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产党纲领的调整及其背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32:32
日本共产党纲领的调整及其背景

张伯玉
    内容提要:鉴于冷战结束后国际共运形势和本党组织能力的变化,日本共产党正在对其纲领路线进行调整。其重点一是将党的近期目标即“民主主义革命”定义为实现“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可能的民主改革”,并表明了承认日美安保条约、自卫队、天皇制之现状的立场;二是对党的长远目标的长期性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对未来理想社会做出了具有一定新意的展望。估计日共今后仍将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念,但它正在放弃古典意义上的“革命政党”之路,向以“民主改革”为目标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转变,力图成为一个通过参加政权来影响现实政治的政党。

关键词:日本共产党 纲领 调整 背景
    在当今日本国会占有席位的七个政党中,日本共产党一向以建党历史久远和政策稳定著称。该党成立于1922年7月15日,现有党员约40万人,并在国会中占有40个议席(众参两院各20人)和4400多个地方议会议员席位。 ① 就总体而言,日本共产党已成为日本政坛具有重要影响的第二大在野党,同时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以2000年11月20日召开的第22次代表大会为标志,日本共产党开始逐步调整其纲领路线,力图实现自身的巨大转变。继第22次代表大会修改了党章,对党的性质进行了重新界定后,修改党纲又成为即将召开的第23次代表大会的主题。

    2003年6月21日,日本共产党召开了第22次代表大会七中全会,议长不破哲三正式向全会提出了党纲修改草案。该草案在重申日本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仍然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同时,将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定义为“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民主主义革命——党的中心工作是在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实现可能的民主改革”,告诫全党“在日本真正实现了独立、民主、和平,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之后,进行社会主义变革”才是日本社会“下一个发展阶段的课题”。党纲修改草案不仅从表述形式上去掉了“人民革命”、“确立劳动阶级政权”、“美帝国主义”、“革命政府”、“大众斗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句,而且在内容与精神实质上更注重强调改革,从整体上减弱了现行纲领中的“革命”色彩。由此,日本共产党在天皇制、安保条约、自卫队等一系列涉及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重大原则问题的政策调整,再次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人们正拭目以待即将召开的23大对此做出明确回答。

一、日本共产党纲领的调整

    日本共产党现行纲领是1961年制定的。该纲领规定日本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经过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推翻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资本的统治;废除日美安保条约、解散自卫队等。此后,日本共产党曾分别在1973年、1976年、1985年、1994年对党纲进行过四次修改。尽管如此,在保守政党不断分化组合、机会主义盛行的当今政界里,日本共产党一向被认为“固守成规、缺乏变通”。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共产党也开始意识到过于僵化的纲领、路线不利于自身的生存发展,逐步转向现实主义路线,终于在2003年的七中全会提出了党纲修改草案,草案第一次对党纲做了全面调整和修改。其调整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党的近期目标——实现“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可能的民主改革”

    日本共产党纲领修改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出自此“草案”)的特点之一,是重点强调了民主主义革命,将民主主义革命定义为“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可能的民主改革”,并明确规定了民主主义革命的途径及目标。

    关于战后日本社会的性质,“草案”指出:“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又是一个领土和军事等被美国控制的事实上的从属国。美国对日本的统治,显然是为了美国的世界战略和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践踏了日本的主权和独立,具有帝国主义性质。日本垄断资本主义,作为对美从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居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心位置的大企业,将日本政府置于其强烈影响下。日本国内的大企业、财界同美国对日本的统治相结合,统治着日本和日本国民。”从这个社会现实出发,“草案”提出:“日本社会当前最需要的变革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打破非同寻常的对美从属和大企业、财界粗暴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就是确保日本实现真正的独立,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的民主主义改革。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可能的民主改革。” ① 同日本共产党现行纲领关于日本社会性质的规定 ① 以及关于日本社会当前面临的任务的规定 ② 相比,“草案”不仅在表述形式上有了变化,例如将“美帝国主义”改为“美国”,去掉了“人民”、“新民主主义”等字样,更重要的是将民主主义革命定义为“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可能的民主改革”,并明确规定了民主主义革命的途径及目标,同时用很长的篇幅对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做了具体阐述,将“民主主义革命”等同于“民主主义改革”,从而使日本共产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民主主义革命论减弱了革命色彩。

