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作战中的解放军多兵种协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1:21:38
在两山战场,并主要是老山战场的特定地域内,中国军队集中使用了炮兵、装甲兵、工兵、防化、通信、侦察、工程、汽车、导弹及空军等诸多军兵种,配合步兵坚守防御,密切协同,长期作战,对于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取得最后的战争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两山战场山高林密、谷深坡陡,在坚守防御作战中不便于部队机动和实施大规模反冲击,因而主要依靠炮兵火力大量杀伤消灭敌有生力量。中国军队在两山战场上投入了大量炮兵部队,先后参战的有轮战各军、师的炮兵团、高炮团、高炮营,各集团军的炮兵旅、高炮旅,以及参战各军区的预备炮兵和云南省军区部队所属炮兵。因为炮兵的机动性要求,进入战区后只能主要沿公路配置。而两山战区道路稀少,炮兵阵地无法避免交叉重叠,且无纵深预备阵地,虽然暴露也难以转移。好在两山作战主要是陆军间的交战,基本无空中威胁,这一弱点并未给中国军队带来太大的困难。

各轮战部队进入战区换防后,分别以本部的军、师炮兵和各加强炮兵单位编组成军、师、团炮兵群,以及炮兵预备队和反坦克预备队,并配属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和“辛柏林”迫击炮侦测雷达,由军、师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形成战区的一体防御。团以下炮兵由团、营统一掌握,无坐力炮以排为单位配属到步兵连,在重要战斗时由团统一编为火力队或轻便炮兵群,集中使用于主要方向。在任务区分上,军、师的大口径火炮及预备炮兵主要打敌远距离和纵深内的重要目标;团、营属炮兵主要打近距离目标和步兵当面的点目标,迫击炮还打反斜面的目标;直瞄火炮主要是破坏敌火力点、工事设施和反坦克使用。在火力运用上,采取集中火力打击重要目标、积极发挥随伴火炮作用,以及多种打法结合的原则,灵活运用火力。在步炮协同上,步兵凡是召开作战会议和组织现地观察时,都要吸收炮兵指挥员和机关人员参加,明确总的作战意图、任务和要求,听取炮兵建议,共同研究打法和协同方案,规定协同信号,使步炮双方都能做到情况明、任务清、协同事项熟悉。炮兵在阵地前沿多点开设前进观察所,直接参加步兵前指指挥网,昼夜观察敌方动向。在进攻作战时,炮兵根据前观、雷达和步兵的引导,及时以炮火支援步兵战斗。在防御作战阶段,炮兵对敌有可能进攻的地段和进攻出发阵地,提前计算好射击诸元,榴弹炮装上炮弹,指令下达即马上发射。从炮兵前观发现目标到炮弹出膛一般只用2-3分钟,有时不到1分钟,而步兵请求炮火支援则通常只需5分钟左右。

在两山作战中,中国军队炮兵主要执行支援步兵进攻拔点、抗敌反击和实施炮火反击的作战任务。在老山拔点作战时,14军就集中了82毫米以上各种火炮409门、高炮93门,分区划片,对老山之敌予以了毁灭性打击,有力支援了步兵的进攻拔点行动。在7.12大战中,14军师属以上炮兵对越军的292个目标进行了317次射击,消耗炮弹12406发,据不完全统计共毙敌923人,毁伤敌火炮20余门、高射机枪9挺,摧毁敌观察所9个、火力点33个。而团营属炮兵则近距离覆盖前沿冲击之敌,消耗炮弹13876发,杀伤越军达千人以上。在这场14个小时的防御战中,炮兵以及时、准确、猛烈的火力支援步兵取得了最后的战斗胜利,印证了“炮兵是战争之神”的至理名言。仅14军部队在老山进攻拔点和坚守防御作战中,就消耗了各种炮弹159252发,支援步兵攻克了68个高地,毙伤越军副团长以下7200余人,取得了重大战果。在后来的轮战中,各军区部队结合战场情况,灵活运用炮兵压制当面越军,也打得有声有色。一般来说,在炮火压制作战中,对能观察到的敌炮兵,要集中优势火力予以压制;对不能观察而又对己方步兵有较大威胁的敌炮兵,则根据特征和其他因素综合分析判断,加大目标幅员和弹药消耗量,予以压制或歼灭。在具体打法上,一般对有4门火炮以上的敌炮阵地,使用1个炮兵营集中压制;对有1-2门火炮的敌炮阵地,使用1个炮兵连压制;对敌坑道内的炮兵和观察所,进行炮兵连、排直瞄或放列观察射击;对敌游动火炮以值班火炮进行监视,一旦发现,立即予以压制或歼灭。对于进攻和运动之敌,建立炮兵多点、多线的拦阻射击。许多单位还指定值班火炮和游动火炮,对敌实施监视射击,以袭扰和疲惫敌人,掩护己方部队休息和调整。在无空情顾虑的情况下,高炮部队也以平射火力担任对敌地面目标的射击任务,亦有力支援了步兵作战。

第1军轮战期间,部队在积极防御的同时,还组织炮兵对越军进行了针锋相对地打击,其战法变化多端。如以小制小,团、营属火炮采取固定与游动、间瞄与直瞄、单弹与集火射击相结合的方法,对越军配置分散、射击位置变化快、火力准的小型火炮予以沉重打击,使其发挥不了作用;以大压中,充分发挥中国军队大口径火炮数量多、炮弹充足的优势,集中压制寻歼越军中程火炮;前沿阵地“拔钉”,针对越军配置在阵地前沿、对中国军队一线步兵威胁最大的直瞄火炮“钉子”,将部分85加农炮直接推到前沿阵地,以直对直,展开对攻。同时,用间瞄火炮实施校正射击,边打边修正,直至彻底将敌炮击毁为止;纵深“抓鸡”,即对越军纵深重要目标,在进行反复观察校对、综合分析比较后,采取“老鹰抓小鸡”办法,集中炮火予以歼灭性打击。整个轮战期间,第1军所属炮兵共击毁击伤敌火炮128门、军车65辆,战果丰硕。配属第1军作战的南京军区炮兵第9师16团司令部侦察股股长徐小丹,带领前沿观察所人员执行侦察任务100多次,克服山地丛林环境的艰难困苦,机智果敢,充分运用炮兵知识辨别敌炮兵阵地,先后捕捉了70多个重要目标,为后方炮兵提供了比较准确的情报。战后,徐小丹被中央军委授予了“炮兵侦察英雄”荣誉称号。27集团军在轮战期间集中组织了8次炮击作战,共发射各种炮弹41343发,歼敌1050人,摧毁敌火炮70余门、军车11辆、屯兵洞22个、指挥(观察)所36个、各种工事447个,引爆弹药库(所)45个,沉重打击了当面之敌。

在两山作战中,越军装备的苏制BM-21火箭炮和苏制M46型130加农炮威力大、射程远,常常对中国境内纵深地区的目标实施炮击,并封锁中国军队的后方运输线。1984年5月14日上午,14军40师炮兵团4连在麻栗坡干田向八里河东山之敌进行火力准备时,遭到越军远程炮火压制,被打得很被动,却一直抓不到越军的炮阵地目标。为了报复越军,当日傍晚,师炮兵指挥所指令炮兵第4师第5团的130加农炮营,以越南河宣省省会河江市区的一面旗帜为目标,打了6发炮弹,并发射宣传弹以示警告。当时正值下班时间,炮弹落到了下班的人群中。不久,越南的电台就广播了中国军队炮击打死打伤其妇女儿童的新闻,据说这事后来还闹到了联合国。5月22日,炮兵第4师第5团的130加农炮营再次炮击了河江市的越南军政机关,二军区前指遭到炮击,不得不后撤躲避。这两次炮击距离在20公里左右,是两山作战期间中国炮兵打得最远的战例。

