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一体化角度解读苏联崩溃解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54:18


从全球一体化角度解读苏联崩溃解体
前言。
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二十多年,国内外关于苏联解体崩溃的研究也极多,各种各样的观点理论都有。有本文中就不再一一进行复述。本人拥有相当丰富的政府务实经验,加之本人工作时间之外非常喜欢研究国际政治,由其喜欢研究社会的“一体化”现象。位卑不敢忘国忧。因此,本人决定从全球一体化的角度对苏联的崩溃解体来进行一次全面解读。其中有些观点也许未必成熟,但只要能够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也算是“物有所值”,毕竟为写本文我也花了很多的心血。
陈天(高凉陈君)
2013,12,28
第一章,信息化时代来临决定了苏联模式必须立即做出最后的方向选择。
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时的社会环境明显不同的是到了二十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时代留给苏联“自主决定”社会管理模式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无论如何,在地球历史上互联网第一次实现了全球信息的零时间直达流通。而苏联模式下权力机构对信息流通的绝对“垄断”是完全无法与全球互联网时代实现零冲突对接的。
因此,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极大地压缩了苏联具体策划与运作自主改革开放的时间余地。具体的表现就是苏联进行改革开放在理论构思层面就相当混乱与多变,属于典型的急就章。而在具体运作上又受到西方媒体的过多干扰与引诱,没有自己的核心指导思想(而中国的核心思想却是“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并没有错,但苏联社会民众的对于改革开放新思维的接受能力却远远还没有准备好。
确切说是苏联社会对于“稳定”的意义认识还极为单纯。
与中国经过文革政治运动后整个社会身心都疲惫不堪,一心求稳与求发展不同。在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新思维时,苏联人民已经远离政治运动风暴好长时间,苏联社会对于“稳定”对改革的重要意义认识极为不足。
事实上从二战结束后,与中国在实施改革开放之前三十年间一直政治运动不断所不同,中国的普罗大众都被政治运动累坏了,吓怕了;而苏联社会的政治运动要小得多,苏联社会普罗大众对政治运动却怀有“史诗般的热情”,而忘记了其可能挟带来的巨大破坏性与可能失控性。
这种错误观点的流行为苏联后来由于新思维的提出,演变到最后走到彻底失控,进而导致到苏联国发生全面崩溃解体埋下了重大的祸根。
坦率而言,只使没有戈尔巴乔夫(1986年上台)提出新思维,也会有“李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无论是谁坐在戈尔巴乔夫的位置上,时间到了二十世纪的80年代,他都必须为苏联模式进行最后的方向选择。
是再继续维持苏联原来的模式还是选择改革开放,全球信息化的洪流汹涌而来,时间的紧迫已经容不得苏联领导层多想。
因此,戈尔巴乔夫提出基于自由民主与博爱,并与西方主流思想接轨的新思维并没有错误,起码这也绝对算得上是有心推进改革开放,并勇于跟上世界潮流。而且重要的是戈尔巴乔夫行动了,做了(最后结果的责任并不能够完全捡到戈尔巴乔夫身上,在合适的时间里就要做合适的事,否则就是失职,因此“做与不做”的历史地位远远不同),这要比直到今天还在“死拖”的朝鲜与古巴要好太多。
否则的话,我们今天根本无法想象随着摩托罗拉的大哥大,个人PC,智能手机,全球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全球流行,苏联如果还不进行改革开放的话,以苏联高达2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漫长的边界线。苏联政府如何控制得了民众不得接触使用手机,PC与互联网?!
与朝鲜,古巴这样的边界很短的小国不同,苏联由于国家太大,边界极端漫长。如果苏联要想在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再维持原来的政治社会模式不改革开放,单单是应付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渗透,其成本也会高得无法想象。
毕竟与苏联接壤的芬兰,德国,中国与日本目前都是手机工业的全球重镇。高达10亿计的手机围着苏联团团转,外部信息自然会无孔不入。苏联将会防不胜防。
因此戈尔巴乔夫只使不提出新思维,苏联只使一如概往地坚持其封闭的国家社会管理模式,苏联也很难支持到二十一世纪初。当然如果苏联如今天的朝鲜那样走向更加封闭化,更加严厉地对内部进行控制,那么日后的世界将会变得更为危险,毕竟苏联可是拥有巨大核武器库的怪物。与朝鲜崩溃失控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言。
第二节,苏联对跨国公司与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远远不足。
信息化社会是一个新事物,因此只使是美国中国这样的国家在一开始时也没法想象得到互联网对全球社会的渗透会有今天如此之深。但跨国公司却是一个历史更为悠久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真正的先锋与中坚推动力量。
而苏联人对跨国公司生存的法则与对全球历史社会深远影响意义的认识不足,对后来苏联人放任苏联的解体有着为极为重要的深层关系。
很早时我在报纸上读到法国总理的一篇报告。法国总理在这篇报告里认为法国还是一个重要的大国,其理由就是法国还有自己的一批跨国企业,因此还能够持续对全球产生重要的影响力。
而戈尔巴乔夫操刀进行苏联改革新思维时,在经济改革方面的重心却完全放在币值开放与私有化上。这与西方国家,乃至近代日本,现代韩国政府却将经济发展的重心完全放置于对本国跨国企业的培养上有着绝对的不同。
跨国公司是典型的帝国主义全球掠食产物。因此一个现代国家如果不能够培育出一批自己有足够全球影响力与生存能力的跨国公司,那么这个国家在全球经济食物链中就注定要处于被动弱势的极为不利地位。
跨国公司有私营企业也有国营企业,法国著名的斯柰克码公司,其实在法国国内就叫做法国国营发动机公司,而欧莱雅之类跨国企业却是私企。但无论是国营还是私营,对于法国而言,这些都是些“大到不能倒”的企业。没有了这些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法国代表队,法国就将不能够叫有影响力的全球大国。
而苏联在进行经济改革时,却将所有的重心都放置于私有化方向上。这其实是误入歧途。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无论是私人拥有还是国家拥有,对于外部世界(特指外国)而言并没有什么关系。就象我们对待三星电子与现代汽车那样,我们只知道它们都是韩国的企业就足够了,而没有谁会在意它真正的名称是“李氏三星电子”还是“郑氏现代汽车”。因为这些企业无论是私营还是国有,肉都是只能够烂在韩国人自己的锅里。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重要的是是否具有全球竞争力优势而不是是否私有化。只要本国的跨国公司能够在全球层面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就能够为本国带来足够的就业机会与赚取外部世界的经济利润。象三星电子与现代汽车那样,无论那一个倒下,韩国的全球经济竞争力就会立即受到重创,就会造成巨大的失业率,就会导致社会整体贫困化的急速提升。这才是跨国企业对现代国家为何如此重要的核心原因。
而苏联的私有化改革实际上只能够让一大批资本投机家(绝对不是实业家,企业家)以零成本捞取了大量国家资产。而资产所有权一到手,立即就想法子廉价抛卖给西方跨国企业,然后立即举家拿着巨额现金移民伦敦或者纽约当寓公。这对提升苏联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有百害而无一利。
而苏联产业竞争力的衰败与去工业化的产生,直接大幅度提高了解体后苏联社会的失业率,并导致到整体社会的大面积贫困化。原本能够与美国波音,欧洲空中客车相竞争的原苏联安东诺夫,波图诺夫客机全球竞争能力一落千丈。
同样重要的是,只使是在私企做CEO,象穆拉利,艾可卡之类人物也一样成为美国国家的企业英雄。而苏联解体后鲸吞了大量原苏联国有财产的资本投机家,却都是些“北方之狼”,吃饱了首先想到的就是要举家移民伦敦美国。
也就是说苏联改革开放最后并没有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与企业家文化,这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拥有庞大的企业家阶层有着本质的区别。
与之相反,中国的改革开放却诞生了诸如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三一重工,华为通讯,联想电脑,中广核与TCL之类大批能够在全球层面具有竞争能力的跨国企业。并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与经济利润,从整体上提升了中国社会的富裕程度,推动了国家进步。
第三节,苏联以产权明确(私有化)为核心方向的经济改革成为诱导加速苏联崩溃解体的导火索。
事实上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市场”才是苏联经济改革的唯一出路。
同苏联以产权(确切说是私有化)为改革核心方向不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完全是以“市场”为核心导向。提高生产力,搞活市场与扩大市场是这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说白了中国的经济改革方向就是着重于如何做大蛋糕,而苏联的经济改革方向却是着重于如何瓜分现有的蛋糕。
这也为苏联后来的解体留下了巨大的祸根。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苏联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极为巨大的成就。如遍布苏联辽阔国土的石油天燃气开采工业与管道网络,庞大的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生产工厂与规模巨大的科研设施等等,这一切工业成就与资产数量不知要比中国刚改革开放时要高多少倍,多多少倍。
如果走中国以市场为核心导向的改革路线。学习中国成立系列庞大国有企业的路子(法国也一样,如法国国营地面武器集团,法国宇航集团,法国国营发动机公司之类东西),也将苏联的工业,商业与服务业企业,按类别成立一系列庞大的国营企业。
