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海洋战略与海洋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0:22:28
海洋战略与海洋力量

要想看清并把握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发展脉路,仅仅凭借微观的去研究她的细节(例如最能引起我们关注的武器装备)是无法实现的,我们需要将其置于这个国家的大战略下,并把她视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才可能了解她每一步发展和调整的真实意图。对于中国海军亦是如此。笔者正是从地缘角度对中国海洋战略及在其指导下的海军建设发表一下个人粗浅的见解。
大棋局下的海洋战略
中国近百年内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最大的战略就是实现民族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复兴,而其核心在于国力的复兴,即经济的发展。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仅仅依靠本国国土范围之内的资源、市场以及人力是远无法满足这种发展要求的,相应的,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不仅局限于960万+30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哪里涉及到我们的资源和市场,哪里就存在着中国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的国家战略也可称之为“全球战略”,在这一点上,我国与其他大国应该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二者的最终目的。
在拓展国家利益空间的方式上,我们选择了“和平崛起”,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希望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与其他民族结怨,简单的讲,就是在中国发达之后,叫我们的国民不用担心自己在国外成为恐怖袭击的首选目标,不用担心会有人劫持民航客机去撞东方明珠。但是对在历史上头一次崛起就支配世界数百年并已经从这种支配中获取超额利益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而言,这意味着世界资源的重新分配,更明确的说是有人要拿回被别人霸占的“蛋糕”。因此,遏制中国的发展,并最终使其回到符合自己利益的位置,或者说“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便也成为了这些国家对华最基本的战略,其手段既有“和平”的,也包括“非和平”的,但其矛头在近期都会直指中国的利益“扩张”­——美国对亚太地区、对南亚地区及中亚地区的渗透,其目标也许未必完全是针对中国,但客观上的确压缩了我国的发展空间,这就有可能导致中华文明复兴受挫。而相应的,我国就必须要采取措施来打破对华的这一遏制态势。为了达到这一战略目的,就军事角度而言,保持一支适度的武装力量,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在海外保持一定的军事存在都是有必要的。这和资本主义的军事扩张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后者是通过军事手段来夺取本不属于自己的资源(这一点上,早期的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与现在超级大国较为“文明”的扩张并没有质的区别),而后者则是通过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存在来使本民族利益免遭前者的侵犯。所以我国在国际正当性上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由此,可以明确我国国防战略在近期的核心是为国家的利益空间拓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短期内没有谁会愚蠢到冒着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来对中国全面宣战,继续保持一支立足于在本土及周边小范围内打防御战的军队已经不合时宜,而具体到我军的海洋战略,就是要挺进大洋,建立一支远洋海军,即从海上拓展国家的战略空间。
打开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我国处于极为有利的位置。中国拥有广饶的领土和领海,居于亚洲的中心位置,东临太平洋,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有利于对外开放,以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并促进贸易拓展。西部则与富油的中亚地区接壤,而石油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资源。这一东接财源,西接能源的位置,给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地缘优势。然而以美国为主的国家对我国的遏制态势使这一优势几乎无法转化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直接动力:东部,我们面临的韩国-日本列岛-台湾-东南亚诸国所组成的岛链的围堵;西部,美国正在通过军事渗透与“颜色革命”来逐步控制中亚及西亚地区,在进一步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同时,也威胁到了我国的能源安全。处于这一个东西包围之中的中国,非但很难找到拓展国家利益的空间,更面临着遭到削弱甚至在未来被肢解的危险。面对这样一个包围圈,我国只能通过集中力量,在各个战略方向逐点突破的方式来打破西方大国对我国的围堵。笔者认为未来数十年内我国的海洋大战略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西稳东缓,北宁南进”。
