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登月计划可不可能靠两枚火箭完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7:31:56
第一枚火箭载有服务舱和登月舱。。。第二枚火箭载有返回舱和火箭舱(轨道舱改成火箭舱,用于助推前往月球和从月球返回)

火箭分别从海南文昌的两座发射台先后发射,在太空对接后再一起飞往月球。


这个方案可行吗?第一枚火箭载有服务舱和登月舱。。。第二枚火箭载有返回舱和火箭舱(轨道舱改成火箭舱,用于助推前往月球和从月球返回)

火箭分别从海南文昌的两座发射台先后发射,在太空对接后再一起飞往月球。


这个方案可行吗?
你的思路没错,就是搞错了点东西。长5B射飞船,也就是返回舱和服务舱;长9射登月舱,末级火箭负责将组合后的航天器送入LTO轨道。人货分装,安全性高。猎户座计划重返月球也是这个模式。战神1射猎户座飞船,战神5射登月舱,对结后上面级将登月舱与飞船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重复了,编辑掉

重复了,编辑掉
双CZ-5的话,LEO撑死50吨,还不够,至少要三发
一图流~~~
luzhen_sh323 发表于 2013-12-3 00:30
一图流~~~
好多部件舍弃了,太可惜了,
双CZ-5的话,LEO撑死50吨,还不够,至少要三发
现在的长5无法直接用于登月,需要改煤油芯级,六助推,LEO50吨

激进的权限 发表于 2013-12-3 02:12
好多部件舍弃了,太可惜了,


可惜什么?这种YY的扔再多也登不上月。四发长五根本不够。
有个论文自己找一下,载人登月飞行模式研究。长五登月需要7次发射,四次根本不够。
然后权宜之计就是研发煤油芯级的长征5DY,三次发射登月。
都快14年了,就不要炒龙老的冷饭了。
激进的权限 发表于 2013-12-3 02:12
好多部件舍弃了,太可惜了,


可惜什么?这种YY的扔再多也登不上月。四发长五根本不够。
有个论文自己找一下,载人登月飞行模式研究。长五登月需要7次发射,四次根本不够。
然后权宜之计就是研发煤油芯级的长征5DY,三次发射登月。
都快14年了,就不要炒龙老的冷饭了。
一图流~~~
没有减速段,你这是让宇航员成为人造小行星的节奏?龙老的方案就很科幻了,你这个是玄幻。
可以分三次,以空间站为中继。
两次发射登月设备(含登月舱、月球起飞舱),一次发射宇航员,在空间站组合。
登月返回后再在空间站停留,使用空间站的返回舱返回。
这样的方案如何?
长5DY三次发射登月
luzhen_sh323 发表于 2013-12-3 00:30
一图流~~~
原来早有类似计划。。。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3-12-3 07:53
可惜什么?这种YY的扔再多也登不上月。四发长五根本不够。
有个论文自己找一下,载人登月与火箭运载器设 ...
光短期内准备这么多次航天发射就是大麻烦……
可以分三次,以空间站为中继。
两次发射登月设备(含登月舱、月球起飞舱),一次发射宇航员,在空间站组合 ...
从月球返回地球轨道你要从第二宇宙速度减速到第一宇宙速度,消耗的燃料重量3倍于返回舱重量。
从环月轨道返回近地轨道,航天器的70%都是燃料。不要胡思乱想了,直接再入最省燃料。
不利用大推力火箭,利用轨道自己过去呢?就跟这次玉兔一样,进入月球轨道花个几十天。。。(貌似不太靠谱)
原来早有类似计划。。。
那个是YY,龙老的规划是长5DY三次发射。长5四次发射登月根本不够。
不利用大推力火箭,利用轨道自己过去呢?就跟这次玉兔一样,进入月球轨道花个几十天。。。(貌似不太靠谱)
玉兔是由火箭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在最后减速被月球捕获前,不依赖自己的动力。中国的月球探测器只有嫦娥1号没有直接进入LTO轨道。
可以分三次,以空间站为中继。
两次发射登月设备(含登月舱、月球起飞舱),一次发射宇航员,在空间站组合 ...
典型的三次发射登月依赖的是长征5DY,50吨LEO。
三次发射中有两次是在发射动力模块,总重量接近100吨,两台YF77,类比土星5末级火箭。然后再发射飞船、登月舱、减速段结合体。
近地轨道对结后奔月。
这是龙老两年前提出的,可惜已经被毙了。
也就是说长九是必须上马的东西了是么,长五到底什么时候能首射?
实际上,阿波罗计划早期就有这样的设想,多次发射—近地轨道对接—飞向月球。

