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之战与今天的阿尔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37:05
     领导视察阿尔山边防这事,昨天都传遍了。回忆起曾经路过的这座边疆小城,心潮澎湃,不禁又去抄了些资料。原来阿尔山不仅风景优美,战略位置也很重要。诺门坎就在阿尔山以北50公里。在诺门坎战役中,日军的部分战斗机布暑在白城--阿尔山一线,日军地面兵力则在阿尔山和将军庙一带集结。 可以说阿尔山在诺门坎之战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诺门坎之战,是二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日、俄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和蒙古乔巴山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俄双方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日本关东军大败。日、俄双方此后在二次大战中一直维持和平状态,直至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后,苏联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战为止。
  
     日苏双方投入兵员多达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余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伤6万余人。无论空战或坦克战,在当时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空前的,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立体战争。日本伤亡和被俘了61000人,损失了660架飞机,损耗了大量重武器,最后还进行了细菌战,仍然惨败,被迫停战讲和。在莫斯科战役中,苏、德双方拚得灯尽油枯,幸亏关键时刻苏联抽空了远东边境的二十个亚洲师调往欧洲,才给了德军致命一击,扭转了欧洲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没有诺门罕之战,斯大林绝不敢冒此奇险。另外,诺门罕战争期间,正值中国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此战使日军向关内增兵计划一时无法实现,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诺门罕战争后,日军不敢打苏联,东京最终决定调转枪口袭击英美,不久日军便奇袭珍珠港,将隔岸观火的美国拖下了水,使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最终日本兵败亚太战场。可以说,诺门罕战争是二战早期最精彩的一个伏笔。

   这场战役的经过,有许多详尽的描写,在这里不再赘述,我感兴趣的是,日本和苏蒙为何要在这里争夺?为什么这场战役不在其他地方发生,比如说海参碗,哈巴罗夫斯克?  诺门坎地区的胜负,对于双方有何意义?让我们来探讨。
   诺门坎,位于中蒙边境,在海拉尔以南约200公里,而海拉尔以西约200公里是满洲里,以西400多公里是蒙古的乔巴山和苏联的赤塔,都是这两国重要的城市。如果日军在该地区能够战胜苏蒙联军,就意味着其势力可进逼乔巴山和赤塔。

  赤塔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枢纽站,西接乌兰乌德,东连斯沃博德内。向东南通过边境重镇-后贝加尔斯克,可达中国的满州里。赤塔也是重要的公路运输枢纽。赤塔是东西伯利亚的工业中心之一,主要企业有汽车装配厂、机器制造厂、机车厂、木材加工厂、食品厂等。其农业播种面积在东西伯利亚居第二位,养羊业居第一位。周围地区有锡、铝、金、铜、钼、莹石、铁矿石、煤等矿物资源,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

  说到西伯利亚铁路,那就不用多讲了,绝对重要,赤塔不在苏联手中的话,太平洋沿岸的苏联城市就被隔绝了。正因为赤塔的战略位置重要,现在西伯利亚军区的军区司令部就设在赤塔市。当年尼布楚条约里的尼布楚,就是在赤塔东面200公里。
     乔巴山是蒙古国东方省首府,是该国第四大城市,历史名城、军事要地、东方省首府、蒙古东部的经济中心。东部地区是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有1939年修筑的铁路通往塔木察格布拉克、扎尔格朗图和俄罗斯索洛维耶夫斯克。有公路向西通乌兰巴托和科布多,向北通俄罗斯赤塔市。

  所以说,赤塔、乔巴山对于苏联、蒙古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枢纽,一旦失陷,后果不堪设想。

诺门坎之战的双方后勤线

日军发现,苏军后勤供应不利,铁路线终点站是苏联境内西伯利亚铁路的博尔集亚站,距离战场750公里。而日军占有铁路运输优势,他们有白阿铁路直通阿尔山。

    白阿铁路是侵华日军修建的白城到阿尔山的一段铁路,全长354.7公里,始建于1931-1937年间,1939年11月30日竣工,它是日本侵略军侵华时为了掠夺兴安盟的资源、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以及向诺门罕地区输送军用物资而修筑的。 在建国后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到阿尔山的主要通道,没有修到阿尔山的公路之前,一直靠这条铁道通行。它是内蒙古东部地区重要横向运输干线,是沟通内蒙古与东北地区经济联系的重要通道。现在系Ⅲ级铁路,年输送能力379万吨。(过去,很多人都认为白阿铁路全线均为日本人所建,现在有人认为洮南至索伦段铁路长191公里是由张作林和张学良父子经过和日本争夺铁路权自主建成的一条铁路。)