西稳东缓
“西稳”即保持我国新疆、西藏两地的稳定,遏制该地区的分裂势力;同时,在北起中亚哈萨克斯坦南至中南半岛缅甸一线使用各种手段遏制美国目前的扩张势头,以避免在该地区出现一个“岛链”内陆版。从目前的国际形势判断,我们的工作重点应在中亚地区。从地理位置来看,中亚地区远离海洋,但就整体大战略而言,能否实现这一区域的稳定,是我国海洋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亚对中国的国家利益而言,近期主要在于能源,目前我国经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性正在增强,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年消耗的一半将来自进口,而中亚地区则是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和通道。如果这一地区被美国所控制,则我国势必要面对西方大国集团对能源的垄断,中国的经济发展就随时有可能由于石油进口受阻而遭受重创,既然美国现在可以一而再的阻断我国的武器进口,那在未来一旦掌握了对全球能源的垄断,也同样会对我国的石油贸易下手。届时,我国就不得不由于能源而在方方面面都受制于美国,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将陷于被动。
美国的对华战略,就笔者来看,很大程度上有声东击西的味道。在东部,今天炒作出“台湾问题”,明天又冒出“东海问题”、“斯普拉特力群岛问题”(即我国南沙群岛),总之要把中国拖入无休止的“问题魔方”之中。而实际上,目前美中在东部地区应该说是处于一种战略相持阶段,而且短期内谁也无法打破这一局面,就美国而言,对华封锁“岛链”已经基本形成,但也无法进一步的压缩中国的战略空间,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之所以反复在这一地区大张旗鼓的对中国发难,一方面可以从打“平衡牌”的把戏中渔利,另一方面则可以吸引中国的注意力,使其无暇西进。而在西部,美国的对华战略要低调的多,但处于攻势。先是一直扶植西藏和新疆的分裂势力,再借“反恐”兵进阿富汗,继而推翻萨达姆政权,驻军伊拉克,兵临伊朗,通过“颜色革命”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扶植亲美政权……可以说是步步为营,现在驻扎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马纳斯国际机场的美军距离我国新疆只有500公里,在阿富汗的美军“反恐”基地干脆修在离喀布尔十万八千里的中阿边界附近。我国的石油命脉已经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由此可以看到,无论从战略重要性还是紧迫性来看,西部作为一个战略方向都应该摆在首要的位置。
“西稳”战略,工作作于陆上,而目的主要在于海洋。“西稳”包含两个层面:首先要实现我国西藏、新疆两地的安定。这一点我们正在做到,西部大开发在发展了西部经济的同时,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也缩小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贫富差距,为实现西部边疆的稳定提供了条件。而随着青藏铁路的修通,内陆与西藏地区的物流效率将成倍的提高,我军在这一区域的兵力投送能力与后勤保障能力届时也将有质的飞跃,在与周边的其他武装力量的实力对比中,天秤将向我方倾斜,这就为“西稳”提供了坚实的实力保障。
“西稳”的另一重点在于中亚,中亚地区从历史上讲与我国的渊源比较深,在这里虽然也存在很多不利于我国的因素,但与东部不同,在东部对我方不利的因素几乎全部对对手有利,这也是中美之间在东部形成目前这种战略相持态势的根本原因所在。而在西部中亚地区对我方不利的因素同样对美国不利,甚至更加不利。美国在该地区的根基与东部相比尚浅,中亚地区各个国家国力都比较弱,美国很难在这里找到如日本那样的盟友,且我国与中亚国家不存在激烈的利益冲突,假如在该地区爆发军事冲突,基本将是只面对美国的单线作战,而像中美这样的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在其前景尚未明朗之前,其他国家是不会贸然介入的,因而基本不存在东部所面临的那种多线作战的可能(详见笔者《打而不登-遏制台独的新思路》一文);从地缘上讲,处于阿富汗以西的伊朗长期与美国处于对峙状态,且与我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从其本国利益来讲,驻中亚的美军同样对其东部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如在该地区与美军发生冲突,伊朗可以对其起到很大的牵制作用。同样,伊拉克虽然被美军所控制,但除了其北部库尔德人聚居地外,伊其他地区都存在大量的反美武装,伊拉克短期内不但不可能对美有多大战略价值,反而也会对美军产生一定的牵制;从战术层面上来讲,中亚地处内陆地区,对于传统上以陆军为主的中国军队而言,如果真要在近期内打赢一场战争,在中亚内陆打陆战要远比在东部进行一场以海空战为核心的战争的把握要大,且我军东靠我国西部腹地,后勤补给线较短,后勤保障较易实现。总之,近期在中亚地区我国与美国的实力对比上,绝不会像在东部那样吃亏。“西稳”战略之于中亚,就是要以这一与美军相比并不居于劣势的力量为后盾,以新疆、西藏为战略支撑点,通过以石油为主贸易往来,并利用我国与该地区的文化上的历史渊源,逐步增强我国在中亚的影响力,最终恢复古“丝绸之路”,建立我国的陆上石油线。