两山战场地域狭窄,道路较少,地形复杂,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因此,两山作战期间中国军队只使用了少量装甲兵支援步兵作战。当时动用的是14军坦克团(1985年编为14集团军坦克旅),其前身为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之一部,参加过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有实战经验。14军坦克团以连为单位先后配属给轮战的几个合成军作战,全团9个连全部参加了老山作战。因为战场环境所限,在使用坦克时着重发挥其机动性好、直瞄射击、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的特点,作为移动火力直接支援步兵压制敌火力点和炮兵。1984年7月28日,14军坦克团1连奉命支援40师118团2连出击那拉地区的156高地。该高地紧邻盘龙江,其北侧就是汉杨地区的423、395高地,有越军的机炮阵地,被其火力所俯瞰。这次战斗前,坦克1连提前隐蔽前出,秘密占领了预先构筑的阵地待机。当战斗打响后,突然以火力压制汉杨方向已暴露的越军机炮阵地,全连8辆坦克两两一组轮番出击,打得机智灵活,先后摧毁越军火力点8个、无坐力炮1门,并打掉了八里河东山上的1个越军观察所,支援步兵顺利完成了出击作战。在老山战场的2年多轮战中,14军坦克团(旅)共摧毁越军炮兵阵地2个、观察所3个、高射机枪阵地和火力点23个,压制敌炮兵阵地、高射机枪阵地23个,堪称功不可没。
  
在两山作战中,越军非常善于设障布雷,而中国军队工兵也与其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智斗勇。工兵主要担负的任务是:在战前协助步兵构筑阵地,秘密排障开辟通路;战斗中随步兵前进破障开路,打敌工事。因为两山战场的阵地战特殊环境,工兵担负了大量的施工筑垒任务。除利用地形和洞穴构筑工事外,还要根据战场特点自制工事。如著名的猫耳洞,就大量使用了波纹钢和矩形钢组合搭建,上面厚施被复层,能防炮、抗震和防雨水,小的洞可住1、2人,大的洞可住几人至十几人。猫耳洞内狭小、潮湿、闷热、不通风,人在里面站不起,躺不开,不好坐,不好睡,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当时在老山前线官兵中流传有一句著名的话:“在猫耳洞中一年,把一辈子的苦吃完了。”在1980年代,老山战场的猫耳洞曾闻名全国,成为了新时期英雄主义的象征。在战前和战中实施破障开路是最危险的任务,工兵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随时死亡的危险。在两山战场上曾出现了两位著名的排雷英雄,一位是11军31师92团特务连工兵排8班副班长杨再林,在师主力攻击者阴山之敌前,与战友秘密前出作业,先后在1047高地北南两侧排除地雷162枚,开辟了一条150多米长的通路,使得步兵在攻击发起后仅用了30分钟即攻占了39号高地,切断了者阴山守敌的西侧退路,为达成战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位是27集团军79师237团工兵连排长尤建华,上阵地218天,单独执行任务198次,排雷1101枚,创造了老山前线个人排雷的最高纪录。同时协助战友排除了越军设置的84单火箭爆破器10具、爆破筒302节、炸药400余公斤、各种手榴弹246枚,并破障开路524条。在执行敌火控制下的设障任务时,埋雷1250余枚,自制自设土地雷420余枚、爆破筒250多节。战后,杨再林和尤建华都被中央军委授予了“排雷英雄”荣誉称号。在战斗紧张而来不及排雷开路时,工兵中还出现了舍身滚雷的英雄事绩。如14军40师工兵连8班战士方忠诚,在配合主力攻击662.6高地时,毅然滚雷开路。当右脚炸飞、肠子流出后,推开救护他的战友,拼尽最后的力气继续向满是地雷的山坡下滚去,直至壮烈牺牲,战后被昆明军区授予了“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至于在排雷破障时牺牲、负伤的工兵,在轮战各军中都曾大量涌现,堪称可歌可泣。工兵出色执行任务的一个典型战例是:在第1军部队1985年3.8战斗发起前,工兵与步兵分队协同,根据各自的实际,采取集中和连续的不同作业方法,秘密构筑了短洞17个(长187米,可容600余人)、波纹钢猫耳洞55个、掩蔽部24个、掩盖观察工事18个、掩盖射击工事26个,挖掘交通壕4500米,开辟通路15000余米,排雷2789枚,使担任奇袭作战任务的部队400余人、56具轻重火器、106吨弹药及5-7日份的食品,全部提前储备进洞,保障了出击战斗的顺利进行。

在两山作战中,防化兵实施战场保障,配合步兵作战,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最有名的就是火焰喷射器的使用。在拔点战斗时,步兵师防化连多将所属喷火班配属给步兵分队,执行打敌工事、山洞、掩蔽部的任务。火焰喷射器在攻击山洞之敌时可以拐弯杀伤,并燃烧耗尽洞空的氧气,使躲藏顽抗之敌窒息,威力极大,在实战中表现出色,受到了前线官兵的热烈欢迎。另外防化兵的防化侦察功能也很重要。在两山战场上,越军拥有数量较大的沙林、VX、芥子气和氢氰酸等化学武器,而且40火箭筒以上口径的各种火炮均配有化学武器弹。虽然越军不敢随便使用化学武器,但偶尔打几发骚扰,也造成过前沿部分官兵中毒的事情。因而防化兵以班、组为单位相应配置到前沿阵地,密切观察当面越军使用化学武器的动向,及时做出反应,指导部队防毒,并报告上级以供决策。同时防化兵在攻击拔点时也会对地下工事中的敌人使用毒烟弹,将其熏出来或闷进去,配合步兵全歼守敌。

及时有效的通信联络是实施组织指挥的重要保障。在两山战场上,中国军队通常使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法,多种器材并用,建立起了稳定的通信网络。一般会在战前优选通信样式,调整通信骨干,预先敷设多条有线,增加迂回线路,战斗开始后则紧跟突击部队进行有线架设。无线电逐级向步兵加强,861指挥机配发到班,884步谈机配发到排,10瓦单边带电台、2瓦电台、705C保密电台配发到连,团与营之间使用2瓦电台和10瓦单边带电台联络,师对团使用15瓦八一电台联络。炮兵指挥所之间则使用有线和无线线路构成专向联络。战斗中,根据情况将有线和无线及时切换,多种器材并用,既保障了通信联络和指挥顺畅,又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因为老山战场地形复杂,地面杂波严重,通信设备常受到干扰,有时甚至不能使用。中国军队装备的通信器材质量不太好,特别是一线步兵最常用的861指挥机,噪音非常大,而且头套式耳机和喉震式送话方式也很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影响指挥。当时中美之间已有了一定的军事交流,因而中国军队也部分装备了美军的0.5瓦单兵对讲机,其质量优良,音质清楚,非常受部队的欢迎。作战期间,一线部队在使用884步谈机、861指挥机等器材进行联络时,常常遭到越军电台的窃听,多次发生了机密泄漏。第1军轮战时,其1师1团所属部队就创造性地使用了温州籍战士担任步谈机员,配到一线各连队,在战斗中用家乡土语通话,防止了敌台干忧窃听,取得了良好效果。作战期间,为了有效实施对敌方通信联络的干扰,中央军委直属干扰17团率大功率干扰机及各军区的通信干扰营也先后进入老山战场参战,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沈阳军区参战的无线电通信干扰营,在1985年的9.23战斗中支援46军138师414团部队出击395高地,对越军457炮兵团的指挥网实施了压制性干扰,致使该团始终无法有效地对395高地及其周边高地进行精确炮击,只能根据大概位置进行炮火覆盖。战斗中457炮兵团共向中国军队发射炮弹3231发,命中中国军队阵地的仅有781发,占耗弹总数的24%,且绝大多数没有命中中国步兵攻击的395高地。直接指挥这次作战的138师政委对通信干扰营给予了高度评价:“由于通信干扰营参加作战,9.23作战我军的伤亡人数比战前预料的减少四分之三!”