1.民主主义变革的内容。关于民主主义变革,即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草案”主要是从国家独立和外交领域、宪法和民主主义领域、经济领域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的。其中,关于日美安保条约、自卫队、天皇制等三个问题的基本政策,“草案”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表明了承认现状的立场。这三个问题,是关系到日本政治、国家体制的基本问题。因此,“草案”的发表,引起了日本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于日美安保条约。自日美安保条约签订以来,日本共产党一直把废除该条约作为主要的奋斗目标。现行纲领关于日美安保条约的立场是:“日本共产党为废除以日美安保条约为首的一切损害民族主权的条约、协定,为美军的全部撤出和撤除美军军事基地而战斗。”在“草案”中,日本共产党仍认为美国“将本国利益置于世界和平利益与国际秩序之上,无视联合国,对他国采取先发制人的战争,带来了新殖民主义”,“美帝国主义是世界和平与安全、各国国民主权与独立的最大威胁”,因此废除日美安保条约的立场并没有改变。但是,在关于废除条约途径问题上却有了根本的改变——“草案”对此的表述是:“根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第十条内容规定的程序废除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撤除美军及其军事基地。”这一提法表明日本共产党承认了日美安保条约——如果不承认日美安保条约,谈何根据该条约第十条内容规定的程序废除该条约.为了能够成为参加政权的政党,日本共产党迈出了更为现实的一步。

    关于自卫队。日本共产党现行纲领规定“解散自卫队”,没有附加其他条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共关于自卫队的观点发生了变化。在日本共产党看来,日美安保条约与自卫队问题的性质有所不同,自卫队已经得到多数国民的认可。废除安保条约,可能会得到多数国民的赞同,但解散自卫队则要困难得多。此次“草案”关于自卫队的规定,即“废除海外派兵法,缩减军备。根据废除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后亚洲形势的发展,在国民一致同意下,完全实施宪法第九条即解散自卫队”,正是这种变化的反映。也就是说,自卫队的解散,是废除日美安保条约以后的事情,同时也要看“亚洲形势的新发展”,以达成“国民一致同意”为前提。

    关于天皇制。现行纲领规定“天皇制失去了绝对主义的性质,可是作为资产阶级君主制的一种被保留下来,成为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资本政治统治、思想统治和军国主义复活的工具”,因此必须“废除君主制”。而“草案”则指出,将一个人或一个家族作为“国民统一”象征的现制度,即日本现在实行的象征天皇制,不应与民主主义以及人人平等原则同时并存,为了彻底实现主权在民的原则,作为目标,“日本共产党应该站在实现民主共和制的政治体制”、取消天皇制的立场上。但“象征天皇制是宪法规定的制度,不是仅凭日本共产党的想法就能改变的”。 ① 要取消天皇制,就必须修改宪法。日共从拥护宪法的立场出发,采取了避免使“废除天皇制”成为政治争论焦点的立场。因此,在“草案”中提出天皇制的“存废应依据全体国民的意愿,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予以解决”。日本共产党现在应“重视天皇‘不拥有国政权能’等限制性规定的严格实施,纠正天皇制脱离宪法条款及宪法精神的行为”。由此看来,日本共产党在天皇制问题上,也采取了承认现状的态度。

    在上述三个问题上,日本共产党都将未来的目标与当前的政策措施区别开来。作为将来的目标,日本共产党主张废除日美安保条约、解散自卫队、取消天皇制。但作为当前的政策措施,日本共产党又表明了一种承认现状的态度,表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这些基本政策的调整,表明日本共产党为了在21世纪成为能够参加政权的政党,正在逐步改变自己的过分拘泥于理想的僵化政党的形象,努力树立其与时俱进政党的形象。

    2.民主主义变革的途径与目标。关于民主主义变革的途径,“草案”指出:“民主主义的变革,通过由广大工人、市民、农民、渔民、中小企业家、知识分子、妇女、青年、学生等一切要求独立、民主、和平以及要求提高生活水平的人们组成的统一战线来实现。”所谓统一战线,一般而言,是指政治立场、政策不同的政党、政治团体以及社会团体等,为了特定目标而联合起来。这种联合,是基于共同要求的共同行动。例如,为了实现某一政策而在国会内共同行动,为在统一选举中当选而在选举中联合起来等,其最终目的是建立联合政权。以建立联合政权为目标的统一战线同共产党是什么关系呢.对此,“草案”明确规定了统一战线与日本共产党的关系,即“日本共产党的发展是统一战线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关于民主主义变革的目标,“草案”指出:“日本共产党和统一战线,如果能够得到国民多数的支持,在国会获得稳定过半数,就可以成立统一战线的政府,也就是民主联合政府。”民主联合政府,是“以广大工人、勤劳市民、农民、渔民、中小企业家、知识分子、妇女、青年、学生等的民主联合为基础,担负通过实现日本真正的独立和民主主义变革来开辟新的前进道路这一任务的政权”。在这里,日本共产党明确了未来理想政权的构想。不过,这种理想政权,并不是日共单独执政的政权。为了建立这样的联合政权,日共以在议会内形成多数派为目标。因此,现行纲领中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民族民主统一战线政府”的提法以及“统一战线政府”与“革命政府”的区别,从“草案”中消失了,“革命权力”也不见了。

