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贡山独龙江隧道今日胜利贯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29:45
云南贡山独龙江隧道今日胜利贯通



来源: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宣琦
2014-04-10



中国军网4月10日电  陈鸿圣报道:“砰……”今天下午1时28分,随着最后一爆的轰然巨响,全长6.68公里的独龙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胜利贯通。这标志着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彻底告别长达半年大雪封山不通公路的历史,我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公路盲点将在中国交通版图上彻底消失。

海拔3700米的高黎贡山腹地,今天阳光格外灿烂,普照着沉寂千年的神圣雪山,与皑皑积雪、苍翠松柏交相辉映。“通了!”“可以不再翻越雪山啦!”一直守候在隧道进出口两端的武警交通三支队官兵和地方建设者的人群沸腾了。大家欢呼雀跃,相拥而泣。特地从几十公里外的独龙江乡赶来的独龙族干部群众将武警交通官兵团团围住,一首首动人的歌谣、一杯杯甘甜的美酒,表达着他们对广大军民建设者的由衷敬意。

“官兵们连续三个春节没有回家过年,为了我们独龙族人民能够通上公路,这些年吃了不少苦,他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全国道德模范、贡山县老县长高德荣动情地说。前几天,老人兴奋的半夜都睡不着觉。今天上午,他早早带领独龙江乡的干部群众来到武警交通三支队承建的隧道出口处,与官兵们一同见证隧道贯通的历史性时刻。在为期4年的建设过程中,官兵们远离家人,与雪山为伴,用坚韧奉献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由于大雪封山,项目部主任周勇和大部分官兵连续三个春节没有回家,冬季一度仅靠压缩干粮、野菜等食品维持生存。工程科长曾智和测量班长朱永红在亲人病逝之际,仍坚守岗位。驾驶员孙元元近百次翻越高黎贡山,多次化险为夷,成功运送物资1万余吨。在险象环生的极端恶劣环境里,官兵们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始终坚守一线,誓死确保施工战斗任务圆满完成。

“隧道贯通后,在外面读书的孩子春节可以回家了,更多的独龙族年轻人将走出大山闯世界,我们独龙江乡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既要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也要感谢打通隧道的武警交通部队官兵和地方施工人员,他们真的很了不起!” 说完这番话时,独龙江乡乡长李永祥满眼泪光。

随着公路隧道的贯通,独龙江公路将缩短公路里程16公里,行车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有望实现全年通车,对于促进独龙江旅游经济文化发展、巩固国防屏障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秘境独龙江将向世人撩开她神秘的面纱,初具规模的旅游小镇将加快发展,为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而奋斗,成为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耀眼明珠。






http://www.81.cn/jwgz/2014-04/10/content_5850529.htm云南贡山独龙江隧道今日胜利贯通



来源: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宣琦
2014-04-10



中国军网4月10日电  陈鸿圣报道:“砰……”今天下午1时28分,随着最后一爆的轰然巨响,全长6.68公里的独龙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胜利贯通。这标志着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彻底告别长达半年大雪封山不通公路的历史,我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公路盲点将在中国交通版图上彻底消失。

海拔3700米的高黎贡山腹地,今天阳光格外灿烂,普照着沉寂千年的神圣雪山,与皑皑积雪、苍翠松柏交相辉映。“通了!”“可以不再翻越雪山啦!”一直守候在隧道进出口两端的武警交通三支队官兵和地方建设者的人群沸腾了。大家欢呼雀跃,相拥而泣。特地从几十公里外的独龙江乡赶来的独龙族干部群众将武警交通官兵团团围住,一首首动人的歌谣、一杯杯甘甜的美酒,表达着他们对广大军民建设者的由衷敬意。

“官兵们连续三个春节没有回家过年,为了我们独龙族人民能够通上公路,这些年吃了不少苦,他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全国道德模范、贡山县老县长高德荣动情地说。前几天,老人兴奋的半夜都睡不着觉。今天上午,他早早带领独龙江乡的干部群众来到武警交通三支队承建的隧道出口处,与官兵们一同见证隧道贯通的历史性时刻。在为期4年的建设过程中,官兵们远离家人,与雪山为伴,用坚韧奉献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由于大雪封山,项目部主任周勇和大部分官兵连续三个春节没有回家,冬季一度仅靠压缩干粮、野菜等食品维持生存。工程科长曾智和测量班长朱永红在亲人病逝之际,仍坚守岗位。驾驶员孙元元近百次翻越高黎贡山,多次化险为夷,成功运送物资1万余吨。在险象环生的极端恶劣环境里,官兵们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始终坚守一线,誓死确保施工战斗任务圆满完成。