“西稳”战略在保障了我国海外能源基地安全的同时,还将为我国提供数条贯通中国内陆、中亚、南亚乃至中东的陆上石油运输线。前面已经提到,在该地区美军对我方的优势并不明显,因而只要能维持我国西部边疆的稳定,并与中南亚保持良好的关系(当然,这是有我国在该地区的实力为保证的),就可以保障这些陆上油线的畅通无阻。陆上石油运输通道的开通,可以使我国的石油运输避开被美国、印度等国控制的美日经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西入印度洋,北进阿拉伯海,终达波斯湾的海上油路。美日在二战期间旷古未有的海上血战,东盟国家现在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这一条海上石油运输线,上述地区的种种国际纷争,很多也都源于此。摆脱了这条运输线,就可以使我国超脱与这些矛盾之外,使我们的海军不致过早的在这一区域与其他力量发生冲突。
另一方面,“西稳”的战略态势还将对美、日在中东的石油利益构成潜在的“威胁”,当然,我国绝对不会出兵中东地区,但这一“威胁”在客观上是的确存在的,美国也好,日本也好,在其他战略方向想有所动作必然会对这一点心存忌惮,这就会对美国、日本等国在东部的战略部署起到牵制的作用,就达到了“东缓”的目的。
“西稳东缓”战略在运作上立足于内陆,但这是我国挺进大洋海洋战略的起手势,其目的在于尽量避免海上大规模冲突,为我军远洋力量的建设争取宝贵的时间。
北宁南进
进入大洋,使我国由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转变为一个海权国家,东部的太平洋地区始终是无法绕开的。要实现民族复兴,就要拓展中国的战略空间,就必须挺进大洋,取得并维护我们的海权。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打破我国东部的“岛链”封锁,重新为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洗牌,这无法回避,“北宁南进”就是对此而言的。
我国所面对的“岛链”可以看作是由东北、东南两部分所构成。东北部分包括韩国及日本列岛(含琉球群岛),这一段“岛链”对中国的潜在威胁包含如下几部分:朝鲜半岛上对我国的地缘安全问题,与日本在东海的主权争端,以及在未来台海爆发冲突时来自美、日的军事干涉。这里是美军在亚太地区的主要驻扎地,美第7舰队便驻扎于此,而且这里还要考虑到实力居世界前三甲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就实力对比而言,在东北部我国近期内不会占有优势。东南部“岛链”由台湾、中南半岛部分国家以及菲律宾等国构成,其形成主要是由于西方大国插手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沙的主权争端和对台独势力的支持。
要打破“岛链”的围堵,因先从东南部入手,更确切的说,是先从南海入手,这便是“南进”战略。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矛盾主要在于南海富油海域的主权争端,而近期矛盾的激化则源于美、日等国对该地区事务的不断插手。南海地区的油气储量估计可达200亿吨,每天经由此地的商船在400艘以上,为了压缩我国的战略发展空间,也为了垄断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并控制这一关键的国际海运节点,美国不断地通过经济援助加建立军事同盟来对该区域进行渗透。但南海的局面与朝鲜半岛至台湾一线的情况有所不同,后者如前文所说正处于中国与美日的战略相持阶段,而前者更多的则是一种多头竞争的局面,除了我国与美国之外,日本、印度以及俄罗斯都在向这一地区伸手,虽然在短期局部条件下这几方出于各自利益需要会结成某种形式的对华同盟,但这只能是“露水夫妻”而已,因为这些势力之间本身也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美国还无法做到对南海地区的“有效控制”。相对于上述国家,我国在南海地区的竞争当中已经在经贸和文化领域占得了先机,虽然存在着主权争端,但是我国在传统上与南海周边国家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这是前述国家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在经济领域,截至到2001年,我国与东盟的年贸易额已达416.2亿美元,我国成为其第五大贸易伙伴。随着环东南亚天然汽管道工程、泛亚铁路工程、中国――东南亚通讯电缆等一系列工程的启动,以及《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我国与该地区的各个国家正逐步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然,这还没有达到笔者所说的“南进”战略的最终目的,我国在近期需要的是完全实现对这一区域中国领海的控制,进而以南海为战略支撑点,打破美国对我国在东南部的“岛链”围堵,为中国海军进入大洋打开通道。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在这一区域的军事存在作为保障。目前多个东南亚国家侵占我国南沙领海,各大国纷纷染指南海地区,都是源于之前我国在这一地区的长期的军事力量缺失所造成的既定事实。目前,就实力而言,我人民海军完全可以收复南沙被占岛屿,之所以仍然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一方面是出于与邻为善的考虑,同时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在收复后我国难以长期控制这些岛屿——南海诸岛远离中国大陆,对于东南亚各国而言却近在咫尺。这一切的症结所在,是我国远海持续作战能力的不足。因此,建立一只可长期巡弋于南海海域的海上力量,是能否实现“南进”战略的关键所在。笔者的设想是在海军南海舰队的远海作战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以海南岛为支撑,逐步确立在南海海域的军事存在,但不主动对南沙被占岛屿进行收复作战,而是在此进行“以海制岛”,并对少数死硬的反华国家实施有限的武力威慑,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对话来逐步恢复我国在南海的主权。
