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调查失业率远高于人保部公布数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5:35:57
核心提示:在最新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城镇就业登记失业率是4%左右,但是社科院2008年全国调查出来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9.6%,两者差异很大。
中国青年报1月2日报道 2008年12月1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09年《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教授作为主报告者,解读中国社会形势并预测2009年社会热点。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此后中国经济开始较快增长。李培林教授也是在这一年开始参与第一本《社会蓝皮书》的编写工作,迄今已是第17本。李培林教授如何感受17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过去的2008年,他又有什么样的看法?

2008年12月26日,李培林教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中国青年报:您从1992年就开始参与《社会蓝皮书》的编写工作,您对中国这17年来社会形势变化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李培林:这些年来,每一年都会出现新的变化。但总的来说没有一年有特别大的波动。而2008年是比较突出的,大事多,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出现的波动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有两个数据我一直关注。一个是就业,17年中就业出现了几次波动。1992年经济出现了一个增长高峰,所以1992年到1997年之间,相对来说就业还没出现非常严峻的局面。1997年到2003年因为国有企业改革减员增效,职工下岗现象比较突出,那个时期就业就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2003年以后由于经济增长,就业市场相对稳定了。但是今年形势突变,又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另一个是农民收入。农民收入也经过了一个波动。农民收入在1997年到2003年增长缓慢,平均年增长不超过4%。原因很多,比如说粮食价格和工业产品的价格相比,比较收益不断下降。另外中国人多地少,每个家庭生产规模很小,全国平均0.5公顷土地,而其他国家平均几十公顷、上百公顷,显然我们没有竞争优势。这种小农经济的操作,很难使一个农民达到中等生活的水平。2003年以后农民收入增长率逐年加快,到2007年达到近11年来的高峰,但今年跟去年相比估计又有所下降。

中国青年报:您为什么一直关注这两个数据的变化?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李培林:关注就业,是因为就业虽然涉及到的是劳动力人口这部分人,但是它对社会生活影响比较大。就业和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增长快,对就业的拉动力量也就比较大。但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也在降低,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能带动的就业人数在持续减少。我国劳动力人口多,就业压力大,不能一味地强调用技术替代劳动,要多发展效益好、污染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多,但至今我国的增长方式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来推动。

关于农民收入,十几年前我们就在强调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但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的确非常困难。这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坎。现代化有各种指标,但农民普遍富裕起来,是一个标志性的指标。我们已经实行了取消农业税、粮食直接补贴、种子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措施,但恐怕还是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兼业机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土地以外的工作获得收入,这么多农民在这么点土地上讨生活,是难以普遍富裕起来的。

中国青年报:在最新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中,哪个数据最令您感到意外呢?

李培林:失业率。当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城镇就业登记失业率是4%左右,但是我们2008年全国调查出来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9.6%,这就有些差异了。

实际上,这十几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一直是有差异的,通常是后者高于前者。当就业市场相对平稳时,这两个数据接近,就业形势不好时,两个数据就会有较大差距。因为我们的失业保险不是覆盖全部城镇职工的,比如没有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失业后就难以被统计在内。这次城镇调查失业率远高于城镇登记失业率,说明就业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另外就是农民收入的增长没有较大幅度下降。我原来以为随着城镇收入的下降,农民收入也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但现在来看,农民收入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少。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因为2008年是个特大丰收年,二是因为农业生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

这次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景气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经济景气对企业利润和就业的影响,可能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下降的最大影响因素。这种下降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对失业人员、农民工返乡人员、企业减薪放假人员的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影响。对这些人,应当有一些特殊的扶持帮助政策。

中国青年报:请您用一个词来概括2008年的中国。

李培林:简单地只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变”。一年之内形势变化非常大,包括国际、国内的经济态势、物价、就业等等,不可预料的影响因素多。我国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下,能够把握大局,沉着快速应对,这是2008年的一大亮点。

中国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2008年既是改革开放30周年,又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奥运会在亚洲国家举办只有三次,前两次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均被视为这两个国家经济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北京奥运会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高速增长后,继续前进的一个新起点。

中国青年报:那么,您觉得2009年中国发展要注意哪些问题?