在两山战场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双方的特种部队作战了。越军的特工部队精干善战,神出鬼没,曾创造过奇袭破坏中国军队“辛柏林”雷达的精彩战例。据说这件事当时惊动了邓小平,召来总参谋长杨得志询问:“越南的特工这么厉害吗?他们的特工可以进来,我们的侦察兵为什么不能出去?”由此,拉开了中越间一场绵延近5年之久的侦察作战序幕。在此之前,中国军队还没有专门的侦察作战这一提法,更不要说特种作战了。1984年发起两山作战时,战场的侦察保障主要由14军、11军自己组织实施。从当年7月起,一直到1989年1月,国内各军区部队以野战军为单位,先后组织了15支侦察大队,轮番进入老山战区,集中对越军实施侦察作战,执行了抵近观察、渗透侦察、袭击捕俘、拔点作战等任务。在4年半的作战时间里,共执行各种任务数万人次,歼敌近2400人,摧毁了越军一批军事目标并获取了大量情报。另外,总参直属的技术侦察分队和前沿工作队也秘密进入两山战区执行任务。在作战期间,涌现出了一批侦察英雄。如“战斗英雄”13军39师侦察连排长傅孔良烈士、“捕俘英雄”54军侦察连班长张柱兵、“舍身救战友的模范指导员” 21集团军62师184团8连指导员张新奎烈士、“侦察英雄”北京卫戍区警卫3师侦察连连长冷杰松等。侦察兵创造的光辉战例有很多,如两山作战前期的1984年9月12日,第3侦察大队54军160师侦察连奉命组织侦察分队在844高地执行侦察捕俘任务。侦察分队在连长孙建国指挥下,乘天降大雨之机突然出击,不到一分钟即摧毁越军一个哨棚,俘虏负伤越军1名,然后带上缴获的文件和武器弹药迅速撤离。越军出动约2个排兵力随后追来,遭到侦察分队先后设置的地雷拦阻,只好停止了追击。侦察分队重新选择方向,开辟通路,安全返回了出发阵地。整个袭击战共击毙越军13名(被俘虏的越军在押返途中死亡),侦察分队无一伤亡。战后,越军在广播里惊呼“遭到中国高级别动队的无声袭击”。昆明军区和情报部门的首长也盛赞了这次袭击战斗,称其为“是我军从抗美援朝以来侦察兵一次最成功的奇袭战。”

因为两山战场地形复杂,道路稀少,大军机动和物资转运都非常困难。在作战期间,工程兵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紧急抢险,长年奋战,为保障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开战前部队向两山地区集结阶段,工程兵部队克服困难,昼夜苦干,在险峻的山地间临时修筑了多条进出道路,使主力部队能够按时进入战区完成作战准备工作。当1984年4月2日昆明军区开始实施对越炮击的“一.四工程”时,越军二军区司令员武立得知中国人突然把这么多重炮布置到了老山和者阴山地区,当场气得把电话都摔了。1990年曾经出版过一本对越作战的纪实文学《中越战争秘录》,在其后多年广为流传。该书的封面是一张战地照片,显示了一长串军车在蜿蜒盘旋的山路间前进,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张照片表现得正是老山战区非常著名的三转弯地域,是当时前线官兵皆知的“交通生死线”。三转弯是麻栗坡县城通往天保口岸的必经之路,当时老山战区的一切给养补充、弹药运输、伤员转移都必须从此处经过。三转弯地如其名,一条只能并行两辆车的军路在高耸的山地间曲折延伸,沿途大的转弯就有三个,还有不少小的转弯,在山间画出了一个个“之”字形状,像是一条扭曲长蛇。三转弯的正面直对着越军占据的小青山,其间隔着盘龙江河谷,地势开阔,易于观察和瞭望。因而,这条路成了越军炮火封锁的重点,从这里经过的人员和车辆经常遭到越军的炮火袭击。一位当年参战老兵有过如此回忆:“车过第一弯,侯干事命令我和小周抓紧车厢。他指挥驾驶员跑一、二十米停一下,然后接着再跑。如此反复。结果,前行不到100米,敌军的两发炮弹都落到第一次停车的地方。炮弹爆炸的碎片和溅起的石块扬得老高,砸在路边的树林里哗哗作响。我笑问侯干事:‘敌军咋这么笨,咱的车停那儿他们都打不着。。。。。。’侯干事瞥了我一眼,‘这不是敌人笨,而是因为我们机智灵活。你想,咱停下的时候,给了敌人瞄准的机会,它发射炮弹的时候,我们又快速前行。。。。。。’”这样的险遇,在三转弯算是家常便饭。为了修筑和维护这条咽喉要道,工程兵部队不怕牺牲,吃尽辛苦,随炸随修,与后勤运输部队团结奋战,硬是将三转弯建设成了自抗美援朝战争后中国军队在新时期的又一条“钢铁运输线”,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在两山作战期间,中国军队的导弹部队也神秘亮相。14军40师进入老山战区时,即部署了1个“红缨—5号”防空导弹连、1个红箭-73反坦克导弹连。“红缨—5号”防空导弹是中国军工部门根据苏联的萨姆-7防空导弹仿制而成的,是一种便携式超低空防空导弹,可以肩扛发射,能攻击目视条件下的高速飞机与直升机。因为两山作战主要是地面战,“红缨—5号”防空导弹起到的是警卫防空作用,并未参加实战。真正参加实战的是红箭-73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是中国军工部门根据苏联的AT-3萨格尔反坦克导弹,于1978年仿制和改进而成的,在当时具有性能比较先进、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在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时,红箭-73反坦克导弹还没有批量装备部队。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在东线谅山方向部署了1个导弹连,主要担任反坦克预备队,但没能得到与越军坦克过招的机会。到了1980年代,这种反坦克导弹已批量装备给了部队。40师上老山时即部署了1个红箭-73反坦克导弹连,装备有导弹发射架18具,以班为单位分散配置实施防御。后来的轮战各军上阵地后,也均以师为单位部署了反坦克导弹连,作为反坦克预备队使用。真正将这种导弹投入实战应用的,则是67军199师和46军138师所属的导弹连。199师导弹连上阵地后,在那拉方向先后向越军阵地发射了9枚红箭-73反坦克导弹,但因其首次用于山岳丛林地带,在射击效果上不太理想。1985年7月2日上午,138师导弹连1个班秘密进入八里河东山前沿的35号高地构筑了发射阵地。经过对2100米外的目标仔细观察后,下午15时05分,导弹班突然发射,2个小组连发4枚导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摧毁了越军在1031高地的营、连指挥所,击毙其官兵17人,其中大部分为营、连干部。12月24日,138师导弹连在八里河东山同一地域的31号阵地再次发动突袭,一举“斩首”成功,摧毁了对面越军前沿阵地的营指挥所。在两山战场上,从导弹作战的发射成本角度考虑,中国军队对越军的导弹打击数量有限,主要属于试验性射击。实战证明,红箭-73反坦克导弹具有射击精度高和穿透力强的特点,除了装甲目标外,对于山地的隐蔽坚固工事也有很强的摧毁力,为反坦克导弹的后续研制和改进提供了重要检验数据。