如在国家层面成立苏联航天集团,苏联航空集团,苏联汽车工业集团,苏联钢铁集团,苏联铝业公司,苏联兵器工业总公司,苏联石油公司,苏联石化公司,苏联粮食进出口公司,苏联移动公司,苏联联通公司,苏联工商银行,苏联建设银行,苏联木材贸易公司,苏联镍业公司,苏联煤炭工业公司,苏联造船工业总公司,苏联电力总公司,苏联房地产开发总公司,苏联人寿,苏联海运集团公司与苏联化学公司等等。
而在加盟共和国层面,又成立次一级的国企,在州一级再成立再次一级的州企。如此类推。然后通通进行事业化,市场化改革,自负盈亏,与政府职能剥离,并推向市场。让市场来进行优胜劣汰,之后再学习中国来进行“抓大放小”。
那么只要十几年时间,苏联的庞大国营企业必定会在相当大的一部分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而只使这些公司还存在经营不善的状况,但起码还有苏联国内市场支持一下,不会突然间彻底就破产倒闭,将大量的失业人员毫无准备就全部通通推向社会,从而大大加剧了苏联解体后社会的动荡混乱与政治军事冲突。
更重要的是,这些国营大企业的职工干部都是完全与苏联中央政府“一条心”的,是坚决拥护苏联国家统一的中坚力量。
因为一旦国家解体,这些企业的职工干部就会通通失业下岗。
但苏联的经济改革却以私有化为核心方向。结果苏联的国有企业在彻底“私营化”之后,由于资产来路不明,苏联的“资本投机家们”一旦国家有难,基本就通通立即逃之夭夭,移民变卖资产跑到伦敦纽约当寓公了。
如果苏联的经济改革是以市场为核心导向。还有另一个好处是象大众,保洁,雀巢,丰田,通用与西门子之类跨国企业。日后想要进入苏联市场,就必须要与苏联类似的国营企业进行合资,或者不得不被迫课以重税才能在苏联的市场上进行销售。
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了苏联几千万产业工人的就业岗位,并保持了苏联自主汽车,自主日用器品牌与相关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空间。这对于保持苏联日后的工业力量作用极端重要。
而对于现代工业国家而言,政府如何保证社会拥有足够的就业率可是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
而以苏联整体高达3亿多的人口数量与市场规模,全球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无视苏联政府的政策指导作用。象中国今天那样,中国政府要搞TS-CDMA通讯制式,全球的企业也只能够接受而无法反对,除非你不想进入中国市场。
事实上以市场为核心改革方向最主要就是保持住足够的就业岗位。因为只有就业岗位保持住了,苏联民众才不会彻底贫困化,只有苏联民众不贫困化,苏联民众才能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全球的商品,而只要苏联的民众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全球的商品,跨国企业才会极力拥护与支持苏联的社会制度。毕竟没有那一个企业会与钱过不去。
想想下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一年的汽车产量高达2000多万辆,全球大大小小的汽车企业莫不全力以赴,拼命赶来中国捞世界。
如果中国一旦崩溃解体,这个庞大的汽车市场立即就会受到重创。跨国汽车企业在中国庞大的投资就会面临重大损失。大众,丰田与通用的股票就会面临大跳水。这些问题在资本主义国家是绝对不能够容许发生的。因此法兰福克,东京股市与华尔街们就绝对不能够容许中国崩溃解体。否则诸多汽车公司市值大跳水,谁赔得起?!白宫你还想不想捞了?!在美国又有谁的势力强大得过华尔街的金融大财团们?!
事实上对于苏联以产权(即私有化)为核心导向进行经济改革的方案,只使在西方社会也有极多重量级人物进行指责。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当时就对中国学者说,“根本看不懂”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方向,所谓的“五百天市场计划”,在宫泽喜一眼里看来根本就是胡闹。
同样致命的是以产权(私有化)为核心的改革方向大大刺激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倾向与野心。
由于莫斯科只有一个,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当然是那些久居莫斯科的人才能够更接近苏联政治权力中心,也才能够在国有资产私有化浪潮中抢到先机“大捞”一笔。这只会极大地刺激了象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与白俄罗斯之类拥有苏联巨额工业生产设施与国有资产的加盟共和国的离心独立倾向。
只要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与白俄罗斯之类加盟共和国独立成功了,莫斯科权贵们的“私有化”之手就不能够伸入乌克兰,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们的境内。与其让俄罗斯人“私有化”鲸吞了乌克兰与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们的资产。这凭什么就只能够让俄罗斯人“吃”而不是让是乌克兰,白俄罗斯与哈萨克人“自己来吃”?!简直是毫无道理。不如赤膊上阵,立即独立好了。起码肥水不流外人田。
结果,苏联以产权(私有化)为核心方向的经济改革路线,立即就演化为各加盟共和国群起争夺苏联国有资产的大混战。这在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表现得极为明显。
“断气(天燃气)”,谈判,斗气,抢舰队。苏联大厦倒塌,金山银山遍地,各种各样的外国势力借机纷纷赶来“捞”航空母舰,走私RD120火箭发动机,“拆”图160轰炸机,“拔”核牙齿,种种怪象不一而足。都在拼命抢食苏联的丰富遗产。争夺之精彩,情节之曲折复杂,好莱坞大片都远远不如。
事实上围绕苏联输送欧洲的天燃气管道的归属权,过境费,黑海舰队的归属与苏联著名航天企业如南方设计局,安东诺夫设计局与黑海造船厂等等的权属。俄罗斯与乌克兰直到今天都闹得不可开交。当然,这倒大大便宜了美国,中国等等对苏联财产分外眼红的其它国家(美国以极低成本彻底“废”掉了苏联原来布署于乌克兰的图160轰炸机群与核武器,中国则以极低成本“捞”到了辽宁号航空母舰舰体与RD120火箭发动机)。
而这种争夺不仅彻底破碎肢解了苏联原本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也极大地伤害了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间的互信关系,合作关系。甚至引发了苏联社会族群在各加盟共和国境内再次重新迁移重构。这带来更为深远的历史影响,下面的章节还会深入讨论研究,现在就暂时不表。
第四节,原来一体化的市场体系与工业生产体系彻底破碎解体导致到俄罗斯民族超级大国梦的永久终结。
真正实行市场经济体系的现代国家,到二十世纪晚期都已经大体完成了自己的跨国企业梯队构建。
如在民用航空方面欧盟(在本文中欧盟均以一个国家来看待)的空中客车与美国的波音。
而苏联在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却崩溃解体了。这立即导致到全球经济市场版图的大重构。如在二十世纪晚期以来爆发式发展的手机与个人计算机产业,原苏联地区完全被排除出全球产业链条布局之外。
如果苏联不解体,象摩尔多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之类资源贫乏的原苏联地区。苏联中央政府完全可以“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逼使外部象诺基亚,三星,联想与TCL之类的消费电子跨国企业必须到上述地区投资建设工厂与生产线才能够开放苏联市场让相关企业进入。这样的好处是能够为这些贫困地区带来足够的就业率。
同样,雷诺,大众与通用,丰田之类汽车企业要进入苏联市场,苏联中央政府也完全可以发挥“以市场换就业”的优势,指定相关企业必须要到乌克兰,白俄罗斯甚至远东海参威之类地区与城市投资建厂才能够从苏联发改委取得批文,否则不放行。这样做伏尔加汽车可以退市停产,但苏联的汽车制造业工人与相关零部件产业却可以继续持续就业甚至扩大生产。
这在中国表现得相当明显,广汽本田的汽车散热器就来自于志成水箱厂,这个志成水箱厂原本可是一直做手扶拖拉机水箱的。而佛山照明也从原来只生产电灯泡发展到生产汽车灯泡。政府指定汽车的配件必须国产化,这就有促进中国国内产业升级与保持中国社会就业率的关键考虑。
不仅中国如此,欧盟也是如此。象研制阿里安五火箭,阿里安五的发动机架是由爱尔兰来制造的,并不是说德国法国做不了阿里安五的发动机架。只是为了保持爱尔兰的就业率,阿里安五的“生产蛋糕”必须割一份给爱尔兰。同样,欧洲空中客车的生产也一样如此。机翼在英国生产,总装在法国,一部分舱段在德国,一部分在西班牙,其它的部件又由意大利与瑞典等国家来生产。总之,一架空客飞机就必须要分开多个国家来生产,让大部分的欧盟成员国都能够“利益均沾”。好处是欧盟各国都能够从空中客车飞机制造中分到“相当”的产值与就业名额,以保持欧盟整体的社会富裕度。当然责任也是有的,那就是欧盟各国的航空公司都会购买空中客车的飞机。肥水不流外人田。
而苏联解体后,原苏联艰难建设起来的工业体系立即土崩解体。由于缺乏了苏联中央政府这个大家长,解体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政治秩序又一片混乱。原本一体化的苏联工业体系立即陷入瘫痪。而为了瓜分苏联的工业与军队资产,俄罗斯与乌克兰兄弟成仇。结果原本一体化的统一市场又因为政治冲突变得肢离破碎。原苏联的工业企业,生产工厂由此大量停产,无数工人干部由此下岗失业,而下岗失业潮席卷整个原苏联地区,大量人口贫困化又加剧了上述地区政治与社会的动荡不安。而社会政治动荡不安又促使不同的族群为了自身安全又大量返回自己民族占多数的国家。整个社会乱成一锅粥,人们连生命都无法保证,经济发展就只能够是奢望了。
苏联统一市场的解体造成最严重冲击后果的国家是乌克兰。作为前苏联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与农业基地。乌克兰人在二战之后混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毕竟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只要能够就业,人们就有饭吃。
而在苏联时期,乌克兰在苏联的工业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南方设计局,安东诺夫设计局与黑海造船厂都在乌克兰。因此乌克兰人的社会经济水平也相当高。
而苏联一解体,乌克兰以军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生产立即陷入困境。加之由于天燃气管网归属权斗争导致到俄罗斯天燃气与石油供应的有目的限制,乌克兰人社会生活立即就陷入困境。
离开了苏联市场,乌克兰的客机与军舰产品自然无法与欧洲的空中客车,美国的波音竞争,而造船,汽轮机之类重工业又竞争不过韩国,日本与中国的相关企业。加之自身资源又并不丰富,技术水平与设备更新也趋于停滞。乌克兰自苏联解体以来经济水平一落千丈

