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24到苏34看歼击轰炸机的发展——本文根据各种资料编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38:52
     要准确地找出战斗轰炸机出现时间点并不容易,原因是飞机本身早期就有挂载少量炸弹的能力,直到战斗机这单一机种独立出来,与和其他战斗机有明显划线区分的轰炸机出现。二次大战大多是以战斗机配有挂载少量炸弹能力或是轰炸机的夜间战斗机改装型,称作“Fighter bomber”。比较有名的包括蚊式轰炸机,其正式编号中有战轰机。还有纳粹德国空军原先要作为战斗机的Me-262,希特勒固执地要求将其加挂炸弹,并将其称作“闪击轰炸机”,但因为额外的重量严重折损了其性能,是战斗轰炸机改装失败著名的一例。 二次大战拥有战斗轰炸机性质的主要有英国皇家空军的贼鸥式战斗轰炸机、蚊式轰炸机和纳粹德国的Ju 88轰炸机、日本海航的彗星、流星、银河。冷战时期 由于大部分军用机已喷射机化,续航力与载力皆大幅提升,原有的飞机以功能分为以下两大种:以截击飞机为主,轰炸目标为辅:以原先的战斗机改良,使其具备对地轰炸的能力,最具代表的是美国的F-4幽灵II战斗机。以轰炸目标为主,截击飞机为辅:以轰炸机为主体,使其具备空对空武器。代表的有美国的F-105雷公战斗机、F-111战斗轰炸机和欧洲的龙卷风战斗机。在冷战喷射机时代的苏联空军对于战斗机的空战能力并不重视,而把重点放在战术轰炸机上,Su-7、MiG-27、Su-17、Su-24就是代表的例子。在现代军用机皆具备精密电子仪器的情势下,设计、建造与维护军机所需要的经费越来越高,而在现在已无大规模空战的战争模式里,各国空军转而重视攻击地面目标,秉持“在敌军飞机起飞前击毁”、“在敌人地面路队增援抵达前,使其无力化”的准则,使得对战斗机的要求已逐渐下降,自1980年代后半,偏向对地攻击的战斗轰炸机已成主流。歼击轰炸机是一种兼有歼击机与轻型轰炸机特点的作战飞机。它的主要特点是:1.比起普通轰炸机它的飞行速度比较快,一般在1.5M-2.3M之间。这赋予了它良好的高速突防能力,使其在战场上有较强的生存几率。2.有先进的火控设备,这提高了它的打击精度。3.比轰炸机对机场的要求更低,1500米的跑道就可以使用.4.机动性能比轰炸机高得多,与普通歼击机差不多。可以硬碰硬的对抗截击机。尽管歼击轰炸机比起轰炸机有这么多的优点,但是它的载弹量要低一些,作战效能要差一些,因此不能完全取代轰炸机,可是因为它有歼击机的功能,所以被各国军队大量装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于1941年生产的P-40D驱逐机,即装有炸弹挂架,,可挂炸弹约230千克,用以轰炸地面目标。40年代末,美国首先使用“战斗轰炸机”这一名称。50年代末,苏联空军开始歼击轰炸机装备歼击轰炸机。苏联早期的这类飞机,也是用歼击机改制的,如苏-7,后又研制成新型的可变后掠翼的苏-24。 苏-24是目前世界上较为著名的战斗轰炸机,不但在冷战期间一直是高悬在北约军事集团头顶的利刃,直到现在也是俄罗斯空中力量的重要打击手段。该机在车臣内战中担负了繁重的对地打击、侦察和电子对抗任务,2005年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也是俄罗斯空军战术攻击的主力。苏-24是与美国空军的F-111系列战斗轰炸机相当的机型。在美国空军将F-111退役之后,苏-24就成为了世界上现役战斗轰炸机中唯一一种基本没有对空作战能力的型号。
  
