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在军营 抢占现代战争制高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13:21
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正在成为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实际行动。本社从今天起连续播发“科学发展观在军营”系列报道,展示人民军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探索、新思路;展示人民军队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在统筹协调中求突破、谋发展的新举措、新成就;展示人民军队牢记宗旨使命,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团结和谐军营的新风貌、新气象。
    新华网北京5月8日电  人民日报记者苏银成 新华社记者黄国柱、陈辉、徐壮志
    长空乱云飞渡。阵地上,雷达高速旋转,导弹和高炮蓄势待发。
要不是眼前一串串跃动变化的数字,提醒他正坐在指挥大厅长达10米的电子屏幕前,薛爱国大校几乎真的误以为自己身处导弹发射阵地的最前沿了。
    导弹发射已箭在弦上。但,“蓝军”强大的电子干扰,使得“红军”无法捕捉目标――雷达显示屏上,那条回波仍扭曲得如同被人不断甩动的绳索……
    “D方案”,薛爱国轻轻地点下鼠标,发出的指令却是决定性的。
    “战争”是在防空旅的综合局域网中展开的。在这方一切都由数字构成的虚拟空间中,薛爱国和他的战友们追踪着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风云,砥砺着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精兵劲旅。
  演兵,从真实世界步入数字空间
    薛爱国走上我军第一支机械化集团军防空旅旅长岗位时,科索沃战争硝烟正浓——北约军队仅凭空袭就取得了那场战争的胜利。
    当防空的重要性在那次战争后前所未有地引起各国军人普遍关注的时候,薛爱国思考的却是:是什么使得北约空中力量在巴尔干半岛上空几乎无所不能?
    数字化!
    正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指挥自动化、精确打击等系统,使得这场战争中的空中打击与地面防护力量之间出现巨大的代差——战争,已不是对称力量间的较量了。有着军事学硕士学位的薛爱国深知,这种代差,决不是仅仅依靠严格的训练抑或传统意义上更好的装备就可以消弭的。
    透过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的硝烟,薛爱国发现,沉重的钢铁装备一旦嵌入代表着人类智能的硅片后,就会焕发出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战斗力。他清楚,尚处在机械化阶段的中国防空部队,必须跨越这道数字鸿沟,才能有效地守卫共和国和平的天空。
    让薛爱国庆幸的是,这种跨越正在中国军队悄然展开。就在那段时间,他的部队迎来了陆军第一套数字化情报指挥系统。
    一年之后,在上世纪中国军队最后一次全军性的大演兵中,薛爱国提出,要用导弹打击特种目标。
    导弹总设计师钟山匆匆赶来。这位资深的院士知道,目标的速度、高度以及雷达反射面积,都远远超出了这种导弹系统的设计指标。
    薛爱国同样捏着一把汗。他的数字化系统还相当初级,他的防空旅也只经过仅仅一年的数字化洗礼,但,如果不能勇敢地跨越极限,那么,就会失去一次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肩的宝贵机会。
    2000年10月13日,内蒙古草原深处。两枚导弹拔地而起,掠向远方的地平线……当雷达显示屏上的目标消失时,阵地上的每个人都为数字化所蕴含的巨大的潜力而震动——这标志着这支传统意义上的防空部队,从此开始具备了与尖端空袭武器对抗的能力。
    两年后的9月18日,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就在这一天,防空旅要打击从未打击过的目标,并且,他们只有一次导弹发射机会。
    70多岁的梁晋才院士出现在了渤海之滨的阵地上。老人期待着这群精干的军人,使用他设计的导弹,创造出从来没有过的奇迹。
    “发现目标”“目标跟踪”……指挥员的声音越来越高,口令一句紧跟一句。
    薛爱国却放松地走出指挥车。如果说,一年前的那次演习中他还有些忐忑不安的话,那么,此时的他已有理由相信,经过他们系统数字化改良的雷达和情报系统,被他们缩短得几乎不能再短的发射时间,还有他那些经过千百次模拟训练的官兵,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
