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应学德国赢得国际尊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40:42
日本深陷「历史意识反升华」困境中不能自拔,拒绝面对自己加害者的身份,中韩也就无法宽恕。当加害者不能自我提升,受害者遂不敢遗忘。这是彼此心灵的矮化与折磨。日本应像德国一样,跨出自我救赎的步伐。
全球化的时代不但全球一体,亚洲更是一体,这种亚洲的一体化,催生出了两岸三地、星、马各地华人社会的「哈日」、「哈韩」之风。
所谓的「哈」,应当是京腔土话里代表了有样学样、囫囵吞枣那种「哈」的现代用法。「哈」的意思里有着某种亲和、亲近、不排斥的特性。日韩同属东亚文明,从古代就和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甚至还可以说是汉字文明及儒家文化的成员之一。形体的、文化的相互接近,使得华人对日韩靠着大众消费文明而建立起的「有形文化」,打从心里就不排斥。日韩偶像的美女俊男、通俗音乐的歌手乐团、日韩青少年那种有型有样装扮、甚至他们的那种色彩感,都自然而然融入了华人青少年社群中。人们不会「哈美」、「哈欧」,只会「哈日」、「哈韩」。这个「哈」字已尽在不言之中,说出了许多大家形同一家的亲和关系。「哈」绝对不是「文化侵略」,而是一种互动型的「文化交流」,它透过对等的相互性而自然形成。
而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华人「哈日」、「哈韩」而已,在日本及南韩同样有着愈来愈盛的「哈中」趋势,只是其「哈中」表现在另外的层面上。
以日本为例,从二零零四年起,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使得两国的这种伙伴关系更为强化。中日之间由于经贸强化,由此延伸出来的航班增加、国民交流也更为频繁。而更具意义的,乃是一向本位色彩较重的日本财团和日本大学,也在最近对中国人采取了开放的态度。日本三菱已决定大幅度延揽中国优秀青年人才﹔日本著名的一桥大学已在二零零四年七月于北京设立办事处,这是日本大学的创举,它希望成为第一所在中国开分校的大学。
紧随一桥大学之后,早稻田大学也在去年八月跟进,和中国多所大学的研究所建立伙伴友谊关系,而大学部层级学生的交换、相互认证,也在二零零五年陆续展开。
在一桥和早稻田之后,最重要的东京大学也在去年十一月跟进,与北大签约合作。尽管日本著名大学的「哈中」在初阶段将以商业、管理、纳米科技和生物科技等为重点,但日本大学界也承认,日本社会高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生育率也在持续降低,中国优秀青年将可望对日本的经济与社会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双方在彼此的「哈日」和「哈中」互动下,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开展有着无限广阔的空间。
华人的「哈韩」成风,展望未来,甚至有可能凌驾「哈日」﹔同样道理,也显露在南韩愈来愈旺的「哈中」势头上。从今年起,南韩在经济上已取代台湾,成为中国进口最大的伙伴。由于南韩在国家政策上已调整到朝向中国,于是中韩一体化日益加速,这不但让南韩有了无限商机,更有了开阔的前景。二零零四年南韩五百三十一家股票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结报告最近刚汇整完毕,其净利成长竟然高达百分之一百零一,总额达到四百九十一亿美元,其中中国因素的贡献率显然占了最大比重。
在这样的结构和趋势下,南韩的「哈中」也和中国的「哈韩」同样红火。目前,南韩首尔(汉城)的高中学生即热中于学汉语,今年高中汉语教师将由二十九人增至九十二人,达到三倍之多。南韩的书店里,有关汉语的教材也琳琅满目。至于韩国大学生到中国留学的,在二零零三年即已达到三万五千人,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留学选择,韩国留学生也成了中国外籍留学生最大的族群。