在两山作战期间,空军也奉中央军委命令,先后出动了多个航空兵师、侦察团、运输机团和地空导弹部队,轮流作战,配合地面部队执行国土防空和作战侦察任务。当时空军动用了所有专业侦察航空兵部队,使用了已有的全部侦察手段,在广西、云南长达1000余公里的地段上多次实施了航空侦察,侦察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发现各种目标3000余个,有力配合了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1987年10月5日下午,广州军区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在广西龙州县境内实施防空作战,使用红旗-2号导弹一举击落了入侵中国领空的越南米格-21P型侦察机1架,并活捉飞行员陈尊大尉。这是在十年中越战争中,越南空军唯一升空越境侦察即被中国军队击落的飞机。战后,击落越机的地空导弹97营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并被广州军区空军授予了“神威导弹营”荣誉称号。

两山作战,是中国军队继抗美援朝战争后实施的最大的一次多军兵种协同作战。其作战时间跨度大,作战环境复杂恶劣,作战准备工作千头万绪,作战协同要求高、难度大,为1980年代的人民解放军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经过了这次难得的实战检验,日后的集团军、合成军建设以及新的军事变革,都于此获益甚多,影响深远,为进入新世纪的人民解放军建设的突飞猛进打下了重要基础。
在两山战场,并主要是老山战场的特定地域内,中国军队集中使用了炮兵、装甲兵、工兵、防化、通信、侦察、工程、汽车、导弹及空军等诸多军兵种,配合步兵坚守防御,密切协同,长期作战,对于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取得最后的战争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两山战场山高林密、谷深坡陡,在坚守防御作战中不便于部队机动和实施大规模反冲击,因而主要依靠炮兵火力大量杀伤消灭敌有生力量。中国军队在两山战场上投入了大量炮兵部队,先后参战的有轮战各军、师的炮兵团、高炮团、高炮营,各集团军的炮兵旅、高炮旅,以及参战各军区的预备炮兵和云南省军区部队所属炮兵。因为炮兵的机动性要求,进入战区后只能主要沿公路配置。而两山战区道路稀少,炮兵阵地无法避免交叉重叠,且无纵深预备阵地,虽然暴露也难以转移。好在两山作战主要是陆军间的交战,基本无空中威胁,这一弱点并未给中国军队带来太大的困难。

各轮战部队进入战区换防后,分别以本部的军、师炮兵和各加强炮兵单位编组成军、师、团炮兵群,以及炮兵预备队和反坦克预备队,并配属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和“辛柏林”迫击炮侦测雷达,由军、师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形成战区的一体防御。团以下炮兵由团、营统一掌握,无坐力炮以排为单位配属到步兵连,在重要战斗时由团统一编为火力队或轻便炮兵群,集中使用于主要方向。在任务区分上,军、师的大口径火炮及预备炮兵主要打敌远距离和纵深内的重要目标;团、营属炮兵主要打近距离目标和步兵当面的点目标,迫击炮还打反斜面的目标;直瞄火炮主要是破坏敌火力点、工事设施和反坦克使用。在火力运用上,采取集中火力打击重要目标、积极发挥随伴火炮作用,以及多种打法结合的原则,灵活运用火力。在步炮协同上,步兵凡是召开作战会议和组织现地观察时,都要吸收炮兵指挥员和机关人员参加,明确总的作战意图、任务和要求,听取炮兵建议,共同研究打法和协同方案,规定协同信号,使步炮双方都能做到情况明、任务清、协同事项熟悉。炮兵在阵地前沿多点开设前进观察所,直接参加步兵前指指挥网,昼夜观察敌方动向。在进攻作战时,炮兵根据前观、雷达和步兵的引导,及时以炮火支援步兵战斗。在防御作战阶段,炮兵对敌有可能进攻的地段和进攻出发阵地,提前计算好射击诸元,榴弹炮装上炮弹,指令下达即马上发射。从炮兵前观发现目标到炮弹出膛一般只用2-3分钟,有时不到1分钟,而步兵请求炮火支援则通常只需5分钟左右。

在两山作战中,中国军队炮兵主要执行支援步兵进攻拔点、抗敌反击和实施炮火反击的作战任务。在老山拔点作战时,14军就集中了82毫米以上各种火炮409门、高炮93门,分区划片,对老山之敌予以了毁灭性打击,有力支援了步兵的进攻拔点行动。在7.12大战中,14军师属以上炮兵对越军的292个目标进行了317次射击,消耗炮弹12406发,据不完全统计共毙敌923人,毁伤敌火炮20余门、高射机枪9挺,摧毁敌观察所9个、火力点33个。而团营属炮兵则近距离覆盖前沿冲击之敌,消耗炮弹13876发,杀伤越军达千人以上。在这场14个小时的防御战中,炮兵以及时、准确、猛烈的火力支援步兵取得了最后的战斗胜利,印证了“炮兵是战争之神”的至理名言。仅14军部队在老山进攻拔点和坚守防御作战中,就消耗了各种炮弹159252发,支援步兵攻克了68个高地,毙伤越军副团长以下7200余人,取得了重大战果。在后来的轮战中,各军区部队结合战场情况,灵活运用炮兵压制当面越军,也打得有声有色。一般来说,在炮火压制作战中,对能观察到的敌炮兵,要集中优势火力予以压制;对不能观察而又对己方步兵有较大威胁的敌炮兵,则根据特征和其他因素综合分析判断,加大目标幅员和弹药消耗量,予以压制或歼灭。在具体打法上,一般对有4门火炮以上的敌炮阵地,使用1个炮兵营集中压制;对有1-2门火炮的敌炮阵地,使用1个炮兵连压制;对敌坑道内的炮兵和观察所,进行炮兵连、排直瞄或放列观察射击;对敌游动火炮以值班火炮进行监视,一旦发现,立即予以压制或歼灭。对于进攻和运动之敌,建立炮兵多点、多线的拦阻射击。许多单位还指定值班火炮和游动火炮,对敌实施监视射击,以袭扰和疲惫敌人,掩护己方部队休息和调整。在无空情顾虑的情况下,高炮部队也以平射火力担任对敌地面目标的射击任务,亦有力支援了步兵作战。

