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的“两岸统一”之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59:23
《冰与火之歌》里劳勃国王有一句话,“别让弑君成为习惯。”可是不幸的是,在历史中,弑君偏偏就是个很容易成为习惯的活动。就像很多禁忌一样,弑君的禁忌在被第一次打破之前看上去是绝对地神圣不可侵犯,一般人哪怕脑海中闪过弑君这个大不敬的想法都会汗流浃背,诚惶诚恐,害怕自己这邪恶的一闪念会被别人察觉到。但一旦禁忌被打破第一次,一刀下去,一了百了,原来什么国君的神授天命,全是屁话!只要迈过这道坎,弑君就从神圣的禁忌变成了一个顺手的工具而已。纵观历史,凡是弑君过一次的人,只要有机会和动机他们就还会弑第二次,弑第三次,辣种感觉,是根本停不下来的。所以很多国君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掉所有弑君之臣,哪怕他自己就是靠这些弑君之臣上位的。因为弑过一次君的臣子,就像是尝到过一次人肉的老虎,对国君是极为危险的。稍不合他意,他可能就会再次走上弑君之路。
而晋献公所在的家族,就是一个把弑君当做世袭事业来做,弑了六十多年君的专业弑君家族。弑君不仅早已成为习惯,而且已经深入骨髓,成为家族的本能冲动。那是根本停不下来的。做这个弑君成性的家族的国君,被弑的可能性有多大可想而知。
而以晋献公家族为主角的这场长达六十多年的马拉松弑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曲沃代翼”。晋国的历史,在这样的一场漫长残酷的内乱中拉开帷幕,似乎为这个国家的未来也蒙上了一层悲哀和不详的阴影。
说到这想起来在上期涨姿势科普的评论里,UP主也学到了新姿势,就是对春秋时代的姓和氏有了更准确的把握。春秋时代的姓和氏都主要只在宗庙祭祀中使用,标记着一个人在庞大的宗族中的位置。氏标记着你所属的那个宗族分支,比如由你衍生出了一个新的宗族分支的话,你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氏,并流传于子孙;姓则标记着你所属的宗族的总的主干和起源,把宗族的大量不同的“氏”的分支联系在一起。
我以前认识不准确的,就是我以为一个人是否能衍生新的宗族分支,由他的个人成就决定。实际上一个人是继承自己原属的分支还是开创新的分支,是由宗法制度规定的。
宗法制度规定嫡长子继承自己所属的那一支宗族,是这一支的“大宗”。所谓大宗,意思就是他在这一支宗族内起到主干的作用。而嫡长子以外的儿子,则会建立新的分支,这些分支称为“小宗”,要服从这一支内的大宗。
比如周天子的嫡长子,会继承姬姓宗族中周天子的这一脉,这一脉也是整个姬姓宗族的主干和“大宗”。而周天子的其他儿子被分封为诸侯,也就是建立了姬姓宗族的一批新分支,他们往往会得到新的氏,作为自己新建的分支的记号。他们都是“小宗”,侍奉周天子。
而在这样一个新分支的内部,诸侯的嫡长子会继承这个分支还有相应的“氏”,是这个分支内的主干和“大宗”;诸侯的其他儿子则会被分封为卿大夫(也就是我在上篇涨姿势里说的公族卿大夫),他们又建立了一批新的更低一级的分支,也获得新的氏,成为这位诸侯的这支宗族里的“小宗”,侍奉诸侯。
而所有这些使用不同的“氏”的分支,他们都有共同的姓“姬”,作为把他们维系为同一个大宗族的记号。
宗法制度,就是这样层层分封,从一个主干上不断分出分支,而每一个分支又不断分出更小的分支。宗族之树愈来愈繁茂,每个分支都以一个氏为标记,又同归于同一个姓的根源。由于这样的树状结构,主干和分支总是相对的,所以大宗和小宗也总是相对的。除了最大的“大宗”周天子之外,其他的分支都作为“小宗”侍奉自己的主干(比如诸侯作为小宗侍奉周天子),又作为“大宗”接受自己的分支的侍奉(比如诸侯作为大宗接受同族卿大夫的侍奉)。
我高中历史课上学习宗法制度,最大的疑惑就是每一代都这么源源不断地分封,从哪里找到足够的土地来建立如此多的诸侯国?如果大家还记得我在前两篇涨姿势里描绘的周朝的地图状态,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因为周朝大地还是非常空旷的,只散布着点状的城邑和隶属于城邑的井田自然村,而分封诸侯国不是封给他一大片土地,而只是封给他一个点状的城邑而已,一个城邑就是一个诸侯国。此外还可以直接封给受封者一些人口,让他到指定的区域建立一个新的城邑作为自己的封国。这也是周朝城邑总数量增加的重要方式。
