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在增量上和存量上赶超美国不超过10年和20年【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46:37
立此为证,中国科研在增量上和存量上赶超美国不超过10年和20年,也就是大约2023年,总体科研规模(表现为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数量)超越美国,顶尖科研能力与美国相当(如当年重大科研发现成果数量);大约2033年,总体军工科技开始超越美国(也就是军事科技总体没有差距,稍微领先和稍微落后的领域各占一半),但军事规模还是有可能略微落后。国际顶尖级大学,前20名里中国占据一半左右,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等反映科研存量的指标开始超越美国。世界500强里前100名里超过2/3都是中国企业。

中国在2014年,从科研增量上来看,达到日本的水平;但存量还是不如,估计至少要10年后才可以说无论增量还是存量都超越日本。因为日本与美国科研规模和水平的差距大约是3到4倍左右,中国今后10年,科研规模和水平预计可以提高3倍以上,所以得出以上的时间点。

  以上立论的前提是今后二十年中国不发生死亡超过五十万人的重大动乱,不发生死亡超过五百万人的世界大战。

  为何如此肯定?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对于中国这种新兴经济体,科研水平和规模的追赶速度超过GDP的追赶速度,一方面,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随着经济增长会提高,另一方面,研发能力受益于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层次的提高。从而如果GDP中国每年增长7%,美国每年增长2%;那么科研水平的增长可能是中国每年15%,美国每年2.5%。增长速度差距会更大。这种趋势至少要持续30年。

  2,科研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比如说美国和欧盟的GDP和人均都比较接近,但顶尖人才的流动方向都是从欧盟向美国流动,这里面除了经济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在于美国是统一的国家,具体一个领域的顶尖人才数量很多,科研力量可以在国家层面上更好的分配和管理。科研人员都倾向于去科研能力更集中的地方,便于同行交流,学习和进步的速度也更快。特别是二战之后,科研活动越来越倾向“大科学”模式,依赖于昂贵的科研设施,科研人员围绕科研设施展开工作(例如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只有超级大国才可以担负。中国是一个政治语言文化都高度统一的国家,非常有利于发挥科研的规模效应,可以吸引世界其他地方大量的顶尖人才。

  3,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观念,历史上中国就是文治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文化氛围较好,这为中国提供人才基础。感谢几千年的科举制度造成DNA层面上的“社会选择”,重视教育的成员有机会获得更好的社会资源,养活更多的后代。

  4,中国目前的科研体制和科研质量,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因此存在较多的“改革红利”,这也为增长提供较大的空间。立此为证,中国科研在增量上和存量上赶超美国不超过10年和20年,也就是大约2023年,总体科研规模(表现为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数量)超越美国,顶尖科研能力与美国相当(如当年重大科研发现成果数量);大约2033年,总体军工科技开始超越美国(也就是军事科技总体没有差距,稍微领先和稍微落后的领域各占一半),但军事规模还是有可能略微落后。国际顶尖级大学,前20名里中国占据一半左右,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等反映科研存量的指标开始超越美国。世界500强里前100名里超过2/3都是中国企业。

中国在2014年,从科研增量上来看,达到日本的水平;但存量还是不如,估计至少要10年后才可以说无论增量还是存量都超越日本。因为日本与美国科研规模和水平的差距大约是3到4倍左右,中国今后10年,科研规模和水平预计可以提高3倍以上,所以得出以上的时间点。

  以上立论的前提是今后二十年中国不发生死亡超过五十万人的重大动乱,不发生死亡超过五百万人的世界大战。

  为何如此肯定?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对于中国这种新兴经济体,科研水平和规模的追赶速度超过GDP的追赶速度,一方面,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随着经济增长会提高,另一方面,研发能力受益于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层次的提高。从而如果GDP中国每年增长7%,美国每年增长2%;那么科研水平的增长可能是中国每年15%,美国每年2.5%。增长速度差距会更大。这种趋势至少要持续30年。