而与同时期中国东北的老工业区不同。尽管中国的东北老工业区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也陷入极大的困局之中,相关工业企业大量破产关闭,工人干部大量下岗。但由于有中央政府可以依赖,象汽车工业中的大众与宝马工厂后来都是指定要布置于东北,象军工的沈阳飞机厂,由于有苏27的国产化与歼8的持续生产,也一直能够支持下来。至于大连造船厂的军舰项目也一直进行。
因此,最后中国东北的老工业区都捱过了经济转型的寒冬(尽管很多下岗工人也极艰苦)。而原苏联的乌克兰地区的老工业基地今天实际上等于被彻底抛弃了,因为俄罗斯工业体系“去乌克兰化”的趋势还在持续,没有了苏联的大家庭与统一市场,乌克兰工业向外无力与世界强国进行竞争,向内又没有足够的市场容纳空间。因此除了死路一条别无出路。
而与乌克兰不同,波罗的海三国有德国在背后支持着。由于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波罗的海地区就与德国关系密切。苏联解体后德国企业与德国政府出于各种目的的考虑大量进入波罗的海地区。如宝马的俄罗斯工厂实际上就是建设在飞地加里宁格勒,而加里宁格勒就是德国历史上的名城柯尼斯堡。
对于俄罗斯而言,由于苏联的工业体系都分散于各加盟共和国,由其是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地区占有很大的权重。因此今天俄罗斯要重建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就要面临巨大的经济投入。
而另一方面,由于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实际上失去了差不多一半的人口数量,因此其市场份量在全球中的比例大为下降。象民用航空客机与民用汽车之类大工业,俄罗斯实际上已经无力再独立维持与扶持起自己的自主品牌。而在新兴的销费电子产品,电器工业与民用造船工业方面,俄罗斯更无力与日本中国韩国等国家进行竞争。
由于自身市场的有限性。因此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除了苏联时代的部分优势工业项目如战斗机,火箭与载人飞船品牌外,根本就没有在其它领域如电子,电器或者汽车方面诞生推出那一个新世界品牌。
但如果苏联不解体,由于自身市场的巨大,只要持续进行市场化升级改进。苏联市场是能够具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苏联自主品牌的培育的。至少在民用客机与汽车方面不会象今天的那样失败得那么彻底。
而相关的外国优势企业在进入苏联的土地时,也必须直接与苏联中央政府进行沟通,“苏联发改委”叫你去乌克兰设宝马工厂而不是在加里宁格勒,宝马公司也没有办法。象奥迪宝马在中国长春与沈阳的工厂尽管远离中国汽车销售核心地区,但中国中央政府出于维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就业率叫你去东北你就得去东北,除非你奥迪宝马不想在中国捞了。事实上当年的日本富士重工的云雀与铃木汽车的奥拓项目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被安排去贵州与重庆的。
但这一切的有利条件由于苏联崩溃解体导致到庞大统一市场的彻底破碎化。外国优势企业产品进入原苏联地区销售时(由其是除俄罗斯以外的地区)根本就是随心所欲了,由于诸多新独立的加盟共和国市场狭小,也无法有足够的能力与底气来与外国跨国公司进行“讨价还价”。你要买就买,不买就拉倒。
象宝马,丰田之类企业根本不会主动去乌克兰与白俄罗斯进行设厂投资。而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与吉尔吉斯坦之类原苏联新生国家,根本就彻底被全球工业分工所遗忘。
因此,自苏联解体二十多年来,原苏联地区,由其是俄罗斯以外地区的去工业化进行得相当彻底。这也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亚美尼亚之类国家的社会经济水平一落千丈的核心根源。因为对于当今全球而言,没有工业就没有足够的社会就业率,而没有足够的就业率就只能够导致社会整体的迅速贫困化,而社会整体的贫困化与高失业率必然会产生政治与社会的大动荡。
第二章,没有财政转移支持是原苏联某些地区持续动荡的深层根源。
目前不仅全球层面存在穷国与富国的划分,只使是大国们自己的内部也一样存在富裕地区与贫穷落后地区的划分。
象美国国内,内华达,衣阿华之类内陆州就是美国的贫穷州。而在中国国内,贵州之类内陆省区经济水平与沿海地区相比也差得很远。
但中国美国的这些贫困地区并不产生持续的,无法控制的社会动荡的深层根源就是拥有来自中央政府层面的财政转移支持。此外还有政策性扶持。
象拉斯维加斯市,一个典型的沙漠城市。但由于赌博业发达,最后发展成了一个全球闻名的旅游城市。其实对于美国而言,要开赌场那里都可以,象旧金山,新泽西与纽约也一样可以开大赌场。但为何只有拉斯维加斯最成功。这显然与美国中央政府的政策性支持是分不开的。毕竟加州与纽约之类地区有发达的制造业或者金融业,不搞旅游业也不会饿死,而拉斯维加斯地处沙漠,又没有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不搞旅游业就没有出路。而要搞旅游业当然要有特色,而这个特色就是发展赌博业。
而中国的澳门也是如此,要搞赌博业那里都可以,但为了扶持澳门其它地区就不能开放赌博业了。否则澳门立即无米下锅。
差异化发展安排,只能够在大国内部由中央政府统一进行资源调配的。苏联崩溃后由于统一市场的解体,原苏联地区新成立国家各自为政,再想统一调配各国的差异化发展就已经根本不可能了。这也导致了原苏联地区经济的大崩溃。
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之类自然资源丰富的原苏联地区,偏重于能源工业与重工业发展是非常好的,而白俄罗斯与乌克兰由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但原本制造业基础雄厚,维持发展自己优势的制造业就没有问题了。至于高加索地区,除了阿塞拜疆有石油外,其它资源都比较贫困,但地理风光比较好,那么着重于发展旅游业就可以了。搞一个唯一的赌博城市也是可以的。而波罗的海地区由于与德国有历史密切联系,那么从政策上支持其承接德国的部分制造业生产转移也是可以的。
这样的统一市场,全国一盘棋。苏联中央政府手里也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与资源余地,来与国内外方方面面进行利益交换与资源调配,也就是说有足够的余地空间来“摆平”方方面面的利益追求。
但苏联一解体,由于各加盟共和国关系的恶化与民族主义民粹化的狂热,加之西方国家又有意煸风点火。让苏联地区间亲者痛仇者快,唯恐天下不乱。很多原来解决起来非常容易的问题,最后就已经变得根本无论解决了。
象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冲突,只要苏联国家还存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经济互补性完全是非常合理的。但苏联一崩溃,乌克兰经济竞争力在国际上一落千丈,而俄罗斯为了重建自己的工业体系,又不得不大量投资进行重复建设(如安加拉火箭的研制),这纯属多此一举。同时,由于天燃气价格与黑海船队归属的争论,乌克兰与俄罗斯都相互在向别人的后背捅刀子,又大大撕裂了民间社会本来的斯拉夫同胞认同与亲密关系。
10—1=1而不是10—1=9;这就是大国解体后原苏联地区的国际地位之所以一落千丈的核心根治。
事实上只使是在苏联时期,高加索与中亚地区都是财政补帖的重镇。这些地区要么由于自然地理原因,要么由于人文历史发展原因。经济水平始终与苏联东欧地区有很大的差距。
但这些地区由于战略位置又极为重要,从地缘战略上无论如何都是要保持军事政治上的绝对控制权的。而在苏联时期,中央政府家大业大,每年从中央财政拿出大量的资金补上述地区也做得到,而且在国内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上也有意无意向这些地区倾斜。
如拜科努尔就一直是苏联的主要航天发射中心。象中亚咸海地区的棉花种植,生产成本要远远高于国际市场的售价,但苏联中央政府也一直坚持购买这些“高价棉花”而不是从国际市场上去直接购买。目的就是要保证这些地区农业人口的经济收入。属于国家财政变相补贴。
同样,对于高加索地区的建设,苏联中央政府也是下了大血本的。当年我第一次知道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市居然也有地铁时(1966年开始建设),心里也是相当震惊的。因为在1990年时代的中国,连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都还没有地铁线路,而第比利斯市的人口不过只有100万多一点(2010年)而已。
事实上在苏联时期,尽管苏联的工业产品质量与设计同西方世界的产品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也要比同时期的中国要好太多。加之拥有“体制内”便宜的石油能源的低价补贴(财政变相补贴),苏联整个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除了轻工业品与食品紧缺之外,生活水平要远远高于同时期的中国。
如果当年戈尔巴乔夫是基于市场为核心导向而进行苏联的经济改革,象中国那样成立一系列庞大的“国企”。再开放国门,引入外资。升级民用产业的生产技术与提升产量,那么苏联政府只使再不济。苏联人只使再懒散,最坏的结果也只会是仅仅发展为一个超级大号加拿大。苏联3亿多人口终使做不到美国人今天那样人手一台V6排量3点5的佳美,亚洲龙与福特猛禽F150;但人手一台L4排量2点零的帕萨特,雅阁与日产风度也是能够做得到的。
因为苏联的石油能源实在太丰富了。与今天中国,日本与欧盟这样的石油资源贫国所不同,苏联是地球上顶级的资源富国。
卖石油,天燃气,矿产品与木材就足够3亿多人口的苏联人民过上很好的日子了。而且这些中央政府级的能源低价补贴,好处是在苏联体制下所有的苏联人民都是能够享受到的。无论是今天贫困的摩尔多雅,政局动荡不安的车臣,所有人都能够从中捞到大量的经济好处。起码苏联国内的石油与天燃气价格就要低到让周边的欧盟,中国与日本眼红,甚至流鼻血。
当然,有俄罗斯人认为不值得。叶利钦之流认为苏联的存在,能源与经济上大量补贴其它的加盟共和国。造成了俄罗斯巨大经济利益损失。问题是这样做真的不值得吗?!这就由下面的章节来解释。
第三章,在人类全球一体化开始加速推进的关键时刻,苏联的轰然倒下对俄罗斯民族在未来一体化后地球人社会中的“权重地位”造成致命打击。
第一节,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发展模式由“帝制”转为“股份制”。
近代以来,从大英帝国的“日不落帝国”到希特勒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从日本关东军总司令本庄繁的“要征服世界要先征服中国,要征服中国要先征服蒙满”,到美国人福山的“民主全球胜利”。地球上各个帝国,各个强大族群都在推出自己的“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运营方案。
但是经过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的血泪教训,想搞全球一体化大帝国的“帝制”派国家,下场都很惨。德国最后被瓜分了,日本也吃了原子弹了。
再加上冷战后全球弹道导弹核武器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扩散。各大国都总算搞明白了,要搞人类社会的全球一体化,走“帝制”之路是永远行不通的,除非你也想再吃原子弹。
结果今天在推进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的路线图方略上。各大国都开始不约如同地改走“股份制”之路。
何为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的“股份制”方案?!那就是默认各大国目前对地球各地区的实际控制势力范围。并默认各大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有推行自己主导控制的区域社会一体化的权利与义务。
而在苏联崩溃解体之前,地球上运营推进人类社会一体化事业的核心“控股大股东”只有四个。即美国,苏联,欧盟(法英德作一个国家计算)与中国。
如果苏联不解体,地球上苏联原本就控制住的2200万平方公里土地最后就只能够逐渐发展为“操俄语世界”的一部分。
如果苏联实力再得到持续扩展,并有足够的机遇空间。其政治军事实力最后也有可能会牢固地彻底控制住中东,东欧的部分新地区。那么未来人类社会操俄罗斯语世界的一部分将还有可能扩展400万平方公里左右。即蒙古,伊朗,波兰与捷克部分地区融入俄罗斯语世界。这样2200万+400万=2600万平方公里,即未来人类社会将会有高达17%的陆地面积是讲俄罗斯语的,而总人口数量也将达4亿至5亿之多。
这样一来,操俄罗斯语的人们日后开车自驾游,从北冰洋沿岸的冰雪世界可以无需一切手续一直开到印度洋温暖的热带海边都没有任何问题。
而俄罗斯族的文明与文化思想将永远深深地融入苏联社会的灵魂。
这样在两三百年后,未来的历史学家在写到“地球版”的春秋战国时代与“地球大一统”历史事件时。历史学家们也都会对苏联国家在促进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与贡献表示出崇高的赞美与敬佩。就象我们今天赞美秦国,楚国与齐国鲁国对推进华夏民族的整合一体化贡献巨大一样。
而俄罗斯族作为苏联国家的中坚,也当然能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占有世界史的崇高地位。
问题是苏联在全球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历史关键时刻轰然倒下了。这一如中国历史上的晋国在春秋战国的关键时刻突然解体为“赵,魏,韩”三国一样。这不仅重创了晋国在未来中国历史上的核心主导地位,从此让位于秦国,也给晋国土地上的“晋国族群”带来了大灾难。
三家分晋之后,赵魏韩相互攻伐不止,人民自然死伤惨重,而最后秦国再依次进攻三晋,单单长平之战就杀掉赵国男人40余万。余下的女人自然就是战利品了,古代的战争中,女人作为战利品,一般都会被胜利一方的将士所瓜分掉的(在罗马则主要卖为奴隶)。
如此经过多重战争的反复绞杀,原本晋国人的“血液基因”在后来“中国人”血液中所占的份额已经大大减少。而晋国在后来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也不远远比不上齐鲁(主要贡献文化),秦(主要贡献政治与制度)与楚(主要贡献文化)。
同样道理,苏联的崩溃解体导致到原苏联地区社会经济水平的大倒退,社会整体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有数据认为由于苏联的解体,原苏联地区损失的人口高达1000万之多。而政治的动荡又带来战争,不计“特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吉尔吉斯坦之类小战争冲突,仅仅是高加索地区的车臣内战与格鲁吉亚内战导致的死亡人数总计就高达几十万。
如果苏联不解体,这些无谓死亡的人口都会繁衍子孙,并会带着苏联人的血液基因融入未来一体化后的“地球人”身体上去的。
因此,从国际政治分析家的眼中看来,苏联的崩溃解体就可以理解成俄罗斯族对“未来全球一体化人类社会”有限公司的“退股”行为。即从其地位从苏联时代的“大股东与机构投资者”身份沦落为今天俄罗斯的一般“大户与散户”身份。
而苏联崩溃解体所导致到的俄罗斯文化势力范围的衰退对未来人类社会一体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英语之所以成长为今天地球上的影响力第一大语种,核心原因就是经过英国与美国这几百年来的持续全球扩张。盎格鲁撒克逊人牢牢地从军事政治上绝对控制住北美,大洋洲两处高达26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球陆地面积;并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强权集团。
而随着苏联的崩溃解体,波罗的海地区,中亚,外高加索与乌克兰已经退出了俄语世界。而随着俄罗斯族人口从前苏联地区的持续撒出,俄罗斯对于这些地区文化深层的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小。
未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地区将会演变为操英语,德语或者汉语世界的一部分。这将是俄罗斯文化文明体系自基辅罗斯时代开始扩张以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倒退。随意俄语在世界文化文明版图的持续收缩,俄罗斯族在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权重”地位只会越发下降,最后必将会被其它的优势文明板块所彻底融合并吞掉。
第二节,俄罗斯文化文明圈的全球影响力大衰退的趋势已经无法逆转。
现在还有很多学者认为俄罗斯能够重新崛起,这根本就是一个错误。
历史上一个大国的崛起需要很多历史机遇的巧合,如果没有足够的战略机遇巧合,单纯凭主观努力是无用的,否则的话德意志帝国就不会彻底失败得那么惨了。而且两次都是倒在同一条沟中,国土也越“奋斗”越小,最后还被对手们瓜分掉。
问题是由于目前弹道导弹核武器的全球扩散,大国“暴力”式崛起已经注定无法进行。在核武器时代打核大战的代价,并不是今天的大国们能够承受得了的。
这与近代,一战甚至二战时期有极大的不同。
在二战以前,那些敢赌与善于冒险的国家真的还有“翻盘”的机会,如希特勒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与“日本帝国”。由其是日本帝国,如果在占领朝鲜半岛,台湾与东北后能够中止扩张势头。再经过日本帝国几十年时间的经营,这些地区完全是有可能演化发展为“操日语世界”的一部分的。
因为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地球的政治格局都不是“稳态”格局。因为发动大规模战争所承受的损失还是大国们能够接受得了的。
但随着弹道导弹核武器的诞生与发展,大国间进行大规模战争的风险与损失实在太大了,因此大国间发动“热战”的可能越来越小。这就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国际政治格局越来越“疆化与稳态”,如果其它的大国不再发生苏联式的突然解体衰落,新的大国再想崛起就难上加难,甚至变得根本就不可能了。
这可是有例子的,萨达姆伊拉克就是这样被彻底玩残废的。如果萨达姆不是雄心勃勃想要一统阿拉伯世界,他就是宣称自己是“国王”也没有大国来干涉他的。这样萨达姆的家族就可以象今天的沙特国王家族那样享尽荣华富贵了,只要伊拉克的土地还有石油资源开发,萨达姆就可以将伊拉克整个国家2000多万人口通通“养”起来了事。
但萨达姆不识时务,居然想挑战地球控股“大股东”们所控制的全球政治格局,幻想组建阿拉伯帝国,结果最后被美帝国彻底灭亡。
而在一个近乎“稳态与疆化”的国际政治环境中。俄罗斯要想成功崛起只能够指望其它的大国自己犯错误,守株待兔,也突然来个彻底崩溃解体。之后才有足够的空白势力范围与战略机遇来让俄罗斯再次崛起与扩张。
问题是围绕着俄罗斯的三个大国,即美国,欧盟与中国目前都很稳定。在可以遇见的将来都不存在发生突然崩溃解体的任何可能性。
为什么说目前的美国,欧盟与中国都不可能再发生苏联式的突然崩溃解体呢?!这就在下一章中进行详细论述。