(二)日本共产党的长远目标——通过社会主义变革,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草案”的另一个特点,是对社会主义变革做了具体阐述,即指出社会主义变革的中心是生产手段的社会化,并对社会主义变革的长期性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确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进而对未来理想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做了具体展望,制定了下一阶段的目标,即:“在日本真正实现了独立、民主、和平,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后,实现超越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的社会主义变革,才是日本社会下一发展阶段的课题。”

    “社会主义变革的中心是生产手段的社会化。”对此,不破哲三在《关于纲领修改草案的讨论》中指出:“按照传统的说法,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将实行按劳分配社会产品的原则,也许大多数人会认为未来的理想社会与现在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工资就是实行按劳分配的。从分配论的角度来描绘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能确切地说明未来理想社会的真正价值。而生产手段的社会化,则明确说明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真正价值。” ①

    “社会主义变革需要长期的过程。”“草案”认为,社会主义变革,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在国民一致同意下分阶段进行的长期过程。社会主义变革的出发点,是以多数国民支持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并在国会占有稳定过半数席位为基础,建立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政权。在向社会主义前进的过程中,日本共产党坚决贯彻以下两点:第一,生产手段的社会化,其所有制和管理将根据形势及条件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最重要的是探索适合日本社会的独特形式。绝不能重现苏联的错误。第二,通过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在推进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富有弹性和有效率地运行经济。“统制经济”将被全面否定。

    此外,“草案”还对未来理想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做了具体设想,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日本,“将继承资本主义时代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成果,并使其进一步发展”。“严格保障思想自由、信仰自由以及包括反对党在内的政治活动自由。”——这已经与现行纲领中关于“为将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成为以废除资本主义全部制度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变革而努力”的说法有了根本的不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高度发展,在不知剥削和压迫为何物的一代人占多数的时候,向没有任何强制,不需要国家权力,没有人对人的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由真正平等、自由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成的共同社会前进的道路将被开辟出来。”——同日本共产党新党章中,关于“党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人与人之间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实现真正平等、真正自由的共同社会”的规定相呼应。二、纲领调整的背景

    日本共产党所以在进入21世纪之后逐步开始调整其纲领路线,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

    首先,从日共自身来看,该党的组织能力已严重退化。20世纪90年代,日共的政治影响力无论在国家政治层面,还是在地方政治层面都得到了扩大。例如,它在众议院议员选举中的得票数和得票率从1990年大选的523万票和7.9%扩大到2000年大选的672万票和11.2%;在参议院议员选举中的得票数和得票率从1989年选举的395万票和7.0%扩大到1999年选举的820万票和14.6%。90年代的十年间,日共在参众两院的国会议员总数从30人扩大到43人;地方议员人数从3938人扩大到4455人,成为地方议会第一大党。日共拥有议案提出权的地方自治体所占比率从8.5%增加到31.9%。日共是惟一执政党的地方自治体,从38个市町村扩大到76个市町村,其中日共党员任首长的地方自治体,从3个市町村发展到10个市町村。日共是执政党的地方自治体,现在有150个市町村。 ①

    但是,相对于日共政治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组织能力却日趋下降。尤其是从1990年以来日共力量的发展变化来看,这种趋势非常明显。从党员数量来看,1990年为48万人,1994年日共召开第20次党代会时骤然减少到36万人。此后,由于日共集中力量扩大党员数量,在2000年11月召开22大时发展到386517人,比第21次党代会时增加了1万人,但与1990年接近50万人的顶峰时期相比,已经是大幅下落了。从党员的年龄构成来看,日共党员的平均年龄是50岁,青年党员的比例同六七十年代相比明显下降,党员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日共领导下的青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在20世纪70年代的顶峰时期曾经达到20万人,现在已经锐减到不足2万人,据说其中也是共产党员的子弟居多。曾经为日共提供了大量党员与支持者的学生运动现在在大学校园里几乎已经看不到了。 ① 日共在22大的决议案中也承认,在职业部门和校园中,党组织已经出现了较大空白,学生党员已成为“珍宝”。党报《赤旗》的读者数量也从1990年的286万人降到2000年的199万人左右。