但以上所说的,都是理想状态下的宗法制度。现实运行中的宗法制度是什么样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而宗法制度的一个非常不理想的运转范例,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曲沃代翼”。
让我们追溯一下晋国公族在整个周朝宗法制度中的坐标位置,帮大家复习一下刚才说的周朝宗法制度分封体系。
晋国的建立者是唐叔虞,他是周朝建立者周武王的幼子,也就是周朝第二代周天子周成王的弟弟。周成王继承了姬姓家族的大宗和主干,唐叔虞则被分封到了唐国(今天山西临汾一带),建立了姬姓家族的一个分支,这一分支的“氏”就是“唐”。后来唐国改称为晋国,姬姓家族的这一分支的“氏”可能也改成了“晋”,不过我对此其实不太有把握。
这一分支代代相传到了公元前780年,这一年仍是西周年间,周天子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公元前780年,晋国面临的还是一场——教科书般标准的叔侄夺位危机(即视感是不是特别强,宗族执政很大程度上就是几个同样的桥段在每一代循环上映一次)。多吃了几十年盐的叔叔先是赶跑了侄子自己成为国君,接着被侄子杀了个回马枪干掉了(白多吃那么多盐了),侄子当上国君,也就是晋文侯。在这个过程中晋文侯得到了自己弟弟很大的帮助,于是他把城邑“曲沃”分封给了弟弟作为采邑。
就这样,弟弟建立了姬姓家族晋国国君这一脉的又一个小分支,他用封地为氏,将这一分支的氏命名为“曲沃”。他也就被称为“曲沃桓叔”。曲沃氏作为晋国国君一脉晋氏(或者叫唐氏,我个人倾向于晋氏,就先这么定了吧)的分支,作为小宗侍奉着晋氏大宗。
当时晋国的都城是翼城,因此晋氏大宗又被称为翼城大宗。
曲沃桓叔把自己的采邑曲沃经营的很有实力,很得曲沃城邑的国人的支持。前面说过,国人拥有参与本城邑政治事务的权力,曲沃国人的支持使得曲沃小宗后来可以大胆行动。
曲沃桓叔在曲沃城经营了三十年后,他大哥晋文侯死了。
大家猜猜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没错,又是一场——教科书般标准的叔侄夺位危机。曲沃桓叔干掉了自己的小侄子晋伯,但接下来的故事走向就偏离了教科书:翼城的国人拒绝接受曲沃桓叔为晋国国君。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周朝城邑国人对政治的巨大影响力。
得不到翼城国人的支持,曲沃桓叔到死也没能成为晋国的国君。
而“曲沃代翼”的故事,也走向了一个非常之诡异的局面。
曲沃小宗家族分支,继承了曲沃桓叔弑君篡权的理想,不当上晋国国君决不罢休。他们弑君屡屡成功(不愧是弑君世家),成为晋国国君的努力却屡屡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第一是翼城国人的坚决反对。首都人心高气傲,坚决不向外地佬低头。第二则是外因,当时是东周的初年,周天子还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而晋国的南边,就是一个忠于周天子的诸侯强国——虢国。前面说过,晋国兴起于今天的临汾市,位于平行四边形山西省的西南角,正在黄河“几”字弯的位置,在南北流向黄河河段的东岸和拐弯后东西流向黄河河段的北岸。
而虢国在今天三门峡市的位置,就在黄河“几”字弯拐为东西流向后的黄河南岸,正好封死了晋国南下中原的道路,扼住了晋国咽喉。晋国真正走向崛起,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假虞灭虢”,吞并了虢国。但那是晋献公的事迹了,在“曲沃代翼”阶段,周天子几次号召以虢国为主力的诸侯联军干涉晋国内乱,使得曲沃小宗几次在国君位置唾手可得的时候功败垂成。
曲沃桓叔传位给儿子曲沃庄伯,曲沃庄伯又传位给儿子曲沃武公,历时三代的弑君专业户前前后后一共弑了五位晋国国君,还驱逐了一位,但每次都因为翼城国人的反对和周天子的干涉而与国君之位失之交臂。