从全球一体化角度解读苏联崩溃解体
前言。
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二十多年,国内外关于苏联解体崩溃的研究也极多,各种各样的观点理论都有。有本文中就不再一一进行复述。本人拥有相当丰富的政府务实经验,加之本人工作时间之外非常喜欢研究国际政治,由其喜欢研究社会的“一体化”现象。位卑不敢忘国忧。因此,本人决定从全球一体化的角度对苏联的崩溃解体来进行一次全面解读。其中有些观点也许未必成熟,但只要能够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也算是“物有所值”,毕竟为写本文我也花了很多的心血。
陈天(高凉陈君)
2013,12,28
第一章,信息化时代来临决定了苏联模式必须立即做出最后的方向选择。
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时的社会环境明显不同的是到了二十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时代留给苏联“自主决定”社会管理模式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无论如何,在地球历史上互联网第一次实现了全球信息的零时间直达流通。而苏联模式下权力机构对信息流通的绝对“垄断”是完全无法与全球互联网时代实现零冲突对接的。
因此,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极大地压缩了苏联具体策划与运作自主改革开放的时间余地。具体的表现就是苏联进行改革开放在理论构思层面就相当混乱与多变,属于典型的急就章。而在具体运作上又受到西方媒体的过多干扰与引诱,没有自己的核心指导思想(而中国的核心思想却是“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并没有错,但苏联社会民众的对于改革开放新思维的接受能力却远远还没有准备好。
确切说是苏联社会对于“稳定”的意义认识还极为单纯。
与中国经过文革政治运动后整个社会身心都疲惫不堪,一心求稳与求发展不同。在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新思维时,苏联人民已经远离政治运动风暴好长时间,苏联社会对于“稳定”对改革的重要意义认识极为不足。
事实上从二战结束后,与中国在实施改革开放之前三十年间一直政治运动不断所不同,中国的普罗大众都被政治运动累坏了,吓怕了;而苏联社会的政治运动要小得多,苏联社会普罗大众对政治运动却怀有“史诗般的热情”,而忘记了其可能挟带来的巨大破坏性与可能失控性。
这种错误观点的流行为苏联后来由于新思维的提出,演变到最后走到彻底失控,进而导致到苏联国发生全面崩溃解体埋下了重大的祸根。
坦率而言,只使没有戈尔巴乔夫(1986年上台)提出新思维,也会有“李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无论是谁坐在戈尔巴乔夫的位置上,时间到了二十世纪的80年代,他都必须为苏联模式进行最后的方向选择。
是再继续维持苏联原来的模式还是选择改革开放,全球信息化的洪流汹涌而来,时间的紧迫已经容不得苏联领导层多想。
因此,戈尔巴乔夫提出基于自由民主与博爱,并与西方主流思想接轨的新思维并没有错误,起码这也绝对算得上是有心推进改革开放,并勇于跟上世界潮流。而且重要的是戈尔巴乔夫行动了,做了(最后结果的责任并不能够完全捡到戈尔巴乔夫身上,在合适的时间里就要做合适的事,否则就是失职,因此“做与不做”的历史地位远远不同),这要比直到今天还在“死拖”的朝鲜与古巴要好太多。
否则的话,我们今天根本无法想象随着摩托罗拉的大哥大,个人PC,智能手机,全球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全球流行,苏联如果还不进行改革开放的话,以苏联高达2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漫长的边界线。苏联政府如何控制得了民众不得接触使用手机,PC与互联网?!
与朝鲜,古巴这样的边界很短的小国不同,苏联由于国家太大,边界极端漫长。如果苏联要想在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再维持原来的政治社会模式不改革开放,单单是应付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渗透,其成本也会高得无法想象。
毕竟与苏联接壤的芬兰,德国,中国与日本目前都是手机工业的全球重镇。高达10亿计的手机围着苏联团团转,外部信息自然会无孔不入。苏联将会防不胜防。
因此戈尔巴乔夫只使不提出新思维,苏联只使一如概往地坚持其封闭的国家社会管理模式,苏联也很难支持到二十一世纪初。当然如果苏联如今天的朝鲜那样走向更加封闭化,更加严厉地对内部进行控制,那么日后的世界将会变得更为危险,毕竟苏联可是拥有巨大核武器库的怪物。与朝鲜崩溃失控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言。
第二节,苏联对跨国公司与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远远不足。
信息化社会是一个新事物,因此只使是美国中国这样的国家在一开始时也没法想象得到互联网对全球社会的渗透会有今天如此之深。但跨国公司却是一个历史更为悠久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真正的先锋与中坚推动力量。
而苏联人对跨国公司生存的法则与对全球历史社会深远影响意义的认识不足,对后来苏联人放任苏联的解体有着为极为重要的深层关系。
很早时我在报纸上读到法国总理的一篇报告。法国总理在这篇报告里认为法国还是一个重要的大国,其理由就是法国还有自己的一批跨国企业,因此还能够持续对全球产生重要的影响力。
而戈尔巴乔夫操刀进行苏联改革新思维时,在经济改革方面的重心却完全放在币值开放与私有化上。这与西方国家,乃至近代日本,现代韩国政府却将经济发展的重心完全放置于对本国跨国企业的培养上有着绝对的不同。
跨国公司是典型的帝国主义全球掠食产物。因此一个现代国家如果不能够培育出一批自己有足够全球影响力与生存能力的跨国公司,那么这个国家在全球经济食物链中就注定要处于被动弱势的极为不利地位。
跨国公司有私营企业也有国营企业,法国著名的斯柰克码公司,其实在法国国内就叫做法国国营发动机公司,而欧莱雅之类跨国企业却是私企。但无论是国营还是私营,对于法国而言,这些都是些“大到不能倒”的企业。没有了这些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法国代表队,法国就将不能够叫有影响力的全球大国。
而苏联在进行经济改革时,却将所有的重心都放置于私有化方向上。这其实是误入歧途。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无论是私人拥有还是国家拥有,对于外部世界(特指外国)而言并没有什么关系。就象我们对待三星电子与现代汽车那样,我们只知道它们都是韩国的企业就足够了,而没有谁会在意它真正的名称是“李氏三星电子”还是“郑氏现代汽车”。因为这些企业无论是私营还是国有,肉都是只能够烂在韩国人自己的锅里。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重要的是是否具有全球竞争力优势而不是是否私有化。只要本国的跨国公司能够在全球层面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就能够为本国带来足够的就业机会与赚取外部世界的经济利润。象三星电子与现代汽车那样,无论那一个倒下,韩国的全球经济竞争力就会立即受到重创,就会造成巨大的失业率,就会导致社会整体贫困化的急速提升。这才是跨国企业对现代国家为何如此重要的核心原因。
而苏联的私有化改革实际上只能够让一大批资本投机家(绝对不是实业家,企业家)以零成本捞取了大量国家资产。而资产所有权一到手,立即就想法子廉价抛卖给西方跨国企业,然后立即举家拿着巨额现金移民伦敦或者纽约当寓公。这对提升苏联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有百害而无一利。
而苏联产业竞争力的衰败与去工业化的产生,直接大幅度提高了解体后苏联社会的失业率,并导致到整体社会的大面积贫困化。原本能够与美国波音,欧洲空中客车相竞争的原苏联安东诺夫,波图诺夫客机全球竞争能力一落千丈。
同样重要的是,只使是在私企做CEO,象穆拉利,艾可卡之类人物也一样成为美国国家的企业英雄。而苏联解体后鲸吞了大量原苏联国有财产的资本投机家,却都是些“北方之狼”,吃饱了首先想到的就是要举家移民伦敦美国。
也就是说苏联改革开放最后并没有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与企业家文化,这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拥有庞大的企业家阶层有着本质的区别。
与之相反,中国的改革开放却诞生了诸如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三一重工,华为通讯,联想电脑,中广核与TCL之类大批能够在全球层面具有竞争能力的跨国企业。并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与经济利润,从整体上提升了中国社会的富裕程度,推动了国家进步。
第三节,苏联以产权明确(私有化)为核心方向的经济改革成为诱导加速苏联崩溃解体的导火索。
事实上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市场”才是苏联经济改革的唯一出路。
同苏联以产权(确切说是私有化)为改革核心方向不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完全是以“市场”为核心导向。提高生产力,搞活市场与扩大市场是这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说白了中国的经济改革方向就是着重于如何做大蛋糕,而苏联的经济改革方向却是着重于如何瓜分现有的蛋糕。
这也为苏联后来的解体留下了巨大的祸根。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苏联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极为巨大的成就。如遍布苏联辽阔国土的石油天燃气开采工业与管道网络,庞大的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生产工厂与规模巨大的科研设施等等,这一切工业成就与资产数量不知要比中国刚改革开放时要高多少倍,多多少倍。
如果走中国以市场为核心导向的改革路线。学习中国成立系列庞大国有企业的路子(法国也一样,如法国国营地面武器集团,法国宇航集团,法国国营发动机公司之类东西),也将苏联的工业,商业与服务业企业,按类别成立一系列庞大的国营企业。
如在国家层面成立苏联航天集团,苏联航空集团,苏联汽车工业集团,苏联钢铁集团,苏联铝业公司,苏联兵器工业总公司,苏联石油公司,苏联石化公司,苏联粮食进出口公司,苏联移动公司,苏联联通公司,苏联工商银行,苏联建设银行,苏联木材贸易公司,苏联镍业公司,苏联煤炭工业公司,苏联造船工业总公司,苏联电力总公司,苏联房地产开发总公司,苏联人寿,苏联海运集团公司与苏联化学公司等等。
而在加盟共和国层面,又成立次一级的国企,在州一级再成立再次一级的州企。如此类推。然后通通进行事业化,市场化改革,自负盈亏,与政府职能剥离,并推向市场。让市场来进行优胜劣汰,之后再学习中国来进行“抓大放小”。
那么只要十几年时间,苏联的庞大国营企业必定会在相当大的一部分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而只使这些公司还存在经营不善的状况,但起码还有苏联国内市场支持一下,不会突然间彻底就破产倒闭,将大量的失业人员毫无准备就全部通通推向社会,从而大大加剧了苏联解体后社会的动荡混乱与政治军事冲突。
更重要的是,这些国营大企业的职工干部都是完全与苏联中央政府“一条心”的,是坚决拥护苏联国家统一的中坚力量。
因为一旦国家解体,这些企业的职工干部就会通通失业下岗。
但苏联的经济改革却以私有化为核心方向。结果苏联的国有企业在彻底“私营化”之后,由于资产来路不明,苏联的“资本投机家们”一旦国家有难,基本就通通立即逃之夭夭,移民变卖资产跑到伦敦纽约当寓公了。
如果苏联的经济改革是以市场为核心导向。还有另一个好处是象大众,保洁,雀巢,丰田,通用与西门子之类跨国企业。日后想要进入苏联市场,就必须要与苏联类似的国营企业进行合资,或者不得不被迫课以重税才能在苏联的市场上进行销售。
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了苏联几千万产业工人的就业岗位,并保持了苏联自主汽车,自主日用器品牌与相关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空间。这对于保持苏联日后的工业力量作用极端重要。
而对于现代工业国家而言,政府如何保证社会拥有足够的就业率可是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
而以苏联整体高达3亿多的人口数量与市场规模,全球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无视苏联政府的政策指导作用。象中国今天那样,中国政府要搞TS-CDMA通讯制式,全球的企业也只能够接受而无法反对,除非你不想进入中国市场。
事实上以市场为核心改革方向最主要就是保持住足够的就业岗位。因为只有就业岗位保持住了,苏联民众才不会彻底贫困化,只有苏联民众不贫困化,苏联民众才能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全球的商品,而只要苏联的民众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全球的商品,跨国企业才会极力拥护与支持苏联的社会制度。毕竟没有那一个企业会与钱过不去。
想想下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一年的汽车产量高达2000多万辆,全球大大小小的汽车企业莫不全力以赴,拼命赶来中国捞世界。
如果中国一旦崩溃解体,这个庞大的汽车市场立即就会受到重创。跨国汽车企业在中国庞大的投资就会面临重大损失。大众,丰田与通用的股票就会面临大跳水。这些问题在资本主义国家是绝对不能够容许发生的。因此法兰福克,东京股市与华尔街们就绝对不能够容许中国崩溃解体。否则诸多汽车公司市值大跳水,谁赔得起?!白宫你还想不想捞了?!在美国又有谁的势力强大得过华尔街的金融大财团们?!
事实上对于苏联以产权(即私有化)为核心导向进行经济改革的方案,只使在西方社会也有极多重量级人物进行指责。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当时就对中国学者说,“根本看不懂”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方向,所谓的“五百天市场计划”,在宫泽喜一眼里看来根本就是胡闹。
同样致命的是以产权(私有化)为核心的改革方向大大刺激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倾向与野心。
由于莫斯科只有一个,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当然是那些久居莫斯科的人才能够更接近苏联政治权力中心,也才能够在国有资产私有化浪潮中抢到先机“大捞”一笔。这只会极大地刺激了象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与白俄罗斯之类拥有苏联巨额工业生产设施与国有资产的加盟共和国的离心独立倾向。
只要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与白俄罗斯之类加盟共和国独立成功了,莫斯科权贵们的“私有化”之手就不能够伸入乌克兰,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们的境内。与其让俄罗斯人“私有化”鲸吞了乌克兰与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们的资产。这凭什么就只能够让俄罗斯人“吃”而不是让是乌克兰,白俄罗斯与哈萨克人“自己来吃”?!简直是毫无道理。不如赤膊上阵,立即独立好了。起码肥水不流外人田。
结果,苏联以产权(私有化)为核心方向的经济改革路线,立即就演化为各加盟共和国群起争夺苏联国有资产的大混战。这在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表现得极为明显。
“断气(天燃气)”,谈判,斗气,抢舰队。苏联大厦倒塌,金山银山遍地,各种各样的外国势力借机纷纷赶来“捞”航空母舰,走私RD120火箭发动机,“拆”图160轰炸机,“拔”核牙齿,种种怪象不一而足。都在拼命抢食苏联的丰富遗产。争夺之精彩,情节之曲折复杂,好莱坞大片都远远不如。
事实上围绕苏联输送欧洲的天燃气管道的归属权,过境费,黑海舰队的归属与苏联著名航天企业如南方设计局,安东诺夫设计局与黑海造船厂等等的权属。俄罗斯与乌克兰直到今天都闹得不可开交。当然,这倒大大便宜了美国,中国等等对苏联财产分外眼红的其它国家(美国以极低成本彻底“废”掉了苏联原来布署于乌克兰的图160轰炸机群与核武器,中国则以极低成本“捞”到了辽宁号航空母舰舰体与RD120火箭发动机)。
而这种争夺不仅彻底破碎肢解了苏联原本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也极大地伤害了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间的互信关系,合作关系。甚至引发了苏联社会族群在各加盟共和国境内再次重新迁移重构。这带来更为深远的历史影响,下面的章节还会深入讨论研究,现在就暂时不表。
第四节,原来一体化的市场体系与工业生产体系彻底破碎解体导致到俄罗斯民族超级大国梦的永久终结。
真正实行市场经济体系的现代国家,到二十世纪晚期都已经大体完成了自己的跨国企业梯队构建。
如在民用航空方面欧盟(在本文中欧盟均以一个国家来看待)的空中客车与美国的波音。
而苏联在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却崩溃解体了。这立即导致到全球经济市场版图的大重构。如在二十世纪晚期以来爆发式发展的手机与个人计算机产业,原苏联地区完全被排除出全球产业链条布局之外。
如果苏联不解体,象摩尔多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之类资源贫乏的原苏联地区。苏联中央政府完全可以“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逼使外部象诺基亚,三星,联想与TCL之类的消费电子跨国企业必须到上述地区投资建设工厂与生产线才能够开放苏联市场让相关企业进入。这样的好处是能够为这些贫困地区带来足够的就业率。
同样,雷诺,大众与通用,丰田之类汽车企业要进入苏联市场,苏联中央政府也完全可以发挥“以市场换就业”的优势,指定相关企业必须要到乌克兰,白俄罗斯甚至远东海参威之类地区与城市投资建厂才能够从苏联发改委取得批文,否则不放行。这样做伏尔加汽车可以退市停产,但苏联的汽车制造业工人与相关零部件产业却可以继续持续就业甚至扩大生产。
这在中国表现得相当明显,广汽本田的汽车散热器就来自于志成水箱厂,这个志成水箱厂原本可是一直做手扶拖拉机水箱的。而佛山照明也从原来只生产电灯泡发展到生产汽车灯泡。政府指定汽车的配件必须国产化,这就有促进中国国内产业升级与保持中国社会就业率的关键考虑。
不仅中国如此,欧盟也是如此。象研制阿里安五火箭,阿里安五的发动机架是由爱尔兰来制造的,并不是说德国法国做不了阿里安五的发动机架。只是为了保持爱尔兰的就业率,阿里安五的“生产蛋糕”必须割一份给爱尔兰。同样,欧洲空中客车的生产也一样如此。机翼在英国生产,总装在法国,一部分舱段在德国,一部分在西班牙,其它的部件又由意大利与瑞典等国家来生产。总之,一架空客飞机就必须要分开多个国家来生产,让大部分的欧盟成员国都能够“利益均沾”。好处是欧盟各国都能够从空中客车飞机制造中分到“相当”的产值与就业名额,以保持欧盟整体的社会富裕度。当然责任也是有的,那就是欧盟各国的航空公司都会购买空中客车的飞机。肥水不流外人田。
而苏联解体后,原苏联艰难建设起来的工业体系立即土崩解体。由于缺乏了苏联中央政府这个大家长,解体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政治秩序又一片混乱。原本一体化的苏联工业体系立即陷入瘫痪。而为了瓜分苏联的工业与军队资产,俄罗斯与乌克兰兄弟成仇。结果原本一体化的统一市场又因为政治冲突变得肢离破碎。原苏联的工业企业,生产工厂由此大量停产,无数工人干部由此下岗失业,而下岗失业潮席卷整个原苏联地区,大量人口贫困化又加剧了上述地区政治与社会的动荡不安。而社会政治动荡不安又促使不同的族群为了自身安全又大量返回自己民族占多数的国家。整个社会乱成一锅粥,人们连生命都无法保证,经济发展就只能够是奢望了。
苏联统一市场的解体造成最严重冲击后果的国家是乌克兰。作为前苏联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与农业基地。乌克兰人在二战之后混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毕竟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只要能够就业,人们就有饭吃。
而在苏联时期,乌克兰在苏联的工业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南方设计局,安东诺夫设计局与黑海造船厂都在乌克兰。因此乌克兰人的社会经济水平也相当高。
而苏联一解体,乌克兰以军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生产立即陷入困境。加之由于天燃气管网归属权斗争导致到俄罗斯天燃气与石油供应的有目的限制,乌克兰人社会生活立即就陷入困境。
离开了苏联市场,乌克兰的客机与军舰产品自然无法与欧洲的空中客车,美国的波音竞争,而造船,汽轮机之类重工业又竞争不过韩国,日本与中国的相关企业。加之自身资源又并不丰富,技术水平与设备更新也趋于停滞。乌克兰自苏联解体以来经济水平一落千丈