“隧道贯通后,在外面读书的孩子春节可以回家了,更多的独龙族年轻人将走出大山闯世界,我们独龙江乡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既要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也要感谢打通隧道的武警交通部队官兵和地方施工人员,他们真的很了不起!” 说完这番话时,独龙江乡乡长李永祥满眼泪光。

随着公路隧道的贯通,独龙江公路将缩短公路里程16公里,行车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有望实现全年通车,对于促进独龙江旅游经济文化发展、巩固国防屏障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秘境独龙江将向世人撩开她神秘的面纱,初具规模的旅游小镇将加快发展,为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而奋斗,成为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耀眼明珠。






http://www.81.cn/jwgz/2014-04/10/content_5850529.htm
通是通了,不过这路的等级有点低,四级公路双向单车道,路基4.5米,时速20公里…
还是期待大瑞铁路保山到瑞丽段吧,那个36公里长的高黎贡山隧道才叫销魂…
新闻播了一段有六、七分钟的现场视频。
【转】深冬怒江独龙江人文探秘之旅
西行老薛(丽江 西藏) 2013-01-06 14:14:27



         西岸高黎贡山的峡谷落差达5000米,东岸碧罗雪山的峡谷落差达4000米,平均落差3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称“怒江“。这里要提醒去自驾游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行车安全。主要聚居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此外还有汉族、彝族、纳西族、藏族、傣族等民族。由于各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婚丧嫁娶礼仪等方面的差异,刀杆节、阔时节、鲜花节(仙女节)、卡雀哇、大年节等传统节日,形成了多彩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遗憾的是我们去的时候跟很多傈僳族人打听过,他们的阔时节刚过,也没有碰到其他的节日,但还算幸运的是我们在丙中洛的秋那桶偶遇了当地人的乔迁喜宴,知道了怎么喝拦门酒,少数民族的喜宴流程,丰富的菜肴令我至今咽着口水,着实的体会了多民族聚居地的民风民俗。
菜还没上齐哦  先走起



酥肉   鸡蛋 面粉 猪肉  油炸后再煮  入口酥嫩  爽滑 不腻



油炸过的怒江鱼  上席的时候再加酱料 浇汤





     从丽江出发约190公里到大理,自驾车大概需要3.5个小时,全程柏油路,山路约一半路程弯道多,从大理环城路右转上永平路直走就能到达大理下关高速入口,过了澜沧江大桥到瓦窑路口下高速约130公里,接着走S228到泸水县六库镇,约112公里,六库到福贡县一直走S228,约135公里 ,福贡县到贡山县走S228,约115公里,贡山县到丙中洛约45公里,丙中洛到秋那桶约13公里有一小段水泥路,基本一车道宽,尤其是石门关一段更为险要,务必减慢车速。泸水县六库镇到丙中洛全程为柏油路,略窄于高速出口到泸水县六库镇,下高速后基本都是山路且在江边。贡山县城到独龙江乡政府(孔当)约120公里,贡山到高黎贡山隧道(隧道正在施工,预计明年年底全线贯通)约44公里柏油路,中间山路约20公里土路,直到隧道的另一头,开始柏油路到独龙江乡,全部为盘山公公路。独龙江乡政府到马库村钦兰当组约40公里中间部分柏油路,有的路段正在修建,部分被压路机碾压平整。钦兰当到中缅边境41号界碑徒步约一小时,全程为山路,较窄,当你看到满山的热带植物和原始森林的苍天大树也许你会忘了道路的崎岖,边境有个小房子主人姓马,房子背后几百米的大树下就是界碑所在位置。

      这次行程从2012年12月27日到2013年1月2日,历时7天行程2000公里,以下是这次行程的航迹记录:

......

贡山县到独龙江乡马库村钦兰当组


如今的怒江上修建了很多这样的桥梁,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就不需要依靠溜索过江了。



路边的人儿



来到怒江边 完全忘了现在是冬季,蜜蜂忙碌的身影



因为是高山区 所以很难看到泰安那种成片的油菜花,不过在冬季能见到这样一片花儿,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在泸水县六库镇出发约108公里处右边有一条岔道上山就能到达记忆之城——知子罗
知子罗,位于怒江东岸碧罗雪山山腰,从清末开始就是怒江地区的行政中心,是沟通澜沧江和怒江的交通要道,1975年前,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驻地,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瓦贡公路建成通车,怒江州府搬迁到六库,撤消了原碧江县建制,原来的县城就空寂下来,现在是知子罗村委会驻地,但是这儿至今仍保留着一部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县城的房屋建筑、残垣断瓦,这里仿佛将小城的历史定格,哪怕历经沧海桑田几代变迁,它仍像是一个活化石一般的存在。不仅仅是在这里工作、生活过的人,只要是经历过大拆迁和城市化扩张的都市人,到这里都会找到逝去的童(少)年记忆,都会不辞辛劳到这里追思怀旧、吊古寻幽。因此,这儿被称为“记忆之城”。