李培林:难以预料的因素多了,这些因素本身对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应该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形势各个方面的变化。从社会方面来看,我想要注意三点:

一是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市场,在非常时期采用一些非常措施,保障和促进就业。要充分认识到,保就业就是保民生、保稳定。实施大规模的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鼓励回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自谋生计。减少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税收,提供优惠的小额创业信贷,减免自我雇佣者的经营税费。要继续深化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树立新的就业观念,为大学生创业和自谋职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对具有志愿服务经验的大学生,国有部门用人应当优先聘用。高等教育也要根据就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

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更多地依靠刺激和扩大内需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逐步扭转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不断降低的趋势,增加和改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确保农民的增产增收,加大对生活困难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稳定和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继续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我想也可以普遍采取消费券的办法,这比提高一部分人货币收入更能有效地刺激最终消费。过去我们一遇到经济不景气,消费市场就会低迷,老百姓普遍产生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储蓄利率降到接近零老百姓还是去存钱,于是国家大量发行国债,以财政赤字为代价负债大规模投入,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又容易使资金沉淀,难以对最终消费产生影响。我们这次要争取走出这样的怪圈。

三是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保证基层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但相对而言,县乡两级财政仍然比较薄弱,有的甚至非常困难。基层政府肩负着税收、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重任。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薄弱,不仅影响到基层建设,也容易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要重视充实基层财力,完善基层公共财政保障机制,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把建设服务型政府落实到基层。

在经济调整时期,利益格局的变动更容易诱发一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容易形成影响广泛的新型社会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要创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健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的机制,发挥工、青、妇和各类社会组织参与调节社会矛盾和劳动争议的作用,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普遍开展社会志愿者活动,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颖 本报记者 韩妹)核心提示:在最新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城镇就业登记失业率是4%左右,但是社科院2008年全国调查出来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9.6%,两者差异很大。
中国青年报1月2日报道 2008年12月1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09年《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教授作为主报告者,解读中国社会形势并预测2009年社会热点。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此后中国经济开始较快增长。李培林教授也是在这一年开始参与第一本《社会蓝皮书》的编写工作,迄今已是第17本。李培林教授如何感受17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过去的2008年,他又有什么样的看法?

2008年12月26日,李培林教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中国青年报:您从1992年就开始参与《社会蓝皮书》的编写工作,您对中国这17年来社会形势变化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李培林:这些年来,每一年都会出现新的变化。但总的来说没有一年有特别大的波动。而2008年是比较突出的,大事多,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出现的波动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有两个数据我一直关注。一个是就业,17年中就业出现了几次波动。1992年经济出现了一个增长高峰,所以1992年到1997年之间,相对来说就业还没出现非常严峻的局面。1997年到2003年因为国有企业改革减员增效,职工下岗现象比较突出,那个时期就业就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2003年以后由于经济增长,就业市场相对稳定了。但是今年形势突变,又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另一个是农民收入。农民收入也经过了一个波动。农民收入在1997年到2003年增长缓慢,平均年增长不超过4%。原因很多,比如说粮食价格和工业产品的价格相比,比较收益不断下降。另外中国人多地少,每个家庭生产规模很小,全国平均0.5公顷土地,而其他国家平均几十公顷、上百公顷,显然我们没有竞争优势。这种小农经济的操作,很难使一个农民达到中等生活的水平。2003年以后农民收入增长率逐年加快,到2007年达到近11年来的高峰,但今年跟去年相比估计又有所下降。

中国青年报:您为什么一直关注这两个数据的变化?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李培林:关注就业,是因为就业虽然涉及到的是劳动力人口这部分人,但是它对社会生活影响比较大。就业和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增长快,对就业的拉动力量也就比较大。但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也在降低,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能带动的就业人数在持续减少。我国劳动力人口多,就业压力大,不能一味地强调用技术替代劳动,要多发展效益好、污染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多,但至今我国的增长方式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来推动。

关于农民收入,十几年前我们就在强调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但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的确非常困难。这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坎。现代化有各种指标,但农民普遍富裕起来,是一个标志性的指标。我们已经实行了取消农业税、粮食直接补贴、种子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措施,但恐怕还是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兼业机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土地以外的工作获得收入,这么多农民在这么点土地上讨生活,是难以普遍富裕起来的。

中国青年报:在最新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中,哪个数据最令您感到意外呢?

