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飞某型机生产线管理创新具备年产48架能力(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55:25
昌飞某型机生产线管理创新具备年产48架能力(图)


2013年09月04日  来源:中国航空报 





  管理达人 余斌
  从普通工人,到班组长、工段长,再晋升为车间主任助理、进入中航工业昌飞中层干部队伍,余斌 “苦心志、劳筋骨、塑造人格力量”,完成了人生的成长蜕变。
  近年来,余斌带领他的团队不断增强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攻克了一道道生产难关,创下了一个又一个佳绩,所在的生产线走向具备年产48架机的能力。
  余斌凭着对航空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岗位上默默耕耘,用汗水和智慧描绘精彩人生,更用实践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全新价值。
  从事铆接装配工作8年来,余斌先后参与了直8系列、直11型机中多个部件的铆接工作,在多个科研型号中承担关键任务。从直升机研制到批生产,他几乎参加了每个部件和总装架内、架外、改装的铆接装配任务,参与了重点型号中机身后段的工艺拆分研究工作,并承担了左右纵梁、动力平台等新增部件的首件生产任务。
  自己能干,还积极带动、影响一批人一起干。余斌将自身的技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他所带领的班组成员,很快熟悉业务,成为能工巧匠。由于善于协调,心怀公平、公正,团队从来没有因工时分配闹过矛盾。他个人荣获“创先争优党支部主题实践党员先锋”的同时,班组也被评为昌飞公司“模范班组”。
  为适应铆接装配批产需求,达到精益化生产模式, 2012年10月,昌飞公司铆装车间以三工段某型机铆接生产线为试点,推行“工长制虚拟管理团队”模式。时任工段长余斌根据该生产线的站位布局和GO流程,结合相关工序的紧密性和独立性,将整条生产线进行模块化管理,划分为六大装配单元和交付单元。此装配单元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对象“人”到“事”的转变,管理上由“点对面”转向了“点对点”。
  在工段质量管理方面,余斌坚持将故障落实到人,“谁的故障谁排除”,实行“上下道工序交接制度”,加强上下道工序间互检,明确责任主体划分。装配单元之间产品交接时,后道工序装配单元必须对前道工序交付的产品进行验收。验收前责任主体归前道工序装配单元,验收完成后责任主体归后道工序装配单元。
  “服从安排、肯于钻研、甘于奉献、热心为人,迅速成长为车间技术骨干;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注重‘传帮带’,在同事中有着很好的口碑。”昌飞公司领导这样评价余斌。
  昌飞公司提拔余斌为车间主任助理,既是对他工作能力、工作成绩的认可,也是对他道德品行的肯定。
  “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执行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意识强,对班组建设和管理实施有清晰的思路和见解,是车间优秀工人的代表。”铆装车间主任张红彤如谈起余斌时这样说。车间主任肯定了他为车间生产、管理以及班组凝聚力建设做出的重大成绩。同事邹宜勇说,余斌能力强、干劲足、品性好,不但是工作上的佼佼者,为人也非常热心、正直,是员工学习的好榜样。
  “生产任务忙,工段需不需要增加人员”,面对公司领导对工段人手的担心,余斌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这并不说明余斌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而是他确信团队集体制胜的力量。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关键是要激发全员的工作热情,在强有力的组织下,形成“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
  “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工作态度、工作方式还需要加强和改进,我要与大家多进行沟通和思想交流”,余斌很直率,也很谦虚。(陈迪波)




昌飞某型机生产线管理创新具备年产48架能力(图)