而与同时期中国东北的老工业区不同。尽管中国的东北老工业区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也陷入极大的困局之中,相关工业企业大量破产关闭,工人干部大量下岗。但由于有中央政府可以依赖,象汽车工业中的大众与宝马工厂后来都是指定要布置于东北,象军工的沈阳飞机厂,由于有苏27的国产化与歼8的持续生产,也一直能够支持下来。至于大连造船厂的军舰项目也一直进行。
因此,最后中国东北的老工业区都捱过了经济转型的寒冬(尽管很多下岗工人也极艰苦)。而原苏联的乌克兰地区的老工业基地今天实际上等于被彻底抛弃了,因为俄罗斯工业体系“去乌克兰化”的趋势还在持续,没有了苏联的大家庭与统一市场,乌克兰工业向外无力与世界强国进行竞争,向内又没有足够的市场容纳空间。因此除了死路一条别无出路。
而与乌克兰不同,波罗的海三国有德国在背后支持着。由于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波罗的海地区就与德国关系密切。苏联解体后德国企业与德国政府出于各种目的的考虑大量进入波罗的海地区。如宝马的俄罗斯工厂实际上就是建设在飞地加里宁格勒,而加里宁格勒就是德国历史上的名城柯尼斯堡。
对于俄罗斯而言,由于苏联的工业体系都分散于各加盟共和国,由其是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地区占有很大的权重。因此今天俄罗斯要重建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就要面临巨大的经济投入。
而另一方面,由于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实际上失去了差不多一半的人口数量,因此其市场份量在全球中的比例大为下降。象民用航空客机与民用汽车之类大工业,俄罗斯实际上已经无力再独立维持与扶持起自己的自主品牌。而在新兴的销费电子产品,电器工业与民用造船工业方面,俄罗斯更无力与日本中国韩国等国家进行竞争。
由于自身市场的有限性。因此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除了苏联时代的部分优势工业项目如战斗机,火箭与载人飞船品牌外,根本就没有在其它领域如电子,电器或者汽车方面诞生推出那一个新世界品牌。
但如果苏联不解体,由于自身市场的巨大,只要持续进行市场化升级改进。苏联市场是能够具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苏联自主品牌的培育的。至少在民用客机与汽车方面不会象今天的那样失败得那么彻底。
而相关的外国优势企业在进入苏联的土地时,也必须直接与苏联中央政府进行沟通,“苏联发改委”叫你去乌克兰设宝马工厂而不是在加里宁格勒,宝马公司也没有办法。象奥迪宝马在中国长春与沈阳的工厂尽管远离中国汽车销售核心地区,但中国中央政府出于维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就业率叫你去东北你就得去东北,除非你奥迪宝马不想在中国捞了。事实上当年的日本富士重工的云雀与铃木汽车的奥拓项目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被安排去贵州与重庆的。
但这一切的有利条件由于苏联崩溃解体导致到庞大统一市场的彻底破碎化。外国优势企业产品进入原苏联地区销售时(由其是除俄罗斯以外的地区)根本就是随心所欲了,由于诸多新独立的加盟共和国市场狭小,也无法有足够的能力与底气来与外国跨国公司进行“讨价还价”。你要买就买,不买就拉倒。
象宝马,丰田之类企业根本不会主动去乌克兰与白俄罗斯进行设厂投资。而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与吉尔吉斯坦之类原苏联新生国家,根本就彻底被全球工业分工所遗忘。
因此,自苏联解体二十多年来,原苏联地区,由其是俄罗斯以外地区的去工业化进行得相当彻底。这也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亚美尼亚之类国家的社会经济水平一落千丈的核心根源。因为对于当今全球而言,没有工业就没有足够的社会就业率,而没有足够的就业率就只能够导致社会整体的迅速贫困化,而社会整体的贫困化与高失业率必然会产生政治与社会的大动荡。
第二章,没有财政转移支持是原苏联某些地区持续动荡的深层根源。
目前不仅全球层面存在穷国与富国的划分,只使是大国们自己的内部也一样存在富裕地区与贫穷落后地区的划分。
象美国国内,内华达,衣阿华之类内陆州就是美国的贫穷州。而在中国国内,贵州之类内陆省区经济水平与沿海地区相比也差得很远。
但中国美国的这些贫困地区并不产生持续的,无法控制的社会动荡的深层根源就是拥有来自中央政府层面的财政转移支持。此外还有政策性扶持。
象拉斯维加斯市,一个典型的沙漠城市。但由于赌博业发达,最后发展成了一个全球闻名的旅游城市。其实对于美国而言,要开赌场那里都可以,象旧金山,新泽西与纽约也一样可以开大赌场。但为何只有拉斯维加斯最成功。这显然与美国中央政府的政策性支持是分不开的。毕竟加州与纽约之类地区有发达的制造业或者金融业,不搞旅游业也不会饿死,而拉斯维加斯地处沙漠,又没有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不搞旅游业就没有出路。而要搞旅游业当然要有特色,而这个特色就是发展赌博业。
而中国的澳门也是如此,要搞赌博业那里都可以,但为了扶持澳门其它地区就不能开放赌博业了。否则澳门立即无米下锅。
差异化发展安排,只能够在大国内部由中央政府统一进行资源调配的。苏联崩溃后由于统一市场的解体,原苏联地区新成立国家各自为政,再想统一调配各国的差异化发展就已经根本不可能了。这也导致了原苏联地区经济的大崩溃。
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之类自然资源丰富的原苏联地区,偏重于能源工业与重工业发展是非常好的,而白俄罗斯与乌克兰由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但原本制造业基础雄厚,维持发展自己优势的制造业就没有问题了。至于高加索地区,除了阿塞拜疆有石油外,其它资源都比较贫困,但地理风光比较好,那么着重于发展旅游业就可以了。搞一个唯一的赌博城市也是可以的。而波罗的海地区由于与德国有历史密切联系,那么从政策上支持其承接德国的部分制造业生产转移也是可以的。
这样的统一市场,全国一盘棋。苏联中央政府手里也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与资源余地,来与国内外方方面面进行利益交换与资源调配,也就是说有足够的余地空间来“摆平”方方面面的利益追求。
但苏联一解体,由于各加盟共和国关系的恶化与民族主义民粹化的狂热,加之西方国家又有意煸风点火。让苏联地区间亲者痛仇者快,唯恐天下不乱。很多原来解决起来非常容易的问题,最后就已经变得根本无论解决了。
象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冲突,只要苏联国家还存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经济互补性完全是非常合理的。但苏联一崩溃,乌克兰经济竞争力在国际上一落千丈,而俄罗斯为了重建自己的工业体系,又不得不大量投资进行重复建设(如安加拉火箭的研制),这纯属多此一举。同时,由于天燃气价格与黑海船队归属的争论,乌克兰与俄罗斯都相互在向别人的后背捅刀子,又大大撕裂了民间社会本来的斯拉夫同胞认同与亲密关系。
10—1=1而不是10—1=9;这就是大国解体后原苏联地区的国际地位之所以一落千丈的核心根治。
事实上只使是在苏联时期,高加索与中亚地区都是财政补帖的重镇。这些地区要么由于自然地理原因,要么由于人文历史发展原因。经济水平始终与苏联东欧地区有很大的差距。
但这些地区由于战略位置又极为重要,从地缘战略上无论如何都是要保持军事政治上的绝对控制权的。而在苏联时期,中央政府家大业大,每年从中央财政拿出大量的资金补上述地区也做得到,而且在国内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上也有意无意向这些地区倾斜。
如拜科努尔就一直是苏联的主要航天发射中心。象中亚咸海地区的棉花种植,生产成本要远远高于国际市场的售价,但苏联中央政府也一直坚持购买这些“高价棉花”而不是从国际市场上去直接购买。目的就是要保证这些地区农业人口的经济收入。属于国家财政变相补贴。
同样,对于高加索地区的建设,苏联中央政府也是下了大血本的。当年我第一次知道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市居然也有地铁时(1966年开始建设),心里也是相当震惊的。因为在1990年时代的中国,连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都还没有地铁线路,而第比利斯市的人口不过只有100万多一点(2010年)而已。
事实上在苏联时期,尽管苏联的工业产品质量与设计同西方世界的产品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也要比同时期的中国要好太多。加之拥有“体制内”便宜的石油能源的低价补贴(财政变相补贴),苏联整个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除了轻工业品与食品紧缺之外,生活水平要远远高于同时期的中国。
如果当年戈尔巴乔夫是基于市场为核心导向而进行苏联的经济改革,象中国那样成立一系列庞大的“国企”。再开放国门,引入外资。升级民用产业的生产技术与提升产量,那么苏联政府只使再不济。苏联人只使再懒散,最坏的结果也只会是仅仅发展为一个超级大号加拿大。苏联3亿多人口终使做不到美国人今天那样人手一台V6排量3点5的佳美,亚洲龙与福特猛禽F150;但人手一台L4排量2点零的帕萨特,雅阁与日产风度也是能够做得到的。
因为苏联的石油能源实在太丰富了。与今天中国,日本与欧盟这样的石油资源贫国所不同,苏联是地球上顶级的资源富国。
卖石油,天燃气,矿产品与木材就足够3亿多人口的苏联人民过上很好的日子了。而且这些中央政府级的能源低价补贴,好处是在苏联体制下所有的苏联人民都是能够享受到的。无论是今天贫困的摩尔多雅,政局动荡不安的车臣,所有人都能够从中捞到大量的经济好处。起码苏联国内的石油与天燃气价格就要低到让周边的欧盟,中国与日本眼红,甚至流鼻血。
当然,有俄罗斯人认为不值得。叶利钦之流认为苏联的存在,能源与经济上大量补贴其它的加盟共和国。造成了俄罗斯巨大经济利益损失。问题是这样做真的不值得吗?!这就由下面的章节来解释。
第三章,在人类全球一体化开始加速推进的关键时刻,苏联的轰然倒下对俄罗斯民族在未来一体化后地球人社会中的“权重地位”造成致命打击。
第一节,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发展模式由“帝制”转为“股份制”。
近代以来,从大英帝国的“日不落帝国”到希特勒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从日本关东军总司令本庄繁的“要征服世界要先征服中国,要征服中国要先征服蒙满”,到美国人福山的“民主全球胜利”。地球上各个帝国,各个强大族群都在推出自己的“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运营方案。
但是经过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的血泪教训,想搞全球一体化大帝国的“帝制”派国家,下场都很惨。德国最后被瓜分了,日本也吃了原子弹了。
再加上冷战后全球弹道导弹核武器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扩散。各大国都总算搞明白了,要搞人类社会的全球一体化,走“帝制”之路是永远行不通的,除非你也想再吃原子弹。
结果今天在推进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的路线图方略上。各大国都开始不约如同地改走“股份制”之路。
何为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的“股份制”方案?!那就是默认各大国目前对地球各地区的实际控制势力范围。并默认各大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有推行自己主导控制的区域社会一体化的权利与义务。
而在苏联崩溃解体之前,地球上运营推进人类社会一体化事业的核心“控股大股东”只有四个。即美国,苏联,欧盟(法英德作一个国家计算)与中国。
如果苏联不解体,地球上苏联原本就控制住的2200万平方公里土地最后就只能够逐渐发展为“操俄语世界”的一部分。
如果苏联实力再得到持续扩展,并有足够的机遇空间。其政治军事实力最后也有可能会牢固地彻底控制住中东,东欧的部分新地区。那么未来人类社会操俄罗斯语世界的一部分将还有可能扩展400万平方公里左右。即蒙古,伊朗,波兰与捷克部分地区融入俄罗斯语世界。这样2200万+400万=2600万平方公里,即未来人类社会将会有高达17%的陆地面积是讲俄罗斯语的,而总人口数量也将达4亿至5亿之多。
这样一来,操俄罗斯语的人们日后开车自驾游,从北冰洋沿岸的冰雪世界可以无需一切手续一直开到印度洋温暖的热带海边都没有任何问题。
而俄罗斯族的文明与文化思想将永远深深地融入苏联社会的灵魂。
这样在两三百年后,未来的历史学家在写到“地球版”的春秋战国时代与“地球大一统”历史事件时。历史学家们也都会对苏联国家在促进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与贡献表示出崇高的赞美与敬佩。就象我们今天赞美秦国,楚国与齐国鲁国对推进华夏民族的整合一体化贡献巨大一样。
而俄罗斯族作为苏联国家的中坚,也当然能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占有世界史的崇高地位。
问题是苏联在全球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历史关键时刻轰然倒下了。这一如中国历史上的晋国在春秋战国的关键时刻突然解体为“赵,魏,韩”三国一样。这不仅重创了晋国在未来中国历史上的核心主导地位,从此让位于秦国,也给晋国土地上的“晋国族群”带来了大灾难。
三家分晋之后,赵魏韩相互攻伐不止,人民自然死伤惨重,而最后秦国再依次进攻三晋,单单长平之战就杀掉赵国男人40余万。余下的女人自然就是战利品了,古代的战争中,女人作为战利品,一般都会被胜利一方的将士所瓜分掉的(在罗马则主要卖为奴隶)。
如此经过多重战争的反复绞杀,原本晋国人的“血液基因”在后来“中国人”血液中所占的份额已经大大减少。而晋国在后来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也不远远比不上齐鲁(主要贡献文化),秦(主要贡献政治与制度)与楚(主要贡献文化)。
同样道理,苏联的崩溃解体导致到原苏联地区社会经济水平的大倒退,社会整体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有数据认为由于苏联的解体,原苏联地区损失的人口高达1000万之多。而政治的动荡又带来战争,不计“特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吉尔吉斯坦之类小战争冲突,仅仅是高加索地区的车臣内战与格鲁吉亚内战导致的死亡人数总计就高达几十万。
如果苏联不解体,这些无谓死亡的人口都会繁衍子孙,并会带着苏联人的血液基因融入未来一体化后的“地球人”身体上去的。
因此,从国际政治分析家的眼中看来,苏联的崩溃解体就可以理解成俄罗斯族对“未来全球一体化人类社会”有限公司的“退股”行为。即从其地位从苏联时代的“大股东与机构投资者”身份沦落为今天俄罗斯的一般“大户与散户”身份。
而苏联崩溃解体所导致到的俄罗斯文化势力范围的衰退对未来人类社会一体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英语之所以成长为今天地球上的影响力第一大语种,核心原因就是经过英国与美国这几百年来的持续全球扩张。盎格鲁撒克逊人牢牢地从军事政治上绝对控制住北美,大洋洲两处高达26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球陆地面积;并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强权集团。
而随着苏联的崩溃解体,波罗的海地区,中亚,外高加索与乌克兰已经退出了俄语世界。而随着俄罗斯族人口从前苏联地区的持续撒出,俄罗斯对于这些地区文化深层的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小。
未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地区将会演变为操英语,德语或者汉语世界的一部分。这将是俄罗斯文化文明体系自基辅罗斯时代开始扩张以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倒退。随意俄语在世界文化文明版图的持续收缩,俄罗斯族在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权重”地位只会越发下降,最后必将会被其它的优势文明板块所彻底融合并吞掉。
第二节,俄罗斯文化文明圈的全球影响力大衰退的趋势已经无法逆转。
现在还有很多学者认为俄罗斯能够重新崛起,这根本就是一个错误。
历史上一个大国的崛起需要很多历史机遇的巧合,如果没有足够的战略机遇巧合,单纯凭主观努力是无用的,否则的话德意志帝国就不会彻底失败得那么惨了。而且两次都是倒在同一条沟中,国土也越“奋斗”越小,最后还被对手们瓜分掉。