老姆登高山茶厂  拥有四千亩台梯茶



茶厂的和经理  很热情





茶厂的接待客栈  40元一个床位  也有餐饮  特色怒族农家饭





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它仿佛是开天辟地就耸立在那里,在傈僳族古老的大洪水神话中,它就已经存在了。傈僳语称它为“亚哈巴”,石月亮的意思。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希望接近它,然而,它仿佛是留给勇敢者的去处,这里山峰陡峭,道路崎岖,气候变幻无常,没有勇气和毅力是无法到达峰顶的。但是现在正在修建“攀月索道”,将来可以给不愿走路的人儿带来福音。





晚上到达秋那桶村 阿土家  主人家正在准备明天的喜宴  看来我们运气还是不错的





秋那桶村庄房屋为木质结构 ,一般为两层 第一层住人, 二层矮一点 用来存储杂物, 旁边挂满了玉米 片状石头当瓦 , 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玉米



去往雾里村的桥头



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茶马古道,田壮壮的《茶马古道》曾在此取景



徒步结束接近中午,阿土家的喜宴也要开始了,于是我们返回秋那桶



敬拦门酒的藏族姑娘



一人一杯拦门酒  你的酒量如何?



考虑到明天的行程,我们又不胜酒力,所以没有参加当天晚上的多民族篝火晚会,撤回了贡山休息,些许遗憾。
再见,秋那桶!再见,秋那桶善良的人们!

2013年1月1日  一早向高黎贡山进发  这样的路面  意料之外



离雪山越来越近







贡山县城到达高黎贡山隧道口 44.7公里 听说明年年底通车(哈哈。今天贯通了)  接下来是土路



苍天大树随处可见  很多都挂满了松萝



公路没有上到山顶  而是在这里出现了 一个隧道



隧道对面的雪山



我们要下山到江边   你看到的是独龙江哦
独龙江河谷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河谷,位于云南省的西北角,境内最高海拔4936米,最低海拔1000米。峡谷中保留着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蕴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山重水复,积雪冰封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它处在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中。独龙江作为“三江并流”的核心区之一,是除了人们熟知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它位于“三江并流”最西部的江河,被称为“第四江”。
独龙江峡谷被专家认定为“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是我国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独龙江峡谷处在云南西北部与缅甸交界的边境上。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这里雪山连绵,峡谷陡峻,东岸的高黎贡山,屏蔽着通往外间世界的通道,西岸的担当力卡是国境线上的天然屏障。每年10月到来年5月,大雪封闭了雪山丫口,峡谷便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宝石蓝颜色的独龙江江水



山谷下的水力发电站





到达马库村办公室  当地没有旅游接待的场所 村民家里也不做接待  所有来旅游的人 都要找村委会
但办公室搬到钦兰当去了  还要往下游走几公里



终于抵达今晚要住的地方  屋里只有两个缅甸小姑娘  听不懂我们说什么  在很多次肢体语言之后  她们终于拨通了负责人的电话 木大叔
四十块钱一个人一张床 一间房三张床



在等待负责人回来的时间,我们看到旁边有座小桥,是钢丝,铁丝,和木板搭建而成。桥面离江里的石头有十来米高,走在上面晃悠的很厉害,明天一早我们将走过这座桥,徒步一小时去到中缅边境,41号界碑



等我们回来时,饭菜已经做好了,原材料是独龙族的,做饭的却是缅甸姑娘,说实话味道不算好  不知道木大叔做的味道怎么样 后来木大叔给我们介绍,还有牛肉 羊肉 麂子肉 野猪肉 还可以带我们去缅甸的江域去打渔,打猎,由于行程安排我们只能听着心动




传说中的木大叔出场了,20年老兵  独龙族 这里的负责人,我们向他打听了纹面女的事情,他说这边已经没有了,如果要看要到我们来的路上独龙江的另一边,也就是一个叫一乡的地方,那里有但基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奶奶了,年轻的已经不再纹面,只要找到村委会的人,说明来意,是可以合影拍照的,遗憾的是头天晚上下了点雨,第二天我们要返回到贡山,避免耽误行程只好放弃了这一段路程。

第二天早上吃的面条,吃完面条后,木大叔给我们冲泡了许多次在电视里看到的棕榈树粉,直到现在独龙族的人还在食用,但很多树粉是从缅甸运过来的。木先生说:棕榈树需要六到七十年,才能有树粉食用,所以自己这辈子种的树,是吃不到树粉的,只能子孙后代享用