第1军轮战期间,部队在积极防御的同时,还组织炮兵对越军进行了针锋相对地打击,其战法变化多端。如以小制小,团、营属火炮采取固定与游动、间瞄与直瞄、单弹与集火射击相结合的方法,对越军配置分散、射击位置变化快、火力准的小型火炮予以沉重打击,使其发挥不了作用;以大压中,充分发挥中国军队大口径火炮数量多、炮弹充足的优势,集中压制寻歼越军中程火炮;前沿阵地“拔钉”,针对越军配置在阵地前沿、对中国军队一线步兵威胁最大的直瞄火炮“钉子”,将部分85加农炮直接推到前沿阵地,以直对直,展开对攻。同时,用间瞄火炮实施校正射击,边打边修正,直至彻底将敌炮击毁为止;纵深“抓鸡”,即对越军纵深重要目标,在进行反复观察校对、综合分析比较后,采取“老鹰抓小鸡”办法,集中炮火予以歼灭性打击。整个轮战期间,第1军所属炮兵共击毁击伤敌火炮128门、军车65辆,战果丰硕。配属第1军作战的南京军区炮兵第9师16团司令部侦察股股长徐小丹,带领前沿观察所人员执行侦察任务100多次,克服山地丛林环境的艰难困苦,机智果敢,充分运用炮兵知识辨别敌炮兵阵地,先后捕捉了70多个重要目标,为后方炮兵提供了比较准确的情报。战后,徐小丹被中央军委授予了“炮兵侦察英雄”荣誉称号。27集团军在轮战期间集中组织了8次炮击作战,共发射各种炮弹41343发,歼敌1050人,摧毁敌火炮70余门、军车11辆、屯兵洞22个、指挥(观察)所36个、各种工事447个,引爆弹药库(所)45个,沉重打击了当面之敌。

在两山作战中,越军装备的苏制BM-21火箭炮和苏制M46型130加农炮威力大、射程远,常常对中国境内纵深地区的目标实施炮击,并封锁中国军队的后方运输线。1984年5月14日上午,14军40师炮兵团4连在麻栗坡干田向八里河东山之敌进行火力准备时,遭到越军远程炮火压制,被打得很被动,却一直抓不到越军的炮阵地目标。为了报复越军,当日傍晚,师炮兵指挥所指令炮兵第4师第5团的130加农炮营,以越南河宣省省会河江市区的一面旗帜为目标,打了6发炮弹,并发射宣传弹以示警告。当时正值下班时间,炮弹落到了下班的人群中。不久,越南的电台就广播了中国军队炮击打死打伤其妇女儿童的新闻,据说这事后来还闹到了联合国。5月22日,炮兵第4师第5团的130加农炮营再次炮击了河江市的越南军政机关,二军区前指遭到炮击,不得不后撤躲避。这两次炮击距离在20公里左右,是两山作战期间中国炮兵打得最远的战例。

两山战场地域狭窄,道路较少,地形复杂,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因此,两山作战期间中国军队只使用了少量装甲兵支援步兵作战。当时动用的是14军坦克团(1985年编为14集团军坦克旅),其前身为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之一部,参加过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有实战经验。14军坦克团以连为单位先后配属给轮战的几个合成军作战,全团9个连全部参加了老山作战。因为战场环境所限,在使用坦克时着重发挥其机动性好、直瞄射击、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的特点,作为移动火力直接支援步兵压制敌火力点和炮兵。1984年7月28日,14军坦克团1连奉命支援40师118团2连出击那拉地区的156高地。该高地紧邻盘龙江,其北侧就是汉杨地区的423、395高地,有越军的机炮阵地,被其火力所俯瞰。这次战斗前,坦克1连提前隐蔽前出,秘密占领了预先构筑的阵地待机。当战斗打响后,突然以火力压制汉杨方向已暴露的越军机炮阵地,全连8辆坦克两两一组轮番出击,打得机智灵活,先后摧毁越军火力点8个、无坐力炮1门,并打掉了八里河东山上的1个越军观察所,支援步兵顺利完成了出击作战。在老山战场的2年多轮战中,14军坦克团(旅)共摧毁越军炮兵阵地2个、观察所3个、高射机枪阵地和火力点23个,压制敌炮兵阵地、高射机枪阵地23个,堪称功不可没。
  
在两山作战中,越军非常善于设障布雷,而中国军队工兵也与其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智斗勇。工兵主要担负的任务是:在战前协助步兵构筑阵地,秘密排障开辟通路;战斗中随步兵前进破障开路,打敌工事。因为两山战场的阵地战特殊环境,工兵担负了大量的施工筑垒任务。除利用地形和洞穴构筑工事外,还要根据战场特点自制工事。如著名的猫耳洞,就大量使用了波纹钢和矩形钢组合搭建,上面厚施被复层,能防炮、抗震和防雨水,小的洞可住1、2人,大的洞可住几人至十几人。猫耳洞内狭小、潮湿、闷热、不通风,人在里面站不起,躺不开,不好坐,不好睡,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当时在老山前线官兵中流传有一句著名的话:“在猫耳洞中一年,把一辈子的苦吃完了。”在1980年代,老山战场的猫耳洞曾闻名全国,成为了新时期英雄主义的象征。在战前和战中实施破障开路是最危险的任务,工兵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随时死亡的危险。在两山战场上曾出现了两位著名的排雷英雄,一位是11军31师92团特务连工兵排8班副班长杨再林,在师主力攻击者阴山之敌前,与战友秘密前出作业,先后在1047高地北南两侧排除地雷162枚,开辟了一条150多米长的通路,使得步兵在攻击发起后仅用了30分钟即攻占了39号高地,切断了者阴山守敌的西侧退路,为达成战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位是27集团军79师237团工兵连排长尤建华,上阵地218天,单独执行任务198次,排雷1101枚,创造了老山前线个人排雷的最高纪录。同时协助战友排除了越军设置的84单火箭爆破器10具、爆破筒302节、炸药400余公斤、各种手榴弹246枚,并破障开路524条。在执行敌火控制下的设障任务时,埋雷1250余枚,自制自设土地雷420余枚、爆破筒250多节。战后,杨再林和尤建华都被中央军委授予了“排雷英雄”荣誉称号。在战斗紧张而来不及排雷开路时,工兵中还出现了舍身滚雷的英雄事绩。如14军40师工兵连8班战士方忠诚,在配合主力攻击662.6高地时,毅然滚雷开路。当右脚炸飞、肠子流出后,推开救护他的战友,拼尽最后的力气继续向满是地雷的山坡下滚去,直至壮烈牺牲,战后被昆明军区授予了“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至于在排雷破障时牺牲、负伤的工兵,在轮战各军中都曾大量涌现,堪称可歌可泣。工兵出色执行任务的一个典型战例是:在第1军部队1985年3.8战斗发起前,工兵与步兵分队协同,根据各自的实际,采取集中和连续的不同作业方法,秘密构筑了短洞17个(长187米,可容600余人)、波纹钢猫耳洞55个、掩蔽部24个、掩盖观察工事18个、掩盖射击工事26个,挖掘交通壕4500米,开辟通路15000余米,排雷2789枚,使担任奇袭作战任务的部队400余人、56具轻重火器、106吨弹药及5-7日份的食品,全部提前储备进洞,保障了出击战斗的顺利进行。