就这样,晋国的国政陷入了一个最最诡异的局面。在一共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晋国国境内有一支最明目张胆的叛军,可是国君却无法讨伐这支叛军,而叛军也不满足于宣布独立建立“曲沃国”,而坚持曲沃是晋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当就一定当晋国的国君。
从国君无法讨伐来看,曲沃城的实力应该已经超过了翼城。就像我在上一篇涨姿势中说的,诸侯国的国君,某种意义上就只是都城城邦的国君而已。如果某个外地城邑实力超过了都城,而城邑领主又叛乱的话,国君的平叛战争其实就更接近于两个城邦间的战争,国君一方并没有压倒性优势。
春秋时代弑君篡权很多,却大部分都是宫廷政变,发生在都城内部。像“曲沃代翼”这样典型的以地方城邑对抗中央城邑,通过内战方式夺取政权,还是相当少的。也是展示春秋时都城城邑和外地城邑关系的绝好例子。
总之,陷入了诡异和尴尬局面的晋国,翼城大宗对曲沃小宗望洋兴叹,而曲沃小宗则把国君的人头当成了QQ农场里的菜,隔三差五就出动来收一次国君的人头(隔三差五有点夸张)。
可以偷别人QQ农场里的菜容易,把别人的QQ农场完全变成自己的却很难。曲沃小宗只差一步之遥却总是因为翼城国人的反对和周天子的干涉而得不到晋国国君之位,也是非常苦闷的。
最后一直到公元前678年,曲沃桓叔被分封于曲沃建立曲沃小宗整整百年之后,曲沃桓叔的孙子——曲沃武公在收了家族史上第五颗国君人头之后,终于成功篡夺了晋国国君之位。这次篡位成功的原因,在于曲沃武公终于等到了一个贪婪而软弱的周天子周僖王,曲沃武公通过贿赂周僖王避免了周天子干涉的外因,而骄傲的首都人翼城国人在折腾了六十年之后终于彻底听天由命,爱谁谁,我们是再也折腾不动了。排除两大阻碍之后,曲沃武公终于成为晋国国君,完成了“曲沃氏”这支专注弑君六十年的家族分支的夙愿。
根据我在上一篇涨姿势的评论里探讨的结果,曲沃氏在夺取了晋国国君之位后,仍然应该是用“曲沃”作为自己这支家族分支的标记的。只不过,他们成为了晋国的主人,也就自然成为了由当年的唐叔虞分化出来的所有家族分支的主干,也就是晋国的“大宗”。
这个过程,就被后世称为“曲沃代翼”。
“小宗”可以用暴力成为“大宗”,标志着宗法制度的沦丧,也暴露了宗法制度的根本弊端。这个弊端我在上一篇涨姿势中概括为“国政失灵”,清官难断家务事,宗族内部的人情永远是理不顺的,不能作为国政的基础。
实际上这种弊端还能阐述的更详细,不过UP准备把这个内容留到下一篇来说~
曲沃武公篡位成功后过了短短两年就去世了,可能是因为失去了人生目标和动力吧。他临死前终于把自己称号里的“曲沃”换成了“晋”,他被后世称作晋武公。
偷国君QQ农场里的菜偷了整整六十年之后,曲沃小宗终于成功地把国君QQ号盗了,从今往后他们就是国君了。曲沃氏家族分支为了篡位理想,前仆后继,父子相传,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其实对晋国国人来说,这也是个可喜可贺的事,因为国家动荡和内乱终于结束了。虽然小宗取代大宗与宗法制度不合,但普通人真正在意的其实不是宗庙祭祀中的宏大礼仪,而只是平凡安稳的生活罢了。
当然,国家动荡内乱本来就是曲沃小宗挑起的,现在曲沃小宗实现自己目的之后结束内乱,却反而要国人感恩戴德,当然不怎么公平,不符合“历史正义”。但和平凡安稳的生活比起来,什么“历史正义”,其实也根本就不是普通人在意的范畴。
更何况,曲沃小宗最终为晋国贡献了一批最优秀的国君,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能搞定这么多国当然还是因为每个国都其实只是一个城邑城邦而已,像后世战国那样的大国就算秦始皇能吞下六个也是极限了),晋文公更是南击雄楚,咆哮中原;强晋两百年煌煌霸业,曲沃小宗并没有辜负晋国。
可是在曲沃武公(晋武公)刚刚逝世的时候,即位的晋武公之子,晋献公诡诸(名)面临的却是最险恶的局面。
前面说过,宗法制度就是家族的每个分支都会再分出新的分支,宗族树抽枝发芽欣欣向荣,曲沃氏也不例外。曲沃桓叔和曲沃庄伯都有多个儿子,这些儿子也都开创了曲沃氏新的分支,也就是曲沃氏内的小宗。晋献公继位的时候,就是这些同属曲沃氏的族人组成了晋国的公族。
这些公族族人中有不少论辈分是晋献公的叔叔和叔祖,他们看着王位上的年轻人,弑君篡位的冲动又开始蠢蠢欲动。曲沃小宗可以取代翼城大宗执掌晋国,我的这支小宗为什么不能取代现在的曲沃大宗,执掌晋国?