李培林:失业率。当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城镇就业登记失业率是4%左右,但是我们2008年全国调查出来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9.6%,这就有些差异了。

实际上,这十几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一直是有差异的,通常是后者高于前者。当就业市场相对平稳时,这两个数据接近,就业形势不好时,两个数据就会有较大差距。因为我们的失业保险不是覆盖全部城镇职工的,比如没有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失业后就难以被统计在内。这次城镇调查失业率远高于城镇登记失业率,说明就业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另外就是农民收入的增长没有较大幅度下降。我原来以为随着城镇收入的下降,农民收入也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但现在来看,农民收入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少。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因为2008年是个特大丰收年,二是因为农业生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

这次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景气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经济景气对企业利润和就业的影响,可能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下降的最大影响因素。这种下降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对失业人员、农民工返乡人员、企业减薪放假人员的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影响。对这些人,应当有一些特殊的扶持帮助政策。

中国青年报:请您用一个词来概括2008年的中国。

李培林:简单地只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变”。一年之内形势变化非常大,包括国际、国内的经济态势、物价、就业等等,不可预料的影响因素多。我国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下,能够把握大局,沉着快速应对,这是2008年的一大亮点。

中国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2008年既是改革开放30周年,又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奥运会在亚洲国家举办只有三次,前两次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均被视为这两个国家经济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北京奥运会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高速增长后,继续前进的一个新起点。

中国青年报:那么,您觉得2009年中国发展要注意哪些问题?

李培林:难以预料的因素多了,这些因素本身对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应该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形势各个方面的变化。从社会方面来看,我想要注意三点:

一是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市场,在非常时期采用一些非常措施,保障和促进就业。要充分认识到,保就业就是保民生、保稳定。实施大规模的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鼓励回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和自谋生计。减少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税收,提供优惠的小额创业信贷,减免自我雇佣者的经营税费。要继续深化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树立新的就业观念,为大学生创业和自谋职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对具有志愿服务经验的大学生,国有部门用人应当优先聘用。高等教育也要根据就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

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更多地依靠刺激和扩大内需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逐步扭转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不断降低的趋势,增加和改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确保农民的增产增收,加大对生活困难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稳定和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继续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我想也可以普遍采取消费券的办法,这比提高一部分人货币收入更能有效地刺激最终消费。过去我们一遇到经济不景气,消费市场就会低迷,老百姓普遍产生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储蓄利率降到接近零老百姓还是去存钱,于是国家大量发行国债,以财政赤字为代价负债大规模投入,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又容易使资金沉淀,难以对最终消费产生影响。我们这次要争取走出这样的怪圈。

三是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保证基层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但相对而言,县乡两级财政仍然比较薄弱,有的甚至非常困难。基层政府肩负着税收、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重任。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薄弱,不仅影响到基层建设,也容易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要重视充实基层财力,完善基层公共财政保障机制,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把建设服务型政府落实到基层。

在经济调整时期,利益格局的变动更容易诱发一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容易形成影响广泛的新型社会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要创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健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的机制,发挥工、青、妇和各类社会组织参与调节社会矛盾和劳动争议的作用,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普遍开展社会志愿者活动,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颖 本报记者 韩妹)
这很正常,那个“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口径与国外普遍使用的不同,参考意义不大。
说得有道理,TG喜欢用国家投资而不是还富于民的方法来刺激经济,实际上只能刺激GDP的纸面增长,而无法刺激社会消费。西方的确有经济危机时国家带头消费的方法,但那建筑是在民众消费能力被充分挖掘的基础上。

现在金融海啸,TG还千方百计从民众身上征收新税种,不说那个伟大的燃油税,广州又要对生活污水处理费调价,而在听证会中,相关利益方出示的证据居然用企业会计法则来核算他们事业单位的成本(两者的区别是前者要自负盈亏后者是国家拨款所以会计处理方法完全不一样),雁过拔毛到这份上实在让人无言。
原帖由 asssaass 于 2009-1-2 08:39 发表
说得有道理,TG喜欢用国家投资而不是还富于民的方法来刺激经济,实际上只能刺激GDP的纸面增长,而无法刺激社会消费。西方的确有经济危机时国家带头消费的方法,但那建筑是在民众消费能力被充分挖掘的基础上。

现在 ...