上述的「哈日」、哈韩」、「哈中」,都是一种自然亲和性的显露,它以经济和文化为动力,没有太多摩擦,但当然也会有竞争——那是一种互惠共利型的竞争。如果中、日、韩三国能彼此你哈我哈你,大家「哈」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对彼此的人民也未尝不是一种福气。
然而,使人懊恼的,乃是尽管三国之间有着这种相互拉近的「哈日」、「哈韩」、「哈中」关系,但却同时存在有一种让彼此愈来愈隔阂、甚至愈来愈敌对的力量在作祟。这是一种以历史伤痕为根源的政治力量。这种力量一旦失控,则善良人们好不容易才搭建起来的友谊桥梁就会为之崩塌毁灭。假如再不幸引发武装冲突,让历史更加倒退,则其遗憾就更大了。
毫无疑问,这种把历史往后拉扯的力量,关键仍在于日本内部对当年侵华侵韩这段历史的态度。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十周年,全球也早由「脱殖民」进入「后殖民」阶段,但日本那种既是加害者,同时也是人类第一个原子弹受害者的历史位置,却使它始终只顾看着自己的伤口,却无视它加诸别人的更大伤痕。这是诡谲的双重标准,它建构了巨大的心灵枷锁,使得日本纵使到了今天,仍无法面对自己和别人。也正因这样的心灵枷锁,拖曳日本民间的进步力量,使之无法形成足以改变时代的动力。
用比较哲学性的观念来说,此刻的日本已深陷在「历史意识反升华」的困境中,它自己被双重标准的枷锁所束缚,拒绝面对自己过去加害者的那个身份,于是中韩两国人民也就无法展现出他们应该可以有的宽恕,这是个恶性循环圈,当加害者不能借着记得而去自我提升,受害者遂只得逼迫自己不敢遗忘。这是彼此的心灵矮化与折磨,而解铃还须系铃人,而系铃人即是日本自己。
也正因为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六十年的此刻,我们回顾欧亚两大元凶国今日的局面,就会对日本产生浓烈的不值得之感。
昔日的德国,曾对别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战后的德国在全球的催促和自身的痛切悔省下,已确实对罪有了深刻的觉知,并因而萌发出成为新国新人的力量。今天的德国虽然仍是欧洲第一强国,但作风早已改变﹕不但有悔于过去在自己专擅下对他国造成的伤害,而且在欧洲始终竭力克制自己,决不强出头﹔谦卑自抑,从不放松对自己的督促﹔在国际社会上,德国非美非俄,坚持走独立的公平正义之路﹔在内政上,只要国内一有旧患想复辟之迹象,德国政府和人民即会主动地加以阻挡。德国这种自抑、自省、公平、正义的新角色,已使自己在忏悔中变得比以前更加巨大,而非因此而变得渺小。这是凤凰浴火涅盘的道理。德国已成了具有道德制高点的新兴大国。
稍早前,德国新纳粹的光头党崛起,对有色人种开始恶意侮辱。对此,汉堡市民十万以上之众,即在晚间手持烛光游行,誓言保护外来有色人种新移民之权益。那种心中有爱所散发出来的正气,全世界人民只要透过电视屏幕看到画面,都会为之深深感动。
德国已在救赎中走出了让人崇敬的新路,但日本呢﹖长期以来,它借助反核国际活动,总是大举动员官民僧侣,要世人记得它作为人类第一个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痛苦。日本因原子弹爆炸所受之荼毒,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我们也感同身受。但遗憾的是,除了自己受害的经验外,日本官方及主要政党却始终故意回避自己更大的加害者角色。这是何等的自我扭曲﹗这是一种虚伪,让人想起了最近德国德勒斯登大轰炸六十周年纪念这幕可堪对比的情境。