在南海地区趋于稳定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南进”战略的第二步。众所周知,中国能否冲破“岛链”,取得海权,台湾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详见笔者《打而不登-遏制台独的新思路》一文),要挺进大洋,就必须粉碎“台独”,收复台湾。这就必须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是“武统”还是“和统”,如果是“武统”,就必须面对两岸骨血的相互杀戮,就必须面对中华民族的内耗,还需要面对美、日的军事干涉……。然而如果南海地区得以稳固,则台海将出现新的局面——在面对大陆自北、自西而来的军事高压态势的同时,“台独”势力将发现此时的台湾已经“沦为”大陆东南海域的“后院”,台湾将面对大陆南北两个方向的围堵。这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岛链”困局是相似的,所不同的是对于台湾这个面积有限的岛屿而言,这种围堵更加有效。而同时,美、日也将在这里面对前文所说的与在西部同样的问题,中国对南海的有效控制在客观上对其海上生命线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西部与南海地区的稳定,将极大的牵制美、日等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这便是“北宁”。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台湾的“困局”。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大陆便可通过各种手段将“台独”分子从岛内大多数人民当中分化出来,进而实现两岸的政治谈判,以最小的代价,逐步实现两岸的统一,目前,人大通过《反分裂法》,台湾国亲两党“登陆”等实际上可以说就是在实现这一策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两岸的联合舰队共同巡弋于大洋,两岸的战机一同劲舞南沙。
大战略下的海军力量
世界各国的海军,按照对海权控制能力的不同可分为两类——海上突击力量与海洋控制力量。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中国海军因归为第一种。当时我军的战略是基于来自北方巨大的陆上威胁而制定的,在这种战略下,海军被看作是陆军在海上的力量延伸,其建军目的是增加我国沿海地区的防御纵深。那时的中国海军就是一只立足与海防的海上突击力量,其特争是在战时具有一定的攻击力,但在和平时期则难以有效的对大面积海域特别是远海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的中国海军正处在有海上突击力量向海洋控制力量转变的过渡阶段,其最终目标不是要收复台湾,也不是为了能够“聚歼××个航母战斗群”,而是要成为一只立足与海权的远洋力量。
海权在空间上所涉及到的,不止是海洋本身,凡是关系到一国海上战略空间的部分,无论是海洋还是岛屿甚至与内陆,都因在空间意义上包含如该国的海权之中。相应的,一只海洋控制力量应该由水面、水下、陆上、空中乃至于外层空间、电磁空间和网络空间等多维力量所综合构成,仅仅突出这其中的某一部分,是绝无法建立起一只真正意义上的海上控制力量的。戈尔什科夫的“均衡海军论”所表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意思。中国海军要想成为一只能够挺进大洋的海洋控制力量,就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全面的,“飞、潜、舰、陆、磁”无一可偏废,由此也可看出所谓的“潜航之争”对现在的海军建设没有任何意义。
具体到近期的海军建设,同样需要我们本着“北宁南进”的原则来进行。“南进”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南海舰队,为了实现对南沙远海的有效控制,需要从现在起把南海舰队作为一只海洋控制力量来打造,尽快建立一只均衡化的海洋力量,其中,为实现对远海空权的控制,在加紧建造大型防空驱逐舰的同时,在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因考虑在南海舰队部署航母。这样的一只南海舰队,除了有效的控制南海海权,还将作为未来中国大洋舰队的基础,为其积累经验,提供种子人才。
处于东北部的我海军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目前的战略任务分别应是继续在东北方向于美日海上力量保持战略上的相持态势,避免其进一步对中国发难;保持对“台独”势力的军事高压,并将台湾与美日在东北部的军事力量隔绝开来。这一战略下,东海及北海舰队在近期仍然将作为海上突击力量来使用,而在战术上针对美日台,则强调在陆基航空力量的支援下进行对舰作战。而从时间上来说,相对于南海舰队建设的长期性,东海及北海舰队的建设更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由此,就不难理解我国为什么会多次购买强调反舰作战但技术层次较低的“现代”级驱逐舰配置给东海舰队。
以上,是笔者对我国海洋战略和海军建设的一些个人看法,最后想说: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以龙作为图腾的民族,龙,是要东归大海的。海洋战略与海洋力量