  2,科研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比如说美国和欧盟的GDP和人均都比较接近,但顶尖人才的流动方向都是从欧盟向美国流动,这里面除了经济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在于美国是统一的国家,具体一个领域的顶尖人才数量很多,科研力量可以在国家层面上更好的分配和管理。科研人员都倾向于去科研能力更集中的地方,便于同行交流,学习和进步的速度也更快。特别是二战之后,科研活动越来越倾向“大科学”模式,依赖于昂贵的科研设施,科研人员围绕科研设施展开工作(例如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只有超级大国才可以担负。中国是一个政治语言文化都高度统一的国家,非常有利于发挥科研的规模效应,可以吸引世界其他地方大量的顶尖人才。

  3,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观念,历史上中国就是文治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文化氛围较好,这为中国提供人才基础。感谢几千年的科举制度造成DNA层面上的“社会选择”,重视教育的成员有机会获得更好的社会资源,养活更多的后代。

  4,中国目前的科研体制和科研质量,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因此存在较多的“改革红利”,这也为增长提供较大的空间。
马甲你好马甲再见,专门注册来发一贴真不容易
我会告诉你天朝科技水平早已超越高登巴姆银行帝国了么?
从而如果GDP中国每年增长7%,美国每年增长2%;那么科研水平的增长可能是中国每年15%,美国每年2.5%。增长速度差距会更大


你以这句话为基本论点,但这句话后半句显然是错误的。
中国在快速追赶美国,这个大家都知道,就连美国参议员也知道中国会赶上美国,但他也认为真正赶上的那一天还是far far away。美国那些为了争取科研经费的专家也老是渲染 中国马上就要追赶美国了,但是他们心里其实也就认为这就是个说辞或者忽悠。

但是,中国速度其实远远超越大多数人的预期,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停留在中国是个不明珠,无兹有,山寨横行,污染严重的观感中,中国人对国家的认识停留在社会矛盾严重,研究以抄袭测绘为本,科研官僚化,高端生产严重依赖于外国。所以国内国际都感到隐患重重,这些印象其实都没错,但因此就认为中国快要停滞了,甚至“马上崩溃”却完全偏离了历史的实际轨迹。中国奇怪就奇怪在一方面这辆列车远远谈不上完善,一直在修修补补,另一方面却是加速行驶,尽管这样却从不发生大事故。

美国与中国差距最直观就在于硬实力,科研质量和规模。目前没人认为中国在10年内会把科研规模和水平提升3倍,就好比2003年没人认为中国会在10年内GDP提升4倍一样。速度快到让人不敢相信,甚至让国内的人也很不适应。

科技研发是需要动力和基础的的,最大的动力就是军用、民用需求。中国什么时候产业基础到了美帝那个步骤,也就到了能在科技上赶上美帝的时候了。
不敢那么乐观 我相信中国人的能力 但是目前中国的各种体制没法让中国人的能力得到完全释放
吹牛比,反正不交税
增量同意楼主意见  但是存量觉得楼主可能乐观了点
忘MD跑的人才太多 包括我们自己的人才  就像一个水池 我们只能靠自己  MD还有外源输入呢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中国数学离世界一流水平差距还是很大》:blog.sciencenet.cn/blog-40615-723229.html

里面谈了好几个数字:

201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ICM里,报告分为大会1小时和分会45分钟两种。在这之前,多位中国数学家应邀做过45分钟报告。在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华人数学家中只有陈省身、丘成桐、肖荫堂、项武忠、田刚等少数几位被邀请做一小时报告,而在大陆全职任教的数学家中,山东大学的彭实戈是大会邀请的首位一小时报告人。

2014年的一小时大会报告共邀请了21位数学家,其中美国10个,法国3个,英国2个;日本、韩国、瑞士、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各1个。没有中国人,连华裔都没有。做45分钟分组报告的有近200人,其中华裔有十几个,包括张益唐。单位在中国的有三个。一个是首都师范大学的方复全,另外两个是来自中科院的袁亚湘和韩琦。