    日本共产党常常被误认为拥有稳定的、有组织的票源,但不破哲三却坦率地承认:“投我们票的人中只有一半是我们所能掌握的。” ② 日共的得票数深受无党派阶层投票意向的影响。日共在1998年参议院议员选举中获得了其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数,达887万张。在2000年6月的大选中,共产党也曾被看好,人们预测其得票数量能够再获大幅度提高。但选举结果却是惨遭失败,从26个议席减少为20个议席,小选区当选者为零。在2001年的参议院议员选举中,仅获得了430万张选票,与1998年相比跌了一半。在2003年春天的统一地方选举中,日共所获议席也大幅度减少。对于这种“有风则进、无风则退”、多年来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状况,日共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其次,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苏东剧变后,各国共产党都进行了反思和调整,大多数共产党的力量逐渐稳定下来并有所发展,但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重大挑战。可以说,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上处于低潮,世界上反社会主义、反共产党的势力还相当强大,国际范围内资强社弱、资富社贫、资攻社守态势明显。西方国家共产党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一边有远比它强大的社会党,一边有颇具实力的保守党,两边夹击,共产党只得在夹缝中求生存。

    那么,当代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状况怎样呢.从国民意识的层面来看,根据日本生产率本部的长期舆论调查,在1974年支持“社会主义”的达到10%的高峰,但即便如此仍远远不及支持“社会改良”的57%和支持“现体制”的17%。在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的1980年,支持“社会主义”的后退到4%,支持“社会改良”的后退到35%,支持“现体制”者则上升到37%;在“柏林墙”倒塌后的1990年,支持“社会主义”的为1%,支持“社会改良”的为30%,支持“现体制”者则上升为42%,“生活保守主义”、“经济大国民族主义”成为主导意识。 ①

    面对苏东剧变、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带来的诸多挑战,以及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日本共产党要实现更大程度的发展,不做出某种调整,将很难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特点和日本国情的发展道路。三、如何看待日本共产党纲领的调整

    对于日共提出的纲领修改草案,日本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日共发生了某种转变,尽管关于这种转变并没有统一的评价,但普遍认为日共发生了变化。例如,2003年8月出版的《SAZANAMI通讯》第33期,刊登了一组以《纲领修改草案与日本共产党的历史性转变》为标题的文章,指出日本共产党纲领修改草案基本放弃了现行纲领的革命内容,标志着日本共产党向议会民主主义性质的改良政党的完全转变。2003年6月10日,《朝日新闻》刊登了加藤哲郎的文章,认为日本共产党“只能像意大利共产党那样将名称改为左翼民主党,走改变党的名称并变为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之路”。《中日新闻》2003年6月22日的报道指出:“反映共产党政治路线和理念的纲领,自制定以来历经42年,第一次进行了全面修改。该修改案承认了自卫队和天皇制,标志着日本共产党正从一个无论什么都反对的‘特殊政党’,向适应现实政治的‘普通政党’转变。”《朝日新闻》6月29日的社论指出:“比较一下现行纲领和这个纲领修改草案,可以说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例如,‘草案’积极评价了宪法,‘两个敌人’论和‘两个阶段革命’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民主改革’、‘民主联合政府’。这表明日本共产党正从革命政党向普通政党转变。”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日本共产党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只是改变了某种表述方式。例如,法政大学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教授五十岚仁在2003年6月22日的《每日新闻》撰文指出,纲领修改草案“在以打破对美国的从属和日本大企业的支配为目标的立场和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变革这点上,表述方式虽然改变了,但几乎沿袭了现行纲领。虽然强调了民主主义变革,但总体上基本路线并没有大的改变”。2003年7月1日的《思想新闻》头版头条消息指出,“必须认识到共产党的本质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同时,也有政党认为,日本共产党并没有因纲领的修改而发生本质的转变。一位自民党官员指出,日本共产党只不过是戴上了“浓妆艳抹的假面” ① 。民主党某官员则认为,“草案”“只在承认现状上进行了语句修改,本质的东西并没有改变” ② 。曾是日本共产党友党的意大利共产党,在苏联解体后迅速更名为左翼民主党,并加入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国际组织“社会主义国际”,从而加入了意大利联合政府。对于意大利共产党的这种转变,日本共产党书记局长志位和夫曾批评说,“日本共产党不想步西欧某些共产党的后尘,像更换衬衫一样改变自己的名称,放弃共产党的老招牌” ③ 。但其自身现在正在进行的纲领路线的调整,恐怕很难说不是在实质上向社会民主主义靠近。估计日本共产党今后仍将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念,但它正在放弃古典意义上的“革命政党”之路,向以“民主改革”为目标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转变,力图成为一个通过参加政权来影响现实政治的政党。日本共产党纲领的调整及其背景

