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国家利益与海洋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2:56:29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刘光鼎院士是我国海上油气地球物理方法勘探创始人,是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
<P>  刘院士 认为,未来战争是地球物理战争,而不是传统的扔几颗炸弹的战争形式。因此,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之路,必须将现代科技与海洋强国战略相结合。我国要建立强大的海洋科技人才队伍,要培养和涌现出更多的领军人物,要从宏观和战略上看待海洋强国。“产学研军”要达到四位一体化,就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同时,还要下决心打破旧的发展体制。我国是海洋大国,但还不是海洋强国。海域划界是主权之争,主权的背后是资源问题。海底资源最重要的是石油,大约有940亿立方米的石油储藏量,需要从新生代向古生代海底发掘。但我国还没有风险投资,这对研究和开采造成很大困难,而国外已经开始搞国际投资,有一定的集团优势。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也要从国家利益出发,形成合力。</P>
<P>  确保中国资源安全</P>
<P>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国际关系教研室崔战利教授 中国从资源总量上讲堪称丰裕国,但在人均资源上却是贫困国。一般认为,当一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着较高的风险。据此判断,中国将在未来5年~10年遭遇“资源安全”问题,未来10年~20年,这一问题会变得严重起来。20年后,若没有充分准备,“资源安全”就极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软肋”。在全球化条件下,为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参与国际资源市场的搏弈,而且参与搏弈是保障资源安全的最佳选择。</P>
<P>  为应对即将面临的“资源安全”问题,中国除了要在国内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外,还必须综合运用外交、科技、贸易、军事等手段参与国际资源市场搏弈。针对21世纪将在陆地、海洋、太空全面展开的资源之争,海洋资源争夺将成为其重中之重。因此,中国在应对“资源安全”的各项对策中,加快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应把确保“资源安全”列为优先目标,并通过实施海洋科技强国战略、海洋开发强国战略、海洋贸易强国战略等,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P>
<P>  从“资源安全”角度考察,实施海洋科技强国战略旨在为开发海洋资源提供技术支持。与陆地资源开发相比,海洋资源开发需要更加密集的高新技术群,因此海洋科技强国战略便成为整个海洋战略的先导。2500年前古希腊的先哲就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今天,对此完全可以加上一句:“谁掌握了海洋技术,谁就控制了海洋。”</P>
<P>  海洋开发战略包括一系列海洋工程。从“资源安全”角度看,最具重要性的是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工程、海底油气开发工程和海洋化学工程。海洋贸易强国战略主要是指发展强大的海洋运输能力。未来世界海洋资源开发高峰时期,我国所需石油资源的30%、铁矿石资源的50%和货物贸易的80%都需要从海上运输。</P>
<P>  据预测,全球资源需求的高峰将出现在2020年,在此前将发生第三次能源危机。我国资源需求的高峰也将出现在2020年~2030年。两者的叠加,要求我国加快实施包括海洋强国战略在内的综合对策,时不我待。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定期(如2年~3年一次)的评估机制,以促进我国业已制定各项海洋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P>
<P>  维护日益拓展的国家利益</P>
<P>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杨毅研究员 目前,我国国家利益正在日益拓展,海洋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品都主要通过海上来运输。因此,保障战略通道是国家战略利益不断拓展的客观需要。</P>
<P>  在相当时期内,我国石油进口还要依赖海上。台湾海峡、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阿拉伯海仍然是中国的海上生命线。目前,经过马六甲海峡运送的石油数量约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70%以上,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0%是中国船只。因此,保障战略通道畅通是我国在新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美国历来重视对海上战略通道的控制。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就把控制全球16条海上战略通道作为海军战略的重要内容,并不断加强在战略通道地区的军事存在。日本自卫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明确提出,要保卫海上“千里生命线”。印度海军最近几年提出了“远海歼敌”的作战思想,以实现“印度洋控制战略”。</P>
<P>  面对这些,我们首先要有强烈的海洋意识和忧患意识。同时,我们还要站在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海洋战略问题。建设海上力量要服从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的大局,防止对我国安全环境和安全态势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防止陷入“安全困境”;要从有利于提高我军威慑和实战能力建设的整体战略出发,科学、合理地分配资源,快速、有序地促进其发展。</P>
<P>  要强国必“经略海洋”</P>