一九四四年六月诺曼底登陆后,德国本土即遭到盟军的大举轰炸,其中以德勒斯登受害最惨,不但城市形同夷平,居民亦大约有十万人被炸死。因而在六十周年纪念之际,那些死难者的后裔或亲友,当然在悲伤与愤怒中,对过去的盟军大轰炸表示抗议。然而,这种受害者的愤怒正当吗﹖当然不正当,因为在罪的因果上,他们更应指责的乃是德国纳粹,而不是当年的盟军,因此指错了矛头。因而包括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内的各方领袖,都对德勒斯登的示威抗议作出严厉的纠正。这是大是大非的坚持,不容把受害与加害纠缠不清。但德国的这种大是大非,为什么在日本竟然无法出现呢﹖
因此,对于战后日本始终拒绝面对自己加害者的那个身份,这实在是日本的悲哀。由于日本不自我反省忏悔,甚至诡辞以对,这更使得日本的邻居为之不安。近年来,日本为靖国神社、钓鱼台列屿和独岛纠纷,再加上已持续多年的篡改教科书事件,而招致了中韩及东亚其它国家的愤恨和指责。对于这种旧问题,我们都已感到疲倦不堪,只是希望日本的有识之士自己去省思这个课题﹕
这些值得吗﹖难道日本不应当像德国一样,跨出自我历史救赎的步伐吗﹖最近日本教科书委员会宣称,承认历史罪恶是一种「自虐」,不利于日本下一代对国家尊严感的养成。这种扭曲的心态还应该继续留存吗﹖我们都期望日本能本于人类一分子的平常心,去领略自己的错误和罪过,而后在自我救赎里成为新国新人。这种良知血性真的那么难吗﹖
除了期待日本有识者勇敢地带头去面对这些问题、扭转日本的自我矮化外,我们也同样要求欧美,尤其是美国,要用对德国的标准来同样对待日本。难道对欧洲加害就是罪,在亚洲加害即非罪﹖如果不能欧亚同一标准,那岂不是对日本有良知良心者的侮辱吗﹖
最近,中韩皆因日本问题而爆发示威抗议事件,并要求阻止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更是爆发了大规模「反日」、抵制日货的游行示威——这的确是不应该出现但却出现了的憾事。这时候,日本已经到了必须自我警惕的时候。这是日本人的心灵悬案,必须日本人自己勇敢地来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个心灵悬案,日本才有可能堂堂正正地站立起来。愿日本三思,慎之﹗▓ 亚洲周刊日本深陷「历史意识反升华」困境中不能自拔,拒绝面对自己加害者的身份,中韩也就无法宽恕。当加害者不能自我提升,受害者遂不敢遗忘。这是彼此心灵的矮化与折磨。日本应像德国一样,跨出自我救赎的步伐。
全球化的时代不但全球一体,亚洲更是一体,这种亚洲的一体化,催生出了两岸三地、星、马各地华人社会的「哈日」、「哈韩」之风。
所谓的「哈」,应当是京腔土话里代表了有样学样、囫囵吞枣那种「哈」的现代用法。「哈」的意思里有着某种亲和、亲近、不排斥的特性。日韩同属东亚文明,从古代就和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甚至还可以说是汉字文明及儒家文化的成员之一。形体的、文化的相互接近,使得华人对日韩靠着大众消费文明而建立起的「有形文化」,打从心里就不排斥。日韩偶像的美女俊男、通俗音乐的歌手乐团、日韩青少年那种有型有样装扮、甚至他们的那种色彩感,都自然而然融入了华人青少年社群中。人们不会「哈美」、「哈欧」,只会「哈日」、「哈韩」。这个「哈」字已尽在不言之中,说出了许多大家形同一家的亲和关系。「哈」绝对不是「文化侵略」,而是一种互动型的「文化交流」,它透过对等的相互性而自然形成。
而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华人「哈日」、「哈韩」而已,在日本及南韩同样有着愈来愈盛的「哈中」趋势,只是其「哈中」表现在另外的层面上。
以日本为例,从二零零四年起,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使得两国的这种伙伴关系更为强化。中日之间由于经贸强化,由此延伸出来的航班增加、国民交流也更为频繁。而更具意义的,乃是一向本位色彩较重的日本财团和日本大学,也在最近对中国人采取了开放的态度。日本三菱已决定大幅度延揽中国优秀青年人才﹔日本著名的一桥大学已在二零零四年七月于北京设立办事处,这是日本大学的创举,它希望成为第一所在中国开分校的大学。