事实上,如果没有得到解决,晋国公族的这种夺权篡位,大宗小宗相互倾轧的冲动必然会在未来的每一代都循环爆发,这就是“曲沃代翼”曲沃氏弑君篡位得国不正的代价。而这种周期发作的篡权内乱必然会最终摧毁晋国。而这种周期发作的“胃溃疡”般的内乱又是极难根治的,医治晋国“胃溃疡”的重担就落到了晋献公诡诸的肩上。
对晋国的“胃溃疡”,诡诸主治医师给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案:把胃切掉,胃溃疡什么的,不就没了嘛?
这就是晋献公诡诸的做事风格,让人五体投地。
UP今天有点累了,就先写到这里。准备的东西没写完,明天晚上争取再更新一次,把今天的量补全!
晋献公用自己生猛的治疗方案根治了晋国的胃溃疡,这个治疗方案的副作用又是什么?晋献公终究没能让晋国摆脱几十年一轮内乱的诅咒,我们能否探究这诅咒的原因?
且听下回分解!


评论:

这么比的话,大陆就是曲沃小宗,弯弯则是翼城大宗
1.曲沃小宗是弑君者,大陆则是匪区
2.翼城大宗是晋国正统,弯弯是中华正统
3.曲沃小宗实力碾压晋国大宗,六十年来却始终不能根除晋国大宗
大陆实力完爆弯弯,却不得不一直看着弯弯正统自居
4,曲沃小宗不能灭掉翼城大宗,内因是翼城国人反对,外因是周天子干涉
大陆不能灭掉弯弯,内因是弯弯民众“绝不从贼”就是要饿死
外因是美国干涉
5.曲沃小宗最后还是灭掉了翼城大宗,因为周天子越来越怂,最后被曲沃武公的金钱收买把翼城大宗卖了
而翼城国人最后也实在折腾不动了
现在美国也越来越怂,被哔的金蛋攻势收买的可能性怎么看都越来越大
弯弯民众越折腾越欢,不过再折腾下去就真饿死了,估计也就折腾不动了
难道说。。

http://www.acfun.tv/a/ac1105611《冰与火之歌》里劳勃国王有一句话,“别让弑君成为习惯。”可是不幸的是,在历史中,弑君偏偏就是个很容易成为习惯的活动。就像很多禁忌一样,弑君的禁忌在被第一次打破之前看上去是绝对地神圣不可侵犯,一般人哪怕脑海中闪过弑君这个大不敬的想法都会汗流浃背,诚惶诚恐,害怕自己这邪恶的一闪念会被别人察觉到。但一旦禁忌被打破第一次,一刀下去,一了百了,原来什么国君的神授天命,全是屁话!只要迈过这道坎,弑君就从神圣的禁忌变成了一个顺手的工具而已。纵观历史,凡是弑君过一次的人,只要有机会和动机他们就还会弑第二次,弑第三次,辣种感觉,是根本停不下来的。所以很多国君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掉所有弑君之臣,哪怕他自己就是靠这些弑君之臣上位的。因为弑过一次君的臣子,就像是尝到过一次人肉的老虎,对国君是极为危险的。稍不合他意,他可能就会再次走上弑君之路。
而晋献公所在的家族,就是一个把弑君当做世袭事业来做,弑了六十多年君的专业弑君家族。弑君不仅早已成为习惯,而且已经深入骨髓,成为家族的本能冲动。那是根本停不下来的。做这个弑君成性的家族的国君,被弑的可能性有多大可想而知。
而以晋献公家族为主角的这场长达六十多年的马拉松弑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曲沃代翼”。晋国的历史,在这样的一场漫长残酷的内乱中拉开帷幕,似乎为这个国家的未来也蒙上了一层悲哀和不详的阴影。
说到这想起来在上期涨姿势科普的评论里,UP主也学到了新姿势,就是对春秋时代的姓和氏有了更准确的把握。春秋时代的姓和氏都主要只在宗庙祭祀中使用,标记着一个人在庞大的宗族中的位置。氏标记着你所属的那个宗族分支,比如由你衍生出了一个新的宗族分支的话,你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氏,并流传于子孙;姓则标记着你所属的宗族的总的主干和起源,把宗族的大量不同的“氏”的分支联系在一起。
