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此次Inmarsat追踪MH370的多普勒效应定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45:37


1、首先说说多普勒效应在卫星上的应用历史:

其实多普勒效应恰恰是1958年启动的全球第一代导航卫星系统——美国海军的秘密项目“子午仪”的导航定位工作原理。子午仪系统有6颗卫星,那个时代的导航定位终端设备也叫多普勒接收机,原理就是采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对卫星信号进行接收和定位。卫星多普勒定位具有经济、快速、精度较高、不受天气和时间限制等优点,所以70年代以后很快开始推广,西沙群岛的大地测量基准联测,是我国应用卫星多普勒定位技术的先例,后来80年代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联合测设的全国卫星多普勒大地网,对国家边境线进行了第一次高精度测绘工作。前苏联在1965年启动了自己的多普勒卫星定位系统,就是12颗卫星组成CICADA星座。
虽然多普勒卫星系统将导航和定位技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由于该系统卫星数目较少(6-12颗工作卫星),运行高度较低(平均约为1000km),从地面站观测到卫星的时间间隔也较长(平均约1.5小时),无法进行全球性的实时连续导航定位服务。从大地测量学来看,由于它的定位速度慢(测站平均观测1~2天),精度较低(单点定位精度3~5m,相对定位精度约为1m),因此,该系统在大地测量学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并不能满足实时连续导航定位提供三维坐标的需求。所以到了1996年美国“子午仪”卫星系统退出了历史舞台,交棒给了GPS系统。


2、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教科书上是这么说的:“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 (蓝移blue shift);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 (红移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下面这三个图能很简单直观的说明一下:




我的理解是,因为波音飞机的机翼上有根天线,这根天线的作用是在应答系统关闭的情况下,仍然每隔一个小时向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也就是向英国运营商Inmarsat(这里强调,我国也拥有该公司股份),发送PING信号,但是这个PING信号,只能说飞机还在运作,例如还在飞或者在地面滑行,但是PING信号只有很简单的飞机状态参数,根本没有位置信息。不过呢,因为MH370作为一个PING发布的波源,和卫星(观察者)之间是存在行对运动的,所以卫星是可以通过MH370连续的PING,来发现其中频率的变化,也就是运用多普勒效应。一般这种原理多用在气象雷达卫星的多普勒仪上,用来预测和判断台风的位置。通过公开的信息,Inmarsat的工程师用一颗8号当天在印度洋区域值班的同步地球卫星(Inmarsat-3 F1、东经64.5度、首颗第三代国际海事卫星、1996年发射)收到的MH370的ping信号,来判断其飞行方向。就像CNN那个节目里的专家介绍的,工程师们以十亿分之一秒为单位,通过飞机和卫星的远近态势变化,来观察信号是压缩还是扩张。
据分析,3月8日凌晨2点11分,飞机发送第一次ping信号。随后,飞机先距离卫星越来越近,又维持了一段时间与卫星距离不变的飞行,最后向距离卫星越来越远的方向飞去。工程师正是用这样的方式排除了此前关于“北线”假设的可能性。这种科学分析手段从现在来看推算飞机位置是可靠的。






1、首先说说多普勒效应在卫星上的应用历史:

其实多普勒效应恰恰是1958年启动的全球第一代导航卫星系统——美国海军的秘密项目“子午仪”的导航定位工作原理。子午仪系统有6颗卫星,那个时代的导航定位终端设备也叫多普勒接收机,原理就是采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对卫星信号进行接收和定位。卫星多普勒定位具有经济、快速、精度较高、不受天气和时间限制等优点,所以70年代以后很快开始推广,西沙群岛的大地测量基准联测,是我国应用卫星多普勒定位技术的先例,后来80年代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联合测设的全国卫星多普勒大地网,对国家边境线进行了第一次高精度测绘工作。前苏联在1965年启动了自己的多普勒卫星定位系统,就是12颗卫星组成CICADA星座。
虽然多普勒卫星系统将导航和定位技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由于该系统卫星数目较少(6-12颗工作卫星),运行高度较低(平均约为1000km),从地面站观测到卫星的时间间隔也较长(平均约1.5小时),无法进行全球性的实时连续导航定位服务。从大地测量学来看,由于它的定位速度慢(测站平均观测1~2天),精度较低(单点定位精度3~5m,相对定位精度约为1m),因此,该系统在大地测量学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并不能满足实时连续导航定位提供三维坐标的需求。所以到了1996年美国“子午仪”卫星系统退出了历史舞台,交棒给了GPS系统。