    日本侵略军曾部署重兵长期占领过那一线,不仅有军营、火车站,还有巨大的军需仓库和多处飞机场。苏联红军很大一个军团就是沿着这条线路开进中国与日军作战的,所以白阿线一带,既残存着日寇的侵略遗迹,又保留着苏军的烈士墓地。
      南兴安隧道白阿线兴温段(南兴安——阿尔山),海拔1227米,底宽4.4米,高5.5米,1935年6月动工,1937年7月完工。全长3218.5米,是内蒙古最长的铁路隧道。南兴安隧道堡垒位于隧道东出口左侧,海拔1227米,1937年6月隧道竣工后,日军在东西出口各修建了一个用于守护隧道的堡垒,堡垒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共有五层,里面设有值勤室,发电室,弹药库,宿舍,卫生间, 手间,浴池,仓库等,堡垒四面设有100余个射击孔,在隧道出口山上和公路旁,建有10余个碉堡,山上山下火力交叉配置,形成完备的防护体系。白狼林业局于2003年6月在南兴安隧道东出口的堡垒的三楼和四楼建立了“铁证——侵华日军在兴安南地区战争罪行展厅”。
南兴安隧道堡垒.jpg

  严密的防护,可见日本军对于该铁路的重视。




   
     领导视察阿尔山边防这事,昨天都传遍了。回忆起曾经路过的这座边疆小城,心潮澎湃,不禁又去抄了些资料。原来阿尔山不仅风景优美,战略位置也很重要。诺门坎就在阿尔山以北50公里。在诺门坎战役中,日军的部分战斗机布暑在白城--阿尔山一线,日军地面兵力则在阿尔山和将军庙一带集结。 可以说阿尔山在诺门坎之战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诺门坎之战,是二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日、俄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和蒙古乔巴山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俄双方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日本关东军大败。日、俄双方此后在二次大战中一直维持和平状态,直至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后,苏联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战为止。
  
     日苏双方投入兵员多达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余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伤6万余人。无论空战或坦克战,在当时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空前的,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立体战争。日本伤亡和被俘了61000人,损失了660架飞机,损耗了大量重武器,最后还进行了细菌战,仍然惨败,被迫停战讲和。在莫斯科战役中,苏、德双方拚得灯尽油枯,幸亏关键时刻苏联抽空了远东边境的二十个亚洲师调往欧洲,才给了德军致命一击,扭转了欧洲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没有诺门罕之战,斯大林绝不敢冒此奇险。另外,诺门罕战争期间,正值中国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此战使日军向关内增兵计划一时无法实现,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诺门罕战争后,日军不敢打苏联,东京最终决定调转枪口袭击英美,不久日军便奇袭珍珠港,将隔岸观火的美国拖下了水,使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最终日本兵败亚太战场。可以说,诺门罕战争是二战早期最精彩的一个伏笔。

   这场战役的经过,有许多详尽的描写,在这里不再赘述,我感兴趣的是,日本和苏蒙为何要在这里争夺?为什么这场战役不在其他地方发生,比如说海参碗,哈巴罗夫斯克?  诺门坎地区的胜负,对于双方有何意义?让我们来探讨。
   诺门坎,位于中蒙边境,在海拉尔以南约200公里,而海拉尔以西约200公里是满洲里,以西400多公里是蒙古的乔巴山和苏联的赤塔,都是这两国重要的城市。如果日军在该地区能够战胜苏蒙联军,就意味着其势力可进逼乔巴山和赤塔。

  赤塔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枢纽站,西接乌兰乌德,东连斯沃博德内。向东南通过边境重镇-后贝加尔斯克,可达中国的满州里。赤塔也是重要的公路运输枢纽。赤塔是东西伯利亚的工业中心之一,主要企业有汽车装配厂、机器制造厂、机车厂、木材加工厂、食品厂等。其农业播种面积在东西伯利亚居第二位,养羊业居第一位。周围地区有锡、铝、金、铜、钼、莹石、铁矿石、煤等矿物资源,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