我以前认识不准确的,就是我以为一个人是否能衍生新的宗族分支,由他的个人成就决定。实际上一个人是继承自己原属的分支还是开创新的分支,是由宗法制度规定的。
宗法制度规定嫡长子继承自己所属的那一支宗族,是这一支的“大宗”。所谓大宗,意思就是他在这一支宗族内起到主干的作用。而嫡长子以外的儿子,则会建立新的分支,这些分支称为“小宗”,要服从这一支内的大宗。
比如周天子的嫡长子,会继承姬姓宗族中周天子的这一脉,这一脉也是整个姬姓宗族的主干和“大宗”。而周天子的其他儿子被分封为诸侯,也就是建立了姬姓宗族的一批新分支,他们往往会得到新的氏,作为自己新建的分支的记号。他们都是“小宗”,侍奉周天子。
而在这样一个新分支的内部,诸侯的嫡长子会继承这个分支还有相应的“氏”,是这个分支内的主干和“大宗”;诸侯的其他儿子则会被分封为卿大夫(也就是我在上篇涨姿势里说的公族卿大夫),他们又建立了一批新的更低一级的分支,也获得新的氏,成为这位诸侯的这支宗族里的“小宗”,侍奉诸侯。
而所有这些使用不同的“氏”的分支,他们都有共同的姓“姬”,作为把他们维系为同一个大宗族的记号。
宗法制度,就是这样层层分封,从一个主干上不断分出分支,而每一个分支又不断分出更小的分支。宗族之树愈来愈繁茂,每个分支都以一个氏为标记,又同归于同一个姓的根源。由于这样的树状结构,主干和分支总是相对的,所以大宗和小宗也总是相对的。除了最大的“大宗”周天子之外,其他的分支都作为“小宗”侍奉自己的主干(比如诸侯作为小宗侍奉周天子),又作为“大宗”接受自己的分支的侍奉(比如诸侯作为大宗接受同族卿大夫的侍奉)。
我高中历史课上学习宗法制度,最大的疑惑就是每一代都这么源源不断地分封,从哪里找到足够的土地来建立如此多的诸侯国?如果大家还记得我在前两篇涨姿势里描绘的周朝的地图状态,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因为周朝大地还是非常空旷的,只散布着点状的城邑和隶属于城邑的井田自然村,而分封诸侯国不是封给他一大片土地,而只是封给他一个点状的城邑而已,一个城邑就是一个诸侯国。此外还可以直接封给受封者一些人口,让他到指定的区域建立一个新的城邑作为自己的封国。这也是周朝城邑总数量增加的重要方式。
但以上所说的,都是理想状态下的宗法制度。现实运行中的宗法制度是什么样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而宗法制度的一个非常不理想的运转范例,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曲沃代翼”。
让我们追溯一下晋国公族在整个周朝宗法制度中的坐标位置,帮大家复习一下刚才说的周朝宗法制度分封体系。
晋国的建立者是唐叔虞,他是周朝建立者周武王的幼子,也就是周朝第二代周天子周成王的弟弟。周成王继承了姬姓家族的大宗和主干,唐叔虞则被分封到了唐国(今天山西临汾一带),建立了姬姓家族的一个分支,这一分支的“氏”就是“唐”。后来唐国改称为晋国,姬姓家族的这一分支的“氏”可能也改成了“晋”,不过我对此其实不太有把握。
这一分支代代相传到了公元前780年,这一年仍是西周年间,周天子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公元前780年,晋国面临的还是一场——教科书般标准的叔侄夺位危机(即视感是不是特别强,宗族执政很大程度上就是几个同样的桥段在每一代循环上映一次)。多吃了几十年盐的叔叔先是赶跑了侄子自己成为国君,接着被侄子杀了个回马枪干掉了(白多吃那么多盐了),侄子当上国君,也就是晋文侯。在这个过程中晋文侯得到了自己弟弟很大的帮助,于是他把城邑“曲沃”分封给了弟弟作为采邑。
就这样,弟弟建立了姬姓家族晋国国君这一脉的又一个小分支,他用封地为氏,将这一分支的氏命名为“曲沃”。他也就被称为“曲沃桓叔”。曲沃氏作为晋国国君一脉晋氏(或者叫唐氏,我个人倾向于晋氏,就先这么定了吧)的分支,作为小宗侍奉着晋氏大宗。