2、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教科书上是这么说的:“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 (蓝移blue shift);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 (红移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下面这三个图能很简单直观的说明一下:

8cb1cb1349540923dca2cd769258d109b2de9c82d05851d2.jpg (44.17 KB, 下载次数: 1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3-27 23:36 上传


fd039245d688d43fa98738fa7d1ed21b0ff41bd5ad6e03b7.jpg (57.06 KB, 下载次数: 1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3-27 23:37 上传


0b55b319ebc4b7451fac1e1ecffc1e178b82b9014a9035c1.jpg (46.69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3-27 23:37 上传



我的理解是,因为波音飞机的机翼上有根天线,这根天线的作用是在应答系统关闭的情况下,仍然每隔一个小时向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也就是向英国运营商Inmarsat(这里强调,我国也拥有该公司股份),发送PING信号,但是这个PING信号,只能说飞机还在运作,例如还在飞或者在地面滑行,但是PING信号只有很简单的飞机状态参数,根本没有位置信息。不过呢,因为MH370作为一个PING发布的波源,和卫星(观察者)之间是存在行对运动的,所以卫星是可以通过MH370连续的PING,来发现其中频率的变化,也就是运用多普勒效应。一般这种原理多用在气象雷达卫星的多普勒仪上,用来预测和判断台风的位置。通过公开的信息,Inmarsat的工程师用一颗8号当天在印度洋区域值班的同步地球卫星(Inmarsat-3 F1、东经64.5度、首颗第三代国际海事卫星、1996年发射)收到的MH370的ping信号,来判断其飞行方向。就像CNN那个节目里的专家介绍的,工程师们以十亿分之一秒为单位,通过飞机和卫星的远近态势变化,来观察信号是压缩还是扩张。
据分析,3月8日凌晨2点11分,飞机发送第一次ping信号。随后,飞机先距离卫星越来越近,又维持了一段时间与卫星距离不变的飞行,最后向距离卫星越来越远的方向飞去。工程师正是用这样的方式排除了此前关于“北线”假设的可能性。这种科学分析手段从现在来看推算飞机位置是可靠的。




向西北飞,也可以有类似的多普勒效应
lnm 发表于 2014-3-28 02:34
向西北飞,也可以有类似的多普勒效应
向西北中国边境方向飞的话,多普勒效应显示应该是越来越远吧?


我就觉得这个所谓“多普勒”有问题,道理很简单,要多普勒分析就要记录波谱,我不明白卫星用那么高频率的通讯还要实时记录这些信息载波的波谱,这需要增加多少数据量?!
所以我还是认为西方在很多机载设备上留有后门,定时向他们报告XYZ,西方知道飞机确切的轨迹,但无法直说。所谓多普勒只是个借口。

我就觉得这个所谓“多普勒”有问题,道理很简单,要多普勒分析就要记录波谱,我不明白卫星用那么高频率的通讯还要实时记录这些信息载波的波谱,这需要增加多少数据量?!
所以我还是认为西方在很多机载设备上留有后门,定时向他们报告XYZ,西方知道飞机确切的轨迹,但无法直说。所谓多普勒只是个借口。


指正楼主一点“……卫星是可以通过MH370连续的PING,来发现其中频率的变化……”,卫星实际没做这件事情,卫星上的转发器仅是转发飞机的原始信号,真正发现频率变化的是卫星地面站。