在两山作战中,防化兵实施战场保障,配合步兵作战,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最有名的就是火焰喷射器的使用。在拔点战斗时,步兵师防化连多将所属喷火班配属给步兵分队,执行打敌工事、山洞、掩蔽部的任务。火焰喷射器在攻击山洞之敌时可以拐弯杀伤,并燃烧耗尽洞空的氧气,使躲藏顽抗之敌窒息,威力极大,在实战中表现出色,受到了前线官兵的热烈欢迎。另外防化兵的防化侦察功能也很重要。在两山战场上,越军拥有数量较大的沙林、VX、芥子气和氢氰酸等化学武器,而且40火箭筒以上口径的各种火炮均配有化学武器弹。虽然越军不敢随便使用化学武器,但偶尔打几发骚扰,也造成过前沿部分官兵中毒的事情。因而防化兵以班、组为单位相应配置到前沿阵地,密切观察当面越军使用化学武器的动向,及时做出反应,指导部队防毒,并报告上级以供决策。同时防化兵在攻击拔点时也会对地下工事中的敌人使用毒烟弹,将其熏出来或闷进去,配合步兵全歼守敌。

及时有效的通信联络是实施组织指挥的重要保障。在两山战场上,中国军队通常使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法,多种器材并用,建立起了稳定的通信网络。一般会在战前优选通信样式,调整通信骨干,预先敷设多条有线,增加迂回线路,战斗开始后则紧跟突击部队进行有线架设。无线电逐级向步兵加强,861指挥机配发到班,884步谈机配发到排,10瓦单边带电台、2瓦电台、705C保密电台配发到连,团与营之间使用2瓦电台和10瓦单边带电台联络,师对团使用15瓦八一电台联络。炮兵指挥所之间则使用有线和无线线路构成专向联络。战斗中,根据情况将有线和无线及时切换,多种器材并用,既保障了通信联络和指挥顺畅,又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因为老山战场地形复杂,地面杂波严重,通信设备常受到干扰,有时甚至不能使用。中国军队装备的通信器材质量不太好,特别是一线步兵最常用的861指挥机,噪音非常大,而且头套式耳机和喉震式送话方式也很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影响指挥。当时中美之间已有了一定的军事交流,因而中国军队也部分装备了美军的0.5瓦单兵对讲机,其质量优良,音质清楚,非常受部队的欢迎。作战期间,一线部队在使用884步谈机、861指挥机等器材进行联络时,常常遭到越军电台的窃听,多次发生了机密泄漏。第1军轮战时,其1师1团所属部队就创造性地使用了温州籍战士担任步谈机员,配到一线各连队,在战斗中用家乡土语通话,防止了敌台干忧窃听,取得了良好效果。作战期间,为了有效实施对敌方通信联络的干扰,中央军委直属干扰17团率大功率干扰机及各军区的通信干扰营也先后进入老山战场参战,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沈阳军区参战的无线电通信干扰营,在1985年的9.23战斗中支援46军138师414团部队出击395高地,对越军457炮兵团的指挥网实施了压制性干扰,致使该团始终无法有效地对395高地及其周边高地进行精确炮击,只能根据大概位置进行炮火覆盖。战斗中457炮兵团共向中国军队发射炮弹3231发,命中中国军队阵地的仅有781发,占耗弹总数的24%,且绝大多数没有命中中国步兵攻击的395高地。直接指挥这次作战的138师政委对通信干扰营给予了高度评价:“由于通信干扰营参加作战,9.23作战我军的伤亡人数比战前预料的减少四分之三!”

在两山战场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双方的特种部队作战了。越军的特工部队精干善战,神出鬼没,曾创造过奇袭破坏中国军队“辛柏林”雷达的精彩战例。据说这件事当时惊动了邓小平,召来总参谋长杨得志询问:“越南的特工这么厉害吗?他们的特工可以进来,我们的侦察兵为什么不能出去?”由此,拉开了中越间一场绵延近5年之久的侦察作战序幕。在此之前,中国军队还没有专门的侦察作战这一提法,更不要说特种作战了。1984年发起两山作战时,战场的侦察保障主要由14军、11军自己组织实施。从当年7月起,一直到1989年1月,国内各军区部队以野战军为单位,先后组织了15支侦察大队,轮番进入老山战区,集中对越军实施侦察作战,执行了抵近观察、渗透侦察、袭击捕俘、拔点作战等任务。在4年半的作战时间里,共执行各种任务数万人次,歼敌近2400人,摧毁了越军一批军事目标并获取了大量情报。另外,总参直属的技术侦察分队和前沿工作队也秘密进入两山战区执行任务。在作战期间,涌现出了一批侦察英雄。如“战斗英雄”13军39师侦察连排长傅孔良烈士、“捕俘英雄”54军侦察连班长张柱兵、“舍身救战友的模范指导员” 21集团军62师184团8连指导员张新奎烈士、“侦察英雄”北京卫戍区警卫3师侦察连连长冷杰松等。侦察兵创造的光辉战例有很多,如两山作战前期的1984年9月12日,第3侦察大队54军160师侦察连奉命组织侦察分队在844高地执行侦察捕俘任务。侦察分队在连长孙建国指挥下,乘天降大雨之机突然出击,不到一分钟即摧毁越军一个哨棚,俘虏负伤越军1名,然后带上缴获的文件和武器弹药迅速撤离。越军出动约2个排兵力随后追来,遭到侦察分队先后设置的地雷拦阻,只好停止了追击。侦察分队重新选择方向,开辟通路,安全返回了出发阵地。整个袭击战共击毙越军13名(被俘虏的越军在押返途中死亡),侦察分队无一伤亡。战后,越军在广播里惊呼“遭到中国高级别动队的无声袭击”。昆明军区和情报部门的首长也盛赞了这次袭击战斗,称其为“是我军从抗美援朝以来侦察兵一次最成功的奇袭战。”