  苏-24、“狂风”IDS与JH-7虽然都属于战斗轰炸机,但是后两者在设计上都在对空作战和对地攻击能力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平衡。“狂风”IDS与JH-7都拥有比较完善的机载电子设备和武器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并且还具备不逊于第二代战斗机的机动飞行性能,甚至在面对第二代战斗机时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对抗。而苏-24在飞行性能上根本无法与目前现役的战斗机进行作战,几乎没有在被战斗机攻击中成功逃脱的机会。如果说“狂风”IDS和JH-7还可以在缺乏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执行突防作战,那么苏-24一旦脱离了战斗机的掩护就将很难面对敌方建立的战斗机拦截线。
  苏-24战斗轰炸机在综合性能上与现代化的多用途战斗机存在很大差距,但在俄罗斯空军中目前还保持相当的服役规模。这并不是因为该机在性能和战术使用上有什么特殊优势,完全是因为俄罗斯空军还拿不出可以取代该机的新型飞机。苏联空军在开发新一代战斗轰炸机时,所提出的战术指标需求几乎完全按照苏-24标准来进行,仍然强调在全天候条件下进行低空高速突防的能力,仍然是以部分放弃对空作战能力来换得最强的对地攻击性能。
苏-34的作战使用和在俄罗斯空军中的地位一直受到更加经济和通用性更好的多用途战斗机的竞争,苏-27SM和苏-27UBM都是其竞争对手。但是,只要俄罗斯空军没有下定用多用途战斗机取代战斗轰炸机的决心,仍然需要为苏-24寻找一种性能更加先进完善的后继型号,那么苏-34对于俄罗斯空军仍然具有一定的装备价值。不过,对于从苏-27IB首飞到现在已经超过15年的苏-34来说,时间已经成为了能够决定其命运的关键因素。如果不能很快投入服役,那么苏-30MK和苏-33UB这类多用途战斗机将很可能从根本上动摇苏-34在俄罗斯空军中的地位。苏-34是为摧毁地面和水上目标而研制的,可突入敌方战术和战役纵深。它能不分白天和黑夜,在任何天气和气侯条件下作战。苏霍伊联合设计局总设计师、苏-34项目负责人西蒙诺夫介绍说,该机将替换已服役了20多年的前线轰炸机苏-24和苏-24M。苏-34能执行远程轰炸任务,即使不用空中加油或挂载副油箱,其航程也能达到4000公里。在数小时内,苏-34能轻松地从俄罗斯领土的一端飞到另一端。目前,还没有哪种同类型轰炸机具备这种能力。舒适性提高,驾机如旅行苏-34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能为机组提供舒适的工作和休息条件。尽管对前线轰炸机来说,“休息”一词听起来很别扭,但在苏-34上的确可以休息。苏-34驾驶舱内的K-36DM弹射座椅是并排设置的,就像在“伊尔-96”或“空客A-310”的机舱里一样。两名机组人员中一名为飞行员,另一名是导航-歼击轰炸机操作员。他们可以从座椅上站起来活动身子。如果愿意的话,轰炸机在同伴监视下进入自动驾驶状态后,一人还能在座椅之间的过道上躺下休息。座舱内设有微波炉,可以用它来烤肉,飞行员还能喝到盛在保温瓶里的红甜菜汤。在小小的座舱内,还有类似飞机上从未有过的生物降解厕所。这一切让人觉得,这简直不是轰炸机,倒象是舒适的航班客舱。因此,苏-34的飞行员在数千公里的飞行之后,仍不会感到疲乏,到战场后“来之能战”,精力旺盛得就像刚坐进飞机。超低空飞行平稳,装甲座舱生存强苏-34配有主动安全系统,它能使飞机完成高难度战斗机动。即使在贴近地面以最大速度(约1400公里/小时)飞行时,也能准确地随地形起伏而机动,避开突然凸起的障碍物。西蒙诺夫自豪地说,防空系统要阻拦苏-34是十分困难的,就像拦截超音速巡航导弹一样难。苏-34在世界上最先采用了装甲座舱。座舱的装甲厚17毫米,能有效保护人和仪器免受子弹、小口径炮弹和导弹碎片的危害。不论在空中还是地面,机上弹射装置能随时救助飞行员。在所有速度和高度,危险系数甚至为零。 他 而在另一方面,  苏-34为了满足俄罗斯空军所提出的技术要求,在设计和性能指标上付出了很大代价,尤其是格斗空战能力的基本消失对于该机来说是个致命的缺陷。苏-34作为一种专用战斗轰炸机,如果能够真正按照计划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投产服役,那么必然将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威力的对地攻击机。但是,苏-34从苏-27IB开始的气动设计就没有大的改变,现在应用的仍然是20年前的技术,这就使其在总体结构、气动设计水平和作战性能上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
