意,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过时。
一.优先使用华夏上古神话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如:盘古、夸父、女娲、嫦娥、后羿、吴刚、牛郎、织女、共工、祝融、后土、刑天、羲和、少昊,等等。看众神位列天庭……
二.使用通俗文化中,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神仙名字命名,如:孙悟空(齐天大圣、孙行者)、唐僧、猪八戒(天蓬元帅)、沙和尚、白龙马、玉皇大帝、西王母、太上老君、太白金星、李天王、哪吒、二郎神、四大天王、四海龙王、妈祖、八仙、福禄寿、月老、财神爷、城隍爷、灶王爷、土地爷、门神,等等。还有未成仙的白娘子、许仙。夜空变得好热闹!
三.使用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名人命名,科学名人如:刘歆、蔡伦、张衡、祖冲之、一行、沈括、毕昇、郭守敬、李时珍,等等;文化名人有:孔子、孟子、老子、墨子、孙子、孙斌、屈原、司马迁、竹林七贤、三曹、蔡文姬、陶渊明、初唐四杰、李白、杜甫、白居易、高适、岑参、李商隐、唐宋八大家、陆游、辛弃疾、四大名著作者,等等。宁静的夜晚,我要对孩子们讲故事……
其次,对于天体内部的地理发现,除以上三项外,还可使用中国神话中为中国人民所熟悉的地名命名,如:不周山、花果山、瑶池、蟠桃园。亦可使用中国地理名词命名,如:五岳、黄山、昆仑山、长白山、珠穆朗玛等,湖海名能否用要看有没有类似地貌。如果建立居民点可以用城市名,欢迎到“新北京”来定居!
再次,建议用中国古代政治家命名,要在国内外基本没有争议,公认做出巨大贡献,白璧微瑕的人来命名,如:有巢氏、燧人氏、三皇五帝(有重复)、尧舜禹、商汤周武、周公召公、萧何张良、文景二帝、汉武帝、张骞、苏武、唐太宗、魏征、寇准、于谦,等等。还可以考虑古代杰出将领,如:廉颇、乐毅、田单、蒙恬、项羽、韩信、李广、卫青、霍去病、蜀汉五虎上将、杨家将、岳飞、戚继光,等等。请外国朋友们恶补中国历史!
最后,使用中国现代名人命名的事还是交给后人来做,如果用,要优先用自然科学家,尤其是天文学家,谁知道中国就出不了个“伽利略”呢?


祝福

仰望苍穹,我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只有满天的繁星在眨眼睛;遥遥河汉,牛郎织女年年七夕鹊桥一相逢……
龙的传人,历经磨难,百转千回,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此,请允许我深深地祝福你,祝你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天耀中华!
在此,请允许我展开想象的翅膀——绘着龙纹的太空飞船载华夏儿女翱翔在银河系的星辰大海,带着地球古老的重托,为了全人类,也为了回报生命的奇迹,向着“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前进!!!


永不沉没的定远/终南山人


2014.3.1~3.17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 史记[O]
[2] 诗经[O] . 北京:中华书局, [2009-1]
[3]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O] . 北京:中华书局, [2009-1]
[4] 班固. 汉书[O] . 北京:中华书局, [2007-8]
[5] 范晔. 后汉书[O] . 北京:中华书局, [2007-8]
[6] 脱脱. 宋史[O]
[7] 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
[8] 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7]
[9] 伊恩•里德帕. 恒星与行星[M].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9-8]
[10] 皮特森•布兰特. 宇宙新视野[M]. 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6]
[11] 阿诺德•汤因比. 历史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9]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0]
[13] 布热津斯基. 大棋局 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2]
[14] 张敞. 千年悖论[M]. 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0-2]
[15] 余秋雨. 山居笔记[M].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2-1]
[16] 龙乐豪. 关于中国载人登月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J].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10(6)[2014-02-13]
[17] 秦旭东. 航天科技一院一部启动运载火箭划代研究[N]. 中国航天报, [2012-04-16]
[18] 秦旭东. 我国运载火箭划代技术研究[N]. 中国航天报, [2013-10-18]
[19] 秦旭东. 基于划代研究的中国运载火箭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14(1) [2014-02-10]
[20] 周明. 苏联军事航天[M]. 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5-11]
[21] 韩鸿硕.  21世纪国外深空探测发展计划及进展[J]. 航天器工程, 2008(5)
[22] 韩鸿硕.  21世纪国外深空探测的关键技术[J]. 中国航天, 2008(2)长风破浪会有时
——展望我国未来的深空探测和太空地理发现