问题是由于目前弹道导弹核武器的全球扩散,大国“暴力”式崛起已经注定无法进行。在核武器时代打核大战的代价,并不是今天的大国们能够承受得了的。
这与近代,一战甚至二战时期有极大的不同。
在二战以前,那些敢赌与善于冒险的国家真的还有“翻盘”的机会,如希特勒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与“日本帝国”。由其是日本帝国,如果在占领朝鲜半岛,台湾与东北后能够中止扩张势头。再经过日本帝国几十年时间的经营,这些地区完全是有可能演化发展为“操日语世界”的一部分的。
因为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地球的政治格局都不是“稳态”格局。因为发动大规模战争所承受的损失还是大国们能够接受得了的。
但随着弹道导弹核武器的诞生与发展,大国间进行大规模战争的风险与损失实在太大了,因此大国间发动“热战”的可能越来越小。这就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国际政治格局越来越“疆化与稳态”,如果其它的大国不再发生苏联式的突然解体衰落,新的大国再想崛起就难上加难,甚至变得根本就不可能了。
这可是有例子的,萨达姆伊拉克就是这样被彻底玩残废的。如果萨达姆不是雄心勃勃想要一统阿拉伯世界,他就是宣称自己是“国王”也没有大国来干涉他的。这样萨达姆的家族就可以象今天的沙特国王家族那样享尽荣华富贵了,只要伊拉克的土地还有石油资源开发,萨达姆就可以将伊拉克整个国家2000多万人口通通“养”起来了事。
但萨达姆不识时务,居然想挑战地球控股“大股东”们所控制的全球政治格局,幻想组建阿拉伯帝国,结果最后被美帝国彻底灭亡。
而在一个近乎“稳态与疆化”的国际政治环境中。俄罗斯要想成功崛起只能够指望其它的大国自己犯错误,守株待兔,也突然来个彻底崩溃解体。之后才有足够的空白势力范围与战略机遇来让俄罗斯再次崛起与扩张。
问题是围绕着俄罗斯的三个大国,即美国,欧盟与中国目前都很稳定。在可以遇见的将来都不存在发生突然崩溃解体的任何可能性。
为什么说目前的美国,欧盟与中国都不可能再发生苏联式的突然崩溃解体呢?!这就在下一章中进行详细论述。
第四章,苏联的突然崩溃解体其实是一个“技术性”错误。
第一节,股票市场是大国政治天气的预报台与核心社会稳定器(第三方势力的缺失是苏联模式的致命伤)。
与苏联模式不同,今天的中国,美国与欧盟都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而这些国家最大的特点就是都拥有一个市值高达几十万亿元(无论是欧元,人民币还是美元,都是一笔“很大”的数目)的股票市场。
而股票市场除了能够发挥重要的“融资”功能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成为“社会稳定器”。
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与国家政治的稳定有着绝对密切的关系。而只要国家政治进入动荡期,股票市场就会应声下跌。而只要股票市场下跌,持股票的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的经济利益都会受到重创。这时社会的批评之声就会四起。
因此,国家可能发生的政治风险通过“股票市场”的波动迅速就能放大反映出来。让政治领导层乃至整个社会都来关注这一问题的危险性,并想方设法缓和之解决之。这就起到社会政治天气的预报台的作用。
同时,由于美国,欧盟与中国社会上持股投资者数量都有几千万之多。而这些投资者的身家性命都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密切相关,而一旦国家崩溃解体。整个股票市场高达几十万亿的市值就毁于一旦。因此谁要公开分裂国家,谁实际上就是要与高达几千万的股票投资者群体们作对。
而政治家要与大财团们公开作对,其风险有多么的大就可想而知了。至少在美国,任何一个有脑子的主流政治家,如果想进军白宫,华尔街都是绝对不能够得罪的。至于公开进行国家政治分裂活动,搞不好“分分钟”就有可能被大财团们“灭”掉。
因此,繁荣的股票市场是大国政治天然的稳定器。在成熟的大国社会中,什么都可以争论,只要不会影响到股票市场稳定就没有人去管你,但一旦踩了“雷区”,如鼓吹国家分裂并造成严重股票动荡;大财团们不要政府出手就会让你无声无息地从人间蒸发。
因此,国内有人鼓吹美国的得克萨斯与阿拉斯加的分裂可能性,你都不问一问埃克森美孚,德士古之类石油巨头与华尔街的大财团们到底“答不答应”。
而这样的例子也一样可以放置于欧盟与中国。由于庞大股票投资者群体的存在,欧盟与中国的社会环境都无法容忍叶利钦式人物的出现。毕竟没有谁会想自己的股票血本无归。
由其是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很多人的晚年退休金多少都与股票市场有着直接关系。推动国家的崩溃分裂更会直接导致众多老人晚年老无所养,这可是真正的与民夺食,并成为彻底的全民公敌。
第二节,“第三方势力”的缺失是导致苏联发生崩溃解体的核心原因。
同上面所说的那样,中国,美国与欧盟都有股票交易所。因此有着强大的“第三方力量”来阻止任何图谋进行国家分裂的行动。
甚至象近期美国政府的关闭。由于有着强大的“第三方势力”的存在,国家也一样维持运转,社会一样保持稳定(这在苏联模式是无法想象的)。
如果先成立股票交易所再逐渐进行其它方面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断然不会导致苏联发生突然的崩溃解体。
戈尔巴乔夫当年只要先成立莫斯科股票交易所,再学着中国的路子,成立一系列的庞大 “国企”,自负盈亏,市场化运行,让市场来优胜劣汰。之后并逐步“打包上市”。并在苏联国内迅速形成庞大的股票持股群体,人数有几百万。那么戈尔巴乔夫无论再什么推行“新思维”都不会导致到苏联发生突发性的崩溃解体,最坏的结果就是戈尔巴乔夫下台了事。
而随后,无论是叶利钦还是“李利钦”上台,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够在别洛韦日森林里,与乌克兰白俄罗斯领导人一会面,就能够“简单直接”决定可以立即解散苏联。因为如果苏联立即崩溃解体,那么庞大的股票投资者群体就彻底血本无归了。一旦如此,当时走上莫斯科红场的人们的口号就必定是“驱逐叶利钦,还我苏联,还我股票,还我血汗钱,还我养老金”。
事实上由于苏联模式的高度特化。不仅仅是股票市场这样的“第三方力量”缺失,外商投资者与本国商业公司的缺失也同样致命。
与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内成长起来的庞大外商投资群体所不同,由于戈尔巴乔夫在推行“新思维”时苏联土地上的外国资本势力极少。因此外国资本市场对于苏联最后的崩溃解体都是作壁上观,无人施以援手。“方方面面”对于苏联的解体都是听之任之,因为没有切身利益关系,都阔佬懒理,就手傍观。
但如果当年美国公司,德国公司们都在苏联有着巨大的经济投资。华尔街与法兰福克的股票市场的“资本力量”恐怕就绝对不能够容忍苏联立即就“随随便便”分裂崩溃掉了。
如果当时苏联也有“苏联一汽大众汽车公司”与“莫斯科通用汽车公司”,“苏联西方石油公司”。叶利钦你不是想要取代戈尔巴乔夫上台吗?!
好,你上台后如何保证我德国大众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们的“资本安全”。如果苏联分裂成十几个国家,难道你叶利钦要叫我德国大众与美国通用最后都要在每一个新国家都开设一个汽车生产工厂?!这有可能吗?!
因此戈尔巴乔夫下台后,如果“叶利钦们”要想上台他就必须要“懂得”如何“回答”德国大众与美国通用们的“要求”。放任苏联崩溃解体都是绝对不可能选项,因为这样做会造成德国美国资本的巨大损失,这是“华尔街们”绝对不能够容忍的事情。
同样,美国与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与政治人物也不能够随便参与鼓吹支持苏联的崩溃解体。原因还是取决于“华尔街们”的态度,如果西方世界当年在苏联拥有高达几千亿美元的投资。苏联无论什么“邪恶”,在“华尔街们”的眼中都是一个“大到不能倒的国家”了。
因此如果当年的苏联能够以市场为核心导向进行经济改革,并学习中国的例子成立一系列的庞大“国企”,再设立股票交易市场,并引入大量的外商投资。最后无论苏联政治体制什么变,最终导致到国家发生彻底的崩溃解体的结局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第三节,苏联的地方势力只有“资本的力量”才能够压制得住。
“资本”一直是大国中央政府的“同盟者”,因为“统一市场”的存在能够大大降低“资本”获利的运营成本。而市场越是“碎片化”,资本从中获利的风险与运营成本也越高。因此,从近代史以来跨国公司都一直是持续推进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的核心中坚力量。
在所有认为苏联应该崩溃解体的原苏联地区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的“口”,他们都认为苏联的存在损害了自己地区的利益。问题是对于外部世界而言,跨国公司们对全球统一市场的追求却是始终如一的。
象宝马汽车,壳牌石油,通用汽车,三星电子,华为通讯,三井商社与汇丰银行等等大批跨国公司都将全球简单划分为几个大区来进行管理。如“亚太区,欧洲区,北美区,南美区与非洲区等”。这些“大区”的管理面积要比中国与美国这样的国家面积都还要大得多。而这些跨国公司的年销售额也很大,比很多中等国家的GDP都要大得多。
因此苏联帝国在二十世纪晚期的突然崩溃解体完全是一个“技术性”错误。如果苏联能够及早进行市场化改革开放,成立自己的跨国公司,建设股票交易所,并引入外商投资。那么只要几年时间,“资本的力量”就能够成长起来,并强大到足够能够压制苏联地区分裂主义的程度。
事实上在俄罗斯成立后再暴发的两次车臣战争中,“资本的力量”就已经站在了中央政府的这一边。很简单,如果再让车臣分裂成功,俄罗斯最后就会解体回“莫斯科公国”的程度。这样的俄罗斯与在俄罗斯土地上已经进行大举投资的“跨国资本”所追求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因此车臣战争尽管很残酷,俄罗斯也伤亡惨重。但车臣战争俄罗斯中央政府还是取得了最后成功,并从此粉碎了俄罗斯国内其它地区分离主义再重新独立的任何梦想。
而俄罗斯后来能够做到的,其实苏联也一样能够做得到。
只要当年的苏联领导人进行了市场化改革,成立自己庞大的“国企”体系,成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并大举引入外国资本。与“资本的力量”进行结盟,与“资本的力量”为伙伴。那么苏联的最后解体崩溃根本就不可能发生。至于叶利钦之流,如果他“不识时务”要决心分裂苏联,并一路走到底,那么后来车臣道达郁夫与马斯哈多夫们的结局就是叶利钦们的结局。
第五章,懂得与“资本为伍”是现代大国得以长治久安的核心根源。
第一节,没有任何理由表明苏联必须崩溃解体。
苏联社会的福利与社会发展水平比起同时期的中国与地球其它的大部分国家都要好。起码同时期的苏联已经真正进入了汽车社会,而中国却等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才进入汽车社会。而只使是今天的俄罗斯,其汽油价格也远低于今天的中国与欧盟。而只要苏联不解体,苏联保持到今天也一样能够保证其国内汽油的价格要远远低于今天的中国与欧盟,日本。
至于说到腐败,苏联永远无法同沙特,科威特与阿联尊之类海湾产油国相比。这些海湾产油国所有的国家财产都通通是“国王家族”的,而国家给予民众的钱也都通通是“国王家族”的“恩赐”。
因此谈到政权腐败,谈到苏联的“特权阶层”。与中东的“王爷阶层们”一比,可以说连“渣”都不算。人家海湾国家可是真正的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连法律都不能够管得到王爷们的身上,是货真价实的真正特权阶层。而苏联起码已经算是现代国家制度了,至少在法律文件面前是人人平等的(至于执法不严就是其它的问题了)。
问题是中东的王爷们今天依旧享尽荣华富贵,而苏联早已经灰飞烟灭。
因此,任何试图从腐败方面探寻苏联之所以发生崩溃解体的原因都是“表面”的功夫。否则的话,今天很多垃圾国家早就应该进入历史的垃圾箱了。可惜目前这样“垃圾”的国家却还很多,甚至遍地都是。
第二节,苏联政治模式存在极大的先天不足但完全存在足够的改良空间。
前文已经讲到,从今天的角度而言苏联的社会发展程度与福利程度是要远远高于同时期的中国的。而苏联中央政府的存在也能够维持一个“统一”的整体市场,这也极为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只要主动走市场经济之路,成立自负盈亏的一系列庞大“国企”,建设证券交易所与开放引入外商之后,依靠“资本的力量”就能够持续维持苏联国家的长存稳定。因此导致到苏联发生崩溃解体的实际关键原因,就仅仅出在于推进苏联改革开放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与相关领导人的“执行力”问题上。这也是我在本文中一再强调的“技术性问题”。
现在我就着重讨论分析苏联在进行改革开放时的所发生的几大关键“技术性”错误。
一,        没有立即进行军事外交方面的大收缩。
邓小平同志在推进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时提出了著名的“韬光养晦”外交思想。就是要将所有的精力转移到国家经济建设方面来。结果当时对很多不必要的军事项目都通通砍掉了。而在外交战线上也一改往日的“高调”,不再出风头也不再犯事。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大大压缩国家在军事外交方面的“无谓开支”,将钱用于民生方面。
而戈尔巴乔夫操刀(1986年上台)进行改革开放时,苏联的经济条件要比当年的中国好太多,更重要的是苏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由其是石油天燃气出口量巨大。苏联手中有足够的美元外汇硬通货持续来源。
因此只要当年戈尔巴乔夫能够有意识大量减小军事外交方面的投入,如暴风雪航天飞机的研制,庞大的核潜艇与海军舰队,陆军与空军武器的研制项目等等的都可以暂时中止,“缓一缓”并缩小规模。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就能够节省下不少预算支出。但所有科研人员的工资一样照发,起码保证温饱不忧,可以“无事可做”,但国家一样“养住”。
而军队方面,所有官兵一样继续“养住”,然后再逐年减少招新兵,并推出老官兵可提早转业的政策。计划用10年时间来实现苏联裁军100万的政策。之所以要用那么长时间来实现裁军,主要是考虑到苏联国家正进行经济转形,官兵转业太多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就业压力(只可惜后来道达郁夫之类苏联老官兵都在车臣战争中成为了炮灰),而且苏联可不是当年的穷中国,进口粮食的钱还是有的。
而对于朝鲜,越南与东欧之类“盟国”,则要学习中国干脆利落直接大幅度缩减经济支持力度,甚至直接抛弃掉。在苏联改革的关键时刻当然是要保证苏联国内稳定要紧,“盟友”就只能够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了。
美帝国也经常这样做,南越政权当年就是这样被抛弃掉的。国际政治从来就是如此残酷。
如果戈尔巴乔夫能够学习邓小平那样进行大裁军与大量缩减军备研制项目,虽然会引起引起“某些方面”的不满,但以苏联的政治体制特点,也没有人能够反对得了。毕竟饭一样继续有得食。事实上戈尔巴乔夫也做到让苏军从阿富汗撒出了。但他做得还远远不够。
二,        搁置政制改革争论,全力主抓经济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出现最大问题的方面就是出在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同时推进问题上。苏联不改革当然是无法再持续维持了,拖得了一时当然拖不了一世,因此戈尔巴乔夫主动发起苏联的改革开放也是勇于承担历史责任。
问题是他低估了苏联社会的复杂性。对于政治改革的风险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由其是对于政治改革最后引发民族主义浪潮的灾难性后果根本就没有足够的预见性。
因此对于当时的苏联而言,最佳的政策还是“高度压制”政治改革争论,并完全“搁置”政治改革方案。而将所有心思放置于经济改革上。
如成立一系列自负盈亏的庞大“国企”,将政府职能从社会服务性行业通通撒出,仅仅保持社会管理职能。再次开放民营企业,成立苏联证券交易所,开放外国投资等等。
事实上这一切中国早苏联几年都在做了,而社会反映非常正面与热烈,并迅速激活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活力。而苏联跟着中国做就可以了。因为当年还有一个“好学生”越南一直跟着中国做,结果越南也成功了,并一直保持国家统一安定到今天。
而只要市场经济一“激活”,资本的力量将会迅速走到中央政府的一边的。因为资本的本质是“嗜利”的。
而一旦与资本结盟成功,这对于后来苏联中央政府彻底“解决”政治动荡危机极为有利。而且中国最后也化险为夷了,苏联也没有理由跨不过这一关。当然,这方面的东西现在不能够说得太细太多。
在经济改革未出成效,资本的力量还没有足够强大,并与“资本”成功结盟之前,苏联就主动进行政治改革绝对是导致苏联最后发生崩溃解体的最重要原因,没有之一。
而“权力与资本结盟”可是现代世界大国实现长久政治安定的真正核心基石。戈尔巴乔夫在这方面出了大错,在资本的力量还没有足够强大之前就启动了苏联的政治改革,结果引发了政治社会大动荡,并最终失控进而导致到苏联彻底崩溃解体。这不能不说是戈尔巴乔夫的一大悲剧。