张伯玉
    内容提要:鉴于冷战结束后国际共运形势和本党组织能力的变化,日本共产党正在对其纲领路线进行调整。其重点一是将党的近期目标即“民主主义革命”定义为实现“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可能的民主改革”,并表明了承认日美安保条约、自卫队、天皇制之现状的立场;二是对党的长远目标的长期性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对未来理想社会做出了具有一定新意的展望。估计日共今后仍将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念,但它正在放弃古典意义上的“革命政党”之路,向以“民主改革”为目标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转变,力图成为一个通过参加政权来影响现实政治的政党。

关键词:日本共产党 纲领 调整 背景
    在当今日本国会占有席位的七个政党中,日本共产党一向以建党历史久远和政策稳定著称。该党成立于1922年7月15日,现有党员约40万人,并在国会中占有40个议席(众参两院各20人)和4400多个地方议会议员席位。 ① 就总体而言,日本共产党已成为日本政坛具有重要影响的第二大在野党,同时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以2000年11月20日召开的第22次代表大会为标志,日本共产党开始逐步调整其纲领路线,力图实现自身的巨大转变。继第22次代表大会修改了党章,对党的性质进行了重新界定后,修改党纲又成为即将召开的第23次代表大会的主题。

    2003年6月21日,日本共产党召开了第22次代表大会七中全会,议长不破哲三正式向全会提出了党纲修改草案。该草案在重申日本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仍然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同时,将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定义为“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民主主义革命——党的中心工作是在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实现可能的民主改革”,告诫全党“在日本真正实现了独立、民主、和平,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之后,进行社会主义变革”才是日本社会“下一个发展阶段的课题”。党纲修改草案不仅从表述形式上去掉了“人民革命”、“确立劳动阶级政权”、“美帝国主义”、“革命政府”、“大众斗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句,而且在内容与精神实质上更注重强调改革,从整体上减弱了现行纲领中的“革命”色彩。由此,日本共产党在天皇制、安保条约、自卫队等一系列涉及日本社会政治生活中重大原则问题的政策调整,再次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人们正拭目以待即将召开的23大对此做出明确回答。

一、日本共产党纲领的调整

    日本共产党现行纲领是1961年制定的。该纲领规定日本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经过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推翻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资本的统治;废除日美安保条约、解散自卫队等。此后,日本共产党曾分别在1973年、1976年、1985年、1994年对党纲进行过四次修改。尽管如此,在保守政党不断分化组合、机会主义盛行的当今政界里,日本共产党一向被认为“固守成规、缺乏变通”。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共产党也开始意识到过于僵化的纲领、路线不利于自身的生存发展,逐步转向现实主义路线,终于在2003年的七中全会提出了党纲修改草案,草案第一次对党纲做了全面调整和修改。其调整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党的近期目标——实现“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可能的民主改革”

    日本共产党纲领修改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出自此“草案”)的特点之一,是重点强调了民主主义革命,将民主主义革命定义为“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可能的民主改革”,并明确规定了民主主义革命的途径及目标。

    关于战后日本社会的性质,“草案”指出:“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又是一个领土和军事等被美国控制的事实上的从属国。美国对日本的统治,显然是为了美国的世界战略和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践踏了日本的主权和独立,具有帝国主义性质。日本垄断资本主义,作为对美从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居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心位置的大企业,将日本政府置于其强烈影响下。日本国内的大企业、财界同美国对日本的统治相结合,统治着日本和日本国民。”从这个社会现实出发,“草案”提出:“日本社会当前最需要的变革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打破非同寻常的对美从属和大企业、财界粗暴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就是确保日本实现真正的独立,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的民主主义改革。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可能的民主改革。” ① 同日本共产党现行纲领关于日本社会性质的规定 ① 以及关于日本社会当前面临的任务的规定 ② 相比,“草案”不仅在表述形式上有了变化,例如将“美帝国主义”改为“美国”,去掉了“人民”、“新民主主义”等字样,更重要的是将民主主义革命定义为“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可能的民主改革”,并明确规定了民主主义革命的途径及目标,同时用很长的篇幅对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做了具体阐述,将“民主主义革命”等同于“民主主义改革”,从而使日本共产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民主主义革命论减弱了革命色彩。