紧随一桥大学之后,早稻田大学也在去年八月跟进,和中国多所大学的研究所建立伙伴友谊关系,而大学部层级学生的交换、相互认证,也在二零零五年陆续展开。
在一桥和早稻田之后,最重要的东京大学也在去年十一月跟进,与北大签约合作。尽管日本著名大学的「哈中」在初阶段将以商业、管理、纳米科技和生物科技等为重点,但日本大学界也承认,日本社会高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生育率也在持续降低,中国优秀青年将可望对日本的经济与社会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双方在彼此的「哈日」和「哈中」互动下,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开展有着无限广阔的空间。
华人的「哈韩」成风,展望未来,甚至有可能凌驾「哈日」﹔同样道理,也显露在南韩愈来愈旺的「哈中」势头上。从今年起,南韩在经济上已取代台湾,成为中国进口最大的伙伴。由于南韩在国家政策上已调整到朝向中国,于是中韩一体化日益加速,这不但让南韩有了无限商机,更有了开阔的前景。二零零四年南韩五百三十一家股票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结报告最近刚汇整完毕,其净利成长竟然高达百分之一百零一,总额达到四百九十一亿美元,其中中国因素的贡献率显然占了最大比重。
在这样的结构和趋势下,南韩的「哈中」也和中国的「哈韩」同样红火。目前,南韩首尔(汉城)的高中学生即热中于学汉语,今年高中汉语教师将由二十九人增至九十二人,达到三倍之多。南韩的书店里,有关汉语的教材也琳琅满目。至于韩国大学生到中国留学的,在二零零三年即已达到三万五千人,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留学选择,韩国留学生也成了中国外籍留学生最大的族群。
上述的「哈日」、哈韩」、「哈中」,都是一种自然亲和性的显露,它以经济和文化为动力,没有太多摩擦,但当然也会有竞争——那是一种互惠共利型的竞争。如果中、日、韩三国能彼此你哈我哈你,大家「哈」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对彼此的人民也未尝不是一种福气。
然而,使人懊恼的,乃是尽管三国之间有着这种相互拉近的「哈日」、「哈韩」、「哈中」关系,但却同时存在有一种让彼此愈来愈隔阂、甚至愈来愈敌对的力量在作祟。这是一种以历史伤痕为根源的政治力量。这种力量一旦失控,则善良人们好不容易才搭建起来的友谊桥梁就会为之崩塌毁灭。假如再不幸引发武装冲突,让历史更加倒退,则其遗憾就更大了。
毫无疑问,这种把历史往后拉扯的力量,关键仍在于日本内部对当年侵华侵韩这段历史的态度。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十周年,全球也早由「脱殖民」进入「后殖民」阶段,但日本那种既是加害者,同时也是人类第一个原子弹受害者的历史位置,却使它始终只顾看着自己的伤口,却无视它加诸别人的更大伤痕。这是诡谲的双重标准,它建构了巨大的心灵枷锁,使得日本纵使到了今天,仍无法面对自己和别人。也正因这样的心灵枷锁,拖曳日本民间的进步力量,使之无法形成足以改变时代的动力。
用比较哲学性的观念来说,此刻的日本已深陷在「历史意识反升华」的困境中,它自己被双重标准的枷锁所束缚,拒绝面对自己过去加害者的那个身份,于是中韩两国人民也就无法展现出他们应该可以有的宽恕,这是个恶性循环圈,当加害者不能借着记得而去自我提升,受害者遂只得逼迫自己不敢遗忘。这是彼此的心灵矮化与折磨,而解铃还须系铃人,而系铃人即是日本自己。
也正因为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六十年的此刻,我们回顾欧亚两大元凶国今日的局面,就会对日本产生浓烈的不值得之感。