<P>  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主任罗援研究员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也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世纪。能否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确保中国海洋利益和海上安全,将直接关系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维护海上安全,为建设海洋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一个良好的海上安全环境,是新时期国家海洋战略提出的安全需求。</P>
<P>  海上安全维系着国家未来重大的生存和发展利益,没有海上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我国海上安全问题的整体性、综合性特别强,必须依靠综合国力并运用多种手段去解决。积极防御是我国海上防卫政策的实质。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我国海上军事力量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需要而由“沿岸”走向“近海”时,邓小平同志就结合海上军事斗争的形势和任务,对我国海上防卫政策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的阐述。他强调指出:“我们的战略始终是防御,20年后也是战略防御。就是将来现代化了,也还是战略防御。”这一战略思想,表明了我国海上军事力量为维护国家海洋利益、保卫国家安全和为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服务的立场和目的。</P>
<P>  我国海上防卫政策的性质,规定着我国建设和运用海上力量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有效遏制和抵御来自海上对我国的武装入侵,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捍卫国家应有的尊严,为国家发展战略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而不是为了谋求海洋霸权,侵犯别国利益。</P>
<P>  国家利益是维护和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也是国家军事战略使命的最高体现。制定国家海上防卫政策的根本依据,是我们国家的海上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方位开发、利用和保卫海洋,是一项建立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需要依赖和运用多种物质手段的艰巨的战略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综合力量。</P>
<P>  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就不能保证海权,没有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就不能有效维护国家海洋利益和海洋权益,没有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就不能有效防御来自海上的威胁。要强国,“必经略海洋”;要强军,必振海军雄风。(海洋报记者 张向冰)</P>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刘光鼎院士是我国海上油气地球物理方法勘探创始人,是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
<P>  刘院士 认为,未来战争是地球物理战争,而不是传统的扔几颗炸弹的战争形式。因此,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之路,必须将现代科技与海洋强国战略相结合。我国要建立强大的海洋科技人才队伍,要培养和涌现出更多的领军人物,要从宏观和战略上看待海洋强国。“产学研军”要达到四位一体化,就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同时,还要下决心打破旧的发展体制。我国是海洋大国,但还不是海洋强国。海域划界是主权之争,主权的背后是资源问题。海底资源最重要的是石油,大约有940亿立方米的石油储藏量,需要从新生代向古生代海底发掘。但我国还没有风险投资,这对研究和开采造成很大困难,而国外已经开始搞国际投资,有一定的集团优势。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也要从国家利益出发,形成合力。</P>
<P>  确保中国资源安全</P>
<P>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国际关系教研室崔战利教授 中国从资源总量上讲堪称丰裕国,但在人均资源上却是贫困国。一般认为,当一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着较高的风险。据此判断,中国将在未来5年~10年遭遇“资源安全”问题,未来10年~20年,这一问题会变得严重起来。20年后,若没有充分准备,“资源安全”就极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软肋”。在全球化条件下,为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参与国际资源市场的搏弈,而且参与搏弈是保障资源安全的最佳选择。</P>
<P>  为应对即将面临的“资源安全”问题,中国除了要在国内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外,还必须综合运用外交、科技、贸易、军事等手段参与国际资源市场搏弈。针对21世纪将在陆地、海洋、太空全面展开的资源之争,海洋资源争夺将成为其重中之重。因此,中国在应对“资源安全”的各项对策中,加快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应把确保“资源安全”列为优先目标,并通过实施海洋科技强国战略、海洋开发强国战略、海洋贸易强国战略等,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P>
<P>  从“资源安全”角度考察,实施海洋科技强国战略旨在为开发海洋资源提供技术支持。与陆地资源开发相比,海洋资源开发需要更加密集的高新技术群,因此海洋科技强国战略便成为整个海洋战略的先导。2500年前古希腊的先哲就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今天,对此完全可以加上一句:“谁掌握了海洋技术,谁就控制了海洋。”</P>