随着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月球探测任务的基本成功,以及明年即将展开长征五号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首飞工作,我国已经具备了下一步开展深空探测的技术条件。2011年,搭载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的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星箭分离后未能启动主发动机变轨,导致探测计划失败。2014年3月,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探索月球,我国已经具备开展火星探测的条件。可以畅想,在21世纪剩下的八十余年时间里,乐观假设我国没有遭受颠覆性挫折,经济持续发展,是可以在太空大发现领域做出划时代贡献的,甚至引领人类外太空发展的进程!


困惑

人类在蒙昧时代对世界和宇宙的认识距离真理尚远,但是由于文化的传承,每个文明对于自己的宗教还是心存敬畏,包括已经失去信众的希腊、罗马神教、北欧神教在基督教世界里仍然得到尊重,教义虽然已无人信奉,但其文化符号仍然存世,诸神的名号被一代代地命名在欧美的武器装备中。
航母如:“百眼巨人/Argus”、“海神之子/阿尔比恩/Albion”、“赫尔墨斯”、“大力神/武仙座/赫拉克里斯/Hercules”,等等;运载火箭及飞船如:“丘比特/Cupid”、“大力神/泰坦/提坦/Titans/”、“阿波罗/Apollo”、“土星/克洛诺斯/Cronus”、“雷神-德尔塔/Thor-Delta/ Thor-δ”、“宇宙神/阿特拉斯/亚特拉斯/Atlas”、“米诺陶/Minotaur”、“阿瑞斯/Ares/战神”,等等。
太阳系内更是一派神祗的世界,太阳又称“阿波罗/Apollo(赫利俄斯/Helius/Helios的罗马名)”;水星称“Mercury(赫耳墨斯/海尔墨斯/墨丘利/Hermes的罗马名)”,金星称“维纳斯/Venus(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的罗马名)”,火星称“玛尔斯/Mars /战神(阿瑞斯/Ares的罗马名)”,木星称“朱庇特/Jupiter(宙斯的罗马名)”,土星称“萨图努斯/Saturnus/Saturn/农神(宙斯之父克洛诺斯/Cronus的罗马名)”,天王星称“乌拉诺斯/Uranus(宙斯之爷爷)”,海王星称“尼普顿/Neptune(海神波塞冬的罗马名)”;矮行星中冥王星称“普路托/Pluto(古罗马神话的冥王)”,阋神星称“厄里斯/Eris(宙斯的女儿,专司纠纷与不和)”,谷神星称“克瑞斯/克利俄斯/Ceres(12位泰坦神中的老三,西西里岛的大地和谷类丰收女神))、”,鸟神星称“马克马克/马奇马奇/Makemake(智利神话中创造了拉帕努伊/复活节文化的神)”,妊神星称“哈乌美亚/Haumea(夏威夷的母亲女神)”;较大的卫星如:木卫一称“伊奥/Io(宙斯的情人)”,木卫二称“欧罗巴/ Europa(宙斯的情人)”,木卫三称“盖尼米得/Ganymede(宙斯的男宠,司宴会上斟酒)”,木卫四称“卡利斯托/卡里斯托/Callisto(宙斯的情人)”,土卫六称“泰坦/提坦/Titan(宙斯父亲一辈的12位兄妹,包含宙斯之父母)”;满天星座亦处处是诸神的意志与杰作。一时间,宇宙内成了希腊、罗马神话的天下,哪里还有其他文明的痕迹?