  说到西伯利亚铁路,那就不用多讲了,绝对重要,赤塔不在苏联手中的话,太平洋沿岸的苏联城市就被隔绝了。正因为赤塔的战略位置重要,现在西伯利亚军区的军区司令部就设在赤塔市。当年尼布楚条约里的尼布楚,就是在赤塔东面200公里。
     乔巴山是蒙古国东方省首府,是该国第四大城市,历史名城、军事要地、东方省首府、蒙古东部的经济中心。东部地区是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有1939年修筑的铁路通往塔木察格布拉克、扎尔格朗图和俄罗斯索洛维耶夫斯克。有公路向西通乌兰巴托和科布多,向北通俄罗斯赤塔市。

  所以说,赤塔、乔巴山对于苏联、蒙古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枢纽,一旦失陷,后果不堪设想。

诺门坎之战的双方后勤线

日军发现,苏军后勤供应不利,铁路线终点站是苏联境内西伯利亚铁路的博尔集亚站,距离战场750公里。而日军占有铁路运输优势,他们有白阿铁路直通阿尔山。

    白阿铁路是侵华日军修建的白城到阿尔山的一段铁路,全长354.7公里,始建于1931-1937年间,1939年11月30日竣工,它是日本侵略军侵华时为了掠夺兴安盟的资源、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以及向诺门罕地区输送军用物资而修筑的。 在建国后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到阿尔山的主要通道,没有修到阿尔山的公路之前,一直靠这条铁道通行。它是内蒙古东部地区重要横向运输干线,是沟通内蒙古与东北地区经济联系的重要通道。现在系Ⅲ级铁路,年输送能力379万吨。(过去,很多人都认为白阿铁路全线均为日本人所建,现在有人认为洮南至索伦段铁路长191公里是由张作林和张学良父子经过和日本争夺铁路权自主建成的一条铁路。)

    日本侵略军曾部署重兵长期占领过那一线,不仅有军营、火车站,还有巨大的军需仓库和多处飞机场。苏联红军很大一个军团就是沿着这条线路开进中国与日军作战的,所以白阿线一带,既残存着日寇的侵略遗迹,又保留着苏军的烈士墓地。
      南兴安隧道白阿线兴温段(南兴安——阿尔山),海拔1227米,底宽4.4米,高5.5米,1935年6月动工,1937年7月完工。全长3218.5米,是内蒙古最长的铁路隧道。南兴安隧道堡垒位于隧道东出口左侧,海拔1227米,1937年6月隧道竣工后,日军在东西出口各修建了一个用于守护隧道的堡垒,堡垒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共有五层,里面设有值勤室,发电室,弹药库,宿舍,卫生间, 手间,浴池,仓库等,堡垒四面设有100余个射击孔,在隧道出口山上和公路旁,建有10余个碉堡,山上山下火力交叉配置,形成完备的防护体系。白狼林业局于2003年6月在南兴安隧道东出口的堡垒的三楼和四楼建立了“铁证——侵华日军在兴安南地区战争罪行展厅”。
南兴安隧道堡垒.jpg

  严密的防护,可见日本军对于该铁路的重视。




   
1939年诺门罕战争失败后,日本关东军感到武器和装备都远远不如苏联,在平坦的草原上交战更不是苏联的对手,就从1940年起开始,把山岭中的阿尔山,修建为军事要塞来作为敌御苏联的第一道防线。阿尔山要塞主要在中蒙边境各主要山岭制高点上修筑,纵深10—40公里,在山岭主峰上建有钢筋混凝土的掩蔽体、碉堡、观察所、地下通道、交通壕、野战工事、营房等。在与外蒙古邻接的边境设置了12个监视哨,监视蒙军的情况。
     从阿尔山市出发,经过建在大岭上的盘山公路,就到了南兴安隧道堡垒,现已经在此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兴安隧道建在大兴安岭山脉的岭脊处,全长为3218.5米,是内蒙古最长的铁路隧道。从1935年开工,历时2年开凿,于1937年完工。南兴安隧道堡垒就建在隧道东口的右侧。同样的堡垒在隧道的另一侧还有一座,都是用来守护隧道的。

花炮台日军军事要塞
2002年阿尔山地区发现一座华日军要塞, 这座要塞建在阿尔山市正南20公里的花炮台山内, 要塞洞口十分隐蔽,是当地居民偶然发现的。 走进洞口,进入一条长约250米的隧道,隧道每隔一段都有一道拐弯。半米多厚的墙壁,把要塞分成30多个房间。房间内留有用于侦察和射击的小窗,每个小窗都可以从外面用活动的松石堵住。 专家初步鉴定,这座要塞建于1940年前后。