要想看清并把握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发展脉路,仅仅凭借微观的去研究她的细节(例如最能引起我们关注的武器装备)是无法实现的,我们需要将其置于这个国家的大战略下,并把她视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才可能了解她每一步发展和调整的真实意图。对于中国海军亦是如此。笔者正是从地缘角度对中国海洋战略及在其指导下的海军建设发表一下个人粗浅的见解。
大棋局下的海洋战略
中国近百年内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最大的战略就是实现民族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复兴,而其核心在于国力的复兴,即经济的发展。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仅仅依靠本国国土范围之内的资源、市场以及人力是远无法满足这种发展要求的,相应的,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不仅局限于960万+30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哪里涉及到我们的资源和市场,哪里就存在着中国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的国家战略也可称之为“全球战略”,在这一点上,我国与其他大国应该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二者的最终目的。
在拓展国家利益空间的方式上,我们选择了“和平崛起”,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希望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与其他民族结怨,简单的讲,就是在中国发达之后,叫我们的国民不用担心自己在国外成为恐怖袭击的首选目标,不用担心会有人劫持民航客机去撞东方明珠。但是对在历史上头一次崛起就支配世界数百年并已经从这种支配中获取超额利益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而言,这意味着世界资源的重新分配,更明确的说是有人要拿回被别人霸占的“蛋糕”。因此,遏制中国的发展,并最终使其回到符合自己利益的位置,或者说“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便也成为了这些国家对华最基本的战略,其手段既有“和平”的,也包括“非和平”的,但其矛头在近期都会直指中国的利益“扩张”­——美国对亚太地区、对南亚地区及中亚地区的渗透,其目标也许未必完全是针对中国,但客观上的确压缩了我国的发展空间,这就有可能导致中华文明复兴受挫。而相应的,我国就必须要采取措施来打破对华的这一遏制态势。为了达到这一战略目的,就军事角度而言,保持一支适度的武装力量,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在海外保持一定的军事存在都是有必要的。这和资本主义的军事扩张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后者是通过军事手段来夺取本不属于自己的资源(这一点上,早期的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与现在超级大国较为“文明”的扩张并没有质的区别),而后者则是通过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存在来使本民族利益免遭前者的侵犯。所以我国在国际正当性上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由此,可以明确我国国防战略在近期的核心是为国家的利益空间拓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短期内没有谁会愚蠢到冒着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来对中国全面宣战,继续保持一支立足于在本土及周边小范围内打防御战的军队已经不合时宜,而具体到我军的海洋战略,就是要挺进大洋,建立一支远洋海军,即从海上拓展国家的战略空间。
打开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我国处于极为有利的位置。中国拥有广饶的领土和领海,居于亚洲的中心位置,东临太平洋,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有利于对外开放,以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并促进贸易拓展。西部则与富油的中亚地区接壤,而石油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资源。这一东接财源,西接能源的位置,给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地缘优势。然而以美国为主的国家对我国的遏制态势使这一优势几乎无法转化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直接动力:东部,我们面临的韩国-日本列岛-台湾-东南亚诸国所组成的岛链的围堵;西部,美国正在通过军事渗透与“颜色革命”来逐步控制中亚及西亚地区,在进一步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同时,也威胁到了我国的能源安全。处于这一个东西包围之中的中国,非但很难找到拓展国家利益的空间,更面临着遭到削弱甚至在未来被肢解的危险。面对这样一个包围圈,我国只能通过集中力量,在各个战略方向逐点突破的方式来打破西方大国对我国的围堵。笔者认为未来数十年内我国的海洋大战略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西稳东缓,北宁南进”。