  与苏-34形成对比的是,俄罗斯海军新发展的苏一33UB舰载教练/战斗机也是苏-27系列中较新的改进型。该机在设计中应用了较多的先进技术,设计要求也更加科学和合理。这就使同样采用并列双座设计的苏-33UB能够保持与苏-33基本相同的结构重量。苏-33UB改进后的机翼展弦比达到了3.54米(苏-34为3.48米),机翼面积也增加到了71.4平方米。新的机翼设计保证了苏-33UB即使在增加部分重量时也可以保证较低的机翼载荷。合理的设计使苏-33UB具备了7000公斤的最大外挂载荷,如果取消为舰载设计的机翼折叠系统,完全可以将外挂载荷提高N8000公斤。而且很重要的是,苏-33UB在性能上还保持了与苏-33战斗机基本相同的对空作战能力。除了在航程和外挂载荷上略低于苏-34之外,苏-33UB在其他各方面的性能指标完全达到或者超过了前者。通过两者比较就可以看出,利用不同时期的航空技术在飞机性能上所获得的改善会有多么大的差异。
       原载于飞扬,下面是飞扬一些网友的评论:
          要准确地找出战斗轰炸机出现时间点并不容易,原因是飞机本身早期就有挂载少量炸弹的能力,直到战斗机这单一机种独立出来,与和其他战斗机有明显划线区分的轰炸机出现。二次大战大多是以战斗机配有挂载少量炸弹能力或是轰炸机的夜间战斗机改装型,称作“Fighter bomber”。比较有名的包括蚊式轰炸机,其正式编号中有战轰机。还有纳粹德国空军原先要作为战斗机的Me-262,希特勒固执地要求将其加挂炸弹,并将其称作“闪击轰炸机”,但因为额外的重量严重折损了其性能,是战斗轰炸机改装失败著名的一例。 二次大战拥有战斗轰炸机性质的主要有英国皇家空军的贼鸥式战斗轰炸机、蚊式轰炸机和纳粹德国的Ju 88轰炸机、日本海航的彗星、流星、银河。冷战时期 由于大部分军用机已喷射机化,续航力与载力皆大幅提升,原有的飞机以功能分为以下两大种:以截击飞机为主,轰炸目标为辅:以原先的战斗机改良,使其具备对地轰炸的能力,最具代表的是美国的F-4幽灵II战斗机。以轰炸目标为主,截击飞机为辅:以轰炸机为主体,使其具备空对空武器。代表的有美国的F-105雷公战斗机、F-111战斗轰炸机和欧洲的龙卷风战斗机。在冷战喷射机时代的苏联空军对于战斗机的空战能力并不重视,而把重点放在战术轰炸机上,Su-7、MiG-27、Su-17、Su-24就是代表的例子。在现代军用机皆具备精密电子仪器的情势下,设计、建造与维护军机所需要的经费越来越高,而在现在已无大规模空战的战争模式里,各国空军转而重视攻击地面目标,秉持“在敌军飞机起飞前击毁”、“在敌人地面路队增援抵达前,使其无力化”的准则,使得对战斗机的要求已逐渐下降,自1980年代后半,偏向对地攻击的战斗轰炸机已成主流。歼击轰炸机是一种兼有歼击机与轻型轰炸机特点的作战飞机。它的主要特点是:1.比起普通轰炸机它的飞行速度比较快,一般在1.5M-2.3M之间。这赋予了它良好的高速突防能力,使其在战场上有较强的生存几率。2.有先进的火控设备,这提高了它的打击精度。3.比轰炸机对机场的要求更低,1500米的跑道就可以使用.4.机动性能比轰炸机高得多,与普通歼击机差不多。可以硬碰硬的对抗截击机。尽管歼击轰炸机比起轰炸机有这么多的优点,但是它的载弹量要低一些,作战效能要差一些,因此不能完全取代轰炸机,可是因为它有歼击机的功能,所以被各国军队大量装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于1941年生产的P-40D驱逐机,即装有炸弹挂架,,可挂炸弹约230千克,用以轰炸地面目标。40年代末,美国首先使用“战斗轰炸机”这一名称。