1.民主主义变革的内容。关于民主主义变革,即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草案”主要是从国家独立和外交领域、宪法和民主主义领域、经济领域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的。其中,关于日美安保条约、自卫队、天皇制等三个问题的基本政策,“草案”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表明了承认现状的立场。这三个问题,是关系到日本政治、国家体制的基本问题。因此,“草案”的发表,引起了日本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于日美安保条约。自日美安保条约签订以来,日本共产党一直把废除该条约作为主要的奋斗目标。现行纲领关于日美安保条约的立场是:“日本共产党为废除以日美安保条约为首的一切损害民族主权的条约、协定,为美军的全部撤出和撤除美军军事基地而战斗。”在“草案”中,日本共产党仍认为美国“将本国利益置于世界和平利益与国际秩序之上,无视联合国,对他国采取先发制人的战争,带来了新殖民主义”,“美帝国主义是世界和平与安全、各国国民主权与独立的最大威胁”,因此废除日美安保条约的立场并没有改变。但是,在关于废除条约途径问题上却有了根本的改变——“草案”对此的表述是:“根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第十条内容规定的程序废除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撤除美军及其军事基地。”这一提法表明日本共产党承认了日美安保条约——如果不承认日美安保条约,谈何根据该条约第十条内容规定的程序废除该条约.为了能够成为参加政权的政党,日本共产党迈出了更为现实的一步。

    关于自卫队。日本共产党现行纲领规定“解散自卫队”,没有附加其他条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共关于自卫队的观点发生了变化。在日本共产党看来,日美安保条约与自卫队问题的性质有所不同,自卫队已经得到多数国民的认可。废除安保条约,可能会得到多数国民的赞同,但解散自卫队则要困难得多。此次“草案”关于自卫队的规定,即“废除海外派兵法,缩减军备。根据废除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后亚洲形势的发展,在国民一致同意下,完全实施宪法第九条即解散自卫队”,正是这种变化的反映。也就是说,自卫队的解散,是废除日美安保条约以后的事情,同时也要看“亚洲形势的新发展”,以达成“国民一致同意”为前提。

    关于天皇制。现行纲领规定“天皇制失去了绝对主义的性质,可是作为资产阶级君主制的一种被保留下来,成为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垄断资本政治统治、思想统治和军国主义复活的工具”,因此必须“废除君主制”。而“草案”则指出,将一个人或一个家族作为“国民统一”象征的现制度,即日本现在实行的象征天皇制,不应与民主主义以及人人平等原则同时并存,为了彻底实现主权在民的原则,作为目标,“日本共产党应该站在实现民主共和制的政治体制”、取消天皇制的立场上。但“象征天皇制是宪法规定的制度,不是仅凭日本共产党的想法就能改变的”。 ① 要取消天皇制,就必须修改宪法。日共从拥护宪法的立场出发,采取了避免使“废除天皇制”成为政治争论焦点的立场。因此,在“草案”中提出天皇制的“存废应依据全体国民的意愿,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予以解决”。日本共产党现在应“重视天皇‘不拥有国政权能’等限制性规定的严格实施,纠正天皇制脱离宪法条款及宪法精神的行为”。由此看来,日本共产党在天皇制问题上,也采取了承认现状的态度。

    在上述三个问题上,日本共产党都将未来的目标与当前的政策措施区别开来。作为将来的目标,日本共产党主张废除日美安保条约、解散自卫队、取消天皇制。但作为当前的政策措施,日本共产党又表明了一种承认现状的态度,表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这些基本政策的调整,表明日本共产党为了在21世纪成为能够参加政权的政党,正在逐步改变自己的过分拘泥于理想的僵化政党的形象,努力树立其与时俱进政党的形象。

    2.民主主义变革的途径与目标。关于民主主义变革的途径,“草案”指出:“民主主义的变革,通过由广大工人、市民、农民、渔民、中小企业家、知识分子、妇女、青年、学生等一切要求独立、民主、和平以及要求提高生活水平的人们组成的统一战线来实现。”所谓统一战线,一般而言,是指政治立场、政策不同的政党、政治团体以及社会团体等,为了特定目标而联合起来。这种联合,是基于共同要求的共同行动。例如,为了实现某一政策而在国会内共同行动,为在统一选举中当选而在选举中联合起来等,其最终目的是建立联合政权。以建立联合政权为目标的统一战线同共产党是什么关系呢.对此,“草案”明确规定了统一战线与日本共产党的关系,即“日本共产党的发展是统一战线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关于民主主义变革的目标,“草案”指出:“日本共产党和统一战线,如果能够得到国民多数的支持,在国会获得稳定过半数,就可以成立统一战线的政府,也就是民主联合政府。”民主联合政府,是“以广大工人、勤劳市民、农民、渔民、中小企业家、知识分子、妇女、青年、学生等的民主联合为基础,担负通过实现日本真正的独立和民主主义变革来开辟新的前进道路这一任务的政权”。在这里,日本共产党明确了未来理想政权的构想。不过,这种理想政权,并不是日共单独执政的政权。为了建立这样的联合政权,日共以在议会内形成多数派为目标。因此,现行纲领中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民族民主统一战线政府”的提法以及“统一战线政府”与“革命政府”的区别,从“草案”中消失了,“革命权力”也不见了。