荣光

姑且不论其他大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远古以来,人口众多的中国一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和自豪的文明,这一文明在所有方面都是极为先进的”,其中对天空的持续观测历时之久无与伦比!我国古人认为君权神授,皇帝乃天子,重视天象。为观测天文及制定历法,自古就设有专门机构:周朝有太史,秦汉时有太史令。隋代设太史监,唐代设太史局,后又改司天台,宋元时有司天监,元代又设太史院,明初置司天监、回回司天监,后改称钦天监,清沿明制。正是由于中国设有观测天象的专门机构,我国的天文观测才得以长期领先于欧洲。《史记》中专门列出“八书•天官”一章,其后官修史书中“天文志”绵绵不绝,为人类留下了详尽宝贵的古代天文记录。
在《诗经》中,有火、箕、斗、牛、室、昴、毕等星宿名称,如《诗经•豳风•七月》中所吟哦:“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为一颗恒星,指“心宿二/大火/天蝎座α”,为天蝎座最亮的一颗星,它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发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故称“流火”。
华夏古代人把天空中可见的恒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湖北省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首次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星宿的名称。同一时期,公元前150年,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天文学大成》中列出48个星座,其中位于太阳系行星运行轨道面上,恰好有12座星座以30度为一组平均分布,这就是著名的“黄道十二宫”。今天,我国的青年人对于自己属于哪一个星座就像本人属于哪一个属相一样清楚,还有热衷于其中的“运势”的分析,不亦乐乎,二十八宿却成了旁门。
中国史书上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有最早、最详细的记载。西汉《淮南子•兵略训》载:“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据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最早记录。世界公认的最早记录来自《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史记•本纪•秦始皇帝》载:“七年(公元前240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 哈雷彗星每76.1年回归一次,从公元前613年起至今全部31次出现,中国次次都有记载,其次数之多和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20世纪初,英国人克罗密林和科威耳曾经利用中国古代哈雷彗星记录,与计算所得的每次过近日点时间和周期相比较;最古记录上推到公元前240年。对照结果都比较符合,足证古代记录的可靠。上世纪五十年代法国人巴耳代在完成研究1428颗彗星的《彗星轨道总集》之后称赞说:“彗星记载最好的当推中国的记载。”1955年,苏联什克洛夫斯基赞扬:“在中国近2000年的史志记载中,毫无遗漏地记载哈雷彗星的出现。”
我国史料中称“新星”、“超新星”为“新大星”、“客星”,从殷商甲骨文“七日已巳夕(有)新大星并火”,到17世纪末,有90颗新星记载,其中大约12颗是超新星,是古代时期全世界最全的史料!如今所能见到的太空最亮的星云是金牛座蟹状星云,它是7000多年前一个超新星爆发后的遗迹,由于它距离地球有6500多光年,可见光及其它射线直到公元1054年(北宋仁宗至和元年)才抵达地球,《宋史》中载:“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辛未,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现代天文学家谈到这次事件首先会想起中国史料中的记载,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的伊恩•里德帕著《恒星与行星》一书提到金牛座M1蟹状星云时,首先注明是“中国在公元1054年7月4日观测并记录的超新星。”
    其它如日食、月食的记录、预报和原理阐述,太阳黑子、彗星、陨石记录,大地球形说,浑天仪,等等均大幅领先于全世界,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失机