       首先,西方没有“经济危机”这个说法,那个叫做经济萧条。“经济危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名词,不是一般所说的“西方”,只属于地理上的西方。
       挖掘民众消费潜力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纯粹是句空话。面对极度悲观的经济预期,企业要裁员、减少开支,个人也势必普遍减少消费应对可能面对的失业。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大家积极消费来让经济转好,基本上是与虎谋皮。
       这个可以说是纳什平衡和理想平衡差距最大的一种情况。纳什平衡认为每个个体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所产生的平衡应该是local optimal,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但是在经济萧条,或者经济萧条预期被普遍接受的时候,恰恰是每个个体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减少消费),造成了整体利益的最大损失。
原帖由 deam 于 2009-1-2 08:37 发表
这很正常,那个“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口径与国外普遍使用的不同,参考意义不大。

说你啥好[:a1:]
原帖由 xbill 于 2009-1-2 08:51 发表

首先,西方没有“经济危机”这个说法,那个叫做经济萧条。“经济危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名词,不是一般所说的“西方”,只属于地理上的西方。
       挖掘民众消费潜力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纯粹是句空话。面对极度悲观的经济预期,企业要裁员、减少开支,个人也势必普遍减少消费应对可能面对的失业。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大家积极消费来让经济转好,基本上是与虎谋皮。
       这个可以说是纳什平衡和理想平衡差距最大的一种情况。纳什平衡认为每个个体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所产生的平衡应该是local optimal,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但是在经济萧条,或者经济萧条预期被普遍接受的时候,恰恰是每个个体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减少消费),造成了整体利益的最大损失。

你那个首先纯属没话找话说,两个名词说的是一回事,不知道在这纠缠有何意义,回字有四种写法又如何。

挖掘民众消费潜力,不是靠嘴说,而是靠政府行为引导。外国人为什么喜欢超前消费先使未来钱,是因为他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真出了什么意外可以有国家赔付,而不用居民自己掏腰包,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存钱就因为中国的社会保障不如外国。实际上,存钱的作用就仅仅是风险防范,就如企业保持高现金储备一样,是达不到收益最大化的一种保守行为。经济危机到来人们减少消费是对自身可能面对风险的防范,而这些风险有相当部分是政府可以予以消除和降低的。

假如政府的4万亿拿来完善各项教育、医疗和住房保障改革,让人们无后顾之忧,国家出钱对失业者实施再就业或者再培训让他们不再惶惶不可终日,又何来说刺激经济是与虎谋皮。
原帖由 asssaass 于 2009-1-2 09:27 发表

你那个首先纯属没话找话说,两个名词说的是一回事,不知道在这纠缠有何意义,回字有四种写法又如何。

挖掘民众消费潜力,不是靠嘴说,而是靠政府行为引导。外国人为什么喜欢超前消费先使未来钱,是因为他们的社 ...

       一回事?天狗食月和月食说的都是一回事,代表的是同一个档次的认知吗?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避免的经济现象,其起因是因为资本家剥削工人,导致生产和消费能力失衡这个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
       现代经济学则认为经济萧条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是都可以通过适当的经济政策进行干预,一方面可以减小其发生的可能,即使发生了,也可以让其尽快解释,避免其范围和程度的扩大。
       看到区别了?当你说出“经济危机”这四个字的时候,并不是用一个同义词代替了另外一个同义词,而是代表了你认知的局限。就这么简单。
中国是十足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中国是工厂+卖家,西方各国是买主。现在买主经济已被重创,工厂的货只能让工人和工人家属自己啃,如果啃不下工厂就要破产。在这个时候厂领导要做的是想办法(如发奖金或者购物券)增加工人的购买力好消化掉那些产品,而不是再去弄什么额外投资把厂的财务报表(GDP)弄得好看一些。

同时以我自己的实际所见所闻更正一些人的观点————修桥修路,对那些有本地特色的落后地方也许会起到路通财通的作用,但对更多的落后地方而言,桥通路通只会让那里的强劳力甚至举家举族迁出,让落后的地方更加荒凉,农田荒废连搞个小基建都无人能做。我就去过纸面人口400多人、实际上只有两人居住的村落。
你以为花钱是很简单的事情?
现在大家都很清楚,政府的4万亿并不是用在新项目上,而全部都是早就规划好的项目。
不管是教育、医疗还是建设投资,从规划到实行,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都是惊人的,不是拍脑袋就可以花出去并且起到良好效果的。
就是因为这样,政府职能是把已经规划的项目提前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而不是像你脑子里面不超过10个零件的经济模型一样,说把钱扔到哪里就扔到哪里。