    “轰——”
    导弹击中目标的那一瞬间,远方的蓝天上绽开了一朵绚丽的火花——
    薛爱国显然不满足于让这朵全旅官兵用两年多时间浇灌出的“数字化之花”,只绽放在渤海湾明媚的阳光下。
    易水河畔。秋风萧萧,拂动着一顶顶与深秋的山野融为一体的迷彩帐篷。2003年11月,包括防空旅在内的各部队接受集团军信息对抗能力大检验。
    从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短短几年,战争形态已经完成了从具有信息化特征的机械化战争到初具规模的信息化战争的过渡。今天的战争中,要争夺的制高点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高地,也不再是武器的射程、火力、速度,而是——信息。
    演习指挥部早就放出风来,说要请上级电子对抗大队的精英们出手。
    薛爱国没有亲临演习现场。几年的风风雨雨,防空旅的信息化工程已经过了一次次的升级和检验,部队的侦察预警、指挥控制、快速反应、精确打击、信息防护能力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他精心构建的高素质人才方阵也初露锋芒。
    代号“网电03”的演习波谲云诡。依托最新开发的数字化野战无线网络,防空旅紧紧地把守着一方天空:千百里外兄弟部队雷达屏幕上的信息,同步出现在防空旅野战指挥所的屏幕上;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不断地显示出关于敌情的最新诸元,并作出判断和建议;数十公里外的导弹发射车也同步接收着指挥所传送的敌情,不断调整姿态,引弓待发……
    一条条情报有序传递,一道道决策迭次下发……在防空旅各级指挥所有条不紊地通过数字化网络收集信息、拟定作战方案时,带队参演的参谋长张洪波清楚,此时此刻,那些被上级雪藏了许久的“黑客”高手们,肯定正幽灵般躲藏在数字空间的某一角落,窥探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酝酿着突如其来的毁灭性的攻击。
    “嘀——”防火墙报警。一直守候在计算机旁的自动化工作站站长刘如军发现了大量不明数据开始试图进入计算机服务器。检测系统,分析数据,扫描对方的IP地址……早有准备的网络维护者们迅即做出反应。
    一场激烈的搏杀在虚拟的数字空间展开……虽然不能目睹这场搏杀的惨烈,但张洪波深知,那些用0和1组合成的“数字军人”,与他眼前这些忙碌的参谋们一样,肩负着决定“战争”胜负的要责。
    直到演习结束,张洪波才知道,有的兄弟部队,演习刚开始,指挥网络就遇袭瘫痪,不得不成了演习的旁观者。
    2004年5月,一场新的演习悄无声息地在数字空间拉开帷幕。防空旅最新构建的野战数字化无线局域网经受了信息化演习的战火洗礼。

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正在成为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实际行动。本社从今天起连续播发“科学发展观在军营”系列报道,展示人民军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探索、新思路;展示人民军队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在统筹协调中求突破、谋发展的新举措、新成就;展示人民军队牢记宗旨使命,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团结和谐军营的新风貌、新气象。
    新华网北京5月8日电  人民日报记者苏银成 新华社记者黄国柱、陈辉、徐壮志
    长空乱云飞渡。阵地上,雷达高速旋转,导弹和高炮蓄势待发。
要不是眼前一串串跃动变化的数字,提醒他正坐在指挥大厅长达10米的电子屏幕前,薛爱国大校几乎真的误以为自己身处导弹发射阵地的最前沿了。
    导弹发射已箭在弦上。但,“蓝军”强大的电子干扰,使得“红军”无法捕捉目标――雷达显示屏上,那条回波仍扭曲得如同被人不断甩动的绳索……
    “D方案”,薛爱国轻轻地点下鼠标,发出的指令却是决定性的。
    “战争”是在防空旅的综合局域网中展开的。在这方一切都由数字构成的虚拟空间中,薛爱国和他的战友们追踪着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风云,砥砺着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精兵劲旅。
  演兵,从真实世界步入数字空间
    薛爱国走上我军第一支机械化集团军防空旅旅长岗位时,科索沃战争硝烟正浓——北约军队仅凭空袭就取得了那场战争的胜利。
    当防空的重要性在那次战争后前所未有地引起各国军人普遍关注的时候,薛爱国思考的却是:是什么使得北约空中力量在巴尔干半岛上空几乎无所不能?
    数字化!