既然中国古代天文学如此发达,为何我国对天体的命名被国际认可的如此之少?地理大发现之前,各大文明区各自对同一个天体有不同的命名可以理解。现在全球已成为地球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仍然把新发现的天体用希腊、罗马神化和其他西方神化中的神祗命名,是文明的傲慢吗?倒也不是,发现者有权决定它的名字,只要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IAU认可(IAU于1919年成立,在此之前的天体命名由欧洲天文学界公认即可)。而天体的发现者总是西方人,他们按照欧洲文明对天体命名的惯例命名,一脉相承(凡事总有例外,赫歇尔在1781年发现天王星,一开始被称为乔治之星以尊崇当时的英王乔治三世,但是法国的天文学家使用早先由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波德预先取好的罗马神话中名称,称之为天王星。而直到1850年左右,天王星的名称才被普遍接受)。
若要问中国古代天文学为何落后于欧洲至今,答案的求解十分宏大。简而言之,可以历数灿若星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布鲁诺、第谷、开普勒、伽利略、惠更斯、牛顿、哈雷、康德、拉普拉斯、赫歇耳、勒威耶、罗素、爱因斯坦、霍金,入明朝后可有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元朝时郭守敬编制《授时历》,与实际回归年仅差26秒,精度与伽利略时代的格里高利历(公历)相当!及至清朝,以欧洲传教士又是钦天监监正的汤若望制定订历法,编制《时宪历》,就是沿用至今的农历。而中国本土的钦天监官员在与欧洲传教士南怀仁的日食预报比赛中败北,钦天监监正这个位置让欧洲传教士一坐两百多年。至今陈列在北京古观象台上的清代铜质天文仪器,就是南怀仁所设计、监制。
1608年荷兰眼镜商人汉斯•利伯希发明了第一具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用一片凸透镜、一片凹透镜及风琴管制成一具望远镜,伽利略改进望远镜设计,使得放大倍率由3倍提高到32倍。1610年初,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夜空,这是天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伽利略发现月球表面有山谷平地、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黑子(中国《汉书》中就有记载,古籍中记录一百余次)以及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铁证颠覆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回到同时期的中国明朝,汤若望于1619年来到中国,在钦天监任职期间,用中文写了一本介绍伽利略望远镜的《远镜说》,将欧洲的最新发明介绍给中国。清朝建立后,1644年7月,汤若望向朝廷进献望远镜一具,应该说清朝统治阶层对望远镜还是了解的。清初顺治帝尊称汤若望为“玛法”,即“爷爷”。康熙帝更是学习欧洲天文学,亲自用仪器测定经纬和天象,巡视辽东时于夜间取出星座图表,依据星的位置说出时刻!雍正帝也在赐宴欧洲传教士时问询“行星联珠”之事。事情似乎正向好的方面发展,然而儒家文明强大的惯性使他没法给这些“奇技淫巧”登堂入室的任何机会。君王的眸子里不再充满对未知的好奇,天朝上国“德威远被,万国来王,梯航毕集,无所不有”,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带到乾隆面前的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被乾隆一笑置之,并回赐英王敕书:“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从此中欧文明之间此消彼长,已成陌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一个民族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却又对即将到来的风暴如此缺乏了解。”1799年,嘉庆帝还在上谕中说:“向闻西洋载货远来,一船之货,所值百千万,皆在内地销售,是以中国之银因此虚耗者不少……玻璃一项,不过土中取液煎熬,而成一窗一屏,亦有数千数百之值,此其明验也。以有用易无用,舍本逐末,暗损中国元气,所关甚大!” 在嘉庆帝的眼中,玻璃根本就是无用之物,玩物而已!谈何光学仪器的引进与仿制,又遑论用望远镜观测什么浩渺星辰!文明停滞,老大帝国,势成鱼肉!
及至鸦片战争,大炮声中来说理,可叹没有神功圣德碑的道光皇帝!国门洞开,国势风雨飘摇,圆明园一把火,烧的士大夫心中固守的傲慢荡然无存,蛮夷成了洋大人!猛回头,才发现天朝已不再是世界第一!这一跤跌得够重,跌得文化人失去了起码的自信,鲁迅甚至说过:“汉字终将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运之道!”神州陆沉……斯可痛哉!
《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英国李约瑟博士曾说中国只有“经验法则的累积”,一直没能实现由经验到真理的跃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博士提出的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对这个难题的笔者解释是中国文明在成熟后达到高度稳定,士子寒窗苦读,为的是“学成文武艺,售予帝王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万进士就是明证!进士科出身尚且耻于和明经科同僚来往,更没留有自然科学登堂入殿的位置。说着诘屈聱牙文言文的士子们,心里还在追慕礼崩乐坏之前的时代,又如何能够理解牛顿的微积分公式呢?大量的名词、概念找不到对应的汉语词来表达!英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往往要拆分成几个句子不可,可见汉语介词、连词的匮乏!试用文言文来表述现代科学,不敢想象……笔者不妨大胆假设:如果欧洲文明一直与中华文明隔绝,老死不相往来,现在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呢……