(二)日本共产党的长远目标——通过社会主义变革,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草案”的另一个特点,是对社会主义变革做了具体阐述,即指出社会主义变革的中心是生产手段的社会化,并对社会主义变革的长期性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确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进而对未来理想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做了具体展望,制定了下一阶段的目标,即:“在日本真正实现了独立、民主、和平,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后,实现超越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的社会主义变革,才是日本社会下一发展阶段的课题。”

    “社会主义变革的中心是生产手段的社会化。”对此,不破哲三在《关于纲领修改草案的讨论》中指出:“按照传统的说法,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将实行按劳分配社会产品的原则,也许大多数人会认为未来的理想社会与现在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工资就是实行按劳分配的。从分配论的角度来描绘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能确切地说明未来理想社会的真正价值。而生产手段的社会化,则明确说明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真正价值。” ①

    “社会主义变革需要长期的过程。”“草案”认为,社会主义变革,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在国民一致同意下分阶段进行的长期过程。社会主义变革的出发点,是以多数国民支持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并在国会占有稳定过半数席位为基础,建立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政权。在向社会主义前进的过程中,日本共产党坚决贯彻以下两点:第一,生产手段的社会化,其所有制和管理将根据形势及条件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最重要的是探索适合日本社会的独特形式。绝不能重现苏联的错误。第二,通过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在推进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富有弹性和有效率地运行经济。“统制经济”将被全面否定。

    此外,“草案”还对未来理想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做了具体设想,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日本,“将继承资本主义时代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成果,并使其进一步发展”。“严格保障思想自由、信仰自由以及包括反对党在内的政治活动自由。”——这已经与现行纲领中关于“为将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成为以废除资本主义全部制度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变革而努力”的说法有了根本的不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高度发展,在不知剥削和压迫为何物的一代人占多数的时候,向没有任何强制,不需要国家权力,没有人对人的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由真正平等、自由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成的共同社会前进的道路将被开辟出来。”——同日本共产党新党章中,关于“党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人与人之间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实现真正平等、真正自由的共同社会”的规定相呼应。二、纲领调整的背景

    日本共产党所以在进入21世纪之后逐步开始调整其纲领路线,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

    首先,从日共自身来看,该党的组织能力已严重退化。20世纪90年代,日共的政治影响力无论在国家政治层面,还是在地方政治层面都得到了扩大。例如,它在众议院议员选举中的得票数和得票率从1990年大选的523万票和7.9%扩大到2000年大选的672万票和11.2%;在参议院议员选举中的得票数和得票率从1989年选举的395万票和7.0%扩大到1999年选举的820万票和14.6%。90年代的十年间,日共在参众两院的国会议员总数从30人扩大到43人;地方议员人数从3938人扩大到4455人,成为地方议会第一大党。日共拥有议案提出权的地方自治体所占比率从8.5%增加到31.9%。日共是惟一执政党的地方自治体,从38个市町村扩大到76个市町村,其中日共党员任首长的地方自治体,从3个市町村发展到10个市町村。日共是执政党的地方自治体,现在有150个市町村。 ①

    但是,相对于日共政治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其组织能力却日趋下降。尤其是从1990年以来日共力量的发展变化来看,这种趋势非常明显。从党员数量来看,1990年为48万人,1994年日共召开第20次党代会时骤然减少到36万人。此后,由于日共集中力量扩大党员数量,在2000年11月召开22大时发展到386517人,比第21次党代会时增加了1万人,但与1990年接近50万人的顶峰时期相比,已经是大幅下落了。从党员的年龄构成来看,日共党员的平均年龄是50岁,青年党员的比例同六七十年代相比明显下降,党员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日共领导下的青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在20世纪70年代的顶峰时期曾经达到20万人,现在已经锐减到不足2万人,据说其中也是共产党员的子弟居多。曾经为日共提供了大量党员与支持者的学生运动现在在大学校园里几乎已经看不到了。 ① 日共在22大的决议案中也承认,在职业部门和校园中,党组织已经出现了较大空白,学生党员已成为“珍宝”。党报《赤旗》的读者数量也从1990年的286万人降到2000年的199万人左右。