一个体系的建立所需要的努力是惊人的,扩大其规模也不是投进去钱就能够解决的。别把政府的事情想得太简单,因为这个只是体现了你的无知而已。
原帖由 xbill 于 2009-1-2 09:33 发表
一回事?天狗食月和月食说的都是一回事,代表的是同一个档次的认知吗?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避免的经济现象,其起因是因为资本家剥削工人,导致生产和消费能力失衡这个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
       现代经济学则认为经济萧条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是都可以通过适当的经济政策进行干预,一方面可以减小其发生的可能,即使发生了,也可以让其尽快解释,避免其范围和程度的扩大。
       看到区别了?当你说出“经济危机”这四个字的时候,并不是用一个同义词代替了另外一个同义词,而是代表了你认知的局限。就这么简单。

忒搞,除非你认为现在主流媒体上说的经济危机全是“天狗食月”档次的话,不然你这个执着于是叫“危机”还是“萧条”又有和意义。另:天狗食月有迷信意味,你觉得经济危机这个词也是迷信?;P

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不可避免且是西方经济体系的顽疾,而西方经济学则认为经济危机是经济运行中自然的波谷,不论他们“认为”如何,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个现象,只是对这个现象的解读不同。我用经济危机这个词,是因为现在都是用这个词,我用这个词也不代表我赞同马大胡子那套谬论,就这么简单。

而且,也没见你用了“经济萧条”后,发言的档次高到哪,也就另一个孔乙己而已。
原帖由 asssaass 于 2009-1-2 09:36 发表
中国是十足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中国是工厂+卖家,西方各国是买主。现在买主经济已被重创,工厂的货只能让工人和工人家属自己啃,如果啃不下工厂就要破产。在这个时候厂领导要做的是想办法(如发奖金或者购物券)增加工 ...

       你以为收到重创的工厂生产的产品是我们现阶段的社会所需要的吗?你把消费对经济刺激的作用完全理解错了。增加消费不是说大家把没人买的东西都买了,所有的工厂依然生产原来的东西,大家皆大欢喜。很遗憾,经济学上没有这种法则。
       增加消费的作用仅仅是保持生产和需求的高位平衡,具体生产什么是无关紧要的。
       “出口导向型经济”没有对应的英文词汇,类似的概念是“open economy”,这种山寨经济学词汇还是少用吧,google也一种只有51100条记录。
看看某人心目中的“不同档次”的无知人群认知

搜索“经济危机”
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13,800,000篇,用时0.001秒

吾道不孤也。
原帖由 asssaass 于 2009-1-2 09:43 发表

忒搞,除非你认为现在主流媒体上说的经济危机全是“天狗食月”档次的话,不然你这个执着于是叫“危机”还是“萧条”又有和意义。另:天狗食月有迷信意味,你觉得经济危机这个词也是迷信?;P

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 ...

       以整个国际经济学界所接受的经济理论来看,马克思对于“经济危机”的论述,说是迷信完全不是贬低他,只能叫做一般事实而已。
原帖由 asssaass 于 2009-1-2 09:46 发表
看看某人心目中的“不同档次”的无知人群认知

搜索“经济危机”
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13,800,000篇,用时0.001秒

吾道不孤也。

       在一个长期以明显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经济的国家里面出现这种情况很意外吗?恰恰是我国经济学研究长期落后的一个缩影啊。
原帖由 asssaass 于 2009-1-2 09:43 发表

忒搞,除非你认为现在主流媒体上说的经济危机全是“天狗食月”档次的话,不然你这个执着于是叫“危机”还是“萧条”又有和意义。另:天狗食月有迷信意味,你觉得经济危机这个词也是迷信?;P

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 ...