一般数字通信都会事先约定好通信频率,然后由于无线信号收发双方的频率基准不可能完全一致,并且由于移动通信有多普勒效应的存在,在接收机端会用DSP或PLL锁相环器件对信号进行锁频,频率偏差frequency offset就是DSP或PLL锁相环工作的一个参数,通过加减这个参数让接受机端能消除与发射机端频率基准的差异以及多普勒效应带来的频率偏差。

指正楼主一点“……卫星是可以通过MH370连续的PING,来发现其中频率的变化……”,卫星实际没做这件事情,卫星上的转发器仅是转发飞机的原始信号,真正发现频率变化的是卫星地面站。

一般数字通信都会事先约定好通信频率,然后由于无线信号收发双方的频率基准不可能完全一致,并且由于移动通信有多普勒效应的存在,在接收机端会用DSP或PLL锁相环器件对信号进行锁频,频率偏差frequency offset就是DSP或PLL锁相环工作的一个参数,通过加减这个参数让接受机端能消除与发射机端频率基准的差异以及多普勒效应带来的频率偏差。
大漠苍狼 发表于 2014-3-28 14:17
我就觉得这个所谓“多普勒”有问题,道理很简单,要多普勒分析就要记录波谱,我不明白卫星用那么高频率的通 ...
这个问题是很有意思的。这个频偏参数一般解调出要的信息后就直接扔掉的,至少在民用卫星接收、wifi、手机里都是这么干的。当然可能大型卫星地面站会保留这些参数,只是不知道这个参数平时用在什么业务上?比如对星座本身的定位?还是其它什么业务?反正肯定不是拿来定位终端位置的。

另外,从Inmarsat的原理看,它有大波束也有小波束,通过小波束就可以直接定出个大概范围了,也不需要麻烦多普勒了。可这次貌似没用小波束定位,不知道为什么?是否机载系统只用大波束?

那个ping的握手过程也有细节需要澄清,是地面站先发出查询包然后机载终端才响应ping包,还是机载自动定时发出ping包?

声明,我的英语是体育老师教的。


是不是 比如第1次ping信号频率是2222.111111Ghz,第2次ping信号频率是2222.111112Ghz,第3次是2222.111113Ghz,第4次是2222.111112Ghz,
可以推断出1-2-3是靠近卫星,3-4是远离卫星?
(随便baidu了篇文章,说是用的几千Ghz的频段,“飞机是高速移动的通信平台,多普勒效应非常严重,再加上卫星的漂移,多普勒频偏最大可大于3kHz”)
是这意思吗?
卫星站可能记录了这个原始载波频率,而不用记录完整波形,减少数据量

是不是 比如第1次ping信号频率是2222.111111Ghz,第2次ping信号频率是2222.111112Ghz,第3次是2222.111113Ghz,第4次是2222.111112Ghz,
可以推断出1-2-3是靠近卫星,3-4是远离卫星?
(随便baidu了篇文章,说是用的几千Ghz的频段,“飞机是高速移动的通信平台,多普勒效应非常严重,再加上卫星的漂移,多普勒频偏最大可大于3kHz”)
是这意思吗?
卫星站可能记录了这个原始载波频率,而不用记录完整波形,减少数据量
这个问题是很有意思的。这个频偏参数一般解调出要的信息后就直接扔掉的,至少在民用卫星接收、wifi、手机 ...
ping的指令是飞机发出的
很奇怪 飞机没有买海事卫星的服务
但却ping了海事卫星
最初传出这种消息的时候
我以为是飞机的ACARS下行数据连地面站连不上
所以ping卫星去了
结果是海事卫星
结果是马航的飞机
感觉霉国这次事件比较低调
ping的指令是飞机发出的
很奇怪 飞机没有买海事卫星的服务
但却ping了海事卫星