西稳东缓
“西稳”即保持我国新疆、西藏两地的稳定,遏制该地区的分裂势力;同时,在北起中亚哈萨克斯坦南至中南半岛缅甸一线使用各种手段遏制美国目前的扩张势头,以避免在该地区出现一个“岛链”内陆版。从目前的国际形势判断,我们的工作重点应在中亚地区。从地理位置来看,中亚地区远离海洋,但就整体大战略而言,能否实现这一区域的稳定,是我国海洋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亚对中国的国家利益而言,近期主要在于能源,目前我国经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性正在增强,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年消耗的一半将来自进口,而中亚地区则是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和通道。如果这一地区被美国所控制,则我国势必要面对西方大国集团对能源的垄断,中国的经济发展就随时有可能由于石油进口受阻而遭受重创,既然美国现在可以一而再的阻断我国的武器进口,那在未来一旦掌握了对全球能源的垄断,也同样会对我国的石油贸易下手。届时,我国就不得不由于能源而在方方面面都受制于美国,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将陷于被动。
美国的对华战略,就笔者来看,很大程度上有声东击西的味道。在东部,今天炒作出“台湾问题”,明天又冒出“东海问题”、“斯普拉特力群岛问题”(即我国南沙群岛),总之要把中国拖入无休止的“问题魔方”之中。而实际上,目前美中在东部地区应该说是处于一种战略相持阶段,而且短期内谁也无法打破这一局面,就美国而言,对华封锁“岛链”已经基本形成,但也无法进一步的压缩中国的战略空间,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之所以反复在这一地区大张旗鼓的对中国发难,一方面可以从打“平衡牌”的把戏中渔利,另一方面则可以吸引中国的注意力,使其无暇西进。而在西部,美国的对华战略要低调的多,但处于攻势。先是一直扶植西藏和新疆的分裂势力,再借“反恐”兵进阿富汗,继而推翻萨达姆政权,驻军伊拉克,兵临伊朗,通过“颜色革命”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扶植亲美政权……可以说是步步为营,现在驻扎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马纳斯国际机场的美军距离我国新疆只有500公里,在阿富汗的美军“反恐”基地干脆修在离喀布尔十万八千里的中阿边界附近。我国的石油命脉已经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由此可以看到,无论从战略重要性还是紧迫性来看,西部作为一个战略方向都应该摆在首要的位置。
“西稳”战略,工作作于陆上,而目的主要在于海洋。“西稳”包含两个层面:首先要实现我国西藏、新疆两地的安定。这一点我们正在做到,西部大开发在发展了西部经济的同时,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也缩小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贫富差距,为实现西部边疆的稳定提供了条件。而随着青藏铁路的修通,内陆与西藏地区的物流效率将成倍的提高,我军在这一区域的兵力投送能力与后勤保障能力届时也将有质的飞跃,在与周边的其他武装力量的实力对比中,天秤将向我方倾斜,这就为“西稳”提供了坚实的实力保障。
“西稳”的另一重点在于中亚,中亚地区从历史上讲与我国的渊源比较深,在这里虽然也存在很多不利于我国的因素,但与东部不同,在东部对我方不利的因素几乎全部对对手有利,这也是中美之间在东部形成目前这种战略相持态势的根本原因所在。而在西部中亚地区对我方不利的因素同样对美国不利,甚至更加不利。美国在该地区的根基与东部相比尚浅,中亚地区各个国家国力都比较弱,美国很难在这里找到如日本那样的盟友,且我国与中亚国家不存在激烈的利益冲突,假如在该地区爆发军事冲突,基本将是只面对美国的单线作战,而像中美这样的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在其前景尚未明朗之前,其他国家是不会贸然介入的,因而基本不存在东部所面临的那种多线作战的可能(详见笔者《打而不登-遏制台独的新思路》一文);从地缘上讲,处于阿富汗以西的伊朗长期与美国处于对峙状态,且与我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从其本国利益来讲,驻中亚的美军同样对其东部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如在该地区与美军发生冲突,伊朗可以对其起到很大的牵制作用。同样,伊拉克虽然被美军所控制,但除了其北部库尔德人聚居地外,伊其他地区都存在大量的反美武装,伊拉克短期内不但不可能对美有多大战略价值,反而也会对美军产生一定的牵制;从战术层面上来讲,中亚地处内陆地区,对于传统上以陆军为主的中国军队而言,如果真要在近期内打赢一场战争,在中亚内陆打陆战要远比在东部进行一场以海空战为核心的战争的把握要大,且我军东靠我国西部腹地,后勤补给线较短,后勤保障较易实现。总之,近期在中亚地区我国与美国的实力对比上,绝不会像在东部那样吃亏。“西稳”战略之于中亚,就是要以这一与美军相比并不居于劣势的力量为后盾,以新疆、西藏为战略支撑点,通过以石油为主贸易往来,并利用我国与该地区的文化上的历史渊源,逐步增强我国在中亚的影响力,最终恢复古“丝绸之路”,建立我国的陆上石油线。