<P>  海洋开发战略包括一系列海洋工程。从“资源安全”角度看,最具重要性的是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工程、海底油气开发工程和海洋化学工程。海洋贸易强国战略主要是指发展强大的海洋运输能力。未来世界海洋资源开发高峰时期,我国所需石油资源的30%、铁矿石资源的50%和货物贸易的80%都需要从海上运输。</P>
<P>  据预测,全球资源需求的高峰将出现在2020年,在此前将发生第三次能源危机。我国资源需求的高峰也将出现在2020年~2030年。两者的叠加,要求我国加快实施包括海洋强国战略在内的综合对策,时不我待。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定期(如2年~3年一次)的评估机制,以促进我国业已制定各项海洋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P>
<P>  维护日益拓展的国家利益</P>
<P>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杨毅研究员 目前,我国国家利益正在日益拓展,海洋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品都主要通过海上来运输。因此,保障战略通道是国家战略利益不断拓展的客观需要。</P>
<P>  在相当时期内,我国石油进口还要依赖海上。台湾海峡、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阿拉伯海仍然是中国的海上生命线。目前,经过马六甲海峡运送的石油数量约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70%以上,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0%是中国船只。因此,保障战略通道畅通是我国在新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美国历来重视对海上战略通道的控制。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就把控制全球16条海上战略通道作为海军战略的重要内容,并不断加强在战略通道地区的军事存在。日本自卫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明确提出,要保卫海上“千里生命线”。印度海军最近几年提出了“远海歼敌”的作战思想,以实现“印度洋控制战略”。</P>
<P>  面对这些,我们首先要有强烈的海洋意识和忧患意识。同时,我们还要站在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海洋战略问题。建设海上力量要服从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的大局,防止对我国安全环境和安全态势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防止陷入“安全困境”;要从有利于提高我军威慑和实战能力建设的整体战略出发,科学、合理地分配资源,快速、有序地促进其发展。</P>
<P>  要强国必“经略海洋”</P>
<P>  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主任罗援研究员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也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世纪。能否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确保中国海洋利益和海上安全,将直接关系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维护海上安全,为建设海洋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一个良好的海上安全环境,是新时期国家海洋战略提出的安全需求。</P>
<P>  海上安全维系着国家未来重大的生存和发展利益,没有海上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我国海上安全问题的整体性、综合性特别强,必须依靠综合国力并运用多种手段去解决。积极防御是我国海上防卫政策的实质。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我国海上军事力量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需要而由“沿岸”走向“近海”时,邓小平同志就结合海上军事斗争的形势和任务,对我国海上防卫政策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的阐述。他强调指出:“我们的战略始终是防御,20年后也是战略防御。就是将来现代化了,也还是战略防御。”这一战略思想,表明了我国海上军事力量为维护国家海洋利益、保卫国家安全和为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服务的立场和目的。</P>
<P>  我国海上防卫政策的性质,规定着我国建设和运用海上力量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有效遏制和抵御来自海上对我国的武装入侵,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捍卫国家应有的尊严,为国家发展战略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而不是为了谋求海洋霸权,侵犯别国利益。</P>
<P>  国家利益是维护和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也是国家军事战略使命的最高体现。制定国家海上防卫政策的根本依据,是我们国家的海上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方位开发、利用和保卫海洋,是一项建立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需要依赖和运用多种物质手段的艰巨的战略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综合力量。</P>
<P>  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就不能保证海权,没有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就不能有效维护国家海洋利益和海洋权益,没有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就不能有效防御来自海上的威胁。要强国,“必经略海洋”;要强军,必振海军雄风。(海洋报记者 张向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