当时晋国的都城是翼城,因此晋氏大宗又被称为翼城大宗。
曲沃桓叔把自己的采邑曲沃经营的很有实力,很得曲沃城邑的国人的支持。前面说过,国人拥有参与本城邑政治事务的权力,曲沃国人的支持使得曲沃小宗后来可以大胆行动。
曲沃桓叔在曲沃城经营了三十年后,他大哥晋文侯死了。
大家猜猜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没错,又是一场——教科书般标准的叔侄夺位危机。曲沃桓叔干掉了自己的小侄子晋伯,但接下来的故事走向就偏离了教科书:翼城的国人拒绝接受曲沃桓叔为晋国国君。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周朝城邑国人对政治的巨大影响力。
得不到翼城国人的支持,曲沃桓叔到死也没能成为晋国的国君。
而“曲沃代翼”的故事,也走向了一个非常之诡异的局面。
曲沃小宗家族分支,继承了曲沃桓叔弑君篡权的理想,不当上晋国国君决不罢休。他们弑君屡屡成功(不愧是弑君世家),成为晋国国君的努力却屡屡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第一是翼城国人的坚决反对。首都人心高气傲,坚决不向外地佬低头。第二则是外因,当时是东周的初年,周天子还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而晋国的南边,就是一个忠于周天子的诸侯强国——虢国。前面说过,晋国兴起于今天的临汾市,位于平行四边形山西省的西南角,正在黄河“几”字弯的位置,在南北流向黄河河段的东岸和拐弯后东西流向黄河河段的北岸。
而虢国在今天三门峡市的位置,就在黄河“几”字弯拐为东西流向后的黄河南岸,正好封死了晋国南下中原的道路,扼住了晋国咽喉。晋国真正走向崛起,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假虞灭虢”,吞并了虢国。但那是晋献公的事迹了,在“曲沃代翼”阶段,周天子几次号召以虢国为主力的诸侯联军干涉晋国内乱,使得曲沃小宗几次在国君位置唾手可得的时候功败垂成。
曲沃桓叔传位给儿子曲沃庄伯,曲沃庄伯又传位给儿子曲沃武公,历时三代的弑君专业户前前后后一共弑了五位晋国国君,还驱逐了一位,但每次都因为翼城国人的反对和周天子的干涉而与国君之位失之交臂。
就这样,晋国的国政陷入了一个最最诡异的局面。在一共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晋国国境内有一支最明目张胆的叛军,可是国君却无法讨伐这支叛军,而叛军也不满足于宣布独立建立“曲沃国”,而坚持曲沃是晋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当就一定当晋国的国君。
从国君无法讨伐来看,曲沃城的实力应该已经超过了翼城。就像我在上一篇涨姿势中说的,诸侯国的国君,某种意义上就只是都城城邦的国君而已。如果某个外地城邑实力超过了都城,而城邑领主又叛乱的话,国君的平叛战争其实就更接近于两个城邦间的战争,国君一方并没有压倒性优势。
春秋时代弑君篡权很多,却大部分都是宫廷政变,发生在都城内部。像“曲沃代翼”这样典型的以地方城邑对抗中央城邑,通过内战方式夺取政权,还是相当少的。也是展示春秋时都城城邑和外地城邑关系的绝好例子。
总之,陷入了诡异和尴尬局面的晋国,翼城大宗对曲沃小宗望洋兴叹,而曲沃小宗则把国君的人头当成了QQ农场里的菜,隔三差五就出动来收一次国君的人头(隔三差五有点夸张)。
可以偷别人QQ农场里的菜容易,把别人的QQ农场完全变成自己的却很难。曲沃小宗只差一步之遥却总是因为翼城国人的反对和周天子的干涉而得不到晋国国君之位,也是非常苦闷的。