“西稳”战略在保障了我国海外能源基地安全的同时,还将为我国提供数条贯通中国内陆、中亚、南亚乃至中东的陆上石油运输线。前面已经提到,在该地区美军对我方的优势并不明显,因而只要能维持我国西部边疆的稳定,并与中南亚保持良好的关系(当然,这是有我国在该地区的实力为保证的),就可以保障这些陆上油线的畅通无阻。陆上石油运输通道的开通,可以使我国的石油运输避开被美国、印度等国控制的美日经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西入印度洋,北进阿拉伯海,终达波斯湾的海上油路。美日在二战期间旷古未有的海上血战,东盟国家现在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这一条海上石油运输线,上述地区的种种国际纷争,很多也都源于此。摆脱了这条运输线,就可以使我国超脱与这些矛盾之外,使我们的海军不致过早的在这一区域与其他力量发生冲突。
另一方面,“西稳”的战略态势还将对美、日在中东的石油利益构成潜在的“威胁”,当然,我国绝对不会出兵中东地区,但这一“威胁”在客观上是的确存在的,美国也好,日本也好,在其他战略方向想有所动作必然会对这一点心存忌惮,这就会对美国、日本等国在东部的战略部署起到牵制的作用,就达到了“东缓”的目的。
“西稳东缓”战略在运作上立足于内陆,但这是我国挺进大洋海洋战略的起手势,其目的在于尽量避免海上大规模冲突,为我军远洋力量的建设争取宝贵的时间。
北宁南进
进入大洋,使我国由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转变为一个海权国家,东部的太平洋地区始终是无法绕开的。要实现民族复兴,就要拓展中国的战略空间,就必须挺进大洋,取得并维护我们的海权。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打破我国东部的“岛链”封锁,重新为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洗牌,这无法回避,“北宁南进”就是对此而言的。
我国所面对的“岛链”可以看作是由东北、东南两部分所构成。东北部分包括韩国及日本列岛(含琉球群岛),这一段“岛链”对中国的潜在威胁包含如下几部分:朝鲜半岛上对我国的地缘安全问题,与日本在东海的主权争端,以及在未来台海爆发冲突时来自美、日的军事干涉。这里是美军在亚太地区的主要驻扎地,美第7舰队便驻扎于此,而且这里还要考虑到实力居世界前三甲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就实力对比而言,在东北部我国近期内不会占有优势。东南部“岛链”由台湾、中南半岛部分国家以及菲律宾等国构成,其形成主要是由于西方大国插手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沙的主权争端和对台独势力的支持。
要打破“岛链”的围堵,因先从东南部入手,更确切的说,是先从南海入手,这便是“南进”战略。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矛盾主要在于南海富油海域的主权争端,而近期矛盾的激化则源于美、日等国对该地区事务的不断插手。南海地区的油气储量估计可达200亿吨,每天经由此地的商船在400艘以上,为了压缩我国的战略发展空间,也为了垄断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并控制这一关键的国际海运节点,美国不断地通过经济援助加建立军事同盟来对该区域进行渗透。但南海的局面与朝鲜半岛至台湾一线的情况有所不同,后者如前文所说正处于中国与美日的战略相持阶段,而前者更多的则是一种多头竞争的局面,除了我国与美国之外,日本、印度以及俄罗斯都在向这一地区伸手,虽然在短期局部条件下这几方出于各自利益需要会结成某种形式的对华同盟,但这只能是“露水夫妻”而已,因为这些势力之间本身也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美国还无法做到对南海地区的“有效控制”。相对于上述国家,我国在南海地区的竞争当中已经在经贸和文化领域占得了先机,虽然存在着主权争端,但是我国在传统上与南海周边国家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这是前述国家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在经济领域,截至到2001年,我国与东盟的年贸易额已达416.2亿美元,我国成为其第五大贸易伙伴。随着环东南亚天然汽管道工程、泛亚铁路工程、中国――东南亚通讯电缆等一系列工程的启动,以及《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我国与该地区的各个国家正逐步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然,这还没有达到笔者所说的“南进”战略的最终目的,我国在近期需要的是完全实现对这一区域中国领海的控制,进而以南海为战略支撑点,打破美国对我国在东南部的“岛链”围堵,为中国海军进入大洋打开通道。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在这一区域的军事存在作为保障。目前多个东南亚国家侵占我国南沙领海,各大国纷纷染指南海地区,都是源于之前我国在这一地区的长期的军事力量缺失所造成的既定事实。目前,就实力而言,我人民海军完全可以收复南沙被占岛屿,之所以仍然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一方面是出于与邻为善的考虑,同时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在收复后我国难以长期控制这些岛屿——南海诸岛远离中国大陆,对于东南亚各国而言却近在咫尺。这一切的症结所在,是我国远海持续作战能力的不足。因此,建立一只可长期巡弋于南海海域的海上力量,是能否实现“南进”战略的关键所在。笔者的设想是在海军南海舰队的远海作战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以海南岛为支撑,逐步确立在南海海域的军事存在,但不主动对南沙被占岛屿进行收复作战,而是在此进行“以海制岛”,并对少数死硬的反华国家实施有限的武力威慑,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对话来逐步恢复我国在南海的主权。