因为两山战场地形复杂,道路稀少,大军机动和物资转运都非常困难。在作战期间,工程兵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紧急抢险,长年奋战,为保障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开战前部队向两山地区集结阶段,工程兵部队克服困难,昼夜苦干,在险峻的山地间临时修筑了多条进出道路,使主力部队能够按时进入战区完成作战准备工作。当1984年4月2日昆明军区开始实施对越炮击的“一.四工程”时,越军二军区司令员武立得知中国人突然把这么多重炮布置到了老山和者阴山地区,当场气得把电话都摔了。1990年曾经出版过一本对越作战的纪实文学《中越战争秘录》,在其后多年广为流传。该书的封面是一张战地照片,显示了一长串军车在蜿蜒盘旋的山路间前进,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张照片表现得正是老山战区非常著名的三转弯地域,是当时前线官兵皆知的“交通生死线”。三转弯是麻栗坡县城通往天保口岸的必经之路,当时老山战区的一切给养补充、弹药运输、伤员转移都必须从此处经过。三转弯地如其名,一条只能并行两辆车的军路在高耸的山地间曲折延伸,沿途大的转弯就有三个,还有不少小的转弯,在山间画出了一个个“之”字形状,像是一条扭曲长蛇。三转弯的正面直对着越军占据的小青山,其间隔着盘龙江河谷,地势开阔,易于观察和瞭望。因而,这条路成了越军炮火封锁的重点,从这里经过的人员和车辆经常遭到越军的炮火袭击。一位当年参战老兵有过如此回忆:“车过第一弯,侯干事命令我和小周抓紧车厢。他指挥驾驶员跑一、二十米停一下,然后接着再跑。如此反复。结果,前行不到100米,敌军的两发炮弹都落到第一次停车的地方。炮弹爆炸的碎片和溅起的石块扬得老高,砸在路边的树林里哗哗作响。我笑问侯干事:‘敌军咋这么笨,咱的车停那儿他们都打不着。。。。。。’侯干事瞥了我一眼,‘这不是敌人笨,而是因为我们机智灵活。你想,咱停下的时候,给了敌人瞄准的机会,它发射炮弹的时候,我们又快速前行。。。。。。’”这样的险遇,在三转弯算是家常便饭。为了修筑和维护这条咽喉要道,工程兵部队不怕牺牲,吃尽辛苦,随炸随修,与后勤运输部队团结奋战,硬是将三转弯建设成了自抗美援朝战争后中国军队在新时期的又一条“钢铁运输线”,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在两山作战期间,中国军队的导弹部队也神秘亮相。14军40师进入老山战区时,即部署了1个“红缨—5号”防空导弹连、1个红箭-73反坦克导弹连。“红缨—5号”防空导弹是中国军工部门根据苏联的萨姆-7防空导弹仿制而成的,是一种便携式超低空防空导弹,可以肩扛发射,能攻击目视条件下的高速飞机与直升机。因为两山作战主要是地面战,“红缨—5号”防空导弹起到的是警卫防空作用,并未参加实战。真正参加实战的是红箭-73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是中国军工部门根据苏联的AT-3萨格尔反坦克导弹,于1978年仿制和改进而成的,在当时具有性能比较先进、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在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时,红箭-73反坦克导弹还没有批量装备部队。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在东线谅山方向部署了1个导弹连,主要担任反坦克预备队,但没能得到与越军坦克过招的机会。到了1980年代,这种反坦克导弹已批量装备给了部队。40师上老山时即部署了1个红箭-73反坦克导弹连,装备有导弹发射架18具,以班为单位分散配置实施防御。后来的轮战各军上阵地后,也均以师为单位部署了反坦克导弹连,作为反坦克预备队使用。真正将这种导弹投入实战应用的,则是67军199师和46军138师所属的导弹连。199师导弹连上阵地后,在那拉方向先后向越军阵地发射了9枚红箭-73反坦克导弹,但因其首次用于山岳丛林地带,在射击效果上不太理想。1985年7月2日上午,138师导弹连1个班秘密进入八里河东山前沿的35号高地构筑了发射阵地。经过对2100米外的目标仔细观察后,下午15时05分,导弹班突然发射,2个小组连发4枚导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摧毁了越军在1031高地的营、连指挥所,击毙其官兵17人,其中大部分为营、连干部。12月24日,138师导弹连在八里河东山同一地域的31号阵地再次发动突袭,一举“斩首”成功,摧毁了对面越军前沿阵地的营指挥所。在两山战场上,从导弹作战的发射成本角度考虑,中国军队对越军的导弹打击数量有限,主要属于试验性射击。实战证明,红箭-73反坦克导弹具有射击精度高和穿透力强的特点,除了装甲目标外,对于山地的隐蔽坚固工事也有很强的摧毁力,为反坦克导弹的后续研制和改进提供了重要检验数据。

在两山作战期间,空军也奉中央军委命令,先后出动了多个航空兵师、侦察团、运输机团和地空导弹部队,轮流作战,配合地面部队执行国土防空和作战侦察任务。当时空军动用了所有专业侦察航空兵部队,使用了已有的全部侦察手段,在广西、云南长达1000余公里的地段上多次实施了航空侦察,侦察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发现各种目标3000余个,有力配合了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1987年10月5日下午,广州军区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在广西龙州县境内实施防空作战,使用红旗-2号导弹一举击落了入侵中国领空的越南米格-21P型侦察机1架,并活捉飞行员陈尊大尉。这是在十年中越战争中,越南空军唯一升空越境侦察即被中国军队击落的飞机。战后,击落越机的地空导弹97营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并被广州军区空军授予了“神威导弹营”荣誉称号。

两山作战,是中国军队继抗美援朝战争后实施的最大的一次多军兵种协同作战。其作战时间跨度大,作战环境复杂恶劣,作战准备工作千头万绪,作战协同要求高、难度大,为1980年代的人民解放军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经过了这次难得的实战检验,日后的集团军、合成军建设以及新的军事变革,都于此获益甚多,影响深远,为进入新世纪的人民解放军建设的突飞猛进打下了重要基础。
越南多次进行空中侦查,我方多次拦截无效,经调查是导弹质量问题。经改进后打下候机
好文,也可写下经验教训。
明明有压倒性的军力,却停留在边界高山峻岭之处,白白消耗有生力量,不知道前出五十公里,形成战略缓冲区,划定禁飞区,使得越猴小国不能反抗,打他个万年不翻身,这样才是大国所为(别跟我们说什么导弹质量问题,骗小孩呢)。84-88年我军的表现就只能是战术胜利,战略无亮点,还是儒家思想怕事心态,所以缩在边界上搞什么两山轮战,导致后来划界还要分人田地,实在可叹,白折了我大军多少英雄儿女。
jjpcxh 发表于 2014-3-26 20:09
明明有压倒性的军力,却停留在边界高山峻岭之处,白白消耗有生力量,不知道前出五十公里,形成战略缓冲区, ...
这事得问8086时代的62年反印作战和之前的金门炮战
敲敲打打10几年,耗费了越南发展机遇和国运,再接下来就是苏联解体,1993年以后越南经济开始进入正轨不过已经错失了时机
嗯,通過沈大的文章,又對當時的情況增加了瞭解
沈大的好文章一定要支持的。
看一下,顶一个。
jjpcxh 发表于 2014-3-26 20:09
明明有压倒性的军力,却停留在边界高山峻岭之处,白白消耗有生力量,不知道前出五十公里,形成战略缓冲区, ...

别逗了,还禁飞区,拿什么维持这个缓冲区,靠一堆老掉牙的歼六和歼七?当年的越南空军虽然也是烂到家,但好歹接收了一大批的苏援和美械,而且还有大批苏联顾问,到时苏联飞行员开着大批的米格23过来就不是我们想不想要开禁飞区的问题了,而是人家想不想在我们的头顶划禁飞区的问题了
好文,不知楼主有没有专门写过7.12炮战的文章?
同事里有70年代服役的海军、空军退伍兵,从他们谈论的情况来看,那个时候我军的海、空军应该是没什么优势的,大家打的是二战层次的陆地战吧
记得在哪里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共军在对越作战期间使用过长虹无人侦察机。
沈大的好文章一定要支持
没想到猴子还用过化学武器的
没想到猴子还用过化学武器的
更没有想到我们也用了。
战争是最好的课堂
photoshoper 发表于 2014-3-27 17:45
更没有想到我们也用了。
知道就好,不要乱说了,,过去的事情就别提了哈
请问沈大,,,有个ID叫武穆山河我神州,,,您熟悉不/?
Dick112 发表于 2014-3-27 12:06
好文,不知楼主有没有专门写过7.12炮战的文章?
712有啥可写的,,,要写我觉得还是611更有好处
Dick112 发表于 2014-3-27 12:06
好文,不知楼主有没有专门写过7.12炮战的文章?