最后一直到公元前678年,曲沃桓叔被分封于曲沃建立曲沃小宗整整百年之后,曲沃桓叔的孙子——曲沃武公在收了家族史上第五颗国君人头之后,终于成功篡夺了晋国国君之位。这次篡位成功的原因,在于曲沃武公终于等到了一个贪婪而软弱的周天子周僖王,曲沃武公通过贿赂周僖王避免了周天子干涉的外因,而骄傲的首都人翼城国人在折腾了六十年之后终于彻底听天由命,爱谁谁,我们是再也折腾不动了。排除两大阻碍之后,曲沃武公终于成为晋国国君,完成了“曲沃氏”这支专注弑君六十年的家族分支的夙愿。
根据我在上一篇涨姿势的评论里探讨的结果,曲沃氏在夺取了晋国国君之位后,仍然应该是用“曲沃”作为自己这支家族分支的标记的。只不过,他们成为了晋国的主人,也就自然成为了由当年的唐叔虞分化出来的所有家族分支的主干,也就是晋国的“大宗”。
这个过程,就被后世称为“曲沃代翼”。
“小宗”可以用暴力成为“大宗”,标志着宗法制度的沦丧,也暴露了宗法制度的根本弊端。这个弊端我在上一篇涨姿势中概括为“国政失灵”,清官难断家务事,宗族内部的人情永远是理不顺的,不能作为国政的基础。
实际上这种弊端还能阐述的更详细,不过UP准备把这个内容留到下一篇来说~
曲沃武公篡位成功后过了短短两年就去世了,可能是因为失去了人生目标和动力吧。他临死前终于把自己称号里的“曲沃”换成了“晋”,他被后世称作晋武公。
偷国君QQ农场里的菜偷了整整六十年之后,曲沃小宗终于成功地把国君QQ号盗了,从今往后他们就是国君了。曲沃氏家族分支为了篡位理想,前仆后继,父子相传,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其实对晋国国人来说,这也是个可喜可贺的事,因为国家动荡和内乱终于结束了。虽然小宗取代大宗与宗法制度不合,但普通人真正在意的其实不是宗庙祭祀中的宏大礼仪,而只是平凡安稳的生活罢了。
当然,国家动荡内乱本来就是曲沃小宗挑起的,现在曲沃小宗实现自己目的之后结束内乱,却反而要国人感恩戴德,当然不怎么公平,不符合“历史正义”。但和平凡安稳的生活比起来,什么“历史正义”,其实也根本就不是普通人在意的范畴。
更何况,曲沃小宗最终为晋国贡献了一批最优秀的国君,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能搞定这么多国当然还是因为每个国都其实只是一个城邑城邦而已,像后世战国那样的大国就算秦始皇能吞下六个也是极限了),晋文公更是南击雄楚,咆哮中原;强晋两百年煌煌霸业,曲沃小宗并没有辜负晋国。
可是在曲沃武公(晋武公)刚刚逝世的时候,即位的晋武公之子,晋献公诡诸(名)面临的却是最险恶的局面。
前面说过,宗法制度就是家族的每个分支都会再分出新的分支,宗族树抽枝发芽欣欣向荣,曲沃氏也不例外。曲沃桓叔和曲沃庄伯都有多个儿子,这些儿子也都开创了曲沃氏新的分支,也就是曲沃氏内的小宗。晋献公继位的时候,就是这些同属曲沃氏的族人组成了晋国的公族。
这些公族族人中有不少论辈分是晋献公的叔叔和叔祖,他们看着王位上的年轻人,弑君篡位的冲动又开始蠢蠢欲动。曲沃小宗可以取代翼城大宗执掌晋国,我的这支小宗为什么不能取代现在的曲沃大宗,执掌晋国?
事实上,如果没有得到解决,晋国公族的这种夺权篡位,大宗小宗相互倾轧的冲动必然会在未来的每一代都循环爆发,这就是“曲沃代翼”曲沃氏弑君篡位得国不正的代价。而这种周期发作的篡权内乱必然会最终摧毁晋国。而这种周期发作的“胃溃疡”般的内乱又是极难根治的,医治晋国“胃溃疡”的重担就落到了晋献公诡诸的肩上。
对晋国的“胃溃疡”,诡诸主治医师给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案:把胃切掉,胃溃疡什么的,不就没了嘛?
这就是晋献公诡诸的做事风格,让人五体投地。
UP今天有点累了,就先写到这里。准备的东西没写完,明天晚上争取再更新一次,把今天的量补全!
晋献公用自己生猛的治疗方案根治了晋国的胃溃疡,这个治疗方案的副作用又是什么?晋献公终究没能让晋国摆脱几十年一轮内乱的诅咒,我们能否探究这诅咒的原因?
且听下回分解!