棕榈原产于中国,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乃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榈科植物之一。棕榈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长江流域以南温暖湿润多雨地区,以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陕西最多,垂直分布在海拔300~1500米,西南地区可达2700米。棕榈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极耐寒,较耐阴,成品极耐旱,惟不能抵受太大的日夜温差。栽培土壤要求排水良好、肥沃。棕榈根系较浅,无主根,种时不宜过深,栽后穴面要保持盘子状。棕榈对烟尘、二氧化硫、氟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具较强的抗性,并具有吸收能力,适于空气污染区大面积种植。除此之外,棕榈还有许多用途,树干纹理致密,外坚内柔,耐潮防腐,是优良的建材;叶鞘纤维可制扫帚、毛刷、蓑衣、枕垫、床垫、水塔过滤网等;棕皮可制绳索;棕叶可用作防雨棚盖;花、果、棕根及叶基棕板可加工入药,主治金疮、疥癣、带崩、便血、痢疾等多种疾病;种子蜡皮则可提取出工业上使用的高熔点蜡;种仁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经磨粉后可作牲畜饲料;未开花的花苞还可作蔬菜食用。

树粉的冲泡过程,和藕粉是一样的,味道类似于藕粉,比藕粉多一点点青涩,放点白糖更好吃  先用凉开水将树粉,搅拌匀,在加入滚开水冲泡,不停搅拌,直到树粉变色,成糊状。


吃完树粉,我们的徒步旅程就要开始了,中缅边境41号界碑,徒步时间约一小时,全部为山路,基本靠近独龙江边,路较窄,部分路段坡陡,路边各种植物让你的眼睛应接不暇,我刚说很多你都没见过。好了 废话少说 出发


边境的民居,看了你就知道这里的村民条件还是很艰苦的,房屋基本为竹木结构,交通闭塞  这里的电力是依靠一种小型的水力发电机,在后面会给大家介绍。几乎没有看到可以大面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人们以种植、狩猎和采集为主,饮食习俗一般由所处自然环境及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的。独龙江中下游一带,种植有少量水稻,中上游一带以种植旱地作物、杂粮为主。独龙族的主食多以玉米、小米、稗、荞、青稞、马铃薯、芋头和黄豆为主,辅以少量稻米及野生动植物。 独龙族有日食两餐的习惯。早餐一般都是青稞炒面或烧烤洋芋。晚餐则以玉米 稻米或小米做成的饭为主,也用各种野块生植物的根磨成淀粉做成糕饼或粥食用。 独龙族民间仍然保留许多古朴的烹调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一种特制石板锅烙熟的石板粑粑。



这个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小型发电机,这样一部发电机约800元,可以供好几户人家使用,当然这里的村民家里也没有多少电器,基本的电灯泡,或者有一部14-17寸的电视机,还有一个影碟机,播放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曲子,但唱的歌词却听不懂,因为唱词是缅甸语



出发不久 就能看到这个瀑布,落差应该有上百米 相当壮观



终于到达目的地,咱们也出回国



这是靠近边界的唯一一户人家,左上方的大树下便是中缅边境41号界碑所在地。主人姓马,和木大叔是老表,老婆是缅甸人,因为缅甸也有独龙族,说独龙语,所以沟通没有障碍。主人很热情,拿出各种野味招待我们,返回的时候我们稍坐了一会。



这个就是我们来的路上看到的小型发电机,马大叔从县城进货来卖给缅甸人



篓子里装的棕榈树粉,是从缅甸进货来的,50斤一篓,他们要背着这些树粉走一小时山路,然后用摩托车运到乡里,卖给学校。
这也算是边境贸易吧,为了生计。本想稍上大叔一程,但大叔说还有5篓子,我们的车子实在承受不住,没能如愿.





走到这里我们的徒步旅程也结束了,告别木大叔后我们匆匆上路,如果时间再晚可能雪山上,路面暗冰会难走。
至此我们整个怒江之旅基本结束,接下来的两天时间要赶回丽江,再见 怒江!再见 独龙江!再见 这里善良的人们!



http://360.mafengwo.cn/travels/info.php?id=1100170#top


贡山县城到独龙江乡孔当
好啊,以后13军去喝阿萨姆奶茶方便多啦。。。
公路等级稍微低了点。。。
看看边境贸易,如果交通成本降低,中国过剩的生产力就增添了新的市场。很多资源也有更多的来源。

还是觉得铁路才是大容量高速度低成本的主力。公路只是先期拓荒。丽江到香格里拉的铁路施工期好像又延长了。。。
好帖,那个发电的俗称 小水电,中央台春节左右播的大凉山里很多人都用那个发电看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