    日本共产党常常被误认为拥有稳定的、有组织的票源,但不破哲三却坦率地承认:“投我们票的人中只有一半是我们所能掌握的。” ② 日共的得票数深受无党派阶层投票意向的影响。日共在1998年参议院议员选举中获得了其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数,达887万张。在2000年6月的大选中,共产党也曾被看好,人们预测其得票数量能够再获大幅度提高。但选举结果却是惨遭失败,从26个议席减少为20个议席,小选区当选者为零。在2001年的参议院议员选举中,仅获得了430万张选票,与1998年相比跌了一半。在2003年春天的统一地方选举中,日共所获议席也大幅度减少。对于这种“有风则进、无风则退”、多年来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状况,日共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其次,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苏东剧变后,各国共产党都进行了反思和调整,大多数共产党的力量逐渐稳定下来并有所发展,但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重大挑战。可以说,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上处于低潮,世界上反社会主义、反共产党的势力还相当强大,国际范围内资强社弱、资富社贫、资攻社守态势明显。西方国家共产党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一边有远比它强大的社会党,一边有颇具实力的保守党,两边夹击,共产党只得在夹缝中求生存。

    那么,当代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状况怎样呢.从国民意识的层面来看,根据日本生产率本部的长期舆论调查,在1974年支持“社会主义”的达到10%的高峰,但即便如此仍远远不及支持“社会改良”的57%和支持“现体制”的17%。在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的1980年,支持“社会主义”的后退到4%,支持“社会改良”的后退到35%,支持“现体制”者则上升到37%;在“柏林墙”倒塌后的1990年,支持“社会主义”的为1%,支持“社会改良”的为30%,支持“现体制”者则上升为42%,“生活保守主义”、“经济大国民族主义”成为主导意识。 ①

    面对苏东剧变、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带来的诸多挑战,以及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日本共产党要实现更大程度的发展,不做出某种调整,将很难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特点和日本国情的发展道路。三、如何看待日本共产党纲领的调整

    对于日共提出的纲领修改草案,日本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日共发生了某种转变,尽管关于这种转变并没有统一的评价,但普遍认为日共发生了变化。例如,2003年8月出版的《SAZANAMI通讯》第33期,刊登了一组以《纲领修改草案与日本共产党的历史性转变》为标题的文章,指出日本共产党纲领修改草案基本放弃了现行纲领的革命内容,标志着日本共产党向议会民主主义性质的改良政党的完全转变。2003年6月10日,《朝日新闻》刊登了加藤哲郎的文章,认为日本共产党“只能像意大利共产党那样将名称改为左翼民主党,走改变党的名称并变为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之路”。《中日新闻》2003年6月22日的报道指出:“反映共产党政治路线和理念的纲领,自制定以来历经42年,第一次进行了全面修改。该修改案承认了自卫队和天皇制,标志着日本共产党正从一个无论什么都反对的‘特殊政党’,向适应现实政治的‘普通政党’转变。”《朝日新闻》6月29日的社论指出:“比较一下现行纲领和这个纲领修改草案,可以说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例如,‘草案’积极评价了宪法,‘两个敌人’论和‘两个阶段革命’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民主改革’、‘民主联合政府’。这表明日本共产党正从革命政党向普通政党转变。”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日本共产党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只是改变了某种表述方式。例如,法政大学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教授五十岚仁在2003年6月22日的《每日新闻》撰文指出,纲领修改草案“在以打破对美国的从属和日本大企业的支配为目标的立场和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变革这点上,表述方式虽然改变了,但几乎沿袭了现行纲领。虽然强调了民主主义变革,但总体上基本路线并没有大的改变”。2003年7月1日的《思想新闻》头版头条消息指出,“必须认识到共产党的本质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同时,也有政党认为,日本共产党并没有因纲领的修改而发生本质的转变。一位自民党官员指出,日本共产党只不过是戴上了“浓妆艳抹的假面” ① 。民主党某官员则认为,“草案”“只在承认现状上进行了语句修改,本质的东西并没有改变” ② 。曾是日本共产党友党的意大利共产党,在苏联解体后迅速更名为左翼民主党,并加入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国际组织“社会主义国际”,从而加入了意大利联合政府。对于意大利共产党的这种转变,日本共产党书记局长志位和夫曾批评说,“日本共产党不想步西欧某些共产党的后尘,像更换衬衫一样改变自己的名称,放弃共产党的老招牌” ③ 。但其自身现在正在进行的纲领路线的调整,恐怕很难说不是在实质上向社会民主主义靠近。估计日本共产党今后仍将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念,但它正在放弃古典意义上的“革命政党”之路,向以“民主改革”为目标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转变,力图成为一个通过参加政权来影响现实政治的政党。
咱们是不是在支持日共呢?
最好由咱们控制日本政权 让日共执政比较好些
日修又唱戏.............................
不用理会什么日共,它们在倭圈里根本没什么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