    正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指挥自动化、精确打击等系统,使得这场战争中的空中打击与地面防护力量之间出现巨大的代差——战争,已不是对称力量间的较量了。有着军事学硕士学位的薛爱国深知,这种代差,决不是仅仅依靠严格的训练抑或传统意义上更好的装备就可以消弭的。
    透过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的硝烟,薛爱国发现,沉重的钢铁装备一旦嵌入代表着人类智能的硅片后,就会焕发出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战斗力。他清楚,尚处在机械化阶段的中国防空部队,必须跨越这道数字鸿沟,才能有效地守卫共和国和平的天空。
    让薛爱国庆幸的是,这种跨越正在中国军队悄然展开。就在那段时间,他的部队迎来了陆军第一套数字化情报指挥系统。
    一年之后,在上世纪中国军队最后一次全军性的大演兵中,薛爱国提出,要用导弹打击特种目标。
    导弹总设计师钟山匆匆赶来。这位资深的院士知道,目标的速度、高度以及雷达反射面积,都远远超出了这种导弹系统的设计指标。
    薛爱国同样捏着一把汗。他的数字化系统还相当初级,他的防空旅也只经过仅仅一年的数字化洗礼,但,如果不能勇敢地跨越极限,那么,就会失去一次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肩的宝贵机会。
    2000年10月13日,内蒙古草原深处。两枚导弹拔地而起,掠向远方的地平线……当雷达显示屏上的目标消失时,阵地上的每个人都为数字化所蕴含的巨大的潜力而震动——这标志着这支传统意义上的防空部队,从此开始具备了与尖端空袭武器对抗的能力。
    两年后的9月18日,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就在这一天,防空旅要打击从未打击过的目标,并且,他们只有一次导弹发射机会。
    70多岁的梁晋才院士出现在了渤海之滨的阵地上。老人期待着这群精干的军人,使用他设计的导弹,创造出从来没有过的奇迹。
    “发现目标”“目标跟踪”……指挥员的声音越来越高,口令一句紧跟一句。
    薛爱国却放松地走出指挥车。如果说,一年前的那次演习中他还有些忐忑不安的话,那么,此时的他已有理由相信,经过他们系统数字化改良的雷达和情报系统,被他们缩短得几乎不能再短的发射时间,还有他那些经过千百次模拟训练的官兵,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
    “轰——”
    导弹击中目标的那一瞬间,远方的蓝天上绽开了一朵绚丽的火花——
    薛爱国显然不满足于让这朵全旅官兵用两年多时间浇灌出的“数字化之花”,只绽放在渤海湾明媚的阳光下。
    易水河畔。秋风萧萧,拂动着一顶顶与深秋的山野融为一体的迷彩帐篷。2003年11月,包括防空旅在内的各部队接受集团军信息对抗能力大检验。
    从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短短几年,战争形态已经完成了从具有信息化特征的机械化战争到初具规模的信息化战争的过渡。今天的战争中,要争夺的制高点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高地,也不再是武器的射程、火力、速度,而是——信息。
    演习指挥部早就放出风来,说要请上级电子对抗大队的精英们出手。
    薛爱国没有亲临演习现场。几年的风风雨雨,防空旅的信息化工程已经过了一次次的升级和检验,部队的侦察预警、指挥控制、快速反应、精确打击、信息防护能力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他精心构建的高素质人才方阵也初露锋芒。
    代号“网电03”的演习波谲云诡。依托最新开发的数字化野战无线网络,防空旅紧紧地把守着一方天空:千百里外兄弟部队雷达屏幕上的信息,同步出现在防空旅野战指挥所的屏幕上;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不断地显示出关于敌情的最新诸元,并作出判断和建议;数十公里外的导弹发射车也同步接收着指挥所传送的敌情,不断调整姿态,引弓待发……
    一条条情报有序传递,一道道决策迭次下发……在防空旅各级指挥所有条不紊地通过数字化网络收集信息、拟定作战方案时,带队参演的参谋长张洪波清楚,此时此刻,那些被上级雪藏了许久的“黑客”高手们,肯定正幽灵般躲藏在数字空间的某一角落,窥探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酝酿着突如其来的毁灭性的攻击。
    “嘀——”防火墙报警。一直守候在计算机旁的自动化工作站站长刘如军发现了大量不明数据开始试图进入计算机服务器。检测系统,分析数据,扫描对方的IP地址……早有准备的网络维护者们迅即做出反应。
    一场激烈的搏杀在虚拟的数字空间展开……虽然不能目睹这场搏杀的惨烈,但张洪波深知,那些用0和1组合成的“数字军人”,与他眼前这些忙碌的参谋们一样,肩负着决定“战争”胜负的要责。
    直到演习结束,张洪波才知道,有的兄弟部队,演习刚开始,指挥网络就遇袭瘫痪,不得不成了演习的旁观者。
    2004年5月,一场新的演习悄无声息地在数字空间拉开帷幕。防空旅最新构建的野战数字化无线局域网经受了信息化演习的战火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