        第三节,戈尔巴乔夫是一位有抱负的政治家,但决不是一位合格的领袖(而叶利钦只不过是一个投机政客而已)。
         毫无疑问,戈尔巴乔夫在历史上是有自己正面建设性作用的,尽管苏联最后崩溃解体,但戈尔巴乔夫发起新思维与苏联改革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否则的话“死撑死拖下去”,到了信息化时代来临,苏联的模式不进行改革也一样是死路一条。参考今天的朝鲜,崩溃只是迟早问题,没进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总归是跑不了的。

         但是戈尔巴乔夫却决不是一位合格的领袖,因为他不能够力挽狂澜,从而保住苏联国家。
       事实上在戈尔巴乔夫启动政治改革之后引发苏联社会政治动荡,波罗的海地区开始谋求独立之后的紧急关头。他如果足够“果断”,完全可以立即就大规模逮捕在波罗的海参与独立运动的所有政治领导人。
因为他是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总统,他“有权”阻止分裂苏联国家的一切行为与活动。而且克格勃与苏联军方都会站于戈尔巴乔夫的一边,因为作为苏联主体民族的俄罗斯族还没有被民族主义煸动起来。
如果戈尔巴乔夫当时这样做了,那怕最后鲜血染红了波罗的海的海岸,只要苏联最后保住了,后世的历史学家们也不能够拿戈尔巴乔夫什么样,最多是“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学家掉几滴泪了事。
毕竟这是“政治”而不是请客吃饭!
事实上在政治层面上阻止苏联崩溃解体的最后机会就出在如何“处理波罗的海三国独立问题”的选择上。
如果戈尔巴乔夫立即下命令严厉进行军事镇压,逮捕一切参与波罗的海地区独立运动人员,并在上述地区直接进行军事管制。那么就没有后来叶利钦们什么事了。
因为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已经用“行动”证明了分裂苏联不是一个“可以谈论”的问题,这就是苏联中央政府的“底线与红线”。谁越过了这一条线“格杀勿论”。
事实上当年苏联政府内部对戈尔巴乔夫会这样做是充满期望的,甚至也认为是必然会发生的。当时作为苏联军官的道达郁夫少将(具体职级记不太清楚了)就认为波罗的海地区闹独立是“死路一条”。
而以苏联庞大的军事力量,苏联中央政府要武力镇压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运动,西方世界又能奈其何?!弹道导弹核武器就罢在那里,有谁胆敢从海上踏足波罗的海土地一步?!
而从后来的历史演变分析,武力镇压波罗的海地区独立运动其实才是最大的“善”,起码苏联国家就不会随后崩溃解体了。
而苏联崩溃解体的步履在波罗的海地区停止了前进,那么就没有后来的两次车臣战争了,甚至连“科索沃战争”乃至911,阿富汗战争都不会爆发了。因为只要苏联国家还存在,本。拉丹到底是选择苏联还是美国为“对手”都还存在很大的变数。
事实上武力镇压波罗的海地区独立运动也不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毕竟波罗的海地区独立运动没有动用到枪炮,苏联中央政府的军事镇压最多是逮捕“一大批人”了事。之后再“关”个十年八年,只要苏联后来成功与“资本结盟”,日后这些“独立人士”释放出来也只会“驱逐”出苏联了事,根本无法“翻天”。这要比俄罗斯政府后来在车臣不得不“染上太多的鲜血(车臣战争军民死亡超过20万)“,才能够最后“止”住苏联继续分裂的步履要好太多了。
问题的悲剧是戈尔巴乔夫没有这样做。事实上到“此一刻”时为止,戈尔巴乔夫已经失去再继续做苏联总统的资格了。而同时期的美国总统,对于洛杉矶动乱,就直接动用军队进行镇压了,否则的话一旦黑人动乱蔓延到全国,美国的社会局势就会变得无法控制。
对于这类涉及到国家政治社会全局稳定的大问题,成熟的政治家解决起来从来都是快刀斩麻与冷血无情的。否则时间“一拖”,死伤的人也越来越多,影响涉及到的地区也越来越大,后果与局势往往就越发不可收拾。因此解决的手段一定要“又快又恨又坚决”,而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是做了也做不好这些事的,遗憾的是当年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恰恰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因此,戈尔巴乔夫是一位“善良的人”,也是一位有理想的人,也是一位敢于创新的人。但在事关苏联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他却没有承担起他身为总统而必须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没有行使总统的应有权利,没有直接动用武力来彻底阻止波罗的海地区的独立。这就是戈尔巴乔夫作为历史人物最大的失职与人生污点,因为为此苏联地区后来死了太多的人,流下了太多的血,也播下了太多的仇恨种子。而俄罗斯民族的“族运”也就此完结,这可从基辅罗斯公国从基辅开始扩张以来,前所未有过的重大历史趋势“大逆转”。
而问题的悲剧同时还在于苏联国家内部也没有“特别的机制”启动起来立即解除已经失职的戈尔巴乔夫的苏联总统职务。
一等到波罗的海三国独立成功,并迅速“坐实”。叶利钦们接着在俄罗斯境内煽动起俄罗斯民族的“独立狂热”。苏联国家崩溃解体的趋势就已经再法“逆转”了。因为“一时间”苏联境内同起发起“闹独立”的“国家”高达二百多个,形势已经完全失控,这时就算是神仙上台都无力再抵挡得了苏联地区汹涌澎湃的“独立狂潮”了。而大厦将倾,加之苏联党与军队机构都已经完全陷入瘫痪,已经再没有任何力量来阻止得了苏联迈向崩溃解体的死亡之路了。
因此各路“牛鬼蛇神”与“政治投机客”们蜂拥而来,你方唱罢我登场,苏联大地处处“建国浪潮”一发不可收拾。直至俄罗斯的普京总统上台,打赢了第二次车臣战争,苏联国家的崩溃解体趋势才算最后“止”住了脚步。时间已经离戈尔巴乔夫下台过去了十多年了。而苏联地区持续的政治动荡与社会秩序的混乱大崩溃所直接造成的人口死亡数量,高达百万计,间接所造成的人口死亡数量更高达千万计。
至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高得无法计算。
第六章,区域一体化与全球一体化的互动
第一节,苏联的突然崩溃解体局部停滞破坏了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苏联崩溃解体后,全球政治秩序在局部地区长时间陷入持续的动荡不安。由其是在南斯拉夫与车臣地区发生了多次残酷的战争。
与中东非洲之类的“帝国边沿”地区不同,与车臣战争也不同,南斯拉夫战争原本是能够完全避免的。
在中东,如果美国不出面阻止伊拉克对科威特并吞,以萨达姆要统一阿拉伯世界的宏伟理想,下一个就是沙特了。而一旦沙特也被伊拉克控制,全球的能源价格就由萨达姆一个决定了。而地球的“饭桌”就那么大,中苏美法英,联合国有五常都兼多了,再诞生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帝国来“分食”,整个世界的政治秩序就要乱了套了。因此海湾战争就绝对无法回避。
而在车臣,如果俄罗斯不发动车臣战争,对车臣的独立行为听之任之,那么俄罗斯境内下一个闹独立的地区就会接着跳上舞台。因此,自波罗的海三国独立成功之后,要想“止”住原苏联地区继续分裂的势头就必须要决心发动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否则的话俄罗斯还会一直分裂下去,直到变为“莫斯科公国”为止。
而车臣战争的结果我们今天也见到了,车臣整个民族都被打残废了,而尽管代价惨重,普京总统也总算彻底中止了俄罗斯继续分裂的势头。当普京擦着刺刀上的血时,下一个胆敢闹分裂的“刺头”再没有胆跳出来了。毕竟坟墓已经在那边准备好了,你要想死就继续“上”。
但是南斯拉夫内战的爆发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核心的原因就是南斯拉夫已经是欧盟扩大的最佳目标。
与波兰,捷克之类国家不同,南斯拉夫从冷战时代起就一直与苏联关系冷淡,而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很高,工业水准也很强大。因此面对当年南斯拉夫面临解体分裂时,以德国,法国为核心主导的欧盟完全可以立即抛出“南斯拉夫必须以一个整体才能加入欧盟”为条件来阻止南斯拉夫分裂与内战的爆发。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将南斯拉夫内部的社会矛盾上升为与欧盟的矛盾,以更高的利益层面选择来逼使南斯拉夫社会内部主动“淡化缓解”国家内部分裂解体的必要性。因为欧盟的扩大是法德坚定不移的目标,而南斯拉夫的加入也是符合欧盟东扩的利益追求的。
而南斯拉夫无论分裂还是做为一个整体,最后都是要加入欧盟的。但只要当时的欧盟能够“先声夺人”立即放出不容南斯拉夫分裂的声音之后,无论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关系如何水火难容。但在加入欧盟这个大蛋糕面前,南斯拉夫再分裂为几个国家的“必要性”都极大降低了。
事实上在导致到南斯拉夫发生最后分裂解体这一事件上,德国办演了一个相当无耻与短视的角色。由于历史的关系,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与德国的历史关系密切(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原因);而塞尔维亚则与法国传统关系很好,毕竟在一战,二战塞尔维亚都是站在法国的一边。
问题是法国德国作为死对头都能够“重组融合”为欧盟,那么德国就完全没有必要再立即单独站出来“承认”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的独立行为了。在那时的环境下,德国完全可以将承认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是否独立的问题推到欧盟的身上,让欧盟从整体大局上来决定南斯拉夫的分裂解体“是否还有没有必要”。毕竟如果南斯拉夫如果作为一个整体加入欧盟,南斯拉夫再分裂就完全是多此一举的事情了。反正肉都已经到嘴边了,就无谓再要切成几块才吞入肚,干脆一口彻底吞掉了事。
事实上德国“一意孤行”的短视行为最后就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恶果。南斯拉夫地区前前后后打了两次战争,死亡几十万人,而播下的仇恨种子一千年都难以平复。问题是这两次战争完全是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的。这与后来俄罗斯不得不爆发的车臣战争有着本质意义的不同。
事实上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意识形态阵地的争夺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苏联已经显然表现出无意再与西方世界进行意识形态的争夺战。而南斯拉夫作为华约以外一直“独立特行”的国家,与西方关系也要更为亲近,欧盟与美国就更没有必要在政治战略层面上再诱导其“分裂解体”。毕竟南斯拉夫迟早都是欧盟东扩的目标,也是欧洲地区一体化的必然进程选择。将南斯拉夫从整体上并吞掉可要比将南斯拉夫搞“碎”后,再一个个来并吞掉要好得太多了。
因此听任南斯拉夫后来的分裂与内战爆发,对于欧盟的整体利益长远而言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事实上从南斯拉夫的解体与内战爆发过程来分析,欧盟的政治远见远远没有达到其作为大国应有的水平。
第二节,大国持续推进区域一体化的深远历史意义(成为区域与全球政治社会稳定器)。
从目前全球人种民族混血杂居的复杂性与融合程度分析,全球各主要地理区域可以划分如下:
高度混血区,如南美洲;
中度混血区,如美国,俄罗斯;
轻度混血区,如中国,德国,法国与澳大利亚;
轻微混血区,如北欧,日本,韩国与中非。
而在彻底实现人类社会的全球一体化之前,人类社会必然要经过区域一体化这一重要发展阶段。而大国们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办演的角色就是要发挥好区域与全球政治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由于目前全球各种族乃至各民族之间的肤色,语言,文化与习俗都极不相同,而人类社会的全球一体化进程就是要将这一切“五颜六色”的不同肤色与操不同语言文化的60多亿地球人口通通“整合”为一个全新的种族,即新地球人。
在今天的南美,人类已经实现了相当高程度的混血了。但在地球的其它地区,人种的混血化水平离南美洲的水平还相差得很远。而不同肤色与民族间持续进行混血杂交,由于文化与经济差异的先天存在,必然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如果没有一个“强力机构”来将这一切矛盾从“顶层”上面来进行淡化与压制。那么就必然会再次发生历史上亚美尼亚人与犹太人被大屠杀与种族清洗这样悲惨的事情。
而在人类社会一体化模式由“帝制”转向“股份制”之后,能够承担起区域与全球政治社会稳定器作用的“大股东”就只有今天的中国,美国,欧盟与苏联了。
而这些大国中央政府存在的最重要历史作用就是必须将其“统治控制”区域内的种族与民族冲突矛盾压制于“低烈度”水平之下。绝对不能够再次发生惨烈的民族种族大清洗与大屠杀事件。之后,再让时间,婚姻与民间的自由交往慢慢来推进各种族与各民族实现混血一体化的进程。
一两百年后,乃至三四百年后,原本特征清晰的全球各种族民族们的区别界限就会慢慢淡化模糊了。天长日久,一个真正在“基因层面”实现彻底一体化的地球人种必然就形成出现于地球社会(2400年后就差不多了)。
很明显,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未来全球发展趋势而言,苏联的存在都是符合上述历史发展趋势的,在实际上也是发挥区域政治稳定器的重要作用的。戈尔巴乔夫当年声称一个全新的“苏联人民”已经出现了。其实戈尔巴乔夫只差一点点时间就彻底做到了这一点。只可惜最后功败垂成,让后人非常叹息。
第三节,其实苏联发生崩溃解体的“窗口时间”只余下最后不到10年时间。
戈尔巴乔夫实行新思维改革之后,只要苏联不发生崩溃解体,随着资本的力量迅速成长。只要苏联的一系列庞大国企成立,莫斯科证券交易所成立,外商投资也发展到一定程度。新生的“资本力量”就会成为维护苏联国家统一稳定的中坚力量。而参考中国改革开放的进度,苏联的改革开放只要再能够持续10年时间,新生的资本力量就成长到足够维持苏联国家统一的水平。也就是说苏联的崩溃解体其实是与时间进行赛跑,而时间却是在戈尔巴乔夫这一边,在苏联中央政府这一边的。
而权力的特征就是“追求稳定但低效”,而资本的特征就是“追求有序但高效”。因此权力与资本天生就是一对盟友。
而出于对“有序”的追求,资本力量对于“统一市场”的支持是一如既往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后的世界》中就提到西方资本就喜欢生存于“相同”的政治社会环境下,而为了为“资本护航”,因此西方帝国主义将自己的殖民统治最后扩张至全球范围内。
而苏联国家的存在所带来的“统一市场”显然是完全符合资本的自身需求的。而苏联崩溃解体后由于统一市场的破碎化,社会的动荡不安,反而大大增加了资本的运营成本与风险。想想下到处小国林立,海关遍布,到处是土匪山大王,资本连命都不保住,更不要奢望能够赚大钱了。而人类历史上无论那一个大一统王朝帝国的出现,都会带来跨国贸易的繁荣。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开通就是完全依赖于汉帝国大一统王朝建立所带来的历史机遇期。
至于所谓的“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根本上就是一种“政治说辞”。事实恰恰相反,民众的脑子大部分时间里却总是愚昧的。
在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苏联,大部分苏联人们都是能够意识到苏联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问题关键在于到底要选择走那一条路,并通过何种方式去走。而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其方向也是对的,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但最后却走到引发苏联崩溃解体的地步。导致到这一结果,戈尔巴乔夫是有责任的,因为他选择了错误的方式;而苏联的普通民众也负有极大的责任。因为他们愚昧地跟着叶利钦这一类政治投机客起舞了。
对于资本而言,苏联中央政府的维持就必然会带来“统一市场”的存在,这是苏联国家赖以进行经济改革开放的最大资产与本钱。而苏联模式最大的缺点就是“低效率”。而这一缺点通过进行市场化改革,成立一系列自负盈亏的庞大“国有企业”,将服务性行业通通推向市场,让市场自动来发挥资源调配职能,优胜劣汰。只保留苏联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不再“政府办社会”,不再大包大揽。再开放民营经济,引入外资。如此不出10年时间,一个经济繁荣,资本力量强大的新苏联就诞生了。
而问题的悲剧就在于苏联民众都是“不明真相”的,他们以为简单地将苏联一“打碎”,西方世界的繁荣经济就会立即降临到苏联人民的头上。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资本,什么叫市场经济,而苏联人们被叶利钦之流政治投机客扇动起来分裂苏联国家,更是与资本对‘有序”环境的喜爱,资本对统一市场的追求的宗旨相违背的。而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也证明了这一切,苏联统一市场的崩溃解体就只会带来更大的混乱,贫穷,灾难与破坏。与戈尔巴乔夫启动苏联改革开放的目标根本就南辕北辙的。
总结章,苏联的崩溃解体其实是历史的偶然性事件。
在苏联崩溃解体后,全球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的论文多如牛毛。什么民族根源论,思想过时论,军备竞赛论,腐败论,制度论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这一切“结论”都没有涉及到问题的本质,那就是“资本的力量”。
在现代全球大国们的自身政治格局中,无论是欧盟,美国还是中国,其内部“权力与资本”都是坚定的同盟关系。而权力的特点是“追求稳定但低效“,而资本的特点是“追求有序但高效”。而权力与资本实现结盟,带来优势互补,和谐发展。这实际上就是现代全球主流大国们之所以能够恒久保持经济繁荣与政治社会安定的最核心秘密与最重要根源。
但在苏联的模式构架中,却仅有“权力”一家独大而没有“资本”的生存空间。结果就只能够表现出让社会难以承受的低效率。而在苏联国家面临崩溃解体重大危机时也没有“资本的力量”迅速站出来坚决阻止苏联国家继续迈向崩溃解体。
而在中国,日本,欧盟与美国这样的现代国家,由于资本的力量实力雄厚,群体庞大。,任何政治势力想要进行国家的分裂行动都会受到来自“第三方势力”的严厉打击。而在这些国家的成熟政治家,都会主动避谈国家分裂的任何企图,因为要与华尔街,证券交易所的大财团们进行“过招”,风险大到无法想象。分分钟就有可能被“灭”掉。在这些实现资产证券化的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国民个体经济利益已经与国家的统一实现了“完美捆绑”,因此这些国家的分裂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再加上外国资本的相互渗透,交叉持股。在现代大国政治体系中,如中国,美国与欧盟相互间都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渗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中国崩溃,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巨大投资就会通通化为泡影,华尔街们就首先不能够答应;而只要美国一崩溃,中国所持有的高达2万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也跟着完蛋。
因此,这些顶级大国都已经演化为“大到不能倒”的国家了。
而事实上经过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其实苏联也已经往与资本结盟的方向发展了。那怕仅仅再多给苏联七八年时间,只要苏联内部的资本力量成长到足够强大,苏联就再也无法实现崩溃解体了。正如上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分析那样,历史是留给戈尔巴乔夫与苏联政府足够的时间来扭转局面的,但苏联最后却屡次犯错误,将这一切改变命运的机会窗口都白白错失了。这不能不说是苏联历史的一大悲剧。当然,自基辅罗斯公国扩张开始以来,俄罗斯人的“好运气”已经持续了1000多年了,在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刻苏联最后却轰然倒下,或者这就是“命运”与机遇的终极决择!