50年代末,苏联空军开始歼击轰炸机装备歼击轰炸机。苏联早期的这类飞机,也是用歼击机改制的,如苏-7,后又研制成新型的可变后掠翼的苏-24。 苏-24是目前世界上较为著名的战斗轰炸机,不但在冷战期间一直是高悬在北约军事集团头顶的利刃,直到现在也是俄罗斯空中力量的重要打击手段。该机在车臣内战中担负了繁重的对地打击、侦察和电子对抗任务,2005年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也是俄罗斯空军战术攻击的主力。苏-24是与美国空军的F-111系列战斗轰炸机相当的机型。在美国空军将F-111退役之后,苏-24就成为了世界上现役战斗轰炸机中唯一一种基本没有对空作战能力的型号。
  
  苏-24、“狂风”IDS与JH-7虽然都属于战斗轰炸机,但是后两者在设计上都在对空作战和对地攻击能力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平衡。“狂风”IDS与JH-7都拥有比较完善的机载电子设备和武器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并且还具备不逊于第二代战斗机的机动飞行性能,甚至在面对第二代战斗机时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对抗。而苏-24在飞行性能上根本无法与目前现役的战斗机进行作战,几乎没有在被战斗机攻击中成功逃脱的机会。如果说“狂风”IDS和JH-7还可以在缺乏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执行突防作战,那么苏-24一旦脱离了战斗机的掩护就将很难面对敌方建立的战斗机拦截线。
  苏-24战斗轰炸机在综合性能上与现代化的多用途战斗机存在很大差距,但在俄罗斯空军中目前还保持相当的服役规模。这并不是因为该机在性能和战术使用上有什么特殊优势,完全是因为俄罗斯空军还拿不出可以取代该机的新型飞机。苏联空军在开发新一代战斗轰炸机时,所提出的战术指标需求几乎完全按照苏-24标准来进行,仍然强调在全天候条件下进行低空高速突防的能力,仍然是以部分放弃对空作战能力来换得最强的对地攻击性能。
苏-34的作战使用和在俄罗斯空军中的地位一直受到更加经济和通用性更好的多用途战斗机的竞争,苏-27SM和苏-27UBM都是其竞争对手。但是,只要俄罗斯空军没有下定用多用途战斗机取代战斗轰炸机的决心,仍然需要为苏-24寻找一种性能更加先进完善的后继型号,那么苏-34对于俄罗斯空军仍然具有一定的装备价值。不过,对于从苏-27IB首飞到现在已经超过15年的苏-34来说,时间已经成为了能够决定其命运的关键因素。如果不能很快投入服役,那么苏-30MK和苏-33UB这类多用途战斗机将很可能从根本上动摇苏-34在俄罗斯空军中的地位。苏-34是为摧毁地面和水上目标而研制的,可突入敌方战术和战役纵深。它能不分白天和黑夜,在任何天气和气侯条件下作战。苏霍伊联合设计局总设计师、苏-34项目负责人西蒙诺夫介绍说,该机将替换已服役了20多年的前线轰炸机苏-24和苏-24M。苏-34能执行远程轰炸任务,即使不用空中加油或挂载副油箱,其航程也能达到4000公里。在数小时内,苏-34能轻松地从俄罗斯领土的一端飞到另一端。目前,还没有哪种同类型轰炸机具备这种能力。舒适性提高,驾机如旅行苏-34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能为机组提供舒适的工作和休息条件。尽管对前线轰炸机来说,“休息”一词听起来很别扭,但在苏-34上的确可以休息。苏-34驾驶舱内的K-36DM弹射座椅是并排设置的,就像在“伊尔-96”或“空客A-310”的机舱里一样。两名机组人员中一名为飞行员,另一名是导航-歼击轰炸机操作员。他们可以从座椅上站起来活动身子。如果愿意的话,轰炸机在同伴监视下进入自动驾驶状态后,一人还能在座椅之间的过道上躺下休息。座舱内设有微波炉,可以用它来烤肉,飞行员还能喝到盛在保温瓶里的红甜菜汤。在小小的座舱内,还有类似飞机上从未有过的生物降解厕所。