马航说的两次主动通过海事卫星联系370,应该也留下证据了吧?而且应该是地面站发生的通信请求。这两次通信的多普勒数据呢?天线仰角数据呢?
海事卫星方面承认有部分猜测的内容,还算没把话说死。通过多普勒频偏能算出的其实是370航向和卫星等距线圆弧的切线的夹角,每个ping位置其实能算出两个方向,最后为啥证明走南线是必须脑补一些条件的。
马航MH370航班定位技术性分析
ht 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069170-1.shtml
海事卫星方面承认有部分猜测的内容,还算没把话说死。通过多普勒频偏能算出的其实是370航向和卫星等距线圆 ...
如果如5楼说的是地面站记录的数据,计算就可以有唯一性。
如果如5楼说的是地面站记录的数据,计算就可以有唯一性。

刚在微博上看到有说马方推翻之前结论,改口说北线了。这正印证了根据多普勒频偏能算出的航向可有上下两个方向。
刚在微博上看到有说马方推翻之前结论,改口说北线了。这正印证了根据多普勒频偏能算出的航向可有上下两 ...
只说最后航迹向北,等待详细的描述,就这句话而言,也可认为是雷达抓到的最后航迹是向北。一直以来,出现在各种媒体的示意图中,飞机过马六甲后就有一段往北走的,但一直没有人说这段是凭什么画的。等更新消息看。

unnamed089 发表于 2014-4-3 07:19
只说最后航迹向北,等待详细的描述,就这句话而言,也可认为是雷达抓到的最后航迹是向北。一直以来,出现 ...


不知道是否是翻译的问题?

前面各点ping之间的航线连接可以通过合理假设来拟合(海事卫星组织就这么干的),但最后一段航线真是没法完全确定的,除非有地面雷达的数据。

如果现在确实发现最后一段的航线是向北的,就是说在8:11的ping之后的某个时间点MH370掉头向北了,并且被某台地面雷达给记录到了,那么紧接着要问的问题就是这台雷达在哪里?

如果说是脱离马军方雷达范围之后就向北了,那就得追问这北线上的国家了,可不是扯了一圈蛋又回来了么?


unnamed089 发表于 2014-4-3 07:19
只说最后航迹向北,等待详细的描述,就这句话而言,也可认为是雷达抓到的最后航迹是向北。一直以来,出现 ...


不知道是否是翻译的问题?

前面各点ping之间的航线连接可以通过合理假设来拟合(海事卫星组织就这么干的),但最后一段航线真是没法完全确定的,除非有地面雷达的数据。

如果现在确实发现最后一段的航线是向北的,就是说在8:11的ping之后的某个时间点MH370掉头向北了,并且被某台地面雷达给记录到了,那么紧接着要问的问题就是这台雷达在哪里?

如果说是脱离马军方雷达范围之后就向北了,那就得追问这北线上的国家了,可不是扯了一圈蛋又回来了么?

不知道是否是翻译的问题?

前面各点ping之间的航线连接可以通过合理假设来拟合(海事卫星组织就这么 ...
实际上,所谓卫星信息出来后,一个之前很关键的事情被忽略了。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雷达有没有抓到370?
joeliang2000 发表于 2014-4-3 18:05
不知道是否是翻译的问题?

前面各点ping之间的航线连接可以通过合理假设来拟合(海事卫星组织就这么 ...
现在的说法是一开始向北方走,后来都是向南走的。但是即使没有多普勒频差提供的额外信息,只靠那8次左右的仰角数据,就足以判断南线北线的方向了。飞机在两次ping之间的一小时可以飞的距离是有限的,不能一会到南线一会到北线,而很显然往南飞和往北飞的仰角变化趋势是不同的。
现在的说法是一开始向北方走,后来都是向南走的。但是即使没有多普勒频差提供的额外信息,只靠那8次左右 ...
同意!现在微博上有个叫叶剑飞的人,居然忽略ping的问题,把矛头指向马。他前面通过分析马的事情攒了大把粉丝,现在很有影响力。他一味否定大国力量可能的介入,拼命把矛盾引向马,很可疑。建议大家围观一下。
lnm 发表于 2014-3-28 02:34
向西北飞,也可以有类似的多普勒效应
海事卫星在赤道上空,如果向西北飞只会越飞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