2013,12,28
结束于广东茂名

指望中国再发生苏联式崩溃解体根本是不可能的。从人类全球一体化角度而言,彻底解决新疆问题的主动权与时间永远在我们这一边。
你先看一下chengzhibo在2010年写得预言乌克兰将要消失的帖子,再分析国家为什么会消亡比较好。

消失的国家---乌克兰
http://lt.cjdby.net/thread-1022027-1-1.html
乌克兰的现状就是苏联崩溃解体影响的持续。由于苏联统一市场的崩溃解体。乌克兰地位无论在原苏联地区还是在国际上都是一落千丈。
或者,乌克兰就此解体为东西两部分,东部跟俄罗斯合并,西部就此并入欧盟。这样才能够让欧盟与俄罗斯在苏联崩溃解体后所进行的势力范围竞争中达成新的“动态平衡”。
否则整个乌克兰国家始终都无法持续稳定下来。
高凉陈君CT 发表于 2014-2-20 12:00
乌克兰的现状就是苏联崩溃解体影响的持续。由于苏联统一市场的崩溃解体。乌克兰地位无论在原苏联地区还是在 ...
80美元/桶是欧盟与俄罗斯的力量平衡点,假如乌克兰分裂,加入欧盟的部分谁出钱养它?
西乌克兰已经铁了心跟欧盟走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俄罗斯有钱就大量投入东乌克兰的经济社会建设好了。至于乌克兰有没有必要分裂解体,参考目前基辅的暴动。其实解体为东西两部未偿不是一条“方方面面”都能够接受得了的结果。
反正目前的乌克兰现状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能奈其何?!而统一的乌克兰国家又无法做到对于欧盟与俄罗斯都做到“一碗水平揣”,钢丝不是谁都有能力走的。反而乌克兰就此解体,欧盟与俄罗斯从此一人抢一块,倒是干脆利落。
荒谬,你连苏共倒台和苏联解体这两个概念都没分清


删除掉不必要要的东西。

删除掉不必要要的东西。
苏联解体崩溃的余震现在还在进行。乌克兰能不能够分裂解体就看当下了。统一市场的崩溃已经注定的乌克兰今天的结局。
反正太长了,没法看完。
西乌克兰并入欧盟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因为德国对此非常支持。
其实对于乌克兰这样的在经济上根本就不能够自立的国家,一个工业体系只能够依赖苏联统一市场才能生存的地区。当年独立建国根本就是一个错误。可以称之为“为独立而独立,为建国而建国”。
之于有没有必要真的要独立建国,在当年可管不了那么多了,借苏联崩溃解体的“东风”,先赌一把,独立了再说。
高凉陈君CT 发表于 2014-2-20 15:24
西乌克兰并入欧盟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因为德国对此非常支持。
其实对于乌克兰这样的在经济上根本就不能够 ...
CD也有人才!!!
这种东西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根本搞不清楚苏联的性质,完全是拿着目前国内的一套思维到处乱套。
苏联无论如何都是世俗政权,海湾那些垃圾封建国家都能存在。苏联什么都要比宗教极端国家进步。
过于理想化
其实乌克兰今天的现状就是对当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与乌克兰三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森林勿忙决定解体分裂苏联行为的绝佳讽刺。这么多年了,俄乌白混成今天的熊样。除了俄罗斯资源丰富社会民众经济生活好点,乌白两国则大为退步。如果乌克兰就此分裂,东乌克兰再并入俄罗斯,二十多年一个轮回。再回原点。还真是悔不当初阿。
手机上,简单说下。楼主基本就是国家资本主义救苏联的路子。但不要忘记,国家资本主义的祖宗就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苏联何尝不想,但已经没有机会了


这么长,我居然一字不差的看完了,好文。

这么长,我居然一字不差的看完了,好文。
法德美现在都有国家资本主义,通用汽车当年白宫就全力输血才活过来。而苏联模式完全政府办社会,大包大揽,效率低下,民间怨气很大。但如果苏联改革走的是中国之路,搁置政治改革,主抓经济改革,走国家资本主义之路,同时开放民企,外企。抓大放小,国资有目的从非核心领域退出。苏联改革是会成功的。而且目前俄罗斯天燃气工业就由国家控制。苏联如果想这样做,也是一样能做到的。
有钱难买人乐意啊
高君用心了!!写这么长!!!
多谢DDEEELL72兄鼓励支持。
问题是苏联在全球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历史关键时刻轰然倒下了。

----lz 还应开阔思路,

准确地说,不是 苏联在全球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历史关键时刻轰然倒下了,

而是  苏联 不轰然倒下了,就很难 出现 全球一体化加速推进
....总结章,苏联的崩溃解体其实是历史的偶然性事件。
在苏联崩溃解体后,全球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的论文多如牛毛。什么民族根源论,思想过时论,军备竞赛论,腐败论,制度论等等不一而足。

+++++
lz如此的立意高远,论证恢宏,却得出一个如此幼儿园的结论,是不是 lz故作糊涂,还是有别的想法

lz如此的立意高远,论证恢宏,却得出一个如此幼儿园的结论,是不是 lz故作糊涂,还是有别的想法

lz如此的立意高远,论证恢宏,却得出一个如此幼儿园的结论,是不是 lz故作糊涂,还是有别的想法
楼主典型的屁股决定了脑袋。
世界一统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资本主义一统全球,那叫做——资本主义“全球化”,就是你口称的“全球一体化”。
还有一种是共产主义解放全世界,那叫做——“国际主义”,也就是过去的“国际化”。

但是苏联倒台之后,美国人把“国际化”这个名词夺去了。变成了“全球化”-“国际化”是一个意思,都是说——资本主义一统全球。

不是因为全球一统了,苏联才解体,而是因为苏联解体了,资本主义才得以顺利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