从以上数字来看,目前中国数学研究力量还很薄弱,顶尖水平人才算上全部华裔,不超过5%的样子。但是注意到邀请的报告人基本都属于功成名就的,也就是说反映的是科研的存量(至少反映最近30年的积累)。当前中国数学的研究能力应该远大于这个比例。

另一方面,美国10个被邀请一小时报告的数学家,其中有5位是来自俄罗斯和东欧(匈牙利、捷克)的数学家,还有3位分别来自伊朗、法国和英国。来自美国本土的数学家只有2位。在45分钟报告的数学家里面,来自美国的占了半壁江山。但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俄罗斯和东欧,另外相当部分来自于西欧或者其他地区。这说明美国的科研力量来自于向欧洲的吸血,本土力量相对薄弱。强大的吸引力,是建立在美国超强的经济力量和科研投入基础上的,如果未来十几年后中国经济和科研力量发展起来,不可避免会分流这些投奔美国的科研力量,此消彼长,美国的地位堪忧。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中国数学离世界一流水平差距还是很大》:blog.sciencenet.cn/blog-40615-723229.html

里面谈了好几个数字:

201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ICM里,报告分为大会1小时和分会45分钟两种。在这之前,多位中国数学家应邀做过45分钟报告。在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华人数学家中只有陈省身、丘成桐、肖荫堂、项武忠、田刚等少数几位被邀请做一小时报告,而在大陆全职任教的数学家中,山东大学的彭实戈是大会邀请的首位一小时报告人。

2014年的一小时大会报告共邀请了21位数学家,其中美国10个,法国3个,英国2个;日本、韩国、瑞士、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各1个。没有中国人,连华裔都没有。做45分钟分组报告的有近200人,其中华裔有十几个,包括张益唐。单位在中国的有三个。一个是首都师范大学的方复全,另外两个是来自中科院的袁亚湘和韩琦。

从以上数字来看,目前中国数学研究力量还很薄弱,顶尖水平人才算上全部华裔,不超过5%的样子。但是注意到邀请的报告人基本都属于功成名就的,也就是说反映的是科研的存量(至少反映最近30年的积累)。当前中国数学的研究能力应该远大于这个比例。

另一方面,美国10个被邀请一小时报告的数学家,其中有5位是来自俄罗斯和东欧(匈牙利、捷克)的数学家,还有3位分别来自伊朗、法国和英国。来自美国本土的数学家只有2位。在45分钟报告的数学家里面,来自美国的占了半壁江山。但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俄罗斯和东欧,另外相当部分来自于西欧或者其他地区。这说明美国的科研力量来自于向欧洲的吸血,本土力量相对薄弱。强大的吸引力,是建立在美国超强的经济力量和科研投入基础上的,如果未来十几年后中国经济和科研力量发展起来,不可避免会分流这些投奔美国的科研力量,此消彼长,美国的地位堪忧。
就靠那些啥大飞机,啥啥芯一号, 乙肝疫苗,人工耳蜗嘛?
牛皮谁都会吹,科技发展,关键还是要建立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开放的创新基础。
其实大家都清楚,科研项目的战略性或者说质量才是关键。

真PK发型不乱 发表于 2014-1-6 09:27
牛皮谁都会吹,科技发展,关键还是要建立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开放的创新基础。


请给“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开放的创新基础”一个具体描述和界定。。。。

是不是吹牛,去看某伙人自己成员贴的那个十大领域研发水平世界前五榜。。。
真PK发型不乱 发表于 2014-1-6 09:27
牛皮谁都会吹,科技发展,关键还是要建立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开放的创新基础。


请给“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开放的创新基础”一个具体描述和界定。。。。

是不是吹牛,去看某伙人自己成员贴的那个十大领域研发水平世界前五榜。。。
至少在医学、生物、制药等方面的差距20年内是赶不上的。
等哪一天海外PHD回流率达到80%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