      这片要塞主要在中蒙边境各主要山岭的制高点上,跨度为40多公里,建有地下兵营、碉堡、野战工事、部队营房、劳工营房、铁匠铺、浴池、水井等,在与蒙古邻近的边境上,设置了12个监视哨。穿山而建的地下兵营全长250米,内有大小房间25个,为混凝土结构,里面有指挥室、办公室、值班室和洗手间等,每个房间都有通气孔和射击孔。外观上的山形地藐保原态,建于山体内的兵营非常隐弊,门前设有一条防弹克壕和两座暗堡,暗堡宽2米,长6米,各有4个射击孔,用以防御要塞遭遇袭击。在要塞南部的地面上,还设有车库和发电房。
  侵华日军细菌战毒气战(七三一)研究所副所长邱时遇:“它有明显的侵华日军要塞的特征,结构跟我们发现的其它要塞几乎是相同的,但是规模相当庞大,现在我们也没有把它全部勘察完,但从目前发现的来看,已经是在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它是最大的。”
  专家介绍说, 阿尔山地区位于中、蒙、俄三国交界处,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日本侵华战争遗址群所在地。

五岔沟日伪飞机场遗址。
     五岔沟镇位于阿尔山市南部。1935年,日军先后在五岔沟建了两处野战机场,这个机场占地约200万平方米,飞机跑道长1500m,宽100m。1940年开始修建飞机库,这些象馒头状的建筑,就是当年的飞机库,机场内共有9个飞机库,呈“S”型排列。飞机库宽28m,长23m,高6.2m,侧面有运送弹药的通口。每座机库的对面都有一个弹药库,前后两面都可以通行,是为运送弹药方便而设的,此处还有指挥所一处。

11.JPG670a9583hae2bdcba0b22&690&690.jpg417525a3t7a2353b632c5&690.jpg

日贼飞机场遗址

好贴,,,,,,,,,
这一仗至少让倭国北上,南下,陆军、海军之间的争端偏向后者,不过总体来说赌国运的倭奴,迟早完蛋
倭奴总是喜欢冒险,不得不防
不知道现在的日军中是否还有十政信这样的狂热派
有没有人能把白阿铁路修建的时间表列出来?有些资料说白阿铁路到诺门坎之战时还没有完全修好,那么日军为何要在即将竣工时抢先进攻,是个费解的问题。

日俄战争时,日本看到俄国即将把西伯利亚铁路修建完成,便抢先进攻,当时,俄国人在贝加尔湖上直接往冰面上铺铁轨,甚至把到达目的地的空车销毁,一面回程挤占线路,竭尽全力把部队运到东北,才保住了北半部,没有完全失败。

如果这次是苏联人看到白阿铁路即将完成,便抢先进攻,那可真是一报还一报了。


另,今天的阿尔山是欧亚大铁路通道和两伊铁路的交汇点。

20125715846660.jpg

两伊铁路

两伊铁路北起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伊敏镇,南到兴安盟伊尔施镇,南出口与白阿线相连,铁路全长185公里,成为东北地区进京的西部要道。两伊铁路北与伊敏支线、滨洲线连接,南与白阿线相通,使蒙东地区铁路网内增加了一条从满洲里和海拉尔至东北中南部地区和关内的运输通道,也是伊敏煤田运输的通道。

说滨州线,估计大多数人觉得很陌生,其实滨州线就是当年中东铁路(东清铁路)的西部干线。——东清铁路指沙俄修筑的从俄国赤塔经中国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到达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中在中国境内的一段铁路,简称“东清路”,又称中国东省铁路、中国东方铁路、中东铁路或中东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控制该铁路,称为中国长春铁路,简称中长铁路。此铁路系以哈尔滨为中心,往西延伸至满洲里(今内蒙古境内),往东延伸至绥芬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往南延伸至大连/旅顺,路线呈丁字型,全长约2400公里。

1317345911596.jpg

也就是说,阿尔山不仅接入了那条俄国、日本、张学良、天朝激烈争夺过的中东铁路,还将是北京、阿尔山、赤塔、莫斯科、欧洲的大铁路的关键点。

它的战略位置更加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