评论:

这么比的话,大陆就是曲沃小宗,弯弯则是翼城大宗
1.曲沃小宗是弑君者,大陆则是匪区
2.翼城大宗是晋国正统,弯弯是中华正统
3.曲沃小宗实力碾压晋国大宗,六十年来却始终不能根除晋国大宗
大陆实力完爆弯弯,却不得不一直看着弯弯正统自居
4,曲沃小宗不能灭掉翼城大宗,内因是翼城国人反对,外因是周天子干涉
大陆不能灭掉弯弯,内因是弯弯民众“绝不从贼”就是要饿死
外因是美国干涉
5.曲沃小宗最后还是灭掉了翼城大宗,因为周天子越来越怂,最后被曲沃武公的金钱收买把翼城大宗卖了
而翼城国人最后也实在折腾不动了
现在美国也越来越怂,被哔的金蛋攻势收买的可能性怎么看都越来越大
弯弯民众越折腾越欢,不过再折腾下去就真饿死了,估计也就折腾不动了
难道说。。

http://www.acfun.tv/a/ac1105611
汉奸们总用“中国人奴性最强”来给自己遮羞,可是看看历史,有哪个国家弑君篡位、改朝换代能和中国相比。
其实呢,全世界都差不多,只要历史长一点的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改朝换代,分裂统一。古罗马的皇帝也一样被自己人砍杀,英格兰的国王一样上断头台。
靠  这种篡位说  汗一个
链接竟然是A站啊。多谢楼主让我长知识了另外虢国有点像像现在的脚盆。台海一旦有事鬼子肯定要插一脚
国党余孽 ,辱 我华夏者是也,杀之不为过。我巍巍华夏,不曾有这样们的正统,杀!
立论不稳,全篇胡言
由评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本朝武公将最终夺得大宗,献公最终将公室小宗屠戮殆尽,献公宠幸骊姬而杀太子申生,诸公子流亡。十九年后公子重耳回国继位是为文公。文公为时世界五霸之一。由于文公是依靠家臣而创立霸业的,故即位后开始了家臣轮流执政,并逐渐形成了智氏、中行氏、丐氏、荀氏、赵氏、魏氏、韩氏等并立的局面。又过了百多年赵、魏、韩灭诸氏分别立国,本朝历史完。请根据历史进程自行对号入座
可笑所以哈哈 发表于 2014-3-30 13:21
由评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本朝武公将最终夺得大宗,献公最终将公室小宗屠戮殆尽,献公宠幸骊姬而杀太子申生 ...
这后面的进程怎么对号入座……
这后面的进程怎么对号入座……
这可是两百多年的事啊,咱们就一代代看呗。让你第十代孙子将来烧纸给你,你不就知道了吗?
可笑所以哈哈 发表于 2014-3-30 13:37
这可是两百多年的事啊,咱们就一代代看呗。让你第十代孙子将来烧纸给你,你不就知道了吗?
惭愧   我家不烧纸
惭愧   我家不烧纸
要不你就别不关心几百年后的事了呗。实在想关系的话,貌似有种灵媒的职业,就和以前的巫觋也就是跳大神的差不多,据说可和亡灵对话,你几百年后可以试试。
可笑所以哈哈 发表于 2014-3-30 13:49
要不你就别不关心几百年后的事了呗。实在想关系的话,貌似有种灵媒的职业,就和以前的巫觋也就是跳大神的 ...
好   祝我长寿
WW还是中华正统???
笑死了~
WW折腾了六十多年???
除了蒋公还有点志气外,其他的是嘴炮了这么久么。
敬告那些说WW是中华正统的人一句话,我堂堂中华,没有那么软的脊梁。
正统到躲在小岛上了~ 这两岸体量完全不可比,牵强附会了
gzlq 发表于 2014-3-30 14:07
正统到躲在小岛上了~ 这两岸体量完全不可比,牵强附会了
台湾是亚洲四小龙的时,我们是空有体量而已,军事经济都不如人家。实力拉开巨大差距也不过就近10年的事情
张雨延 发表于 2014-3-30 14:02
WW还是中华正统???
笑死了~
WW折腾了六十多年???
ww好歹也算是前朝合法政府的残留物,这一点还是要客观看待,当然正统性来说是无法跟当年的翼城大宗相比,但处境基本是一样的
我有知识我自豪 发表于 2014-3-30 14:20
台湾是亚洲四小龙的时,我们是空有体量而已,军事经济都不如人家。实力拉开巨大差距也不过就近10年的事情
军事经济哪是那么算的?
WW自诩为中华正统,可笑的是,他们那个小岛上出过什么?
出过放弃优渥生活毅然回国的三钱么?出过零下几十度冰天雪地中毅然不动的长津湖的英雄么?对外打过战争么?有袁农平这样的中华脊梁么?
中华文化,不是什么文章中酸腐滥词,是吐鲁番的葡萄,重庆的火锅,四川的变脸,陕西的信天游,北京的京腔等等集合在一起都无法系统描述的文化,如此,WW也敢称正统?
抱歉可能情绪有点激动,主要是最近看见岛上那遍地绿毛,再想想以前果粉们吹的中华正统,气就不打一处来
张雨延 发表于 2014-3-30 14:44
军事经济哪是那么算的?
WW自诩为中华正统,可笑的是,他们那个小岛上出过什么?
出过放弃优渥生活毅然 ...
仅就体量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