奋起

随着现代科技传入中国古老的大地, 1922年中国天文学会成立,1928年建立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34年始建总部观测站于紫金山,紫金山天文台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但无奈的是我国天文学长期处于不受重视的“清水衙门”状态。上世纪国家多难,天文学研究一直处于科普的范围内挣扎求存,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其问题的核心就是缺少大口径天文望远镜。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972年开始研制2.16米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于1989年投入使用,曾是亚洲最大的光学望远镜。而美国在1917年即建成一台2.54米反射式天文望远镜,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威尔逊山天文台。
进入本世纪,国家天文台于2001年动工建造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巡天反射式施密特望远镜(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亦坐落于兴隆观测站,于2009年通过验收,2012年9月28日正式启用。球面主镜口径达到4.9米,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天文望远镜(视场达5°)。
在大型射电望远镜领域,由中国科学院与贵州省政府合作共建的500米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的一个喀斯特天坑。于2011年开工,2013年12月31日,完成钢结构主动反射面环形支撑圈梁的安装,预计2016年建成。建成后将取代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位于波多黎各境内的美国阿雷西博(Arecibo)30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天眼”!
目前世界最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是位于美国夏威夷冒纳克亚山顶上的“凯克Ⅰ”和“凯克Ⅱ”反射式望远镜,口径达10米,于1993年到1996年分别建成。到2020年,光学天文望远镜将迎来30米极大口径的新时代。如欧洲南方天文台正在预研的欧洲超大望远镜,是一架光学、红外望远镜,口径达42m,预计于2017年建成。美国正在计划建造30米巨型光学、红外望远镜(TMT),其灵敏度要比哈勃空间望远镜高100多倍,中国正在申请参与这项国际合作计划。有理由期待中国自己的30米口径级别光学天文望远镜项目早日浮出水面!
在空间望远镜领域,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携带的月基天文望远镜和极紫外相机成功采集到数据。随着更大载荷的运载火箭投入使用,笔者更期待中国自己的哈勃反射式空间望远镜、红外空间望远镜和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遨游太空的一天!
随着我国世界一流天文望远镜的陆续建成,天文理论研究人才中,当期待出现中国的伽利略!他们定能成为科技史上的耀眼明星,激励更多的高分考生投身天文学研究,为人类的自然科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航天领域,新中国建立后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落实150项),其中航天工业2个:即今天的航天科技一院211厂和航天科工三院111厂,为我国航天事业打下了第一块奠基石。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归国;正好一周年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1957年12月,苏联对华交付P-2导弹样品,从此我国的航天事业开始了伟大的长征!从“长征”一号到“长征”四号,40年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从0.3吨逐步提高9.5吨。
中国航天人正紧锣密鼓地孕育新一代运载火箭。其中最大的“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25吨,整流罩长20.5米,直径5.2米,足以发射20吨级、13米长、直径4.35米的苏联和平号空间站舱段。预计到2020年之前我国将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即建成包括“天和”核心舱、“巡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组合而成的中国空间站。“长征”五号E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的运载能力将达到14吨,可望为深空探测器的发射打下良好的基础。
据报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于2006年10月立项,2009年2月转入初样研制阶段;2013年6月29日,成功进行助推器动力系统试车;8月转入试样阶段;2014年将完成以全箭模态试验、芯一级动力系统试车、整流罩分离试验为代表的大型地面试验,开展火箭生产、总装和测试。2013年5月6日,新一代运载火箭运输船“远望”21号正式交付;2014年2月,“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平台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了上下台体结构的吊装、定位、连接与组装,标志着“长五”、“长七”发射平台主体结构安装完成。两型火箭有望于2015年实现首飞。


展望

根据近期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与报纸报道,“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三型运载火箭被划分为第4代运载火箭。据龙乐豪院士透漏,建议我国实施载人登月一期工程,于2025年前后发射3枚“长征”五号DY型登月运载火箭在近地轨道交会对接后飞向月球,人货分运,登月飞行器载2~3人,奔月变轨级一子级和二子级各重50吨,“CZ-5DY超大型火箭技术指标为:5 米芯级捆6个3.35 米助推器;芯级4台、助推各2台YF-100发动机;二子级4台YF-77发动机;5 米直径整流罩;起飞质量约1600吨,全箭长约72 米;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约50吨。”
第5代运载火箭要突破可重复使用技术,根据业内期刊的报道:“第4代运载火箭型谱中,缺少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百吨级的重型火箭。因此,需要尽快开展CZ-8、CZ-9等火箭的立项研制工作……中国的载人登月任务提出了月球转移轨道(LTO)运载能力不低于35吨的需求……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百吨级,除满足载人登月任务外,也可用于深空探测工程规划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载人登月“二期工程目标是要在21世纪30年代使4~6人较长时间停留月面并安全返回,以满足未来建立月球基地和载人登火星的需求。采用重型、大型火箭,近地轨道交会、人货分别运输的技术途径。助推器直径:液体3.35 米,固体≤3.5 米。两种不同助推器火箭的起飞质量与推力分别为4000 吨和5000 吨级,其奔月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地球静止轨道运载能力分别为:52吨、66吨、36 吨。”近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透漏:“我国在2011年制定了重型运载火箭的方案,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为100吨,通过现有模块的重组可以达到125吨~130吨。”
第6代运载火箭亦浮出水面,以先进推进技术、核推进技术为标志。
展望未来,20年内深空探测领域计划对火星、太阳、小行星、金星、木星展开9次任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火星定点取样返回任务,进入地火转移轨道的探测器质量达到20吨以上,只能使用重型运载火箭发射。在这之后,载人登火星、空间太阳能电站等任务也将有望实施!
本世纪中国的航天事业定会有一个激动人心、光明灿烂的未来!