昔日的德国,曾对别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战后的德国在全球的催促和自身的痛切悔省下,已确实对罪有了深刻的觉知,并因而萌发出成为新国新人的力量。今天的德国虽然仍是欧洲第一强国,但作风早已改变﹕不但有悔于过去在自己专擅下对他国造成的伤害,而且在欧洲始终竭力克制自己,决不强出头﹔谦卑自抑,从不放松对自己的督促﹔在国际社会上,德国非美非俄,坚持走独立的公平正义之路﹔在内政上,只要国内一有旧患想复辟之迹象,德国政府和人民即会主动地加以阻挡。德国这种自抑、自省、公平、正义的新角色,已使自己在忏悔中变得比以前更加巨大,而非因此而变得渺小。这是凤凰浴火涅盘的道理。德国已成了具有道德制高点的新兴大国。
稍早前,德国新纳粹的光头党崛起,对有色人种开始恶意侮辱。对此,汉堡市民十万以上之众,即在晚间手持烛光游行,誓言保护外来有色人种新移民之权益。那种心中有爱所散发出来的正气,全世界人民只要透过电视屏幕看到画面,都会为之深深感动。
德国已在救赎中走出了让人崇敬的新路,但日本呢﹖长期以来,它借助反核国际活动,总是大举动员官民僧侣,要世人记得它作为人类第一个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痛苦。日本因原子弹爆炸所受之荼毒,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我们也感同身受。但遗憾的是,除了自己受害的经验外,日本官方及主要政党却始终故意回避自己更大的加害者角色。这是何等的自我扭曲﹗这是一种虚伪,让人想起了最近德国德勒斯登大轰炸六十周年纪念这幕可堪对比的情境。
一九四四年六月诺曼底登陆后,德国本土即遭到盟军的大举轰炸,其中以德勒斯登受害最惨,不但城市形同夷平,居民亦大约有十万人被炸死。因而在六十周年纪念之际,那些死难者的后裔或亲友,当然在悲伤与愤怒中,对过去的盟军大轰炸表示抗议。然而,这种受害者的愤怒正当吗﹖当然不正当,因为在罪的因果上,他们更应指责的乃是德国纳粹,而不是当年的盟军,因此指错了矛头。因而包括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内的各方领袖,都对德勒斯登的示威抗议作出严厉的纠正。这是大是大非的坚持,不容把受害与加害纠缠不清。但德国的这种大是大非,为什么在日本竟然无法出现呢﹖
因此,对于战后日本始终拒绝面对自己加害者的那个身份,这实在是日本的悲哀。由于日本不自我反省忏悔,甚至诡辞以对,这更使得日本的邻居为之不安。近年来,日本为靖国神社、钓鱼台列屿和独岛纠纷,再加上已持续多年的篡改教科书事件,而招致了中韩及东亚其它国家的愤恨和指责。对于这种旧问题,我们都已感到疲倦不堪,只是希望日本的有识之士自己去省思这个课题﹕
这些值得吗﹖难道日本不应当像德国一样,跨出自我历史救赎的步伐吗﹖最近日本教科书委员会宣称,承认历史罪恶是一种「自虐」,不利于日本下一代对国家尊严感的养成。这种扭曲的心态还应该继续留存吗﹖我们都期望日本能本于人类一分子的平常心,去领略自己的错误和罪过,而后在自我救赎里成为新国新人。这种良知血性真的那么难吗﹖
除了期待日本有识者勇敢地带头去面对这些问题、扭转日本的自我矮化外,我们也同样要求欧美,尤其是美国,要用对德国的标准来同样对待日本。难道对欧洲加害就是罪,在亚洲加害即非罪﹖如果不能欧亚同一标准,那岂不是对日本有良知良心者的侮辱吗﹖
最近,中韩皆因日本问题而爆发示威抗议事件,并要求阻止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更是爆发了大规模「反日」、抵制日货的游行示威——这的确是不应该出现但却出现了的憾事。这时候,日本已经到了必须自我警惕的时候。这是日本人的心灵悬案,必须日本人自己勇敢地来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个心灵悬案,日本才有可能堂堂正正地站立起来。愿日本三思,慎之﹗▓ 亚洲周刊