在南海地区趋于稳定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南进”战略的第二步。众所周知,中国能否冲破“岛链”,取得海权,台湾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详见笔者《打而不登-遏制台独的新思路》一文),要挺进大洋,就必须粉碎“台独”,收复台湾。这就必须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是“武统”还是“和统”,如果是“武统”,就必须面对两岸骨血的相互杀戮,就必须面对中华民族的内耗,还需要面对美、日的军事干涉……。然而如果南海地区得以稳固,则台海将出现新的局面——在面对大陆自北、自西而来的军事高压态势的同时,“台独”势力将发现此时的台湾已经“沦为”大陆东南海域的“后院”,台湾将面对大陆南北两个方向的围堵。这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岛链”困局是相似的,所不同的是对于台湾这个面积有限的岛屿而言,这种围堵更加有效。而同时,美、日也将在这里面对前文所说的与在西部同样的问题,中国对南海的有效控制在客观上对其海上生命线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西部与南海地区的稳定,将极大的牵制美、日等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这便是“北宁”。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台湾的“困局”。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大陆便可通过各种手段将“台独”分子从岛内大多数人民当中分化出来,进而实现两岸的政治谈判,以最小的代价,逐步实现两岸的统一,目前,人大通过《反分裂法》,台湾国亲两党“登陆”等实际上可以说就是在实现这一策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两岸的联合舰队共同巡弋于大洋,两岸的战机一同劲舞南沙。
大战略下的海军力量
世界各国的海军,按照对海权控制能力的不同可分为两类——海上突击力量与海洋控制力量。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中国海军因归为第一种。当时我军的战略是基于来自北方巨大的陆上威胁而制定的,在这种战略下,海军被看作是陆军在海上的力量延伸,其建军目的是增加我国沿海地区的防御纵深。那时的中国海军就是一只立足与海防的海上突击力量,其特争是在战时具有一定的攻击力,但在和平时期则难以有效的对大面积海域特别是远海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的中国海军正处在有海上突击力量向海洋控制力量转变的过渡阶段,其最终目标不是要收复台湾,也不是为了能够“聚歼××个航母战斗群”,而是要成为一只立足与海权的远洋力量。
海权在空间上所涉及到的,不止是海洋本身,凡是关系到一国海上战略空间的部分,无论是海洋还是岛屿甚至与内陆,都因在空间意义上包含如该国的海权之中。相应的,一只海洋控制力量应该由水面、水下、陆上、空中乃至于外层空间、电磁空间和网络空间等多维力量所综合构成,仅仅突出这其中的某一部分,是绝无法建立起一只真正意义上的海上控制力量的。戈尔什科夫的“均衡海军论”所表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意思。中国海军要想成为一只能够挺进大洋的海洋控制力量,就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全面的,“飞、潜、舰、陆、磁”无一可偏废,由此也可看出所谓的“潜航之争”对现在的海军建设没有任何意义。
具体到近期的海军建设,同样需要我们本着“北宁南进”的原则来进行。“南进”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南海舰队,为了实现对南沙远海的有效控制,需要从现在起把南海舰队作为一只海洋控制力量来打造,尽快建立一只均衡化的海洋力量,其中,为实现对远海空权的控制,在加紧建造大型防空驱逐舰的同时,在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因考虑在南海舰队部署航母。这样的一只南海舰队,除了有效的控制南海海权,还将作为未来中国大洋舰队的基础,为其积累经验,提供种子人才。
处于东北部的我海军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目前的战略任务分别应是继续在东北方向于美日海上力量保持战略上的相持态势,避免其进一步对中国发难;保持对“台独”势力的军事高压,并将台湾与美日在东北部的军事力量隔绝开来。这一战略下,东海及北海舰队在近期仍然将作为海上突击力量来使用,而在战术上针对美日台,则强调在陆基航空力量的支援下进行对舰作战。而从时间上来说,相对于南海舰队建设的长期性,东海及北海舰队的建设更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由此,就不难理解我国为什么会多次购买强调反舰作战但技术层次较低的“现代”级驱逐舰配置给东海舰队。
以上,是笔者对我国海洋战略和海军建设的一些个人看法,最后想说: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以龙作为图腾的民族,龙,是要东归大海的。
中国的利益在哪里,中国海军就应该出现在那里
不要到时候收回来的只是一个残渣。[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