再说了.712哪有什么炮战,,,完全是我军炮兵的毁灭之力对敌人轻装步兵的一次火力实验
沈大能出一个7.12大战的帖子吗?
sniper8 发表于 2014-3-27 22:16
沈大能出一个7.12大战的帖子吗?
兄弟,这个帖子我都写几遍了,本版就有。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3-27 22:19
兄弟,这个帖子我都写几遍了,本版就有。
好的,谢谢。我是飞扬的霍骠姚,呵呵。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3-27 22:19
兄弟,这个帖子我都写几遍了,本版就有。
好的,谢谢。我是飞扬的霍骠姚,呵呵。
photoshoper 发表于 2014-3-27 17:45
更没有想到我们也用了。
毒烟弹嘛,熏人用滴,自古就有,兔子是爱好和平滴,是非致命武器
叶小晶 发表于 2014-3-27 11:35
别逗了,还禁飞区,拿什么维持这个缓冲区,靠一堆老掉牙的歼六和歼七?当年的越南空军虽然也是烂到家,但好 ...
20世纪80年纪孩子你多大?哥我20多,当时的国际局势是苏美争霸,我国还在集中精力搞四化,但是我国毕竟是核武国家,联合国五常,美国准盟友(当时为了制衡苏联的措施),此时国力虽然不济,就从当时国力军力看就是打你小越没商量,什么歼七,就是歼五你打一架下来试试。关键当时这帮领导就是怕北边被毛子入侵,那毛子阿富汗还都整不明白呢,还入侵我们这大国,还米格23飞到越南来,想干吗,打世界大战?我们当时战略上啊,就是判断失误,胆小怕事,以搞经济为由搞什么掏光养会的逻辑,结果南沙被别人占了个干净,现在还要回不来,简直让列强笑话。
如果国家那些头头不怕事就首先划个缓冲区,当然是在越方一侧,然后,天天往这打炮,实行焦土战略,飞机不行,咱也不飞,就每月往河内这边至少上一颗地地导弹,试试准头,搞得他怕,这辈子想起来也就是怕,让人也知道范我汉者,不得好死,反正他们也没远程导弹,搞得就是一不对称战争。最后,这帮孙子不在九十年代来求和了吗,当时就还要他赔钱,赔我们当时援助的钱,打炮的钱,还有还我们岛,北部湾全归我们,他们就12海里,要进来就得给钱,否则,怎么样,你小越能怎么样。
可惜,这就是我一小民YY。国无良策,更无良帅,被小越欺负成这样,你小叶努力啊,别象哥哥就一嘴炮。
20世纪80年纪孩子你多大?哥我20多,当时的国际局势是苏美争霸,我国还在集中精力搞四化,但是我国毕竟是 ...
再看看现在的网络社交网站,为越南叫屈翻案的,说中国冤枉越南发动战争被全世界反对的,说扶持红色高棉暴政越南是解放柬埔寨人民的云云,下一辈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思想呢。
jjpcxh 发表于 2014-3-28 20:38
20世纪80年纪孩子你多大?哥我20多,当时的国际局势是苏美争霸,我国还在集中精力搞四化,但是我国毕竟是 ...
就不要胡扯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拿什么去占南沙?别告诉我用歼6,那玩意飞行半径才600多公里,飞不到南沙上空就得赶紧往回跑。而越南有苏联给的苏22,可以覆盖整个南沙。苏联太平洋分舰队就蹲在金兰湾,随时协助越南海空军作战。中国怎么不让南沙被占个干净,你给出个招?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3-29 00:06
就不要胡扯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拿什么去占南沙?别告诉我用歼6,那玩意飞行半径才600多公里,飞不到南沙 ...
你占个南沙还成天用飞机去看着?河内离中国边境多远?不说了,你这智商。
jjpcxh 发表于 2014-3-29 12:29
你占个南沙还成天用飞机去看着?河内离中国边境多远?不说了,你这智商。
就这水平还来军事论坛干什么。制海权和制空权的常识我不给你科普,喜欢充岁数大的人认字必然早,自己找书看吧。
沈大,有关于白龙尾岛的资料没,不知到当时为啥不把白龙尾岛给夺回来


侦察兵创造的光辉战例有很多,如两山作战前期的1984年9月12日,第3侦察大队54军160师侦察连奉命组织侦察分队在844高地执行侦察捕俘任务。侦察分队在连长孙建国指挥下,乘天降大雨之机突然出击,不到一分钟即摧毁越军一个哨棚,俘虏负伤越军1名,然后带上缴获的文件和武器弹药迅速撤离。越军出动约2个排兵力随后追来,遭到侦察分队先后设置的地雷拦阻,只好停止了追击。侦察分队重新选择方向,开辟通路,安全返回了出发阵地。整个袭击战共击毙越军13名(被俘虏的越军在押返途中死亡),侦察分队无一伤亡。战后,越军在广播里惊呼“遭到中国高级别动队的无声袭击”。昆明军区和情报部门的首长也盛赞了这次袭击战斗,称其为“是我军从抗美援朝以来侦察兵一次最成功的奇袭战。”
---------------------------------------------

电影《闪电行动》的原型之一?

侦察兵创造的光辉战例有很多,如两山作战前期的1984年9月12日,第3侦察大队54军160师侦察连奉命组织侦察分队在844高地执行侦察捕俘任务。侦察分队在连长孙建国指挥下,乘天降大雨之机突然出击,不到一分钟即摧毁越军一个哨棚,俘虏负伤越军1名,然后带上缴获的文件和武器弹药迅速撤离。越军出动约2个排兵力随后追来,遭到侦察分队先后设置的地雷拦阻,只好停止了追击。侦察分队重新选择方向,开辟通路,安全返回了出发阵地。整个袭击战共击毙越军13名(被俘虏的越军在押返途中死亡),侦察分队无一伤亡。战后,越军在广播里惊呼“遭到中国高级别动队的无声袭击”。昆明军区和情报部门的首长也盛赞了这次袭击战斗,称其为“是我军从抗美援朝以来侦察兵一次最成功的奇袭战。”
---------------------------------------------

电影《闪电行动》的原型之一?
还有一次,两架6爷对一架21,漂亮2失控,未有战果
jjpcxh 发表于 2014-3-26 20:09
明明有压倒性的军力,却停留在边界高山峻岭之处,白白消耗有生力量,不知道前出五十公里,形成战略缓冲区, ...
可以找找沈大的帖子看看,会有一定帮助的。
总参通信兵干扰17团、通信工程第一团都上了前线,我父亲就在这只部队里。在云南的开远、建水驻扎了半年多,组织连、排级别的分队到前线保障、参战20多次。
青色的雪 发表于 2014-3-28 22:51
再看看现在的网络社交网站,为越南叫屈翻案的,说中国冤枉越南发动战争被全世界反对的,说扶持红色高棉暴 ...
      两山轮战期间,我们的确越境占领了越南的十几个山头(大概有3、4平方公里吧)。所以越南人拼死,保卫自己祖国的每寸领土也可以理解。我们在战略上这样做,是为了柬埔寨问题的最终解决,在越南北部边界始终给越南巨大的战争压力。
    轮战部队每次越境、拔点、出击、作战。都要经过中央军委和总参的批准。每次作战想定的战斗计划,夺取哪个山头、在哪个作战区域都是严格界定的。绝对不允许各部队私自越境出击。这牵扯到外交和国防的国家意志。
对越作战积累了不少经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