2013年09月04日  来源:中国航空报 





  管理达人 余斌  从普通工人,到班组长、工段长,再晋升为车间主任助理、进入中航工业昌飞中层干部队伍,余斌 “苦心志、劳筋骨、塑造人格力量”,完成了人生的成长蜕变。  近年来,余斌带领他的团队不断增强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攻克了一道道生产难关,创下了一个又一个佳绩,所在的生产线走向具备年产48架机的能力。  余斌凭着对航空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岗位上默默耕耘,用汗水和智慧描绘精彩人生,更用实践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全新价值。  从事铆接装配工作8年来,余斌先后参与了直8系列、直11型机中多个部件的铆接工作,在多个科研型号中承担关键任务。从直升机研制到批生产,他几乎参加了每个部件和总装架内、架外、改装的铆接装配任务,参与了重点型号中机身后段的工艺拆分研究工作,并承担了左右纵梁、动力平台等新增部件的首件生产任务。  自己能干,还积极带动、影响一批人一起干。余斌将自身的技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他所带领的班组成员,很快熟悉业务,成为能工巧匠。由于善于协调,心怀公平、公正,团队从来没有因工时分配闹过矛盾。他个人荣获“创先争优党支部主题实践党员先锋”的同时,班组也被评为昌飞公司“模范班组”。  为适应铆接装配批产需求,达到精益化生产模式, 2012年10月,昌飞公司铆装车间以三工段某型机铆接生产线为试点,推行“工长制虚拟管理团队”模式。时任工段长余斌根据该生产线的站位布局和GO流程,结合相关工序的紧密性和独立性,将整条生产线进行模块化管理,划分为六大装配单元和交付单元。此装配单元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对象“人”到“事”的转变,管理上由“点对面”转向了“点对点”。  在工段质量管理方面,余斌坚持将故障落实到人,“谁的故障谁排除”,实行“上下道工序交接制度”,加强上下道工序间互检,明确责任主体划分。装配单元之间产品交接时,后道工序装配单元必须对前道工序交付的产品进行验收。验收前责任主体归前道工序装配单元,验收完成后责任主体归后道工序装配单元。  “服从安排、肯于钻研、甘于奉献、热心为人,迅速成长为车间技术骨干;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注重‘传帮带’,在同事中有着很好的口碑。”昌飞公司领导这样评价余斌。  昌飞公司提拔余斌为车间主任助理,既是对他工作能力、工作成绩的认可,也是对他道德品行的肯定。  “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执行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意识强,对班组建设和管理实施有清晰的思路和见解,是车间优秀工人的代表。”铆装车间主任张红彤如谈起余斌时这样说。车间主任肯定了他为车间生产、管理以及班组凝聚力建设做出的重大成绩。同事邹宜勇说,余斌能力强、干劲足、品性好,不但是工作上的佼佼者,为人也非常热心、正直,是员工学习的好榜样。  “生产任务忙,工段需不需要增加人员”,面对公司领导对工段人手的担心,余斌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这并不说明余斌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而是他确信团队集体制胜的力量。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关键是要激发全员的工作热情,在强有力的组织下,形成“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  “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工作态度、工作方式还需要加强和改进,我要与大家多进行沟通和思想交流”,余斌很直率,也很谦虚。(陈迪波)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3/09-04/5244018.shtml

求解,是什么飞机
主要就是直8
昌飞!!!直八
不错月产4架,
直8或直10都有可能,
我希望是直8,
48架,不少啊!谁能对比一下美国的,看看在哪个水平上?
美国比不上,
但是目前昌飞,哈飞两厂合计,
已经具备未来5年之内,为解放军、武警、公安、海警提供上千架各型直升机的能力,这也是一个不少的进步,
这个是几年前都不可想象的,
之前十几年也没有生产这么多啊
只可能是Z10,可以排除Z8 Z11
应该是指Z10
不管是一年造48架直十还是直八,这个数据还是很好看的,不过,从拿直十当表演机的行为看,应该是直十
楼上说直8的都不会评判八股文啊!

文章中直8已经被提及了,所以如果真的是直8那么直呼其名就可以了,不必再用“某型”替代

结合昌飞的量产机型,除了直8就是直10了

所以结论很简单也很振奋人心:昌飞已实现年产48架直10的能力,其产能相较于之前的24架/年整整提高了一倍

童子们,欢呼吧,这个产量已经直追阿帕奇巅峰时期年产量了,我陆鳖铁了心要插翅膀
霹雳火 秦明
一年的产量都快赶上现在毛子卡50和米28之和了
不错,10年之后tg像现在造汽车一样造飞机。
生产能力不是产量,这个不代表一年能生产48架。
看来应该是霹雳火了
军队订单决定生产数量
直十是款好机机,近年军品中亮点装备。
明显是加起来48架,而且是生产能力,直10发动机给力之前会生产很多吗
阿帕奇一年的产量也差不多这水平,其实昌飞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未来几年在高速上超速等违规被直升飞机喇叭警告的情况的发生概率估计会提升不少。
gmgm201 发表于 2013-9-4 13:44
48架,不少啊!谁能对比一下美国的,看看在哪个水平上?
贝尔,西柯斯基大概一个月的产量吧。。。
直8上次曝光了,年产25架~~~~这个是直10
东方龙腾飞 发表于 2013-9-4 18:43
明显是加起来48架,而且是生产能力,直10发动机给力之前会生产很多吗
看清楚,“所在的生产线走向具备年产48架机的能力”!
只能是Z10,发动机没问题啊。
WZ-10................
哎,感觉像猜谜呢
年产48依然太少,要在后面加个“0”才够用!
只可能是Z10,进步不小了……
朝闻道/db 发表于 2013-9-4 20:09
年产48依然太少,要在后面加个“0”才够用!
有道是细水长流。一次做完,以后喝西北风...
年产能力不是百余架吗?这48架应该是Z-10啦。
东方龙腾飞 发表于 2013-9-4 18:43
明显是加起来48架,而且是生产能力,直10发动机给力之前会生产很多吗
到时候再升级不就完了?

重型武直不用想了。
多多益善,陆航还在补课,而且是恶补,时不我待啊
这个是Wz10.

江西的总产量今年破百。
每个陆军排配一架也要产很久啊 哈哈
10还是弱了点。这小身子板
解放军大概需要多少架武直10?
陆航要雄起了
都是领导管理有方啊,而不是基层员工的努力
首先,虽然不知道是哪个型号的飞机这么难加工,还是要祝贺昌飞。

其次,希望昌飞的同志不要自满,貌似48架不是很多的样子,148架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