后来发现这样出现意外情况的可能比用大推力火箭一次发射还要大,土星五号又非常给力,就没有再研究。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3-12-3 08:42
典型的三次发射登月依赖的是长征5DY,50吨LEO。
三次发射中有两次是在发射动力模块,总重量接近100吨, ...
如果对接精度和可靠性足够好,成本也能接受,这样未尝不可
如果对接精度和可靠性足够好,成本也能接受,这样未尝不可
你可以找一篇论文,载人登月模式研究。
四次发射模式登月,任务失败率高达7.9%,人员损失率高达2.5%,你这不是在登月,是在谋杀。
三次发射好一点,也没好哪去。
而两次发射、人货分离方案是人员损失率最低的方案(1%左右,和载人航天比就高了零点几个百分比),任务成功率也仅次于一次发射,研制难度也适中。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3-12-3 10:55
你可以找一篇论文,载人登月模式研究。
四次发射模式登月,任务失败率高达7.9%,人员损失率高达2.5%, ...
任何可靠性分析都是相对于不同系统来说的,如果系统的可靠性足够高,那么即便他的四次方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我们发射系统、对接系统的可靠性能够到达四个九,看不出来,四次发射有什么不可以
任何可靠性分析都是相对于不同系统来说的,如果系统的可靠性足够高,那么即便他的四次方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
你说的是不可能事件。而且即使发射系统、对接系统成功率百分之百的单次EOR模式登月的阿波罗计划都有13号这个另类。
看看那篇文章吧,里面很详细。
你说的是不可能事件。而且即使发射系统、对接系统成功率百分之百的单次EOR模式登月的阿波罗计划都有13号 ...
搞错了,阿波罗是LOR模式。

ericcui1 发表于 2013-12-3 08:25
光短期内准备这么多次航天发射就是大麻烦……


四次发射方案真有,欧洲提出的LOR+EOR方案,需要三次LEO36吨级火箭和一次23吨级火箭发射。
ericcui1 发表于 2013-12-3 08:25
光短期内准备这么多次航天发射就是大麻烦……


四次发射方案真有,欧洲提出的LOR+EOR方案,需要三次LEO36吨级火箭和一次23吨级火箭发射。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3-12-3 11:13
你说的是不可能事件。而且即使发射系统、对接系统成功率百分之百的单次EOR模式登月的阿波罗计划都有13号 ...
今天不是60年代,控制系统的能力不是当年可以比的,只是我们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成本是否划算的问题
今天不是60年代,控制系统的能力不是当年可以比的,只是我们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成本是否划算的问题
阿波罗13可不是电子系统问题。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3-12-3 11:42
阿波罗13可不是电子系统问题。
如果几次交汇和对接都搞不定,你还有什么勇气去创造真正太空时代,那可是成千上万的太空组合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3-12-3 07:53
可惜什么?这种YY的扔再多也登不上月。四发长五根本不够。
有个论文自己找一下,载人登月与火箭运载器设 ...
《载人登月与火箭运载器设计》这个名字是不是错了,找不到啊
自研兔版"土星5”才是正途啊,多一次发射就降低一层可靠性
《载人登月与火箭运载器设计》这个名字是不是错了,找不到啊
试试载人登月飞行模式研究,
还是直接憋红色土星5号吧……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3-12-3 12:28
试试载人登月飞行模式研究,
找到了,谢谢
土星五号这样的纸面数据怪物根本没有实际价值,除了发往月球还有什么需要这样大的推力?完全是烧钱。
绝不同意什么一次发射,这样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才是最危险的方案。
两次发射,人舱分离是可行的。南宫说什么“从月球返回地球轨道你要从第二宇宙速度减速到第一宇宙速度,消耗的燃料重量3倍于返回舱重量”,留待考证,
难道从月球起飞不应该是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吗?那才是1.61km/s啊!
土星五号这样的纸面数据怪物根本没有实际价值,除了发往月球还有什么需要这样大的推力?完全是烧钱。
绝不 ...
你在过地月引力中间点后速度会逐渐增大,接近近地轨道时甚至已经大于了第二宇宙速度。阿波罗15号创造的载人飞行最快速度就是在返回时达到的。
土星五号这样的纸面数据怪物根本没有实际价值,除了发往月球还有什么需要这样大的推力?完全是烧钱。
绝不 ...
哦,记错了,是阿波罗10号。
阿波罗10号在1969年5月26日从月球返回地球途中创造了载人航天器的飞行速度记录:39,897千米/小时(11.08千米/秒)。
实际上第二宇宙速度是个速度增量,达到这个速度增量意味着你在突破地球引力范围时速度恰好等于零。也就是能够突破地球引力范围,但是越远速度实际上就越慢。在到达地月引力中心点后被月球引力捕获再次加速。
从月球返回地球也一样,达到月球的第二宇宙速度后,速度逐渐减小,到达地月中心点后被地球引力捕获,再次加速。因为地球引力较大,最终速度甚至能逼近第二宇宙速度。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3-12-3 13:29
哦,记错了,是阿波罗10号。
阿波罗10号在1969年5月26日从月球返回地球途中创造了载人航天器的飞行速度 ...
如果是阿波罗的方案,这时他们还有一个返回舱的死重吧?
而如果用空间站做中继,宇航员可以先进入空间站,这样就节省了一个返回舱,可以携带足够的燃料进行减速。
另外,阿波罗的方案是直接返回,他们又是怎么减速的,直接冲进大气层?
送上去花了11km/s,掉下来当然还是11km/s,要想减速到0,或者用火箭减速,或者靠空气阻力减速,后者重量上更划算一点吧?
如果是阿波罗的方案,这时他们还有一个返回舱的死重吧?
而如果用空间站做中继,宇航员可以先进入空间站 ...
返回舱防热结构才800多千克,而减速到第一宇宙速度20吨的飞船就需要14吨燃料,自己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