       是不是孔乙己见仁见智。起码我还受过正统的现代经济学教育,能够分清两个代表完全不同程度理解的词汇地区别。
       连这种基本的区别都不能了解的人,恐怕非但不是孔乙己,恰恰是跟孔乙己同一时代,中国几亿文盲中一员的水平。
原帖由 xbill 于 2009-1-2 09:46 发表

你以为收到重创的工厂生产的产品是我们现阶段的社会所需要的吗?你把消费对经济刺激的作用完全理解错了。增加消费不是说大家把没人买的东西都买了,所有的工厂依然生产原来的东西,大家皆大欢喜。很遗憾,经济学上没有这种法则。
       增加消费的作用仅仅是保持生产和需求的高位平衡,具体生产什么是无关紧要的。
       “出口导向型经济”没有对应的英文词汇,类似的概念是“open economy”,这种山寨经济学词汇还是少用吧,google也一种只有51100条记录。


我靠,你的口气和汪洋一样大:“广东要坚决的执行产业结构改变的道路”“广东没有企业倒闭潮,只是我们在进行产业升级。”…… 是啊,具体生产什么是无关重要的,资金、技术、环境、人才统统忽视,只要你的一张嘴就能让工厂转型,本来做皮鞋的马上转产搞微电子了。

这就是你这个开口闭口“经济萧条”这样高档次词汇的孔乙己的水平?
[:a13:] [:a13:]
原帖由 asssaass 于 2009-1-2 09:51 发表


我靠,你的口气和汪洋一样大:“广东要坚决的执行产业结构改变的道路”“广东没有企业倒闭潮,只是我们在进行产业升级。”…… 是啊,具体生产什么是无关重要的,资金、技术、环境、人才统统忽视,只要你的一张嘴 ...

       这些话我既没有说过也没有表示过支持,不知道你这个发言除了浪费网络资源还有什么意义?
       还是想向大家证明你除了废话就什么都不会说?
原帖由 xbill 于 2009-1-2 09:50 发表

       是不是孔乙己见仁见智。起码我还受过正统的现代经济学教育,能够分清两个代表完全不同程度理解的词汇地区别。
       连这种基本的区别都不能了解的人,恐怕非但不是孔乙己,恰恰是跟孔乙己同一时代,中国 ...

得了吧,不就是一个刚出校门甚至还没出校门的大学生在卖弄自己刚背完的课本那两个可怜的词汇吗,我充分理解你的爱现心理。;P
原帖由 xbill 于 2009-1-2 09:53 发表

       这些话我既没有说过也没有表示过支持,不知道你这个发言除了浪费网络资源还有什么意义?
       还是想向大家证明你除了废话就什么都不会说?

就是啊,回字有四种写法,用经济危机这个词就表明了对现代经济的无知、是对政治经济学的盲目崇拜……
这种发言一点也不浪费论坛资源,一点也不,只是很充分的暴露了某人的浅薄。
原帖由 asssaass 于 2009-1-2 09:54 发表

得了吧,不就是一个刚出校门甚至还没出校门的大学生在卖弄自己刚背完的课本那两个可怜的词汇吗,我充分理解你的爱现心理。;P

       我工作多久,学历如何,你都不了解,所以请不要发这种跟xx无异的无聊推断。
       我的确比你多懂了不少词,不过我并不觉得你连这么基本的经济学概念都没有就是值得骄傲的资本。
       莫非阁下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异于常人,竟然能从自己的无知当中找到赖以自慰的闪光点,真是令人佩服佩服。
原帖由 xbill 于 2009-1-2 09:53 发表

       这些话我既没有说过也没有表示过支持,不知道你这个发言除了浪费网络资源还有什么意义?
       还是想向大家证明你除了废话就什么都不会说?

增加消费的作用仅仅是保持生产和需求的高位平衡,具体生产什么是无关紧要的。
你敢不敢向大家大声宣布:以上黑字不是我xbill说的,是狗说的。
原帖由 xbill 于 2009-1-2 09:39 发表
你以为花钱是很简单的事情?
现在大家都很清楚,政府的4万亿并不是用在新项目上,而全部都是早就规划好的项目。
不管是教育、医疗还是建设投资,从规划到实行,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都是惊人的,不是拍脑袋就可以 ...


4万亿里,政府投资多少?都投资哪些项目?这些项目规划好的时间都是什么时候?预计的乘数效应几何?这些反正我是不怎么清楚,如果你很清楚不妨讲一讲。
原帖由 asssaass 于 2009-1-2 09:56 发表

就是啊,回字有四种写法,用经济危机这个词就表明了对现代经济的无知、是对政治经济学的盲目崇拜……
这种发言一点也不浪费论坛资源,一点也不,只是很充分的暴露了某人的浅薄。

       对于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理论认可就叫做盲目崇拜,看来阁下的价值观真是蔚为惊人!
       基本上,地球上绝大多数正常人都是对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崇拜地,就好象我们对相对论、进化论、能量守恒的崇拜一样。
       基本上,这种崇拜被绝大多数人视为智力水平正常的特征之一,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你就不用特别夸奖我了。
原帖由 xbill 于 2009-1-2 09:57 发表

       我工作多久,学历如何,你都不了解,所以请不要发这种跟xx无异的无聊推断。
       我的确比你多懂了不少词,不过我并不觉得你连这么基本的经济学概念都没有就是值得骄傲的资本。
       莫非阁下的人生观 ...