畅想

亲历改革开放30年来的辉煌成就,目睹中国巨龙迎着冷眼与嘲笑默默地将一个又一个列强甩到身后!从2002年有1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到2013年有220种工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去年我国又将“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的桂冠摘取,强大的综合国力已是今非昔比。让我们展开畅想,在本世纪余下的八十多年里,中国会有怎样的改变……
中国的航天事业如能像航天人所畅想的那样逐步实现,我国的“先驱者”、“旅行者”、“麦哲伦”、“伽利略”、“卡西尼—惠更斯”号深空探测器将会遍布太阳系的每一个角落!去发现人类从未知道、从未看到、从未到达的地方。届时,将会有大量的未知地域需要由中国人来命名。
遗憾的是,太阳系的主要天体自伽利略时代以来被欧洲文明命名殆尽,留下金星与土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和海王星以外的柯伊伯带。至今为止在太阳系内一共已经发现了约70万颗小行星,推测数目应该有数百万。早期发现的较大的小行星还能够以神话人物命名,如谷神星(已升级为矮行星)、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爱神星,等等。很快,天神的名号便不敷使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是规定由发现者在发现十年内命名(前提是遵守一定规则)。全世界已命名的小行星共有1.2万颗,只有一百多颗小行星是由中国人名、地名和著名单位来命名的,个头不大,又是沧海一粟,难以激起中华儿女的自豪之情。
月球表面山脉被命名为阿尔卑斯山、亚平宁山、阿尔泰山、高加索山,已经没有昆仑、太行、长白的位置,用中国人命名的环形山,基本在我们抬头看不到的月球背面,正面只有一座;蔡伦、毕昇这样对人类历史做出革命性贡献的科技伟人屈居在月球撞击坑里!月球上的中国符号处于边缘化的位置,我们觉悟得晚了!
水星上有两座环形山,1987年分别命名为“蔡文姬”山和“李清照”山,显示了国际天文界对中华文明的善意——可这是我们发现的吗?除地球外七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上有固体表面的地名还剩多少没有命名?应该还有很多,笔者畅想中国的探测器潜入木卫二(欧罗巴)的冰层之下,在液态水海洋中探索,忽然——探照灯下闪现巨大的峡谷……
柯伊伯带的未知矮行星如能被中国的几台巨型天文望远镜首先发现,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的荣誉。须知矮行星目前只发现5颗(卡戎星不算),其中的3颗还是2003年~2005年才被发现。
遥望更远的河汉,还有无数天体等待被人类命名。在银河系中,太阳系只不过处于一条比较小的旋臂上,位于人马座旋臂和英仙座旋臂之间,被称为猎户座旋臂。银河系包括一千二百亿颗恒星,我们太阳系比起银河系中光明灿烂的内围恒星集群就像是一个农村!而我们驾驶星际飞船的人类勇士在银河漫游就像乡下人逛京城一样!所以笔者断言:天体的命名,中国人不是来晚了,而是大有可为!