这一切让人觉得,这简直不是轰炸机,倒象是舒适的航班客舱。因此,苏-34的飞行员在数千公里的飞行之后,仍不会感到疲乏,到战场后“来之能战”,精力旺盛得就像刚坐进飞机。超低空飞行平稳,装甲座舱生存强苏-34配有主动安全系统,它能使飞机完成高难度战斗机动。即使在贴近地面以最大速度(约1400公里/小时)飞行时,也能准确地随地形起伏而机动,避开突然凸起的障碍物。西蒙诺夫自豪地说,防空系统要阻拦苏-34是十分困难的,就像拦截超音速巡航导弹一样难。苏-34在世界上最先采用了装甲座舱。座舱的装甲厚17毫米,能有效保护人和仪器免受子弹、小口径炮弹和导弹碎片的危害。不论在空中还是地面,机上弹射装置能随时救助飞行员。在所有速度和高度,危险系数甚至为零。 他 而在另一方面,  苏-34为了满足俄罗斯空军所提出的技术要求,在设计和性能指标上付出了很大代价,尤其是格斗空战能力的基本消失对于该机来说是个致命的缺陷。苏-34作为一种专用战斗轰炸机,如果能够真正按照计划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投产服役,那么必然将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威力的对地攻击机。但是,苏-34从苏-27IB开始的气动设计就没有大的改变,现在应用的仍然是20年前的技术,这就使其在总体结构、气动设计水平和作战性能上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
  与苏-34形成对比的是,俄罗斯海军新发展的苏一33UB舰载教练/战斗机也是苏-27系列中较新的改进型。该机在设计中应用了较多的先进技术,设计要求也更加科学和合理。这就使同样采用并列双座设计的苏-33UB能够保持与苏-33基本相同的结构重量。苏-33UB改进后的机翼展弦比达到了3.54米(苏-34为3.48米),机翼面积也增加到了71.4平方米。新的机翼设计保证了苏-33UB即使在增加部分重量时也可以保证较低的机翼载荷。合理的设计使苏-33UB具备了7000公斤的最大外挂载荷,如果取消为舰载设计的机翼折叠系统,完全可以将外挂载荷提高N8000公斤。而且很重要的是,苏-33UB在性能上还保持了与苏-33战斗机基本相同的对空作战能力。除了在航程和外挂载荷上略低于苏-34之外,苏-33UB在其他各方面的性能指标完全达到或者超过了前者。通过两者比较就可以看出,利用不同时期的航空技术在飞机性能上所获得的改善会有多么大的差异。
       原载于飞扬,下面是飞扬一些网友的评论:
     
chiefnation7-31 23:095
关于战斗轰炸机,我有以下看法:
1、双座机进行空中机动时,通常不允许过载超过4个G,超过的话后座飞行员很容易晕过去。所以双座的战斗轰炸机基本不能再当作战斗机使用了,带近距空空导弹只是最后的防身手段
能带中距空空导弹的话会稍好一些,但是4个G无法摆脱现在的大多数防空导弹和空空导弹(“前卫”便携防空导弹所能打下目标的最高过载正好是设计成4个G)
所以狂风、JH-7、Su-24、Su-34都不能没有战斗机掩护就单独去攻击,给双座的战斗轰炸机装中距空空导弹意义不大
2、现在比较先进的战斗机一般都是多用途战斗机,因为单座所以过载能到9个G都没问题,而现在的精确制导炸弹和空对面导弹一般都是“发射后不管”,所以单座机就足以胜任对地攻击任务
不过要注意,单座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能挂的空空导弹数量有限,所以空战能力也是不足的,依然要专门的战斗机提供掩护
3、对地攻击时,面对的防空火力越强风险就越高。高风险的情况下,使用多用途战斗机的话成本就太高了。而轰炸机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加上速度慢,更增加了突防难度