说别人无聊推断的时候别忘记看看自己。
从一开始你揪住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两个字不放,就没看出你对其中的区别有多深的了解,就一句:一个是马大胡子的词,一个是西方的词,档次不同。[:a13:] [:a13:] [:a13:]

我觉得我已经够亲西了,谁知道你比我还厉害百倍,你自己都说了是描述同一现象,就因为你用的是西方的词,所以档次差距立现,身价立升。[:a13:] [:a13:] [:a13:]
原帖由 xbill 于 2009-1-2 10:00 发表

       对于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理论认可就叫做盲目崇拜,看来阁下的价值观真是蔚为惊人!
       基本上,地球上绝大多数正常人都是对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崇拜地,就好象我们对相对论、进化论、能量守恒的崇拜一样。 ...

我绝对认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但非要连词都一定要用西方理论中的词,那不叫盲目崇拜我真的不知道该叫什么。
当然在你眼里,那叫“上档次”。[:a13:]
原帖由 asssaass 于 2009-1-2 09:58 发表

增加消费的作用仅仅是保持生产和需求的高位平衡,具体生产什么是无关紧要的。
你敢不敢向大家大声宣布:以上黑字不是我xbill说的,是狗说的。

       这些话当然是我说的了,就算你说出来也并不使它变成是“x说的”,最多变成“x转述”的。
       如果你的理解能力还算正常,应该看出来这句话是针对一般经济学理论而言的。在经济萧条时候通过增加消费维持经济规模并不代表一切生产门类和成产数量保持不变,跟你那种大家把本来卖不出去的东西买回家,经济萧条就得到了有效控制的理解是有根本区别的。这句话怎么看都是这个意思吧。
原帖由 asssaass 于 2009-1-2 10:01 发表

说别人无聊推断的时候别忘记看看自己。
从一开始你揪住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两个字不放,就没看出你对其中的区别有多深的了解,就一句:一个是马大胡子的词,一个是西方的词,档次不同。[:a13:] [:a13:] [:a13:]
...

       非常遗憾,“经济危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中是有其特定含义的。经济萧条跟它相比就是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解读。
       这两个词根本就不是同义词,其区别就像是“炼金术”和“化学”一样。
       如果阁下坚持认为这两个是同义词,我只能说你连经济学常识中的常识都没有,建议你起码找本最初级的“宏观经济学”恶补一下,省得出来丢人现眼。
原帖由 asssaass 于 2009-1-2 10:03 发表

我绝对认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但非要连词都一定要用西方理论中的词,那不叫盲目崇拜我真的不知道该叫什么。
当然在你眼里,那叫“上档次”。[:a1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就是炼金术和现代化学的区别。
       认清这种区别在一般人看来只不过是探讨经济学问题的基本条件之一。
       连这种区别都不知道,那的确是非常非常“不上档次”。
没话说了?那就告辞了
Results 1 - 10 of about 1,110,000 for economic depression. (0.12 seconds)
Results 1 - 10 of about 24,800,000 for economic crisis. (0.10 seconds)

现代孔乙己要哭了,洋大人那么不给面子,孔乙己口里“不上档次”的词居然还在大用特用。
原帖由 xbill 于 2009-1-2 10:08 发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就是炼金术和现代化学的区别。
       认清这种区别在一般人看来只不过是探讨经济学问题的基本条件之一。
       连这种区别都不知道,那的确是非常非常“不上档次”。

见我30楼的回复,全世界都不上档次,就你上档次。
或者全世界的人都是马克思的死忠,就你领略了现代经济学的真谛。
孔乙己这三个字对你的形容简直恰当到骨子里,鲁迅真是伟大。
24倍你又作和解释?你眼里的洋大人也不如你YY中那么上档次嘛,又或者全世界都是计划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