梦想

在此,于21世纪初叶——请允许笔者的思绪带领读者去天马行空的梦想:如果中国的深空探测器和载人星际飞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太空中发现大量未知地域需要命名,如何起名呢?
笔者建言:建议首先用中国神话名词和古代科学文化名人命名我国深空探测器和太空地理发现,优点是国际接受度高,没有现实的蕴意,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过时。
一.优先使用华夏上古神话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如:盘古、夸父、女娲、嫦娥、后羿、吴刚、牛郎、织女、共工、祝融、后土、刑天、羲和、少昊,等等。看众神位列天庭……
二.使用通俗文化中,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神仙名字命名,如:孙悟空(齐天大圣、孙行者)、唐僧、猪八戒(天蓬元帅)、沙和尚、白龙马、玉皇大帝、西王母、太上老君、太白金星、李天王、哪吒、二郎神、四大天王、四海龙王、妈祖、八仙、福禄寿、月老、财神爷、城隍爷、灶王爷、土地爷、门神,等等。还有未成仙的白娘子、许仙。夜空变得好热闹!
三.使用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名人命名,科学名人如:刘歆、蔡伦、张衡、祖冲之、一行、沈括、毕昇、郭守敬、李时珍,等等;文化名人有:孔子、孟子、老子、墨子、孙子、孙斌、屈原、司马迁、竹林七贤、三曹、蔡文姬、陶渊明、初唐四杰、李白、杜甫、白居易、高适、岑参、李商隐、唐宋八大家、陆游、辛弃疾、四大名著作者,等等。宁静的夜晚,我要对孩子们讲故事……
其次,对于天体内部的地理发现,除以上三项外,还可使用中国神话中为中国人民所熟悉的地名命名,如:不周山、花果山、瑶池、蟠桃园。亦可使用中国地理名词命名,如:五岳、黄山、昆仑山、长白山、珠穆朗玛等,湖海名能否用要看有没有类似地貌。如果建立居民点可以用城市名,欢迎到“新北京”来定居!
再次,建议用中国古代政治家命名,要在国内外基本没有争议,公认做出巨大贡献,白璧微瑕的人来命名,如:有巢氏、燧人氏、三皇五帝(有重复)、尧舜禹、商汤周武、周公召公、萧何张良、文景二帝、汉武帝、张骞、苏武、唐太宗、魏征、寇准、于谦,等等。还可以考虑古代杰出将领,如:廉颇、乐毅、田单、蒙恬、项羽、韩信、李广、卫青、霍去病、蜀汉五虎上将、杨家将、岳飞、戚继光,等等。请外国朋友们恶补中国历史!
最后,使用中国现代名人命名的事还是交给后人来做,如果用,要优先用自然科学家,尤其是天文学家,谁知道中国就出不了个“伽利略”呢?


祝福

仰望苍穹,我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只有满天的繁星在眨眼睛;遥遥河汉,牛郎织女年年七夕鹊桥一相逢……
龙的传人,历经磨难,百转千回,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此,请允许我深深地祝福你,祝你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天耀中华!
在此,请允许我展开想象的翅膀——绘着龙纹的太空飞船载华夏儿女翱翔在银河系的星辰大海,带着地球古老的重托,为了全人类,也为了回报生命的奇迹,向着“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前进!!!


永不沉没的定远/终南山人


2014.3.1~3.17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 史记[O]
[2] 诗经[O] . 北京:中华书局, [2009-1]
[3]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O] . 北京:中华书局, [2009-1]
[4] 班固. 汉书[O] . 北京:中华书局, [2007-8]
[5] 范晔. 后汉书[O] . 北京:中华书局, [2007-8]
[6] 脱脱. 宋史[O]
[7] 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
[8] 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7]
[9] 伊恩•里德帕. 恒星与行星[M].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9-8]
[10] 皮特森•布兰特. 宇宙新视野[M]. 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6]
[11] 阿诺德•汤因比. 历史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9]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0]
[13] 布热津斯基. 大棋局 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2]
[14] 张敞. 千年悖论[M]. 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0-2]
[15] 余秋雨. 山居笔记[M].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2-1]
[16] 龙乐豪. 关于中国载人登月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J].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10(6)[2014-02-13]
[17] 秦旭东. 航天科技一院一部启动运载火箭划代研究[N]. 中国航天报, [2012-04-16]
[18] 秦旭东. 我国运载火箭划代技术研究[N]. 中国航天报, [2013-10-18]
[19] 秦旭东. 基于划代研究的中国运载火箭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14(1) [2014-02-10]
[20] 周明. 苏联军事航天[M]. 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5-11]
[21] 韩鸿硕.  21世纪国外深空探测发展计划及进展[J]. 航天器工程, 2008(5)
[22] 韩鸿硕.  21世纪国外深空探测的关键技术[J]. 中国航天, 2008(2)
20年内深空探测领域计划对火星、太阳、小行星、金星、木星展开9次任务。

感觉木星还是算了吧,其他也许有那么一点点可能
没提qtt嘛
前天在兴隆 才知道兴隆站就是窦尔敦盗御马的地方
我也有这样的梦想,可是短期内很难实现,担心自己赶不上了。
如果让我们先发现,一定是叫李家山,刘家河,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