所以对于需要面对高强度防空火力的空军来说,专门装备一种成本低于多用途战斗机和轰炸机、速度介于两者之间的战斗轰炸机还是很有必要的。在战争初期,用战斗轰炸机去破坏敌方的防空雷达和防空阵地,当风险降低后再用多用途战斗机和轰炸机打击高价值目标,这样整体成本就会降低很多
4、双座的战斗轰炸机是很好的电子战飞机平台,因为现在的电子战设备还没有做到智能化,还需要人来操作。比如说电子干扰的开机时间,最好是由人来掌握,否则过早地开始干扰反而会暴露自己的意图。单座机携带的电子战吊舱还是以自卫为主,双座机则更便于主动实施电子攻击
5、战斗轰炸机和A-10这种前线对地近距支援用的攻击机有相似的地方,但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前线对地近距支援这种任务更强调持续作战能力,由于机场到前线的距离通常比较远,所以留空时间越长,总共需要的飞机数量就越少,整体效费比才越高。而打击每个目标需要的弹药可能并不多,火箭弹、小型炸弹、低成本导弹会比较合适
虽然Su-24有时也用于这个任务,不过空军和陆军的协同总是有问题的,机场的位置又比较远离战场。所以未来的趋势还是用陆军编制内的查打一体无人机来执行前线近距支援任务最为合适
不过,随着前线部队野战防空能力的加强,战斗轰炸机还是要协助近距支援飞机,打掉敌方野战防空体系
chiefnation8-1 16:1612
回 弥漫星云 的帖子

弥漫星云:双座的为啥超过4G后座的就要晕过去??不解。。。求教!(2013-08-01 08:57)
飞行员面对大过载时容易出现红视和黑视等现象,对抗过载主要是飞行员靠自己的身体,比如勒紧裤带、深呼吸、鼓肚憋气、收紧全身肌肉、提前用头抵住座舱盖等,而这些动作都必须提前有准备才能做出。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受过训练的飞行员一般只能承受4个G的过载(-4~+4)
虽然说有技术手段比如抗荷服来对抗过载,但是抗荷服只能加压对抗正过载,不能减压对抗副过载(-4~+9)
假如没有抗荷服帮助的话,飞行员能承受的最大正过载一般只有6个G(-4~+6),而这也也是要提前有准备的
在空中格斗时,双座机不能保证两个飞行员都会来得及进行准备,也就是要按照无准备的过载-4~+4
697805018-1 19:3717
飞豹飞行员亲身讲述-----------体验战斗机G值感觉!
闲的无聊,谈谈战斗机拉载荷时飞行员的感觉!供在喜欢军事的朋友们阅!并祝大家中秋快乐!
1--1.5G:和在地面坐车猛踩油门瞬间的感觉差不多,和民航的大飞机飞直线时差不多,人没有明显的感觉。
2--2.5G:身体有轻微的压迫感,活动身体有被限制的感觉,抗荷服开始充气,转动头部时脖子有压迫感,抬手时,手有被下拉的感觉。
3--3.5G:身体有明显的压迫感,氧气面罩受重力的作用有下拉的感觉,脖子有明显的压迫感,抗荷服基本充满气,肚子有一定的挤压感。
4--4.5G:脸皮有被人扯的感觉,活动身体比较困难,脖子和肚子有很明显的压迫感,想向上抬手都很费劲了,需要做抗载荷动作,不然可能会出现灰视现象.[轻度感冒仍坚持飞行,会拉的鼻涕常留得一面罩都是。呵呵!偶的教训,恶心的够戗!
5--5.5G:身体有如千斤压体的感觉,身体在一种被动状态,主动的活动身体几乎不可能。头部已被重力下压,想抬头几乎不可能,护目镜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被拉下来,小部分身体不好的FF可能出现灰视甚至黑视现象,脸皮有被撕扯的感觉,脸皮已拉变形。
6-6.5G:身体有被挤压变形的感觉,人脖子和肚子,背部有极度强烈的压迫感。人极度难受,身体稍差的FF会出现严重黑视,甚至短时间失能!
7--7.5G:身体有被压裂的感觉,血管有暴裂的胀痛感,意识有一定的模糊感,身体不好的会出现晕厥!
双座真的只能到4G上限?求大神证实。。。
如果两个飞行员沟通的好的话,应该也能发挥出不错的机动性,否则所有双座战斗机岂不都成废物了
求科普,求真相。。
F14,f4的后座表示淡定。7G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